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疾病护理常规.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378551 上传时间:2023-02-10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3.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生儿疾病护理常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新生儿疾病护理常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新生儿疾病护理常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新生儿疾病护理常规.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新生儿疾病护理常规.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生儿疾病护理常规.docx

《新生儿疾病护理常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生儿疾病护理常规.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生儿疾病护理常规.docx

新生儿疾病护理常规

新生儿护理常规

一、患儿入室后,有本室当班护士进行沐浴或油浴、做识别标记,安排床位。

二、认真做好护理体检,并与家长核对患儿性别,书写护理病历。

三、保持适宜的温度,维持体温稳定,室温维持在22-24℃相对湿度55%-65%。

注意保暖可使用婴儿温箱,护理操作时不要过分暴露新生儿。

四、保持呼吸道通畅。

及时清除口鼻的粘液及呕吐物,注意避免物品阻挡新生儿口、鼻或压迫其胸部。

保持合适的体位,如仰卧位是避免颈部前屈或过度后仰;俯卧时,头偏向一侧,专人看护,防止窒息。

五、预防感染:

(1)建立消毒隔离制度,完善清洁设施。

接触新生儿前后要洗手或进行手消毒。

室内时时清洁,做好各项监测工作。

新生儿用品均应"一人一用一消毒"

(2)保持脐部清洁干燥,每日脐部护理1到2次,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做好皮肤护理勤换尿布便后清洗,有红臀者按红臀护理常规护理病人。

六、合理喂养:

(1)正常足月新生儿提倡早期哺乳

(2)定时、定磅秤、定地点测量体重

七、确保患儿安全:

避免新生儿处于危险的环境中,如可以触及的热源电源尖锐物品,工作人员指甲保持短而钝,使用暖箱者应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早产儿护理常规

早产儿指胎龄小于37周出生的活产婴儿,又称未成熟儿。

出生体重多在2500克以下,身长小于47cm。

出生体重小于2500克者为低出生体重儿,体重小于1500克者为极低出生体重儿,小于1000克者为超低体重儿。

保暖、喂养、维持正常呼吸、预防感染及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是护理早产儿的关键。

一、按新生儿护理常规护理病人。

二、保暖

1、维持室内温度24-26℃,环境相对湿度55%-65%,维持患儿适中温度。

2、对体温不升或体温较低者,应缓慢复温,根据胎龄、日龄、出生体重选择暖箱或辐射台保暖。

保暖箱使用是用科学的方法,创造一个温度和湿度相适宜的环境,使患儿体温保持稳定,以提高未成熟儿的成活率。

3、保暖箱温度及湿度标准:

温度是根据早产儿体重及出生天数决定,相对湿度为55%-65%。

见下表

新生儿体重(克)保暖温度

新生儿体重

(克)

保暖温度

湿度

35

34

33

32

1000以下

出生10天以内

10天

以后

3周

以后

5周

以后

55%-65%

1000-1500

出生10天以内

10天

以后

4周

以后

同上

1500-2000

出生10天以内

2天

以后

3周

以后

同上

大于2500

2天

以内

2天

以后

同上

4、保暖箱使用方法

a、使用前保暖箱预热,注意加水于水箱中以保持相对湿度,根据上表,调节至所需温度。

b、将患儿包裹尿布,放入暖箱。

c、护理治疗集中操作,避免多次开启箱门,影响箱温。

d、注意体温测试,根据体温来调节箱温,保暖箱每日用消毒液内外擦拭1次,水箱用水每日晨更换1次,出箱后彻底消毒备用。

暖箱不宜放在阳光直射或对流风位置,以免影响箱内温度控制。

三、喂养

1、喂养开始时间:

目前多主张早期、足量喂养。

体重在1500克以上,无青紫、窒息及呕吐症状者,与生后两小时开始试喂养等渗(5%)糖水,无呕吐者可开始喂养;危重,异常分娩,呼吸小于35次/分或大于60次/分,体重在1500克以下,有青紫症状者可适当延缓喂奶时间,有静脉补充营养,如有应激型溃疡、消化道出血者应禁食。

