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下化学平衡状态判断练习题附答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370893 上传时间:2023-02-10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99.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化学下化学平衡状态判断练习题附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高一化学下化学平衡状态判断练习题附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高一化学下化学平衡状态判断练习题附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高一化学下化学平衡状态判断练习题附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高一化学下化学平衡状态判断练习题附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化学下化学平衡状态判断练习题附答案.docx

《高一化学下化学平衡状态判断练习题附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化学下化学平衡状态判断练习题附答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一化学下化学平衡状态判断练习题附答案.docx

高一化学下化学平衡状态判断练习题附答案

高一化学下化学平衡状态判断练习题

一、单选题

1.根据反应:

2Ag++Cu=Cu2++2Ag,设计如图所示原电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X可以是银或石墨B.Y是硫酸铜溶液

C.电子从铜电极经外电路流向X电极D.X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

Ag++e-=Ag

2.可逆反应2NO2(g)

2NO(g)+O2(g),在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

①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O2的同时生成2nmolNO2

②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O2的同时生成2nmolNO

③用NO2、NO、O2表示的反应速率之比为2:

2:

1的状态

④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的状态

⑤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的状态

⑥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再改变的状态

⑦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的状态

A.①④⑥⑦B.②③⑤⑦C.①③④⑤D.全部

3.对于可逆反应4NH3(g)+5O2(g)

4NO(g)+6H2O(g),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达到化学平衡时,4v正(O2)=5v逆(NO)

B.若单位时间内生成xmolNO的同时,消耗xmolNH3,则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C.达到化学平衡时,若增加容器体积,则正反应速率减小,逆反应速率增大

D.化学反应速率关系是2v正(NH3)=3v正(H2O)

4.可逆反应:

2NO2(g)

2NO(g)+O2(g)在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

①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O2的同时生成2nmolNO2

②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O2的同时,生成2nmolNO

③用NO2、NO、O2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的比为2:

2:

1的状态

④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的状态

⑤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的状态

⑥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的状态

A.①④⑥   B.②③⑤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⑤⑥

5.已知A(g)+B(g)

C(g)+D(g)判断该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的依据为(  )(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压强不随时间改变B.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改变

C.c(A)不随时间改变D.单位时间里生成C和D的物质的量相等

6.一定温度下,在容积恒定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可逆反应

下列叙述一定是达到平衡的标志的是 (   )

②单位时间内生成amolA,同时消耗2amolC

③A、B、C的浓度不再变化

④混合气体的总压强不再变化

⑤C的质量分数不再改变

⑥用A、B、C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之比为1:

3:

2的状态

⑦A、B、C的浓度彼此相等

⑧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的状态 

A.①③④⑤B.①④⑤⑦C.④⑤⑥⑧D.③⑤⑥⑦

7.下列说法中,可以证明反应N2(g)+3H2(g)

2NH3(g)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A.一个N=N键断裂的同时,有三个H-H键形成

B.一个N=N键断裂的同时,有三个H-H键断裂

C.一个N=N键断裂的同时,有两个N-H键断裂

D.一个N=N键断裂的同时,有六个N-H键形成

8.在一定条件下的定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SO2(g)+O2(g)

2SO3(g),下列哪种情况能表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

A.SO3的体积百分含量保持不变

B.SO2反应速率是O2反应速率的2倍

C.SO3的浓度是O2浓度的2倍

D.单位时间内SO2消耗的浓度等于SO3生成的浓度

9.下列说法能说明反应2HI(g)

H2(g)+I2(g)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1)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H2的同时生成nmolHI‍

(2)一个H-H键断裂的同时有两个H-I键断裂

(3)c(HI)=c(I2)

(4)反应速率v(H2)=v(I2)=0.5​v(HI)

(5)c(H2):

c(I2):

c(HI)=2:

1:

1

(6)温度和体积一定时,某一生成物浓度不再变化

(7)温度和体积一定时,容器内压强不再变化

(8)条件一定,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变化

(9)温度和体积一定时,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发生变化

(10)温度和压强一定时,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发生变化

A.

(1)

(2)(5)(9)(10)B.

