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僧孺传阅读答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374521 上传时间:2023-02-1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6.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牛僧孺传阅读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牛僧孺传阅读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牛僧孺传阅读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牛僧孺传阅读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牛僧孺传阅读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牛僧孺传阅读答案.docx

《牛僧孺传阅读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牛僧孺传阅读答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牛僧孺传阅读答案.docx

牛僧孺传阅读答案

篇一:

牛僧孺传阅读答案

《新唐书|牛僧孺传》阅读答案牛僧孺传》阅读答案牛僧孺,字思黯,隋仆射奇章公弘之裔。

幼孤,下杜樊乡有赐田数顷,依以为生。

工属文,第进士。

元和初,以贤良方正对策,与李宗闵、皇甫浞俱第一,条指失政,其言鲠讦,不避宰相。

穆宗初,以库部郎中知制诰。

徙御史中丞,按治不法,内外澄肃。

宿州刺史李直臣坐赇当死,赂宦侍为助。

具狱上;帝曰:

“直臣有才,朕欲贷而用之。

”僧孺曰:

“彼不才者,持禄取容耳。

天子制法,所以束缚有才者。

禄山、朱泚以才过人,故乱天下。

”帝异其言,乃止。

始,韩弘入朝,其子公武用财赂权贵,杜塞言者。

俄而弘、公武卒,孙弱不能事,帝遣使者至其家,悉收赀簿,校计出入。

所以饷中朝臣者皆在,至僧孺,独注其左曰:

“某月日,送钱千万,不纳。

”帝善之,谓左右曰:

“吾不谬知人。

敬宗立,进封奇章郡公。

是时政出近幸,僧孺数表去位,帝为于鄂州置武昌军,授武昌节度使、同平章事。

鄂城土恶亟圮,岁增筑,赋蓑茅于民,吏倚为扰。

僧孺陶甓①从城,五年毕,鄂人无复岁费。

文宗立,是时,吐蕃请和约弛兵,而大酋悉怛谋②举维州入之剑南,于是李德裕上言:

“韦皋经略西山,至死恨不能致,今以生羌二千人烧十三桥,捣虏之虚,可以得志。

”帝使君臣大议,请如德裕策。

僧孺持不可,曰:

“吐蕃绵地万里,失一维州,无害其强。

今修好使者尚未至,遽反其言。

且中国御戎,守信为上,应敌次之。

彼来责曰:

‘何故失信?

’赞普③牧马蔚茹川,若东袭陇阪,以骑缀回中,不三日抵成阳桥,则京师戒严,虽得百维州何益!

”帝然之,遂诏返降者。

会昌元年,汉水溢,坏城郭,坐不谨防,下迁太子少保。

进少师。

明年,以太子太傅留守东都。

刘稹诛,而石雄军吏得从谏④与僧孺、李宗闵交结状。

又河南少尹吕述言:

“僧孺闻稹诛,恨叹之。

”武宗怒,黜为太子少保,分司东都,累贬循州长史。

宣宗立,还为太子少师。

卒,赠太尉,年六十九。

(选自《新唐书》,有删节)

【注】①甓,砖。

②悉怛谋,人名。

③赞普:

吐蕃王号。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持禄取容耳容:

宽容

b.僧孺陶甓以城城:

筑城

c.至死恨不能致恨:

遗憾

d.坐不谨防坐:

因……而获罪

5.下列各组句子中都体现牛增儒骨鲠正直的一组是(3分)()

①条指失政,其言鲠讦,不避宰相。

②彼不才者,持禄取容耳。

天子制法,所以束缚有才者。

③禄山、朱泚以才过人,故乱天下。

④帝异其言,乃止。

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②④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牛僧孺为牛弘的后代,早年丧父。

b.牛僧孺严于执法,在任御史中丞时,追究查办违法之事。

c.牛僧孺心系国家百姓。

 

(2)帝然之,遂诏返降者。

 

