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阶段性工作小结.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372087 上传时间:2023-02-1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6.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题阶段性工作小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课题阶段性工作小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课题阶段性工作小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课题阶段性工作小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课题阶段性工作小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课题阶段性工作小结.docx

《课题阶段性工作小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题阶段性工作小结.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课题阶段性工作小结.docx

课题阶段性工作小结

课题阶段性工作小结

信息技术提高职高学生学习语文兴趣和实践能力的策略研究

连云港开发区职教中心宋亚利

如何培养当今时代所急需的具有较高信息素养和实践能力的新型劳动者?

如何借助信息化环境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质、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这是我们思考的问题。

职业类学生这一群体的特殊性在于他们都将通过训练熟练掌握至少一门专业技能,就某种社会现实原因,职业类学生的人文道德素养稍逊于普通中学学生,这也是不争的事实,因此,我们不仅进行了文化学科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尝试,更重要的是,我们在专业技术课领域、在德育管理班级工作等领域进行了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有益尝试,做了大量的相关工作,初步取得了研究成果,现总结如下:

一、课题研究准备工作:

1、建立健全课题研究的网络组织

本课题的成员组织结构是以主管部门牵头,为了搞好课题研究工作,我们成立了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分别成立课题研究的骨干小组,从各处室、各专业组抽调具有一定教科能力和信息技术水平的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积极参与课题研究。

围绕主课题,小组还确立了2个相应的子课题,其中涉及文化课1个、专业技能课1个。

课题组定期召集活动。

一个上下联动,横向联合的严密的组织机构建立健全起来,并已收到了明显的成效,这是课题研究工作能正常运行的根本保证。

2、创设课题研究的软、硬件环境

近两年来,实验学校在校园网的建设上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建成了2个多媒体教室和5个网络教室,拥有学生机245台,做到了平均每8位学生拥有一台电脑,为学生进行信息化学习提供了条件。

软件建设方面,充实教学资源库,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增加新的内容,为师生提供所需要的各种资源。

学校为促进教育科研,学校购进教科研书籍5000余元,图书馆有两个专柜的教科书籍,并随时向教师开放。

这些资源建设,极大地优化了校园信息技术环境,提升了网络教学平台,为教师开展课题研究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二、提升教师理论水平,加强教师信息技术培训

教师的理论水平,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将直接影响到课题研究的质量和深广度,因此,我们着力提升教师的现代教育理念,虚心学习国内外相关教育理论,向专家学习,向同行学习,使每个课题组教师的理论修养都上升一个层次。

两年来,我们既组织大范围的集体学习研讨,还要求各校进行各种灵活多样的学习培训活动。

为了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使学科更好地与信息技术相整合,使教师更好地影响和教育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创造性学习,从而达到提高创新素养和实践能力的目的,我们加强了对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工作。

1、普及培训。

各实验学校利用业余时间对全部中青年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培训,保证参与实验的老师100%通过江苏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考核。

2、网页制作培训。

经过培训,大部分学科教师学会了网页制作,除了学校及各教研组这些“官方”的网页设计制作外,教师中掀起了制作个人网页的热潮,他们把教科研热情融入到具有个性色彩的网页之中,并进而影响和感染学生。

  3、网络课件制作培训。

组织青年教师参加的课件比赛。

后经过网页制作培训之后,我们又开展竞赛评比活动,激发了课题组教师制作网络课件的热情,有一批具有创意的好课件涌现了出来,我们鳞选优秀课件推荐到上级部门参评,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三、信息技术提高职业类学生创新素质和实践能力的研究

我们认为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和实践能力,应该在能够培养创新素质和实践能力的教学活动中进行,应该使用能够培养创新素质和实践能力的方法或策略,即在创造性学习中培养创新素质,在创造性实践中培养实践能力。

(一)、以教学设计带动课堂教学方式的改变,并进而促进学生创新素质和实践能力的生成。

我们发现,传统的程式化教学特别是基于多媒体课件的课堂教学的预定性太强,是机械的、线性的、程式化的,教学过程缺乏非线性、灵活性、复杂性因而就缺乏动态生成性,为此,我们着手进行课堂教学方式的改变,以信息化教学设计来推动课堂教学的改革,能在课堂上科学合理地把握信息技术运用的程度、方法艺术,进一步调动职业类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材施教,使每位学生都有较好的发展,促使他们善于思考、勤于动手,使课堂真正能成为学生主动探索,不断创新的主阵地。