产伤儿延迟三天开奶,待生理盐水洗胃至清亮,大便隐血转阴后酌情开奶,

2、喂奶间隔时间:

每2-3小时酌情喂奶。

3、喂养方法

(1)吸吮及吞咽反射良好者,可直接奶瓶喂养。

(2)若吸吮及吞咽反射差,但胃肠功能正常者,采用鼻饲喂养,注奶前须回抽胃内容物,了解胃排空情况,酌情调整注入奶量。

鼻饲喂养是否耐受应遵循以下原则:

1)观察胃残留量:

正常残留量0-2ml/kg,超过正常值应减量或停喂一次;胃残留量大于正常值或大于喂养量的50%或合并腹胀,是检测喂养不耐受的重要指标。

2)呕吐、腹胀、胃残余量增加、血便或大便隐血阳性提示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因暂时停止喂养

3)极低体重儿胃排空时间长,管式喂奶后出现气急等症状可采用空肠喂养法。

四、维持正常呼吸

1.保持呼吸道通畅,患儿头偏向一侧或采用仰卧位,及时清理口鼻分泌物,防止呕吐窒息:

有窒息者立即用气管插管或导管吸出粘液及羊水,并及时吸氧。

2.给氧:

勿常规使用,仅在患儿出现青紫及呼吸困难症状时才吸氧,不宜长期持续使用,监测吸入氧浓度。

维持血氧饱和度在85%~92%之间。

3.患儿发生呼吸暂停时,应先弹足底、拍背或刺激呼吸,立即给氧或用面罩加压给氧,使其恢复自主呼吸,并报告医生,配合抢救。

五、预防感染是早产儿护理中极为重要的一环,需做好早产儿室的日常清洁消毒工作。

1、环境要求:

病区独立,室内应湿式清扫,每日动态消毒机循环消毒,检测空气培养。

禁止探望定时通风。

2、工作人员: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护理前后严格洗手,接触患儿必须洗手带手套;每日更换吸痰吸氧装置;每日用1:

200的84消毒液擦拭使用中仪器;护理人员定期做鼻咽拭子培养;感染带菌者应调离早产儿室工作。

3、加强基础护理:

保持患儿皮肤清洁干燥,尤其注意患儿皮肤皱褶处;每日行脐部护理、口腔护理、臀部护理;勤翻身更换体位;体重在2000克以下的每日用温水床上擦浴,2000克以上者若病情允许可每日行温水浴,注意观察有无眼分泌物,有无鹅口疮、皮疹、脐炎、黄疸等。

及时修剪指甲,保护四肢,防止抓伤。

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1、防止低血糖的发生,遵医嘱按时完成补液量,并用输液泵严格控制输液速度。

2、勤巡视:

每30分钟巡视患儿一次,及时发现并处理呼吸暂停、呕吐及窒息等症状;使用心电监护仪监测患儿生命体征和氧饱和度,并设定报警参数及有效报警提示音;根据氧饱和度及呼吸情况调节氧流量,改变用氧方式。

3、预防出血:

遵医嘱使用止血药;观察脐部、口腔粘膜及皮肤有无出血点;如有颅内出血者应减少搬动,动作轻柔。

4、预防高胆红素血症:

避免缺氧、酸中毒、低血糖、低蛋白血症、感染以及药物等诱因,定期检测胆红素;及时给予光疗、酶诱导剂、白蛋白等防止胆红素脑病;黄疸较重可发展为胆红素脑病者进行换血治疗。

5.每周测体重:

观察患儿生长营养情况,如有水肿者应严格控制液体量,并监测心率、呼吸及肝脏情况。

防止发生心衰及肺水肿。

对体重持续不增或减轻者应寻找原因,检查有无感染并调整营养。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护理常规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由于各种因素引起的缺氧和脑血流减少或暂停而导致胎儿和新生儿的脑损伤,是新生儿窒息后的严重并发症之一。

