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良种繁育与网箱养殖示范场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37279 上传时间:2022-10-15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79.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泥鳅良种繁育与网箱养殖示范场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泥鳅良种繁育与网箱养殖示范场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泥鳅良种繁育与网箱养殖示范场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泥鳅良种繁育与网箱养殖示范场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泥鳅良种繁育与网箱养殖示范场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泥鳅良种繁育与网箱养殖示范场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泥鳅良种繁育与网箱养殖示范场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泥鳅良种繁育与网箱养殖示范场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泥鳅良种繁育与网箱养殖示范场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泥鳅良种繁育与网箱养殖示范场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泥鳅良种繁育与网箱养殖示范场建设

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项目概况

1.1项目名称:

泥鳅良种繁育与网箱养殖示范场建设

1.2项目申报单位:

某泥鳅养殖专业合作社

1.3项目建设单位:

某泥鳅养殖专业合作社

1.4项目负责人:

1.5项目地址:

某县新沟镇横台村

1.6项目建设性质:

改扩建

1.7项目规模:

总面积300亩。

1.8项目建设规模和主要内容:

建设泥鳅人工繁殖与网箱养殖示范基地300亩。

包括新建孵化设施600平方米,改造亲本培育池19.2亩,改造鱼种培育池96亩,改造成鱼池184.8亩,选育泥鳅亲本3900公斤,新建生产路240米,改造电力设施,配备增氧机械、应急发电机、运输车辆等生产设施,配备简易实验仪器设备和管理设备,技术咨询与培训。

1.9投资估算及资金来源:

项目概算总投资185万元,其中申请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财政补助项目资金77.068万元,合作社自筹107.932万元。

1.10建设期限:

建设期1年。

2013年1月-2013年12月。

1.11项目效益:

项目建成后,正常年份年生产泥鳅鱼苗8000万尾,收入40万元,其中对外销售鱼苗6000万尾,培育成3-5厘米规格鱼种1600万尾,收入160万元,其中对外销售鱼种1200万尾,用作商品鱼生产400万尾,年生产泥鳅商品鱼4万公斤,年收入140万元,合计收入340万元,年生产总费用234.771万元,预测利润105.229万元。

项目示范辐射养殖面积2000亩,新增受益农户可达300户以上。

1.12申报书编制依据

1.12.1《2013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申报指南》

1.12.2《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财政补助项目农民专业合作社申报书编写参考大纲》

1.12.3农业部《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2)

1.12.4财政部《农业综合开发资金若干投入比例的规定》(财发【2008】59号)

1.12.5《某县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0-2020)》

1.13项目评价

本项目建设达标后,每年向社会提供泥鳅鱼苗6000万尾,鱼种1200万尾,可增加社会优质商品鱼70万公斤以上,创社会效益2800万元以上,合作社可生产优质商品鱼4万公斤.合作社年新增产值340万元,利润105万元,示范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推动某县优质水产品板块建设,促进水产业健康发展,项目可行,风险较低,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示范效应,建议予以立项。

第二章、合作社概况

2.1合作社基本情况

某泥鳅养殖专业合作社于2009年3月组建成立,现有合作社成员10人,具有工程师资格2名,技术工人8人,经营水产业10年之久。

合作社成员出资总额90万元,其中董事长30万元,监事长20万元,社员每人5万元..

合作社收益分配机制:

按股分红,利益均沾,同股同权,风险共担。

合作社现有养殖水面300亩,其中租赁面积76亩,合作社成员承包面积224亩.通过新沟镇政府统一开展了“双认证”,通过了湖北省无公害农产品(水产)产地认定和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水产)产品认证。

合作社法人代表胡介贤,由社员选举产生,合作社设董事会,董事长1名,监事长1名,按照合作社章程进行管理,下设财务部、购销部、技术咨询部,办公设施齐全,有办公室100平方米,财务管理制度健全规范。

合作社秉承“服务社员,谋取全体成员的共同利益”为宗旨,为力求达到合作社、社员、社会三赢的目的,我们将以十多年的渔业养殖经验为基础,为社员提供“三统一”服务,即统一供应生产资料,统一技术服务,统一产品销售。

力争将泥鳅人工繁育和苗种培育、网箱养殖打造成全省技术领先、效益良好的示范基地。

2.2.项目申报前一年度合作社的财务及分配情况。

(见财务报告)

合作社主要从事水产鱼种培育和成品鱼的养殖及销售,结构分为2个模块:

一个鱼种培育模块;一个特种水产品成品鱼的养殖模块。

主要品种为黄鳝、泥鳅成品鱼的养殖,2011年,发展黄鳝网箱养殖面积40亩,网箱400口,黄鳝产量14000公斤,销售收入97.8万元,发展泥鳅网箱养殖30亩,网箱350口,泥鳅产量12300公斤,销售收入49.6万元,其它鱼类养殖面积230亩,成鱼产量85020公斤,销售收入58万元,初步形成了“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年产值205.4万元,经济效益逾82.1万元。

2.3以前年度各类财政资金对合作社的扶持情况

无.

