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唱训练教案.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03906 上传时间:2022-10-03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合唱训练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合唱训练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合唱训练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合唱训练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合唱训练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合唱训练教案.doc

《合唱训练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合唱训练教案.doc(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合唱训练教案.doc

合唱课教学计划与总结

指导思想:

贯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使学生在思想品德、综合文化知识、情感智商、艺术审美能力等方面健康发展,培养全面发展的积极向上的跨世纪新人。

 

学生情况分析:

合唱组的学生是从全校中挑选出来声音和歌唱方面比较优秀的学生,在发声方法和歌唱水平中相对来说比较好,有一定的基础。

 

教学要求:

 

(一)、发声练习:

在气息的控制下,逐步扩展音高;运用不同的力度、速度、音色表现;唱时保持音高,声音要饱满;学习二声部合唱,注意音量的均衡,音色的协调。

  口型的圆润,声音饱和度的训练。

 

(二)、歌唱:

每学一支歌曲,每节课应该进行检查,让个别学生起来演唱,若有不正确的地方老师及时教正。

 

(三)、欣赏:

对一些高水平的艺术团体的表演进行欣赏,提高学生的对合唱的理解。

在欣赏的过程中要求学生能对自己的合唱提出更高的要求,不断的提升自我。

 

教学重难点:

多个声部的配合训练时合唱的重难点,在训练的时候是最应该加强的练习。

 针对学生的情况进行音准联系,在高音的训练方面要多运用一定的手段。

 教学措施及方法:

 

1、抓好吸气和用气 

学习任何东西都会有开头难的感觉,学生在最开始学习的时候会觉得呼吸用气不好,吸气不正确,发声就用不上气,所以知道学生练习吸气,让学生吸得自然,并且要求口鼻一齐吸较好。

吸气时要求横膈膜周围都装满气,小腹不要过于紧张,在发声用气时,横膈膜保持住与小腹上来的这种对抗力度,所以小腹不要过硬,让它有一个用气的弹性,知道学生反复感觉,吸气和用气,长期进行坚持训练。

 

2、上下管道成一条直线 

上下管道成一直线,是一种很抽象的技巧,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理解到,要通过师范和理论结合使学生明白老师的要求,并在练习中自然放松下巴,从张口发声作到最自然。

 

3、声音的亮点 

 训练发声注意要求有声音的亮点,头腔亮点,注意运用气息,声音共鸣到达头腔,找到这种感觉并保持这种感觉。

 

4、咬文吐字 

注重平翘舌的发音,后鼻音的准确。

 5、处理歌曲 

理解歌曲的内容,歌曲的要求,学生对歌曲有了全面的了解后对歌曲的处理在情绪上加以注意就能使歌曲情绪表现更淋漓尽致。

 

6、在训练中注意音准、节奏 

每次抽时间对学生的音准、节奏进行训练,提高学生的音乐能力。

安排简单的音准练习,节奏练习,打好基础。

 

7、听音练习 

加强学生对旋律的模唱,提高学生对旋律的感受和捕捉能力。

并要求学生自觉的参加训练。

 

具体时间安排:

 

1周:

了解情况,定下合唱组成员的名单。

  

2——5周:

进行简单的音准模唱练习,开始固定学生的音准,并进行简单的旋律的跟唱。

 

6——8周:

继续进行简单的音准模唱练习之外,再加入咬字发音的练习,使学生渐渐体会头腔共鸣,自然的唱歌发声。

练习演唱歌曲《小纸船的梦》。

   

9——12周:

加强头腔共鸣的发声,练习演唱歌曲《同一首歌》,并运用头腔共鸣,处理歌曲的情绪。

 

13——16周:

继续加强头腔共鸣的发声,练习演唱歌曲《让世界充满爱》。

总结:

自从我们的活动就开始了,每周学校课程表中在周一下午第三节是我们合唱团的固定活动时间。

我制定了一系列科学的教学计划及方法。

第一阶段,我采取了提高兴趣的训练,良好歌唱方法的养成,初级阶段是非常枯燥的。

我运用了趣味性的练习气息、音准的方法效果非常不错,尽量做到每次训练都有新鲜的方法、方式出现;每次都带来丰富的音像资料让他们欣赏;两周左右就对团员进行考核,让他们既轻松的,又要有被淘汰的压力。