病死率高,少数幸存者永久性功能性神经功能缺陷,智力障碍,癫痫,脑性瘫痪等。

此病主要表现为意识改变及肌张力变化,严重者可伴有脑干功能障碍。

根据病情不同可分为轻、中、重度。

一、按新生儿护理常规护理病人

二、保持呼吸道通畅,立即清理呼吸道,维持有效呼吸并吸氧。

严重者气管插管。

三、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并做好记录

(1)意识状态,有无意识障碍,反应差,各种反射不能引出或出现过度兴奋、激惹、肌张力增高或降低、有无惊厥发生。

(2)监测血糖,维持血糖在正常高限。

(3)观察输液局部情况,防止液体外渗引起皮肤及皮下组织坏死。

四、保持静脉通道通畅,遵医嘱准确使用镇静剂、脱水剂、脑活素、止血药物、碳酸氢钠等,保证脑的血流灌注及能量代谢需要。

五、保证足够的营养供给及液体量,不能进食者采用鼻饲喂养。

六、加强保暖,使体温维持在36-37度之间尽量减少氧耗,体温过低者入暖箱。

七、早期康复干预,患儿病情稳定后、无活动性颅内出血后尽早进行婴儿脑功能训练及高压氧治疗等。

新生儿颅内出血护理常规

新生儿颅内出血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的缺氧或产伤引起的脑损伤,主要表现意识改变、瞳孔变化、颅内压增高、呼吸改变等症状

一、按新生儿护理常规护理病人

二、保持绝对安静,抬高床头,尽量减少对患儿的移动和刺激,护理工作尽量集中进行,动作做到轻、稳、准,忌沐浴。

三、观察病情,如出现烦躁不安、尖叫、呻吟、呼吸暂停、抽搐等,立即报告医生

四、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防止发生窒息,病情好转后,遵医嘱按需喂养

五、危重者暂不喂奶,按医嘱给予静脉补液,并保证液量按需滴入

六、必要时氧气吸入,注意选择合适的给氧方式

七、按医嘱给予镇静剂、脱水剂等

八、做好出院指导,嘱定期门诊随访

新生儿黄疸护理常规

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时期,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于皮肤、黏膜及巩膜黄疸为特征的病症,本病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

1、生理性黄疸:

在出生后2~3天出现,4~6天达到高峰,7~10天消退,足月儿不超过2周,早产儿持续时间较长一般不超过4周,除有轻微食欲不振外,无其他临床症状。

3、病理性黄疸:

若生后24小时即出现黄疸,进展速度快黄疸程度深,血清胆红素足月儿超过205μmol/L(12mg/dl)早产儿超过256μmol/L(15mg/dl),持续时间长,足月儿大于2周,早产儿大于4周或消退后重复出现或生后一周至数周内才开始出现黄疸。

3、新生儿肝炎综合症:

一般时间在出生后2到3周出现黄疸,应进行性加重厌食、体重不增、大便色浅、肝脾肿大、血清胆红素以结合胆红素增高为主。

4、胆红素脑病:

一般在出生后2到7日,黄疸突然加深,血清胆红素以结合胆红素增高为主。

病临床分4期,第1~3期出现在新生儿早期,第4期在新生儿期以后出现。

[发病期表现]

1、警告期表现为嗜睡、吸吮反射减弱和肌张力减退。

大多数黄疸突然明显加深历时12~24小时。

2、痉挛期轻者仅两眼凝视,阵发性肌张力增高;重者两手握拳、前臂内旋,角弓反张、有时尖声哭叫。

持续约12~24小时。

3、恢复期大都于第1周末,首先吸吮力和对外界的反应逐渐恢复,继而痉挛逐渐减轻、消失。

历时2周左右。

4、后遗症期常出现于生后2个月或更晚。

表现为眼球运动障碍、耳聋、智力障碍或牙釉质发育不良等。

[护理措施]

(一)按新生儿护理常规护理病人。

(二)遵医嘱采取相应血液标本,及时送检。

(三)蓝光治疗:

1、明确目的:

以波长4200nm-4700nm的蓝光荧光管照射患儿皮肤,可使患儿血清及照射部位皮肤的间接胆红素转变为光氧化胆红素,经胆汁及尿液排出体外,达到降低血清胆红素含量的目的。

