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370390 上传时间:2023-02-1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3.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化学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初中化学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初中化学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初中化学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初中化学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化学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初中化学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化学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化学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初中化学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

《第五单元第一节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理解质量守恒定律以及守恒的原因,学会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和解决一些化学现象和问题。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及分析,培养学生利用实验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化学反应实质与质量守恒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使学生了解研究化学问题的基本思路。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善于合作、勇于探索、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对学生进行透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

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得出结论,如何使学生理解质量守恒的原因,从而达到从定量角度理解化学反应。

教学思路:

本节课主要采用“实验探究”的教学模式,在整个探究过程中实现以观生趣、以趣激疑、以疑导思、以思求知、以知增能。

按“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方案—实验验证—得出结论—解释反思—交流应用”的程序来探究。

整个设计不仅注重了科学知识的获取,更注重了学生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

在教学中以实验探究为主,多次采用讨论交流的方式,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让课堂教学焕发生命活力。

本节课主要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主动参与、自主合作、探究交流的学习方式使每位学生以“探索者”的身份融入到课堂中,体验化学的再发现过程,学习化学家发现真理的途径和方法,真正做到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教具准备:

1、视频材料:

白磷燃烧探究质量守恒的实验。

2、实验用品:

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钠溶液、托盘天平、橡皮塞、玻璃棒、细线、细沙、火柴等。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前回顾:

1、画出水分解的微观示意图,回答得到的信息?

2、化学反应的实质?

现在要表示氢气和氧气化合生成水的反应,你认为

下列图示哪一个更好?

为什么做出这样的选择?

根据你的选择,请推测分解了的水的质量与生成的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是否相等?

指生板演

生思考、讨论、积极发言

启发学生利用前面学习的有关分子、原子和元素的知识分析得出“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发生改变的”结论,形象地理解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分子破裂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成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能再分,为探究质量守恒定律提供知识基础。

并引导学生做出化学反应质量关系的推测。

出示问题:

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探究质量守恒。

●1、实验探究目的?

你的假设是?

●2、实验前有哪些问题必须考虑?

●3以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反应作为研究对象探究质量守恒,如何设计实验步骤?

阅读课本101页至102页实验探究回答问题:

先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见解。

然后小组内与他人展示交流的结果。

 

 

通过问题方式呈现出来,激发学生的兴趣,理清实验目的,实验步骤。

演示:

以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探究质量守恒。

视频:

白磷在密闭容器内中燃烧探究质量守恒。

提出问题:

(1)上述实验中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锥形瓶上方玻璃管管口处小气球的作用是什么,锥形瓶瓶底为何铺一层细沙?

(2)分析上述实验思考:

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在探究质量守恒定律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仔细观察实验现象,

先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见解。

然后小组内与他人讨论交流,

展示交流的结果

 

通过实验现象的观察,以及问题的思考,讨论,使学生自主的得出在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化学反应探究装置一定要密闭。

应尽可能把主动权交给学生,给予学生反思的时间和空间。

通过方案的对比学会正确的设计方案、选择方案。

明确选择的依据

使学生的思维多角度、多方向进行,注重知识的联系。

引导得出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指生解释自然生活中如蜡烛燃烧、煤的燃烧、镁带的燃烧看似质量发生改变但守恒的原因,强调一切化学变化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记忆定义,解释现象

化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通过对生活和生产中化学现象进行解释,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提供质量守恒定律发展简史提出问题:

(1)你认为波义耳所做实验中的反应是否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2)请简要分析导致波义耳未能发现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

阅读资料,思考问题,

先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交流展示。

 

进一步巩固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化学反应探究装置一定要密闭的理念。

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

同时培养了学生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

给学生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让学生认识到定量研究法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分析质量守恒的原因

 

讨论发言

宏观现象及问题需要从微观角度做出解释,这是化学学科的内容特点及思维方式。

使学生进一步形成微粒观、元素观、变化观。

通过典型例题引导学生掌握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典例】下列变化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A.5g水受热变成5g水蒸气B.5g食盐溶解在95g水中,成为100g食盐溶液

C.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后质量减少D.100mL水中加入100mL酒精,成为体积小于200mL的溶液

思考、抢答

通过师生问答等形式,使互动交流达到高潮,使问题得到逐步明晰和解决,使知识得到构建。

在教师的指导下使学生感觉到知识的掌握不再是艰涩难懂的,而是充满乐趣的探索过程。

典例2、

生思考、讨论、师点拨

通过题目巩固知识点,并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运用能力。

学以致用

要求:

1、独立完成,用心思考。

2、合作交流,共同进步。

先独立完成

在合作交流

通过题目巩固知识点,并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运用能力。

在与同伴的交流中互相碰撞,提升、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快乐收获

与学生共同交流本节收获。

从知识上、方法上、情感方面畅谈收获。

促进学生思考与拓展,并能让学生梳理知识、掌握学习方法。

教师总结:

通过列举让学生在此认识到只要合理的利用化学知识会让生活更加美好!

