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原理形成性作业及复习资料.docx
《学前教育原理形成性作业及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前教育原理形成性作业及复习资料.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前教育原理形成性作业及复习资料
《学前教育原理》形成性作业及参考答案
作业1及答案
一、填空题
1.学前教育肩负着保育学龄前儿童,促使他们在体、智、德、美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的任务。
2.学前教育学的任务是研究学前教育现象和学前教育问题。
3..确保学前教育供给充足、充分实现其公益性的根本保障是政府保障
4、标志着社会学前教育正式建设立是张之洞创立的幼儿学校
5.我国第一所公立幼儿园于1903年建立在湖北武昌
6、福禄培尔将幼儿游戏分为三类:
身体的游戏、感官的游戏和精神的游戏
7、苏联学前教育理论流派以其鲜明的政治主张为标识,重视学前教育机构的工作是其特色。
8、近现代中国学前教育理论流派的典型代表人物是陈鹤琴
9、西周宫廷建立的宫廷学前教育机构是孺子室
10、蒙台梭利认为幼儿的“纪律”建立的基础是:
激发儿童的“内在纪律”,
11、20世纪40年代,陈鹤琴将幼儿园的课程确定为五项,又称物质活动即健康活动、社会活动、科学活动、艺术活动和文学活动
12.蒙台梭利在儿童之家对幼儿所实施的教育包括四个方面,即肌肉训练、实际生活练习、
感官练习和初步知识教育。
13.中国近现代学前教育理论流派的特点是学习借鉴国外学前教育理论,探索中国化的学前教育理论。
14、前苏联学前教育理论流派的代表是乌索娃、福辽莉娜、克鲁普斯卡娅。
二、名词解释
1.学前教育学:
学前教育学是以学前教育现象和学前教育问题为对象的一个研究领域,目的在于揭示学前教育规律,阐述学前教育的原则、方法。
2.家庭学前教育:
家庭学前教育是由父母或家庭其他年长者在家庭中对学龄前子女实施的保育和教育。
3.社会学前教育:
社会学前教育是由专职人员在由社会组织建立的专门化的学前教育机构中对学龄前儿童实施的保育和教育。
4.观察法:
观察法是研究者借助感官或辅助仪器对研究对象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考察、记录以获取相关事实资料的研究方法。
三、简答题
1简要说明学前教育研究中的常用方法:
观察法、文献法、调查法、实验法
观察法:
观察法是研究者借助感官或辅助仪器对研究对象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考察、记录以获取相关事实资料的研究方法。
文献法:
文献法是通过搜集、查阅、整理已有的相关文献以获得研究对象资料的研究方法。
调查法:
调查法是以访谈、问卷、测验等间接手段获取某一学前教育现象和问题的现状、成因、发展等方面资料,从而对研究对象的特征作出概括的研究方法。
实验法:
实验法是根据研究假设,运用一定的人为手段,主动干预或控制对象的发生、发展过程,借助观察、测量等手段,探索、验证教育现象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
2、简述皮亚杰关于儿童教育目的和原则的基本观点
答:
(1)教育要符合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符合儿童心理发展的水平,避免儿童教育成人化的倾向;
(2)发展儿童的主动性;(3)强调儿童的实际活动;(4)重视儿童的社会交往。
3、简述陈鹤琴关于中国幼稚教育和幼儿园课程的基本观点
答:
陈鹤琴先生提出的幼儿园课程观点是整个教学法。
他批评当时小学和幼稚园的分科教学法,强调以幼儿经验、身心发展特点和社会发展需要作为选择教材的标准;反对实施分科教学,提倡综合的单元教学,以社会自然为中心、主张游戏式的综合性教学方法。
4、学前教育为何具有儿童发展的价值
答:
学前期是人的认知发展最为迅速、最重要的时期,在人一生认识能力的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奠基性作用。
研究表明,婴幼儿具有巨大的学习潜力,比如,婴儿在3个月时便能进行多种学习活动;l岁婴儿能学会辨认物体的数量、大小、形状、颜色和方位;幼儿具有很强的模仿力、想像力和创造力。
学前期还是个体心理多方面发展的关键期。
在关键期内,个体对于某些知识经验的学习或行为的形成比较容易,而如果错过了这一时期,在较晚的阶段上再来弥补则是很困难的,有时甚至是不可能的。
研究发现,2—3岁是个体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4-6岁是儿童对图像的视觉辨认、形状知觉形成的最佳期;3~5岁半是掌握数概念的最佳年龄;5-6岁是儿童掌握词汇能力发展最快的时期。
同时,学前期还是人的好奇心、求知欲、想像力、创造性等重要的非智力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
四、分析题
1、如何理解学前教育的公益性?
