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范大学高等教育学专业.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383604 上传时间:2023-02-1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华东师范大学高等教育学专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华东师范大学高等教育学专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华东师范大学高等教育学专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华东师范大学高等教育学专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华东师范大学高等教育学专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华东师范大学高等教育学专业.docx

《华东师范大学高等教育学专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东师范大学高等教育学专业.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华东师范大学高等教育学专业.docx

华东师范大学高等教育学专业

华东师范大学高等教育学专业

作者:

日期:

华东师范大学高等教育学专业

2000年以来博士学位论文综述

华东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

一、学位点概况

华东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前身是1982年成立的高等教育研究室,2002

年成为华东师大教科院中独立建制的研究所。

目前全所共有教师14名,其中13名获有教育学博士学位,有博士生导师6名,硕士生导师5名,兼职教授3名。

1986年成为全国首批设置的高等教育学硕士点之一,1993年设置了高等教育学博士

点。

现设高等教育学学科点,是硕士、博士学位授予点和教育学博士后流动站的学科之一。

二十年来,共招收各类硕士研究生225名,其中121名已毕业;共招收112名博士研究生,已有75名毕业并获得博士学位,先后有10余名博士毕业生进入国内其它学科点的博士后流动站进行博士后研究。

在75篇博士学位论文中,

有3篇获得全国高等教育学会优秀博士论文,2篇获得上海市社会科学优秀博士论文。

2000年开始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现已有6名博士后出站。

在这些毕业生中,有不少人已经晋升为教授、博士生导师,一些人已经走上地方政府和高校的重要领导岗位。

其他毕业生也在全国各地不同的工作岗位上辛勤地工作着,他们正以自己出色的才学勤奋地工作,为推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本学科点研究方向包括高等教育原理、高等教育管理、比较高等教育、教师教育、研究生教育、高等教育评价等。

在长期研究的基础上,本学科点逐渐形成了教师教育研究、高等教育评估研究、高等教育管理理论体系研究和高校科技发展与管理研究等特色领域,在国内有着较大的影响。

二、毕业论文选题的主要研究领域

2000年至今,从我所65篇毕业生论文选题的情况看,主要涉及到7大领域的诸多问题。

1、高等教育基本理论

近七年来我所博士生提交的学位论文中,以高等教育基本理论或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为研究主题的有16篇。

这些论文主要集中在3个大的方面:

①高等教育基本理论或理念的建构,如眭依凡的《大学校长的教育理念与治校》;阎光才的《识读大学:

组织文化的视角》;高晓清的《自由,大学理念的回归与重构》;刘贵华的《大学学术生态研究》;李福华的《高等学校学生主体性研究》;张金福的《论大学人

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结合》;侯定凯的《创业教育一一大学致力于培养企业家精神》,苗素莲的《中国大学组织特性历史演变研究》,杨运鑫的《多中心大学秩序研究》,李福杰的《大学文化视野下的大学发展研究》等等;②高等教育的地区分布与区域发展,如张振助的《高等教育与区域互动发展研究》;耿涓涓的《西部省区基于

提升竞争力的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一一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为例》;朱雪文的《中国高等教育区域分布研究》;申培轩的《农村现代化视野中的高等教育发展》;③高等教育投资结构和办学主体研究,如戚业国的《民间高等教育投资的跨学科研究》;

张兴的《高等教育办学主体多元化研究》。

2、高等教育管理研究

高等教育管理研究是我所博士生近年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涉及此领域的论文有11篇。

其中关于大学人事管理的有4篇,分别为宋永刚的《自我发展:

高校学术人员管理的新视野》,山鸣峰的《人本与效率一一高校人事管理两难问题及其解的研究》,周倩的《高校科技管理人员专业化建设研究》,陈敏的《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师资队伍专业化研究》;涉及高校组织内部组织结构的有宜勇的《大学组织结构研究》,闫亚林的《高等教育层次与科类结构研究》,季诚钧的《大学组织属性与结构研究》,周玲的《大学组织冲突的社会学研究》等4篇;涉及高校学术管理的有庞青山的《大学学科结构与学科制度研究》,阳荣威的《高等学校专业设置与调控研究》,汪怿的《大学知识管理研究》。

3、高等教育质量与评价

这一领域的论文有4篇,其中关于高等教育质量及其保障的有2篇,分别为:

韩映雄的《高等教育质量精细分析》、李正的《中国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质量研究》;关于评价的有2篇,是张远增的《高等教育评价方法研究》、李健宁的《高等学校学科竞争力评价研究》。