我们规划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只要每一节课中有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学习活动内容即可;第二阶段,要求教师进行教学行为设计,并设计学生的学习环境,设计学生的学习项目;第三阶段,要求教师分析自身的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行为,寻找规律,总结升华,形成理论。

1、网络阅读教学中的创新素质培养

两年来,我们以公开课、实践课的方式开设网络阅读教学研究课10多节,教学内容由书本教材向生活向网络延伸,教学的内在空间较之从前要扩展许多,教学方式逐渐由知识传授型向学生自主学习方式转变,教师角色慢慢由以显性行为为主的课堂主角向以隐性行为主的课堂主导转变,学生由被动听众向主动求索者转变。

我们让学生主动提问失质疑,让学生设计制作电子作品,我们总是思考这样的问题:

我们的阅读学习项目应该如何设计才能使学生得到多种能力的训练?

学生所要解决的问题应该如何设计才能有助于他们的创新素质培养和全面发展?

                                                                                                                                      

2、突出职教特点,在专业课中培养学生的信息创新能力

为突出职教特点,我们在机电、服装、计算机等专业课中采用虚拟与实时交替式体验教育,让学生在充满变化的、不确定的教学活动中,在虚拟与实时的各种情景中,与人、物或事接触,产生经验或带来经验的变化,以及对经验的自我意识,这就生成了智慧,学生的学习结果是自己在经验中发现或“创造”出来的,每一位学生在经验的过程中,根据自己原有的水平不同程度地“创造”出了新的知识体验和能力。

如服装组徐艳老师,利用多媒体解剖服装,学生通过虚拟观摩,产生总体印象,再进行实时裁剪,体验经验,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服装设计课还利用多媒体调整色彩,学生当堂临摹,可以说进行了专业课教学的革命。

学生平时还进行了服装CAD设计等技能训练,他们的毕业作品设计往往借助于电脑来完成。

装璜专业的学生进行了网上标志设计、广告设计和书籍装帧。

在专业课网络化尝试领域,计算机老师发挥了较大的作用,学校以计算机教研组人员为重点,组织青年教师开发研究,以公开课的形式集体研究,使信息技术与专业课的整合呈现异彩。

四、课题研究取得的成果

近两年多的研究实践,我们发现当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发生变化,当教学、学习环境上升到信息化平台,当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职业类学生创新的潜能将被大大激发出来。

我校一线教师仅60余名教师,2006-2007发表论文或获奖论文达60篇,平均几乎人手一篇,其中涉及电教论文占相当比重。

具体课题开题来的成果统计见统计表

五、课题研究今后的打算

1、稳固研究网络,开展课题研究活动

我们将继续在课题组的领导下,在分管领导和课题组骨干的带动下,定期活动,以活动推动课题的发展,发挥好研究信息技术的作用。

2、加强软硬件建设,为课题研究提升平台

学校将继续加强软硬件建设的投入,创造信息化环境,营造信息化氛围,为师生实验研究创造良好条件,使课题的深入研究得到保障。

3、增强对学生创新素质和实践能力的测试与研究

虽然职业类学生在适宜的环境下,其创新素质和实践能力得到了很好的显现,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效,但到目前为止,对其创新素质和实践能力的测试依然是一个空白,我们只能从职业类学生的作品中直观地感受到他们素质与能力的提高,但缺乏科学的验证,因此,我们力求让职业学生有更多有形的展示,并尽可能对他们的素质和能力进行某种程度的测试,以增强课题研究的说服力。

 

语文学科整合在信息技术中的分析报告

  连云港开发区职教中心刘怀彤

 

“课程整合”是改革基础教育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重要途径。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就是教学资源和教学要素的有机集合,将信息技术看作是各类学习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运用系统方法,在教育学、心理学和教育技术学等教育理论和学习理论的指导下,根据之间的联系,通过相互的结合、渗透,整体协调教学系统中教师、学生、教育内容和教学媒体等教学诸元素的作用、联系和相互之间的影响,使整个教学系统保持协调一致,产生聚集效应。

使系统各要素都能发挥最大、最优的效益。

从而改进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

推进教师备课、课堂教学、知识结构、课程安排、能力评价、协作学习、师生关系等方面发生质的变化。

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是信息教育学科发展的必然趋势,必然会带动信息技术学科的飞速发展。

  把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教学进行整合,应该充分地利用现有资源,发挥设备的最大潜力,在有限的物质基础上,实施高质量和高效率的教育。

  一、什么是整合?

