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试题docx.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377624 上传时间:2023-02-10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6.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试题docx.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试题docx.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试题docx.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试题docx.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试题docx.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试题docx.docx

《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试题docx.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试题docx.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试题docx.docx

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试题docx

 

一、七年级下册综合题辨析题论述题

1.材料,回答。

材料一:

行省然“国重事,无不之”,但在操作程中无不受到中央政府各方面的制与制,故“有侯之,而无侯之”。

如在人事方面,元代地方官吏的用主要由中省和吏部,行省几无任官和;在政方面,行省只是充当了朝廷集中的工具,行省有遵照朝廷的命令,外提供谷,以弥中央支出的不足;在事方面,行省不能独立行使,掌握在中央的枢密院;在司法方面,朝廷也行省制定了格的典制,不能逾越。

 

材料二:

从元代开始,行省区划主要以中央事控制目的,采取“犬牙交”的原,任意将本地自然、人文和社会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一个省行政区,削弱地方的政治、、文化同感,人地造成犬牙交和以北制南的局面。

种划分行政区域的方法自然就加了中央集,客上也促了各族人民之在、政治与文化方面的交流。

回答:

(1)材料一叙述了行省制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从哪些方面行了叙述?

(2)材料二中叙述“行省划分”的目的和基本方法是什么?

划分有何意?

【答案】

(1)行省受到中央政府各方面的制与制。

人事方面、政方面、事方面、司法方面。

 

(2)目的:

中央事控制。

基本方法是犬牙交。

意加了中央集,客上也促了各族人民之在、政治与文化方面的交流。

【解析】

【解】

(1)根据所学和材料一“行省⋯⋯但在操作程中无不受到中央政府各方面的制与制⋯⋯如在人事方面,元代地方官吏的用主要由中省和吏部,行省几无任官和;在政方面,行省只是充当了朝廷集中的工具,行省有遵照朝廷的命令,外提供谷,以弥中央支出的不足;在事方面,行省不能独立行使

,掌握在中央的枢密院;在司法方面,朝廷也行省制定了格的典制,不能逾越”可知,行省制的最大特点是,行省受到中央政府各方面的制与制。

从人事方面、政方面、事方面、司法方面四个方面做了明。

(2)根据所学和材料二“⋯⋯行省区划主要以中央事控制目的,采取“犬牙交”的原,⋯⋯种划分行政区域的方法自然就加了中央集,客上也促了各族人民之在、政治与文化方面的交流”可知,行省区划的目的是中央行事控制;基本方法是犬牙交。

就加了中央集,客上也促了各族人民之在、政治与文化方面的交流。

 

【点睛】

材料一以材料切入点,考行省的特点。

准确掌握“行省受到中央政府各方面的制与制”一点。

 

2.如,你仔察《隋朝大运河》,按英文字母所在位置填写相地名。

 

运河两端:

A.

(地名)

B.

运河四段:

(地名)

C.

 

D.

E.

F.

 

【答案】运河两端:

A涿郡(地名)B余杭(地名)

运河四段:

C永济渠D通济渠E邗沟F江南河

【解析】

【分析】

【详解】

 

大运河的最北端是涿郡,最南端是余杭。

自北向南由:

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四部分构成。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代的社会经济、文化、科学技术得到了高度发展,使得我国古代的经济重心完成了从黄河流域向南方的转移。

材料二城市中的店铺不断增加,经商的时间也不再受限制,出现了早市和夜市。

都市的商贸活动也辐射到乡镇,形成了新的商业区,叫作草市;在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市镇也发展

成为重要的商业贸易区。

 

材料三

 

(1)我国古代经济重心何时开始南移?

何时完成?

(2)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3)宋代商品经济高度发展,请结合材料二、三说明宋代商品经济发展有哪些表现?

(4)宋朝的海外贸易非常发达,在重要港口设置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什么?

