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油气工序及质量标准.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385261 上传时间:2023-02-10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6.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油气工序及质量标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试油气工序及质量标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试油气工序及质量标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试油气工序及质量标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试油气工序及质量标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试油气工序及质量标准.docx

《试油气工序及质量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油气工序及质量标准.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试油气工序及质量标准.docx

试油气工序及质量标准

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

 

试油气工序及质量标准

试油气工序及质量标准

一、井口采油树安装、试压

1、安装准备

1)应根据试油井产量、压力、流体性质、预计措施等进行合理选用,确保取全取准资料、安全经济和满足生产需要。

2)装配采油树,应有专门单位负责检查,清洗各部件,保证闸门灵活、严密不漏,油管挂、钢圈、钢圈槽完好无损无缺,配件齐全,符合规定。

3)采油树整体试压合格后不能拆散,如情况特殊,则最多拆成三大件,连同套管短节一并送现场。

2、安装

1)套管短节应先试上扣,用手上紧后,检查有没有错扣,如未错扣,用链钳上紧。

2)套管短节内径应与井下套管最小内径相同,两端倒角2×30°,钢级根据井情况选定(气井压力高的用N80或P110,压裂井用N80或P110)。

3)拧紧法兰盘螺丝时,对角轮流上紧,使受力均匀,螺丝上全。

4)悬挂器座好后,顶丝要全部顶紧,并调整一致,严禁不上顶丝或顶丝不全即进行高压作业。

5)闸门手轮必须方向一致。

6)新井射孔前,井口必须试压,试压同套管试压标准。

3、试压

1)采油树试压必须带套管短节,送井场前试压好,试压为最大工作压力的倍,30min压力不降为合格。

2)在井口安装好采油树后,与套管一起试压,试压为最大工作压力的倍,30min压力不降为合格。

3)采油树组装好后,必须保证闸门开关灵活,各卡箍上紧,配件齐全,规格相符。

2、通井、实探人工井底

通井,通井规外径不得小于套管内径6—8mm,大端长度不小于m,且底部不得呈锥形,通至人工井底后实探人工井底2—3次,加压(管柱负荷下降)不超过,多次所探深度误差小于为合格。

通井取资料要求通井规外径、长度、大端长度,人工井底深度及遇阻情况,探井底时间、次数、加压吨数。

3、洗井、试压

1、洗井

上提油管至人工井底以上2—3m,然后应尽量采用清水洗井,如条件受到限制,经主管部门批准可用经过滤或沉淀过的其他水源。

洗井时须连续大排量循环洗井,排量不低于24m3/h,并至少循环两周,清水洗井要求洗至进出口水色一致。

射孔前洗井,必须洗净井底。

洗井如遇较大漏失要立即停止洗井,另行研究,采取相应措施,一般不可继续洗井。

对低压、漏失量小的井,洗井液中应加入一定比例的活性剂和粘土防膨剂,防止污染油层。

洗井录取资料要求:

洗井时间,泵压(每30分钟记录一次)、洗井液名称,洗井方式、进口液量、出口液量、漏失量、洗井深度。

2、井筒试压

新井洗井完毕,必须装上采油树,对套管、人工井底及采油树试压。

对4″-5″规格的油层套管,试压15MPa,30min压降不大于为合格;对6″规格的油层套管,试压12MPa,30min压降不大于为合格。

试压以井口压力表读数为准,不得用压裂车上的压力表代替。

试压录取资料要求:

试压液名称、井筒试压时间,最高泵压、稳压时间、压降情况。

4、替防膨液、降液面、压井

1、替防膨液

射孔前必须替入防膨液保护油层,一般为%TDC-15防膨液,要求井底至油层以上200m替满防膨液,根据井筒容积计算防膨液用量和顶替清水量。

录取资料要求:

防膨液名称、性能、管柱底深、替入方式、替入数量、顶替液数量、防膨液井段、井下管柱结构。

2、降液面

按射孔设计要求的深度进行抽汲降液面,与设计要求深度误差不大于±50m。

3、压井

在射孔前,根据预测油气水层压力系数,选择适当的压井液压井。

当地层压力高于静水柱压力时,压井液按照规范添加附加安全系数;当地层压力低于静水柱压力时,采用清水压井或降压法(降液面);当地层压力不清楚时,可参考钻开油气层时钻井液性能进行压井。