4、教师教育改革研究

关于教师教育的共有8篇。

其中与教师专业化研究相关的有4篇,分别为时伟的《专业化视野下教师继续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一一高师院校的职能定位与应答》、

张奎明的《建构主义视野下的教师素质及其培养研究》、王宪平的《课程改革视野下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杨慧文的《变革中的教师教育范式——海峡两岸之比较研究》;关于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有杨荣昌的《教师继续教育课程体系研究》,

母小勇的《论“临床专家型”教师的教育课程一一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课程研究》;

教师政策研究1篇,即刘立志的《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政策发展的理论研究》。

涉及农村教师培养的有唐松林的《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5、研究生教育研究

近年来,我所涌现出了5篇关于研究生教育的博士论文,即胡玲琳的《我国高校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潘武玲的《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研究》、罗尧成的《我国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研究》、王道红的《学位论文质量管理研究》、张洁的

《我国研究生事务管理问题研究》,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研究已经成为我所研究的一个新的生长点。

6、比较教育、跨国教育与合作教育研究

这一领域的论文共有6篇,其中国外教育研究3篇,分别是张男星的《俄罗斯高等教育体制变革研究》、姚云的《美国高等教育立法研究一一基于立法制度的透析》、高耀丽的《英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研究一一新公共管理视角》;王剑

波的《跨国高等教育理论与中国的实践》、赵丽的《跨国办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探讨了跨国教育问题,陈解放的《合作教育的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实践》研究了合作教育理论及其实践。

7、大学课程研究

本领域研究的论文有5篇,分别是周海涛的《走向创新时代的大学课程发展一—以综合性大学本科课程为例》、郜岭的《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课程开发研究》,韩延伦的《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课程设计研究》、罗尧成的《我国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研究》、李海芬的《普通咼等院校本科基础课程研究》、杨荣昌的《教师继续教育课程体系研究》。

8、其他

我所博士论文选题范围广泛,除前面的几个大的范围外,还涉及高等教育史、高等教育政策、高校德育、大学生就业问题等多个领域,如高等教育史研究方面有荀渊的《中国高等教育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一一对1901~1936年间中国高等

教育变革的考察》;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有孙泽厚的《大众化进程中高校毕业生就业瓶颈问题研究一一以人力资源管理为线索》;高等教育政策方面有江彦桥的《我国对外教育政策研究》,高校德育有朱炜的《文化视域中的高校德育研究》和张焱炎《网络影响下的高校德育改革》,高等职业教育有樊秀娣的《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建设研究》,董秀华的《市场准入与高校专业认证制度研究》则探讨了高校专业认证问题。

吴文俊的《高等教育制度的功能经济学分析》引入功能经济学的相关理论,研究了高等教育制度的功能和效率等问题;蔡永莲的《高等教育非公共消费研究》研究了高等教育财政问题。

此外,我所博士生还尝试着用高等教育理论去研究军官培养和住院医师培养的问题,这方面典型的论文有周泉兴的论文《我军院校初级指挥官培养模式研究》,以及唐国瑶的《我国住院医师培养模式的研究》,进一步拓宽了我所博士生的研究思路。

三、对论文贡献的基本评价

自2000年以来,我所博士生学位论文在夯实传统研究领域,继承我所研究特色的基础上,选题范围不断拓展,逐步覆盖高等教育研究的大多数领域,呈现出百花齐放的趋势。

高等教育基本理论、高等教育管理、高等教育质量与评价、研究生教育、教师教育等方面的研究继续拓展和深化,同时研究的视野扩大到比较高等

教育、大学课程、大学德育和高等教育史等各个方面。

应该说,上述每一篇论文的最终形成,都凝结着研究者和导师的辛勤汗水和大—量心血,都是他们对所关注领域的一些重要理论或实践问题进行大量研究的结果:

因此每一篇论文都是具有其自身的价值。

但是要能够客观准确地对这些论文的价值或贡献做出的评价却并不容易,受自身学识限制,难免挂一漏万,因而有必要声明以下评价主要是自己的一点粗浅认识。

(一)对于学科理论发展的贡献

从以上论文所分布的研究领域可以看出,高等教育学科基本理论和问题的研究是我们学科点的一个重点领域。

在这一领域的论文中,不少已经出版,在各自领域产生了相当的影响。

眭依凡、阎光才、高晓清的论文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大学理念予以了关注,眭依凡基于自身做大学校长的实践经验和扎实的理论基础,对大学校长如何治校进行了研究,其成果对学科研究领域的拓展无疑具有积极的意义。

