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青山处处埋忠骨阅读训练带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366686 上传时间:2023-02-10 格式:DOCX 页数:69 大小:198.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0 青山处处埋忠骨阅读训练带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10 青山处处埋忠骨阅读训练带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10 青山处处埋忠骨阅读训练带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10 青山处处埋忠骨阅读训练带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10 青山处处埋忠骨阅读训练带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0 青山处处埋忠骨阅读训练带答案解析.docx

《10 青山处处埋忠骨阅读训练带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0 青山处处埋忠骨阅读训练带答案解析.docx(6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0 青山处处埋忠骨阅读训练带答案解析.docx

10青山处处埋忠骨阅读训练带答案解析

10青山处处埋忠骨阅读训练带答案解析

一、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理解

1.课外阅读。

五官

   每一个健康的人都有五官。

五官长在不同的人身上,有不同的姿态。

   耳朵有瘦有肥,瘦耳朵精干,肥耳朵有福。

但无论肥瘦,都必须“耳听八方”。

如果没有耳朵,我们将面临一个寂静无声的世界。

   眉毛的样子有很多种,有秀眉、慈眉、柳叶眉、八字眉等。

眉毛默默地为眼睛遮风挡雨。

如果没有眉毛的挺身而出,我们的眼睛就会受到很多伤害。

   眼睛有的炯炯有神,有的美眸善睐,有的顾盼生姿。

无论大小美丑,眼睛天天让我们“眼观六路”,看见这个世界最真实的模样。

如果没有眼睛的“眼见为实”,我们将坠入无知的黑暗。

   鼻子有挺拔的,有扁平的。

鼻子每时每刻都在默默工作,吐故纳新,维持生命。

如果没有鼻子,我们将无法呼吸,我们的生命也将无法延续。

   口有大有小。

无论大小,口都能让我们摄取食物,并让我们用语言表达自己。

享用美味离不开口,口若悬河离不开口。

如果没有口,我们就不能吃也不能说了。

   耳、眉、眼、鼻、口各有特点,各具姿态。

它们对于我们同样重要。

有了它们,我们才能延续生命、认识世界。

所以,请珍爱我们的五官吧!

(1)短文是按照________的结构来安排文章段落的。

(2)五官各有什么作用?

请在文中分别找出四字词语来概括。

耳:

________  眉:

________  眼:

________ 鼻:

________  口:

________

(3)文章的第2至6自然段的段末都有一句“如果没有……”,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4)从这篇文章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解析:

(1)总——分——总

(2)耳听八方;遮风挡雨;眼观六路;吐故纳新;口若悬河

(3)这样写假设出没有耳、眉、眼、鼻、口的可怕后果,让我们更加明白了它们的重要性。

(4)示例:

我体会到了五官的每一部分都是同样重要的,都需要我们去珍爱。

【解析】【分析】

(1)短文第一段先总的概括然后再详细逐点描写,最后一段再总的概括。

即总——分——总 结构。

(2)考查对选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选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3)解答此类题,一般要结合着具体语境,从内容、结构等角度分析作答。

(4)这道题是对课文主题的考查。

分析课文告诉我们的道理,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

故答案为:

(1)总——分——总

(2)耳听八方、遮风挡雨、眼观六路、吐故纳新、口若悬河

(3)这样写假设出没有耳、眉、眼、鼻、口的可怕后果,让我们更加明白了它们的重要性。

(4)示例:

我体会到了五官的每一部分都是同样重要的,都需要我们去珍爱。

【点评】

(1)此题考查学生对“总-分-总”方法的掌握。

(2)此题考查在理解选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3)本题考查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4)只要观点正确,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2.阅读

聪明的拿破仑

   有一次,拿破仑骑马来到一片树林,忽然听到了一阵紧急的呼救声。

他策马扬鞭,朝着传来叫喊声的湖边跑去。

   只见一个不会游泳的士兵掉进了水里,正往深水当中漂移,距离岸边已有30米。

岸上几个士兵无可奈何地叫喊着,慌作一团,他们当中谁也不会游泳。

   “他会游泳吗?

”拿破仑赶来问道:

   “他只能划几下,现在不行了,漂到深水里,刚才喊救命哩!

”一个士兵回答说。

   拿破仑应了一声,随即从侍卫手里拿过一支手枪,并大声向落水的士兵喊道:

   “赶快游回来,你还往当中游什么?

再往前去,我就枪毙你!