(2)(6)(9)C.(6)(7)(10)D.全部

10.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可逆反应C(s)+CO2(g)

2CO(g),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

①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CO2的同时生成nmolC

②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CO2的同时生成2nmolCO

③CO2、CO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1:

2的状态

④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的状态

⑤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再改变的状态

⑥C的质量不再改变的状态

A.①④⑤⑥B.②④⑤⑥C.②③⑤⑥D.①②③④

11.在一个不传热的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可逆反应mA(g)+nB(g)

pC(g)+qD(g),当m、n、p、q为任意整数时,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

①体系的压强不再改变

②体系的温度不再改变

③各组分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再改变

④各组分的质量分数不再改变

⑤反应速率v(A):

v(B):

v(C):

v(D)=m:

n:

p:

q

⑥单位时间内mmolA断键反应,同时pmolC也断键反应

A.③④⑤⑥B.②③④⑥C.①③④⑤D.①③④⑥​

12.—定条件下,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N2(g)+3H2(g)

2NH3(g),当N2、H2、NH3的浓度不再改变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N2、H2完全转化为NH3B.N2、H2、NH3的浓度一定相等

C.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且等于零D.反应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13.一定温度下在一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可逆反应2X(g)

Y(g)+Z(s),以下不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A.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B.反应容器中Y的质量分数不变

C.体系压强不再变化D.2v逆(X)=v正(Y)

14.一定温度下在一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可逆反应2X(g)

Y(g)+Z(s),以下不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A.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B.反应容器中Y的质量分数不变

C.X的分解速率与Y的消耗速率相等D.单位时间内生成1molY的同时生成2molX

15.对可逆反应4NH3(g)+5O2(g)

4NO(g)+6H2O(g),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达到化学平衡时4v正(O2)=5v逆(NO)

B.若单位时间内生成xmolNO的同时,消耗xmolNH3,则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C.达到化学平衡时,若增大容器容积,则正反应速率减小,逆反应速率增大

D.化学反应速率关系:

2v正(NH3)=3v正(H2O)

16.在一个不传热的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可逆反应mA(g)+nB(g)

pC(g)+qD(g),当

为任意整数时,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

①体系的压强不再改变

②体系的温度不再改变

③各组分的浓度不再改变

④各组分的质量分数不再改变

⑤反应速率v(A):

v(B):

v(C):

v(D)=m:

n:

p:

q

⑥单位时间内

molA发生断键反应,同时

molC也发生断键反应

A.③④⑤⑥     B.②③④⑥     C.①③④⑤     D.①③④⑥

17.下列可以证明

已达平衡状态的是()

①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

的同时生成nmolHI

②一个H—H键断裂的同时有两个H—I键断裂

③温度和体积一定时,混合气体密度不再变化

⑥温度和体积一定时,某一生成物浓度不再变化

⑦温度和体积一定时,容器内压强不再变化

⑧温度和压强一定时,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变化

⑨温度和体积一定时,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变化

A.②③④⑤⑥

B.②⑥⑦⑧⑨

C.①②⑥⑧

D.②⑥⑨

18.某温度下,反应

(正反应吸热)在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状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加压时(体积变小),正反应速率增大

B.保持体积不变,加入少许

,将使正反应速率减小

C.保持体积不变,加入少许

,再达到平衡时,颜色变深

D.保持体积不变,升高温度,再达到平衡时,颜色变深

二、推断题

19.A、B、C、D、E五种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逐渐增大。

A为非金属元素,且A、E同主族,C、D为同周期相邻的元素。

E原子的质子数等于C、D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

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2倍。

C的氢化物分子中有3个共价键,试推断:

(1)写出B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________。

(2)由A、C、D所形成的离子化合物是_______(填化学式),所含化学键类型为_______,它与E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溶液加热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C单质的电子式________。

(4)B和D相比,非金属性较强的是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下列事实能证明这一结论的是_____(选填字母序号)。

a.常温下,B的单质呈固态,D的单质呈气态b.D的氢化物的热稳定性强于B的氢化物

c.B与D形成的化合物中,B呈正价d.D的氢化物的沸点高于B的氢化物

20.现有A、B、C、D、E、F、G七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其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已知A、D位于同一主族,D是短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大的。

