心理学研究方法纯手打整理重点.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039295 上传时间:2022-10-1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1.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学研究方法纯手打整理重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心理学研究方法纯手打整理重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心理学研究方法纯手打整理重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心理学研究方法纯手打整理重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心理学研究方法纯手打整理重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心理学研究方法纯手打整理重点.docx

《心理学研究方法纯手打整理重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研究方法纯手打整理重点.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心理学研究方法纯手打整理重点.docx

心理学研究方法纯手打整理重点

变量:

属性的逻辑组合,通常用定义来解释或限定。

自变量—实验条件(操控);

调节变量:

所要解释的是自变量在何种条件下会影响因变量,也就是说,当自变量与因变量间的相关大小或正负方向受到其它因素的影响时,这个其它因素就是该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调节变量。

中介变量:

不可观察的,而在理论上又是影响所观察现象的因素

因变量—所需测定的特征或方面(可测量)额外变量—对因变量有一定影响,但与该次实验研究目的无关的变量(控制:

屏蔽、中和))随机误差:

可见误差。

偶然的、随机的无关变量引起,较难控制,无规律可循;影响信效度。

系统误差:

常定误差。

常定的、有规律的无关变量引起,其方向和大小的变化是恒定而有规律的。

影响效度。

无关变量的控制:

1、消除法排除或隔离无关变量对实验效果的影响e.g.标准化指导语、双盲程序、隐测量2、恒定法实验期间,尽量使得所有的实验条件、实验处理、实验者及被试都保持恒定.e.g.研究在同一时间、地点举行,ABBA程序、拉丁方设计3、平衡法设置使得无关变量对所有的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影响等.4、统计控制:

一种事后补救,统计隔离无关变量的影响,协方差分析,偏相关。

操作定义:

描述所界定的变量或事项如何测量,包括:

工具,方法,程序。

将变量或指标的抽象称述转化为具体的操作称述的过程。

1、简单随机取样(不作任何预处理,适用围:

对总体中各类比例不了解或来不及了解的情况)1)抽彩法(充分搅匀)2)随机表法(随机进入)3)随机函数法(种子问题)

2、分层随机取样:

对总体进行预处理,分成若干层次后然后独立地从每一层次中选取样本。

(1)比例分层取样:

按每一层次个体数量占总体中的比例决定该层次样本的数量。

(2)非比例分层取样:

每层次中样本量不按该层次在总体中的比例抽取,而是根据研究者对不同层次个体的研究兴趣和侧重程度确定比例的大小。

1、部效度(逻辑度与额外因素影响度):

研究中自变量与因变量因果关系的明确程度。

影响因素:

成熟因素、历史因素、被试选择上的差异、×研究被试缺失产生的效应、前测的影响、实验程序不一致或处理扩散产生的效应、统计回归效应、研究条件与因素间的交互作用。

2、外部效度:

可细分为总体效度和生态效度。

研究结果能一般化或普遍化到样本来自的总体(总体效度)和其它变量条件、时间和背景(生态效度)中去的程度,即研究结果的普遍代表性和适用性。

影响因素:

1.取样代表性;2.变量的操作方式不准,致使研究的可重复性差;3.研究对被试的反作用;4.事前测量与实验处理的相互影响;5.多种处理的干扰;6.实验者效应7.研究的人为性;8.被试选择与实验处理的交互作用。

提高方法:

严格控制;做好取样工作,包括被试取样、实验情境、研究工具、研究程序和时间等的选取。

3、统计结论效度:

研究中合适运用统计学的程度,结果的数据分析程序与方法的有效性的指标,它研究的基本问题是研究误差、变异来源与如何恰当地运用统计显著性检验。

影响因素:

1.数据质量;2.违反统计检验的假设;3.统计检验力低,统计检验力指正确辨别正确差异的能力。

提高方法:

1.提高数据质量;2.明确各种统计检验方法的基本假设和适用条件,根据数据的具体特征选择合适的统计程序;3.适当增加样本量,当样本小时,则还需进行统计功效分析。

真实验设计:

被试间实验设计:

单因素被试间设计,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多因素被试间设计,多因素完全随机设计,多因素随机区组设计

被试实验设计:

单因素被试设计,多因素被试设计,混合设计,项目设计

被试设计与随机区组设计的区别?

1.随机区组设计要求每个区组实验单位彼此独立,处理因素只能在区组随机分配每个实验单位接受处理是不同的2.被试设计区组实验单位彼此不独立

单因素区组设计=双因素设计?

