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乳酸纤维玉米纤维生产线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37304 上传时间:2022-10-15 格式:DOCX 页数:82 大小:1.3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聚乳酸纤维玉米纤维生产线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2页
聚乳酸纤维玉米纤维生产线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2页
聚乳酸纤维玉米纤维生产线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2页
聚乳酸纤维玉米纤维生产线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2页
聚乳酸纤维玉米纤维生产线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聚乳酸纤维玉米纤维生产线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聚乳酸纤维玉米纤维生产线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聚乳酸纤维玉米纤维生产线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8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聚乳酸纤维玉米纤维生产线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聚乳酸纤维玉米纤维生产线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  项目总论………………………………………………………………

第二章  项目背景和发展概况…………………………………………………

第三章  市场分析与建设规模…………………………………………………

第四章  建设条件与厂址选择…………………………………………………

第五章  工厂技术方案…………………………………………………………

第六章  环境保护与劳动安全…………………………………………………

第七章  企业组织和劳动定员…………………………………………………

第八章  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第九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第十章  财务效益、经济与社会效益评价……………………………………

第十一章可行性研究结论与建议………………………………………………

 

第一章项目总论

本项目计划年产聚乳酸短纤维5万吨,项目分二期建设,建设周期为2年。

其中一期建设周期为一年,完成后年产玉米淀粉3.5万吨,聚乳酸短纤维(玉米纤维)1万吨,需投入资金为人民币24210万元;项目总投资98010万元,其中主设备辅助设备、设施为人民币84500万元,厂房等为人民币9390万元。

项目总占地面积28681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93900平方米。

在计算周期内项目的平均投资利润率为30.53%,平均利税率为46.56%,投资回收期所得税前为3.70年,所得税后为4.24年。

§1.1项目背景

§1.1.1项目名称

年产5万吨聚乳酸纤维(玉米纤维)生产线。

§1.1.2项目承办单位

陕西京泰纺织化纤(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

§1.1.3项目拟建地区、地点

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五丈原镇。

§1.1.4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

§1.1.5可行性报告编制的依据、原则和研究范围

1.编制依据

(1)中国纺织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

(2)宝鸡市国民经济发展规划。

(3)陕西京泰纺织化纤(集团)有限公司提供的相关资料。

2.可行性报告编制原则

(1)依据国家行业产业政策、技术政策以及国家、行业、地区发展的长远规划、

承办单位提供的工程设计基础资料,公正、客观和科学地论证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2)工艺技术力求先进合理,工艺流程简洁顺畅,节约投资;

(3)注意环境保护与劳动安全卫生、改善生产条件,消除对周围环境的污染,做到文明生产;

(4)节约能源,广泛采用能耗少的工艺和设备。

3.可行性报告编制范围

(1)项目提出背景,建设的必要性及经济意义

(2)市场前景分析与需求预测

(3)产品方案与建设规模

(4)厂址位置及建设条件

(5)工艺技术方案

(6)环境保护

(7)劳动定员

(8)投资估算

(9)效益分析

§1.1.6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005年,全国规模以上纺织工业企业产品销售收入达到19794亿元,比2000年增长137.4%,年均增长18.9%;工业增加值4999亿元,增长125.6%,年均增长17.7%;纤维加工量2690万吨,比2000年增长97.8%,年均增长14.6%;规模以上纺织工业企业户数由2000年的1.94万户增长到2005年的3.6万户;规模以上企业就业人数从738万人增加到978万人,增长32.5%,年均增长5.7%,全行业就业人数达到1960万人;产品产量大幅增长,2005年实现纱产量1440万吨,增长118.2%,年均增长16.9%;化学纤维产量1629万吨,增长134.2%,年均增长18.6%;我国化纤、纱、布、呢绒、丝织品、服装等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位,纤维加工量占全球比重由2000年的25%提高到2004年的36%,继续保持世界最大的纺织品服装生产国的地位。

2000年到2005年,我国城市化率已从36%提高到43%,城镇居民人均年衣着类消费从500元增加到790元,增长75.3%,农村居民人均年衣着消费从96元增加到132元,增长46.9%。