5、射孔

按射孔通知单进行射孔或补孔。

严禁误射、漏射,发射率要求100%,低于80%应补射。

对深井、低压、低渗透地层可选用常规负压射孔;对产量较高,渗透率较好的油气层,应尽量选用负压无电缆射孔。

无电缆射孔井,必须装好全套采油树,才能投棒引爆射孔,并注意听起爆声和观察井口油气显示。

录取资料要求:

见表1

层位

层号

油层井段

m

厚度

m

射孔

井段

m

射厚

m

射孔方式

枪弹型

孔密

孔/米

孔数

总孔数

点火时间

压井液

发射率

%

备注

液性

深度

m

表1井射孔数据表

6、下试油管柱

入井油管必须刺洗干净,无弯曲、无裂痕、无腐蚀,接箍紧固,丝扣无油泥,无损坏、无毛刺,逐根用油管规通过。

Φ73mm油管使用外径Φ58—Φ60mm长度不小于的油管规通径。

下井油管和工具复查误差须小于1000m,记录要详细完整,计算准确。

下井的顺序及管柱结构应符合设计要求。

下封隔器分层试油管柱,必须执行操作规程,封隔器不得座在套管接箍上,封隔器下入深度与设计深度误差不大于,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应验证封隔器的密封情况。

录取资料要求:

油管根数、长度、钢级、规格(加厚或平式、内径)、管壁内外(有无异常或其它情况)、尾管是否有砂(砂粒形状)、管柱结构、油管下深。

起下封隔器录取资料要求:

封隔器型号、规范、数量、附件、管柱结构、下入深度、座封方式(如RTTS须记录:

井口方余、正转管柱周数、加压吨位)、起出时完好程度。

 

7、替喷、诱喷排液

1、替喷

凡采用泥浆、盐水作射孔液,射孔后应及时用清水(清水中必须加入适量的防膨剂或活性剂)进行替喷洗井,用水量不得少于井筒容积的两倍,并且连续施工,替出井内全部脏物,达到进出口水质一致。

用原油替喷时,替入原油要干净,并做含水和含砂分析,含水必须在3%以内,含砂小于%。

管柱带有封隔器替喷时,一般要求替喷管柱的进油孔(筛管或配产器外壳)距油层底部以下30m,特殊情况按设计要求执行,但一定要保证进油孔在油层底界以下。

替喷时排量要控制,不得将压井液挤入地层。

2、诱喷排液

根据井的具体情况,选用自喷、气举、下泵,抽汲等适当方法进行诱喷排液,以利提高排液速度和提高诱导油流效果。

为了提高排液速度和排液强度,优先选用气举排液工艺,但是,必须严格执行施工设计,将井内液面降到规定深度(在套管强度允许范围内)。

气举或混气水气举排液应尽量采用反循环方法,当压风机气举到最大工作压力或举到设计深度时,出口有明显喷势,应停止气举,套管控制放压缩气。

套管气放完后,测液面上升速度。

自喷排液:

在套管能喷的情况下,要首先放喷套管再放喷油管。

对于渗透率较好的疏松砂岩油层,要适当控制放喷,确保油层不受破坏,并严防出砂和损坏套管。

目前泰州采油厂试油诱喷主要是抽汲法。

射孔后需进行抽汲排液的井,在射孔前应作好抽汲准备工作,射孔后要及时深抽快排,以疏通地层,钢丝绳的下入深度要准确丈量,不得估算,井口要有防喷装置。

1)下抽汲管柱:

一般是下管鞋、筛管,筛管要求下至射开层位的中上部。

2)抽汲诱喷准备:

①接好出硬管线和计量箱,准备好标尺。

②天车、防喷盒、井口必须三点一线。

③加重杆、抽子、绳帽、防喷盒、必须完好,连接部分可靠。

灌绳帽时钢丝绳必须穿过绳帽破丝、倒卷、弯丝后拉入绳帽腔内,然后灌铅。

④抽汲钢丝绳用4/8"或5/8"钢丝绳,用猪棕做明显记号,记号不少于2个。

⑤抽汲前要下加重杆通井一次,以松掉钢丝绳扭劲,排齐钢丝绳;抽汲最深时,滚筒上钢丝绳不少于25圈。

气举排液资料录取(包括气举求产):

