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语下第六单元教学计划.docx
《三语下第六单元教学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语下第六单元教学计划.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语下第六单元教学计划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六单元教材分析
单元教材分析
苏教版第六册第六单元是由《“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狼和鹿》、《放飞蜻蜓》、《习作6》以及《练习6》组成的。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讲述的是汤姆在爸爸的教育下,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的故事。
《狼和鹿》讲的是关于狼和鹿之间生态平衡的故事。
《放飞蜻蜓》讲了陶行知看到孩子们在捉蜻蜓,就因势利导,让孩子们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最后并放飞了蜻蜓。
三篇课文都是关于“人与动物”的故事,但又不仅仅局限于此—以此为视角反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有着深厚的思想内涵。
《习作6》是在学习本单元课文基础上的一个延伸,让学生通过阅读例文,学习作者对周围的事件发表个人的看法。
《练习6》共安排了五个板块的内容:
处处留心、写好钢笔字、读读背背、想想做做和学写毛笔字。
处处留心和想想做做是本次练习的重点。
单元教学目标分析
依据中年级学段教学的要求,将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几点:
1.学会本单元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会用“允许、不管……都……”造句。
能读准多音字:
提防(dī)、血泊(pō)。
2.能正确、端正、美观地书写本单元的生字。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4.能有条理地复述课文《“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狼和鹿》。
5.懂得要严于律己、自觉遵守社会公德;体会自然界中各事物间的内在联系,懂得破坏生态平衡将会给环境带来无法想象的灾难;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
6.学会正确地使用标点符号。
7.读背《练习6》中的八个成语和有关环保的古今贤文。
8.调查学校的绿化情况,并说说对学校今后绿化的建议。
9.通过阅读例文,能根据需要,有目的地搜集和处理有关材料,写成一篇观点清楚、说服力强的短文。
单元教学重点及难点
本单元的三篇课文都是记叙文,文本具有较强的故事性,可读性强。
在训练学生思维的严密性、逻辑性方面是很好的“例子”,读与思的关系应该是我们在设计教学时更多考虑的问题。
也就是说,学生不仅能绘声绘色、热闹地朗读,还要能平心静气、认真地思考。
教学中,紧扣本单元课文中的重点语句,重点段落,引导学生研读,层层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思想内涵。
让学生在读中懂得深刻的道理。
17“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
【教学目标和要求】
1.采用已有的识字策略学会本课生字,辨析形近字“钓”和“钩”、“未”和“末”、“允”和“充”、“毫”和“豪”,采用查字典、找近义词、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语,并会用“允许”造句。
2.通过分角色、读中想象等方式反复品读人物对话,读出人物当时当境的不同语气,感受汤姆的心理变化,感悟父亲话语的含义,并联系生活理解,从而受到严于律己、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的教育。
3.理清课文顺序,紧扣汤姆心情变化这一线索、抓住关键词句复述课文。
【教学重难点】
1.抓住文中关键词句体会汤姆钓鱼、放鱼的心理变化。
2.理解“不管有没有人看见,我们都应该遵守规定”这句话的含义,体会认同“自觉遵守规定”的重要。
【课时安排】2课时(本教案为整体设计)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关注质疑
1.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是一篇感人的小故事。
(板书课题,学生随老师书空)
2.观察课题,交流:
这个课题有什么特别之处?
3.指名读题。
带着自己的理解齐读课题。
二、检查反馈,整体感知
1.读准字音,读通读顺课文
【提示】现在请同学们放声读课文,遇到生字、生词看看课文后的生字表,划出带有生字的词,让老师听到你读书的声音。
2.出示生字词:
必须汤姆铭刻允许从未见过钓鱼鱼竿遵守规则夜幕出垂小心翼翼斩钉截铁
3.反馈:
检查生字、词语读音
【点拨】重点读准下列字:
翘舌音“唇”、“垂”、“甩”,平舌音“遵”,后鼻音“铭”
4.读文交流
自主读文:
可以大声朗读,也可以轻轻地读,注意把字音读得更准确,把句子读得更流利。
指名读文:
要求把字音读正确,把句子读流利,如果做到有感情就更好了!
