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Y多层平面移动立体车库设计计算书知识讲解.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379479 上传时间:2023-02-10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75.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PPY多层平面移动立体车库设计计算书知识讲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PPY多层平面移动立体车库设计计算书知识讲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PPY多层平面移动立体车库设计计算书知识讲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PPY多层平面移动立体车库设计计算书知识讲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PPY多层平面移动立体车库设计计算书知识讲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PPY多层平面移动立体车库设计计算书知识讲解.docx

《PPY多层平面移动立体车库设计计算书知识讲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PPY多层平面移动立体车库设计计算书知识讲解.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PPY多层平面移动立体车库设计计算书知识讲解.docx

PPY多层平面移动立体车库设计计算书知识讲解

 

PPY多层平面移动立体车库

设计计算书

 

设计计算

电气设计

 

校核

 

 

杭州福瑞科技有限公司

2014年12月

 

第一部分机构设计计算

一、提升速度及电机选型设计计算

二、链条的选用及校核

三、主轴的设计计算

四、行走速度及行走电机选型

五、行走传动轴的设计计算

六、横移速度及横移电机选型

第二部分结构设计计算

一、计算荷载分析

二、立柱设计计算

三、横梁(轨道梁)设计计算

四、立柱与横梁螺栓连接设计计算

五、焊缝连接设计

第三部分电气设计说明

PPY多层平面移动立体车库设计计算书

多层平面移动立体车库为平面移动类停车设备。

工作原理为多层车台使用提升电机工作,升降载车板及车辆至停车层,经行走电机行走台车,通过横移动作横移至停车位。

通过电控程序的合理设定,达到自动存取车的目的,使有限的停车空间可倍数停放车辆。

第一部分机构设计计算

一、提升速度及电机选型设计计算

1、提升载荷条件说明

(1)载车板自重G1:

1800kg载车重G2:

2300kg

配重G3:

3000kg提升链条重G4:

600kg

(2)空载时:

W空=3000-1800+600=1800kg

重载时:

W重=2300+1800-3000+600=1700kg

(3)在空载时提升承受最大载荷,按空载时设计计算提升电机

2、选用传动系统说明

3、提升电机采用SEW减速电机

拟选用行走电机型号:

K97DV160M4

规格:

AC380V,50Hz,11kW;

输出轴转速(n):

52r/min;

输出轴额定扭距:

2040Nm;

4、电机、传动链轮:

直径φ152.71mm齿数Z=15节距P=31.75mm

5、主轴上提升链轮:

直径φ152.71mm齿数Z=15节距P=31.75mm

提升速度:

V=ZNP/60/1000

=15*65×31.75/60/1000≈0.516m/s=31.16m/min

提升电机扭力及功率校核

提升重量W=1900Kg

(1)提升电机扭距校核:

主轴所承受的扭距

M=Fr=1900×9.8*(152.71/2/1000)/2≈1422.6Nm

M小于电机的额定扭距为2040Nm,所以符合要求。

(2)提升电机功率校核:

提升所需要功率为:

P静=FV=1900×9.8*0.413÷1000≈7.6kw

传动系统效率η=0.85

P计算=P静/η≈9.02kw

因为电机的额定功率为11kw,大于P计算,所以符合要求。

二、链条的选用及校核

选用双排链20AGB/T1243-2006;查机械设计手册:

双排链20A抗拉强度:

Fu=174kN

车载板自重:

G1=1800kg;车重:

G2=2300kg;配重:

G3=3000kg

提升速度:

V=0.413m/s

车载板吊挂方式:

采用四点吊挂,倍率1

每一吊点采用一根双排链吊;

每一吊点有一根20A双排链吊挂,汽车重量采用6:

4分配;

则,每根双排链所受的静载为:

F静=G1/4+0.6*G2/2+G3/4=1890*9.8=18.522kN

根据GB/T17907,链条安全系数为:

[S]≥6(V<1m/s时);

链条实际安全系数为:

S=Fu/F静

=174/18.522≈9.39≥[S]

符合准无人式停车设备6倍系数。

三、主轴的设计计算

1、主轴轴径计算

已知主轴所需传递扭矩:

T=1422.6Nm=1422600Nmm

查机械设计手册实心轴直径按转矩计算公式为:

d≥(5T/[τ])1/3

主轴材料45钢调质:

[τ]为30~40N/mm2取[τ]=40代入公式

d≥(5T/[τ])1/3=(5*1422600/40)1/3=55.1mm

截面有一键槽增大4%~5%d≥55.1*(100+4)%=57.3mm

整零后d=60mm

2、主轴强度安全系数校核

查机械设计手册第5版

S=SσSτ/(Sσ2+Sτ2)1/2≥[S]

Sσ=σ-1/﹛﹙Kσ/β/εσ)σα+Ψσσm﹜

Sτ=τ-1/﹛﹙Kτ/β/ετ)τα+Ψττm﹜

经受力分析:

σα=M/Wσm=0τα=τm=T/2Wp

M=FL=5238*0.0863=452.04Nm

受力分析图如下

 

86.3mm

960mm

F=5238N

T

M

查机械设计手册第5版并代入公式

σα=M/W=452.04/18.26=24.76MPa

τα=τm=T/2Wp=1496.56/39.47=18.96MPa

Sσ=270*106/﹛﹙1.97/0.92/0.81)*24.76*106+0﹜=4.125

Sτ=155*106/﹛﹙1.51/0.92/0.76)*18.96*106+0.21*18.96*106﹜=3.45

S=SσSτ/(Sσ2+Sτ2)1/2=4.125*3.45/(4.1252+3.452)1/2=2.646

查机械设计手册:

[S]=1.3~2.5

S≥[S],主轴强度安全系数满足要求

四、行走速度及行走电机选型

1、台车自重:

1200kg载车重:

2300kg

行走滚轮:

φ130mm

2、拟选用行走电机型号:

S57DT80N4

规格:

AC380V,50Hz,2.2kW;

输出轴转速(n):

154r/min;

输出轴额定扭距:

123Nm;

3、

(1)行走速度:

V=154*π*130/1000≈62.86m/min

(2)行走所需扭矩:

行走时滚轮和导轨间的滚动摩擦扭矩M1(摩擦副材料为尼龙和钢)

M1=NK=(1200+2300)*9.8*2=68600Nmm=68.6Nm

滑动轴承(轴径φ50)mm的摩擦转矩T,摩擦因数u=0.02

T=FQd/2*﹛u/(1+u2)1/2﹜

=(1200+2300)*9.8*0.05/2*﹛0.02/(1+0.022)1/2﹜≈17.15Nm

行走所需扭矩M=(M1+T)/0.85≈100.88Nm

输出轴额定扭距124Nm大于所需扭矩100.88Nm,满足要求

(3)行走所需功率:

行走滚动摩擦所需电机功率:

P1=FV=M1/R*V=68.6/0.065*62.86/60/1000≈1.105KW

滑动轴承(轴径φ50)mm的摩擦损耗所需功率:

P2=FQπdn*﹛u/(1+u2)1/2﹜

=3.5*9.8*3.14*0.05*154/60*﹛0.02/(1+0.022)1/2﹜≈0.276KW

行走所需电机功率P=(P1+P2)/0.85≈1.626KW

选用电机功率2.2KW大于行走所需功率1.626KW,满足要求

五、行走传动轴的设计计算

1、传动轴轴径计算

已知主轴所需传递扭矩:

T=100.88Nm=100880Nmm

查机械设计手册实心轴直径按转矩计算公式为:

d≥(5T/[τ])1/3

主轴材料45钢:

[τ]为30~40N/mm2取[τ]=30代入公式

d≥(5T/[τ])1/3=(5*100880/30)1/3=25.62mm

截面有一键槽增大4%~5%d≥25.62*(100+5)%=26.9mm

取d1=30mm(无键槽)d2=35mmd3=40mm(无键槽)