说出当时海外贸易的范围。

(5)从古到今,发展经济、富民强国都是一项重要国策。

请你对当今我国经济建设提出一个建议

【答案】

(1)唐朝中期。

南宋。

(2)南方的战乱较少,北方人口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生产技术,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3)城市中出现了早市、夜市,乡镇形成了新的商业区—草市,市镇也发展成为重要的商

业贸易区;出现了商标意识;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一交子。

(4)市舶司。

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5)和平、稳定的环境;重视生产技术的提高,培养高素质人才等。

【解析】

【分析】

【详解】

(1)据课本所学可知,从唐朝中晚期至两宋时期,因为北方战乱较多,大量中原人南迁,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到南宋最后完成。

(2)依据第一问和材料一的内容,可知题干“这种现象"指的是经济重心南移。

结合所学知

识,总结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即可。

如南方相对安定;人口增长,劳动力大量增加;北方人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具;南方自然条件优越;政府的重视等。

(3)依据材料二的“城市中的店铺不断增加,出现了早市、夜市”,“乡镇形成了新的商业区—草市”,“市镇也发展成为重要的商业贸易区”,可知宋代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有:

城市中出现了早市、夜市,乡镇形成了新的商业区—草市,市镇也发展成为重要的商业贸易区。

材料三“宋代针铺商标”反映了宋代商人出现了商标意识。

依据材料三的“交子”可知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一交子,是宋朝商业发展的表现。

依据材料三的“南宋海船”可知南宋的海船反映了宋朝海外贸易的发展和造船业的发达。

(4)宋朝的海外贸易非常发达,宋朝时期为了鼓励海外贸易,加强对海外贸易的管理,在广

州等主要港口设立市舶机构,称“市舶司”,专门管理海外贸易。

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

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州东海岸。

(5)从古到今,发展经济、富民强国都是一项重要国策。

当今我国的经济建设需要一个和平、稳定的环境,政府要重视生产技术的提高,培养高素质人才。

 

4.材料一、“大唐国者,法式定,珍国也,常达。

《日本》

材料二、“舍己人道,唐洋溢奈良城。

郭沫若

材料三、“四大皆空修道,六根清解禅。

万里崎不辞苦,求取真人。

”回答:

 

(1)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日本在唐曾和中国往来密切,你能出当日本派哪些人到中国来学?

(2)日本深受唐文化的影响,你两例明。

(3)材料二的是?

他的主要事迹是什么?

(4)材料三和唐朝的哪位史人物有关?

出他的主要事迹和著作。

【答案】

(1)遣唐使;留学生,留学僧。

(2)文字、建筑、生活俗、日、茶道等。

(3)人物:

真;事迹:

渡日本播唐朝文化。

(4)人物:

玄奘;事迹:

西游天竺学佛法;著作:

《大唐西域》。

【解析】

 

【解】

(1)依据材料并合所学可知,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日本在唐曾和中国往来密切,当日本派遣到中国来学的有留学生、学僧、以及遣唐使。

(2)依据所学知可知,日本深受唐文化的影响,文字、建筑、生活俗、日、茶道等都受到唐朝的影响。

(3)依据材料二“舍己人道,唐洋溢奈良城”分析可知,材料二的是唐代僧人真。

唐玄宗期,真渡日本,在日本十年,辛勤不懈的播唐朝文化。

(4)依据材料三“万里崎不辞苦,求取真人”可以判断与唐朝的僧人玄奘有关。

他的主要事迹是西游天竺学佛法,第一个把天竺的地理、史、佛教、土人情等下来并介到中国。

回国后,根据西行的由弟子写成了《大唐西域》,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文献。

 

5.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灵魂。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

持久的力量。

下列材料,回答。

材料一:

唐朝我国社会展繁荣。

当社会定,展,士人气盛行,

教育事也因此展,文学繁荣。

中外交往出了盛况空前的局面。

日本、大食、天

竺等国遣使到唐朝⋯⋯日本先后13次派出遣唐使,使大,居各国之首。

材料二:

英国著名学者李瑟博士:

“史上,唐代是任何外国人在首都都受到迎的

一个期。

”在安有八千余名外国留学生以及成千上万的波斯、阿拉伯、欧洲商人。

国人可以参加科考,可以在朝廷做官,可以和中国人通婚。

他来了世界各地丰富

多彩的民族文化,的夏文化注入了新的血液⋯⋯种局面的出是由于唐王朝

外来文化采取了兼容并包的果。

 

材料三:

宋朝是一个充自信和造力的代。

黄仁宇在《中国大史》中:

“公元

960年宋代起,中国好像入了代,一种物文化由此展开。

之流通,前普及⋯⋯火焰器之使用,航海用之指南⋯⋯船只使用不漏水壁等,都于宋代出。

(1)合所学知分析材料一中“士人气盛行”主要是由于唐朝推行了什么制度?