5.了解大意:
爸爸在怎样的情况下说: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说了后,汤姆又是怎样做的?
(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思)。
【点拨】这三句话连起来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
第一句话是起因,第二句话是经过,第三句话是结果。
三、主线贯穿,话题推进
1.扣主线,明话题
小汤姆钓到了一条大鲈鱼,可最后又将鲈鱼放走了,这是为什么呢?
让我们走进课文,伴随汤姆的心情变化去寻找答案。
出示:
仔细读读课文,画出表现汤姆心情的句子,体会他的心情有哪些变化。
2.抓重点,读中悟
(1)交流文中表现汤姆心情的句子(以文后练习四中句子为主)
(2)出示句子,初步感受汤姆不同的心情
(3)前后贯穿,品悟变化
A嘿,“这条鱼”真大——钓鱼惊喜篇
1.“大”字入手,作下铺垫
出示句子:
哇!
一条他从未见过的大鲈鱼!
(1)理解:
从未见过:
“未”是一个生字,什么意思?
那么“从未见过”就是——(从来没有见过)。
可见——鲈鱼之大。
(2)再究:
还从哪些词句体会到鱼之大?
预设①“……鱼竿变成了弧形”。
(出示句子)
你是怎么想的?
重点引导学生理解正因为鲈鱼大而重而笔直的鱼竿呈使弧形。
可以借助细竹棒来实验。
你能读好这句话吗?
预设2“小心翼翼地……拖……”(出示句子)
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老师能不能将“拖”改成“甩”呢?
为什么?
(师生配合,做一做两个动作。
做完动作让学生谈感受。
)
是的,你必须小心的,用力的,不然鱼就跑了,能通过你的朗读来表现当时的情景吗?
2.因势利导,悟到惊喜。
(1)是呀,告诉你,野生的鲈鱼很难钓,野生的大鲈鱼更是少见。
但味道确实格外鲜美。
很多人都爱吃鲈鱼。
像北宋文学家范仲淹就曾这样表达对鲈鱼的喜爱之情: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
(2)所以,此时此刻,小汤姆面对从未见过的大鲈鱼,心中充满了——(板书:
惊喜)
3.设身处地体会惊喜。
想象说话:
如果你钓到了这样一条大鲈鱼,你会怎样?
会用那些词语来形容当时的你?
(欣喜若狂、喜出望外、手舞足蹈……)
4.情不自禁读好惊喜。
谁能带着惊喜来读好这几句话?
老师要提醒你的是(指预设1的句子提出)这里有两个“!
”,说明什么?
(惊喜之情十分强烈)
谁来试试?
指名读,齐读。
5.细细回味钓鱼技术。
(1)汤姆是怎样钓到这条鱼的呢?
我们一起来看看。
(出示第二小节)自由朗读。
(2)细读动词,正面读悟。
出示填空,引读:
你看他先----------,然后----------,随即-----------。
只见鱼饵-----------,沉入---------,湖面--------------。
(相机填出动作词)
这一连串的动作,看出了什么?
(汤姆钓鱼的技术是多么的娴熟呀。
汤姆真是个钓鱼的高手呀!
)
(3)爸爸赞赏,侧面感悟。
难怪爸爸在一旁也微笑着,投来了——赞赏的目光。
爸爸会怎样赞赏汤姆呢?
谁来读读这段话,来赞一赞小汤姆。
(4)练说经历,比较感悟。
你钓过鱼吗?
能学着课文用上一些动词给大家讲讲当时的情景吗?
(练习说话,相机指点)
6.总结:
小汤姆比你幸运多了,技术也高超多了,他可是钓到了一条(出示句子:
“哇!
一条他从未见过的大鲈鱼!
”再读。
)这是一件多么令人惊喜的事呀!
哎,“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对话不情愿篇
1.体验不情愿,生发问号。
(1)可惊喜被打断了,怎么回事?
交流,相机出示句子,齐读:
“孩子,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
是呀,听,一个低沉的声音传了过来,再读句子。
(2)小汤姆愿放这条鱼吗?
(板书:
不情愿)是的,如果是你,你愿意放吗?
所以,小汤姆很不情愿地嚷起来。
谁来学学小汤姆嚷一嚷:
“为什么?