【谈谈如何实现学前教育的公益性。
(同学们根据实际谈谈)】
答:
学前教育的公益性就是指学前教育具有造福公众、让社会获益的性质。
作为基础教育的基础,学前教育具有很强的公益性,然而目前我国学前教育的公益性日渐弱化,不仅入园率低,发展不均衡,学前优质教育资源明显分配不均,而且各级政府的公共财政投入减少,是主要的原因。
要提升学前教育的公益性不可能单靠社会、市场或学前教育机构自身解决,而必须借助政府的力量,因为政府是实现学前教育公平和社会正义的"第一责任人"。
为提升学前教育的公益性,政府应科学制定学前教育发展规划,调整学前教育结构体系,保障公办民办幼儿园协调发展;应加大资金投入,合理配置学前教育资源,建立以公共财政为支撑的学前教育投入保障机制与各项经费监管机制,充分调动全社会力量关心和支持学前教育,使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最终实现学前教育事业健康有序发展。
2、思考瑞吉欧学前教育理论的主要观点对我国学前教育产生了哪些影响。
答:
我国的幼儿园课程改革为的是解决我国幼儿园课程在计划和实施中所存在的问题;一个地区或一所幼儿园的课程改革为的是解决这个地区或这所幼儿园的课程在计划和实施中所存在的问题。
解决问题的途径不可能只简单地借用或套用外来的课程,包括被几乎所有学前教育专业人员看好的瑞吉欧教育实践。
问题的解决必须立足于自身的教育实践,一切从实际出发,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地区、特定的条件下,针对时弊进行决策和调整。
作业2及答案
一、填空题(20分,每处1分)
1、弗洛依德认为“本我”实行的原则是 按快乐行事 。
2、“乐意与人交谈,讲话礼貌”是《纲要》中 语言 领域教育的目标之一。
3、维果茨基认为,人的高级心理机能发展的根源在于 社会的交互用 。
4、从教育的目的不仅仅只是培养能适应社会的人,还要培养能促进社会与完善社会的人来看, 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 是儿童社会化的核心与关键。
5、儿童观是人们对儿童的 看法、观念 和 态度 。
6、幼儿美育是指根据幼儿的身心特点,利用美的事物,通过各种审美途径来培养幼儿 感受美 、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和能力的教育活动。
7、儿童的主观能动性是指儿童对外界影响的 选择 、 吸收 和 消化 的主动反映能力。
8、皮亚杰认为,儿童思维中的自我中心的机制关键在于同化与顺化的 平衡 。
9、幼儿园教育目标的功能特点有:
价值规范性 ,普遍性,结果导向性, 可分析性 。
10、影响儿童身心发展的四个主要因素:
遗传 、环境、 学前教育 和儿童的自主建构。
11、学前教育目的是一定社会根据自身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要求及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状况确定的关于学前期儿童发展及其培养目标的 总要求 。
它反映一定社会对学前期儿童的要求,是学前教育工作的 出发点 和最终目标,也是制定学前教育目标、确定学前教育内容、选择学前教育方法、评价学前教育效果的 根本依据 。
12、从学前教育的目标体系来看, 活动教育目标 是实现学前教育目的最基本的目标要素。
13、品德心理结构主要包括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 道德行为 三个部分。
二、简答题(50分,共5道,每道10分)
1、简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各领域的目标。
答:
(1)健康领域目标:
第一,身体健康,在集体生活中情绪稳定、愉快。
第二,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第三,知道必要的安全保健常识,学习保护自己。
第四,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动作协调、灵活。
(2)语言领域的目标:
第一,乐意与人交谈,讲话礼貌。
第二,注意倾听对方讲话,能理解日常用语。
第三,能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事。
第四,喜欢听故事、看图书。
第五,能听懂和会说普通话。
(3)社会领域目标:
第一,能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有自信。
第二,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
第三,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
第四,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
第五,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爱集体、爱家长、爱祖国。
(4)科学领域目标:
第一,对周围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第二,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
第三,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第四,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第五,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5)艺术领域目标:
第一,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
第二,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第三,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
2、什么是儿童发展?
