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Z097 手工制茶中职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竞赛项目方案申报书.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384529 上传时间:2023-02-10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484.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ZZ097 手工制茶中职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竞赛项目方案申报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ZZ097 手工制茶中职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竞赛项目方案申报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ZZ097 手工制茶中职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竞赛项目方案申报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ZZ097 手工制茶中职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竞赛项目方案申报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ZZ097 手工制茶中职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竞赛项目方案申报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ZZ097 手工制茶中职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竞赛项目方案申报书.docx

《ZZ097 手工制茶中职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竞赛项目方案申报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ZZ097 手工制茶中职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竞赛项目方案申报书.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ZZ097 手工制茶中职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竞赛项目方案申报书.docx

ZZ097手工制茶中职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竞赛项目方案申报书

附件

2016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竞赛项目方案申报书

赛项名称:

手工制茶

赛项组别:

中职组

高职组□

专业大类:

农林牧渔类

方案设计专家组组长:

杨坚

专家组组长手机:

13609401589

方案申报单位(盖章):

教育部供销合作职业教育教

学指导委员会(供销行指委)

方案申报负责人:

何仁聘

联系手机:

13883211618

邮箱号码:

365530521

通讯地址:

重庆市永川区红河大道北段189

邮政编码:

402160

申报日期:

2015年8月28日

2016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竞赛项目方案

一、赛项名称

(一)赛项名称:

手工制茶

(二)压题彩照

照片源文件以附件形式附上

(三)赛项归属产业类型:

现代农业

(四)赛项归属专业大类:

010000农林牧渔类

二、赛项申报专家组

行业企业和科研院校的成员比例为7:

2,充分考虑了行业、企业在比赛中的重要性,确保设计的比赛项目贴近企业、行业的需求。

职称结构合理,团队中正高职称5人,副高职称2人;具有国家一级评茶师2人,高级评茶员6人;年龄结构合理,45岁以下的4名,45岁以上的5名。

姓名

单位

专业

职务/职称

年龄

手机号码

邮箱

何仁聘

重庆市经贸中等专业学校

职业教育

校长/研究员

50

138********

365530521

赵玉香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

茶学

培训部主任/国家一级评茶师

47

138********

杨坚

重庆茶叶协会/西南大学

茶学

协会会长/教授/硕士生导师

60

189********

76138533

李中林

重庆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茶叶研究所

茶学

所长/研究员

50

138********

刘晓霞

贵州省茶叶研究所制茶研究室

茶学

副研究员/国家一级评茶师

45

138********

赵玉平

贵州省茶叶协会

茶学

常务副会长

43

186********

胡翔

重庆云岭茶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茶学

总经理/高级农艺师

49

139********

唐毅

重庆市新胜茶厂

茶学

总经理/高级评茶员

44

136********

汪毅

重庆长城茶业有限公司

茶学

总经理/高级评茶员

38

139********

15474690

三、赛项目的

通过竞赛,考核与展示茶叶专业学生的制茶操作技能与知识;推进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实现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培养适应茶叶产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提高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促进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深入开展,提升职业教育的社会服务能力;提供茶叶类职业院校的交流平台,促进教学质量与师生专业技能水平的整体提高,展示职业院校的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的实践成果,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

四、赛项设计原则

(一)坚持公开、公平、公正;

(二)赛项关联职业岗位面广、人才需求量大、职业院校开设专业点多;

(三)竞赛内容对应相关职业岗位或岗位群、体现专业核心能力与核心知识、涵盖丰富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点;

(四)竞赛平台成熟。

根据行业特点,赛项选择相对先进、通用性强、社会保有量高的设备与软件。

(五)兼顾全国各地茶叶生产与加工培养中职院校自身特点原则;

(六)引导茶叶产业健康发展和指导高技能制茶人才科学培养原则;

