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马克思的三大社会形态看人的解放发展路径.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388733 上传时间:2023-02-1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7.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马克思的三大社会形态看人的解放发展路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从马克思的三大社会形态看人的解放发展路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从马克思的三大社会形态看人的解放发展路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从马克思的三大社会形态看人的解放发展路径.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从马克思的三大社会形态看人的解放发展路径.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从马克思的三大社会形态看人的解放发展路径.docx

《从马克思的三大社会形态看人的解放发展路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马克思的三大社会形态看人的解放发展路径.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从马克思的三大社会形态看人的解放发展路径.docx

从马克思的三大社会形态看人的解放发展路径

 

    JISHOU UNIVERSITY

本科生毕业论文

 

题目:

从马克思三大社会形态理论看人的解放发展路径

作者:

刘双

学号:

20104011003

所属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专业年级:

2010

指导教师:

刘兴章

职称:

教授

完成时间:

2014年5月13日

吉首大学教务处制

独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

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学生签名:

日期:

年月日

 

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人完全了解吉首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

学校有权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同意吉首大学可以用不同方式在不同媒体上发表、传播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协议)

学生签名:

日期:

年月日

导师签名:

日期:

年月日

 

目录

 

摘要I

AbstractII

一、马克思的“三大社会形态”理论与人的解放概念1

(一)马克思“三大社会形态”理论的提出及其基本内容1

(二)人的解放概念2

二、“三大社会形态”理论中关于人的解放路径3

(一)人从对人的直接依赖关系到人对物的依赖3

(二)扬弃人对物的依赖性走向自由个性5

三、“三大社会形”理论关于人的解放路径的当代启示7

(一)坚持生产力发展的根本标准7

结语9

参考文献10

致谢11

 

从马克思三大社会形态理论看人的解放发展路径

摘要

马克思在1857-1858年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中首次提出三大社会形态理论,“人的依赖关系”是第一大社会形态即前资本主义社会,“物的依赖关系”是第二大社会形态即资本主义社会,“自由个性”是第三大社会形态即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且这三大社会形态是依次更替的。

从马克思的三大社会形态理论中,我们可以看到,三大社会形态理论清晰的阐明了人的解放发展的基本路径,即:

人从对人的直接依赖关系到人对物的依赖,再到对物的依赖性的扬弃走向未来的“自由个性”。

深刻认识马克思三大社会形态理论中人的解放发展理论,对于理解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之间的关系,对于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理念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马克思;三大社会形态;人的解放;发展路径

 

 

ThedevelopmentpathofhumanliberationfromtheperspectiveofMarx'stheoryofthreesocialconfigurations

Abstract

Marxin1857-1858"thecritiqueofpoliticaleconomy,"forthefirsttimepresentsthetheoryofthreesocialform"dependencies"isthefirstbigsocialformtheformercapitalistsociety,"dependencies"isthesecondlargestsocialformthatcapitalistsociety,"freedompersonality"isthethirdbigsocialformthatisthefuturecommunistsociety,andis,inturn,changethethreesocialform.FromMarx'stheoryofthreesocialforms,wecanseethatthethreemajorsocialformtheoryclearlyillustratesthebasicrouteofpeople'sfreedevelopment,thatis,from:

peopledirectlydependontherelationshiptothepersontothedependenceonthings,tothedependenceonthings,thesublationof"freedompersonality"intothefuture.Therefore,understandingthehumanliberationtheoryofMarxthreesocialordersdevelopmenttheory,tounderstandtherelationshipbetweenthesocialdevelopmentandhumandevelopment,toinsiston"people-oriented"scientificconceptofdevelopmentisofgreatpracticalsignificance.

 

Keywords:

theoryofMarxthreesocialorders;People'sliberationdevelopment;Thepath

 

 

一、马克思的“三大社会形态”理论与人的解放概念

要深刻认识马克思三大社会形态理论中关于人的解放发展理论,我们就必须了解马克思三大社会理论的基本内容;了解马克思的人的解放概念。

(一)马克思“三大社会形态”理论的提出及其基本内容

1.“三大社会形态”理论提出的背景

马克思在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就已经看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矛盾,准备着手研究政治经济学,写一部批判资本主义制度和资产阶级的著作,给正处于压迫状态的无产阶级指明革命的道路和方向,指导无产阶级进行革命斗争,并于1848-1849年亲自参加了德国无产阶级革命。