其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
儿童发展是指0——6、7周岁儿童的身心发生的质的变化。
其特征包括:
它是一个系统的整体、是主动性与被动性的统一、是连续性与阶段性的统一、具有个别差异、具有“关键期”。
3、分别简述幼儿体育、智育、德育、美育的基本原则
答:
体育的基本原则:
1)全面发展的原则,2)安全原则,3)趣味性原则,4)教育性原则。
智育的基本原则:
1)直观性原则,2)“学”与“做”相结合的原则,3)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结合的原则。
德育的基本原则:
1)情感互动的原则,2)正面引导原则,3)实践练习原则,4)连续一致原则,5)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美育的基本原则:
1)情感体验性原则,2)创造性原则,3)循序渐进原则。
4、概括儿童观的演变过程。
答:
儿童观的形成受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发展水平以及人类自身认识水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因此,在人类历史发展的不同时期,形成了不同的儿童观。
(1)古代的儿童观:
儿童是小大人。
(2)中世纪的儿童观:
儿童是有罪的。
(3) 文艺复兴时期的儿童观:
从新人类观推导出新的儿童观。
(4) 启蒙运动时期的儿童观,从洛克、裴斯泰洛奇、卢梭、蒙台梭利、杜威,儿童地位逐步上升,儿童中心观逐步确立。
(5) 现代大众观念形态的儿童观:
儿童是财产,儿童是投资,“国”本位、“家”本位、“神”本位和“人”本位的儿童观。
5、简述儿童权利的含义、意义。
答、儿童权利的含义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一是生存的权利,主要是指儿童生命权、健康权和接受医疗关怀的权利;二是受教育权和自主发展的权利,主要是指儿童有接受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并获得身心和谐、全面发展的权利;三是参与权,指儿童有参加家庭、社会和各种文化生活,并就与其发展有关的事项提出自己的意见的权利;四是受保护权,每个儿童都有免受歧视、虐待和忽略的权利,孤儿、难民中的儿童等处境不利的儿童应受到特殊保护。
儿童权利的意义:
1)儿童身心尚未成熟,他们需要特殊的保护和照料。
2)儿童身心、道德和社会性的发展需要健康、安全、和谐的气氛和不受任何歧视的环境,享有足以促进其身心各方面发展的生活水平是儿童的权利。
3)民族的文化及其价值观与儿童的发展有密切的联系,各国和各地区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对儿童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4)国际合作有利于保障各国儿童的发展,国际社会应联合起来共同维护儿童的权益。
5)受教育权是儿童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权利。
三、分析题(30分,共2道,每道15分)
1、洋洋和壮壮都是幼儿园大班的小朋友。
一天,在幼儿园户外活动时,洋洋和壮壮都选择了跳绳,刚开始两人还各自跳各自的。
可是没过多久,他俩就开始拿着跳绳你打我,我打你,练起了“武功”。
忽然,意外就在一瞬间发生了,壮壮抡起跳绳时,一只手柄从手中脱落直飞出去,击中了洋洋的眼部。
试分析这一活动组织与指导违背了哪些教育原则,如何能够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
答:
(1)违背了全面发展原则,体育活动应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体育活动不仅要提高幼儿的身体素质,增强体质,还要促进幼儿良好道德和意志品质的形成。
(2)违背了安全原则,在设计和组织体育活动和游戏时,教师一定要确保幼儿在活动过程中不受到伤害。
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差,体育运动中器械使用不当及活动方式不当,都有可能导致伤害事故的发生,这要求教师要时刻注意在体育活动时向幼儿交代活动安全事项,并密切注意幼儿的活动过程,以防意外事故的发生。
(3)违背了趣味性原则。
幼儿天性爱玩,在体育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应充分挖掘体育活动内在的趣味性。
这样可以使幼儿在感受体育带来的乐趣的同时提高身体素质和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同时也可避免意外的发生。
(4)违背了教育性原则,在体育活动实施过程中,要考虑到体育活动在心理上给幼儿带来的各种情感体验和感受,或成功,或失败等。
同时体育活动本身就是一种对意志的锻炼过程,在体育活动和游戏中培养幼儿的勇敢、拼搏、合作、进取等意志品质。
在孩子没有耐心继续下去的情况,教师应及时给予引导使幼儿仍能积极地坚持下去。
2、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应该持有怎样的儿童观和儿童教育观?