   说完,果然朝那人的前方开了两枪。

   落水的士兵,或许是听到了岸上威胁的话,或许是听到了前方子弹入水的响声,猛地转过身来,拼命地划着;竟然很快就游到了岸边。

   落水的士兵得救了,同伴们都很高兴。

这时他们才发现,站在他们身边的竟是拿破仑皇帝。

被救的小伙子神色慌张,赶忙向皇帝行礼。

他不解地问:

“陛下,我不慎掉到水里,快要淹死了,您还要枪毙我,这是为什么呀?

真把我吓坏了,您的子弹差一点就打中我了!

   拿破仑笑着说:

“傻瓜!

如果不吓你,你才真的要淹死哩!

你再往前漂去,越漂越远,你就再也游不回来了。

这是一个荒野深湖,周围没有居民。

你看,这里几个人有谁能下水救你呀?

经过这一吓,你不就自己游回来了吗?

   经他这么一说,士兵们这才明白过来,都开心地笑了。

   当我们对眼前的困境无能为力的时候,我们不如换个角度去思考,运用逆向思维,这样也许能够更好地解决问题。

(1)在文中找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填在括号里。

 危急——________   恐吓——________   束手无策——________

(2)根据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补全故事内容。

不会游泳的士兵掉进湖里,正向深水‘漂移→________→________’

(3)拿破仑开枪的原因是什么?

(  )

A.士兵不听指挥,拿破仑想枪毙这个士兵。

B.士兵在湖里游泳,拿破仑想和他开玩笑。

C.士兵不小心掉到河里,快要淹死了。

拿破仑想用开枪的办法吓唬士兵,让他往回游。

D.拿破仑很生气自己的士兵竟然不会游泳,想通过吓唬他让他学会游泳。

(4)在文中找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用横线画出来。

(5)一个自助餐厅因顾客浪费严重而效益不好,便出了一个规定:

凡是浪费食物者罚款十元。

结果生意一落千丈。

请你用短文中的思维模式,给这个餐厅想一个解决办法。

解析:

(1)紧急;威胁;无可奈何

(2)拿破仑开枪威胁士兵游回来;士兵游回岸上得救

(3)C

(4)当我们对眼前的困境无能为力的时候,我们不如换个角度去思考,运用逆向思维,这样也许能够更好地解决问题。

(5)吃剩的食物茌规定范围内,就奖励餐厅优惠券,供下次就餐使用。

【解析】【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的辨析能力。

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在文中找出出所给词语的近义词。

(2)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3)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4)这道题是对课文主题的考查。

分析课文告诉我们的道理,要联系整篇课文的主要内容,继而找到文本的中心主题。

(5)依据课文内容结合自己理解提出合理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即可。

故答案为:

(1)紧急、威胁、无可奈何;

(2)拿破仑开枪威胁士兵游回来、士兵游回岸上得救。

(3)C;

(4)当我们对眼前的困境无能为力的时候,我们不如换个角度去思考,运用逆向思维,这样也许能够更好地解决问题。

(5)吃剩的食物茌规定范围内,就奖励餐厅优惠券,供下次就餐使用。

【点评】

(1)主要测试学生对近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近义词就容易了。

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

(2)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3)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4)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5)开放性试题符合要求即可。

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_________________

   他是我分管的病人当中比较坚强的一位。

他不像有的癌症患者,以绝望、恐惧的态度对待疾病。

他很平静,很配合治疗,而且相当用功,一直坚持自学大学课程。

他叫阿明,19岁,某师范大学二年级学生,血癌。

   由于多次化疗,这个19岁男孩的头发已全部掉光,脸色苍白如纸,只有一双大眼炯炯有神地闪着不屈的青春之光。

入院时130斤的体重只剩下90多斤,同时,也打碎了他的教师梦。

   在阿明的隔壁病房,住着一个7岁的小男孩冬冬。

不做治疗时,阿明常去给冬冬讲故事,辅导作业,有时还教几个外语单词。

病房里的沉寂和生命走近终点时的压抑因为有了冬冬那清脆的笑声而变得活力四射。

阿明成了冬冬的编外老师。

   那天上午查房,阿明突然问我:

“医生,我还能活多久?

”我故作轻松地说:

“起码要活100年,好好过你的瘾。

”他却盯着我的眼睛:

“我想知道实情。

”我躲开他那探询的目光,说:

“好好做治疗。

”便匆匆逃出病房,心里却非常清楚,这两条鲜活的生命难熬过这个漫长的冬天。

   第二天上午,推开病房的门,阿明正在教冬冬写毛笔字,一笔一画,一撇一捺,那么认真那么从容。

阳光从窗外射进来,仿佛一道灿烂绝伦的光环笼罩他们。

生命被抛至如此绝境,他们却用自己的方式顽强地抗拒着,不向命运低头。

还有比这更令人心动的情景吗?