由于革命斗争以失败告终,马克思被迫开始了流浪生活,最终落脚于伦敦,静心研究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对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成果就集中体现在《1857-1858政治经济学批判手稿》中,也就是在这部手稿中,马克思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三大社会形态理论。

2.“三大社会形态”理论的基本内容

马克思关于三大社会形态理论的表述是在1857-1858年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中,原文是这样说的:

“人的依赖关系(起初完全是自然发生的),是最初的社会形态,在这种形态下,人的生产能力只是在狭窄的范围内和孤立的地点上发展着。

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是第二大形态,在这种形态下,才形成普遍的物质变换,全面的关系,多方面的需求以及全面的能力的体系。

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是第三个阶段。

第二个阶段为第三个阶段创造条件”。

从原文中可以看出,马克思把人类史划分为三大社会形态是基于这样的一个背景下,对人的发展的考察。

前资本主义属第一大社会形态,资本主义阶段被称为第二大社会形态,未来的共产主义属第三大形态。

第一大社会形态包括了多种生产方式,都各有特点,马克思抽去了不同的地方,立足于它们作为自然经济形态的共通性质。

在古代社会就早已存在以分工为前提的商品经济,但是马克思论证只有到达资本主义阶段,才是它的发展的最完备形式,因而商品经济是最能体现第二大社会形态根本特征的形式。

未来的共产主义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只有通过扬弃现阶段社会的弊病,它才会显示出全部的新质。

这是马克思经过对资本主义仔细的考察和思考后的结果,我们纵观马克思的一生,他的一生其实是对资本主义社会起源、发展及未来进行细致入微的一生,是为共产主义设计和实践努力奋斗的一生,从这个角度看,三大社会形态是马克思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高度概括。

同时,人的解放发展也是马克思研究探索的终极目标,他进行对前资本主义、资本主义、未来共产主义的研究是为了揭示和阐明人的解放发展的基本路径,从这一角度看,马克思三大社会形态是关于人的解放发展的理论。

(二)人的解放概念

马克思在《论犹太人问题》和《法哲学批判导言》中首次阐述了人的解放的观点,为了阐述人的解放观,马克思引入了“政治解放”和“人类解放”两个观点。

1.政治解放:

人自身解放的第一步

关于政治解放的问题,马克思在《论犹太人问题》一文中进行了讨论,反对青年黑格尔派对人的解放的阐述局限在概念的范围内,认为,犹太人的问题,不是一个宗教问题,停留在宗教的范围内,就只能完成宗教解放,宗教只能把人的解放建立在一个和自己完全不同的处于彼岸的另一个世界,毫无现实的幸福感,只有政治解放才能使人把自己的世俗要求诉诸于国家。

政治解放,指人们通过资产阶级政治革命摆脱封建专制统治而获得的解放,它使人们能够过上政治生活,实现政治上的平等,使人在政治中成为公民。

虽然,人们在政治生活中获得了解放,但这种解放是狭隘的,只局限在政治生活中。

因为,通过政治解放而确立的“所谓人权无非是市民社会的成员的权利,即脱离了人的本质和共同体的利己主义的人的权利。

”在政治生活中,我的存在,就是你的敌人,正如马克思所说的市民社会是“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战场”。

因此,在马克思看来,以确立所谓人权为标志的政治解放并没有克服市民社会,它不过是完成了市民社会从政治中的解放而已,人仅仅完成了自身解放的第一步即政治解放。

2.人类解放:

人的自由本质的实现

关于人类解放的问题,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一文中做出了这样的表述:

“对宗教的批判最后归结为人是人的最高本质这样一个学说,从而也归结为这样的绝对命令:

必须推翻那些使人成为被侮辱、被奴役、被遗弃和被蔑视的东西的一切关系。

在马克思看来,人类解放不是虚幻和抽象的,它直接和社会现实相关联,是政治解放的继续和超越。

空想社会主义之所以不能够实现,主要是因为他们的乌托邦是从观念到观念,他们的出发点是观念中的理想社会,设想的也是实现他们设计的社会,这样的构想在现实面前是很无力的。

马克思的做法和他们不同,马克思不仅有追求人类自由的理想,并且一步步地从现实出发,提出了人类解放的价值目标,这个目标,不仅仅与马克思对人的理解有关,也与马克思对现实的关注有关,从对人的理解出发,马克思认为在他所处的那个社会,人虽然完成了对“宗教解放”的超越,但又陷入了“政治解放”的异化当中,对这一异化的超越是人当下的任务。