2、主轴强度安全系数校核

查机械设计手册第5版

S=SσSτ/(Sσ2+Sτ2)1/2≥[S]

Sσ=σ-1/﹛﹙Kσ/β/εσ)σα+Ψσσm﹜

Sτ=τ-1/﹛﹙Kτ/β/ετ)τα+Ψττm﹜

经受力分析,危险截面在d3=40mm处;

且σα=M/Wσm=0τα=τm=T/2Wp

M=FL=5716.67*0.08=457.33Nm

受力分析图如下

 

查机械设计手册第5版并代入公式

σα=M/W=457.33/6.283=72.79MPa

τα=τm=T/2Wp=100.88/25.123=4.02MPa

Sσ=270*106/﹛﹙1.92/0.92/0.88)*72.79*106+0﹜=1.56

Sτ=155*106/﹛﹙1.58/0.92/0.81)*4.02*106+0.21*4.02*106﹜=16.55

S=SσSτ/(Sσ2+Sτ2)1/2=1.56*16.55/(1.562+16.552)1/2=1.55

查机械设计手册:

[S]=1.3~2.5

S≥[S],主轴强度安全系数满足要求

六、横移速度及横移电机选型

拟横移电机选用型号:

JNAP-22DX1HP

规格:

AC380V,50Hz,0.75kW;

输出轴转速n:

95r/min;

输出轴额定扭距:

67Nm;

横移主动链轮:

直径φ45.08mm齿数Z=11节距P=12.7mm

横移被动链轮:

直径φ45.08mm齿数Z=11节距P=12.7mm

横移滚筒:

φ48mm

载车重G2:

2300kg

(1)横移框横移速度

V=95xπx0.048≈14.3m/min

(2)横移框所需扭矩(车载重量按6:

4)

滑动轴承(轴径φ24)mm的摩擦转矩T,摩擦因数取u=0.15

T摩=FQd/2*﹛u/(1+u2)1/2﹜

=2300*9.8*0.024/2*﹛0.15/(1+0.152)1/2﹜≈40.12Nm

查机械设计手册:

滚子链传动效率η1=0.96,联轴器效率η2=0.995,输送滚筒效率η3=0.96;

经受力分析,横移时在T1、T2、T3、T4位置所需扭矩为最大

T1=T摩*0.6/2/(η1η2η3)=40.12*0.6/2/(0.96*0.995*0.96)=13.13Nm

T2=T摩*0.6/2/(η115η2η3)=40.12*0.6/2/(0.9615*0.995*0.96)=22.7Nm

T3=T摩*0.4/2/(η1η2η3)=40.12*0.4/2/(0.96*0.995*0.96)=8.75Nm

T4=T摩*0.4/2/(η115η2η3)=53*0.4/2/(0.9615*0.995*0.96)=15.5Nm

横移所需扭矩Tmax=T1+T2+T3+T4≈60.1Nm

输出轴额定扭距67Nm大于所需扭矩60.1Nm,满足要求

(3)横移框所需电机功率

P=TN/9550=60.1*95/9550≈0.6kW

已知选用电机功率为0.75kW大于所需功率0.6kW符合要求。

第二部分结构设计计算

一、计算荷载分析

1、结构及载车机构自重

一组结构停车设备的重量约36吨。

2、载车重量

每辆车重2300kg

3、风载荷计算与分配

根据GB3811,风载荷PW的计算公式为:

PW=CKhqA

C—风力系数;

Kh—风压高度变化系数;

q—计算风压,N/M2

A起重机或物品垂直于风向的迎风面积,M2

对型钢制成的平面桁架(充实率0.3—0.6)其风力系数C:

C=1.6

风压高度变化系数Kh:

考虑当地为内陆地区,则和高度变化的对应关系为:

Kh=(h/10)0.3=1.25

计算风压q,按照GB3811

非工作状态计算风压(沿海)qⅢ=600-1000N/M2取qⅢ=1000N/M2

工作状态计算风压qⅡ=250N/M2

说明:

风载计算中,考虑上部车辆的挡风面积,最大挡风高度按21290mm取值。

起重机或物品垂直于风向的迎风面积A按垂直面算(见上图)

对二片并列等高的型式相同的结构

迎风面积A=A1+ηA2

A1=A2=Ψ1AL

Ψ1=0.3-0.6取Ψ1=0.6

AL=H*L =16.2*5.64 =92m2

η-两片相邻桁架结构前片对后片的挡风折减系数

  根据间隔比a/h=3.03,查表得η=0.1

则迎风面积A=A1+ηA2

      =(0.6+0.1*0.6)*92=60.72m2

下面计算风载荷PW

非工作状态下的风载荷PW1=1.6*1.25*1000*60.72=119.4*103N

工作状态下的风载荷PW2=1.6*1.25*250*60.72=29.6*103N

4、动载荷影响分析

车库运行中存在以下动载:

(1)横向平移起、制动惯性载荷,在结构上部为桁架支撑,此项动载远小于由风载荷引起的水平横向载荷,故忽略不再计算.

(2)横向平移因轨道间隙引起的冲击动载,影响甚微,忽略

(3)由突然起升或下降制动引起的冲击动载,动载系数1.1。

由于此项动载是一辆车及载车台的动负荷,主要影响活动车架及横梁的载荷,对于立柱受力可忽略。

二、立柱设计计算

1、立柱受力分析

本设备的立柱总共有四支,左、右各二支,,由力学分析可知:

中间的二支立柱受力最大,由于各立柱截面及外形尺寸相同,故只计算中间立柱底板的强度。

中间2根立柱承受设备自重和载车重量的1/2,也承受风载的1/2。

工作状态下,中间单立柱承受的最大轴力

N=N自重/4+N载车/2+(PW2*5.5/2)/5.55/2

N=36000/4*9.8+2300*9/2*9.8+29.6*103*5.5/(2*2*5.55)=254791N

=25101.1kgf

在非工作状态下,中间单立柱承受的最大轴力

N=36000/4*9.8+158.4*103*5.5/(2*2*5.55)=127443N=13004.4kgf

按工作状态下进行校核。

2、立柱底板之强度:

立柱底板采用厚度30毫米的Q235热轧钢板焊接而成,外形尺寸为500mm*500mm*30mm,可近似认为立柱底板为受等分布负荷之平面板,

根据GB3811—83,对Q235钢材,其σs=235Mpa,σb=390MPa

σs/σb=235/390=0.6〈0.7

对立柱底板,主要承受压应力,因此这里仅计算其端面承压许用应力[σcd]I:

[σcd]I=1.5[σ]I=σs=235MPa=2350KG/CM2

现在计算立柱底的实际承压应力σ=F/S

中间单只底板承重F=24351.1kgf。

底板面积S为:

S=50*50=2500CM2

那么σ=F/S=26101.1/2500=10.44KG/CM2=1.04MPa

σ﹤[σcd]I,立柱底板的实际承压应力σ符合规范要求。

对底板再进行局部压应力计算,设载荷偏向全部作用在240*240的单翼上

σm=F/(t*c)

t—板厚,t=30MM

c—集中负荷分布长度c=240MM

σm=F/(t*c)=26101.1*9.8/(30*240)=35.14Mpa

σm﹤[σcd]I立柱底板局部压应力σm,也符合规范要求

3、立柱强度计算:

选用立柱为200*200*8方管(见下图)

截面为200*200*8,其截面积S为:

S=61.44cm2

W=378.14cm3

立柱所受最大力F与立柱底板相同,F=255791N。

立柱受压强度σ:

σN=F/S=255791/61.44*102≈41.63Mpa

M风载=PW2/2×H/8=39.6*103×19.5/16≈48.3×103Nm

M车载=Mmax×2=7210.8*2Nm≈14.42×103Nm

σ车载=M车载/W=(14.42×103)/378.14≈38.1Mpa取σN

立柱受压受弯的强度和

σ=M风载/W+σN

=(48.3×103)/378.14+41.6≈127.73+41.6=169.3Mpa

对Q235200*200*8方管,其σs=235Mpa,根据GB3811,

拉伸、压缩、弯曲许用应力[σ]I为:

[σ]I=σs/1.3=180.8MPa

立柱实际承受应力在标准规定的许用应力内,故设计符合要求。

三、横梁(轨道梁)设计计算

1、横梁(轨道梁)强度校核

轨道梁选用125*125*6.5*9型钢,根据受力分析,其最大弯曲力矩在单跨中点处,由于各跨受力相等,故仅对一处进行弯曲强度设计和校核。

现在计算A处的实际最大弯曲应力σ:

σ=︱M︱max/W

对125*125*6.5*9型钢的截面系数计算为W≈131.14cm3

横梁选用200*100*5.5*8号H钢,截面系数为W≈323.63cm3,经分析受力最大处、跨度最大处与轨道梁相同,并且截面系数比轨道梁大,故只设计和校核轨道梁;

最大弯矩︱M︱max在单跨中点处,承载1辆车,动载系数1.1。

F=(1.1*2.3+0.5+1.2)*1000/2*9.8+210*9.8=22785N

经受力分析:

承载最大时FS=12258N

L=5640mm=5.64mL1=L2=1545mm=1.545mL3=2550mm=2.55m

︱M︱max=Fs*L/4=12258*5.64/4≈17283.8NM

计算其实际最大弯曲应力:

σ=︱M︱max/Wz=17283.8/131.14≈131.8MPa

此处[σ]=σs/1.3=180.8Mpa,显然故横梁强度符合要求。

2、横梁(轨道梁)刚度校核

根据标准,当满载小车位于跨中时,主横梁垂直静挠度YL应满足下述要求:

YL≤L/700,其中L为起重机跨度。

这里水平横梁为YL最大处其跨度L=5640mm

则许用挠度为5640/700=8.05mm

下面计算实际度挠度YL

实际挠度YL=-(F*X3*X3)/(3*E*IZL3)

E—材料的弹性模量,Q235为E=206*103MPa

IZ--材料的截面惯性矩

对125*125*6.5*9型钢的梁惯性矩Iz=824.77*104mm4

实际挠度YL=-(12258*28203*28203)/(3*206*103*824.8*104*56403)=-8mm

由于实际挠度YL≤许用挠度[YL]=8.05mm

所以结构件刚性校核合乎要求。

四、立柱与横梁螺栓连接设计计算

立柱与横梁连接为:

螺栓GB/T5782-2000M12*45,性能等级8.8级。

多层平面移动立柱与横梁的连接在重载时载荷相同,载荷分别有受轴向载荷紧螺栓连接8颗,受横向载荷紧螺栓连接4颗,且每组螺栓的每颗螺栓可视为所受力均匀分布。

受轴向载荷紧螺栓连接8颗为:

螺栓GB/T5780-2000M12*45,性能等级4.8级。

受横向载荷紧螺栓连接4颗为:

螺栓GB/T5780-2000M12*45,性能等级8.8级。

重载时12颗螺栓所受总载荷F总=6860+544=7404N

经连接板所能承受载荷分析:

受轴向载荷受1178N和横向载荷6226N分布,受轴向载荷的平均每颗螺栓载荷为:

F轴=1178/8=147.25N;受横向载荷的平均每颗螺栓载荷为:

F横=6226/4=1556.5N

1、受轴向载荷紧螺栓连接计算公式为:

σ=1.3F轴/(π/4*d12)≤[σ]

