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第二节 东南亚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365655 上传时间:2023-02-1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772.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地理第二节 东南亚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初中地理第二节 东南亚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初中地理第二节 东南亚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初中地理第二节 东南亚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初中地理第二节 东南亚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地理第二节 东南亚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初中地理第二节 东南亚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地理第二节 东南亚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地理第二节 东南亚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初中地理第二节东南亚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东南亚》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在地图上指出东南亚的、范围及主要的国家和首都。

(2)读图说出东南亚处于“十字路口”的位置特点及马六甲海峡的重要性。

(3)运用图表综合分析说明东南亚气候的特点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读图,培养学生观察地图并从图中提取信息,进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东南亚地区的地理位置,进一步树立各国发展应该因地制宜的观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世界的优良品质。

【教学重点】

1.马六甲海峡的重要性2.东南亚气候的特点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教学难点】粮食生产以水稻为主的原因

【教学过程】

导入:

情景设计:

东南亚因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人们前去游览观光,尤其是“新马泰之旅”已经成为一种旅游时尚。

老师也有不少朋友和学生前去旅游。

前段时间老师有个学生从东南亚回来后给老师写了一封信,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封信的内容。

学生读信。

【过渡】师:

学完这节课的内容后请同学们帮我写一封回信,好吗?

【新授】一、我们先来了解东南亚的陆地组成。

师:

1.东南亚的陆地具备什么特点?

是完整的还是分散的?

(生:

分散的)

2.主要由哪两部分组成?

师:

中南半岛因位于中国以南而得名,马来群岛是世界上面积最大是群岛。

【过渡】学习一个地理区域,首先我们要了解这个区域的地理位置。

二、东南亚的位置

师:

地理位置包括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半球位置主要的三个方面。

下面我们先了解东南亚海陆位置的重要性。

1、回忆一下描述海陆位置的方法,包括哪两个方面?

用什么样的语言来描述?

生:

按照方位找到这个区域周围的海洋和陆地。

2、东南亚处于哪两洲和两洋的“十字路口”?

处于亚洲和大洋洲,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十字路口”

【承转】在信中李晓文同学说新加坡的繁华跟一条海峡有关,观看视频,谈谈感受。

播放视频。

学生观看视频讨论,然后思考回答。

1、指图说出马六甲海峡的具体位置。

结论一:

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

2、经过马六甲海峡的航线向西可到达哪些大洲?

向东可到达亚洲的哪些地区?

结论二:

向西到达欧洲和非洲,向东到达东亚和东南亚。

3、分析该海峡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结论三:

马六甲海峡是欧洲、非洲与东南亚、东亚各港口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是连接印度洋与太平洋的重要海上通道。

落实课本上,留出几分钟记忆提问

【承转】李晓文在信中说:

离开济宁时,我们这里正值隆冬时节,我带了很多棉衣却没穿上,反而每天伴我出行的却是一把伞。

这显然与当地气候有关!

三、热带气候和农业生产

1、读图归纳东南亚纬度位置特点?

回顾描述纬度位置的方法。

结论一:

绝大部分位于热带。

2、东南亚主要有哪两种气候类型?

具体分布在哪些地区?

结论二:

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中南半岛大部分和菲律宾群岛的北部,热带雨林气候分布在马来群岛大部分及马来半岛南部。

3、这两种气候有什么共同特征?

结论三:

两种气候都具备全年高温、降水丰沛的特征。

【过渡】李晓文在信中提到每天吃的都是米饭,结合以下材料分析水稻成为当地主要粮食作物的原因?

4人为一个小组,组织学生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方面分析讨论。

学生代表回答。

自然原因:

高温多雨的气候。

人为原因:

人口稠密(提供劳动力且消费市场广大),种植历史悠久。

教师延伸拓展:

各地理要素之间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如地理位置决定了当地的气候特点,人们会根据气候特点合理安排农业生产。

【过渡】李晓文在信中提到:

在马来西亚人们都食用棕榈油,在泰国农民收集天然橡胶。

东南亚是世界上天然橡胶、棕榈油、椰子、蕉麻的最大产地。

识记东南亚的农作物分布图,完成填充P11读图连线。

泰国是世界最大的天然橡胶生产国

菲律宾是世界最大的蕉麻生产国和椰子出口国

印度尼西亚是世界最大的椰子生产国

马来西亚是世界最大的棕榈油生产国

以回信的形式总结和概括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

检测反馈

《东南亚》

—学情分析

区域的地理位置和气候、农业针对于初中生来说,既简单又有些抽象。

本节内容重在培养学生的自我分析能力和识图能力。

课本文字性东西对于学生难度不大,但是在读图能力和分析能力上还是有所欠缺的,需要加强锻炼。

本节内容也是锻炼学生识图能力的一个良好的机会。

希望通过本节较为简单的识图过程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

《东南亚》

—效果分析

通过本课的学习,基本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能很好的积极参与其中,明确了该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气候的特点及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采用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初步掌握了读图、析图、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知识讲述的同时,还把规律总结、原因分析、信息判断、相互影响分析、问题探讨等富有地理思维能力培养和观念培养的内容设计成“活动”。

《东南亚》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东南亚的组成,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重点是东南亚突出的地理位置特点。

教材通过东南亚在世界中位置图,通过马六甲海峡的主要航线图,让学生通过分析把握东南亚地理位置尤其是马六甲海峡的重要性。

教材要求在地图上找到东南亚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其首都,读图说出该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

对应本条教学目标,要求学生在地图上找出相关地理事物并会描述位置的重要性,掌握对应的学习方法。

运用图表说出东南亚气候的特点以及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对应本教学目标,要求学生复习回顾分析气候特点的方法应从气温和降水两个方面进行。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学习区域的方法,掌握区域的基本地理要素和学习区域地理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东南亚》

—评测练习

练习题:

分为填空题1个,综合题2个。

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由简到难,层层递进。

主要考查学生对东南亚重要地理事物的位置与名称、气候分布及原因,主要农作物及农业生产特点的理解。

【解析】第一题是基础题,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有很多地理事物需要识记包括主要的大洲、海峡和大洋、半岛和群岛等。

通过本题练习达到巩固,扎实掌握基础知识的目的。

【解析】这个题是考查我国的东南亚邻国,陆地组成,马六甲海峡地理位置重要性的题目。

看图观察马六甲海峡地理位置特点,进一步理解在海洋运输方面的重要作用,是欧洲、非洲通往东亚、东南亚各港口的必经之地,沟通了太平洋和印度洋。

【解析】这个题是考查东南亚气候特点,气候与当地农业生产的关系的题目。

让学生理解地理事物之间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影响和相互联系的,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当地的气候特点,气候特点又直接决定了当地的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

《东南亚》

—课后反思

结合讲课的感受和录课结束后的反复观摩,我对教学进行了课后反思:

1.教学目标基本达到。

教学大纲要求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生可以掌握,例如学生了解了东南亚的”十字路口”位置特点和范围,以及马六甲海峡的重要性,综合分析了东南亚的气候特点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对于学生来说,东南亚的位置和范围容易理解,东南亚的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是这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在分析原因的时候,从自然原因(气候)和人为原因(劳动力,生产经验)两方面来分析,告诉学生分析这类题的方法,以后做类似的题目就可以举一反三了。

3.充分运用地图,注重对学生读图析图能力的培养。

4.课堂设计比较紧凑,时间分配比较合理。

5.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较好。

存在的问题:

1.语速太快,放慢些会更好。

由于紧张,有几处口误的地方。

2.有些问题引导点拨不够到位。

3.对于学生的评价语言不够,没能用激励性的语言评价学生。

4.学生课堂表现比较拘谨,没有放开充分讨论。

5.了解东南亚陆地组成时应该强调“陆地组成”这一点。

6.练习题做的少,应该进一步注重讲练结合。

我感谢给予我无私帮助的同事们。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会一直努力的。

 

《东南亚》

—课标分析

一、课标对这一部分的要求

1.运用地图找出某地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和首都,读图说出该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

2.运用图表说出某地区的气候特点及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活动建议:

开展小组讨论活动。

例如,围绕“东南亚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等组织讨论。

二、正确理解课标要求

其中“运用地图找出某地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和首都”,是对过程与方法的要求;“读图说出该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说出某地区气候的特点及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是具体的学习成果,同样不能只关注结果而忽视过程。

本条标准实际上可以分解为“分析该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和“气候特点和农业生产特点”。

其中,“分析该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既要分析该区域在大洲之间的沟通作用,也要了解沟通了哪些海洋。

在关注“气候特点和农业生产特点”的同时还要揭示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

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包括地形、气候等自然因素和劳动力水平、劳动力多少、科学技术、种植历史等社会经济因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