而对于现实的考察也使马克思认识到,市民社会中有可能产生出完成人类解放的主体即无产阶级。

人类解放不可能由市民社会中的任何一个特定的等级来完成,他们都是某种特殊利益的代表,而无产阶级则是一个不能称之为等级的等级,它的出现代表了整个等级制度的瓦解。

由此可见,人的解放是一种历史活动,“是由历史的关系,是由工业状况、商业状况、农业状况、交往状况促成的”。

在马克思看来,人的解放由于受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体现出一个历史原则——发展。

总体来看,从政治解放到人类解放,在人类解放中人的本质才能完全实现。

2、“三大社会形态”理论中关于人的解放路径

从马克思的三大社会形态理论的基本内容以及马克思的人的解放概念中,我们可以看到,三大社会形态理论清晰的阐明了人的解放发展的基本路径,人从对人的直接依赖关系到人对物的依赖,再到对物的依赖性的扬弃走向未来的“自由个性”。

(一)人从对人的直接依赖关系到人对物的依赖

1.人对人的直接依赖关系阶段的特点

(1)人的潜能只得到片面的发展

在人对人的直接依赖即第一大社会形态里是没有社会分工或者没有发达的社会分工。

一方面,由于早期的生产力比较低,每一个具有劳动能力的人都不能把自己的劳动推给别人。

另一方面,我们每个社会成员都必须要参加共同体的各种活动。

借用现代人的术语,那时每个人既是物质产品的生产者,又是精神产品的生产者;既是文明财富的创造者,又是文明财富的受用者;既是社会义务的履行者,又是社会权利的体现者。

(2)人的劳动对象是直接的自然

在第一大社会形态中人的劳动对象是直接的自然,虽然原始共同体所有制、亚细亚所有制、古代奴隶所有制和封建所有制的形式各有不同,“但在所有这些形式中,都存在着以下的特点:

第一点,对劳动的自然条件的占有,即对土地这种最初的劳动工具、实验场和原料贮藏所的占有,不是通过劳动进行的,而是劳动的前提。

个人把劳动的客观条件简单地看作是自己的东西,看作是自己的主体得到自我实现的无机自然。

……

第二点,但是,这种把土地当作劳动的个人的财产来看待的关系(……),直接要以个人作为某一公社成员的自然形成的、或多或少历史地发展了的和变化了的存在,要以他作为部落等等成员的自然形成的存在为媒介。

马克思对人与世界的对象性关系是十分关注的,在这种关系中,马克思认为最基本的是与自然进行物质变换以保证生命体存在的关系。

正是基于这种关系,人发展出了同自然的众多层次众多方面的关系。

在最初的社会形态里,劳动主体同劳动对象的天然一体的,从而也就保障了人与自然之间的最基本关系。

然而,这时的人与自然关系是近乎单面的:

自然更多地局限为人们物质生活的对象,没有进化到作为自然科学的对象,艺术的对象,成为人的高度精神生产加工的对象。

(3)人绝对从属于特定的共同体

马克思所说的第二点特点,揭示了最初的社会形态里个人对特定共同体的绝对从属性。

这种严重局限的关系是个人再生产、从而也是个人其他一切活动的前提。

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人们间物质的、精神的和活动本身的交往,只能在狭窄的区域进行,超越具体的区域和一定的文化系统是罕见的。

在这个历史时期里,不存在高度丰富的个人社会关系。

“单个人之间”或是“没有联系”,或是只有“以自然血缘关系和统治服从关系为基础的地方性联系”。

个体存在没有表现为一种主体性的存在,而是表现为一种“脐带”,附属于共同体。

2.人从对人的直接依赖关系到人对物的依赖过渡的必要性

马克思指出,亚细亚的、古代的以及日耳曼的所有制形式均不可能保持长久不变。

随着生产力的缓慢发展和生产者素质的逐步提高,出现了剩余产品,并且随之出现了分工和交换。

分工的明确以及商品交换的扩大,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交往扩大了,个人不再像以前那样在孤立的、狭隘的地点活动,更为重要的是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市场的形成,个人能从地域性的个人走向世界历史的个人,人们通过货物走向世界各地,通过货物与世界各地的人们发生联系,人不在是共同体的附属品,是具有“相对独立的个人”。