   没过多久,冬冬死了,弥留时冬冬拉着阿明的手说:

“我要上学。

   一连几天,阿明没再走出病房,只是闷着看书。

我担心冬冬的死会影响他的情绪,便劝他保重身体。

他却一把抓住我的手说:

“医生,我知道我自己活不了多久了,本想等大学毕业后当一名教师,现在看来已经来不及了。

病房晚上10点熄灯太早,您能不能再给我亮一个小时的灯?

还剩最后一册我就学完了全部课程。

   “不行,那样违反规定。

再说,你学了,也没有用。

”我有点残忍地拒绝着。

   “不!

”他用极神圣的语气告诉我,“学完了全部课程,即使到了天堂,我也要当一名教师,去教像冬冬那样不幸夭折的没有机会上学的孩子。

”我被他深深地打动了,含着泪花破例答应了他的请求。

   每晚到了10点,病房统一熄灯后,只有阿明的房间灯还亮着。

那明亮的灯光像一面旗帜在向人们昭示:

生命也许很脆弱,生命又真的很顽强。

   三个月后,阿明死了,死得很安详。

我想:

他一定去了天堂,他会是天堂里最好的老师。

   每当夜深人静时,仰望天空,穿过薄雾般的月光,仿佛传来了琅琅的读书声。

那儿有阿明,有冬冬,还有一群天使般的读书郎……

(1)给短文起个题目:

________。

 

(2)文中的主人公是________,他是一个________的人。

(3)“还有比这更令人心动的情景吗?

”这句话中的“这”指的是:

________。

(4)对“生命也许很脆弱,生命又真的很顽强”这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这句话写出了作者当时矛盾的心理

B.在病魔面前,人的生命是脆弱的,但是阿明积极同病魔作斗争的精神是顽强的

C.在死亡面前,生命是脆弱的,每个人都想活着

(5)文中“明亮的灯光”是指________。

解析:

(1)天堂里的老师

(2)阿明;坚强、乐观、有理想

(3)生命被抛至如此绝境,他们却用自己的方式顽强地抗拒着,不向命运低头

(4)B

(5)病房里明亮的灯光和阿明身上顽强、乐观、坚持的精神

【解析】【分析】

(1)考查拟定标题。

阅读短文,梳理段落,就可以概括出短文的主要内容,再进一步提炼标题。

(2)评价人物性格要应做到通观全文根据文中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言行举止具体分析其中蕴涵的精神或品质。

(3)这是考查指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

感知文本内容,从文章中提炼和概括信息,结合语言环境,联系上下文,找出称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

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

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

(4)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结合句子及选项比较判断正误。

(5)这道题考查的是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思,解答时要联系文章上下文及主旨来思考。

故答案为:

(1)天堂里的老师;

(2)1、阿明2、坚强、乐观、有理想;

(3)生命被抛至如此绝境,他们却用自己的方式顽强地抗拒着,不向命运低头。

(4)B;

(5)病房里明亮的灯光和阿明身上顽强、乐观、坚持的精神。

【点评】

(1)此题主要考查提炼文章标题的能力。

(2)本题考查评价分析人物性格。

(3)此题考查对指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的把握。

(4)此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的理解的能力。

(5)这种词语的意思是语境临时赋予的,具有特殊的表情达意的作用。

注意,做这样的题必须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解释。

4.阅读课外片段,完成练习。

小学生错别字研究报告(节选)

   小学生的错别字,可以用“五花八门”来概括。

有些错字,可能是成年人意想不到的,比如将“花瓣”的“瓣”写成三个“辛”并列,将“血型”的“型”字中的“刂”改成“彡”,等等。

   我们对记录的小学生的错别字进行分析,大体上可以归纳为下面几类:

   ①多写笔画。

这类错别字的主要特点是多写了某一个笔画。

   ②少写笔画。

这类错别字的主要特点是少写了某一个笔画。

   ③笔画形态错误。

这类错别字的主要特点是将原字的某个笔画的形态写错了。

大多数情况是:

该长的短了,该短的长了;不该带钩的带钩了;该写折笔的写成了弯笔;不该出头的出头了,应该出头的没出头;等等。

   ④多写部件。

这类错别字的主要特点是在原字中添加某个部件,其中有的添加部件后不成字,有的成了另外的字。

这种情况多半是因为受到前后字的干扰,也有的是受社会用字不规范的影响,或者是“想当然”。

   ⑤少写部件。

这类错别字的主要特点是将原字中的某个部件写漏了。

   ⑥错写部件。

这类错别字的主要特点是将原字的某个部件写错了。

这又分两种情况:

一是将原字的某个部件写错之后,所写字不成为字;二是将原字的某个部件写错之后,所写字变成了另一个不符合词义要求的字。

如演奏(演秦)、波纹(波汶)。

   ⑦其他的还有改变结构和同音替换。

(1)研究报告的内容主要包括四个部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面的片段属于研究报告的________部分。

(2)“花瓣”的“瓣”写成三个“辛”并列,应归为________类的错别字。

(3)选文中将小学生的错别字分析归纳成了________类,如果将①②及④⑤归成两类,可以命名为________类、________类。

(4)请你针对“如何让小学生少写错别字”这一问题提出自己的建议。

解析:

(1)问题的提出;研究方法;资料整理;研究结论;研究结论

(2)错写部件

(3)八;增减笔画;增减部件

(4)可以利用形声字的规律记字形;根据汉字的构字特点来学习汉字;做个错字本,经常翻看;等等。

【解析】【分析】

(1)这是对研究报告内容的考查。

学生应了解常见的研究报告的内容,问题的提出、研究方法、资料整理、研究结论;作答时要结合语境,抓住标志性词语来判断。

(2)解答时要带着问题整体感知短文内容,结合第6自然段判断。

(3)本题主要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本题,需要仔细阅读短文的内容,然后结合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4)谈自己的看法时需注意两点:

一要联系文章的内容,二要结合个人的认识,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为:

(1)问题的提出、研究方法、资料整理、研究结论、研究结论

(2)错写部件(3)八、增减笔画、增减部件(4)可以利用形声字的规律记字形;根据汉字的构字特点来学习汉字;做个错字本,经常翻看;等等。

【点评】

(1)考查学生对研究报告内容的考查的掌握。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2)此题考查在理解短文的基础上对汉字错误类别判断的能力。

(3)这道题是按选文短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理解选文短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4)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个人的认识,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5.阅读课外片段,完成练习。

故都的秋(节选)

   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

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

   江南,秋当然也是有的;但草木凋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并且又时常多雨而少风;一个人夹在苏州上海杭州,或厦门香港广州的市民中间,混混沌沌地过去,只能感到一点点清凉,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

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在领略秋的过程上,是不合适的。

   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余年了。

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

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

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感觉到十分的秋意。

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者最下。

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

(1)选文第三自然段中作者描写了故都饱含秋意的景观,其中有五处景观用笔极简,分别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这样一笔带过的原因是(   )。

A.这些景观虽富于秋的特色,但都为人所写过,作者要另辟蹊径,故而一笔带过

B.这些景观虽富于秋的特色,但不足以表现作者的情感,仅以此衬托,故而用笔极简

(2)作者在写北国之秋的时候,经常提及南方的秋天,这样写的用意是(   )。

A.故都和南国的秋都富于特色,二者放在一起才能表达作者对秋的怀念

B.将故都的秋和南国的秋进行对比,更加鲜明地表现了作者对故都的秋的喜爱

C.写出了故都的秋和南国的秋都是好的,作者难以取舍

D.将所有自己怀念的故都的秋和南方的秋都记录下来,表达自己对二者的喜爱

解析:

(1)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B

(2)B

【解析】【分析】

(1)①解答时要带着问题快速浏览课文内容,锁定范围(第3自然段第二句话),再按要求找到答案。

②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2)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故答案为:

(1)1、陶然亭的芦花2、钓鱼台的柳影3、西山的虫唱4、玉泉的夜月5、潭柘寺的钟声;B

(2)B

【点评】

(1)①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②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2)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6.阅读课外片段,完成练习。

林黛玉进贾府(节选)

   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

“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

”黛玉纳罕道:

“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

”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

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

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

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黛玉连忙起身接见。

贾母笑道:

“你不认得他,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

   黛玉正不知以何称呼,只见众姊妹都忙告诉他道:

“这是琏嫂子。

”黛玉虽不识,也曾听见母亲说过,大舅贾赦之子贾琏,娶的就是二舅母王氏之内侄女,自幼假充男儿教养的,学名王熙凤。

黛玉忙陪笑见礼,以“嫂”呼之。

   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谅了一回,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

“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

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

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

”说着,便用帕拭泪。

贾母笑道:

“我才好了,你倒来招我。

你妹妹远路才来,身子又弱,也才劝住了,快再休提前话。

”这熙凤听了,忙转悲为喜道:

“正是呢!