 

(2)根据材料二,概括唐朝“外国人在首都都受到迎”的表。

(3)根据材料三黄仁宇在《中国大史》中所,列出宋代自信和造力的突出表。

【答案】

(1)科制

(2)大量外国人留居安;外国人受到比平等的待;外国人可以参加科考;外国人可以在朝廷做官;外国人可以和中国人通婚;外国文化受到尊重与接。

(3)(交子或会子等与并行)流通普及、火使用、指南用于航海、造船技先

 

【解析】

【解】

(1)依据材料信息合所学可知,“士人气盛行”主要是由于唐朝推行了科制。

 

(2)依据材料信息“在安有八千余名外国留学生以及成千上万的波斯、阿拉伯、欧洲商人。

外国人可以参加科考,可以在朝廷做官,可以和中国人通婚。

他来了世界各地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的夏文化注入了新的血液”可知,此内容反映了唐代大量外国人留居安;外国人受到比平等的待;外国人可以参加科考;外国人可以在朝廷做官;外国人可以和中国人通婚;外国文化受到尊重与接。

(3)依据材料信息合所学可知,随着宋代商活的展,北宋四川地区出了世界上

最早的---交子;代人利用天然磁做成指南工具,称“司南”。

宋代制成了,北宋末年,中国的海船上开始使用指南;火是我国古代四大明之一。

唐朝末年开始用于事,宋元期火武器广泛用于争等。

 

6.唐朝,一个不筑城的一王朝,她有开拓新的气魄,更有包容世界的豪。

下列材料,合所学知回答:

材料一延四年,修洛阳之乾元殿(隋帝建的殿,于火)。

玄素上曰:

“巨阿房成,秦人散;⋯⋯乾元殿工,隋人解体。

且以陛下今功力何如隋

世?

⋯⋯亡隋之弊,以此言之,甚于帝。

”⋯⋯上(唐太宗)曰:

“吾思之不熟,乃至于是!

”房玄曰:

“⋯⋯今玄素所言有理,宜即之役”。

——摘自《治通》

材料二自古皆中,夷狄,朕独如一。

——唐太宗

材料三人杜甫在《昔》一中写道:

'’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康俱丰。

九州道路无豺虎,行不吉日出”

(1)根据材料一在乾元殿上,唐太宗和玄素取得的共是什么?

唐太宗听取玄素建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的民族政策?

唐太宗唐蕃通婚的典型事例是什么?

(3)唐太宗的治政策和治国成效出了怎的局面?

(4)材料三中唐描写了哪一皇帝治期出的什么局面?

(5)以上材料,并合所学知,唐朝行概括性价。

【答案】

(1)共:

不修乾元殿。

根本目的:

封建治。

(2)幵明。

文成公主嫁松干布。

(3)之治。

(4)唐玄宗(李隆基)。

开元盛世。

(5)唐朝繁荣、富、开放、开明等。

(凡符合題意的其他表述均酌情分)【解析】

 

【解】

(1)据材料一“四年,(唐太宗)卒修洛阳之乾元殿(按:

隋帝建的殿,于火)⋯玄素上述曰:

‘臣阿房成,秦人散,⋯乾元工,随人解体。

且以陛下今功力,何如随日?

承凋残之后,役痍之人,万之功,百王之蔽,以此言

之,甚于帝矣’”和材料二“上(唐太宗)玄素曰:

‘卿我不如帝,何如桀?

’曰:

‘若此以不息,亦同于乱耳。

’上曰:

‘吾思之不熟,乃至于是。

房玄曰:

‘今玄素所言城有理,宜即之役’”可知,唐太宗和玄素取得的共是不修乾元殿,如果用民力,将会致人心离散,政覆亡,唐太宗修乾元殿的根本

目的是了封建治,避免重蹈秦始皇、隋帝的覆。

(2)根据材料二“自古皆中,夷狄,朕独如一。

”可知,材料二反映了开明的民族政策。

唐太宗期,吐蕃普松干布多次向唐朝求婚,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他,文成公主入吐蕃,密切了唐蕃文化交流,增了藏之的友好关系。

(3)根据所学知可知,唐太宗治期,政治清明,得到恢复和展,国力增,被誉“之治”。

 

(4)根据材料三中的“开元”可知是开元盛世。

唐玄宗李隆基的年号是“开元”,唐玄宗即位后,任用姚崇等人当宰相,重地方吏治,把中央秀官吏下放到地方任,并自考核令政,注意,些改革措施使开元年政局之一新。

唐玄宗治前期,政治清明,空前繁荣,充,人口增加,唐朝入全盛期,史称“开元盛

世”。

(5)以上材料,并合所学知可知,唐朝繁荣、富、开放、开明等。

【点睛】

解决本的同注意掌握我国古代出的盛世局面。

 

7.下列材料,回答。

材料一宋代的社会、文化、科学技得到了高度展,使得我国古代的重心完

成了从黄河流域向南方的移。

材料二城市中的店不断增加,商的也不再受限制,出了早市和夜市。

都市的

商活也射到,形成了新的商区,叫作草市;在城市与村之的市也展成重要的商易区。

 

材料三

 

(1)我国古代经济重心何时开始南移?