  整合就是一个系统或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以及与其他系统或事物之间,根据之间的联系,整体协调、通过相互的结合、渗透,使系统各要素都能发挥最大、最优的效益,从而达到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二、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教学整合的理论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信息技术为语文学科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为确立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理论基础是奥苏贝尔的“学与教”理论和建构主义的“学与教”理论二者的结合。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学习环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则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要求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全新的教育思想与教学模式、全新的教学方法和全新的教学设计。

奥苏贝尔指出,要想实现有意义学习可以有两种不同的途径或方式:

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

前者主要是依靠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并通过“传递—接受”教学方式来实现;后者则主要是依靠学生发挥认知主体作用,并通过“自主发现”学习方式来实现,他据此提出了“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

他还认为,情感因素对学习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动机起作用。

  由此可见,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可在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方面进行整合,极大地激发学习动机、实现自主式学习、探索性学习、协作式学习,为语文远程教育和终身教育提供有力的保障。

  A、使阅读教学的资源更加丰富,案例更加有效,过程更加符合人类本身的思维规律,使略读和快读得以经济、高效地实现;

  B、为写作教学提供更丰富的素材,更多更迅速的实现渠道和更多更有效的交流方式;

  C、借助网络语音软件,可轻易实现“生生”、“师生”之间、学生与校外专家、学习伙伴之间的广泛交流;

  D、可为语文素质的根本因素——思维能力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不管信息技术与哪个学科教学进行整合,学科教学永远是主体,而不是计算机或者其他什么学科。

“整合”强调对个体特征的继承性,也即被整合的个体决不能丧失其自身特性。

就语文学习而言,首要的是要认识、理解教材,而不是教法。

教材是内容,教法是形式。

内容决定形式,而不是形式决定内容。

在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教学的整合中,我们的试验操作应切实做到使它姓“语”,这就要求我们在试验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语文及语文学科的个性特征。

  学习语文不能仅仅只停留在文字、声像、读物所提供的知识和内容上,学生认识和理解语言文字,常常离不开现实生活,离不开生活中的人和事,只有“读万卷书”,没有“行万里路”,对生活,对反映生活的文字、声像、读物的理解就是十分有限的。

所谓“行万里路”,就是在实践生活中去加强生理体验的过程,所以,在学习过程中,对读物的理解,建立自身的认知结构,就需要学习者和外部世界建立必要的联系,而这种联系的渠道,也是最重要的渠道,就是加强语文学习与生活的联系。

  课堂教学中的朗读训练也是语文学科教学最重要的个性特征,毫不夸张地说,没有朗读训练的教学,便谈不上是语文教学。

朗读训练是一种既经济又方便的创设情境的方式,教师成功的示范朗读,学生的分角色朗读,有时甚至是朗诵或表演,都可以创造出逼真的情境,再现文章所描绘的场、景、物及人物的神志特征,揭示文章所描写的人物的内心世界,即便是简要的说明文字,也可通过朗读的情绪,揭示作者的内心感受。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信息技术的参予可以为朗读频添色彩,如配乐、配画朗读,让朗读更具艺术美感,但这决不能代替学习者自身参与的朗读实践活动,所以我们也应该杜绝语文课堂上只闻打字声不闻琅琅的读书声的现象。

 

  三、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正确定位

  

(一)信息技术是语文教学实现素质教育的新手段。

传统的语文教学注重于教师的传授,教学手段非常单一,学生学起来枯燥乏味。

而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改变了师生间的“教-学”的单线联系,真正把学生放到了主体地位。

教师的角色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学生形成平等互助的关系。

学习过程完全在民主的、和谐的环境中进行。

信息技术成了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新手段。

  

(二)它是可以用来优化的工具。

经过多媒体快捷奇妙的组合和网络超越时空的连接,语文教学的各种资源呈现出前所未有的丰富多彩和别出心裁的搭配,学生的各种感官被刺激而兴奋不已,这有利于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又加大了课堂容量,延续了课外学习。

常说: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如今的生活条件和生活节奏有可能使学生去到很远的地方,但不可能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去体验许多种生活;这时多媒体和网络则可以有声有色、循环往复地将学生带入到各种生活场景之中,使他们身临其境,具体感悟到语言文字所描摹的图景。