气举方式、气举时间、举通时间、举通深度、累计返出油量、水量、压风机型号、台数、工作状况、放套管气时间,压降情况。

气举排液30分钟记录一次数据(包括气举求产)。

放喷排液取资料要求(包括自喷求产):

每1小时记录一次油压、套压外,还必须每4小时量油1次,做含水分析一次,做氯根滴淀一次,做脱气分析一次。

抽汲排液取资料要求(包括抽汲求产):

每4小时记录一次抽深、抽次、动液面、套压、总液量;每4小时做一次含水分析和氯根,计算出油量、水量、综合含水等;下泵排液由下而上详细记录泵挂结构,包括管柱规范和下井工具的规格、型号、编号、计算各工具的下深;泵上油管试压情况,泵压、压降;绘制管柱示意图,并标出生产层位、层号、井段、厚度、人工井底、油补距等;下井抽油杆的规范及长度,光杆规范及长度,上提防冲距;开抽投产后,采用分离器量油,每4小时量油一次。

8、油层(非自喷)测试

(一)排液

1、质量标准

井内无脏物,测试层无堵塞,排出液性一致。

油层:

油的含水小于1%,含砂量小于%;油水同层:

CL-含量波动值小于5%,含砂量小于%。

2、操作规程

(1)经诱喷后仍不能自喷,继续用抽汲、提捞的方法排液,使测试层和井底排除污物。

(2)正确计量,及时取样作简易分析,掌握液性变化。

(3)液性一致后,求初产,取油、气、水样品作全分析。

3、测试要求:

一般要有三个工作制度,若产量很小,可只测一个工作制度。

每一工作制度采用“五定”法(定深、定时、定抽次、定速、定抽子直径)求产,并掌握每个工作制度的动液面深度;定时取样作简易分析,每层测试必须有两个油、气、水全分析数据。

每一工作制度求产稳定标准见表2:

表2一个工作制度求产稳定标准表

产层类型

稳定时间

产量

波动%

油水比

波动%

CL-含量波动%

含砂量%

油层及油水

同层

20m3/d以上

连续三个班

<5

<5

<5

<

20-5m3/d

连续三个班

<10

<10

5m3/d以下

相邻二天

<15

<15

含油水层

连续三个班

<10

<10

<5

<

小产量层

相邻二天

<15

<15

<5

<

9、水层测试

1、自喷或非自喷水层,均应排完井筒水,连续三个班水样品中的CL-含量稳定,即波动值<5%。

2、CL-含量稳定后取两个全分析水样。

3、自喷或非自喷水层均选择一个工作制度求产。

产量稳定标准为相邻三个班的产量波动值小于10%,若班产量趋于连续上升,则应继续求产。

10、干层测试

在新区,必须进行措施后,方能做出干层的结论。

干层测试,只须求得油、气、水全分析资料即可。

11、高压物性取样(非自喷油井)

1、取样器必须清洁、烘干。

仪器接近取样深度时,应减速下放,当下放至预计取样深度后应上下活动数次,以保证新鲜样品进入仪器。

2、无论时钟、锤击或壁式关闭凡尔,均需在凡尔关闭后停15min,才能上提仪器。

提出取样器后,应称重检查是否己取到油样。

3、锤击式取样器严禁在气体中锤击。

12、求产

自喷井求产,准确计算日产油、气、水量,按设计如需要进行系统试井时,油嘴应由小到大使用三至四级工作制度进行求产,每种工作制度稳定时间不少于4-8小时,求产必须连续进行,若中途停止则前次求产无效。

自喷油层求产质量标准:

自喷排液至井口压力稳定,原油含水小于5%可进入求产,其稳定标准见表3。

表3自喷油层求产稳定标准表

日产油量

求产天数

日产允许波动

要求

大于100m3

1

小于10%

以日报数据为准

100—20m3

2

小于10%

以日报数据为准

小于20m3

3

小于15%

以日报数据为准

自喷油水同层和水层求产质量标准:

放喷排出井筒容积一倍以上,井口连续取水样三次分析证实为地层水且氯根波动小于10%即可求产。

自喷油水同层求产稳定标准见表4,自喷水层求产稳定标准见表5。

表4油水同层求产稳定标准

求产天数

日产油波动

日产水波动

氯根波动

要求

2

小于15%

小于15%

小于15%

以日报表数据为准

表5自喷水层求产稳定标准

求产天数

班产水波动

氯根波动

要求

3个班

小于15%

10%

以班报表为准

自喷气水同层求产质量标准:

日产天然气大于1000m3或日产CO2气大于3000m3的水层,一般定于气水同层,气水同层求产时要进行气水分离,其求产稳定标准见表6。

表6气水同层求产标准

求产天数

日产气允许波动

日产水允许波动

氯根允许波动

要求

3个班

小于15%

小于15%

10%

以班报表为准

对于非自喷井求产,需准确计量,取得日产油、水量、综合含水比等资料,必须连续进行,如中途停止则前面求产无效。

气举求产,必须定时间、定气举深度,或定气举压力。

气举管柱要按设计配带气举孔,气举深度要达到规定的要求。

抽汲求产,必须定深、定时、定次、定抽子胶皮直径。

选用下泵求产工艺时,要求泵工作正常,工作制度合适且稳定不变。

采用测液面上升速度求产时,下仪器前必须将井内液面降到设计深度,测液面上升期间油套管闸门要全部打开,正常情况下所测时间不得少于36小时。

测液面中途如发生外溢或井喷应立即关井,并起出压力计。

非自喷油层求产质量标准:

非自喷油层在排出井筒容积水、含水小于3%后可进行求产,稳定标准见表7。

表7非自喷油层求产标准

求产方法

日产油量

求产天数

日产允许波动

要求

抽汲

大于20m3

2

小于15%

大于20m3

3

小于20%

下泵

大于20m3

4

小于10%

要求泵工作正常

大于20m3

5

小于20%

气举

大于20m3

2

小于20%

间隔12小时或24小时

大于20m3

2

小于20%

气举一次

 非自喷油水同层在排出井筒容积水后,如有出水迹象,就应作氯根化验,原井液射孔的层和偏干层要提前作氯根化验。

取水样化验证实为地层出水,连续三个样分析氯根波动小于10%,含水比波动小于20%即可进行求产,其稳定标准见表8。

表8非自喷油水同层求产标准

求产

方法

日产液量

求产

天数

日产油

允许波动

日产水

允许波动

氯根

允许波动

要求

抽汲

大于20m3

2

小于20%

小于20%

小于10%

大于20m3

3

小于20%

小于20%

小于10%

下泵

大于20m3

3

小于20%

小于20%

小于10%

泵工作正常

大于20m3

4

小于20%

小于20%

小于10%

泵工作正常

气举

大于20m3

2

小于20%

小于20%

小于10%

间隔12小时

大于20m3

2

小于20%

小于20%

小于10%

间隔24小时

非自喷水层及含油水层求产质量标准:

在排出井筒容积后能判断地层出水,水性相对稳定,即可进行求产,求产稳定标准见表9。

表9非自喷水层及含油水层求产标准

求产方法

日产液量

求产天数

日产允许波动

氯根允许波动

要求

抽汲

大于20m3

2

小于15%

小于10%

小于20m3

3

小于20%

小于10%

气举

大于20m3

2

小于15%

小于10%

间隔12小时或24小时气举

小于20m3

2

小于20%

小于10%

一次

测液面上升

2

取得合格液性资料

低产层(偏干层)求产,在套管允许掏空深度的条件下,尽可能降低液面,采用气举或抽汲法加强排液,但产量低于工业油流标准,在干层以上者为低产层。

见表10。

表10低产层(偏干层)求产标准

油层深度m

小于2000m

2000—3000m

大于3000m

日产油量(t)

日产气量(m3)

200—3000

400—5000

600—10000

低产油层求产质量标准:

采用测液面上升速度、气举、抽汲等方法求产。

气层求产:

射孔后,油套管控制放喷,井内污物和井筒水放净后即可测气求产。

若气水、气油同出时,应装高压分离器进行油气分离,并要求选合适的油嘴进行系统试井,油嘴由小到大,至少求得4个工作制度的试井资料。

求产时要连续测得井底流动压力。

当日产量小于8000m3时用垫圈流量计测气。

“u”型管内盛水时适合测3000m3/d以下的气流量,“u”型管内盛水银时适合测3000—8000m3/d的气流量。

当日产天然气大于8000m3时,必须使用临界速度流量计测气,下流压力要小于上流压力的倍,连续测气,除换油嘴外,不得关井。

抽汲求产:

抽汲求产要用罐池准确计量,计量罐摆放水平,使用前准确丈量,并制成换算表。

量油时如有游离水存在,要先量出总量,然后放掉游离水,再量出油量。

另外,罐池量油要脱气校正,即在罐池内取油样作含气分析,原油产量均按脱气后的产量为准。

测液面上升速度取资料要求:

准确记录下压力计时间,下压力计深度;起压力计时间,下深温度;如测液面中途井口发生外溢,要准确记录开始外溢时间。

对于见油花的试油层,累计量不得写零,而要写油花。

在求产结束后必须在报表上反映油花的累积量。

气层求产录取资料要求:

采用“u”型管测气时,要求每30分钟记录一次,油嘴直径、油压、套压,“u”型管上下压差数据。

读压力表数据时,每次连续10个点,取平均值计算日产量。

采用临界速度流量计测气时,每隔30分钟按表11所规定的内容记录一套数据。

表11临界流量计测气数据统计表

油嘴

mm

挡板直径

mm

年月日

压力(MPa)

上流温度(℃)

大气温度(℃)

气产量(m3/d)

凝析油(m3)

产水量(m3)

时间

h:

min

油压

套压

上流

下流

13、取油、气、水样

试油层见到工业油流后,取一个油样作原油全分析,求产过程中取2—3个全分析油样,每两个样品间隔8小时以上。

均从喷口或取样考克处取样,不准捞样。

含油水层,油干层要取得合格的原油样品。

气层见到工业气流后,取一个气样做全分析,以便计算日产气量,测气求产过程中再取2—3个气样。

自喷油层、自喷油水同层、自喷水层求产要间隔取2—3个气样。

非自喷试油层若套管有压力或关井油管有压力,要取1—2个气全分析样品。

出水层在求产过程中要取4—6个全分析水样。

如气举求产,气举时要分段取若干水样,挑选其中3个氯根含量最高的送化验室。

所有干层或低产层若洗井,同样分段要取若干水样,挑选其中2个氯根最高的水样送化验室。

干层或低产层采用测液面上升速度求产时,求产后要用抽捞或气举方法取得全分析油样或水样。

凡自喷油层或自喷含水油层要选用合适的油嘴求产,在求产阶段取3支以上高压物性样品,保证有两支分析合格样,同时测得流压和流温。

a、油样全分析:

每个样品取2000mL(若含水高则应多取);

b、气样全分析:

每个样品取400—500mL;

c、水样全分析:

每个样品取500mL;

d、特殊需要样品另行通知。

送样品时间和化验时间要求

a、油、水样品从取样时起至送到化验室时间不得超过三天(金湖不超过四天);

b、气样从取样时起至送化验室时间不得超过二天(金湖不超过三天);

c、高压物性样品取好后必须两天内送到;

d、化验成果报出时间,从收样时间算起,水样、气样必须在三天内报出成果报告;油样必须在七天内报出成果报告;含蜡分析报告十天内报出。

原油性质稳定标准:

两个油样比重误差小于为合格,气体性质稳定标准:

两个样品在含氧小于2%的情况下,比重误差小于为合格,地层水性质稳定标准:

连续两个水性一致,氯根和总矿误差小于10%为合格,高压物性稳定标准:

两支样品分析结果相符,饱和压力值误差小于%为合格。

14、测地层压力和温度

测油层压力时,压力计应尽量下到油层中部,以测得准确的油层压力和温度。

测静压,自喷油层及气层射孔排液后,要先测得合格的原始静压,求产之后再测压力恢复曲线;非自喷油层和油水同层在降液面射孔后或求产之后关井测得合格静压,注水层排液达到要求后关井测得合格静压,水层及含油水层、干层是否测静压,按设计要求执行。