何时完成?

(2)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3)宋代商品经济高度发展,请结合材料二、三说明宋代商品经济发展有哪些表现?

(4)宋朝的海外贸易非常发达,在重要港口设置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什么?

说出当时海外贸易的范围。

(5)从古到今,发展经济、富民强国都是一项重要国策。

请你对当今我国经济建设提出一个建议

【答案】

(1)唐朝中期。

南宋。

(2)南方的战乱较少,北方人口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生产技术,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3)城市中出现了早市、夜市,乡镇形成了新的商业区—草市,市镇也发展成为重要的商

业贸易区;出现了商标意识;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一交子。

(4)市舶司。

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5)和平、稳定的环境;重视生产技术的提高,培养高素质人才等。

【解析】

【分析】

【详解】

(1)据课本所学可知,从唐朝中晚期至两宋时期,因为北方战乱较多,大量中原人南迁,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到南宋最后完成。

(2)依据第一问和材料一的内容,可知题干“这种现象"指的是经济重心南移。

结合所学知

识,总结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即可。

如南方相对安定;人口增长,劳动力大量增加;北方人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具;南方自然条件优越;政府的重视等。

(3)依据材料二的“城市中的店铺不断增加,出现了早市、夜市”,“乡镇形成了新的商业区—草市”,“市镇也发展成为重要的商业贸易区”,可知宋代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有:

城市中出现了早市、夜市,乡镇形成了新的商业区—草市,市镇也发展成为重要的商业贸易区。

材料三“宋代针铺商标”反映了宋代商人出现了商标意识。

依据材料三的“交子”可知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一交子,是宋朝商业发展的表现。

依据材料三的“南宋海船”可知南宋的海船反映了宋朝海外贸易的发展和造船业的发达。

(4)宋朝的海外贸易非常发达,宋朝时期为了鼓励海外贸易,加强对海外贸易的管理,在广

州等主要港口设立市舶机构,称“市舶司”,专门管理海外贸易。

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

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州东海岸。

(5)从古到今,发展经济、富民强国都是一项重要国策。

当今我国的经济建设需要一个和平、稳定的环境,政府要重视生产技术的提高,培养高素质人才。

 

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隋初与隋盛时人口、垦田、粮仓比较简表

 

隋初

隋盛时

结论

人口

三千多万

四千六百多万人

垦田

一千九百多万多顷

五千五百多万顷

粮仓

长安太仓

含嘉仓、洛口仓

 

材料二“天下转漕仰给,在此一渠。

”“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传输,其为利也博哉!

请回答问题:

(1)请你分析材料一的统计数字,把答出的结论填到右边的空格中。

(2)材料一反映了隋朝社会的什么情况?

(3)材料二中这条“渠”指的是什么?

开凿的目的是什么?

(4)材料二评价者持什么态度?

【答案】

(1)人口激增垦田扩大粮仓丰实

(2)隋朝经济繁荣

(3)隋朝大运河。

目的:

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统治。

作用:

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4)肯定大运河的作用。

【解析】

【详解】

(1)依据材料一表格信息“隋初,人口,三千多万”“隋盛时,四千六百多万人”分析概括可知,隋朝时期人口激增;“垦田,由一千九百多万多顷到五千五百多万顷”可知,垦田在不断扩大;“粮仓,由长安太仓到含嘉仓、洛口仓”说明了粮仓丰实。

(2)依据材料一表格信息可知,隋朝繁盛时期,人口激增,垦田在不断扩大,粮仓丰实。

社会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出现了经济繁荣的局面,隋朝成为国力强盛的王朝。

(3)依据材料“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天下转漕(水上粮食运输),仰此一渠。

”分析可知,材料二中这条“渠”指的是隋朝大运河;开凿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南北交

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统治。

为了加强南北交通,隋炀帝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

全长两千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4)依据题干“北通涿都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

”“天下转漕,仰此一渠。

”表述的是隋朝大运河的积极作用。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加强南北交通,便利江南

粮食,布匹的北运,进而巩固隋王朝对去全国的统治。

605年,隋炀帝下令开凿了大运

河。

大运河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成为我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

促进了运河沿线经济和商业城镇的发展,对我国以后经济的发展有重大意义有利于国家统一。

 

所以材料二评价者对大运河持的态度是:

肯定大运河的作用。

 

9.