2注意保护眼睛、会阴部皮肤,充分暴露皮肤,密切观察患儿有无发热、腹泻、皮疹、抽搐等副作用。

注意蓝光灯管的亮度,及时更换灯管。

维持稳定适宜的箱温。

(四)观察眉间、腹股沟区等遮盖部位皮肤黄染程度,监测胆红素,评估黄疸消退情况。

(五)补液及营养。

严格按照医嘱给予补充液体及药物,注意黄疸患者输注药物的顺序,黄疸患者应先简化血液在输入白蛋白并观察有无不良反应,并及时报告医师;耐心喂养,保证营养供给,保持排泄通畅,必要时喂水。

(六)重度黄疸,随时做好换血疗法的准备,并协助进行。

(七)严格观察体温、脉搏、呼吸、黄疸、水肿、嗜睡、拒乳等情况,有心律衰竭、呼吸衰竭或惊厥时,分别按有关护理常规护理。

(八)加强基础护理。

及时更换尿布,做好臀部护理;及时清除呕吐物,汗渍等,保持患儿清洁舒适;做好眼部护理;每两小时翻身一次,避免压疮的发生。

(九)每日做好蓝光箱的清洁消毒工作,出蓝光箱后,做好终末处理,加强洗手。

新生儿硬肿症护理常规

新生儿硬肿症为一综合征,主要由寒冷、早产、感染、窒息等多种原因引起,故又称寒冷损伤综合征,简称新生儿冷伤。

主要表现为低体温和多器官功能损伤,严重者出现皮肤硬肿,多见于早产儿和寒冷的季节,也可发生在严重的败血症过程中,以皮肤、皮下脂肪组织硬化、水肿为特征,以早产、窒息、感染的新生儿为常见,重症可出现多器官功能损害。

临床表现,一般发生在出生后1周内,以寒冷季节或早产儿多见,夏季多由严重感染、重度窒息引起。

主要表现:

a、低体温

b、硬肿即皮肤紧贴皮下组织不能移动,按之似橡皮样感,呈暗红色或青紫色,伴水肿者有指压凹陷,硬肿常呈对称分布,其发生顺序依次为:

下肢→臀部→面颊→上肢→全身。

c、重症可出现休克、IDC、急性肾功能衰竭和肺出血等多器官功能衰竭等,临终前往往有肺、消化道出血。

根据病情可分为轻、中、重3度。

一、按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

二、积极复温、消除硬肿:

监测腋温,根据病儿的体温情况采取逐渐复温原则,避免因复温过急过快,导致肺出血而死亡。

病儿入院后先用温软的包被或毛毯包好,置于24-26度的室温中,使其自然复温。

1小时后连同包被置于26-28度的暖箱中每小时提高箱温1度,逐渐调至30-32度中,最高不超过36度,相对湿度在65%左右,在12-24小时内使体温恢复正常。

按时检查暖箱实际温度严格交接班。

三、保证热能供给,细心喂养,能吸吮者可经口喂养,吸吮无力者可用鼻饲或静脉输液;控制输液量及滴速,重者可输血及血浆。

有明显心、肾功能损害者应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及液体入量。

四、预防感染

(1)做好消毒隔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2)加强皮肤护理,经常更换体位,防止体位性水肿和坠积性肺炎;尽量避免肌肉注射,防止皮肤破损引起感染。

(3)注意观察体温、脉搏、呼吸、硬肿范围及程度、尿量、有无出血等.。

做好护理记录,备好抢救药物和设备(氧气、吸引器、复苏囊、呼吸器等)。

如发现患儿面色突然青紫、呼吸增快、肺部罗音增多,要考虑肺出血,应及时与医生联系进行抢救。

五、健康教育:

介绍有关硬肿症的疾病知识,指导病儿家长加强护理,注意保暖,保持适宜的环境温湿度;鼓励母乳喂养,保证足够的热量。

新生儿败血症护理常规

新生儿败血症:

指新生儿期细菌侵入血液循环,并在其中生长、繁殖和产生毒素所造成的全身性感染,有时还在体内产生迁移病灶。

仍是目前新生儿期很重要的疾病,其发生率约占活产婴儿的1‰~10‰,早产婴儿中发病率更高。

主要是由于新生儿免疫系统不完善,皮肤黏膜屏障功能差,血中补体少等因素引起。

其病原菌以葡萄球菌为主,临床以全身严重中毒症状为主要特征。

重者出现硬肿、出血倾向、休克、DIC。

一、按新生儿护理常规进行护理

二、维持体温稳定,当体温过高时,可调节环境温度,打开包被等物理方法或多喂水来降低体温,新生儿不宜用药物、酒精擦浴、冷盐水灌肠等刺激性强的降温方法。

体温不升时,及时给予保暖措施;降温后,30min复测体温一次,并记录。

三、仔细进行全身检查加强基础护理包括口腔、脐部、臀部、尤其注意皮肤褶皱部位的护理,以便及时发现感染灶并遵医嘱及时处理局部病灶防止继发感染。

四、静脉输入抗生素前采集血标本,取血时应严格无菌操作。

五、遵医嘱及时应用有效抗生素,按时完成输液量,保证奶量摄入并详细记录。

六、保证营养供给,必要时鼻饲或静脉营养。

七、做好病情观察:

(1)观察患儿面色,注意有无呼吸不规则、紫绀或面色苍白。

(2)观察消化道症状,注意有无烦躁不安、精神萎靡、嗜睡、昏迷,若出现尖叫、两眼凝视或抽搐,应及时协助医师处理。

(3)注意有无出血倾向,观察出血部位和血量。

(4)观察药物作用和副作用。

(5)配合做好脓液、血液的药敏和培养,以了解抗生素使用的效果。

新生儿肺炎护理常规

新生儿肺炎可发生在宫内、分娩过程中、出生后。

前两者称宫内感染性肺炎,后者称出生后感染性肺炎。

新生儿肺炎主要是不同病原菌引起的肺部感染性疾病,于羊水胎粪。

乳汁以及其他分泌物吸入等因素有关。

临床表现为呼气性呻吟、气促、发绀和吸气性凹陷,呈进行性加剧。

重者可有呼吸不规则,呼吸暂停和呼吸衰竭。

一、执行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护理病人。

二、加强基础护理及时更换尿布及呕吐、出汗所湿衣被、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护理前后必须洗手,防止交叉感染。

三、取头高侧卧位,以减轻呼吸困难及紫绀,注意保暖

四、保持患儿气道通畅,及时清除鼻痂及鼻腔分泌物。

经常给患儿翻身,变换睡眠体位或轻拍其背部(合并心力衰竭者例外),以利于排痰及炎症的尽快吸收。

必要时给予氧气吸入。

五、给氧多采用头罩法,以减少对病儿的刺激,氧流量不宜过大、过长,缺氧好转后停止给氧,以防氧中毒。

六、雾化痰多粘稠者行高频雾化治疗,雾化前先吸痰,雾化后翻身拍背并再次吸引。

七、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和量,滴速不宜过快,以免发生肺水肿。

八、严密进行病情观察:

密切观察体温、呼吸、心率的变化,如有面色苍白、口吐白沫、口唇青紫、呻吟等临床表现,以及拒乳或吃奶差等情况,说明患儿病情加重,应及时协助医师进行处理。

蓝光疗法护理常规

一、明确目的:

以波长4200nm-4700nm的蓝光荧光管照射患儿皮肤,可使患儿血清及照射部位皮肤的间接胆红素转变为光氧化胆红素,经胆汁及尿液排出体外,达到降低血清胆红素含量的目的。

二、用物准备:

蓝光箱一台、黑色眼罩、尿布、护理记录单等。

三、操作方法及护理

A、患儿放入光疗箱前应调好光管的升降把手,上方的蓝光灯管距离患儿42cm,下方的蓝光灯管距离患儿28cm,测体温、脉搏、呼吸预热箱温30℃,剪短指甲,戴眼罩,尿布遮住会阴部,脱去衣服,方可将患儿放入蓝光箱内。

B、测量体温、脉搏、呼吸,并记录箱温,通常箱温应保持在30-33℃,相对湿度50%-65%,患儿体温维持在36.5-37.5℃.