6.c【解析】因鄂州城墙土质不良经常坍圮,所以年年增筑,向百姓征收相关赋税,官吏趁机敛财,百姓负担重。

(2)皇帝认为他说得正确,于是就下诏书让投降的人回去。

【参考译文】

牛僧孺字思黯,隋朝仆射奇章公牛弘的后代。

幼时丧父,下杜樊乡有数顷赐田,凭借此为生。

擅长写文章,考取进士。

元和初,参加贤良方正科目的策试,与李宗闵、皇甫浞等人俱列第一。

他逐条指责朝政过失,他的言辞毫不避讳,甚至不避宰相。

穆宗初年,他以库部郎中的身份掌管起草诰命。

调任御史中丞,查办不法之事,朝廷内外肃清。

宿州刺史李直臣因贪赃被判死刑,贿赂宦官出面为他求情。

整理好的案件卷宗呈上,皇帝说:

“李直臣有才华,我想宽恕他并任用他。

”牛僧孺回答道:

“那些没有才能的人,只不过拿俸禄取悦他人罢了。

帝王立法,就是用来束缚那些有才干的人。

安禄山、朱泚因为才干过人,所以才会谋乱天下。

”穆宗对他的话感到惊异,于是便作罢。

赐给他金紫之服。

此前,韩弘入朝,他的儿子公武行贿权臣来阻塞别人进言。

不久韩弘、韩公武相继死去,孤孙年弱不能理事,皇帝派遣使者到他家中,把账簿都收缴上来,核算出入。

用来记录贿赂宫中朝中大臣的账目都在,至僧孺名下,唯独有一行小字写道:

“某年月日,送户部牛侍郎钱千万,不接受。

敬宗即位,牛僧孺被封为奇章郡公。

当时,宦官掌权,牛僧孺数次上表求任外职。

敬宗替他在鄂州设置了武昌军,授予他武昌节度使、同平章事职务。

鄂州城墙土质不好经常坍塌,每年都要增筑,向百姓征收蓑茅的费用,官吏趁机侵扰百姓。

僧孺让人陶土制砖来筑城,五年完工。

自此以后,鄂州百姓不再年年被征收费用。

文宗即位,这时,吐蕃请求签订和约终止战争。

不久,吐蕃大酋悉怛谋率维州请求归降剑南,李德裕上奏朝廷,说:

“韦皋经营西山多年,至死遗憾不能收复此城,今天凭借生羌二千人烧十三桥,直捣敌人的虚空之处(维州),可以实现愿望。

”皇帝主持君臣大议,朝臣都认为应当依熙李德裕的策略。

而僧孺坚持己见不同意,说:

“吐蕃国土绵延万里,失掉一个维州城,不会妨碍它的强大。

现在修好使者尚未来到,就违背誓言。

况且中原地区防御少数民族,历来以守信为上,武力应敌为次。

吐蕃如果来使责问‘为何失信?

’(将何以应答)。

(况且)吐蕃王赞普就在蔚茹川驻防,如果向东袭击陇阪,率领骑兵经由回中,不到三日便抵达成阳桥,那么京师就处于警戒之势,唐朝即使得到一百个维州又有什么益处!

”皇帝认为他说的正确,于是就下诏书让投降的人回去。

会昌元年,汉水暴涨,冲坏城郭,牛僧孺因为没有谨慎防洪获罪,被贬为太子少保。

第二年,以太子太傅身份留守东都。

刘稹被诛杀后,石雄军吏获得刘从谏(刘稹叔叔)与牛僧孺、李宗闵私下交往的情况。

再加上河南少尹吕述也说:

“僧孺听到刘稹被诛,为他而遗憾叹息。

”武宗怒,将他降为太子少保,分掌东都,又接连贬为循州长史。

宣宗即位,还朝担任太子少师。

死后,赠太尉,享年六十九岁。

牛僧孺字思黯,是隋仆射奇章公牛弘的后代。

祖父牛绍,父亲牛幼简,官职低下。

牛僧孺考中进士,应试贤良方正科目被录取,被派任伊阙县尉,后提升为监察御史,转殿中省任职,历任礼部员外郎。

宪宗元和年间(806~819),改任都官,主管台阁杂官,不久换任考功员外郎,充任集贤直学士。

穆宗登基,牛僧孺以库部郎中官职主管拟制诏令。

长庆元年(821),宿州刺史李直臣犯贪赃罪判死刑,李直臣贿赂有权势的宦官为他申辩,牛僧孺坚持执法不改。

穆宗当面对他说:

“李直臣行事虽有过失,但此人有经营规划的才干,可委派他去边疆任职,朕想放宽对他的执法。

”牛僧孺回答说:

“平庸的人没有才干,只不过是保持禄位讨好上司罢了。

帝王立法,约束奸雄,正是因为他们多有才干。

安禄山、朱氵此因有过人的才干,才搅乱了天下。

何况李直臣只是小才,又何必枉法迁就呢?

”穆宗赞扬他严守法纪,当面赏赐他金符紫服。

次年正月,委任他做户部侍郎。

长庆三年(823)三月,他以本官任同平章事。

起初韩弘进入朝廷任职,因他任宣武节度使时的旧事,流言蜚语颇多;他儿子韩公武用家财以重礼贿赂帝王宠幸的权臣及诽议多的人,同在朝班的官员尽都受到他的馈赠。

不久,韩弘和他儿子都去世了,遗孙年幼,穆宗担心他的家财被仆役盗窃,便派宦官到他家,查阅他的家产簿册,将它交给族中长者。

在簿册上都记有受贿人的处所,只有牛僧孺的官衔旁用红笔写着:

“某月某日,送牛侍郎财物若干,他不收,全部退回。

”穆宗审阅簿册后十分高兴。

过了不久,朝廷商议任命宰相的人选,穆宗首先认可对牛僧孺的提名。

敬宗登基后,牛僧孺升官为中书侍郎、银青光禄大夫,封爵奇章子,食邑五百户。

同年十二月,他被提升为佩金符著紫衣的三品官阶,晋封为郡公、集贤殿大学士、监修国史。

宝历年间(825~826),由不正派的宠臣决定朝廷政事,大臣依附勾结他们,牛僧孺对众小人无可奈何,三番四次呈递奏章请求免职,敬宗说:

“等我祭祀天地的大礼完毕就放你走。

”穆宗举行完向祖庙报德的祭祀后,牛僧孺又上奏陈请退职,朝廷便在鄂州设立武昌军编制,委任牛僧孺为检校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鄂州刺史、武昌军节度,鄂、岳、蕲、黄四州观察等使。

江夏城的土性不粘,难砌城墙,每年加筑,都征收青茅草袋盛土加层。

地方官吏借此巧取,侵吞修城资财年复一年。

牛僧孺到任后,计算草袋、修筑费用,每年十余万贯,便改征土砖,用以抵偿应征的草袋、修筑费。

前后五年,城墙全部筑得如同井壁,侵吞征收资财的事从此根除。

文宗登基,就牛僧孺原职加授检校吏部尚书衔,镇守江夏共五年。

太和三年(829),李宗闵辅佐皇帝主政,屡屡举荐牛僧孺有才,不宜任地方官。

太和四年(830)正月,将他召回朝廷,代理兵部尚书、任同平章事。

太和五年(831)正月,幽州范阳军队骚乱,兵马副使杨志诚驱逐了主帅李载义。

文宗认为李载义对朝廷忠心,骤然听说该州失去这样的主帅,大惊,紧急召见宰相等大臣说:

“范阳兵变怎么办?