综上所述,人的依赖关系(起初完全是自然发生的),是最初的社会形态,在这种形态下,人的生产能力只是在狭窄的范围内和孤立的地点上发展着,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分工的明确,世界市场的形成,于是,人类社会从从第一大社会形态依次过渡到第二大社会形态,“人的解放”从人对人的直接依赖关系依次过渡到人对物的全面低赖关系。

(二)扬弃人对物的依赖性走向自由个性

_1.“物的依赖性”阶段的优点

“物的依赖性”阶段就是指资本主义社会。

这个阶段的根本特征是“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人的独立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人与自然的关系,人成为自然界的主人。

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工业文明的大步前进,驱除了自然界的“神秘面纱”,借助于现代技术,人们不再直接屈从于自然而是将自然牢牢地掌握在自己的控制之下。

人成为自然界的主人,彰显出自己的主体性。

于是,自然“不再被认为是自为的力量;而对自然界的独立规律的理论认识本身不过表现为狡猾,其目的是使自然界(不管是作为消费品,还是作为生产资料)服从于人的需要。

第二个方面,人与人的关系,人不再直接依附人,人身在时间上、空间上以及社会关系等方面获得独立性,能够自己支配自己的劳动力,选择自己所要做的工作。

同时个性精神得到高度张扬。

因此,个人在此阶段获得了新生,得到了某种意义上的独立与解放。

2.“物的依赖性”阶段的缺陷

在“物的依赖性”阶段,人是获得了独立,但是这种独立性是相对的,它只不过是把人对人的依赖转移到人的物的依赖上去了,这样的人是“独立的”,但只是“相对独立”的,表现为人的“异化”。

现实情况是,此时的人们受到了比古代社会更严重的“物役性”,“各个人在资产阶级的统治下被设想得要比先前更自由些,因为他们的生活条件对他们来说是偶然的;事实上,他们当然更不自由,因为他们更加屈从于物的力量。

”造成这种情况的根源就是使我们脱离人对人的依赖关系走向人对物的依赖关系,是被我们大力称赞的现代社会的分工和私有制。

现实是,分工和私有制的出现,我们的劳动从属于社会劳动总体。

马克思认为:

“在商品生产者的社会里,一般的社会生产关系是这样的:

生产者把他们的产品当作商品,从而当作价值来对待,而且通过这种物的形式,把他们的私人劳动当作等同的人类劳动来互相发生关系。

”同时,马克思指出“个人相互间的社会联系作为凌驾于个人之上的独立权力,不论被想象为自然的权力,偶然现象,还是其他任何形式的东西,都是下述状况的必然结果,这就是:

这里的出发点不是自由的社会的个人。

在人类历史的发展中,毫无疑问,古代社会落后于现代社会,但是现代社会受的奴役更为隐蔽,在现代社会中,个人被看不见的受操纵,沦为资本的工具,丧失了自己的独立性,被进步的原则强制着,人只要不进步就会惨遭淘汰。

但是,人们劳动并且改造世界,这种劳动因该要体现的是我额每年人的本质力量,而不是为了生存去劳动,劳动已经异化,但此种异化,“在资产阶级经济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生产时代中,人的内在本质的这种充分发挥,表现为完全的空虚化;这种普遍的对象化过程,表现为全面的异化,而一切既定的片面目的的废弃,则表现为为了某种纯粹外在的目的而牺牲自己的目的本身。

“物的依赖性”阶段,人的发展虽获得了“独立”,但这种“独立”是相对的,人仍没有得到彻底的解放。

看到这种现状,马克思抓住本质,通过对资产阶级以及资本的无情批判,通过指导工人阶级革命运动,他看到了一线曙光,并且创设性的提出了第三大社会形态即以“自由个性”为特征的未来共产主义社会。

3.“自由个性”阶段

未来社会里,生产手段受联合起来的自由劳动者共同支配,人们直接地以劳动及其产品互相丰富、劳动具备了社会性。

物质生产过程为一种完全的科学过程所替代,劳动脱去沉重艰辛的旧貌劳动者不是被当作活的生产工具,依照某种固定的型式铸造出来。

在自由个性阶段,劳动就会区别于它的传统形式,变成“真正自由的劳动”。

在此种劳动上,人们发挥着自身的力量、精神的力量,表现出一种对自然、对美的理解。

于是,劳动不再是我们生存的需要,是我们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劳动将成为一种陶冶我们性情的活动,我们不会在劳动中感到乏味与艰辛。