”
2.体会遵守规则的必要,解决问号。
(1)是呀,为什么爸爸要求汤姆必须把这条鱼放掉呢?
请同学们自由读读父子俩的对话,来找找原因吧。
找一找,画一画,想一想:
因为,所以,孩子,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2)讨论、交流。
预设a出示:
因为现在是晚上10点——离允许钓鲈鱼的季节还有两个小时,所以,孩子,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①你知道当地规定的钓鲈鱼要在什么时候吗?
(晚上12点以后)。
②补充介绍:
许多国家为了保护鱼类的生息繁衍,在某一段时间内是禁捕的。
我们无锡的太湖也是有禁捕期的。
如果我们无节制的去捕鱼,那鱼就会怎样呢?
③这个规定太有必要了。
可是光有规定就行了吗?
还必须怎样?
(我们去遵守规定)
④是的,现在才晚上10点,离允许钓鲈鱼的时间还有2个多小时,时间未到,所以,孩子——(指读课题: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必须”加点)。
看,父亲是一个多么遵守规定的人呀。
(板书:
遵守规定)
⑤可是,小汤姆反驳了父亲的话,他认为----(出示:
“汤姆朝湖的四周看看,月光下没有渔舟,也没有钓客。
汤姆说:
“放心吧,爸爸,没有人看见我们,也没有人知道我们在这个时候钓到了鲈鱼。
”指名读)
是的,这时候没有人看见,可以把鱼带走吗?
预设b出示:
因为不管有没有别人看见,我们都应该遵守规定,所以,孩子,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①对于父亲的话你是怎么想的?
②对,有人看见,要遵守;没人看见,更要遵守,这就叫自觉。
(板书:
自觉)
③所以,孩子——(指读课题: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
(3)小汤姆没有办法了,我们来帮帮小汤姆求求父亲吧?
(学生交流)
(4)大家说得都非常的诚恳,父亲会答应吗?
为什么?
是的,父亲严格地遵守当地的钓鱼规则。
(5)你知道,在我们身边有哪些规定需要遵守呢?
你能用“不管------------都-----------”来说一说吗?
(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
(6)是的,规定对我们的生活非常重要,否则,我们的生活将……“不管有没有别人看见,我们都应该遵守规定。
”
所以,父亲是用怎样的口气说这句话的。
(斩钉截铁)
1你理解“斩钉截铁”这个词语吗?
2所以这句话包含着父亲怎样的态度?
③谁能用斩钉截铁的语气来读读父亲的这句话。
(指名读)
过渡:
父亲的话是这样的坚决,丝毫没有商量的余地。
所以,(指读课题:
孩子,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
3.分角色朗读对话,牢记规则。
这是一段多么令人难以忘怀的话语呀,同学们愿不愿意像汤姆一样将它们牢牢记住?
那么,谁愿意来做汤姆,谁又愿意做父亲,来模仿他们的对话。
C、唉,把鱼放掉吧!
——无奈放鱼篇
1.父亲的话是这样的斩钉截铁,他告诉汤姆无论何时何地,都要遵守规则。
所以,汤姆(引读,出示句子:
他只好………..汤姆叹了口气…………)
2.出示两句句子:
请你体会体会,你感受到了汤姆此时的心情又是怎样的?
你从哪儿感受到的?
(只好、慢吞吞、叹了口气)
3.看着大鲈鱼摆动着强劲有力的身子游向湖心,汤姆心想:
引读——“我这辈子再也钓不到这么大的鱼了。
“他还会想些什么呢?
4.看,汤姆是不情愿放这条鱼的,可是又没有办法,真是无奈呀!
(板书:
无奈)
5.让我们一起来读出汤姆的这份无奈吧。
四、哦,我记住了……——回味深思篇
1.哦,引读——真的,从那以后,汤姆再也没有钓到那么大的鱼。
但那一晚的情景却----------,爸爸坚定地话语——————————。
2.汤姆仅仅记住了那晚的情景,父亲的话吗?
不,他时时刻刻地提醒着汤姆,不仅要做一个遵守规则的人,更要做一个(自觉)遵守规则的人。
3.现在,长大的汤姆又在这里钓着鱼,回忆着那一晚的情景,父亲的话语仿佛还在耳边回响。
可就在这时,汤姆的鱼竿又动了,一条肥美的大鲈鱼上钩!