第三章、项目立项背景

3.1项目立项意义

某县是全国商品鱼基地县,湖北省水产大县,年水产品总量25万吨,水产品商品率85%以上,实施名特水产品开发养殖对促进产业达标升级、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丰富“菜篮子”工程具有积极作用,同时可以达到节能减排、对保护生态环境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3.2必要性分析

3.2.1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物结构也在不断改变,消费高蛋白低脂肪的水产品成为大势所趋的潮流,泥鳅是泥鳅、大鳞副泥鳅等统称,为一种小型淡水经济鱼类。

长江中下游分布最为广泛。

泥鳅肉质细嫩,营养丰富,具有食用和药用价值等优点,被称为水中人参,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

也是我国出口的主要品种之一,近年来,随着市场需求的增长和人工繁殖、养殖技术的进步,泥鳅已经成为淡水养殖的重要对象。

合作社通过开发发展泥鳅苗种繁育和养殖,不仅可以增强合作社经济发展实力,使合作社发展壮大,增加社员经济收入,而且可以促进全县乃至周边县市水产养殖结构调整,加快新技术推广步划,带动农(渔)民增收。

3.2.2泥鳅是温水性底层鱼类,适宜生长的温度是10~30℃,最适宜的温度是22~28℃。

当水温在10℃以下或30℃以上时,泥鳅就会钻到泥里去,停止活动。

泥鳅是杂食性鱼类,可用腮、肠、皮肤呼吸,养殖饲料易得,可高密度养殖和长途运输。

能提高土地产出率,取得高的经济效益.

3.2.3泥鳅养殖发展很快,目前,江苏、安徽等地养殖较发达。

某县泥鳅养殖正处于发展阶段,我社自2010年以来,开始探索池塘网箱养殖泥鳅模式,取得了很多成功的经验,2012年,发展泥鳅养殖网箱600口,每口网箱面积8平方米,投放规格300尾/公斤泥鳅种12.5公斤,经3个月养殖,至7月28日测产,泥鳅规格达到6-8克/尾,预测年底,泥鳅规格可达到10-15克/尾,每口网箱可产商品泥鳅45-50公斤,效益可观,因此,建设泥鳅网箱养殖示范基地,扩大生产规模,对促进合作社发展,为周边养殖户提供养殖技术规范和示范辐射作用,对提高养殖经济效益将起到积极作用。

3.2.4项目建设泥鳅苗种繁育,是解决水产养殖种质问题的内在要求。

在影响水产生产效率和效益的诸多因素中,养殖对象的遗传因素起有主导作用,合作社泥鳅亲本从自然水域中选育获得,通过池塘培育并提纯复壮,按照亲本、苗种生产技术操作规程,选育保存一定数量的良种基础群体,并培育、繁殖符合相关良种标准的苗种,供应泥鳅养殖场或养殖户,保证泥鳅良种化。

 

3.3优势分析

3.3.1某县位于江汉平原南部,属水网湖区,为亚热带气候,降雨量充沛,日照时数长,热量丰富,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6.2℃,平均降雨量为1057毫米,无霜期258天。

一年中有7个月以上适宜水产养殖。

全县拥有水域面积118万亩,其中养殖面积100万亩,水源充足,水质优良,无污染。

具有生产水产品良好的气候、生态和水资源环境。

水产业是某农业结构调整的支柱产业,是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

3.3.2某县新沟镇是水产大镇,通过近几年水产板块建设,全镇目前已发展水产养殖面积3万亩,年水产品总量约1万吨,水产业产值1亿元,约占农业产值的31%;群众发展名特优水产品生产的积极性很高。

项目单位某泥鳅养殖专业合作社有较强的经济实力开发水产新品种,计划开发发展泥鳅等名特水产品养殖,使合作社发展壮大,并推动全县水产养殖结构调整,提高农(渔)民水产效益。