按照可比价格综合计算,2005年全国城乡居民人均衣着消费比2000年增长了74.2%。

我国人均纤维消费量已从7.5公斤增长到13公斤。

大中型聚乳酸短纤维生产线的建设,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我国是一个纺织大国,2005年我国纤维加工量达到2690万吨,其中纺纱纤维加工量1440万吨,2005年化纤产量为1629万吨,棉花产量为700万吨,纤维产量不能满足纺织加工业的需要,而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我国人均纤维消耗量将有一个较大的增长,天然纤维远远满足不了人们对纤维制品的需要。

合成纤维主要以石油为原料制得,我国是一个纯石油进口国,而且进口量日益增长,今年已超过1.5亿吨,在国际局势不确定因素增多的情况下,石油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

为了保证我国的战略物资供应,一方面拓展我国的石油供应渠道十分必要,而另一方面,开发无需石油做为原料的纺织纤维材料制品以降低合成纤维制造业对石油的巨大需求无疑有重大战略意义。

聚乳酸纤维(玉米纤维)又是一种符合人类社会发展对环境保护要求的、可完全自然循环的、可生物降解的纺织纤维材料。

它的原料来源于可再生天然农产品——淀粉,其废弃物在土壤中和海水中的微生物作用下,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二者通过光合作用,又成变成乳酸的原料——淀粉。

它的燃烧气中不含任何腐蚀性气体。

燃烧热是聚乙烯和聚丙烯的1/3左右,十分有利于对地球大气层的保护,而且在制备聚乳酸树脂时,所需的热量也比石油制备、转化树脂所需要的热量低30~40%,因此完全可称得上为“绿色环保纤维”。

聚乳酸纤维(玉米纤维)可应用在医疗卫生,农用纺织品、服装、室内外装饰织物、非织造布和包装材料等领域,专家们预测,聚乳酸纤维(玉米纤维)制品将成为主导21世纪纤维市场的主导产品之一。

《纺织工业“十一五”发展纲要》详细阐述了我国未来纺织发展的方向,明确了“十一五”期间纺织工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方向和重点,对纺织工业主要规模和结构目标进行了预测,对节能降耗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指标提出了明确要求。

其中就包括可降解聚乳酸纤维(玉米纤维)的研发及产业化技术。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发展农村生产力,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之一。

宝鸡市及周边的县市,处于关中平原,土地资源较丰富,灌溉条件良好,适应于粮食作物生产,是全省优质玉米生产地。

该项目实施地岐山县是产粮大县,根据国家的产业政策,立足于本地粮食大县的资源优势,开展粮食深加工,实现粮食转化增值。

利用当地的丰富资源和人力,就地转化,充分利用便利的电、水、交通及其它聚乳酸纤维(玉米纤维)产品的附属原料的有利条件,掌握好市场运营机制,抓好产品质量及规模化生产,本项目将会取得很好的经济效益。

§1.2可行性研究结论

“年产5万吨聚乳酸纤维(玉米纤维)生产线”项目,以玉米为主要原料,生产新型环保型纤维—玉米纤维。

通过对该项目的可行性研究,结论如下:

1.该项目符合我国我国“纺织工业十一五发展纲要”和“宝鸡市十一五发展规划”,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符合我国关于“西部开发”“粮食深加工”和增加农民收入的政策。

2.项目产品市场广阔,有利于缓解和改善我国石油资源短缺及纤维原料供应不足的局面,促进我国新型纤维材料工业的发展,有良好的前瞻性。

3.项目建成后,每年可消化当地玉米资源25万吨,实现利税2.8亿元,上缴增值税1.24亿元、所得税1.38亿元,吸收当地劳动力2500人,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4.项目主要原料依赖于当地丰富资源,其它材料国内可以供应,水、电、汽等能源供应有保证。

项目选址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符合项目建设要求。

项目生产技术主要依赖于国内先进成熟的技术。

5.项目在淀粉生产和L-乳酸生产过程产生的废水,处理技术成熟,经过处理后排放不会对当地环境造成污染。

6.项目已在今年农高会上与广东东鄱集团签订了投资意向,资金筹措可满足建设需要。

综合所述,“年产5万吨聚乳酸纤维(玉米纤维)生产线”项目是可行的。

§1.2.1市场预测和项目规模

(1)2005年我国实现纱产量1440万吨,增长118.2%,年均增长16.9%,其中按照40%的化纤纱来计算,化纤纱的产量为576万吨,如果聚乳酸纤维(玉米纤维)的含量占据其中的3%~5%,这就需要17~29万吨左右,而目前国内的生产能力5000吨/年,可以看出市场的需求量远大于供应量。