和小时候的那条不相上下,他满心欢喜地抬起手表一看,11点多钟了,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会怎么想?
怎么做呢?
请你拿起笔来写一写吧。
4.学生自由续写。
5.交流。
四、合作学习生字。
1.在小组内交流识字的方法。
(1)以旧代新法:
如“豪”代“毫”
(2)部件1+1法:
如左边是“夫”右边是“见”,合起来就是“规”。
(3)儿歌会意法:
一点鱼饵钓钓钓,带上弯钩钩钩钩
2.指导书写。
学生描红,互相评议,把字写美观。
板书设计: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
惊喜
不情愿
无奈
(自觉)遵守规定
18狼和鹿
【教学目标和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条理地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认识2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阅读课文,体会自然界中各事物间的内在联系,懂得破坏生态平衡将会给环境带来无法想象的灾难。
(德育目标)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明白为什么狼少了,鹿却成了破坏森林的“祸首”。
由狼和鹿之间的联系知道事物之间都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及环保的重要性。
【教具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形象感受,直观导入
1.教师谈话:
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来了两位动物朋友,想认识一下吗?
那让我们用掌声欢迎他们的到来吧。
2.教师一边出示课件图片,一边说:
一位是——板书:
狼
另一位是——板书:
鹿
3.它们还带来了各自的见面礼,想来考考聪明的同学
出示:
()的狼给它个简单评价吧?
()的鹿这个呢?
从大家所填的词语中,老师发现大家都比较喜欢——鹿,而对狼充满了斥责。
可是,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却将我们平常斥责的狼说成“大功臣”,而将我们普遍喜欢的鹿却说成是“罪魁祸首”。
这是怎么回事呀?
4.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学习这个关于“狼和鹿”的有趣故事,弄清它们之间的关系。
(板书:
19狼和鹿)齐读课题
二、指导初读,整体感知
1.打开课本105页,按照这个自学要求来读故事:
出示:
①自由轻读课文,借助生字表,读准每个字音,读通每句话,特别要注意读准多音字。
②用自己的话简单说说:
课文大概讲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词语读音:
凯巴伯繁殖蔓延下毒手贪婪
传染病威胁祸首妖魔(简单理解)
3.多音字选音:
①那时,森林里大约有四千只鹿,它们要时刻提(tídī)防狼的暗算。
②在青烟袅袅的枪口下,狼一只跟着一只,哀嚎着倒(dǎodào)在血(xuèxiě)泊(pōbó)中。
③而人们特意要保护的鹿,一旦在森林中过多地繁殖,倒(dǎodào)成了破坏森林、毁灭自己的“祸首”。
4.指名交流课文大概内容。
(答到边即可)
5.过渡:
通过初读课文,我们已经知道,这个关于“狼和鹿”的故事,发生在一片名叫——“凯巴伯”的森林里。
现在就让我们随着课文的语言,一起走进这片大森林。
三、图文结合,对比学习一、三自然段
1.狼被捕杀前,凯巴伯森林是什么样的?
鹿是什么样的?
2.狼被捕杀后,凯巴伯森林是什么样的?
鹿是什么样的?
3.读后交流:
通过刚才的朗读,你觉得两段课文所描写的森林景象一样吗?
(大不相同)
教师出示两幅插图:
看,这是课文第几段描写的森林景象?
(第1段)那,这幅呢?
(对,第3段,也就是狼消失后森林的景象。
)
小结:
可见,同一片森林前后的景象变化是多么大啊!
我们看这里的森林,抓住你划的句子来谈谈你的感受。
①一百多年以前,凯巴伯森林一片葱绿,生机勃勃。
感受:
森林里生机勃勃、茂盛、美丽、郁郁葱葱……
这画面可以用哪些成语来概括?
(鸟语花香、枝繁叶茂……)
②那么,后来的森林呢?