附:

板书设计

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

 

推断组成

 

计算

 

解释现象

 

学情分析

一、学生状况:

学生的知识状况: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物质的构成(分子、原子等)有了较深的认识,初步建立了微粒观,能用微粒的观点从质变的角度分析一些化学变化的实质,对化学反应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能判断出化学反应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知道化学反应过程中原子是不发生变化的,但是没有从定量的角度认识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也没有把化学反应过程中原子不变跟物质总质量也不变联系起来。

因此,从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量、和质量不变,认识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也不变,是质量守恒定律教学的起点。

学生的能力状况:

初步掌握了简单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而对化学探究学习方法的了解尚处于启蒙阶段。

在“作出假设”、“实验方案的设计”、“概括推理能力”等方面仍需提高。

学生的心理状况:

学生刚开始化学学习,情绪和心理都处于比较兴奋、好奇状态,我紧紧抓住这一点。

二、学生课前、课外的学习准备

为更加条理的学习本节知识,在课前、课外让学生分别从知识上、生活中做好学习准备。

如:

回忆水电解实验现象,微观示意图,说说在生活中化学变化中前后质量的变化。

三、学法设计

1、实验探究法:

学会在科学探究中如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获得知识、培养能力。

2、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结合的方式学习。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首先学生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见解,然后在与小组内其他同学交流,发表见解。

在与其他同学的交流中阐述自己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准确条理表达的能力。

同时让他们在对比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培养学生向他人学习的意识。

3、自主学习与教师引导结合的方式学习。

在学习知识及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首先由学生自主学习,教师绝不包办代替,充分的信任学生,例如自主设计实验步骤,学生代表讲解。

问题的解决同样首先由学生讲解。

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积极从中获取信息,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在引导中让学生更加条理、全面准确的掌握知识。

 

效果分析

一、课堂教学效果分析:

1、课堂中学生能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包括认真观看视频、认真积极的针对问题独立思考,在形成自己的见解的基础上与小组内其他同学积极交流合作,取长补短,让自己的认识更加条理、完整、深刻。

2、教学目标达成度高。

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实现目标的达成,借助问题的探究、实验探究、多媒体展示等方法使学生获取知识。

3、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培养了他们从生活中感悟化学知识的能力以及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

二、测评效果分析:

针对本节的知识点精选了6个习题进行检测,通过教师的巡回观察及与学生交流分析测评效果如下:

1、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运用已经比较熟练,能快速准确的解决有关问题。

2、在基础习题之后设计了两个有难度的练习题,以检测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学生对这部分题目解决时思路不明确,叙述不够准确。

不能清晰的找出条件解决。

其次不能很好的运用题目给出的信息,运用信息帮助解决问题。

3、从不同层次的学生看,班级内学生对基础性题目都能解决。

大多数学生对综合性问题有思考的方向,知道该利用哪些知识解决,但是解决的过程需要教师的点拨、引导,才能更加准确。

三、对今后教学的启示

1、在教学中要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通过多种途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他们在课堂中始终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

例如创设有效的情境、借助先进的教学手段、通过有效的积极地生生、师生合作。

2、在检测题的设计上要注意层层递进,既要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又要注重对知识综合运用的考查。

对于易错点、困惑点让学生在多角度的练习中理解知识、掌握知识。

3、在问题的处理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给予他们思考、交流、阐述的时间,教师不能代替他们解决问题。

要多给学生展示的机会,让他们在错误的解答中完善知识,在正确的解答中体会成功,形成持久的学习动力。

教材分析

一、本节课在化学教材体系中的地位

本节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鲁教版化学教科书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节《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包括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质量守恒的原因及其应用。

在本节课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化学反应的微观本质是构成物质的分子破裂成原子,而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可再分。

质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学的一个重要化学规律,是分析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的理论依据,它的应用贯穿于整个中学化学。

本节教材在初中化学里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在此之前,学生学习了元素符号、化学式、分子和原子的初步知识,对化学反应中物质发生了质的变化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

本节课的教学将引领学生对化学反应的认识开始了从“质”到“量”的过渡,也为之后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计算的教学构建了理论铺垫,所以本课内容不仅是本单元的一个重点,也是整个中学化学的教学重点之一。

本节课通过实验探究从宏观得出质量守恒,然后引导从微观分析原因,从宏观到微观再到宏观解释日常生活中一些化学反应。

二、教学内容分析

1.课标中的内容

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用微粒的观点对质量守恒定律作出解释。

2.教材中的内容

教材不是从定义出发,把质量守恒定律强加给学生,而是首先提出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与生成物的质量之间存在什么关系的问题,让学生思考,然后通过作出假设、实验探究,交流讨论,得出结论等科学探究方法,设计并实施一些实验方案,指导学生观察、思索,使学生从自己亲身观察到的事实中,经过思考,得到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一规律,进而较深刻地认识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质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学的重要定律,教材从提出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同生成物的质量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入手,从观察白磷燃烧和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关系出发,通过思考去“发现”质量守恒定律,而不是去死记硬背规律。

这样学生容易接受。

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为什么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呢?