测流压,自喷层求产阶段所有油嘴要分别测得合格的流压,求产阶段可测流压,也可测流压曲线;气层求产时要连续测流压曲线。

测压力恢复曲线,自喷层求产合格后都要关井测得压力恢复曲线,关井前先将压力计下入井内,待到压力梯度停出之后,方能关井测压力恢复曲线。

测量油层温度,在测油层静压、流压、恢复曲线的同时,要测得油层温度,气层要按设计测得井筒内的温度梯度。

压力稳定合格标准:

静压合格标准是压力卡片合格,24小时之内井下压力波动小于;流压合格标准是24小时内井下压力波动小于;压力恢复曲线合格标准是所测压力恢复曲线必须出现明显的拐点和直线段。

测压取资料要求:

关井测压时,油、套压表的使用量程必须为表面压量的1/3—2/3的范围内。

非自喷井关井测压时每2—4小时记录一次油、套压。

自喷油水井关井测静压时每小时记录一次油、套压,关井测压力恢复曲线时起初每30分钟记录一次油、套压,待30分钟之内压力变化小于,可延长每小时记录一次油、套压。

气井关井测压起初每5分钟记录一次油、套压,待5分钟内压力变化小于,可延长到10分钟记录一次油、套压,以此类推逐步延长到30分钟,每小时记录一次油、套压。

并要取得最高井口关井压力。

起下压力计时要录取:

下压力计时间、下压力计深度,停点深度。

起压力计时间、起压力计下深温度等。

15、配合压裂、酸化

1、配合压裂质量标准

(1)施工前必须保证井底、管壁清洁,套管完好。

按压裂设计要求进行施工。

(2)下井管柱必须位置准确,结构合理,压准目的层。

(3)压裂液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压裂砂清洁无杂质,颗粒均匀圆度好。

(4)施工工艺参数达到设计要求。

(5)按压后取资料要求,施工后保证油层无堵塞,井底清洁无落物。

2、配合酸化质量标准

(1)所用酸及附加剂,必须符合质量要求。

所配酸液清洁,不污染和堵塞地层。

(2)确保酸液全部挤入目的层。

3、资料录取要求:

(1)压裂应取资料

A、压裂前收集24个数据

a.油层性质:

有效渗透率、射开有效厚度、岩性、胶结类型、胶结物成分(泥质、灰质、碳酸盐)

b.原油物性:

比重、粘度、含蜡量、胶质含量、凝固点。

c.油井生产情况:

工作制度、油压、套压、产油量、产水量、产气量、油气比。

d.压力资料:

流压(动液面)、静压(静液面)、压力恢复曲线、油层温度。

e.探砂面及洗井:

砂面深度、洗井液性质、溢量、漏量、冲出砂量、累计冲出砂量。

B、压裂过程中应取35个数据

a.压裂液:

配方、温度、比重、粘度。

b.压裂砂:

直径、数量、硅质含量。

c.管柱结构:

绘管柱结构图。

d.压裂施工资料:

方式、管柱深度、前置液名称、数量及排量、携砂液名称、数量及排量、后置液名称、数量及排量、总液量、砂比、加砂量、破裂压力、泵压、停泵压力、平衡压力、起止时间、吸收指数、实际液柱压力、摩阻。

C、压裂后应取12个数据

a.探砂面及冲砂:

砂面深度(冲前、冲后)

b.完井管柱:

绘完井管柱图。

c.开井生产(排液):

工作制度、油压、套压、产油量、产水量、产气量、油气比、流压(动液面)、静压(静液面)、压力恢复曲线。

(2)酸化时应取资料

A.酸化前:

a.油层性质:

同压裂。

b.油、气、水分析资料。

c.地层流体产能:

油、气、水累积产量,地层漏失情况。

d.井下管柱及结构、砂面、地层吸收能力、油层套管资料。

e.洗井深度

f.酸、水、附加剂化验资料。

g.地面设备、井口管线试压情况。

B.酸化时原始记录

a.酸液名称、浓度、用量、配方。

b.配酸:

时间、数量、浓度、附加剂加入比例、总酸液量、水量。

c.低压注酸:

时间、压力、排量、注入量。

d.高压挤酸:

每两分钟一点记录油压、套压、排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