(师手指插图2)
a.整个森林像着了火一样,绿色在消退,枯黄在蔓延。
感受:
“绿色在消退”:
花草都被鹿吃光了;灌木没有了,树叶、树皮都被鹿吃得精光;森林中绿色的植物在越拉越少……
“枯黄在蔓延”:
地上光秃秃的,森林里很荒凉,枯黄的范围越来越广;森林已毫无生机了……
b.文中还有哪句话也能让我们感受到这时的森林是“绿色在消退,枯黄在蔓延”?
(指读第3段含省略号的句子,简说理解,齐读)
想到原先生机勃勃的森林,此刻你是怎样的心情呢?
(焦急、担心、疑惑、沉重)<自由练读、指读、齐读:
让我们一起读出这种心情>
③看,森林前后的变化是那么大,能告诉大家你对它们的感受吗?
抓住文中的句子。
A抓住第1段第二句说说对小鸟的感受
这句话还让我们感受到什么?
谈谈鹿,引出第1段第四句,理解“提防”
B抓住“暗算”一词过渡,引出第1段第三句
这里的“下毒手”是指——
所以,“毒”在这个词中的解释应该是——
出示:
毒:
A、病毒B、毒品C、狠毒的,凶狠的D、有毒的
指导朗读这句
④归纳:
所以,这时的凯巴伯森林里,狼和鹿共存,狼要吃鹿,对鹿下毒手,鹿因为怕被狼吃,而时刻提防着。
森林却在狼和鹿的这种关系下生机勃勃,充满了和谐与快乐。
板书:
吃下毒手被吃提防狼鹿共存
⑤那在这时的森林里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句子:
“疾病像妖魔的影子一样在鹿群中游荡。
”
感受:
鹿的身体状况发生了变化,它们生病了,不像以前那么强壮、活泼了。
把“疾病”比作“妖魔的影子”可见,鹿生的病很严重,很可怕,令鹿群无法摆脱。
根据你的感受,想象一下,这时它们是怎样的情景?
出示:
有的(),有的(),还有的()……
想通过朗读来表达你这种感受的请站起来,一齐读出你的感受来吧。
⑥你还从其他句子感受到鹿群其他方面的变化吗?
“可是,随着鹿群的大量繁殖,森林中闹起了饥荒。
”
感受:
鹿的食物发生了变化,因为森林在越来越枯黄,所以鹿没有吃的植物了。
⑦“它们在这里生儿育女,很快,鹿的总数就超过了十万只。
”
感受:
“十万只”森林中有很多鹿,到处都是鹿。
⑧“仅仅两个冬天,鹿就死去了六万只。
”
感受:
鹿的数量因为生病在大量减少。
⑨“到1942年,凯巴伯森林只剩下了八千只病鹿。
”
感受:
鹿的数量更少了。
5.归纳:
我们来看,此时的森林随着狼和鹿的其他天敌的消失,不但没有维持原先生机勃勃的景象,却反而遭受了一场谁也没有想到的灾难,就连鹿的数量也明显减少了。
(板书:
遭受灾难)
6.同一片森林,完全不同的景象。
现在让我们把两段课文连起来读一读,再次体会、比较森林前后的景象变化。
男生读第1段女生读第3段
四、小结内容,引导质疑设悬念
1.同学们,学到这儿,我们通过谈感受,目睹、比较了凯巴伯森林在狼消失前后的景象变化。
此时此刻,你心中有什么疑惑吗?
(为什么狼消失了,森林反而会发生那么大的变化?
)
2.是呀,“为什么狼消失了,森林反而会发生那么大的变化?
”,下节课,我们就从讨论“森林景象变化后,狼和鹿又是怎样的关系”入手来解决大家心中的疑惑。
贴图:
狼鹿板书;?
五、作业
1.词组积累: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的森林
()的狼
()的鹿
2.钢笔字描红,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
2.提问:
凯巴伯森林前后有哪些变化?
3.过渡:
是啊,到底是什么造成了森林如此大的变化呢?
二、学习第二段
1.默读第2段,说说这段主要讲了什么?