B、E最外层电子数是最内层电子数的2倍。

C、F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且C、F的原子序数之和为A、D原子序数之和的两倍。

(1)A、C、D、F形成的简单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用元素符号填写)。

(2)B、E、F、G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最强的是_______________(用化学式填写)。

(3)下列事实能说明G元素的非金属性比F元素的非金属性强的是()(填序号)

A.G单质与Na2S溶液反应溶液变浑浊

B.F的氢化物的酸性比G的氢化物酸性弱

C.G和F两元素的简单氢化物受热分解,前者的分解温度高

(4)A、C、D、F四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M和N在溶液中相互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

21.已知A〜H均为短周期元素,请回答下列问题。

(1)F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________。

(2)D、E、G、H的简单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写离子符号)。

(3)用乙图装置证明酸性:

HCl>H2CO3>H2SiO3,则溶液b为;溶液c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列事实可用于比较元素碳与Cl非金属性相对强弱的是____(填序号)。

a.最高正化合价Cl>Cb.Cl的氢化物比C的简单氢化物稳定

c.Cl的氢化物比C的简单氢化物沸点高d.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

HClO4>H2CO3

(4)A和D形成的18电子分子与A和G形成的18电子分子按4:

1的个数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22.已知有五种元素的原子序数的大小顺序为C>A>B>D>E,A、C同周期,B、C同主族;A与B形成的离子化合物A2B中所有离子的电子数都相同,其电子总数为30;D和E可形成4核10电子分子。

试回答下列问题:

1.C、D两种元素的名称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A2B的形成过程:

__________。

3.写出D元素形成的单质的结构式:

__________。

4.写出下列物质的电子式:

A、B、E形成的化合物:

__________;

D、E形成的化合物:

__________。

5.A、B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A2B2属于__________(填“离子”或“共价”)化合物,存在的化学键类型是__________;写出A2B2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答案:

B

解析:

原电池中较活泼的金属是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

电子经导线传递到正极,所以溶液中的阳离子向正极移动,正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根据方程式可知,铜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做原电池的负极。

溶液中的银离子得到电子,在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因此根据装置图可知,X是正极,金属性弱于铜的,或用石墨做电极,电解质溶液是硝酸银,A、C、D正确,B不正确,答案选B。

2.答案:

A

解析:

从平衡状态的两个重要特征上判断:

(1)v(正)=v(逆),

(2)混合物中各组成成分的百分含量不变。

①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O2的同时生成2nmolNO2,v(正)=v(逆),正确;②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O2的同时生成2nmolNO,二者均为正反应速率,不能作平衡标志,错误;③用NO2、NO、O2表示的反应速率的比为2:

2:

1的状态,没有明确正、逆反应速率,不能作平衡标志,错误;④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时,二氧化氮的浓度不再改变,达到平衡状态,正确;⑤该反应在体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不随反应的进行而变化,密度不变不能作为平衡标志,错误;⑥该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量不等,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再改变的状态为平衡状态,正确;⑦该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量不等,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的状态为平衡状态,正确。

3.答案:

A

解析:

达到化学平衡时,用不同物质表示的正、逆反应的速率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故A正确;根据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则单位时间内生成xmolNO的同时,生成xmolNH3,故B错误;若增加容器体积,正、逆反应速率均减小,故C错误;不同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比一定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则3v正(NH3)=2v正(H2O),故D错误。

4.答案:

A

解析:

①中可换算成“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O2,同时消耗nmolO2”,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已达平衡;②、③指的是同一反应方向,不能说明反应已达平衡,④⑥中均为变量,变量不变时,反应已达平衡;⑤中为恒量,不能说明反应已达平衡。

5.答案:

C

解析:

由于该反应是气体分子数不变的反应,容器中压强、气体的密度始终不变,A、B错误;c(A)随反应的进行要减小,C正确;不论反应是否达平衡,单位时间里生成C和D的物质的量始终相等,D错误。

6.答案:

A

解析:

反应达到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所以2v正(B)=3v逆(C)时达到平衡,故①正确;生成A与消耗C都表示逆反应速率,不能作为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故②错误;达到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保持不变,所以A、B、C的浓度不再变化反应达到平衡,故③正确;反应前后气体化学计量数和不同,压强是变量,所以混合气体的总压强不再变化反应达到平衡,故④正确;C的质量分数不再改变,说明C的浓度保持不变,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⑤正确;任意时刻用不同物质表示的速率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所以用A、B、C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之比为1:

3:

2的状态不一定是平衡状态,故⑥错误;各物质的浓度保持不变反应达到平衡状态,A、B、C的浓度彼此相等时不一定保持不变,所以A、B、C的浓度彼此相等时反应不一定达到平衡,故⑦错误;根据

该反应中密度是恒量,所以密度不变反应不一定达到平衡,故⑧错误。

7.答案:

A

解析:

断裂N=N键代表正反应速率,形成H-H键表示逆反应速率,一个N=N键断裂的同时,有三个H-H键形成,表示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A正确;断裂N=N键代表正反应速率,断裂H-H键也表示正反应速率,不能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故B错误;断裂N=N键代表正反应速率,断裂N—H键表示逆反应速率,一个N=N键断裂的同时,有两个N-H键断裂,说明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没有达到平衡状态,故C错误;断裂N=N键代表正反应速率,形成N-H键表示正反应速率,不能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故D错误。

8.答案:

A

解析:

SO3的体积百分含量保持不变符合化学平衡的特征,A项正确;B项没有指明反应的方向,无法判断是否达到平衡状态,B项错误;成分浓度之间的关系与是否达到了平衡状态无关,C项错误;D中的反应速率均为正反应消耗,无法判断正逆反应速率是否相等,D项错误。

9.答案:

B

解析:

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H2的同时生成2nmolHI,才能说明v(正)=v(逆),

(1)错误;一个H—H键断裂的间时有两个H—I键断裂,说明v(正)=v(逆),

(2)正确;c(HI)=c(I2),与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没有直接的关系,(3)错误;反应速率之比始终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因此(4)错误;各物质的浓度之比是否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与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没有直接的关系,(5)错误;温度和体积一定时,某一生成物浓度不再变化,可以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6)正确;由于该反应为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因此温度和体积一定时,容器内压强始终不变,不能说明反应是否达到平衡,(7)错误;由于气体的总质量不变,气体的体积不变,则平均摩尔质量始终为一定值,因此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变化,不能说明反应是否达到平衡,(8)错误;由于I2(g)为紫色,当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发生变化时,说明I2(g)的浓度不冉变化,可以说明反应达到平衡,(9)正确;由于该反应为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温度和压强一定时,混合气体的密度始终不变,不能说明反应是否达到平衡,(10)错误。

10.答案:

B

解析:

化学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且不等于O,各物质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由此衍生的一些物理量不再发生变化。

①生成二氧化碳和生成C都是逆反应,其速率之比始终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错误;②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CO2的同时生成2nmolCO,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正确;③CO2、CO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决定于开始加入的多少和反应程度,与平衡状态无关,错误;④C为固体,平衡正向移动,气体质量增大,逆向移动,气体质量减小,所以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正确;⑤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量不同,所以压强不变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正确;⑥C的质量不再改变,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正确。

11.答案:

B

解析:

①如果该反应是一个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的可逆反应,则体系的压强始终不变,所以不能根据压强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错误;②容器不传热,当体系的温度不再改变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正确;③各组分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再改变,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正确;④当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各组分的质量分数不再改变,正确;⑤反应速率v(A):

v(B):

v(C):

v(D)=m:

n:

p:

q,没有指明v正、v逆,所以不能据此判断该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错误;⑥单位时间内mmolA断键反应同时pmolC也断键反应,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正确。

12.答案:

D

解析:

此反应是可逆反应,氮气和氢气不能完全转化成氨气,故A错误;各物质浓度不再改变时,不一定相等,故B错误;化学平衡是动态平衡,各物质浓度不再改变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但不等于0,故C错误,D正确。

13.答案:

D

解析:

恒容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说明气体的质量不变,反应达平衡状态,A能说明;反应容器中Y的质量分数不变,说明各物质的质量不变,则反应达平衡状态,B能说明;体系压强不再变化时,说明反应达平衡状态,C能说明;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v逆(X)=2v正(Y),D不能说明。

14.答案:

C

解析:

恒容条件下,气体总质量改变,则气体的密度也发生变化,所以气体密度在未达平衡前是变量,不再变化说明达到平衡,A不符合题意;体系中任一物质的质量分数不变可以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B不符合题意;平衡状态时X的分解速率和Y的消耗速率之比应是2:

1,C符合题意;单位时间内生成1molY的同时生成2molX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则可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D不符合题意。

15.答案:

A

解析:

根据反应方程式有:

4v(O2)=5v正(NO),化学平衡时,v正=v逆,所以4v正(O2)=5v逆(NO),A正确;生成NO、消耗NH3均为正反应的变化,B中叙述未表示逆反应的情况,B错误;由于反应物、生成物均为气体,所以增加容器容积,都减小,C错误;3v正(NH3)=2v正(H2O),D错误。

16.答案:

B

解析:

判断化学平衡的根本标志是v正=v逆,⑥中mmolA断键,则同时生成pmolC,而pmolC也发生键反应,因此对C而言v正=v逆,⑥正确;⑤中反应任一时刻反应速率之比都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错误;平衡状态的直接标志是各组分的浓度不再改变,则各组分的质量分数也不再改变,③、④正确;间接标志是体系的温度不再改变,②正确:

因m+n与p+q的相对大小不确定,故①无法确定,若m+n=p+q,则压强始终不变化,则①错误。

因此选B。

17.答案:

D

解析:

A项,③该反应是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的反应,所以温度和体积一定时混合气体的密度始终不变;④未指明正逆反应;⑤三种物质的浓度比等于相应的化学计量数比时不—定是平衡状态;③④⑤不能作为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A项错误。

B项,⑦温度和体积一定时,容器内压强始终不变;⑧温度和压强一定时,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始终不变;⑦⑧不能作为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B项错误。

C项,①单位吋间内生成nmol

的同时生成nmolHI,不符合对应的化学计量数比,C项错误。

D项,②一个H-H键断裂的同时有两个H—I键断裂,表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⑥温度和体枳一定时,某一生成物浓度不再变化,符合化学平衡的定义;⑨温度和体积一定时,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变化,说明碘的浓度不再变化,可以作为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D项正确。

18.答案:

B

解析:

加压时(体积变小),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平衡逆向移动;保持体积不变,加入

,正反应速率增大,平衡正向移动,

浓度增大,平衡时颜色变深;体积不变,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

浓度增大,平衡时颜色变深。

19.答案:

(1)第二周期ⅣA族

(2)NH4NO3(或NH4NO2)极性键、离子键

+OH-

NH3↑+H2O

(3)

(4)O;be

解析:

(1)根据元素的位置及结构特点可判断,A、B、C、D、E五种短周期元素分别为H、C、N、O、Na。

碳元素位于周期表的第二周期ⅣA族。

(2)由A、C、D所形成的离子化合物是NH4NO3(或NH4NO2),所含化学键类型为极性键、离子键;NH4NO3(或NH4NO2)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氨气,离子方程式为

+OH-

NH3↑+H2O。

(3)氮分子中含有氮氮三键,电子式为

(4)同周期元素自左向右非金属性逐渐增强,所以氧元素的非金属性强于碳的非金属性,故非金属性较强的是O。

比较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依据:

①依据非金属单质与H2反应的难易程度、剧烈程度和生成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

与氢气反应越容易、越剧烈,气态氢化物越稳定,其非金属性越强。

②依据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的强弱。

酸性越强,其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

③依据元素周期表。

同周期中,从左向右,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同主族中,由上而下,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④非金属单质与盐溶液中简单阴离子之间的置换反应。

非金属性强的置换非金属性弱的。

⑤非金属单质与具有可变价金属的反应。

能生成高价金属化合物的,其非金属性强。

所以答案选be。

20.答案:

(1)r(S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