又说: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些事要躬行。

”这两句话用来强调亲身实践的重要性是毫无疑义的,但是面对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史,我们不可能,也不必要去重现历史的轨迹;而这时多媒体和网络则可以给我们演示出人类文明的整个历史过程或任何已然片断,让学生间接地而逼真地去认识、思考文本所要展示的人生状态和人生哲理。

如在讲授苏轼的《石钟山记》时,利用网络下载石钟山的图片,并配以Flash动画,学生的听觉与视觉感官都调动了起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涨,课堂气氛活跃;课堂效果很好。

再有,在教授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时,播放的Flash动画,在优美的音乐声中,学生感受到了词人思念丈夫的真挚情感,加深了对这首词的理解印象。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还有许多优美的音乐电视、电视诗歌散文都可以作为教学资源来加以利用。

总之,现代信息技术给语文教学带来了许多便利,是以往的仅凭一块黑板、一只粉笔、一张嘴巴的教学条件是不可比拟的。

当然作为工具免不了有一定的局限,它能够优化解决一些问题,但并不能优化解决所有的问题,其实,我们也不能指望它能如此。

  (三)它是服务而不是取代。

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要达到这一目标必须使学生有一定的文化积累,又需要使学生在积累过程之中受到思想、精神、人格、信念、审美等方面的渐染和熏陶。

多媒体和网络给学生积累文化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是要使这些文化内化为学生的一种人文素质,一定要有一个声情并茂的或“无声胜有声”的“悟”的过程,这是现代信息技术永远代替不了的;因为它终究是一种工具、一种手段,代替不了人的心灵交流和情感体验。

所以看一节语文课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好不好,主要不是看这节课的课件多么具有动感、具有色彩,多么热闹,而是看它所用的声像等媒体是否恰到好处地展示了文本,是不是让学生身临其境产生丰富的联想、产生强烈的共鸣。

如果只求一种简单的直观性、可视性和廉价的活跃气氛,只能是糟蹋具有优秀的、先进的文化内涵的文本,只能限制学生的思维、只能使学生的语文学习误入感观化、低俗化的境地。

因此,明确语文学习的终极目标、明确语文学科的独特之处、明确现代信息技术对于语文教学的可为和不可为的方面,对于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极有意义。

  (四)它本身在成为一种“文化”。

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较多地汇聚了人类已成定论的精粹文化,同时它并不拒绝具有强烈时代特色的各种新鲜文化。

由于多媒体和网络给人们的生活节奏、交往方式、生活观念等方面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因此在网络环境下的社会生活变化已成为一种新颖的文化而被语文学科所吸纳,却又影响着语文教学。

从浅层方面来看,许多有关现代信息技术的语汇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越来越普遍地运用开来,如硬件、软件、E-mail、QQ、网友等;从深层方面来看,语汇本身就是人们的思想言行的反映,且又不断的强化了人们的创新意识,推动了社会生活的更大发展,如言论阵地、信息传递速度、人们的交往途径的大大改变,创造了大批新的信息资源、文化资源,造就了新一代的教育对象和学习主体,这些全新的网络文化自然而然地渗进了具有时代敏感性的语文教学之中。

这种特殊的利用和参与关系,使得现代信息技术和语文学科的整合更为便利。

  (五)信息技术开拓了语文教学的新领域。

  有助于语文学科中主题化教学的开展。

主题化语文教学是以多媒体计算机和互联网为学习工具,以网络作为重要的信息来源。

学生通过使用探索法、发现法去探索、发现相关的信息和知识;主动去搜集并分析有关信息,提出、验证假设;把当前的学习内容尽量与已经习得的知识相联系,并对此联系认真思考。

学生通过彼此交流、讨论、协作学习,高质量、高效率地获取新知识。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是在得到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学习和研究的方法、过程和手段,形成新技能。

我校前不久开展的“书香少年书香班级”主题作文教学,在这方面作了有益探索。

活动过程按照“确定主题-搜集、研究、整理资料-交流汇报-成果展示”四个步骤进行。

学生在老师提供的关于学校的历史等一组话题中选定自己感兴趣的一个或若干个题目,作为研究对象。

在网上搜索与此相关的一类信息,并根据需要分析、整理。

然后向同学们作汇报、交流,进一步修改自己的研究成果。

最后形成书面材料,在学校橱窗、黑板报、校园网以及报纸(扬州日报)等大众媒体上展示、亮相。

  四、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适当应用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需要在语文教学中广泛地运用信息技术;但是,并不是用了网络和计算机就是整合。

这里有一个信息技术的应用与不同的语文教学情景相对应的关系问题,有一个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方式选择使用信息技术的问题。