3.3.3项目单位多年从事泥鳅、黄鳝养殖,在泥鳅的苗种生产和养殖上已有先导工程,并发展了一定规模,而且天然原种的泥鳅亲本采捕方便,商品泥鳅通过池塘网箱分级养殖,实行无公害养殖,生产中杜绝滥用有害药物、有害饲料,保障水产食品质量安全,商品率高。

也不会对水环境造成污染。

同时,通过名特优水产品的进一步开发,可促进当地物种繁衍,对加快水产发展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3.3.4项目建设技术有保障。

项目技术依托单位之一某县水产局,辖有长江四大家鱼老江河原种场和某县水生动物疫病防治站,技术力量较强,实验手段齐全,管理规范,能形成技术、人才、资金优势,在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的支持下,有能力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难点。

3.3.5项目建设符合某县现代农业发展规划,是项目区水产养殖结构调整、发展高效渔业、实现渔业产业化的需要。

某县人民政府将名特优养殖发展纳入《某县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0-2020)》的中长期发展规划予以重点支持,该品种既可实现集约化养殖提高水体效能、减轻劳动强度,又是河蟹等养殖模式中很好的混养品种,能提高养殖综合效益。

水产养殖从传统渔业向现代渔业的发展,必须有先行的种苗产业,泥鳅良种繁育与网箱养殖示范场项目的建设,必将为该品种的产业化发展提供必须的种质监测技术和相应的管理体系,同时为网箱养殖泥鳅技术大范围推广提供良种保证。

3.4市场分析

项目产品泥鳅是高蛋白低脂肪的名特水产品,被誉为水中人参,深受国内外消费者青睐,市场十分俏销,供不应求。

并出口韩国、日本和东南亚其他国家和地区,年外贸出口需求量在5万吨以上,产品难以满足创汇市场需求。

内需方面,由于泥鳅的肉质、营养和口感俱佳,各大中城市消费火暴,价格不断攀升,市场价一般为30-50元/公斤,利润空间很大,供应一直紧缺,本项目的产品难以满足市场需求,发展空间很大。

项目通过实施无公害生产,打造品牌,必将进一步提高市场竞争力,有很好的市场前景。

3.5合作社成员对申请项目的支持情况

合作社在项目申报前,召开了成员会议,一致同意申报项目建设.对项目筹资方式、收益分配同意按合作社章程执行。

第四章、项目目标

4.1项目发展方向

项目发展重点解决水产大县和水产板块建设中的名特优新品种生产的关键技术研发,对大面积推广泥鳅网箱养殖技术进行归纳总结,制定出成熟的泥鳅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全面提高水产品质量和市场份额。

4.2项目发展目标

项目建设以科技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业化为载体,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中心,以生态效益为前提,通过加强对泥鳅繁育技术和养殖技术的深度开发,建设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的泥鳅良种繁育场和网箱养殖示范场,实现泥鳅苗种繁育、成鱼养殖一体化。

设计年生产泥鳅鱼苗8000万尾,面向社会供应优良泥鳅鱼苗6000万尾,培育泥鳅鱼种1600万尾。

面向社会供应优良泥鳅苗种1200万尾,合作社建设泥鳅池塘网箱养殖面积50亩,网箱1000口,水产品质量达到无公害化,通过无公害水产品产地、产品双认证,打造精品名牌。

正常达产年份年生产泥鳅商品鱼4万公斤,年收入140万元,销售鱼苗8000万尾,年收入40万元,销售鱼种1600万尾,年收入160万元。

合计收入340万元,预测利润100万元。

项目示范辐射将积极有效地促进水产养殖业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

项目建设将以高标准的渔业生产设施为基础,以高端科研生产水平、成熟的渔业生产技术和现代化的经营管理手段为依托,切实进行资金、科技、人才及生产条件等资源的优化组合与配置,开展泥鳅良种选育、人工繁育与网箱高产精养示范。

积极创建省级水产良种场。

工程规模目标:

项目现有生产能力年养殖商品泥鳅1.23万公斤。

项目新建工厂化泥鳅人工繁育车间600平方米,改造苗种培育池96亩,、亲本培育池19.2亩(水面13.5亩),商品泥鳅养殖池50亩.设计生产能力年繁育泥鳅良种8000万尾,新增生产能力繁育泥鳅苗8000万尾,发展泥鳅商品养殖网箱1000口,产量4万公斤,新增2.77万公斤。

配套必要的检测实验设备和管理设备。

工艺技术目标:

泥鳅亲本生产、工厂化育苗和苗种培育、养殖技术达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