因此,“人对物的依赖性”阶段,个人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相对的“独立”,但这种独立是建立在物的基础上,表现为人的异化。

而“自由个性”阶段,个人获得了彻底的解放与全面的发展,展望未来共产主义社会将是一个更高级、以每一个个人的彻底解放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

于是,人类社会在不久的将来会从第二大社会形态过渡到第三大社会形态,“人的解放”将得到彻底、全面的完成,我们将从对物的依赖直接走向自由个性。

三、“三大社会形”理论关于人的解放路径的当代启示

马克思的三大社会形态理论向我们清晰的展示了一条道路,一条通往人的彻底、全面解放的道路,这条道路的制高点就是走向“自由个性”即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内的主要矛盾是落后的生产力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需求,我国现阶段的国情决定了我国人的解放从“对物的依赖”走向“自由个性”即从社会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发展,需为此目标的实现做大量的准备。

从马克思三大社会形态理论中可以得出,人的解放有赖于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有赖于人的个性解放。

而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有赖于科学发展观的指导。

因此,要实现人的彻底解放,走向“自由个性”阶段,我们需采取以下措施:

(一)坚持生产力发展的根本标准

马克思的三大社会形态阐述了人类发展的一般规律,从三大社会形态中我们可以看出,人的解放发展是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逐步发展与前进的。

前资本主义社会中,由于生产力极端低下,无分工或者分工不精确,才导致我们个人的发挥限定在狭隘的地点,并且孤立的发展着。

由此,人的潜能能不到充分的发展,人们劳动的对象是直接的自然,人从属于特定的共同体。

在资本主义阶段,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不再屈服于自然界,而是运用大工业生产对自然界进行了一场“驱魅”活动,大自然在我们面前不再神秘,人们成为自然的主人,新航路的开辟,也使人们的视野从一定的区域走向世界,从孤立的个人走向世界历史性的个人。

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也是基于这样一个前提,一切社会财富充分涌流,人们不再沦为资本的工具,而是成为具有自由个性的人。

人类发展的历史证明,“当人们还不能使自己的吃喝住穿在质和量方面得到充分供应的时候,人们就根本不能获得解放”。

从这一个角度出发,当代要实现人的解放需坚持生产力发展的根本标准,只有坚持这一标准,“才能为一个更高级的、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创造现实基础”。

坚持生产力发展的根本标准,对于我国来说,具有特别现实的意义,我国的基本国情是,我国将处于并且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期阶段,并且,初期阶段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生产力不够发达,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还特别大。

具体表现在:

第一,我国虽然是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但人均少,并且贫富差距非常悬殊,尤其在一些贫困地区,广大农民生活相当困难,甚至连温饱问题都不能解决;第二,就业问题依然严峻,大批大学生都面临着毕业就失业的局面;第三,人们的生活并不富裕,只是解决了温饱问题,人们的社会负担和家庭负担依然非常重。

基于这样的国情,我们还没有自由时间去发展自己的“自由个性”,我们必须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环节,大力发展生产力,我们才能离人的彻底解放越来越近,离未来的共产主义越来越近。

(二)坚持“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观

马克思划分三大社会形态理论是基于对人的解放的考察,人的解放发展也是马克思研究探索的终极目标,马克思认为,“任何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

“以人为本”体现的是对一个人之所以为人的尊重,体现的是对整个人类发展的关怀,马克思三大社会形态理论是关于人的解放的科学,是关于人类解放发展的规律。

要实现人的全面、彻底解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观。

一种先进的政治理论必须要体现“以人为本”这一理念,在我国,体现这一理念的政治理论是“科学发展观”,于2003年7月28日,由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提出。

并且在中共十七大被载入党章,十八大正式成为党的指导思想。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第一要务是发展,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对于我国来说,具有特别现实与重大的意义,我国的基本国情是,在发展的过程中,并没有真正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实处,有些地方的发展还是在一味的追求经济发展的速度,没有处理好经济发展与人的发展的关系。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破坏自然坏境,造成现在极端的天气越来越多,尤其是在这两年,很多地区的雾霾天气都频频报表,大气污染严重的阻碍着人的健康发展,安全是人的解放的基本前提,现在却不能得到保障。

除此之外,食品安全、养老问题、农民工进城务工子女户籍问题,都使人的解放面临着种种问题。

因此,当前我国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是畸形的发展,是人在发展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