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度自动化系统课程设计.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036394 上传时间:2022-10-15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101.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调度自动化系统课程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调度自动化系统课程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调度自动化系统课程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调度自动化系统课程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调度自动化系统课程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调度自动化系统课程设计.docx

《调度自动化系统课程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调度自动化系统课程设计.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调度自动化系统课程设计.docx

调度自动化系统课程设计

调度自动化系统体系结构设计

摘要

电力系统的调度运行方式分为国调,大地区调,中调,地调,县调五种,其中县调是各地方根据需要成立县级调度控制机构,主要进行管理配电网络和分配负荷,控制负荷工作。

县级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是指利用现代电子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厂站RTU相结合,将电网在正常及事故情况下的监测、保护、控制、计量和供电部门的工作管理有机融合在一起。

作为最基层的地方型电网,随着电子计算机在电力系统中的广泛应用及应用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建立一个崭新的县级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已经是势在必行。

本次县级调度自动化系统的机构功能设计主要针对实际工作,结合县级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基本功能、硬软件结构、技术指标进行,以达到对县级调度自动化系统结构的一个感性认识,提高今后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能力。

关键词:

调度自动化体系结构设计

 

摘要···················································1

前言···················································3

第一章设计依据·······································4

第二章设计目标·······································5

第三章设计原则·······································6

第四章设计内容·······································7

4.1电网结构····································7

4.2调度自动化系统功能···························7

4.3基准厂站布置·································9

4.4基准厂站的主接线设计·························10

4.5信息的组织原则······························11

4.6基准站信息的组织和信息量·····················13

4.7调度中心主站计算机系统结构···················18

4.8调度自动化系统的技术指标······················20

参考文献:

·············································24

附图:

附图1:

毕业设计基准A变电站主接线图·················25

附图2:

毕业设计基准B变电站端面图···················25

 

前言

随着电网的发展和自动化程度的提高,调度自动化系统已成为调度员实施生产指挥和控制电网运行必不可少的工具。

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由于调度自动化系统自身也可能出现各种异常情况,如:

自动化系统故障、网络中断、数据采集通道中断、系统软件异常等,倘若发生异常情况而没有及时发现,则可能导致调度人员无法进行正常的调度指挥,严重时可能影响整个电网的安全运行,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为保障自动化系统安全、稳定、连续、有效的运行,南方电网有限公司汕头供电分公司调度开发了自动化综合监控系统。

该系统是一套电力自动化系统运行及管理的综合监控系统。

 

第一章设计依据

一、系统的技术特点

1.该系统是一套电力自动化系统运行及管理的综合监控系统能够保证电网在正常及事故情况下的监测、保护、控制等。

2.系统真正实现了“数据级监视报警”,具有实时数据库,能及时更新。

3.系统具有良好的开放性和可扩充性.

4.完善的SCADA功能满足县级调度自动化系统的需要。

5.系统所选硬件设备符合现代工业标准,系统软件平台成熟、可靠、安全。

二、设计要求

1.按《地区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功能规范》规定的大型地调规模设计。

2.系统采用开放式结构,能在原有基础上进行再开发和升级,以满足电网8~10年发展的需要。

3.提供实时数据库、历史数据库和人机界面通用访问接口,满足进一步开发应用软件的需要。

4.SCADA数据采集的技术分析。

5.具有与MIS网的标准接口,可以向MIS网发送各种类型的实时和历史数据。

6.预留与负荷控制系统的标准接口,可与负荷控制系统对用户负荷进行协调控制。

7.具有向地调实时转发各种数据的功能。

8.满足变电站自动化、配网自动化系统接入功能。

9.系统总体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第二章设计目标

新一代的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应考虑到Internet/Intranet技术对电力企业的影响,在设计、开发时应以SCADA功能为基础,DA/DMS、AM/FM/GIS、MIS及其他子系统为扩展功能的、具有一体化平台的网络化、多功能系统。

①系统的硬件方面:

优先采用最新的、高可靠性的微型计算机硬件技术,作为系统工作站、服务器的硬件平台。

有条件的也可采用最新的RISC 或UNIX工作站系统。

②系统的软件方面:

调度自动化系统的操作系统采用新一代的Microsoft Windows NT/2000;数据库采用高性能的商用关系型数据库,如MS SQL Server,Oracle,Sybase等,使系统软件配置标准、规范;系统的输出形式采用Microsoft Office 的Excel 等优秀工具软件,使报表系统更加方便易用;软件结构采用网络分布式的客户/服务器模式。

 

本次调度自动化系统体系结构设计本着学以致用、加深《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知识的理解和结合学生工作实践经验的原则,在指导老师的引导下,达到以下设计目标:

⑴、充分理解现代调度自动化系统包括的含义;

⑵、熟悉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功能;

⑶、熟悉并巩固变电站主接线图的设计方法和相关规范;

⑷、掌握调度自动化系统的设计原则;

⑸、掌握电力系统中调度自动化基准厂站选择的方法和原则;

⑹、掌握调度信息的组织和信息量的估算;

⑺、掌握调度中心主站计算机系统的结构;

⑻、掌握调度自动化系统应该达到的技术指标;

⑼、掌握电网结构分析的基本知识。

 