C、照射期间每2小时喂奶1次,在两次喂奶之间喂5%葡萄糖液入量平均每小时10ml/kg或稍多,详细记录出入量。

D、每日详细皮肤黄疸情况,。

光照时间遵医嘱执行,一般可持续照射6到8个小时。

观察副作用,早期患儿照射后胸腹和四肢部位皮肤可能出现轻度皮疹,不需要做特殊处理。

E、蓝光照射结束后护理:

去眼罩,检查眼部有无感染发生,应用托百士眼药水滴眼。

检查皮肤有无破损、炎症或皮疹等。

每4小时测体温1次,连续观察2天。

光疗后复查胆红素,光疗箱消毒备用。

四、注意事项

A、光照前应检查灯管,若灯管不亮,应及时调换,如有灰尘要及时擦拭,并检查是否漏电。

B、光疗箱直接影响患儿体温,必须保持箱温恒定,以患儿体温变化为依据,及时调整箱温。

如夏天天气炎热,冬天天气寒冷时应开空调进行调节。

C、照射期间密切注意病情变化,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D、蓝光可引起视觉损伤,护理人员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以阻断蓝光对眼的刺激。

新生儿气胸护理常规

新生儿气胸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肺泡过度充气,肺内压增高或肺泡腔与间质间压力差及邻近组织压迫,导致肺泡破裂而产生。

①轻者:

呼吸稍粗,唇周微紫或偶有呻吟。

②重者:

明显紫绀,呻吟,甚至呼吸困难,面色青灰,经高浓度吸氧或者加压给氧不能改善。

 

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二、保暖:

肤温36.5℃.湿度55%-65%

三、气道管理

评估:

肺部听诊确定痰液储留的部位

湿化:

根据痰液的粘稠度进行气道湿化,并加大吸氧浓度

胸部叩击:

根据痰液储留部位,胸部叩击使痰液移行大气道易于吸引

吸引:

气管内吸引、口鼻腔吸引。

四、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

保持引流系统的密闭

①为避免空气进入胸膜腔,引流瓶所有的接头应连接紧密

②长玻璃管置于水面下1-2cm,并保持直立位

③引流管周围用纱布包盖严密

④更换水封瓶或引流装置应2把止血钳夹闭引流管,更换结束后松开止血钳,

五、引流管脱落,应立即用手捏闭伤口处皮肤,消毒处理后,用凡士林纱布封闭伤口,并协助医师作进一步处理

①保持引流装置无菌

②保持伤口处敷料清洁干燥,一旦浸湿应及时更换

③引流瓶位置低于胸腔,防止引流液逆流及时更换引流瓶,严格无菌操作

④无操作,防止逆行感染

六、观察和记录

①注意观察长管内水柱波动,水柱波动反映死腔的大小和胸膜腔内负压的情况,一般情况下,水柱波动范围大约4-6cm

②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并准确记录

③每日用无菌生理盐水更换引流液,并做好标记,便于观察引流量

七、引流管的拔除及注意事项

胸片证实肺膨胀良好,24小时内无气体排出,患儿无呼吸困难或气促,可拔管。

拔管后立即用凡士林纱布和敷料覆盖伤口,观察病人有无呼吸困难、气胸和皮下气肿。

检查切口敷料情况,是否继续渗液,如异常及时通知医师处理,拔管后第二天应更换敷料。

上消化道出血

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绝大多数为早期新生儿,出生后最初2周易出现消化道出血,估计与新生儿出生后数天的高胃酸有关,新生儿出生后高胃酸持续到出生后第10天,尤以前2~4天为甚。

重度窒息、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合并HIE和(或)颅内出血、重症感染及开奶过早是新生儿发生消化道出血的高危因素。

一、执行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护理病人

二、基础护理

①保暖:

早产儿入院后立即放入暖箱,箱温视体重、体温调节,一般32~35℃,维持早产儿皮肤温度36.5℃,以保持最低耗氧量。

根据早产儿病情每4小时测体温一次,视患儿肢端温暖程度及皮肤温度,适时调整箱温或采取措施处理异常体温。

把有无皮肤硬肿列入交班内容,因新生儿硬肿症可促使循环障碍加重而出现应激性溃疡。

②皮肤护理:

定时翻身,保持皮肤清洁,视情况给予油浴以保持皮肤滋润,避免干燥易损伤。

③喂养:

由于早产儿胃肠吸收能力差,吞咽反射弱,因而易呛奶;贲门括约肌松弛,幽门括约肌相对紧张,胃容量又小,容易发生溢乳。

喂奶前尽量使患儿保持安静,避免哭闹,防止腹压升高而诱发呕吐。

喂奶后抬高头肩10~15°,右侧卧位。

健康早产儿生后4小时观察无呕吐,无口周青紫、呼吸暂停等情况,觅食反射明显,给予开奶。

开奶前先分别喂适量温开水、糖水,水量因体重而异,一般2~5ml,观察吸吮力、吞咽力及有无呕吐,如无呕吐,吸吮力及吞咽力尚可,以母乳或早产儿低磅奶喂养。

观察时不仅要观察觅食反射,吸吮力及吞咽力,还要观察患儿有无哭闹、烦躁。

但在观察期间时有哭闹、烦躁,开奶1~2次后出现频繁呕吐,呕出咖啡样物,予禁食观察。

④预防交叉感染:

护理患儿前后要洗手,新生儿重度窒息后,由于中枢神经系统严重抑制、胃肠道严重缺血-再灌注损伤等综合因素,使患儿产生一种类似于成人的"胃瘫"现象。

早产儿开奶后要观察吸吮力及吞咽力,腹胀、大便情况。

如腹胀持续时间较长,特别是伴有呕吐、大便改变、腹壁循环差或腹壁静脉充盈明显等症状,要注意有病理性腹胀的可能,应密切观察,及时处理。

三、保持呼吸道通畅由于患儿频繁呕吐,易使呕吐物堵塞呼吸道引起窒息或呼吸暂停,或因此而诱发感染。

呕吐时应使患儿保持侧卧位,及时吸出口咽及气管内的呕吐物,避免吸入。

采用低负压吸引器时,吸引压力8~13.3kPa,压力过大易引起呕吐反射。

每次吸引时间不超过10秒钟,动作轻柔,避免损伤黏膜。

同时将患儿头脚倒置,以利于吸入物的排出。

对羊水吸入引起的呕吐,可用1%的苏打水或温盐水洗胃,以防止吞入的羊水引起呕吐而呛入呼吸道。

诊断不明的严重呕吐,应暂时禁食,必要时给小剂量镇静剂,减轻症状。

呕吐后注意观察患儿心率、呼吸,防止出现低氧血症。

四、胃肠道护理

①禁食及洗胃:

呕吐频繁、呕吐咖啡样物、腹胀时暂禁食,一般禁食6~12小时,视病情给予恢复开奶。

禁食期间静脉补充液体和营养物质,防止低血糖的发生,留置胃管,用1%碳酸氢钠液洗胃,每次注液量视体重、日龄而定,洗胃时注意保持进出液量平衡,洗胃液适当加温,温度过低易诱发呕吐,洗胃的频率视胃黏膜出血的程度决定,一般每日1~2次。

洗胃后注入凝血酶每次200U稀释2~3ml注入胃管,然后用2~3ml冲管,封管留置,定时抽出胃液观察出血情况,必要时送胃液潜血检查。

巡视患儿时检查确认胃管插入的长度,防止因患儿躁动使胃管脱出。

②禁食后的喂养:

消化道出血期间予禁食,胃液潜血检查(-)、大便潜血(-)~(+)时可试喂温开水或5%糖水1~2次,观察无呕吐、腹胀,回抽胃液低于每次奶量的25%时,可予喂母乳或早产儿低磅奶。

胃内残留奶量大于上次喂奶量的1/3,或者出现胃潴留物为胆汁样,出现进行性腹胀、出现大便潜血或肉眼血样大便,要及时调整喂养方案,排除坏死性小肠炎等并发症的发生,并观察胃管位置,若检查结果正常,则继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党团建设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