材料:

“这三种东西,已改变了世界的面貌。

第一种在文学上,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由些又引起了无数的变化。

这种变化如此之大,以致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宗教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

——培根

请回答:

(1)材料中的“三种东西“指的是中国古代的哪三大发明?

(2)加上造纸术是我国的四大发明,是经何人传入欧洲的?

(3)谈谈这些发明对世界有什么影响

【答案】

(1)印刷术、火药、指南针

(2)阿拉伯人

(3)对欧洲及世界文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解析】

【详解】

(1)依据材料的“这三种东西,已改变了世界的面貌。

第一种在文学上,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由些又引起了无数的变化。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三种东西“指的是中国古代的印刷术、火药、指南针。

第一种在文学上,指的是活字印刷术。

第二种在战争上,指的是火药。

第三种在航海上,指的是指南针。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是我国的四大发明。

我国的四大发明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造纸术促进了人类文化的传播。

活字印刷术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指南针经阿拉伯人传到欧洲,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

中国发明的火药和火器传人欧洲后,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巨大影响,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

中国的四大发明对欧洲及世界文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点睛】

解答本题需要识记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相关知识,知道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认识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对欧洲及世界文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1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苏湖熟,天下足。

材料二: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宋史》

完成

(1)~(3)题:

(1)材料一中的“苏湖”指什么地方?

当地最主要的粮食作物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现象最终出现于何时?

(3)这两则材料说明了什么历史现象?

【答案】

(1)苏州和湖州,水稻。

(2)南宋。

(3)太湖流域成为全国的粮仓,南方经济

超过北方。

 

【解析】

【分析】

【解】

(1)“湖熟,天下足。

”的,表明太湖流域已成全国最重要的粮。

可知,材料一中的“湖”指太湖流域。

太湖流域地江流域,合地理知,可知当地最主要的粮食作物是水稻。

(2)依据所学知可知,“魏晋南北朝以来,全国重心出南移的。

南宋,

重心从黄河流域移到江流域。

”可知,材料二中的象最出于南宋。

(3)合两材料内容,明太湖流域成全国的粮,南方超北方,我国重心南移。

 

11.材料,回答下列。

材料一:

宋太祖曾:

“外不事,皆可防;奸邪共内患,深可惧也”。

材料二:

天下兵横交互,移屯,不使常在一。

——《治通》

材料三:

宋代士,登科即褐(做官),待遇唐代⋯⋯而登科名,亦唐代多。

 

——穆《国史大》

(1)材料一中的“宋太祖”指的是?

(2)据材料二并合所学知回答,宋初治者什么要“移屯”。

(3)材料二、三体宋代哪一个治国政策?

一政策有什么极影响?

【答案】

(1)匡胤

(2)割断将与士兵和地方的系,控制,以此达到在事上加中央集的目的

(3)重文武的政策

极影响:

扭了五代十国以来尚武文的气,杜了武将横跋扈和兵政移的情况生,有利于政的固和社会的安定

【解析】

【解】

(1)根据所学知可知,材料一中“宋太祖”是匡胤。

960年,后周大将匡胤在

兵,建立了北宋,取代后周,匡胤就是宋太祖。

(2)据材料二“天下兵横交互,移屯(定期防),不使常在一。

”合所学知,宋初治者“移屯”,定期,是了割断将与士兵和地方的系,控制,以此达到在事上加中央集的目的。

(3)根据材料二“天下兵横交互,移屯,不使常在一。

”、材料三“宋代士,登科即褐,待遇唐代,而登科名,亦唐代多。

”可知,材料二、三体了宋代重文武的治国政策即重文臣、抑制武将,一政策的极影响体在扭了五代十国期尚武文的气,杜了武将跋扈和兵政移的情况生,有利于政的固和社会的安定。

 

【点睛】

 

解答材料解析题需要首先读懂材料,然后结合问题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最后根据所学和材料有效信息组织答案。

 

12.某历史博物馆展出了一件文物,请你给这件文物写一个简单介绍。

(要求写出:

称、时间、出现原因、文物的历史地位。

60字左右,语句通顺,条理清楚。

 

【答案】北宋时期手工业、农业和海外贸易发达,商业的繁荣超过了前代,商品琳琅满目,商贸的繁荣也促进了货币交易量的增长,但长期以来市场上流通的是金属货币,携带很不方便。

北宋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