(七)坚持统一性、普惠性、公益性和专门化原则。

五、赛项方案的特色与创新点

1.比赛项目设计的原型来源于茶叶生产与加工行业一线,围绕高级茶叶加工工(国家职业资格三级)职业资格标准,应对茶叶产业两个时代到来(国人人均消费茶叶1000克时代及茶叶产业总产值突破3000亿元),倡导“茶为国饮”,弘扬中华国粹;缔造紧扣时代脉搏:

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2.以中职院校为单位组队参赛,本赛项为现场操作,设四项个人赛,不设团体赛。

每队限报4名选手,每位选手限报1名指导教师。

参赛选手经组委会确认后原则上不得变更。

3.兼顾手工制茶大赛的民族地域性和挖掘学生制茶技能的灵活性,增强比赛公平、公正性,本赛项四项个人赛为:

手工扁形绿茶、手工卷曲形绿茶、手工条形红茶、手工乌龙茶。

既要遵守大赛设计原则,又要兼顾大赛目的和水平质量。

4.采用四项个人赛比赛原则,四项分别设立个人赛一、二、三等奖。

5.大赛的比赛赛项设立依照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按照“实际、实用、实践”的原则,摆脱学科教育的束缚,强调理论和实践的紧密结合,形成了“在做中学、在做中教、教学做合一”的共识,将竞赛资源转化为全新的教学理念与形式。

六、竞赛内容简介(须附英文对照简介)

为了弘扬中国茶文化,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为各中等职业学校提供教学成果展示和交流的平台,特举办本次大赛。

本次手工制茶大赛以中职院校为单位组队参赛,大赛设手工扁形绿茶、手工卷曲形绿茶、手工条形红茶、手工乌龙茶四项个人赛,选手现场操作完成,侧重制茶传统工艺、制茶感官品质。

通过本次手工制茶职业技能大赛,旨在传承传统手工艺,加快培养茶叶生产与加工高技能人才,促进我国茶叶产业的发展。

InordertopromoteChineseteaculture,heritageintangibleculturalheritage,whileprovidingteachingachievementsshowcaseandexchangeplatformforthesecondaryvocationalschools,thecompetitionheldinthiscompetition.Thehandmadeteacompetitioninvocationalschoolstoteamupasaunit,thecontestsetsupfourindividualracesthatincludsflat,curledgreentea,manualblackteabar,manualoolong,theplayerfieldoperationiscompleted,focusingontraditionalcraftstea,teasensoryquality.Throughthismanualteavocationalskillscompetition,aimedatheritageoftraditionalcrafts,speedupthetrainingofteaproductionandprocessingofhighlyskilledpersonnel,andpromotethedevelopmentofChina'steaindustry.

七、竞赛方式(含组队要求、是否邀请境外代表队参赛)

全国职业院校手工制茶大赛中职组比赛为个人赛,分为四个赛项。

1.四个分赛项包括手工扁形绿茶、手工卷曲形绿茶、手工条形红茶、手工乌龙茶。

2.本竞赛为个人赛,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为单位组织报名参赛。

同一代表对相同项目报名人数不超过2人。

每个参赛队的比赛选手为4人,参赛选手可以跨校组队。

以省级政区划分,各地区参赛队数量原则上1支。

鼓励各省组织省赛,组织有本项目省级选拔赛的省份,经大赛执行委员会审查备案,可增加1支参赛队。

每位参赛选手应确定参赛项目(4个分项中每人限报1项,不得兼报)。

每支参赛队由1名领队、4名选手和4名指导教师组成,暂不邀请境外代表队参赛。

竞赛时均为个人项目。

参赛选手完成茶叶制作后,专家评委(裁判)根据制成品考核茶叶制率和茶叶品质。

3.全部比赛项目4天完成。

各参赛队的参赛日程及竞赛顺序由赛前抽签决定。

八、竞赛时间安排与流程

各参赛队由其所在省市自治区、计划单列市统一率队参加竞赛。

赛程安排2天,赛前报到1天,裁判培训1天。

具体流程为:

裁判报到、裁判会议、现场培训;参赛队报到、领队会议、选手熟悉现场;竞赛开幕式;项目竞赛;技术点评与成绩公布(闭幕式)。

各参赛队的参赛日程及竞赛顺序由赛前抽签决定。

以30个代表队,赛程时间为4天为标准(含报到与裁判培训),竞赛流程安排表和项目考核安排如表1和表2所示。

表1竞赛日程具体安排

日期

时间

项目

地点

负责部门

第一天

全天

裁判员报到

重庆永川江鸿国际酒店

重庆市经贸中等专业学校

第二天

8:

30~16:

30

裁判员会议,分项目集中培训,熟悉竞赛装置

学校综合大楼会议室

重庆市经贸中等专业学校

8:

30~12:

00

参赛代表队报到、领取比赛资料

重庆永川江鸿国际酒店

重庆市经贸中等专业学校

15:

00~17:

00

参赛代表队熟悉比赛场地

茶叶加工室

重庆市经贸中等专业学校

19:

00~20:

30

参赛代表队领队赛前预备会、抽签

学校综合大楼学术报告厅

重庆市经贸中等专业学校

第三天

8:

00~9:

00

大赛开幕式

学校综合大楼学术报告厅

重庆市经贸中等专业学校

9:

15~12:

00

竞赛项目(实操考核)

茶叶加工室

重庆市经贸中等专业学校

第四天

0:

00~9:

30

竞赛项目(实操考核)

茶叶加工室

重庆市经贸中等专业学校

16:

30~17:

30

竞赛技术点评、颁奖及闭幕式(全体裁判、领队、指导教师与选手参加)

学校综合大楼学术报告厅

重庆市经贸中等专业学校

表2竞赛项目运行安排表

项目

检录地点

比赛顺序(日期、时间、场次及参赛队员序号)

绿茶加工

多功能厅门口

第三天

第1组

第2组

第3组

第4组

第4组

第4组

9:

20~

11:

20

11:

50~13:

50

14:

20~

16:

20

16:

50~

18:

50

01~20

21~40

41~60

61~80

青茶、红茶加工

多功能厅门口

第三天9:

20开始~第四天9:

20结束

01~40

注:

1.表中由两位阿拉伯数字组成的数码(如:

01)为参赛队员代码(通过抽取决定,抽签在领队会议进行),代码正上方对应的时间为该代表队参加对应项目的竞赛时间;

2.参赛选手须提前30分钟凭参赛证和身份证至指定地点参加赛前检录等工作。

3.竞赛地点:

茶叶加工实操,学校多功能厅。

4.青茶、红茶选手加工操作同时进行,选手在24小时之间的进餐有专人送到赛场,休息、生活都安排在赛场,24小时内有专人收样。

九、竞赛试题

竞赛试题为茶叶加工操作。

根据本赛项竞赛项目的特点,具体如下:

1.考核题目

茶叶加工操作

2.考核内容

茶叶加工操作考核,为扁形绿茶、卷曲形绿茶、手工青茶(乌龙茶)和手工红条茶四个分项中选择一项进行考核。

完成茶叶加工操作后,考核茶叶制率和茶叶品质。

3.考核说明

(1)参赛选手根据提供的设备和工具进行操作。

(2)手工扁形绿茶和手工卷曲形绿茶加工时间120分钟,手工青茶与手工红条茶加工时间为24h

十、评分标准制定原则、评分方法、评分细则

(一)评分标准制定原则

竞赛评分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科学、规范”的原则,注重考核选手的职业综合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

