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清市改革开放三十年综述.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378908 上传时间:2023-02-1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1.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临清市改革开放三十年综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临清市改革开放三十年综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临清市改革开放三十年综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临清市改革开放三十年综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临清市改革开放三十年综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临清市改革开放三十年综述.docx

《临清市改革开放三十年综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清市改革开放三十年综述.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临清市改革开放三十年综述.docx

临清市改革开放三十年综述

临清市改革开放三十年综述

三十年风雨,铸就三十年辉煌。

临清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著名的“运河名城”、“运河古城”,依运河漕运兴盛,有过一段辉煌的历史。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励精图治打造运河名城,团结实干构建和谐临清”的总体要求,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得到全面快速健康发展,多项工作跨入山东省乃至全国先进行列,临清这颗运河明珠重放出耀眼的异彩。

一、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三次产业协调发展

三十年来,临清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紧紧围绕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区域性商贸中心、现代文化旅游名城”的奋斗目标,与时俱进、艰苦创业、开拓进取,全市综合经济实力得到大幅提升,临清经济发展踏上历史新征途。

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增长。

1978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65亿元,至2007年达到143.98亿元,比1978年增长33.3倍(按可比价格计算,下同),年均发展速度达到113.0%。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由1978年的0.78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14.62亿元,增长了6.4倍。

第二产业增加值由1978年的0.59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91.45亿元,增长了57.1倍。

第三产业增加值由1978年的0.28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37.91亿元,增长了50.7倍。

改革开放以来,1978至1998年间,全市国民经济进入恢复增长期,生产总值年均发展速度为111.1%;自1998年以来,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生产总值连续9年实现两位数增长,年均发展速度达到117.3%。

三十年来,全市人均GDP由1978年的301元增加到2007年的19622元,增长了24倍。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在经济保持快速健康发展的同时,产业结构也得到了有效调整优化。

三次产业的比例由1978年的47.3:

35.8:

16.9调整为2007年的10.2:

63.5:

26.3。

自1978年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农业生产力得到空前解放,第一产业取得长足发展,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连续14年在40%以上。

随着经济改革的进一步深化,90年代以来,工业经济迅速发展,1992年三次产业比例为30.3:

47.4:

22.3,第二产业逐渐取代第一产业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

1998年以来,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第三产业获得良好的发展机遇,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逐年上升,至2007年达到26.3%,较1998年提高了7.3个百分点。

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迅速发展,临清正向着“工业立市、商贸兴市、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的多元化经济发展新格局推进。

财政金融健康发展。

1978年临清市地方财政收入0.25亿元,至2007年达到4.44亿元。

金融机构存贷款稳定增长,信贷结构进一步优化,实现了经济增长与金融发展的良性互动。

2007年全市年末贷款余额达到68.7亿元,是1978年的70多倍,年末存款余额达87.62亿元,是1978年的540倍,其中储蓄存款65.9亿元,是1978年的1734倍。

2007年居民储蓄存款占存款总量的比重为75.2%,而1978年仅为23.4%,共提高了51.8个百分点。

居民储蓄存款的迅猛增长反映了居民收入水平在三十年来有了大幅提高。

二、农业经济全面发展,生产条件不断改善

三十年来,在改革大潮的推动下,全市围绕农村生产关系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全面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放农村购销市场,合理调整农业种养结构及生产布局,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服务体系,促进了全市农业生产快速发展,生产力水平得到不断提高,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农村经济迅速跃上一个新台阶。

农林牧渔业得到全面发展。

2007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为26.14亿元,与1978年相比增长了21倍。

其中农业产值增长了15.1倍;林业产值增长了147倍;牧业产值增长了71.5倍;渔业产值增长了320倍。

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农牧产品产量稳定增长,主要农产品大幅增加。

蔬菜、林果、畜牧、水产四大特色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效益不断提高。

2007年全市形成了60个蔬菜种植专业村。

1978年农、林、牧、渔业产值比重为90.9:

0.2:

8.8:

0.1,2007年比重为66.6:

1.4:

27.8:

1.7。

三十年来农业在农林牧渔业中一直占据主导地位,为全市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可靠保障。

畜牧业在产业结构调整中不断发展壮大,畜牧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产值的比重提高了19个百分点。