双因素实验中,可以把被试完全随机地分配给两个因素处理水平的结合;而在随机区组实验中,一个因素(区组因素B)的水平通常代表了机体变量的系统差异,而另一个因素(自变量A)的水平则代表了各种实验处理的差异,这时就不可能把被试完全随机地分配给一个集体变量的水平和一个出路因素的水平的结合;被试只能在区组因素的水平随机地分配给各处理水平。

另一个差别:

区组因素的水平是随机的,而不是固定的。

一、被试设计的特点:

优点:

被试需要量少,能从根本上消除源于个体差异的问题----处理混淆和处理效应模糊;

缺点:

被试缩减问题、时间相关问题、顺序效应问题,如后延效应(先前的处理操作在后续处理条件下继续)、累计误差(疲劳和练习)

单因素被试设计。

特点:

适用条件:

研究中有一个自变量;当若干处理水平连续实施给同一被试时,被试接受前面的处理对接受后面的处理没有长期影响(如学习、记忆效应)。

基本方法:

实验中每个被试接受所有的处理水平。

误差控制:

重复测量法。

利用被试自己做控制,使被试的各方面特点在所有的处理中保持恒定。

但在这种设计的实验中,要特别注意控制顺序效应。

变异来源:

自变量的处理效应;被试间个体差异的效应;随机误差变异。

优点:

能全面控制被试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只需较少被试即可。

两因素被试设计特点:

适用条件:

①研究中有两个自变量,每个自变量有两个或多于两个水平;如果一个自变量有P个水平,另一个自变量有q个水平,则实验中有p×q个处理的结合,即具体的实验条件。

②研究中的两个自变量都是被试变量。

基本方法:

每个被试都接受所有的实验处理的结合。

实验刺激呈现给被试的先后顺序是随机的,或按拉丁方排序的。

误差控制:

重复测量法。

二、被试间设计的特点:

优点:

被试分数相互独立,避免了参加多个实验可能产生的练习效应、疲劳效应、对比效应;缺点:

被试量大。

完全随机实验设计:

基本思想:

随机抽样、随机分派被试;基本假定:

被试是随机分派的,被试之间的变异在各处理水平之间也应该是随机分布、在统计上无差异的,不会只影响某一两个处理水平。

单因素完全随机实验设计1、特点:

适用条件:

研究中有一个自变量,自变量有两个或多于两个水平。

基本方法:

把被试随机分配给自变量的各个水平,每个被试只接受一个水平的处理。

误差控制:

随机化法。

两因素完全随机实验设计,特点:

适用条件:

研究中有两个自变量;如果一个自变量有P个水平,另一个自变量有q个水平,则实验中有p×q个处理的结合,即具体的实验条件。

基本方法:

把被试随机分配给各个实验处理的结合,每个被试只接受一个实验处理的结合。

误差控制:

与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相同。

随机区组实验设计:

基本假设:

随机取样、划分区组,区组中随机分派被试;

前提假设:

自变量与区组变量之间无交互作用

单因素随机区组实验设计1、特点:

适用条件:

研究中有一个自变量,自变量有两个或多于两个水平;研究中还有一个无关变量,并且自变量的水平与无关变量的水平之间无交互作用。

基本方法:

首先将被试在无关变量上进行匹配,然后把各匹配组的被试随机分配给自变量的各个水平,每个被试只接受一个水平的处理。

误差控制:

匹配法。

通过统计处理,分离出由无关变量引起的变异,使它不出现在处理效应和误差变异中,从而提高方差分析的灵敏度。

两因素混合实验设计,混合实验设计:

是指既包含非重复测量的因素(被试间因素),又包含重复测量因素(被试因素)的实验设计。

两因素混合实验设计的特点:

适用条件:

①研究中有两个自变量,每个自变量有两个或多个水平;②其中一个自变量是被试的,即每个被试要接受他的所有水平的处理,另一个自变量是被试间的,即每个被试只接受一个水平的处理(从记忆效果和处理数过多考虑),或者它本身是一个被试变量,是每个被试独特具有,不可能同时兼备的;③研究者更感兴趣于被试因素的处理效应以及两个因素的交互作用。

基本方法:

首先确定研究中的被试变量和被试间变量,将被试随机分配给被试间变量的各个水平,然后使每个被试接受与被试间变量的某一水平结合的被试变量的所有水平。

误差控制:

随机化法与重复测量法。

优点:

被试因素的方差分析精度高,适用围广

准实验设计:

是介于真实验设计和非实验设计中间的一种实验设计。

指在真实社会环境中不能用真正实验设计来控制无关变量,但可以真正实验设计的某些方法搜集资料的实验设计。

准实验研究的特点:

1.研究中的自变量通常用被试变量,自然形成的被试变量,社会形成的被试变量。

因疾病及与之有关的被试变量:

残疾者、自闭症等

2.研究者只能选择那些已经具有了某种不同程度特征的被试,而不能从总体中随机选取被试或随机分组

小样本设计是被试设计的一种变式,实验时它向人数较少的被试或单个被试呈现自变量的不同水平或处理方式。

由于测验的被试人数很少,因此需要在相当经济和高度控制的实验中对每一个被试进行大量观察,并进行记录。

大样本设计以随机化程序选择大量被试,对他们进行较少量的心理学测试,从而检验与分析有关的心理学特征与发展过程。

大样本研究式的基本思想是:

一项研究所采用的被试越多,统计检验就越有效。

小样本研究:

在相当长的实践追踪少量被试的行为,然后用收集少量被试的大量行为事实来论证某些理论或规律。

A---B设计:

先进行基线测量,接着施加实验处理,再进行后侧;

A---B---A设计:

实验处理后又回到基线条件。

如果B阶段的行为变化由处理引起,则返回基线条件后变化应消失;如果B阶段行为变化由额外变量引起,则返回基线水平后变化应A---B---A---B设计:

包括两个基线---处理的循环,可以显示出处理与行为改变之间关系的稳定性程度。

准实验设计和真实验设计的区别:

1、真实验设计严格地控制无关变量,操纵和测定变量很精确,准实验设计却降低了控制水平,但现实性高。

2、准实验研究进行的环境是现实的和自然的,与现实的联系也就密切得多。

而实验研究的环境与实际生活中的情况相差很大,完全是一个"人工制作"的环境,与现实的联系较难。

3、实验设计利用原始组进行研究,缺少随机组合,无法证明实验组是否为较大群体的随机样本,同时任何因素都可能对原始群体起作用,所以因被试挑选带来的偏差将损害研究结果的可推广性,从而影响了准实验研究的在效度,因此在在效度上,真实验优于准实验设计。

但由于准实验的环境自然而现实,它在外部效度上能够且应该优于真实验设计。

准实验设计分类:

1.单组准实验设计1时间序列设计:

T1T2T3T4XT5T6T7T8

2相等时间取样设计:

观测—处理—观测—无处理---观测

2.多组准实验设计1不相等实验组控制组前测后测设计

处理组T1XT2控制组T1T2

2不相等实验组控制组时间序列设计(可以控制反复测验过程中过去事件的影响,但两组被试不相等会妨碍其影响)处理组T1T2T3T4XT5T6T7T8

控制组T1T2T3T4T5T6T7T8

访谈法类型:

有结构方式(是一种有指导性的、正式的、事先决定了问题项目和反应可能性的访谈形式);无结构方式(是一种非指导性的、非正式的、自由提问和作答的访谈形式);

半结构访谈Ι(要求被试自由地回答预定的访谈问题,也可以用讨论的方式作答)半结构访谈Ⅱ(按有结构的方式回答无结构问题)

问卷法类型:

封闭式问卷,开放式问卷

按心理测量的分类方式:

称名型问卷,顺序型问卷,等距型问卷,等比型问卷

一、访谈法:

研究者与研究对象的交谈来收集有关对方心理特征与行为的数据资料的研究方法。

类型:

有结构、无结构

优点:

比较灵活谈话双方都可以随时改变方式,有利于捕捉和了解新的或深一层次的信息;适用面广;比较能够有效地收集人的态度、知觉、意见、等方面的资料,并可进一步探究各种信息和材料,还可以随时观察谈话过程中的行为表现。

了解被访人的动机、个性和情感特点;访谈法容易建立住客双方融洽的关系,消除顾虑,使被访人坦率直言,提高结果的信度和效度。

缺点:

对访谈结果的分析和处理比较复杂,要求由专门的人员进行;访谈人的价值观、信念和偏向也会影响被访人的反应,必须事先适当的访谈技术训练;访谈工作比较花费时间和精力,因此代价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