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土地利用现状分析docx.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390420 上传时间:2023-02-1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4.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武汉市土地利用现状分析docx.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武汉市土地利用现状分析docx.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武汉市土地利用现状分析docx.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武汉市土地利用现状分析docx.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武汉市土地利用现状分析docx.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武汉市土地利用现状分析docx.docx

《武汉市土地利用现状分析docx.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武汉市土地利用现状分析docx.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武汉市土地利用现状分析docx.docx

武汉市土地利用现状分析docx

-*

 

武汉市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1研究区概况

武汉是湖北省省辖市,湖北省省会。

位于江汉平原东缘,长江与汉水交汇处。

北距首都北京1190公里。

介于东经113°41’~115°05’,北纬29°58’~3l°22’之间。

东与黄冈市、鄂州市、大冶市接壤,南与咸宁市、嘉鱼县、洪湖市相

连,西与仙桃市、汉川市毗邻,北与孝感市、红安县、麻城市相接。

南北最大纵

距155公里,东西最大横距134公里,辖区总面积8549平方公里,其中城区面积2718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区面积460平方公里。

现辖江岸区、江汉区、硚口区、汉阳

区、武昌区,青山区、洪山区,蔡甸区、江夏区、东西湖区、汉南区、黄陂区、新洲区13个区。

总人口838.91万人,其中城市人口533.21万人。

地形属残丘性河湖冲积平原,山丘、湖泊与平陆相间,其中北部小片山地为大别山余脉。

海拔19.2~873.7米。

江(河)湖水面占总面积的25%。

主要河流有长江、汉水、滠水、府河、倒水、举水、金水、东荆河等。

较大的湖泊有梁子湖、涨渡湖、汤逊湖、东湖等。

呈东西向的两列低矮山系与南北向的长江在市区形成

垂直轴线。

长江、汉水把市区分割为武昌、汉口、汉阳三部分,形成“三镇鼎立”的独特城市格局。

武汉市属典型的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

年平均降水量1284毫米,降水相对集中于6~8月,年平均气温16.4℃。

2土地利用数量分析

2.1武汉市各土地利用类型数量概况

据武汉市土地利用现状调查,2008年武汉市农用地面积为556733.21公顷,占武汉市土地总面积的65.12%,其中耕地面积为338344.2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9.58%;园地面积为13455.4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57%;林地面积为87971.7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0.29%;牧草地面积为184.09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02%。

建设用地面积为148273.7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7.34%,其中居民点及工矿用地面积为117120.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3.70%;交通用地面积为15378.5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80%;水利设施用地面积为15774.6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85%。

未利用地面积为149901.9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7.53%,其中可利用土地(包括草地、滩地、荒草地、盐碱地、沼泽地)为31329.0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66%;难利用土地(冰川、永久积雪、沙地、裸土地、裸岩、石砾地、田坝等)为1635.4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19%。

2.2武汉市各土地利用类型变化速率分析

武汉市辖江岸区、江汉区、硚口区、汉阳区、武昌区,青山区、洪山区,蔡甸区、江夏区、东西湖区、汉南区、黄陂区、新洲区等13个区,现研究武汉市各个辖区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在1996到2008年间土地利用变化的速率,土地利用变化速率可以用单一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度来表示,即

VbVa

1

K

100%

Va

T

 

式中:

K为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度;Va、Vb为基期和报告期末某一土地利用类

-*

 

型的数量,T为研究时段。

计算得到的武汉市各辖区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度如表1所示:

表11996-2008

年间武汉市各辖区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度

耕地

园地

林地

居民点及工矿用地

交通用地

水利设施用地

江岸区

-0.0568

-0.0769

-0.0381

0.0311

0.0306

0.0069

江汉区

-0.0769

-0.0661

0.0124

-0.0194

-0.0455

硚口区

-0.0559

-0.0519

0.0105

0.0234

0.0309

汉阳区

-0.0365

-0.0409

-0.0429

0.0371

0.0528

0.0546

洪山区

-0.0219

-0.0148

-0.0142

0.0345

0.0093

-0.0105

武昌区

-0.0366

青山区

-0.0143

东西湖区

-0.0190

0.0096

0.0472

0.0547

0.0844

-0.0102

汉南区

-0.0120

-0.0201

0.0738

0.0186

0.1053

0.0562

蔡甸区

-0.0133

0.0277

0.0079

0.0418

0.1020

0.0014

江夏区

-0.0128

0.0038

0.0232

0.0410

0.1411

0.0243

黄陂区

-0.0095

0.0977

0.0316

0.0168

0.2462

-0.0052

新洲区

-0.0093

0.2506

0.0002

0.0200

0.0986

-0.0205

从表1可以得出,1996-2008这13年间,武汉市除武昌和青山这两个区的耕地从无到有增加外,其他的11个区的耕地都在以不同的速率减少,江汉区耕地减少速率最快,其次是江岸区和硚口区,速率最慢的是新洲区和黄陂区;对于园地,江汉区、硚口区、武昌区、青山区在1996年就没有园地,到2008年仅武昌区从无到有,增加了23.21333公顷,江岸区、汉阳区、洪山区、汉南区园地都减少,其中江岸区和汉阳区减少速率最快,除此以外的区园地有所增加,增加速

率最快的属新洲区。

对于林地,武昌区、青山区从无到有,到2008年分别增加

了391.48公顷和120.3933公顷,江岸区、江汉区、硚口区、汉阳区、洪山区林地减少,其中江汉区减少速率最快,其次是硚口区。

除此以外的其他区,林地有

所增加,其中汉南区林地增加的速率最快,其次是东西湖区;对于居民点及工矿

用地,武昌区、青山区两个区层减少态势,其他的区都在增加,其中东西湖区增

加的速率最快,其次是蔡甸区,最慢的属江汉区和硚口区;对于交通用地,武昌

区、青山区从无到有,到2008年分别为97.66公顷和42.58公顷,除江汉区的

交通用地减少外,其余的都有所增加,其中黄陂区增加的速率最快,其次是江夏

区,最慢的是洪山区;对于水利设施用地,武昌区和青山区从无到有,2008年分别为51.75公顷和29.55公顷,江汉区、洪山区、东西湖区、黄陂区、新洲区的水利设施用地减少,其中江汉区减少的速率最快,其余的有所增加,其中汉南区、汉阳区增加的速率最快。

2.3武汉市各区域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差异

研究武汉市13个区土地利用变化相对于整个武汉市土地利用变化的区域差异,计算公式为

Kb

Ka

Ca

R

Cb

Ca

Ka

式中:

Ka、Kb为区域某一特定土地利用类型基期和报告期末的面积;

Ca、

Cb为全区域某一特定土地利用类型基期和报告期末的面积;R为单一土地利用类

-*

 

型相对变化率。

R>1,说明变化速率快,R<1,说明变化速率慢。

计算得到武汉市13个区土地利用类型相对变化率如表2:

表2武汉市各辖区土地利用类型相对变化率

耕地

园地

林地

居民点及工矿用地

交通用地

水利设施用地

江岸区

6.8124

1.7024

1.3719

0.3927

0.1743

0.8760

江汉区

9.2260

2.3810

0.1561

0.1106

5.8145

硚口区

6.7076

1.8687

0.1324

0.1334

3.9460

汉阳区

4.3836

0.9060

1.5446

0.4684

0.3006

6.9753

洪山区

2.6222

0.3274

0.5108

0.4362

0.0528

1.3438

武昌区

0.4626

青山区

0.1809

东西湖区

2.2845

0.2133

1.7023

0.6905

0.4804

1.3055

汉南区

1.4342

0.4458

2.6606

0.2353

0.5998

7.1784

蔡甸区

1.5918

0.6123

0.2836

0.5279

0.5806

0.1783

江夏区

1.5392

0.0837

0.8347

0.5178

0.8036

3.1072

黄陂区

1.1378

2.1613

1.1397

0.2118

1.4020

0.6699

新洲区

1.1209

5.5463

0.0066

0.2521

0.5612

2.6192

从表2可以得出,对于耕地,除武昌区、青山区外,其他区耕地减少速率相对于整个武汉市都要快,其中减少最快的是江汉区,其次是江岸区、硚口区,最慢的是新洲区;对于园地,黄陂区、新洲区园地在增加,并且速率相对于整个武汉市的变化要快,而江岸区的园地在减少,速率相对来说也较快,而汉阳区、洪山区和汉南区园地在减少,速率相对较慢,东西湖区、蔡甸区和江夏区在增加,速率也相对较慢;对于林地,江汉区减少的速率相对最快,江岸区、硚口区、汉

阳区也在减少,速率相对与整个武汉市较快,而洪山区则相对较慢地减少,除此以外,汉南区林地增加,且相对速率最快,其次是东西湖区和黄陂区相对较快,

而蔡甸区、江夏区和新洲区则相对较慢地增加;对于居民点及工矿用地,相对变化率都较慢,最快的属蔡甸区和江夏区;对于交通用地,只有黄陂区相对于整个武汉市增加速率快;对于水利设施用地,汉南区和汉阳区相对于整个武汉市增加速率最快,而江汉区则是减少得最快。

3土地利用结构分析

3.1武汉市农用地土地利用结构图及分析

根据土地详查数据统计,武汉市行政辖区内土地总面积为

854908.83公顷,

2008

年土地利用分类结构如图1,从图中可以看出武汉市农用地占了较大比重,

2008

年农用地土地利用分类结构如图

2,从图中可以看出武汉市耕地也很多,

2008

年其他农用地分类结构如图3,结合三个图可以得出,武汉市农业以种植业

为主,其次是林业、渔业。

-*

 

图12008年武汉市土地利用分类结构

 

图22008年武汉市农用地土地利用分类结构图

 

图32008年武汉市其他农用地分类结构图

3.2武汉市建设用地土地利用结构图及分析

2008年建设用地分类结构如图4:

-*

 

图42008年武汉市建设用地分类结构图

从图4可以看出武汉市城市化程度、工业化程度、交通便利度反映在用地数量上的特征:

在居民点用地总量中,城市居民点用地仅占17%,而农村居民点达

到34%之多,说明武汉市的城市化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工矿用地仅占建设用地总量的18%,说明武汉市是一个工业特征明显的县市,武汉市的交通用地有公路用地、铁路用地,说明武汉交通多样发达。

3.3武汉市建设用地土地利用结构图及分析

2008年武汉市未利用地分类结构如图5:

 

图52008年武汉市未利用地分类结构图

从图1可以看出武汉市的未利用地占武汉市土地总面积比例较大,超过了建

设用地所占比例。

结合图6进行具体分析发现,未利用地中数量最大的是湖泊水

面,占了未利用地总量的55%之多,其次是河流水面,占了20%,再其次是滩涂,

占了12%,荒草地占了7%。

说明武汉是一个水资源丰富的城市,但是土地的后备

资源不足,开发潜力不大。

3.4运用区位熵分析武汉市土地利用空间结构与布局上的差异

土地利用类型区位熵是指某一区域某地区某土地利用类型与该区域该土地利用类型面积的比例与该地区总土地面积与土地面积之比,计算公式为

 

Q(a/A)/(b/B)

-*

 

式中:

Q为土地利用类型区域熵;a为某地区某土地利用类型面积;A为全区域该土地利用类型面积;b为该地区土地总面积;B为全区域土地总面积。

通过计算区域熵,可以找出该地区在整个区域内具有一定地位的专门部门,并可根据Q值的大小衡量其专门化,Q>1,地区有比较优势,Q<1,地区无比较优势。

计算各辖区农用地土地利用类型的区域熵,结果如表3:

表3各辖区农用地土地利用类型的区域熵

耕地

园地

林地

牧草地

坑塘水面

养殖水面

江岸区

0.1045

0.0000

0.0756

0.0000

0.8722

0.2816

江汉区

0.0000

0.0000

0.0187

0.0000

0.0006

0.0000

硚口区

0.0774

0.0000

0.0652

0.0000

0.8443

1.3949

汉阳区

0.3023

0.0920

0.0847

0.0000

1.2103

2.3569

洪山区

0.6132

0.9090

0.4105

0.7651

1.2833

1.4204

武昌区

0.0097

0.1830

0.4720

0.0000

0.2515

0.0000

青山区

0.0942

0.0000

0.2441

0.0000

1.7061

0.0000

东西湖区

0.9566

3.4246

0.2748

0.0000

2.3363

1.4447

汉南区

1.0897

1.4871

0.4237

0.0000

0.4387

2.4735

蔡甸区

1.0389

0.2631

0.5095

0.0000

0.6818

1.7276

江夏区

0.9655

0.9892

0.9476

0.0000

0.8316

0.2717

黄陂区

1.0983

0.7532

2.0843

3.6296

1.1559

0.5917

新洲区

1.2441

1.3146

0.5879

0.0000

0.8127

1.5046

从表3可以得出,在农用地中,就耕地而言,汉南区、蔡甸区和新洲区有比较优势;就园地而言,东西湖区、汉南区、新洲区有比较优势;就林地而言,黄

陂区有比较优势;就牧草地而言,黄陂区有比较优势;就坑塘水面而言,汉阳区、洪山区、青山区和黄陂区有比较优势;就养殖水面而言,硚口区、汉阳区、洪山

区、汉南区、蔡甸区和新洲区有比较优势。

计算各辖区建设用地土地利用类型的区域熵,结果如表4:

表4各辖区建设用地土地利用类型的区域熵

城市用地

独立工矿

公路用地

对外交通用地

特殊用地

江岸区

2.1986

0.3457

0.1441

1.7178

0.0194

江汉区

2.7123

0.0344

0.0100

0.5009

0.0155

硚口区

2.0608

0.1835

0.0992

0.5687

2.4223

汉阳区

1.7510

0.7240

0.3555

0.8428

0.2782

洪山区

1.6871

0.6374

0.4753

0.9290

0.7322

武昌区

2.6998

0.0367

0.0244

0.4952

0.0345

青山区

2.5552

0.2129

0.0339

0.1303

0.0233

东西湖区

0.0000

1.5342

1.7531

1.0881

1.3906

汉南区

0.0203

1.1217

3.1142

0.0000

0.5615

蔡甸区

0.0665

1.8547

1.4467

0.0893

0.6462

江夏区

0.0780

1.6553

1.2968

0.7406

1.7099

黄陂区

0.0000

1.2288

2.0433

2.3319

1.5980

新洲区

0.0004

1.2385

1.9963

2.2389

1.7201

-*

 

从表4可以得出,在建设用地中,就城市用地而言,江岸区、江汉区、硚口

区、汉阳区、洪山区、武昌区、青山区有比较优势;就独立工矿而言,东西湖区、汉南区、蔡甸区、江夏区、黄陂区、新洲区有比较优势;就公路用地而言,东西

湖区、汉南区、蔡甸区、江夏区、黄陂区、新洲区有比较优势,说明工业发达的地方,公路交通同样发达;就对外交通用地而言,江岸区、东西湖区、黄陂区、新洲区有比较优势;就特殊用地而言,硚口区、东西湖区、江夏区、黄陂区、新洲区有比较优势。

4土地开发利用程度分析

在这里分别选取了9个指标,分别查找了13个区的数据,指标依次为土地垦殖率、土地利用率、土地农业利用率、土地建设利用率、水面利用率、人口密度、林地覆盖率、人均城市居民点用地面积、人均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

如表5所示,由于汉阳区和武昌区没有农村人口,因此这里将它们的人均农村居民点用地定位比较大的数值。

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指标进行了综合分析,得出每个区的土地开发利用程度,并进行比较。