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

该打,该打!

(1)选文主要刻画了________(人名)的形象。

开篇人物还未出场就先描写了她的________,这样的出场叫“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紧接着浓墨重彩描写了她的________,突出了她身份________,生活________。

(2)选文中画横线的部分主要是对人物的________描写,其表达的含义不包括(   )。

A.夸赞林黛玉标致、不俗     B.讨贾母欢心

C.间接赞美贾母的嫡亲孙女   D.为来晚了赔罪

(3)结合选文,从王熙凤的外貌、语言、动作中,你能感受到人物什么样的特点?

解析:

(1)王熙风;语言;外貌;高贵;奢华

(2)语言;D

(3)从王熙凤的外貌描写中,我能感受到她身份高贵,生活奢华。

从她的语言、动作中,我能感受到她八面玲珑、泼辣爽利的特点。

【解析】【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本题,需要仔细阅读短文的内容,然后结合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2)①人物描写方法概括为:

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

解答时要结合句子抓住关键词语分析作答。

②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3)评价人物性格要应做到通观全文根据文中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言行举止具体分析其中蕴涵的精神或品质。

故答案为:

(1)王熙风、语言、外貌、高贵、奢华

(2)语言;D(3)从王熙凤的外貌描写中,我能感受到她身份高贵,生活奢华。

从她的语言、动作中,我能感受到她八面玲珑、泼辣爽利的特点。

【点评】

(1)这道题是按选文短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理解选文短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2)①掌握常用的描写方法。

要求平时阅读时会分辨,写作时会应用。

②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3)本题考查评价分析人物性格的能力。

7.古典名著阅读精选。

   却说那妖精,原来行者第二棍也不曾打杀他。

那怪物在半空中,夸奖不尽道:

“好个猴王,着然有眼!

我那般变了去,他也还认得我。

这些和尚,他去得快,若过此山,西下四十里,就不伏我所管了。

若是被别处妖魔捞了去,好道就笑破他人口,使碎自家心。

我还下去戏他一戏。

”好妖怪,按耸阴风,在山坡下摇身一变,变作一个老公公,真个是:

   白发如彭祖,苍髯赛寿星。

耳中鸣玉磬,眼里晃金星。

手拄龙头拐,身穿鹤氅轻。

数珠掐在手,口诵南无经。

   唐僧在马上见了,心中欢喜,道:

“阿弥陀佛!

西方真是福地!

那公公路也走不上来,逼法的还念经哩。

”八戒道:

“师父,你且莫要夸奖,那个是祸的根哩。

”唐僧道:

“怎么是祸根?

”八戒道:

“行者打杀他的女儿,又打杀他的婆子,这个正是他的老儿寻将来了。

我们若撞在他的怀里啊,师父,你便偿命,该个死罪;把老猪为从,问个充军;沙僧喝令,问个摆站;那行者使个遁法走了,却不苦了我们三个顶缸?

”行者听见道:

“这个呆根,这等胡说,可不唬了师父?

等老孙再去看看。

”他把棍藏在身边,走上前迎着怪物,叫声:

“老官儿,往那里去?

怎么又走路,又念经?

”那妖精错认了定盘星,把孙大圣也当作个等闲的,遂答道:

“长老啊,我老汉祖居此地,一生好善斋僧,看经念佛。

命里无儿,只生得一个小女,招了个女婿,今早送饭下田,想是遭逢虎口。

老妻先来找寻,也不见回去,全然不知下落,老汉特来寻看。

果然是伤残他命,也没奈何,将他骸骨收拾回去,安葬茔中。

”行者笑道:

“我是个做 虎的祖宗,你怎么袖子里笼了个鬼儿来哄我?

你瞒了诸人,瞒不过我!

我认得你是个妖精!

”那妖精唬得顿口无言。

行者掣出棒来,自忖思道:

“若要不打他,显得他倒弄个风儿;若要打他,又怕师父念那话儿咒语。

”又思量道:

“不打杀他,他一时间抄空儿把师父捞了去,却不又费心劳力去救他?

还打的是!

就一棍子打杀他,师父念起那咒,常言道:

‘虎毒不吃儿。

’凭着我巧言花语,嘴伶舌便,哄他一哄,好道也罢了。

”好大圣,念动咒语叫当坊土地、本处山神,道:

“这妖精三番来戏弄我师父,这一番却要打杀他。

你与我在半空中作证,不许走了。

”众神听令,谁敢不从?

都在云端里照应。

那大圣棍起处,打倒妖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