答:
科学的儿童观是以儿童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为出发点的,是以社会发展的需要和社会对儿童一代的期待为引导的一种关于儿童的观点和看法。
”但遗憾的是,这种科学的儿童观并没有在我们教育领域内占据主导地位,被人诟病已久的传统的儿童观还牢牢占据着统制地位。
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是我们幼儿教师必须具备的观点,现代儿童受到家长的宠爱和疼惜,现代儿童观,儿童是人,具有与成年人一样的人的一切基本权益,具有独特的人格。
儿童与成人同样有自由发表言论的权利,享有思想、信仰和宗教自由的权利。
儿童的权益受到国家的保护和尊重,儿童是全方位的,不断发展整体的人,应尊重并满足儿童各种发展的需求。
成人及社会应承认儿童所具有的各种发展的需求,并尽可能为儿童创设良好的环境与条件。
不仅保证其身体正常生长的发育,还要给他们提供充分参加文化艺术娱乐和休息的活动机会。
要使其获得该社会条件下最充分的发展,现代儿童观又明确个体差异就是对待不同的儿童要有不同的方法。
就要因人而异。
但同时也要给其尊重和让幼儿有自由发展的空间。
还明确指出,男女平等受到平等对待与教育,不会再象古代教育那样。
儿童的教育观在改变,这也说明了现代学前教育的新观念。
作业3及答案
一、填空题(20分,每处1分)
1.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结构主要包括 正确、科学的儿童观和教育观 、专业知识、扎实的专业能力 和良好的专业精神和 健康的身心素质。
2.区角活动目标的制定应注意:
具体适应性,适度性, 发展性 。
3.托幼机构教育的特点是 特殊性 、 普及性 、计划性和 专业性 。
4.幼儿教师的角色演变经历了 “保姆” 、 “保育员” 和教师的过程。
5.幼儿游戏的主要特点有:
非功利性、自主性、 愉悦性 、虚构性。
6.幼儿园教学活动设计的一般步骤包括:
活动时间与活动名称的确立、活动目标的制定、 活动准备的设计 、活动过程设计、活动延伸的设计五个部分构成。
7.区角活动的主要类型有:
学习性区角活动,游戏性区角活动, 学习与游戏融合性区角活动 。
8.幼儿园教学活动实施的主要方法包括:
言语指导法,操作体验法, 演示范例法 。
9.评价幼儿园教学活动内容的合理性的维度主要有:
内容的年龄适宜性、内容与目标的一致性、 内容的科学性 、内容的生活性、相关环境材料的适宜性、内容实际的完成情况。
10.幼儿园教学活动组织的形式根据活动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 集体教学 、分组教学和个别教学三种形式。
11.观察者对区角活动观察情况的记录方式一般可分为:
文字描述性记录 和表格式。
12.幼儿教师的工作特点是 主动性和幼稚性 、创造性、全面性和细致行 和 主体性 。
13. 游戏 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是幼儿通过模仿和想象,有目的、有意识、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活动,是人的社会活动的初级形式。
二、简答题(50分,共5道,每道10分)
1. 幼儿教师基本工作职责是什么,现代幼儿教师应承担哪些角色?