阎光才的论文已经由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在论文中他从组织文化这一视角对大学的本质进行了透彻反思,为我们理解和把握高等教育特别是大学的未来走向提供了有益启迪。

在高等教育的地区分布与区域发展研究中,张振助等几人对高等教育如何与区域实现互动发展等问题进行了研究,这些研究对于丰富高等教育与社会关系的理论,促进高等教育与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同步健康发展等无疑具有积极意义。

(二)对于研究领域拓展的贡献

科学研究贵在创新,学科发展的一个重要表征在于研究领域的不断拓宽,使学

科研究在广度和深度上取得新的进展。

首先,眭依凡对于大学校长的理念与治校的研究,侯定凯关于大学创业教育的研究,戚业国对“高等教育民间投资的研究”:

杨晓江对“教育评估中介机构”的研究,张男星对俄罗斯高等教育体制变革的研究,宋永刚对“高校学术人员的自我管理”问题的研究,等等,这些研究中,许多是在当时的该领域是具有开拓性意义的,他们的工作为该学科方向的后续研究打下了良好基础。

其次,从学科领域的纵向研究来看,沈玉顺对高校教学质量保障模式的研究,荀渊对中国高等教育特殊发展历史时期的研究,韩映雄对高等教育质量的精细化分析,张金福对大学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问题的研究,姚云对美国高等教育立法制度等等的研究都对相关领域学科的纵深发展做出了有益贡献。

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姚云的论文《美国高等教育立法研究——基于立法制度的透析》,以翔实的第一手资料和出色的研究能力赢得了国内许多专家的一致赞誉,他的研究也得到了美国有关部门和人士的资助,相信他的研究对于进一步我国完善高等教育立法制度,促进高等教育法制化进程等工作将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三)对于学科方法论的探索

研究方法的不断完善和创新是学科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必然要求,为了突破教育

科学研究方法论不足的瓶颈,我所不少博士生的学位论文在借鉴西方教育研究经

验的基础上,尝试引入其它学科的研究方法,从不同学科的角度研究高等教育问题,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如戚业国从多学科的角度对“民间高等教育投资”问题进行探究,刘贵华从生态学的视角切入,以学术生态环境对大学学术的影响为主线,研究大学的学术发展,阎光才在其论文中运用了组织文化学的方法,孙泽厚主要运用了“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与方法,张奎明从“建构主义视野”来探讨教师素质及其培养问题,吴文俊从“功能经济学”的角度对高等教育制度进行分析,高耀丽从公共治理的视角解读英国高等教育管理的改革,等等。

当然,跨学科、多学科的研究方法尚处于尝试阶段,有时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分析深度、理论运用的合理性等方面的问题,但是,作为一种大胆的尝试,这些论文为以后的研究者融合多学科理论研究高等教育问题开辟了一条可供选择的路径,在研究方法论上具有开拓性意义。

(四)对于原有优势学科的贡献

高等教育评价和教师教育是我学科点除高等教育基本理论研究以外的另外两个重要的优势学科。

在高等教育评价方面,沈玉顺、杨晓江、张远增等人的论文对于完善高等教育评价体系的理论与方法等方面具有一定的贡献。

在教师教育方面,母小勇、时伟、张奎明和刘立志等人的论文在教师专业化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他们的研究对当前我国正在进行的教师教育专业化改革提供了理论和方法论的借鉴。

在此基础上,周倩、陈敏分别论述了高校科技人员和高校职业指导教师的专业化问题。

他们的论文和研究对于凸显我们学科点教师教育研究的优势做出了较大贡献。

博士生教育作为学术研究训练的一个环节,其学位论文的选题、研究方法的选择、研究过程的展开等都会体现高等教育研究新兵的一些共有特点和不足。

他们在选题上视野开阔,在研究方法上大胆创新,同时也存在理论建构与深入阐述不足、多学科理论的融会贯通不足、外国经验与本土实际结合不足等问题。

但是,华师大高教所博士生的高等教育研究将会在前辈已有的基础之上,继续拓展自己的视

野,保持自己的研究特色,探索高等教育研究的前沿,广泛地与高等教育界的前辈、同仁们交流、学习,为我国的高等教育研究事业作出自己的贡献。

华东师范大学高教所

2006年9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兵器核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