第三章设计原则

本次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体系结构设计必须遵循以下原则(本次课程设计侧重系统的体系结构):

1.稳定性:

应用于电网中的调度自动化系统,稳定性是第一位的。

落后的系统会增加技术人员掌握的难度,甚至导致系统无法发挥作用;

2.实用性:

坚持人机对话简洁、明了、方便的原则,且能完成调度系统与MIS系统之间的信息共享;

3.易维护:

系统的硬件设计与选择应具有通用性,系统的软件设计应具有远程维护功能;

4.先进性;

5.可扩性;

6.伸缩性:

根据用户应用系统的需要和投资状况,系统应能灵活地选择软硬件配置,并具有跨多硬件平台的特点,系统的规模可从单台机器到多台机器、单种机型到多种机型任选;

7.灵活性:

组成系统的各功能模块,多数要能做到"即装即用";

8.安全性:

 系统硬件采用冗余设计,保证系统的不间断可靠运行;由操作系统、数据库以及应用软件的操作等级三方面来满足严格的安全操作要求。

9.系统有统一的模块化电网描述数据库;

10.系统必须能够进行高效的实时数据处理;

11.系统要有友好方便的人机界面;

12.系统要有功能强大的电子报表软件,具有灵活的报表处理功能,并能做到图文并茂;

13.系统对大量的历史数据具有强大的归纳分析和趋势预测功能。

 

第四章设计内容

4.1电网结构

按照县级电网的容量规模,县级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可以分为三级:

容量大于150MW的为大型县调;容量在50—150MW之间为中型县调;容量小于50MW的为中心县调。

4.2调度自动化系统功能

调度自动化系统就是一种信息管理系统,从系统信息来研究,包括采集和变换信息,通信设备传送信息,调度中心使用信息三种含义。

为设计和构成能合乎要求的调度自动化系统就必须对系统的功能有明确的规定,从而定出指标。

功能如下:

数据采集:

A模拟量:

机组有功功率P,无功功率Q

主变压器及输电线路有功功率P,电流I(或无功功率Q)

配电线电流I(或有功功率P)

各母线电压U

B数字量和脉冲量:

电网频率f

配电线有功电能

主变压器、输电线有功、无功电能

水库水位

C状态量:

断路器位置、保护预告信号、事故跳闸总信号、通道故障信号

RTU主电源停电信号、载调压变压器分接头位置信号、隔离开关位置、

发电机运行状态信号、保护动作信号

D非电量:

主变压器温度t

数据传输:

和上级调度监控系统通信或信息转发

通信规约转换

主站端可以和n和RTU通信

向管理网传递信息

数据处理:

电网有功功率总加

越限警告

功率因数计算

电网无功功率总加

电网有功电能量总加

复核率统计

断路器分合闸分类统计

遥控:

遥控断路器

电容器组投切

变压器有载调压分接头位置

事故报告:

断路器事故变位,事故信息优先显示与报警

事故记录

事故顺序记录

人机联系:

A画面显示操作:

县级电网潮流图

调度自动化系统运行状态图

厂站一次时实接线图

厂站时实数据显示

24h负荷曲线、电压棒图

发送遥控命令

修改RTU监控定值

修改时实数据库

修改图形报表生成软件包

历史数据库

厂站主设备参数

继电器保护定值参数

B打印机:

定时打印

召唤打印

异常及事故打印

操作记录

事件顺序打印

C模拟盘:

反映断路器位置、遥测量及潮流方向

具有声光检查、数码显示等自检功能

数据传输通道:

通道故障统计和报警

上下行双向通道

通道监测了、底电平警告

主设备通道自动切换

除上述功能以外,还需要增加的功能:

经济调度控制(EDA)、发电计划控制(AGC)、短期负荷预测、系统运行安全最优控制、系统能量管理、系统紧急控制、系统恢复控制、最优潮流控制。

4.3基准厂站布置

基准厂站的选择按照冗余度高、校核厂站数少的原则进行选择,随着无人值班变电站的普及和调度自动化系统对厂站信息可靠性要求的不断提高,一般要求冗余度r≥2,平均冗余度r->2,以满足提高可靠性的需求。

为便于方案比较,对电力网络中的各厂站编号如下:

基准厂站方案对比选择见下表:

方案编号

1

2

3

校核站

A、E、G

A、E、G、D

A、G、E、I

 

 

 

 

 

 

 

 

 

 

 

A

2

3

3

B

2

2

2

C

2

2

2

D

3

4

3

E

2

2

3

F

2

3

3

G

2

3

2

H

2

2

3

I

3

3

4

J

1

1

2

K

2

2

2

L

2

2

2

平均冗余度(r-)

2.08

2.42

2.58

选择结果

备选

备选

备选

根据上表所示基准厂站选择方案比较结果分析,三个方案均达到了冗余度r≥2,平均冗余度r->2的可靠性需求,但结合基准站选择的判据是要求基准厂站量少,信息冗余度高,于是先择方案1和方案2被淘汰;方案3的基准站数有4个,即图中的A、C、E、I变电站,方案3作为本次体系结构毕业设计基准厂站布置的实施方案。

4.4基准厂站的主接线设计

根据毕业设计任务书内容所示,A、E两站的主接线基本情况如下表:

序号

项目

变电站A

变电站B

1

3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