”引导学生从化学反应的实质上去认识质量守恒定律。

在化学反应中,只是原子间的重新组合,使反应物变成生成物,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并没有变化,所以,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

进而较深刻地认识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同时也为化学方程式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教学对象分析

1.知识技能基础

初三刚开设化学课,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较高,通过学习,也掌握了一定的实验技能,针对这些情况,我们采用实验探究的方法,鼓励学生动手、动脑,在实验中观察,在观察中讨论,在讨论中形成共识,不仅使学生学到新的化学知识,也可使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有更深的理解。

2.学习能力方法

所授课班级学生的学习能力较强,学习较主动,思维灵活,方法得当。

3.非智力因素

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喜欢探索新问题,能主动与他人合作,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

三、教学设计: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我主要采用教师引导,学生为主,师生协作,以实验为基础,以思维为重点的合作探究教学形式,着重了两个体现、四个突出。

1.两个体现

1)体现新课程改革素质教育的教学理念;

1)体现新课程改革素质教育的教学理念;

2.四个突出

(1)以实验为基础,引导科学发现;

(2)以思维为核心,开展问题探究;

(3)以学生为主体,促进知识内化;

(4)以小组为单位,构建研究氛围。

四、结合本节内容设计的教学方法

1、问题引导复习、运用知识。

教学中没有直接从呈现知识、复习知识入手,而是从运用知识的角度,寻找真实适当的情景,设计问题,让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复习知识,运用知识。

2、观看视频获取信息。

在教学中注重通过多种形式呈现知识,让学生通过多种方式获取信息,如视频、文字等。

培养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

3、动手探究获得结论。

教师为学生提供合理的学习情景,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设计实验,动手探究,在实验探究中巩固知识,提升能力。

4、生活与化学知识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都有化学知识,运用化学知识可以让生活更加美好,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持久的兴趣。

五、教学策略分析

本节课主要采用“实验探究”的教学模式,在整个探究过程中按“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方案—实验验证—得出结论—解释反思—交流应用”的程序来探究。

整个设计不仅注重了科学知识的获取,更注重了学生参与获取知识过程。

在教学中以实验探究为主,多次采用讨论交流的方式,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让课堂教学焕发生命活力。

本节课主要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主动参与、自主合作、探究交流的学习方式使每位学生以“探索者”的身份融入到课堂中,体验化学的再发现过程,学习化学家发现真理的途径和方法,真正做到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六、教学目标的制定:

根据新课标的精神、教材的编写意图、本节的特点、初三学生的认知水平、心理特点,确定本课时教学目标为: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理解质量守恒定律以及守恒的原因,学会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和解决一些化学现象和问题

(2)过程与方法:

l通过实验及分析,培养学生利用实验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化学反应实质与质量守恒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使学生了解研究化学问题的基本思路。

(3)情感、态度、价值观:

l通过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善于合作、勇于探索、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对学生进行透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

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得出结论,如何使学生理解质量守恒的原因,从而达到从定量角度理解化学反应。

进一步树立微粒观、分类观及变化观。

 

评测练习

1.、关于质量守恒定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煤燃烧化为灰烬,该反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B.24g镁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40g氧化镁,实际消耗空气的质量为16g;

C.无数实验证明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D.质量守恒定律只适合于有气体或固体生成的化学反应,

2、某物质在纯氧中燃烧生成了氮气和水蒸气,该物质一定含有()

A.氮元素和氧元素B.氢元素和氧元素C.氮元素和碳元素D.氮元素和氢元素

3、在下列各项中,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发生改变的是()

①原子的数目②分子的数目③元素的种类④物质的总质量⑤物质的种类⑥原子的种类

A.①③④⑤B.①③④⑥C.①④⑥D.①③⑤

4、化学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在于反应前后()

A.物质的种类没有改变B.分子的种类没有改变

C.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都没有改变D.分子的数目没有改变

5.在化学反应A+2B=3C+D中,6gA与8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9gD。

若反应生成15gC,则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为:

A8gB24gC12gD16g

6.将25g甲,5g乙,10g丙混合加热,反应后的化合物中含有10g甲,21g丙,还含有一种新物质丁,则丁的质量为:

A40gB20gC11gD9g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学作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