1978年全市粮食、棉花总产量及大牲畜年末存栏量分别仅有12.72万吨、0.60万吨、2.20万头,到2007年全市粮食、棉花总产量和大牲畜年末存栏量分别达到48.82万吨、1.91万吨、6.20万头。

2007年人均粮食产量为868.7公斤,是1978年266.2公斤的3.26倍。

农业经济的持续发展使农村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农村生产条件不断改善。

2007年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省级3家、聊城市级13家,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达到了85个。

农业机械化装备及服务能力大幅提高。

2007年农用总动力达到107.36万千瓦特、农村用电量2万万千瓦时、化肥使用量8.5万吨,分别是1978年的13.05倍、24.88倍、16.78倍。

农田水利建设得到加强,2007年有效灌溉面积为54570公顷,机井达到12716眼。

三、工业生产快速增长,生产能力迅速提高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临清工业经济由弱到强逐渐发展壮大。

三十年来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了182倍,年均递增19.7%。

1978年全市重点工业企业总产值仅为2.03亿元,1988年达到7.12亿元,较1978年增长250.4%,年均递增13.4%。

1998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22.44亿元,与1988年相比增长215.2%,年均递增12.2%。

自1998年以后,临清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市”战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渐深入,全市工业经济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

工业技术改造和结构调整力度不断加大,工业生产实现了有质量、有效益的快速增长。

工业企业的发展如雨后春笋,至2007年底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329个,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71.63亿元,与1998年相比增长15.6倍,年均递增36.6%。

截止到2007年底利税过千万元的企业达33家,过亿元的企业7家。

中冶纸业银河有限公司已跨入全国造纸行业经济效益前十强,山东奥博特铜铝业有限公司成为山东省最大的铜管材加工企业,三和纺织集团进入全国色织布行业前三强,蜡印布生产规模世界第一。

三十年来,临清市工业体系不断完善,形成了造纸及纸制品、铜加工、棉纺织、轴承、汽车及工程机械、特钢及钢铁加工、农机制造、食品及医药等八大特色产业,尤其是在培植骨干企业上实现了大的突破,一批大项目相继建成,银河、彩虹、迅力、卫河、汇通、三和、哈鲁、东内等八大企业集团迅速壮大,成为临清工业经济的重要支撑力量。

临清市的轴承加工业被评为“山东省十大(工业)产业集群”,临清被命名为“中国轴承之乡”、“山东省纺织服装产业基地”、“山东省纸及纸制品生产基地”,并且连续四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县市称号。

民营经济迅速崛起。

至2007年底,全市私营工业企业已经发展到100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私营企业287个,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比重达87.2%,规模以上私营企业总产值167.19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比重达到45%。

民营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已经成为全市工业的主力军。

全市形成了轴承、农机件、棉纺织三大特色产业,呈现出“龙头带群体、群体促龙头”的可喜局面。

三和色织公司等企业已经发展成为全国知名民营企业。

临清市多次被评为“山东省发展民营经济先进县(市)”。

四、消费品市场持续活跃,对外贸易成绩显著

三十年来,临清市商贸流通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多种经济成分逐渐进入商贸领域,商贸业进入繁荣发展的新时期。

1978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仅有0.67亿元,至1988年达到2.23亿元,与1978年相比增长2.3倍,年均递增12.8%;1998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6亿元,与1988年相比增长1.5倍,年均递增9.6%。

1998年以后,市委、市政府进一步重视商贸业的发展,积极适应市场变化,及时调整经营结构和营销策略,拓宽服务领域,使消费品市场保持了快速增长的良好态势。

2007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8.28亿元,与1998年相比增长7.6倍,年均递增27%;与1978年相比增长71.1倍,年均递增15.9%。

近年来个体私营经济蓬勃发展,特别是个体经济已经成为商贸领域的主力军,1998年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个体私营经济所占的比重为30.5%,至2007年比重已达83.1%。

截止到2007年底,全市大型专业批发市场发展到10处,档次明显提高。

烟店轴承市场发展成为全国21个重点专业市场之一,被评为首届山东省十大工业品交易市场。

烟店(轴承)商贸物流园区被命名为省级服务业重点园区。

义乌商贸城、天桥小商品批发市场等专业批发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以大家庭连锁店、上海华联、济南银座、聊城百大等为代表的超市连锁经营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网上交易等现代流通业的快速成长,进一步巩固了临清在周边地区商贸集散中心的地位,临清市被评为中国商贸名城。