σ=1.3*147.25/(π/4*10.1062)=2.39MPa

查机械设计手册第五板[σ]=σS/SS=320/3=106.67MPa

M12螺栓[σ]≥σ故符合要求。

2、受横向载荷紧螺栓连接计算公式为:

σ=1.3FP/(π/4*d12)≤[σ]

其中FP=KfF横/(mf)=1.2*1556.5/(1*0.16)=11673.75N

σ=1.3*11673.75/(π/4*10.1062)=189.2MPa

查机械设计手册第五板[σ]=σS/SS=640/3=213.33MPa

M12螺栓[σ]≥σ故符合要求

五、焊接连接计算

当焊缝承受复合应力时,对接焊缝的强度σH按下式计算:

σH=(σ2+2τ2)1/2≤[σH]

[σH]--焊缝的许用应力(见下表)

焊缝的许用应力

焊缝种类

应力种类

符号

用普通方法检查的手工焊

自动焊、精确方法检查的手工焊

对接

拉伸、压缩应力

[σH]

0.8[σ]

[σ]

对接及贴角焊缝

剪切应力

[τH]

0.8[σ]/

[σ]/

表中[σ]为结构件材料的基本许用应力。

这里Q235钢板σs/σb<0.7,则:

拉伸、压缩、弯曲许用应力[σ]I为:

[σ]I=σs/1.5

剪切许用应力[τ]I为:

[τ]I=[σ]I/

端面承压许用应力[σcd]I为:

[σcd]I=1.5[σ]I

下面计算焊接应力,中间立柱的固定架受力最大,其筋板处为双面连续焊(见下图),

承受纵向剪力,根据前面

(二)的计算,

剪应力τ=F/A

剪力大小F为:

F=钢构分摊重量+车辆分摊重量=(29000/4+2300*9/4)/2=6987.5*9.8=68477.5N

受剪面的面积A为:

A=B*H*2

B—焊缝长度B=200+110=330MM

H—焊缝高度

查表得对10MM厚钢板焊缝高度H=4—6MM,取H=4MM

A=2*330*4=2640MM2

剪应力τ=F/A=68477.5/2640=25.94Mpa

剪切基本许用应力[τ]I为:

[τ]I=[σ]I/31/2=σs/1.5/31/2=235/1.5/31/2=90.5Mpa

焊缝的许用剪切应力[τH]=0.8[τ]I/21/2=0.8*90.5/1.414=51.2Mpa

焊缝的剪应力τ小于焊缝的许用剪切应力[τH]且倍率为51.2/25.94=1.97

故焊缝校核合乎要求。

第三部分电气设计说明

一、电气概述

为保障PSH升降横移立体停车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本产品电气设计遵循的规范如下:

《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GB50055—93》

《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92》

《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GB50194-93》

《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50217-94》

《地下建筑照明设计标准CECS45∶92》

二、系统设计的主要内容

(1)控制系统设计的技术条件:

为节约系统元件,系统在同一时刻所有电机只能做一方向转动。

(2)电动机:

提升电机采用SEW公司电机和减速机:

K97DV160M4;行走采用SEW公司电机和减速机:

S57DT80N4;横移采用仲益公司电机和减速机JNAP-22DX1HP。

(3)PLC的型号:

采用三菱FX1N-60MR,外加FX0N-8ERY;

(4)PLC的输入采用矩阵输入方式,这样可以比较大的节约PLC输入点数,减少外部器件,保障系统的可靠性;

(5)系统按标准设置了相序、过热、过流保护;

(6)人机界面的设计:

面板上设置有:

电源、运行、故障指示灯。

按键包括左移、右移,上翻滚,下翻滚,确认,复位灯,另有急停和运行开关。

电气系统设计包括:

动力系统、控制系统、安全防护系统、照明系统、防雷接地系统等

动力系统:

本设备采用主要负荷有:

升降电机共2台15KW;行走电机2.2KW,共9台;横移电机0.75KW,共190台;根据产品的运行模式,同时运行的负荷为33.7KW,即产品作升降操作时为产品的最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