  1、借助声音和图像,美化文本诵读。

初、高中语文新教材中,有许多文质兼美的经典传世之作,如《兰亭集序》、《滕王阁序》、《阿房宫赋》、《登泰山记》,唐诗、宋词,《荷塘月色》、《故都的秋》、《世间最美的坟墓》等等。

对于这些古今中外的诗词文赋,要进行咀嚼鉴赏,高质量的诵读是最为直接、最为有效的办法,比任何枯燥的空洞的分析解说要好得多。

这时给文本配上合适的声音和图像会令意境全出,在美的氛围中更能体味文本的内涵和美。

这是一种惬意的诗化的教学境界,在这种境界之中,学生的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就会日渐提高。

  2、集合各种相关资料,帮助学生理解研读文本。

现代信息技术打破了只有教师占有资料的统治局面,教师的资料可以凭借多媒体让学生分享;学生可以随时从网上获取一些相关的资料,如作家作品介绍,时代背景、写作情况,等等。

不仅便利学生知人论世,加宽加深对作家的认识、对作品的理解,而且便利学生搞研究性的学习,还可以逐渐培养学生学做学问的良好习惯和善于钻研的科学精神。

  3、通过多种艺术的联想和转换,激活学生的思维。

语文的主要凭借是文字,而文字是实际生活的反映,所以注意调动多种艺术手段将文字与具体的事物进行转换,更能显示两者之间的关系,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

如一种秋天的思绪,马致远用“枯藤老树昏鸦”等文字来表达;那么多媒体可用一支乐曲、一幅图画等来表现。

人物的音容笑貌、言行动作小说家用文字来描绘;而多媒体可以直接地展现,如群英会蒋干中计、智取生辰纲、林黛玉进贾府等。

这种多项的艺术联想与转换增设了教学情景,增添了教学效果。

  4、多向互联互动,加强合作交流。

交互性是现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特征之一,多媒体和网络的使用,大大地拓展了学生讨论与交流的渠道,使小组活动、班级活动更易组织。

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更为广泛和便捷,尤其是可以不受课堂时空的限制,通过网络与外班、与外校交流。

这样,相互间的信息反馈也更为及时,便于教学的调控,便于互相促进,真正能够做到在交流中增进合作、在合作中加强交流。

  五、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怎样才能做好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

  首先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无论什么时候,教学目的是教学首要任务,多媒体技术是为教学目的服务的。

新课程理念要求的教学目的是通过学生的学习,使学生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精神和开放的视野。

我们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语文课的教学,其主要目的是通过运用多媒体的方法,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从而达到语文课程的教学目的。

因此,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必须始终围绕新课程的教学目标。

但在现在的一些语文课堂展示课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些老师为了使课堂有所谓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中是为使用多媒体而使用多媒体,在很多时候使用多媒体技术不当,虽然花了许多工夫,但教学效果并不明显。

在这个问题上,需要记住的是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而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舞台,对多媒体教学手段要进行选择,根据需要进行运用。

在任何时候都要把教学目的作为主线,始终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让多媒体教学这个手段为教学目的服务,如果对课堂教学帮助不大或与课堂教学关系不大的,不管技术如何精湛,手段如何美妙,都要忍痛割爱,多媒体教学的手段有动画,有声音,有影像,有模拟,在一堂具体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应该运用哪种手段,哪些手段多些,哪些手段少些,哪些手段先用,哪些手段后用,都要根据教学要求的需要,以服务教学要求为标准。

只有紧紧围绕教学要求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才能到达教学目的,真正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作用。

其次要注意教师讲解与多媒体演示的关系,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的自我发展为中心,通过多媒体教学目的是促进学生的智能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课堂不是对学生进行训练的场所,而是引导学生发展的场所。

在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教学有它独到之处,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有利于营造创新的氛围,对教师授课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能忘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学习方式。

切不可认为课堂教学中的一切都可以用多媒体手段来代替,而要把多媒体教学与教师的讲解有机结合起来,让机器为人服务。

教学过程是一个教师和学生相互交流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教学活动,教师不仅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而且要通过自身的人格力量影响学生,促进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尤其语文课堂教学更是如此。

这个作用是计算机及其多媒体手段不能替代的。

切不可认为有了多媒体教学,教师可以什么也不用讲,什么都通过多媒体演示来解决,这是错误的。

因此,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手段时,不能忘记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新课程教学中的主导地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