(二)评分细则

茶叶加工各分项根据操作,最终获得成品茶。

大赛评分标准和评分方法遵照GB/T23776-2009茶叶感官审评方法的规定执行,并增加足干(按GB/T8304-2002)后的制率评分。

茶叶感官审评评分占总分98%,制率评分占2%。

茶叶感官评分表

样号

感官审评

制率

外形

汤色

香气

滋味

叶底

重量

分数

评语

评分

评语

评分

评语

评分

评语

评分

评语

评分

1

2

茶叶感官品质各项权数分配表

茶类

外形

汤色

香气

滋味

叶底

手工绿茶

25

10

25

30

10

手工红茶

25

10

25

30

10

手工青茶

20

5

30

35

10

大赛成绩总分100分,根据各操作单元成绩按命题方案设定的比重进行加权评出最终得分。

(三)评分方法

1、评分的形式

采用独立评分方法。

审评由7位专家(裁判)组成,整个审评过程由每位审评专家独立完成。

2、评分方法

评分前工作人员对茶样进行分类、密码编号,审评人员在不了解茶样的来源、密码条件下进行盲评,根据审评知识与品质标准,按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和叶底“五因子”,采用百分制,在公平、公正条件下给每个茶样每项因子进行评分。

3、分数的确定

在评分结果中去除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其余分数相加的总和除以其人数所得的分数。

4、结果计算

将单项因子的得分与该项因子的评分系数相乘,并将各个乘积值相加,即为该茶样审评的总得分。

计算见式:

茶样审评总得分(Y)计算:

Y=A×a+B×b+……+E×e

式中:

Y——茶叶审评总得分;

A、B……E——各品质因子的审评得分;

a、b……e——各品质因子的评分系数。

5、比赛总成绩计算

个人比赛总成绩(Zi)计算:

Zi=Y×98%+Di×2%

Y——茶叶审评得分;

Di——茶叶制率得分。

茶叶制率得分(Di)计算:

Di=(干茶重量÷茶青重量)×100

6.竞赛名次按成绩高低排定

总成绩相同者,以茶叶审评得分高者为先;茶叶审评得分相同者,按“滋味→外形→香气→汤色→叶底”的次序比较单一因子得分的高低,高者居前。

7.在比赛过程中,有舞弊行为者,将取消其参赛项目的名次和得分,并在其所得比赛总分中扣除10分。

(四)成绩审核

比赛成绩初步拟后,由2名不参与评分的评委对每位参赛选手的成绩进行下一步的审核,审核无误后才将成绩公布。

(五)成绩公布

成绩出来后,将每位选手比赛的各项得分利用学校电子屏幕和网络进行公布,并注明获奖参赛选手。

于闭幕式上对获奖选手进行颁奖。

十一、奖项设置

本赛项只设个人奖,以参赛选手为单位进行排名。

手工扁形绿茶、手工卷曲形绿茶、手工青茶(乌龙茶)、手工红条茶四个分项分别设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三个奖项,分别占参赛队人数的10%、20%和30%;同时,颁发荣誉证书和奖杯。

对获一等奖参赛选手的各项目指导老师进行表彰,并颁发优秀指导教师证书。

十二、技术规范

(一)专业教学要求

茶叶生产与加工类专业,能满足如下竞赛项目专业教学要求:

1.具有从事茶叶生产与加工所必需的基础知识,能正确理解茶叶加工过程中的各种原理和方法。

2.具有一类茶叶的加工工艺操作,能够根据所给条件,加工出相应的成品茶。

3.具有茶叶生产常用设备与机械设备等基础知识,能确认相关茶叶生产岗位设备等否符合生产要求和进行必要的维护与保养;

4.具有一定的分析检验知识,能进行必要的原料、半成品和产品的质量分析;

5.掌握茶叶加工操作基础知识,并能按操作规程完成相关茶叶加工;

6.掌握茶叶生产与加工条件及其对生产过程的影响、生产工艺流程组织等专业技术知识;并能对整个茶叶生产工艺进行技术分析与工艺优化;

7.具有相关法律与法规知识和具备茶叶行业职业道德。

(二)行业、职业技术标准

1.适用行业

农业、茶叶等行业。

2.引用职业标准

《茶叶加工工》(高级工标准)