”牛僧孺回答说:

“这不值得烦劳圣上忧虑。

范阳的得或失,不关系到国家的安危祸福,自安史之乱以来,翻来覆去都是这样。

先前刘总将范阳地域归附中国,朝廷耗费钱财百万,却始终未得范阳的尺布斗粮入收国库,不久又成为祸害。

现今的杨志诚也就是以往的李载义,只需因势安抚他,使他抵御奚和契丹不让他们入侵,这才是朝廷的利益所在。

给予他朝廷的符节,他必定施展才能效力国家,毋需以叛逆、顺从的问题对付他。

”文宗说:

“我起初未审慎思考,你说得对。

”当即派遣宫中使臣前往宣旨抚慰。

不久,牛僧孺被提升为门下侍郎、弘文馆大学士。

太和六年(832),吐蕃派使臣论董勃义来朝与中国建立亲善关系。

不久西川节度使李德裕奏报:

吐蕃的维州守将悉怛谋献城归降。

李德裕还陈述利害关系说:

“如派羌兵三千人,出其不意,烧掉十三桥,直捣其心腹要地,就可达到降服吐蕃的目的了。

”文宗对此事疑惑不定,下令尚书省商议,众大臣陈请照李德裕的计策办。

牛僧孺进言说:

“这种议论不对。

吐蕃的疆域,四周万里,丢失一个维州,无损于它的势力。

况且论董勃义刚回去,刘元鼎还未到,近来两国修和,约定停止用兵。

中国防御西戎,应以遵守信义为重,军事对敌在次;而今一旦失信,西戎就能以此为口实用兵。

听说吐蕃首领正在茹川一带牧马,蛰伏在秦、陇附近。

如若他向东袭击陇坂,直奔回中要道,不用三日即抵达咸阳桥;如果我朝派兵抗拒,势必使京都震骇。

事情如若到此地步,纵然得到一百个维州,又有何用呢?

”文宗说:

“对。

”于是诏令西川不得接纳维州降将。

牛僧孺一向与李德裕有仇怨,虽是商议边防公事,而依靠李德裕的人们认为牛僧孺是妒忌李德裕建立功业,指责牛僧孺的议论沸腾一时,文宗也认为这不公平。

这年十二月,牛僧孺任检校左仆射、兼平章事、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淮南节度副大使,主持节度事务。

这时护军中尉、宦官王守澄当权,大量收纳小人,私下妄议朝政,内宫事情秘密,不知他们说些什么。

一天,在延英殿召见宰相询问对策,文宗说:

“天下怎样能达到太平,卿等留心过这个问题吗?

”牛僧孺说:

“臣等愧任宰相,无能安民济世,但臣想太平也没有法式。

现今四方异族不来交相侵犯,黎民百姓不至于流离失散,在上位者没有滥施暴虐,处下位者没有忿恨怨言,仕宦门中没有强梁之家,公众议论不受阻止梗塞。

即使未至太平盛世,也还可称小康景象。

陛下如若另求太平,不是臣等力所能及的事。

”回到中书省,牛僧孺对同列的大臣说:

“我等任宰相,天子如此督责,哪能久处此地呢?

