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种植技术手册.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38349 上传时间:2022-10-15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759.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辣椒种植技术手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辣椒种植技术手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辣椒种植技术手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辣椒种植技术手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辣椒种植技术手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辣椒种植技术手册.docx

《辣椒种植技术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辣椒种植技术手册.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辣椒种植技术手册.docx

辣椒种植技术手册

辣椒种植技术手册

 

第一节概述

一、辣椒来源

辣椒原产于中南美洲热带地区,它包括带辣味的辣椒和甜椒。

从墨西哥到秘鲁,印第安人在历史上多次驯化了这种作物。

15世纪末,哥伦布到达美洲之后把辣椒带回欧洲,并由此传播到世界其他地方。

明代时期辣椒传入中国。

清代陈淏子《花镜》开始有番椒的记载:

“番椒丛生白花,果俨然秃笔头,味辣色红”。

在此之前,中国的辛辣调味品主要是姜和胡椒。

今中国各地普遍有栽培,是中国境内最晚传入却用量最大而广泛的香辛料。

明末才传入中国。

中国传统的辛香料不是辣椒,而主要是花椒。

并且辣椒最早也只是作为观赏植物,放进菜肴中的时间更迟,史料记载贵州、湖南一带最早开始吃辣椒的时间在清乾隆年间,而普遍开始吃辣椒更迟至道光以后。

二、辣椒植物学名

辣椒(学名:

Capsicumfrutescens),又叫番椒、海椒、辣子、辣角、秦椒、小m椒、鸡嘴椒、辣虎等,是一种茄科辣椒属植物。

 

第二节辣椒生物学特性

一、生物学特性

辣椒为多年生草本植物,主根不发达,根系分布浅,再生力弱,吸收力也较弱,根

系发育需氧气多,不耐涝;由于叶小,蒸腾量少,果实含水不多,耗水量较少,有较强耐旱力;较耐瘠薄,但仍需选择肥沃疏松土壤,供应充足水分。

二、栽培特性

辣椒茎直立,可不用支架,适于密植。

开花分枝习性像茄子一样有规则,当主茎发生一定叶数后,顶芽形成花蕾开花,于着花节处发生分杈2-3个,以后每一分枝隔1-2

叶再现蕾开花,再发生2个分杈,如此继续下去。

花单生或簇生,因种类品种而异。

辣椒不同类型及品种之间辣椒素的含量差异很大,一般大果型品种的辣味淡,并具甜味。

而小果型品种的辛辣味、香味极浓,但产量较低,主要用于干制。

红辣椒、黄辣椒、青辣椒

 

第三节辣椒生长环境要求

 

辣椒的生长发育及产品器官的形成,一方面决定于品种特性,另一方面受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

生长中要想得到高产、高效,必须选好品种,调控好环境条件,才能使辣椒生长发育良好。

影响辣椒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有温度、光照水分、空气、养分、生物等6个因素。

这些因素也称环境条件总体,它们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制约,共同对辣椒的生长、发育起综合作用。

如日照强,温度升高,水分蒸发加快;土壤中空气含量高,微生物的活动加快,养分的分解也加快,植株生长发育良好。

但它们的作用不是平均的,而是有主有次,如种子发芽期,温度和水分是主要的;果实生长期,养分又是主要的。

栽培中应根据植株的生长情况,抓住影响辣椒生长、发育的主要因素进行调控,趋利避害,为辣椒生长、发育创造最佳环境,从而达到高产、高效的目的。

一、温度条件

辣椒是喜温作物,怕冷不耐热,生长发育的适宜温度适用范围为18-35℃,但不同的生育时期所需温度条件又有不同。

1、种子发芽期。

种子发芽期的温度以25-30℃发芽最为有利,气温低于15时种子难以发芽,10℃以下不发芽。

发芽前种子吸水的能力,在20-30℃适用范围内差异不显著;20℃以下,随着温度的降低,有为水速度减慢;30℃以上反而不利于吸水。

温度高,发芽快,但幼芽较细长。

幼苗出土时,以25-30℃的较高温度最为有利。

较高的床温,幼

苗出土整齐而且时间短;若温度低,出苗缓慢,不整齐;温度过低,10℃以下会死苗。

2、子叶生长期。

子叶生长期对低温有较好的忍耐性。

此时期用较低的温度(可低到6℃)处理后,幼苗生健壮,质量好。

若此期温度高,幼苗会徒长(下胚轴伸长)呈高脚苗,秧苗的质量差。

3、幼苗期。

幼苗期幼苗生长要求较高的温度,温度过低生长缓慢。

辣椒苗期耐低温能力不及番茄,但强于茄子。

幼苗期最适宜温度白天22-25℃,夜间为15-18℃,此昼夜温度能使幼苗缓慢、健壮地生长,防止苗生长太快而纤弱(即徒长),对初生真叶和花芽分化有利。

4、茎叶生长期。

茎叶生长期也称营养生长期,其最适宜温度白天20-25℃,夜间为

18-20℃,在此温度条件下,茎叶生长健壮,白天能有较强的光合作用,夜间能较快而且充分地把养分转运到根系、茎尖、花芽等生长中心部位,并且减少呼吸作用对营养物质的消耗。