2.交流:
狼的消失
重点分析:
“在青烟袅袅的枪口下,狼……哀嚎着倒在血泊中。
”
“一只跟着一只”说明狼被不断枪杀,数量很多。
“哀嚎”说明狼死得很悲惨。
指导朗读这一句
还有哪些词句让你看到狼被杀数量之多。
(25年六千多只)
3.谈话过渡:
在人类这项所谓的护鹿行动之后,鹿的生活并未想人们所希望的那样得到改观,相反,一切变化都事与愿违。
——齐读第3自然段
三、学习第四段
谈话过渡:
出现了这样令人意想不到的景象,人们除了伤心难过,更进行了沉重的反思与调查,终于发现了问题的原因所在。
1.轻读第4段思考:
为什么人类的护鹿举动反而使森林和鹿群遭到灾难?
2.读后讨论(重点分析含引号的两句)
①什么是“功臣”?
②为什么说狼是森林和鹿的“功臣”?
③“祸首”是什么意思?
文中指谁?
④鹿怎么会成了“祸首”了?
3.小结狼和鹿在森林中的关系
4.齐读末段:
体会狼与鹿之间复杂的关系
四、总结全文
1.从狼与鹿关系变化和密切联系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必须保持生态平衡)
2.感情朗读全文
3.总结:
在这堂课上,我们两次来到了凯巴伯森林,在被毁的森林里我们明白了自然界中,每一种生物生存都有它的用处,不应该随便消灭它,这样才能保护大自然的生态平衡。
4.现在,如果有人想在凯巴伯森林入口处竖一块警示牌,你认为该在上面写些什么?
5.指导复述
五、作业
1.完成练习册
2.继续练习复述课文
3.搜集有关生态态(或失)衡的故事,和小伙伴交流,并讨论从故事中想到了或明白了些什么。
19放飞蜻蜓
【教学目标和要求】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2个字,掌握9个词语。
2.理解重点语句,能正确地读出句子的语气。
学习带着问题默读课文,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阅读习惯。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4.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陶行知对孩子们的谆谆教诲,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
5.了解课文叙述顺序,初步感受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
1.理解重点句、重点词语,有感情地朗读。
读中感悟陶行知的和蔼可亲和对孩子的谆谆教导。
2.体会陶行知良好的精神品质。
【教学准备】关于蜻蜓的图文资料,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解读课题,引发质疑。
1.猜谜语引出蜻蜓,板书“蜻蜓”,学习生字“蜻蜓”。
2.板书:
放飞。
齐读课题,学生质疑:
读了课题,你产生了什么疑问?
(谁捉了蜻蜓?
谁放飞蜻蜓?
为什么放飞?
)板书:
捉?
放?
3.过渡:
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学会文中的生字。
让我们来读读课文吧!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语。
1.自由读课文,圈出课文中的生字,借助拼音读一读;标出自然段序号。
2.抽读三个学生读生字新词,评价,纠正字音。
3.去掉音节男女生赛读新词,齐读生字。
三、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可以个人自己读,可以同桌或四人小组合作读,或几个同学一人读一个自然段。
思考课文写了一个什么故事?
有什么不懂的问题也可以提出来。
(抽学生回答可能不完整,可能不够简洁,随即按以下程序引导学生概括主要内容。
)
师:
要能准确地概括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首先得弄清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引导学生用比较简洁的语言概括主要内容。
(1)故事的起因是什么呢?
抽学生回答。
关键词是什么?
板书:
捉(起因)
(2)故事的结果怎样?
抽生回答。
板书:
放(结果)
(3)事情的经过是哪些自然段?
能用一句话概括吗?
抽生回答。
板书:
讲或劝(经过)
(4)讲解:
概括这类写事的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是把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用简洁的语言叙述出来。
这种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来写的文章,我们就说它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写的。
板书:
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
(5)你能比较准确地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吗?
(多媒体出示要求)
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1.这篇课文先写然后写最后写。
小结:
陶行知先生给孩子们谈了些什么,又是怎样谈的,陶行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这是我们下节课要探究的问题。
第二课时
一、板书课题,书写蜻蜓两个字。
二、检查生字词语,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抽读,全班同学认真听,看她有没有记住他们的名字.教师略作评价。
2.齐读生词。
3.说说课文给我们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板书:
陶行知。
指导书写“陶”字。
课文先写……然后写……最后写……板书:
捉讲(劝或谈)放
过渡:
陶行知给孩子们讲了关于蜻蜓的哪些方面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