现代幼儿教师用哪个承担的角色有:
(1)教育者
(2)公共关系的协调者(3)幼儿游戏的伙伴 (4)幼儿的第二任母亲,也是幼儿的之心朋友 (5)既是学前教育实践者,也是学前教育理论的研究者和建构者
2.简述确定幼儿园活动主题的主要依据。
在主题选择过程中,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幼儿。
幼儿的兴趣、需要、生活经验、原有的认知结构和水平等。
(2)主题自身的特点。
(3)教师。
(4)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
3.简述幼儿园教学评定的内容
(1)评定教学目标;
(2)评定教学内容;(3)评定教学过程;(4)评定教学方法、组织形式和教学手段;(5)评定教师
4.良好师幼关系的建构策略有哪些?
(1)奠定师幼关系的良好基础。
(2)以亲切、平等、尊重的态度积极主动地与幼儿交往。
(3)与幼儿进行有效的沟通。
(4)对幼儿活动的内容和方式感兴趣。
(5)宽容对待幼儿的过失。
(6)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同伴关系。
(7)帮助幼儿摆脱不良行为习惯。
5.简述幼儿园各常见游戏活动的内容、功能及组织指导要注意的问题。
幼儿园常见的游戏:
角色游戏;表演游戏;结构游戏;规则游戏。
游戏的功能:
促进幼儿认知发展;促进幼儿语言交往能力发展;促进幼儿感知运动发展
组织指导要注意的问题:
选择适合幼儿表演的文艺作品;帮助幼儿理解文艺作品;师幼共同创设表演游戏环境;表演游戏过程的组织与指导;表演游戏的观察和记录。
三、分析题(30分,共2道,每道15分)
1. 请根据以下中班活动中的师幼对话来探讨师幼关系在幼儿园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1)这样的师幼互动是否有效?
(2)体现了哪些师幼互动的理念?
(3)有哪些地方可以改进的,为什么?
参考教材P170内容
案例:
“小兔旅行记”(某幼儿园中班活动)
老师:
“小兔子挂在树上,谁会来救它?
”
幼儿A:
“长颈鹿”。
老师:
“为什么你会想到长劲鹿?
”
幼儿A:
“因为长颈鹿有长长的脖子,小兔子可以滑下来。
”
幼儿B:
“小猴子”。
老师:
“为什么?
”
幼儿B:
“因为小猴子会爬树,它能救小兔子。
”
老师:
“还有不一样的方法吗?
”
幼儿C:
“小兔子的长耳朵!
”
老师:
“小兔子的长耳朵也能救自己,真是一个好办法,讲给大家听一听”
幼儿C:
“小兔子可以用长耳朵把树枝弄下来,气球就可以飞走了”。
2.请设计一个与节日文化有关的主题活动方案。
要求:
自拟主题名称,确定教育对象,并简单说明设计意图,确定出主题目标;画出内容框架表格,内容要涉及五大领域内容。
参考教材P189内容
作业4及答案
一、填空题(20分,每处1分)
1.《幼儿园工作规程》规定,寄宿制幼儿园每日户外活动时间不得少于 3小时 。
2.家庭教育具有早期性、全面性、 情感性 、渗透性和灵活性的特点,而学前教育具有社会性、群体性、 计划性 和专业性的点。
3.从教育对象的角度来讲,家庭教育的教育对象具有 针对性 ,幼儿园的教育对象具有 群体性。
4.就教育时间上来讲,家庭对于儿童的教育具有 长久性 。
5.在幼小衔接的内容上,要把儿童 能力 的发展和衔接作为重点。
6.幼儿园和家庭教育衔接包括两种形式,一种是 间接合作 ,一是 直接合作 。
7.社区是介于 社会 和 团体 之间的社会实体。
8.决定一个班级内活动区数量的主要因素是 创设 。
9.学前教育衔接,就是指学前教育机构同 家庭 、 教师 以及 学前教育 同社区教育的衔接,保证学前教育机构教育功能,和幼儿成长发展的连续性。
10.放大镜、天平、水箱等材料应投放在 科学 区。