”十天内,他三次奏请辞职,文宗不许。

适逢李德裕一党得势,即将入朝主持政事,牛僧孺因此获准辞职。

文宗已经接受近身侍臣的邪说,急于求得“太平”,奸佞之徒窥得其意向坚定,因此李训、郑注得被重用。

几年时间,几乎危及社稷安全,而牛僧孺按一定准则求进退,为议论者称道。

文宗开成初年(836),士大夫丧失道义,众宦官把持权柄,牛僧孺厌弃位处重要藩镇,请求返回自己的封地任个闲职,屡屡奏请,未得获准,共在淮甸任职六年。

开成二年(837)五月,牛僧孺加封检校司空衔,食邑二千户,兼任低于他本官的东都尚书省事、东都留守、东畿的汝州都防御使。

牛僧孺见识远器量大,心在尘世事务之外,不把小事放在心上。

在洛都的归仁里建造了府第。

在淮南任职期间,他就在庭院亭台间,布置美树奇石,房舍居室清幽美丽,竹丛树林幽雅深邃。

常和诗人白居易在这里吟咏诗歌,不再有仕途进取的意念。

开成三年(838)九月,朝廷征召委任他为左仆射,接着就派左军副使王元直带着委任凭书前往宣布赐予他的官职。

按惯例,地方长官入朝任职,没有宫中使臣宣布诏书的先例;因怕牛僧孺推辞,以此促使他入朝。

牛僧孺不得已入朝。

适逢庄恪太子李永刚刚去世,牛僧孺到延英殿向文宗致谢任用之恩,谈到太子的事,便恳切陈述父子君臣的道义,尊卑长幼的常规,不可轻易更改皇储的道理,文宗听后为之潸然泪下。

这时的宰辅大臣都是牛僧孺的故旧同僚,但他从不登门拜会;文宗频繁召见,他以脚有毛病推托。

时间久了,文宗对杨嗣复说:

“僧孺称说有病,不能上朝趋拜,不可就此听其自便。

”开成四年(839)八月,又任命他为检校司徒、兼平章事、襄州刺史、山南东道节度使,将他的食邑增至三千户。

辞行之日,文宗赏赐他觚、散、樽、杓等金银古器,并派宫中使臣告诉他说:

“因为你廉洁正派,赐予这些古器,望你暂留一时。

”牛僧孺启奏说:

“汉南水旱灾害之后,流民亟待治理,不宜停留。

”经再三请求放行,文宗才同意他走。

武宗登基,就牛僧孺原职加封检校司徒。

会昌二年(842),李德裕当权,免除了牛僧孺的兵权,征聘他为仅有荣衔的太子少保,后晋升为太子少师。

宣宗大中初年(847),牛僧孺逝世,追赠他太子太师衔,谥号文贞。

牛僧孺年轻时与李宗闵同科试,尤为李德裕憎恶。

武宗会昌年间(841~846),李宗闵被贬斥,死在郴州任所。

牛僧孺多次遭李德裕指摘,李德裕想加罪于他,但因牛僧孺素来正直,受人敬仰,无从寻其漏洞。

董仲舒,广川人也。

少治《春秋》,孝景时为博士。

进退容止,非礼不行,学士皆师尊之。

对既毕,天子以仲舒为江都相,事易王。

易王,帝兄,素骄,好勇。

仲舒以礼谊匡正,王敬重焉。

久之,王问仲舒曰:

“越王勾践与大夫泄庸、种、蠡①谋伐吴,遂灭之。

孔子称殷有三仁,寡人亦以为越有三仁。

桓公决疑于管仲,寡人决疑于君。

”仲舒对曰:

“臣愚,不足以奉大对。

闻昔者鲁君问柳下惠:

‘吾欲伐齐,何如?

’柳下惠曰:

‘不可。

’归而有忧色,曰:

‘吾闻伐国不问仁人,此言何为至于我哉!

’徒见问耳,且犹羞之,况设诈以伐吴乎?

由此言之,越本无一仁。

夫仁人者,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

是以仲尼之门,五尺之童羞称五伯②,为其先诈力而后仁谊也。

苟为诈而已,故不足称于大君子之门也。

五伯比于他诸侯为贤,其比三王③,犹武夫④之与美玉也。

仲舒治国,以《春秋》灾异之变推阴阳所以错行,故求雨,闭诸阳,纵诸阴,其止雨反是;行之一国,未尝不得所欲。

先是,辽东高庙、长陵高园殿灾,仲舒居家推说其意,草稿未上,主父偃候仲舒,私见,嫉之,窃其书而奏焉。

上召视诸儒,仲舒弟子吕步舒不知其师书,以为大愚。

于是下仲舒吏,当死,诏赦之。

仲舒为人廉直。

公孙弘治《春秋》不如仲舒,而弘希⑤世用事,位至公卿。

仲舒以弘为从谀,弘嫉之。

胶西王亦上兄也,尤纵恣,数害吏二千石。

弘乃言于上曰:

“独董仲舒可使相胶西王。

”胶西王闻仲舒大儒,善待之。

仲舒恐久获罪,病免。

凡相两国,辄事骄王,正身以率下,数上疏谏争,教令国中,所居而治。

仲舒在家,朝廷如有大议,使使者及廷尉张汤就其家而问之,其对皆有明法。

自武帝初立,魏其、武安侯为相而隆儒矣。

及仲舒对册,推明孔氏,抑黜百家。

立学校之官,州郡举茂材孝廉,皆自仲舒发之。

(选自《汉书董仲舒传》,有删改)

【注释】①泄庸、种、蠡:

均是勾践的臣子。

②五伯:

指春秋时期的五位霸主。

③三王:

指古代的贤王。

④武夫:

即“珷玞”,似玉的石头。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少治《春秋》,孝景时为博士治:

研究b.天子以仲舒为江都相,事易王事:

奉事c.于是下仲舒吏,当死当:

应当d.魏其、武安侯为相而隆儒矣隆:

尊崇

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归而有忧色童子莫对,垂头而睡b.以《春秋》灾异之变推阴阳所以错行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c.仲舒以礼谊匡正丹不忍以己之私伤长者之意d.故不足称于大君子之门也使得毕使于前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易王向董仲舒求教,董仲舒在回答时提到了柳下惠、五伯等人,目的是告诫易王,遵循仁义,不可施行诡诈之术。

b.主父偃嫉妒董仲舒,偷出了他的草稿交给皇帝,又因为董仲舒学生的失误,结果导致了董仲舒险些丢掉性命。

c.公孙弘为了打击报复董仲舒,故意向皇帝推荐董仲舒去相胶西王。

董仲舒害怕惹祸上身,就借生病没有接受朝廷的任命。

d.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朝廷也非常重视董仲舒,经常派人请教于他。

(1)徒见问耳,且犹羞之,况设诈以伐吴乎?

(4分)

(2)仲舒以弘为从谀,弘嫉之。

7.c(应为“判罪”)8.d(d项均为“介词,在”。

a项第一个“而”是连词,表顺接关系;第二个连词,表修饰关系。

b项第一个“之”是结构助词,的;第二个是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c项第一个“以”是介词,用;第二个是介词,因为。

)9.c(董仲舒是接受了任命,因为惧祸,不久就辞职了。

从下文“凡相两国”也可看出他是做了胶西王的相。

)10.

(1)柳下惠只不过被询问罢了,尚且还对此感到羞愧,更何况是设诡诈计策去攻打吴国呢?

(主语补充1分,“见”“羞”“设诈”各1分)

(2)董仲舒认为公孙弘顺从谄媚,公孙弘就嫉恨他。

(“以…为”“从谀”“嫉”各1分)(3)我写了这篇序言,既是痛悼逝去的人,也将这篇序言作为对读这部书的国民的勉励。

【参考译文】

董仲舒,是广川人。

年轻时研究《春秋》,汉景帝时为博士。

他的进退形貌举止,不符合礼仪的不做,学士们都尊他为老师。

汉武帝继承帝位以后,下令荐举贤良文学之士先后一百多位。

策问结束后,汉武帝任命董仲舒为江都相,奉事辅佐易王。

易王(刘非),是汉武帝的哥哥,平素非常骄横,喜欢勇武。

董仲舒用礼义扶正易王,易王很敬重他。

过了一段时间,易王问董仲舒说:

“越王勾践和大夫泄庸、文种、范蠡密谋攻打吴国,后来终于灭了吴国。

孔子说殷纣王有三位仁人,我认为越王勾践也有三位仁人。

齐桓公有疑难问题就向管仲请教,我有疑难就向您请教。

”董仲舒回答说:

“臣愚昧,不能回答您提出的问题。

我听说春秋时鲁国国君问大臣柳下惠:

‘我想攻打齐国,怎么样?