超过30℃以上的高温植株生长速度快,气温在12℃以下植株生长几停止,长时间的低温会产生死苗。

据报道(苏仁廉,1988),适宜辣椒幼苗光合作用的温度为20-25℃,10℃以下光合作用停止,30℃以上光合作用受抑制。

5、开花结果期。

辣椒开花结果期的适宜温度为20-30℃,花粉萌发、受精的适宜温度为20-25℃;30℃以上的高温再加之干旱时,花粉难以萌发;15℃以下的低温也不利于授粉受精。

温度过高过低,都会造成生产中落花、落蕾。

6、果实膨大期。

果实膨大期适宜温度为25-28℃。

35℃以上的高温易产生日灼,还会引起植株生长势的衰弱,出现大量落花、落果;20℃以下果实膨大受到抑制。

辣椒红色素的形成以25-30℃为佳,温度低辣椒果实不易红熟。

辣椒植株根系生长的适宜温度为17-24℃,21℃时根的吸收功能最强。

另外,辣椒生长、发育的适宜温度适用范围还因光照强度和其他环境条件的改变而改变。

如强光下的适宜温度比弱光下要高,在大棚内种植的辣椒,阴天的温度控制应比晴天低。

以上所说的各生育时期适宜的温度值,是指平均温度而言。

实际上,自然界的温度不是恒定的,总是白天高夜间低,这种昼夜温差对植物生长、发育有利,由于白天温度高,光照好,有利于光合作用制造养分,夜间温度低可减少呼吸作用消耗养分。

特别是在坐果期,白天温度高植株光合产物多。

昼夜温差以5-10℃为好。

辣椒对温度的适应能力比番茄、茄子强,随着辣椒植株苗龄的增加,对温度的适应能力逐渐加强。

如108天苗龄的植株在日温为27℃,夜温为8.5℃时,生长正常,若在

幼苗期则是不能适应的。

初开花坐果期,要求温度较为严格,夜温在15.5-20.5℃为适宜,低于15℃受精不良,大量落花,温度降到10℃以下就不开花,花粉死亡,落花,坐稳的幼果也不肥大,极易形成畸形果。

到植株生长的后期,适应的温度适用范围更广(夜温在8-9℃仍能结果)。

长江流域的许多地区,辣椒开花结实可以持续到秋季霜冻之前,早春的低温容易引起落花,早秋的低温不一定引起落花。

辣椒对温度的适应能力还因品种的不同而异,一般大果型的甜椒比小果型的辣椒品种对温度的适应适用范围窄一些。

耐低温和耐高温的能力,甜椒也比小果型的辣椒差。

辣椒整个生长期间,温度适用范围为12-35℃,低于12℃就要盖膜保温,超过35℃高温就要浇水及遮荫降温。

二、光照条件

1、光照强度对辣椒的影响。

辣椒属喜光作物,从苗期到开花结果期都要求良好的光照条件。

光照强度直接影响到辣椒植株的同化作用,进而影响到植株的营养生长、花芽分化、开花结果、果实膨大等。

光照不足时,植株的生长、发育缓慢,花芽分化、花粉发育、授粉、发育不利,植株生长受到抑制,新分化的花芽发育不良,落蕾落花严重,后期使果实产生日灼。

辣椒对光照强度的要求属中等,光的饱和点为3万勒克斯,比番

茄、茄子低(番茄为7勒克斯,茄子为4.5万勒斯)。

故在夏季烈日高温条件下,应适当遮荫,才能促进进植株生长,扩大叶面积增加结果数,有利果实膨大。

辣椒光的补偿点为1500勒克斯,若光强度低于补偿点,植株体内消耗的养分大于光合作用积累的养分,植株将逐渐枯黄死去。

因此,在冬季低温季节和保护地栽培中,采用补光措施,提高群体内的光照强度,能促进辣椒的生长发育,提高产量。

不同的品种对光照强度的反应也不尽相同,叶色深的光照应强一些,叶色浅的则应弱一些。

在光照充足的条件下,幼苗节间短粗,叶厚色深,适应性强,开花多,坐果良好。

若在弱光条件下(如连绵阴雨,光照不足),幼苗节间伸长,含水量增加,叶薄色淡,适应性差;在开花结果期则表现严重落果或果实畸形。

2、光周期对辣椒的影响。

各种作物的生长发育都要一定的光周期,即每天有一定的日照时数,如长日性作物要求一天有12-14h以上日照时数;短日性作物要求一天有12-14h以下的日照时数,中光性作物对日照长短要求不严格,长于或短于12-14h都能诱导开花。