主成分分析是一种通过降维技术将多个变量化为少数几个主成分的统计分析方法软件环境为SAS统计软件。

表5

各个区各指标值

土地垦

土地利

土地农

土地建

水面利

人口密度

林地覆

人均城市

人均农村

居民点用

殖率

用率

业利用

设利用

用率

(人/公

盖率

居民点用

地面积(公

(%)

(%)

率(%)率(%)(%)

顷)

(%)

顷/人)

(公顷/人)

江岸区

0.041

0.792

0.122

0.652

0.305

85.644

0.008

0.005

0.096

江汉区

0.000

0.046

0.002

0.946

0.001

208.199

0.002

0.004

5.059

硚口区

0.031

0.094

0.146

0.750

0.613

114.379

0.007

0.005

0.009

汉阳区

0.120

0.168

0.306

0.504

0.525

47.699

0.009

0.005

10000000.

洪山区

0.243

0.247

0.460

0.279

0.379

20.744

0.042

0.006

0.356

武昌区

0.004

0.385

0.071

0.542

0.039

55.733

0.049

0.009

10000000.

青山区

0.037

0.000

0.169

0.829

1.000

173.130

0.025

0.004

0.489

东西湖

0.379

0.072

0.660

0.214

0.824

5.312

0.028

0.005

42.055

汉南区

0.431

0.205

0.625

0.129

0.466

3.732

0.044

0.004

1.120

蔡甸区

0.411

0.217

0.584

0.174

0.475

4.295

0.052

0.006

0.268

江夏区

0.382

0.271

0.571

0.136

0.214

3.591

0.098

0.004

9.433

黄陂区

0.435

0.083

0.770

0.129

0.693

5.036

0.214

0.002

2.343

新洲区

0.492

0.151

0.699

0.123

0.512

6.741

0.060

0.002

3.259

在SAS中进行主成分分析程序为:

data

ex;

input

x1-x9@@;

cards

;

(数据略);

proc

princomp

out=prin;

var

x1-x9;

run

;

-*

 

procprintdata=prin;

varx1-x9;

run;

得到的结果为:

 

从程序结果可以看出,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主成分累计解释方差的比率

已经超过了91.10%,所以只需要求

1,2

3,4所对应的正交化特征向量

i(i1,2,3,4)。

根据程序结果Y可知

Z1

1YT,Z2

2YT,

Z3

3YT,Z44YT

其中Y=[y1,y2,...,y9

],

1(0.451609,-0.11491,0.461677,-0.42519,0.177496,-0.37058,0.328266,-0.27789,-0.18736)

2(0.064527,0.479134,0.039234,-0.27567,-0.42262,-0.39966,0.041707,0.442078,0.391448)

3(-0.05105,-0.54884,0.057289,-0.03544,0.402899,-0.11365,0.011118,0.265158,0.667803)

4(-0.07351,-0.26399,-0.08466,0.091539,-0.53146,0.201654,0.69605,-0.22775,0.223343)

从程序运行结果可以得出,前面四个主成分Z1,Z2,Z3,Z4基本上反映了原来

所有的信息的91%。

第一主成分与土地垦殖率、土地农业利用率等密切相关,表示的是农业用地的开发程度;第二主成分与土地利用率、人均城市居民点用地面积密切相关,表示的是土地的整体开发程度;第三主成分与水面利用率、人均农村居民点用地密切相关,表示的是农村居民点的开发程度;第四主成分与土地建设利用率、人口密度、林地覆盖率密切相关。

接着计算四个主成分得分,并将其对应的方差比率作为权重,进行综合评价。

计算得到的各个主成分得分如表6所示。

-*

 

表6

各个区四个主成分得分

Z1

Z2

Z3

Z4

江岸区

-2.0782

1.0665

-2.0709

-0.8163

江汉区

-3.0801

-1.509

-0.8999

1.2745

硚口区

-1.6742

-1.4405

0.0924

-0.3043

汉阳区

-1.163

0.701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营销活动策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