3.引用技术标准

《茶叶感官审评方法》(GB/T23776-2009),(GB/T8304-2002)。

十三、建议使用的比赛器材、技术平台和场地要求

(一)竞赛项目所用主要设备清单

1.手工绿茶类主要设备材料清单

序号

材料与工具

规格说明

数量

备注

1

茶鲜叶

一芽一叶

500克

绿茶类

2

电炒锅

60CM口径电炒锅(3000W)

1台

3

制茶专用油

1只

4

棕帚

1把

5

竹匾

1只

7

小簸箕

1只

8

砂纸

1张

9

白色毛巾

棉质

1块

8

成品包装袋

容量500克以上

1只

2.手工红茶类主要设备材料清单

序号

材料与工具

规格说明

数量

备注

1

茶鲜叶

一芽一、二叶

2500克

红条茶

2

竹匾

直径50-80cm无孔竹筛

1把

揉捻用

3

水筛

直径106cm带孔竹筛

2只

萎凋

4

白布

1块

5

发酵机/发酵室

控温控湿

4台

6

烘干机

旋转、控温

3台

7

五斗烘干机

1台

8

成品包装袋

容量500克以上

1只

3.手工乌龙茶类主要设备材料清单

序号

材料与工具

规格说明

数量

备注

1

茶鲜叶

开面二、三叶,同等嫩度对夹叶

2500克

乌龙茶

2

竹匾

直径50-80cm无孔竹筛

1把

揉捻用

3

水筛

直径106cm带孔竹筛

2只

萎凋

4

包揉布

1块

5

凉青架

10

3-5名选手共用

6

烘干机

旋转、控温

3台

7

电竹烘培

10台

8

成品包装袋

容量500克以上

1只

(二)赛场环境及场地要求

比赛的环境,周边有一定数量的茶园,所在区域能够提供比赛要求的茶青原料,茶青原料适制性好(具有多个茶树品种的茶园)。

专家评审在光线充足、整洁卫生的环境下、依托重庆市经贸中等专业学校茶叶生产与加工教学实训基地设施和评审设备进行。

十四、安全保障

(一)安全操作要求

1.选手和裁判进入比赛场地,须统一着工作服,禁止携带火柴、打火机等火种进入比赛现场,严禁在比赛现场抽烟。

2.竞赛选手须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程完成茶叶的加工,确保比赛顺利进行;

3.竞赛结束,选手须检查所用设备电源是否关闭,所用设备是否处于安全状态、设备是否完好,并清整维护现场,制茶完成后样品送检交给工作人员,现场确认无误后,经工作人员允许即可退场。

4.比赛期间,若突遇停电等意外,应采取紧急停止用电设备的操作,冷静处置。

(二)赛场安全保障

1.制茶赛场严格按照消防安全要求,配备防火防爆及其他安全设施;

2.赛场提供稳定的电和供电应急设备,并有保安、公安、消防、设备维修和电力抢险人员待命,以防突发事件;

3.全部制茶所用的用电设备电路按技术标准规定安装过载、短路等自动保护装置;

4.所有竞赛现场设有紧急逃生指示图和医疗急救箱。

5、有序离场,以防踩踏事件。

(三)突发事件紧急处理与应急救援

成立比赛期间突发事件处理指挥工作小组,并制定竞赛现场应急救援预案。

十五、企业合作意向

(一)第一种方式:

1.大赛冠名赞助——赞助金额10万元(或等值实物);

2.冠名赞助遴选范围:

与茶业产业相关的企事业单位和相关机构;

3.冠名赞助回报:

(1)荣誉权回报:

获得本次活动冠名赞助,将出现在活动的各个阶段,在以下方面标示:

a)与本次大赛相关的所有对外新闻通稿中;

b)与本次大赛的相关宣传文件及有关宣传品中。

(2)媒体广告:

a)有关活动内容在报纸电台等相关平面媒体进行推广;

b)在大赛宣传网站上设置“赞助机构”宣传链接;

c)图书或光盘宣传。

(3)现场回报:

a)邀请“赞助机构”一名领导出席开幕式并在开幕式上致辞;

b)邀请“赞助机构”1-2名代表参加会议;

c)会议期间主持人单独鸣谢冠名单位至少3次;

d)安排“赞助机构”现场主体介绍(30分钟左右)。

(4)展场宣传:

a)主背景板提供宣传内容、会场最佳位置悬挂横幅位置1个、志愿者文化衫冠名宣传;

b)展桌宣传一个及现场多媒体宣传;

c)会议手册的扉页宣传。

(5)客户资源:

a)与参赛单位代表进行联谊;

b)提供潜在客户(与会代表)资源。

(6)合作回报:

大赛结束可继续与承办、协办机构保持长期友好关系,达成战略合作,大赛结束,在大赛宣传网站上至少保持“赞助机构”一年的主页链接宣传。

“赞助机构”将在承办单位以后的茶叶材料或茶具设备购置中享有优先权。

(二)第二种方式:

1.普通赞助:

2万元以上(含2万元)(或等值实物)

2.赞助回报:

(1)媒介广告

a)有关活动内容在相关平面媒体进行推广;

b)在大赛网站上设置“赞助机构”主页链接;

c)大赛宣传材料提供赞助机构的宣传内容;

d)图书或光盘宣传。

(2)现场回报

邀请“赞助机构”1至2名代表参加会议。

(3)客户资源

a)与参赛单位代表进行联谊;

b)提供潜在客户(与会代表)资源。

(4)合作回报

大赛结束可继续与承办、协办机构保持长期友好关系,达成战略合作,大赛结束,在大赛网站上至少保持“赞助机构”一年的主页链接。

备注:

赞助企业于大赛筹备及比赛期间向举办方(含承办方)提供免费设备技术服务。

赞助企业

赞助内容

重庆市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设备、技术

重庆云岭茶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茶鲜叶、设备、技术

重庆市永川区永荣茶厂

茶鲜叶、设备、技术

重庆市新胜茶厂

茶鲜叶、设备、技术

重庆茶业集团二圣茶厂

茶鲜叶、设备、技术

十六、经费预算方案

交通费、通讯费:

40000元;

调研费:

60000元;

宣传推广:

50000元;

赛场背景制作、印刷等:

50000元;

茶鲜叶费:

60000元;

专家组项目建设费:

60000元;

题库及评分标准研制费:

30000元;

设备:

约15万元;

合计:

50万元

十七、比赛组织与管理

筹备工作人员:

重庆市经贸中等专业学校相关专业教师,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相关职能部门,重庆市茶叶学会、重庆市茶业协会相关工作人员等。

大赛由教育部、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等部门组织主办。

教育部职成司和重庆市教育厅承办。

协办单位:

重庆市经贸中等专业学校、西南大学茶学系、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重庆市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中国茶叶学会、重庆市茶叶学会、重庆市茶业协会、重庆市云岭茶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重庆市永川区永荣茶厂、重庆市新胜茶厂、重庆茶业集团二圣茶厂。

1.主办单位职责:

负责对赛事活动的指导、协调、把关。

组织相关企业积极参与赛事,对活动策划、法律事务、宣传报道等工作进行指导、把关。

2.承办单位职责:

负责赛事活动的策划与组织实施。

3.协办单位职责:

(1)中华全国供销合作系统内:

重庆市经贸中等专业学校作为协办院校,将从赛项设计、赛场布置、赛事准备、赛事实施、赛事宣传、会务安排、后勤保障、校企合作等多方面积极布置协调。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重庆市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提供技术指导及支持。

(2)高等院校:

西南大学茶学系将参与赛项规程、评分标准等技术类文件的审定工作。

(3)行业企业:

重庆市茶叶学会、重庆市茶业协会、重庆市云岭茶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重庆市永川区永荣茶厂、重庆市新胜茶厂、重庆茶业集团二圣茶厂等协办单位及合作企业将提供赞助与技术支持。

十八、教学资源转化建设方案

(一)赛项资源的整理

本次技能大赛的项目邀请职教专家和行业企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