辣椒对日照长短要求不严格,属中光性植物,在长日照或短日照下都能开花结果。

但在较短的日照条件下(12-14h),辣椒开花较早、较多,且坐果快。

辣椒幼苗具有2-4片真叶时开始花芽分化,此期缩短日照时间,可促进花芽分化。

三、水分条件

1、水分对辣椒生长发育的影响。

水分对辣椒生长发育有重要的作用,它是辣椒的重要组成部分(约80%),并参与辣椒对养分的吸收、转运和整个代谢过程。

辣椒植株体内的水分主要来自土壤。

土壤的水分含量对辣椒的生长发育有重要影响。

土壤水分直接影响植株根系对养分的吸收,土壤中空气的含量,根系的呼吸作用和根部微生物的活动。

土壤积水时,植株容易萎蔫,甚至死亡,但土壤干旱,缺水严重时,将抑制植株的

生长、发育。

2、辣椒不同生育期对水分的要求。

辣椒在不同的生育阶段,对土壤水分有不同的要求。

种子发芽期需充足的水分,因种皮较厚,吸水较慢,所以,播种前先浸泡种子8-12h,使其充分吸水。

播种后要保持土壤湿润,才能满足种子发芽所需的水分,促进发芽。

出苗以后应适当控制水分(特别是在气温低的情况下),即进行“蹲苗”,可促进地下部根系的生长发育。

随着植株的生长,对水分的需要量逐增加。

进入开花结果期,需水量加大,初花期适当浇水,可促进植株分枝开杈,长期缺水植株生长减弱,落花、落蕾严重。

开花结果盛期至果实红熟期需要充足的水分,若水分缺乏,果实膨大速度缓慢,果面皱缩畸形,无光泽,降低产量及品质。

俗语道:

“河里的鸭子,伏里的辣子”,形象地说明开花结果期辣椒对水分的要求,犹如鸭子喜欢河水一样。

生长后期植株处于衰老阶段,需水量减少,应适当控制水分,以提高着色度和维生素C的含量。

3、辣椒不同品种对水分要求不同。

甜椒和菜用辣椒品种需水量较干椒品种大;同一类型的不同品种需水量也不同,叶片大、蒸腾量大的品种,需水量较多。

由于辣椒的单片叶比番茄、茄子小,故水分蒸腾量小,耐旱能力比番茄、茄子强,尤其是干椒品种耐旱能力更强。

如西南地区种植干辣椒多数在山区种植,很少灌水,也有较好的产量;相反,若土壤湿度过高,植株落花落果严重,即辣椒宜干不宜湿。

4、辣椒对空气湿度的要求。

空气湿度对辣椒的生长发育有一定影响,空气相对湿度过高,超过95%以上,田间病虫害严重,因此大棚栽培辣椒时要注意控制棚内湿度,空气相对湿度以55-65%最好。

空气相对湿度过低(50%),会影响辣椒开花、结果,因此不论是大棚或露地栽培辣椒在干旱季节,都应注意灌溉。

四、土壤及养分条件

1、辣椒对土壤的要求。

土壤是辣椒生长发育的基础,土壤的优劣直接影响辣椒植株生长发育的好坏、产量的高低。

辣椒对土壤的要求并不十分严格,砂壤土和壤土皆可种植。

砂土透气性好,地温回升快,幼苗前期生长、发育良好,但保水保肥能力差,植株易早衰。

较为粘重的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强,后劲足,前期幼苗生长缓慢,但后期生长良好,产量较高。

过于砂质的土壤缺乏养分,过于粘重的土壤透气性差,均不适宜种植辣椒。

辣椒对土壤酸碱度(pH值)的要求以6.2-7.0的微酸性和中性土壤为宜。

栽培辣椒最好能选择地势高燥、排水良好、土层深厚、富含有机质的壤土粘土,深耕,增施有机肥,改良土壤团粒结构,提高土壤供肥能力,争取辣椒高产。

土壤富含辣椒生长所需的氮、磷、钾

2、辣椒对养分的要求。

辣椒食用果实,对氮、大磷、钾有较高的要求,尤其吸收钾素营养最多,其次是氮素营养,磷素营养较少。

据重庆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测定,在重庆地区,每667㎡辣椒种植1季,植株从土壤中吸收氮素7.81kg、磷素0.89-1.29kg、钾素4.61-7.03kg,其吸收比例为1:

0.27-0.30:

1.44-1.55;而甜椒每667㎡对氮、磷钾的吸收量分别是为54kg、14kg、40kg,比例大致为4:

1:

3。

2.1氮素。

氮素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