 第二阶段,是合唱艺术质量的形成阶段。

和声的稳固是这个时期最艰巨的任务,所以训练多以多部和声为基础,为学唱新歌打好基础,培养良好的歌唱感觉,唱发声训练时就要带有表情,脑子里要有想象的空间,声音出来是才是富有感情的。

 第三阶段,就是让学生进入到一个良好的舞台表演状态。

我在每次声音训练之前都要有一定的形体训练为更好地配合舞台表演艺术,更重要的是训练学生歌唱时的一种体会、理解音乐自然流露出的律动。

 以上三个阶段接近于强化似的训练,正是我们新课标中第一部分第二基本理念第五小点强调的重视音乐实践----通过音乐艺术实践,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合唱课教案

教学目标:

学会歌唱的发音、状态、气息运用,使学生懂得在合唱集体里所发挥的作用及如何有效地运用自己的嗓音在集体的合唱队中能协调和控制并达到统一的共性。

合唱活动课教案:

第一周

教学

内容

合唱队的组织

1、介绍合唱艺术的意义:

合唱艺术不但可以培养人的艺术修养,还可以培养人的思想情操,意志品质,对人的身心健康也大有益处。

2、介绍合唱队的要求,本学期、本学年的目标。

3、队员组成情况介绍(自愿、指定相结合)。

4、介绍正确的歌唱姿势和呼吸。

5、单声部练声曲训练,学习《欢乐颂》旋律。

选拔队员。

 

教学

 

目标

 

1、使学生明白参加合唱队的目的、了解合唱队的功能、对自己健康成长的意义。

2、要求学生培养其正确歌唱的姿势。

3、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发声方法进行歌唱。

4、要求学生初步掌握起拍与收拍,整齐划一,起得整齐,收得干净。

教学

准备

1、教学图片

2、教学录像

3、钢琴

 

教学活动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步骤与方法

(一)、合唱训练

1、姿势训练:

上身保持直立,胸部保持吸气时的状态,提眉,面部略带微笑,队员的姿势要统一。

合唱中统一姿势,首先给人的印象就是精神抖擞、整齐美观,它是合唱中诸方面统一的第一步。

实际上统一合唱姿势不仅使合唱队具有整齐美观的外表,更重要的是这关系到整个合唱队的发声状态,所有合唱队员的身体器官只有尽可能地保持状态一致,才能使所有合唱队员的发声”乐器”处于相对统一的工作状态中,从而获得比较完美的音响效果。

这是合唱追求的目标,而统一的姿势就是做到这一点的有力保障,另外,良好的姿势还有助于在合唱排练中减少疲劳,从而提高排练效率。

2、呼吸训练:

口鼻同时吸气,吸气不宜有声响亦不宜太深。

呼吸是歌唱发声的动力,也是共鸣、音准,咬字吐字等的基础。

在合唱中,没有合理统一的呼吸,就没有良好的气息支持和统一的合唱发声,也就不可能自然、流畅而整齐地完成演唱。

特别是在换气较明显或很多特殊换气的地方,如果对全体队员没有统一谐调的呼吸要求,就不可能表现出歌曲的情绪,因而影响合唱的整体音响效果。

因此,我们在训练中,一定要力求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使每个人的呼吸趋于合理;在合唱表演中,呼吸换气的地方要保持一致,这样才能使合唱队整体达到呼吸的统一。

3、发声训练:

模仿老师的发声方法和音色,让所有学生的声音往老师的音色上靠,边唱边听,力求音色和谐、统一。

(二)作品训练《欢乐颂》

难点训练:

1、第四乐句从第三乐句的最后一拍开始,乐句也略有变化。

2、轻声唱谱,注意乐句间准确呼吸。

3、分别用“啦、咯、噜”进行哼鸣练习,可以打开喉咙,冲击头腔和鼻腔。

(三)请同学单独演唱,根据其演唱的情况选拔队员,并确定其声部。

第二周

教学

内容

童声声乐基础的训练

1、呼吸训练

2、发声训练

 

 

教学

 

目标

 

1、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

2、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

教学

准备

1、教学图片

2、教学录像

3、钢琴

 

教学活动过程设计

第二课时:

童声声乐基础的训练

 1. 呼吸训练

气息是发声的动力,只有掌握正确的呼吸后,才能获得理想的声音。

我们在训练合唱前,首先要求学生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即胸腹式呼吸法。

一般用两种呼吸方法训练。

①舒起练习。

吸气时,根据指挥手势,口鼻一起缓缓吸气,吸后停留瞬间,用轻柔的“嘶——”声,有控制地慢慢呼出。

②突起练习。

缓吸后停一会儿,用跳音“嘶、嘶、嘶、嘶”将气呼出。

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学生在发声练习中便逐步感觉到了气息的支持,并能逐步运用到歌唱中来。

2.发声训练

  刚入合唱团的学生都未经过正规发声训练,声音“白”而“扁”,气吸浅,位置低,口腔打不开,下巴紧。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先采用哼鸣进行练习,以便尽快统一声音位置,取得声音的共性。

  在发声训练中注意了结合咬字吐字进行练习,我们要求学生将不太容易读的字用汉语拼音标好,每首歌词都用普遍话正确朗读,随时注意纠正不正确的咬字吐字,结合发声训练用,对准同声母、韵母的正确口形,逐步学会自然圆润的发声。

当咬字唱词训练有了一定基础之后,我们才进行合唱训练。

附训练内容:

练声曲:

一、连音练习,要求持续不变的连贯。

按由易到难的程度可选择以下几条:

1. 5  5  5 || 5- - ‖

    ī  ā  ū

2. 5  4  3  2 | 1 - - - ‖

    ū

3. 53  42  31  27| 1 - - - ‖

Mi   ma  mi   ma   mi

4. 565 454 343  232| 1---‖(三连音)

    Mi     ma     mi       ma      mi

二、跳音,半断音和断音

1.  5  5  5  5 | 5  4  3  2 | 1 - - - ‖

    La le  li  lo   lu

2.  1  1  |53 1‖

    Lu

3.  5 3 1 | 5 3  1‖

    Mi mimi   mama ma

第三周 

教学

内容

强调呼吸训练

 

 

教学

 

目标

 

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

教学

准备

1、教学图片

2、教学录像

3、钢琴

 

教学活动过程设计

第三课时:

强调呼吸训练

一、呼吸是歌唱的动力。

首先训练“呼吸”的好处是:

呼吸是源动力,有了动力才有声音,符合事物的规律。

同学们上音乐课时,很少专门训练“呼吸”,合唱训练从“呼吸”开始,学得快、记得住、用得上。

气息的基本练习:

1.调动情绪——让同学们站立,两手叉腰(用手感觉腹部是否扩涨),象

只蜜蜂飞到花丛里,看!

美丽的鲜花,多么香啊!

2.“闻花”——用闻花香味的体会,用鼻子和口同时快速吸气(大约用2

/1秒完成)。

3.保持——吸气后随之憋气,保持四拍(4秒钟)。

4.放气——气从牙缝里发“咝”的声音,慢慢放出,开始一口气数六拍(6秒钟),继而八拍或到十拍。

通过上述练习,让同学们体会深呼吸,要保持(气息控制),慢呼吸(气息的运用)等各个环节的作用。

 接下来是“叹气”练习,让同学们在深吸气之后,连声叹息(很深的),去体会气息的深度———感觉是在胸口以下———实际上是歌唱时所用的气息支点。

然后是“弹气”,练习,在快速吸气之后,连声喊出具有弹性和力度的“咳!

咳!

......”直至气息没了。

可以发现每喊一声“咳”,同时腹部、腰部(在腰带周围)是向外扩涨一次。

二、哼鸣同一首歌的旋律,哼鸣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鼻腔共鸣以及气息的稳定,因此必须长期坚持练习,利用熟悉的旋律练习哼鸣能更好地让学生有兴趣做好每次训练!

第四周

教学

内容

强调声音的训练

 

教学

 

目标

 

掌握正确的声音位置。

教学

准备

1、教学图片

2、教学录像

3、钢琴

 

教学活动过程设计

 

强调声音的训练

一、人声的共鸣腔:

人的发声要想做到完美、圆润、有穿透力就必须充分利用到人体的各个共鸣腔体!

那么共鸣腔指的是那些腔体呢?

下面我们来逐一认识一下:

头腔:

主要在高音区会运用到,效果:

高音具有穿透力。

鼻腔:

利用哼鸣能很快找到这个哼鸣的发声位置,充分的利用鼻腔共鸣能更好的找到唱歌的高位置,简单的说就是使人声听起来唱歌与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