三十年来,特别是进入二十一世纪后,随着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全市居民餐饮消费观念有了巨大改变,家庭成员举家外出就餐的经常化,促进了餐饮业持续快速发展,以家庭消费为代表的大众化餐饮消费规模进一步扩大。

1978年全市餐饮业零售额不足400万元,1998年餐饮业零售额0.24亿元,2007年住宿餐饮业零售额共实现8.62亿元,其中餐饮业8.46亿元,与1998年相比增长34.3倍,年均递增48.6%。

近年来,临清大力拓展招商领域,“走出去,请进来”,成功走开了“依托优势产业、骨干企业招商,突出重点地区招商,以商招商”的新路子,外向型经济迅速发展。

2007年,全市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26.3亿元。

继2005年跨入全省出口创汇50强之后,2007年临清外贸出口实现2.73亿美元,同比增长35.6%,以机电、纺织、轻工等产品为主导,出口贸易区域涉及五大洲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三和纺织、银河纸业、鑫润印染等一批出口大户发展势头强劲,其中,三和纺织集团2007年外贸出口1.44亿美元,成为聊城市唯一出口过亿美元的企业。

五、投资力度不断加大,建筑房产快速发展

三十年来,市委、市政府牢牢把握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积极推进投资项目带动战略,继续加快优化特色工业、小城镇化建设和产业结构调整步伐,通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固定资产投资取得了巨大成就。

1978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仅完成0.05亿元,经济发展后劲明显不足,至1998年全市经济实力已有了明显提高,全年共完成投资3.92亿元,与1978年相比增长75.9倍,年均递增24.2%;2007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9.25亿元,与1998年相比增长16.7倍,年均递增37.6%,近年来投资规模的持续高速增长成为全市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主要拉动因素。

2007年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工业和房地产投资占投资总额的92.6%,其中工业投资61.14亿元,与1998年相比增长25.6倍,年均递增44.0%;房地产业投资3亿元,与1998年相比增长77.2倍,年均递增62.3%。

近年来房地产开发和建筑业高速发展。

2007年全市房地产业完成投资3亿元,外市县进入临清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0.81亿元,占房地产业投资的26.87%。

近年来,全市相继建成园丁小区、新华苑、御临苑、锦绣青城、清泉花园等具有代表性的现代化住宅小区。

2007年全市完成建筑业总产值3.13亿元,建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为69.63万平方米。

建筑房产行业的崛起,大大提升了临清的城市形象、促进了全市经济健康快速发展,极大地改善了居民的居住水平和生活环境。

六、基础设施日臻完善,交通邮电成绩斐然

三十年来,临清市花大力气,全面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基础设施完善配套。

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23平方公里,城区“九纵九横”的路网格局基本形成。

建成了张自忠将军纪念馆、季羡林先生资料馆、运河文化广场、临清剧院、张彦青艺术馆等公共设施,对古运河、济津河进行了综合治理。

完善了城区热力管网、天然气管网、城区电网和城市供排水管网。

人均拥有道路面积达到18.81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0.09平方米,环境质量显著提高。

2007年的用水与用气普及率分别达到91.45%和83.77%。

公路基础设施逐年加强,交通运输能力稳步提高。

1998年全市公路里程806.8公里,国省道路面里程180公里,通公路的行政村占总行政村的比重48%。

2007年全市公路里程达到1453.7公里,国省道路面里程达到186.9公里,通公路的行政村占总行政村的比重提高到94.6%。

2007年完成公路客运量、客运周转量744万人、5.79万万人公里,与1978年相比分别增长28.4、243.5倍;公路货运量、货运周转量达到334万吨、5.05万万吨公里,与1978年相比分别增长5.4、19.5倍。

1998年以来公路运输业发展突飞猛进,2007年公路客运量、客运周转量、公路货运量、货运周转量与1998年相比年均递增分别达到19.5、43.8%、24.9%、26.0%。

农村水、电、路等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在实现了村村通自来水和城乡用电同网同价的基础上,将很快实现村村通柏油路、通客车。