’柳下惠说:

‘不行。

’他回家后面有忧虑之色,说:

‘我听说攻打别的国家不去问有仁德的人,国君想攻打别国为什么问到我呢?

’柳下惠只不过被询问罢了,尚且还对此感到羞愧,更何况是设诡诈计策去攻打吴国呢?

由此说来,越国根本就没有一位仁人。

仁人,就是端正他的义而不去谋取私利,阐明他的道而不去计较自己的功劳,所以在孔子的门徒里,即使是未成年的儿童也羞于谈论五霸,因为五霸先推崇欺诈武力而后注重仁义。

越王君臣不过是施行不正当的诈术,所以不值得孔子的门徒谈论。

五霸比其他的诸侯贤明,可是和三王相比,就好像似玉的石头和美玉相比一样啊。

董仲舒治理国家,是用《春秋》记载的灾异变化来推究阴阳错行的原因,所以求雨时,闭阳纵阴,他止雨时就闭阴纵阳。

这种祈雨止涝的方法推行到江都全国,没有不随心所欲的。

在这之前,辽东郡祭祀汉高祖的高庙和汉朝皇帝祭祖的地方长陵高园殿先后发生火灾,董仲舒在家里推论天降火灾和人世的关系,奏章草稿写好了没有上呈。

主父偃来探望董仲舒,私自看了奏章草稿,他平素就嫉妒董仲舒,便把奏章草稿偷走,上交给汉武帝。

汉武帝召集了很多儒生,让他们看董仲舒的奏章草稿。

董仲舒的学生吕步舒不知道这个奏章草稿是老师写的,认为非常愚昧。

于是汉武帝把董仲舒交官问罪,判处死刑,汉武帝下诏赦免了他。

董仲舒为人廉洁正直。

公孙弘研究《春秋》的水平不如董仲舒,可是公孙弘迎合世俗,掌握大权,位至公卿。

董仲舒认为公孙弘顺从谄媚,公孙弘就嫉恨他。

胶西王刘端也是汉武帝的哥哥,为人特别放纵,多次谋害朝廷派去的二千石的官员。

公孙弘就跟汉武帝说:

“只有董仲舒可以担任胶西王的相。

”胶西王听说董仲舒是有名的儒家大师,对待他还比较尊重。

董仲舒害怕时间长了会遭到不测之罪,就以年老有病为由辞职回家了。

董仲舒共做过江都、胶西两国的相,都是辅佐骄横的诸侯王,他以身作则为下属做表率,多次上书直言规谏,指定教令颁行国中,他所在的江都、胶西两国都治理得很好。

董仲舒养病在家,朝廷如果讨论重大问题,就派使者和廷尉张汤到他家征询他的意见,董仲舒的解答都有根有据。

从汉武帝初即位,魏其侯窦婴和武安侯田蚡先后做丞相,开始推崇儒学,到董仲舒对策,推尊宣扬孔子,罢黜百家。

设立管理学校的官吏,州郡推荐茂才孝廉,都是从董仲舒开始的。

董仲舒年纪大了,在家里寿终。

篇四:

牛僧孺传阅读答案

牛僧孺,字思黯,隋仆射奇章公弘之裔。

幼孤,下杜樊乡有赐田数顷,依以为生。

工属文,第进士。

元和初,以贤良方正对策,与李宗闵、皇甫浞俱第一,条指失政,其言鲠讦,不避宰相。

宰相怒,僧孺调伊阙尉,改河南,迁监察御史,进累考工员外郎、集贤殿直学士。

穆宗初,以库部郎中知制诰。

徙御史中丞,按治不法,内外澄肃。

宿州刺史李直臣坐赇当死,赂宦侍为助。

具狱上;帝曰:

“直臣有才,朕欲贷而用之。

”僧孺曰:

“彼不才者,持禄取容耳。

天子制法,所以束缚有才者。

禄山、朱泚以才过人,故乱天下。

”帝异其言,乃止。

赐金紫服,以户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始,韩弘入朝,其子公武用财赂权贵,杜塞言者。

俄而弘、公武卒,孙弱不能事,帝遣使者至其家,悉收赀簿,校计出入。

所以饷中朝臣者皆在,至僧孺,独注其左曰:

“某月日,送钱千万,不纳。

”帝善之,谓左右曰:

“吾不谬知人。

”由是遂以相。

敬宗立,进封奇章郡公。

是时政出近幸,僧孺数表去位,帝为于鄂州置武昌军,授武昌节度使、同平章事。

鄂城土恶亟圮,岁增筑,赋蓑茅于民,吏倚为扰。

僧孺陶甓①从城,五年毕,鄂人无复岁费。

又废沔州以省冗官。

文宗立,是时,吐蕃请和约弛兵,而大酋悉怛谋②举维州入之剑南,于是李德裕上言:

“韦皋经略西山,至死恨不能致,今以生羌二千人烧十三桥,捣虏之虚,可以得志。

”帝使君臣大议,请如德裕策。

僧孺持不可,曰:

“吐蕃绵地万里,失一维州,无害其强。

今修好使者尚未至,遽反其言。

且中国御戎,守信为上,应敌次之。

彼来责曰:

‘何故失信?

’赞普③牧马蔚茹川,若东袭陇阪,以骑缀回中,不三日抵成阳桥,则京师戒严,虽得百维州何益!

”帝然之,遂诏返降者。

时皆谓僧孺挟素怨,横议沮解之,帝亦以为不直。

会昌元年,汉水溢,坏城郭,坐不谨防,下迁太子少保。

进少师。

明年,以太子太傅留守东都。

刘稹诛,而石雄军吏得从谏④与僧孺、李宗闵交结状。

又河南少尹吕述言:

“僧孺闻稹诛,恨叹之。

”武宗怒,黜为太子少保,分司东都,累贬循州长史。

宣宗立,还为太子少师。

卒,赠太尉,年六十九。

(选自《新唐书》,有删节)

【注】①甓,砖。

②悉怛谋,人名。

③赞普:

吐蕃王号。

①条指失政,其言鲠讦,不避宰相。

②彼不才者,持禄取容耳。

天子制法,所以束缚有才者。

③禄山、朱泚以才过人,故乱天下。

④帝异其言,乃止。

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②④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牛僧孺为牛弘的后代,早年丧父。

初及第时骨鲠正直,指陈时弊,无所回避,因而得罪宰相,仕途一度受阻。

b.牛僧孺严于执法,在任御史中丞时,追究查办违法之事。

且为官清廉,曾因拒收贿赂而得到穆宗称赞重用。

c.牛僧孺心系国家百姓。

治理鄂州时,关心百姓疾苦,修缮倒塌的房屋;撤去沔州的设置,减少国家财政支出。

d.石雄军吏掌握了刘从谏跟牛僧孺私下交往的情况,再加上河南少尹吕述的检举揭发,僧孺因刘稹案被降职。

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具狱上,帝曰:

“直臣有才,朕欲贷而用之。

”(4分)

(2)帝然之,遂诏返降者。

 

6.c【解析】因鄂州城墙土质不良经常坍圮,所以年年增筑,向百姓征收相关赋税,官吏趁机敛财,百姓负担重。

7.

(1)整理好的案件卷宗呈上,皇帝说:

“李直臣有才华,我想宽恕并任用他。

”(得分点:

“具”“狱”“贷”,文句通顺1分)

(2)皇帝认为他说得正确,于是就下诏书让投降的人回去。

【参考译文】牛僧孺字思黯,隋朝仆射奇章公牛弘的后代。

幼时丧父,下杜樊乡有数顷赐田,凭借此为生。

擅长写文章,考取进士。

元和初,参加贤良方正科目的策试,与李宗闵、皇甫浞等人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