11.幼小衔接的任务总的来讲,是要解决孩子的生理、 心理 以及 能力 上的不适应。
12.在学习方式上,幼儿园主要以 游戏 为主要学习形式,而小学主要的学习形式是 课堂 。
二、简答题(50分,共5道,每道10分)
1.请解释幼儿园环境的概念,并举例说明。
P225
答:
幼儿园环境指幼儿园内部,包括幼儿园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
1、幼儿园的物质环境是指幼儿园内影响身心发展的物化形态的教育条件,如园舍建筑、设施设备、活动场地、教学器材、活动材料、环境布置、空间布局及绿化等有形的东西,是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的最基本保障。
2、幼儿园的精神环境主要是指幼儿交往、活动所需要的软质环境,即幼儿生活与其中的幼儿园的心理氛围。
它因园长的管理方式、人际关系、大众心理、教师的教育观念与行为、幼儿与物质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而形成,是一种重要的潜在课程。
2.简要说明学前教育衔接。
P269
答:
从广义上讲,幼小衔接是指帮助幼儿在已有经验和后续经验之间建立联系,或者超越已有的经验。
从狭义上讲,是指幼儿园要设置特殊教学内容,变换授课方式,和小学教育连接,开展以使幼儿能尽快适应小学教育为目的的幼儿园教育活动,促进幼儿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
3.简述行为情境理论。
P227
答:
第一,在相同的情境中,不同个体所必需的行为模式具有相似性。
也就是说,物质环境的规划与设计方式会暗示人们出当下合适的行为,在每一个行为情境中,都有一些属于这个情境的行为模式;在不同的环境中,所出现的行为也会有所不同。
第二、行为情境之间具有相互依赖性。
每一种行为情境,无论是复杂的还是简单的,均存在于一个更大的环境中,且相互依存、交互影响。
4.举例说明幼儿心理适应。
P289
答:
心理适应是指幼儿在心理上做好准备接受离开幼儿园的小朋友和老师以及家长,做好当一个小学生的心理准备。
让孩子做好接受新生活的准备,最重要的是能给孩子呈现一个新生活的全景,让孩子对新的生活有一个全面正确的认识。
这样孩子在小学面临新的事物和差别与以前幼儿园的学习任务不同时,有足够的勇气和信心去面对,并主动去解决问题完成任务。
所以,在心理适应上,家园要充分了解小学生活,为孩子呈现小学生活的情境,培养孩子的主动性、独立性、规则意识、任务意识等,让孩子在进入小学之后面临新的环境,出现新的问题,能够以一种积极的心态从容面对,努力去克服困难。
5.简要说明全方位户外活动场地。
P240
答:
全方位户外活动场地,是指以大型组合游戏结构为主体,兼容其他游戏区域及各种可移动的活动材料,不仅能满足幼儿各领域的发展需求,而且能够满足幼儿个别差异的需要的具有复合功能的游戏场地。
它具有“类别多样”、“数量丰富”及“质、量可变性”的特征,给幼儿提供了充分的自如移动的活动材料、自主选择的机会。
全方位或外活动场地应该包括一下区域:
1、大型组合游戏结构区。
2、自然种植区。
3、草坪嬉戏区。
4、水池、沙坑。
5、动态材料建构区或“建筑工地”。
6、隐秘、游戏小屋或“隐密处”。
7、设置微坡地形。
8、文化一角。
三、分析题(30分,共2道,每道15分)
1. 瑞吉欧教育模式、华德福教育模式等在环境创设上有什么共同特征。
P233-235
答:
瑞吉欧教育模式、华德福教育模式等虽然不能涵盖世界学前教育机构的环境创设的全貌,但是这几种教育模式中的环境创设却真正体香了当代国外学前教育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