(2)本项目计划年产聚乳酸短纤维5万吨,项目分二期建设,建设周期为2年。

其中一期建设周期为一年,完成后年产玉米淀粉3.5万吨,乳酸1.75万吨,聚乳酸短纤维(玉米纤维)1万吨。

二期建成后年产玉米淀粉17.5万吨,乳酸8.75万吨,聚乳酸纤维(玉米纤维)5万吨。

§1.2.2原材料、燃料和动力供应

本项目的原材料主要是玉米,陕西京泰纺织化纤(集团)有限公司已与岐山粮站签订了年供应玉米40万吨的协议,项目二期建设完成后年需求量为25万吨。

其它一些辅助材料直接从国内厂家购买。

项目生产需要的水资源来源于宝鸡市较为理想的地表水源基地—渭河(工业区紧靠渭河)。

动力方面,陕西京泰纺织化纤(集团)有限公司已经与歧星热电有限公司签署了供电、供汽意向书,保证电力供应。

§1.2.3厂址

本项目生产地位于宝鸡市岐山县五丈原镇五丈原工业区,占地420余亩。

§1.2.4项目工程技术方案

本项目的生产技术方案由公司研发小组制定。

从原料玉米到中间产品淀粉这一生产流程,采用国内先进的工艺技术,即:

玉米→玉米清理→玉米计量→浸渍→脱胚→胚芽分离→细磨→纤维分离→粗淀粉净化→麸质分离→淀粉精制→脱水、干燥→淀粉。

国内该技术已经很成熟,适合原料特性,符合产品所定的质量标准,适应宝鸡岐山地区现有工业水平。

生产乳酸采用国内先进的厌氧发酵技术,即:

混合→萃取→水解→超滤→灭菌→纳米过滤→单极性电渗析→双极性电渗析→乳酸。

生产聚乳酸采用熔融聚合聚合技术,即:

乳酸→两次蒸发→浓缩→两次缩聚→环化解聚→丙交酯纯化→丙交酯开环缩聚→蒸发去单体→聚乳酸树脂。

纺丝过程采用国内先进的涤纶纺丝设备,涤纶“二步法”纺丝技术已被中国合纤所证明是适合聚乳酸树脂纺丝的,工艺过程为:

聚乳酸树脂→干燥→熔融纺丝→集束→牵伸→卷曲定型→烘干→切断→滚切→打包。

这些技术均采用国内研发前沿专有技术,适合所用的原料特性,符合产品所定标准,适应宝鸡地区现有工业水平,无论在维修、操作还是人员培训方面均不存在不能克服的障碍,适应当地技术吸收能力,并与动力来源相适应。

生产设备引进国内生产成套设备。

§1.2.5环境保护

本项目的环境保护标准采用国家及宝鸡市环保部门颁发的标准,包括大气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噪声卫生标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及有关法规、规定等。

如宝鸡市的相关规定严于国家规定时,严格按照宝鸡市规定来执行。

由于本项目的污染物是生产废水,为了达到环境保护的要求,不给周围环境带来污染,本公司在建设项目的同时将同时启动污水处理建设工程,使各道工序的废水排放均能达到国家环境保护标准。

执行GB8978-1996,GB4287-92。

同时为了维护周围自然环境,将加大本项目生产区域的绿化建设面积。

§1.2.6工厂组织及劳动定员

1.新建聚乳酸纤维(玉米纤维)生产厂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实行总经理负责制。

2.本项目全部建成后需要各级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工人共2500人。

3.人员来源

(1)生产工人:

本项目加工设备较为先进,对技术操作有一定的要求,车间工人要求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因而从社会招收有一定学历的青年或具有相同行业生产经验的工人,经考核录用。

(2)管理人员:

项目所需管理人员需向社会公开招聘德才兼备人士担任。

(3)技术人员:

该项目技术人员要求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较高,实践经验丰富,要来源于同行业或科研院校。

拟招聘一定数量的优秀人才,满足生产和科技发展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