邮电通信业蓬勃发展,实现了城乡电话交换程控化、传输数字化、通讯网络化。

2007年全市现有市话交换机总容量为9.52万门,农村交换机总容量为9.32万门。

2007年邮电业务总量为1.46亿元,是1978年的340倍。

全市现有市内固定电话为5.23万户,移动电话为16.90万户,农村固定电话为7.40万户,移动电话为9.21万户。

现代邮电和通讯,把临清城乡联成一个四通八达的信息网络。

七、社会事业全面推进,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三十年来,临清坚持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的方针,坚持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采取各种措施大力发展科学、教育、文化、卫生等各项事业,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和精神面貌发生巨大变化,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

教育整体水平稳步提升。

全市高度重视教育工作,不断增加教育投入,调动社会各方力量共兴教育大计,积极探索教育体制改革,教育事业英才辈出。

全市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杂费全部免除,教学质量稳步提高,省级规范化学校达到7处。

2007年全市有各类普通教育学校158个,在校学生78846人,教职工人数达到5812人,历年来学龄儿童入学率与小学毕业升学率都达到了100%。

文化事业日益繁荣,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2007年全市已拥有文化(艺术)馆、艺术表演团、剧场、图书馆各一个,文化站15个。

拥有广播电台和电视台各一座,2007年广播电台日平均播出时间为16.3小时,电视台日播出时间为32小时,广播与市区电视人口覆盖率均达到了100%。

科技事业硕果累累。

1998年全市科技成果数量仅有4项,2007年全市科技成果数量上升至10项,其中国内领先先进水平的成果为9项,获得国家省市科技进步奖的为6项。

专利申请数量也在不断增长,1998年专利申请量仅有7件,至2007年达到326件。

医疗卫生事业不断发展,医疗条件极大改善。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面推开,参合率达到91.7%,全年受益群众25.3万人次。

全市的医疗卫生面貌发生巨大变化,医疗条件和技术水平大为改善。

1998年全市卫生机构拥有床位1472张,卫生技术人员1662人,其中医生651人;2007年全市共拥有各类卫生机构27个,卫生机构拥有床位1708张,卫生技术人员2190人,其中医生930人。

八、城乡居民收入增加,人民生活富裕安康

三十年来,全市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带来了人民生活的巨大变化,临清市始终把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城乡居民由温饱步入了小康行列。

城乡居民收入逐年增加,人民生活不断改善。

1988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有864元,人均消费性支出916元,至2007年这两项指标分别达到11001元、6638元,与1988年相比年均递增14.3%、11.0%。

200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4553元,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462元,与1988年相比年均递增11.7%、10.5%。

2007年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6044元,是1998年的3.2倍,年均递增13.8%。

全市居民生活水平已经从数量扩展型向质量提高型转变。

1986年城市居民恩格尔系数54.7%,1998年下降到48.1%,2007年下降到36.9%;1995年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66.4%,2002年下降到49.7%,2007年下降到40.8%。

食物结构更加合理,呈现出“生活越来越好,吃的越来越少”的态势,1988年城市居民粮食支出占食品支出的比重为20.2%,1998年下降到16.4%,2007年下降到9.6%,居民用于肉蛋奶等高营养物质消费支出明显增多。

文化娱乐保健消费快速增长。

家庭耐用品更新频率加快,城市居民彩色电视机百户拥有量由1988年的12台,上升至2007年的126台。

照相机、移动电话、家用电脑等中高档消费品走进寻常百姓家,百户拥有量达到了20架、118台、24台。

家用轿车等高档耐用品也步入大众家庭。

居住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从粗朴简陋的平房向配套齐全、功能完备的楼房方向发展,住房结构、装饰、层次逐步提高。

1988年城市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19.4平方米,1998年提高到25.47平方米,2007年进一步达到32.59平方米。

三十年沧桑,造就三十年巨变。

改革开放以来的三十年,是建国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最旺盛、经济实力增长最快、人民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

经过这一时期的发展,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取得显著成就,使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站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告别辉煌的三十年,临清人民正以满腔的热情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各项方针政策,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万众一心,奋发图强,一个富裕秀美的社会主义新临清正以崭新的面貌屹立在齐鲁大地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