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幼小衔接问题的调研报告.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03795 上传时间:2022-10-0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7.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幼小衔接问题的调研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关于幼小衔接问题的调研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关于幼小衔接问题的调研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关于幼小衔接问题的调研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关于幼小衔接问题的调研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幼小衔接问题的调研报告.docx

《关于幼小衔接问题的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幼小衔接问题的调研报告.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关于幼小衔接问题的调研报告.docx

关于幼小衔接问题的调研报告

熊伟

幼小(幼儿园和小学)衔接工作的意义在于努力减缓幼儿园与小学教育的“坡度”,促进儿童的可持续发展,不断提高教育质量。

本学期,我们采用组织座谈会、研讨交流、实地察看等形式,充分了解一线教师对幼小衔接工作的看法和认识,得到了大量的信息、意见和建议。

现将调研情况综述如下:

 

一、关于在幼儿园中幼小衔接工作存在的问题  

 当前幼儿园把幼小衔接没有当作一项重要工作来做,幼儿进入小学前的准备工作极不充分,无论是在教学要求、内容、方法还是作息时间方面都没有主动向小学靠拢。

幼小衔接工作往往出现片面性,尤其是在“去小学化”的大背景下,幼儿的能力培养,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及学习能力,独立生活能力、交往能力、挫折的承受能力都不尽人意,三年时间都是以玩为主。

儿童的适应能力,有意注意的持久性,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自制力等常常被忽略了。

近几年来,新招一年级新生普遍年龄过小,大部分不到6周岁,在幼儿园读了三年后,家长在考虑经济的情况下直接把孩子送入一年级。

原来一年级每次考试综合率80至90的屡见不鲜,现在一下子下降到60至70左右,而且低分层特别大,0分居然大有人在。

老带一年级的老师都叫苦连天,不愿带一年级。

2017年5月4日,我与吴校长专程到幼儿园进行了调研,调研发现,小中大三个班都是以活动为主,以玩游戏为主,美其名曰“去小学化”,当问及大班是否有教材,是否按教材上课,回答是有语言、数学、健康等教材,但没有按教材上课。

  

二、关于幼儿园与小学教育的断层问题 

 

(一)社会关系的变化 

  1.师生间的变化。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与小学新课标都指出,师生应建立起合作探究式的关系。

但幼儿园提倡保教并重,一日活动各环节都由两位教师精心安排,教师给幼儿营造的是一种安全、温馨的心理环境,而小学以学习为主,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小学教师承担的是同一学科多个班级的教学工作,在规定时间走进教室教课,是明显的教与学的师生关系。

由于学生已具备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因而教师对学生生活活动的参与相对减少。

 

 2.同伴间的变化 幼儿园同伴间的交往是为了互动、合作,共同分享快乐,同伴群体是宝贵的教育资源。

随着年龄的增长,入学后的小学生已有竞争意识,不甘落后,要求进步,初步学会控制和调节自己的行为,以奋发向上的进取态度面对学习与生活任务。

小学生已经十分在乎自己在班级中的地位,他们不仅仅满足于参与集体生活,更关注自己在同伴间的人气指数、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个人在群体中的威信等。

 

 

(二)学习形式的变化 

  幼儿园强调幼儿在玩中学,教师通过多种渠道设计有趣的游戏活动,将五大领域各门学科有机整合,融会贯通,幼儿在玩中不知不觉地学习,可以在活动区活动时间进行学习或延伸,在自己原有水平上有所提高即可,没有明显的科目学习界限,学习氛围自由、宽松,不会给幼儿造成学习压力和负担。

而小学是进行正规的科目学习,有明确的学习任务,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要学完规定的学科知识。

由于教育目标、任务的不同,决定了小学的学习方式应以集中教学为主,分散活动相对减少。

 

 (三)行为习惯要求的变化 

 幼儿园孩子自制能力较差,活动组织形式是动静交替,且集中活动时桌椅摆放、座位坐姿常常根据活动需要不断变化。

握笔姿势虽有明确要求,但幼儿小肌肉动作发展还不协调,绘画和书写数字时常常出现不规范姿势。

由于班中幼儿数少,上课发言较为随意、自由。

而小学以学习为主,课桌为两人桌,班中学生数比幼儿园多,这就要求课堂要有严格的规章制度,如有序发言、坐姿握笔要求三个一(一尺、一寸、一拳头)等。

小学老师反映,刚入学的学生对课堂纪律极不适应,有的两手平放桌上太久就觉得酸痛,有的情不自禁地在班上来回走动。

幼儿园、小学对行为习惯的要求不一致,也为幼儿的入学学习带来了困扰。

 

  (四)评价方式的变化 

 幼儿园评价工作的参与者有教师、园长及家长,在自然状态下进行,不用划一的标准,慎用横向比较,关注幼儿学习过程,注重幼儿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发展;而小学评价活动,虽然鼓励学生自我评价、相互评价与教师评价相结合,但也要求对考试结果进行分析,因而学生有作业、考试结果的压力,这是幼儿园所没有的。

 

 三、关于幼小衔接的实质与核心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

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经过研讨,我们认识到:

幼小衔接的实质是幼儿园和小学在教育上的相互连接与过渡,是儿童连续的、不间断的身体、心理、社会性发展上的衔接。

因此,幼小衔接的核心是关注儿童的兴趣、需要、特点和未来发展,其研究指向是为儿童的发展搭建快乐成长的阶梯。

因此,幼小衔接应该是一种双向衔接,是幼儿园和小学通过双向靠拢,一起洞察儿童的特点,共同探讨适合儿童发展的教育因素的过程。

 

 四、关于在幼儿园期间,幼小衔接“接”什么的问题 

 1.培养独立性 

  小学生课间和课余时间由自己支配,生活需要自理,这就要求他们有较强的独立生活能力。

在幼儿园,要注意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增强幼儿的独立意识,让幼儿知道什么时候做什么事情,并自觉去做,培养幼儿自理、自觉的能力,逐渐减少成人的直接照顾。

 

 2.培养规则意识和任务意识 

  小学环境中有大量的新规则出现(如进老师办公室要报告、上课前书要摆在书桌右上角、上课不能喝水、手要放好不能搞小动作,等等),幼儿难以记住和遵守,这成为不少新生在学校受批评的主要原因。

同时,入学后学习成为必须完成的任务,幼儿却一时难以确立这样的任务意识。

针对这些问题,幼儿园应当注意培养幼儿的规则和任务意识,特别在大班阶段。

教师要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体验责任与义务的内涵,培养幼儿乐于为他人服务的好习惯,增强幼儿的责任感与主人翁意识。

比如,教师可以安排幼儿轮流当值日生,为每名幼儿安排自己的值日岗位,通过对值日生岗位的实践,培养幼儿的责任感。

 

 3.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从小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将使幼儿终身受益。

如爱看图书的习惯,做事认真的习惯,注意力集中地听老师讲话的习惯,保持文具、书本整洁的习惯等。

习惯不好,以后很难纠正,对学习的危害是很大的。

教师和家长应当从日常生活的每件事情上严格、一致、一贯地要求,使之养成习惯。

另外,在幼儿园期间,要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形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

 

4.培养良好的非智力品质  

 重视培养幼儿的好奇心、对外部世界的兴趣和探索积极性,培养他们做事坚持到底、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让幼儿从被动的“要我学”变成主动的“我要学”,培养幼儿渴望学习的品质,形成自信、主动的学习态度。

5、建议在大班时,应按幼儿教材上课,从习惯、兴趣、坐立走的姿势,握笔姿势等方面进行培养。

另外,小班在招收新生时必须控制年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