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音乐游戏打击乐20篇教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362105 上传时间:2023-02-1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4.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班音乐游戏打击乐20篇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大班音乐游戏打击乐20篇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大班音乐游戏打击乐20篇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大班音乐游戏打击乐20篇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大班音乐游戏打击乐20篇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班音乐游戏打击乐20篇教案.docx

《大班音乐游戏打击乐20篇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班音乐游戏打击乐20篇教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班音乐游戏打击乐20篇教案.docx

大班音乐游戏打击乐20篇教案

  《大班音乐游戏打击乐20篇教案》这是优秀的幼儿园教案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大班音乐游戏打击乐20篇教案!

  一、活动目标

  1.感受段音乐的欢快段音乐的优美,体验共同演奏的乐趣,

  2.探索歌曲的表演动作,以及演奏时乐器的配置方案。

  3.讨论打击乐器的演奏方案,根据乐曲的变化设计配器方案,学习用不同的乐器来表达音乐的不同情绪,能够用铃鼓、碰铃、圆舞板、双响筒等乐器演奏歌曲。

  4.引导孩子们在活动结束后把自己的绘画材料分类摆放,养成良好习惯。

  5.感受作品的美感。

  二、活动准备

  1.幼儿已会唱歌曲《郊游》。

  2.铃鼓、碰铃、圆舞板、双响筒等乐器。

  三、活动过程

  1.复习歌曲,进一步感知歌曲结构的情绪。

  

(1)这首歌有几段?

哪几段是一样的?

第一、第三段音乐听起来怎么样?

  

(2)第二段音乐怎么样?

  2.创编动作。

  

(1)在引导幼儿观察操作卡片画面进行讲述后,鼓励幼儿探索用什么动作表示手拉手、很高兴去郊游的情景。

  

(2)鼓励幼儿探索怎样表演第二段音乐中表现的优美景色。

  (3)老师根据幼儿想象的动作组合成歌表演,并进行集体练习。

  3.讨论配器方案,为歌曲伴奏。

  

(1)请幼儿思考用什么乐器演奏音乐优美部分?

  段的比较抒情,可以延长的,适合用什么乐器?

  

(2)请幼儿思考用什么乐器演奏音乐大家欢快地去郊游的部分?

  提示幼儿段脚步的适合用双响筒

  (3)请幼儿看老师指挥做现用乐器的模仿动作,用乐器看指挥演奏。

  (4)请幼儿和小伙伴交换乐器看指挥演奏。

  活动反思:

  本次音乐活动是一个歌唱活动。

《郊游》这首曲子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它是结构,第一段和第三段是一样的,活泼欢快,中间第二段比较柔和,唱了郊游的风景。

活动开始我以谈话导入,引导幼儿说说郊游地的风景,根据幼儿的回答我用简笔画的形式画了下来,从而引出第二段歌词。

接着我用动作引导幼儿说出了第一、第三段的歌词。

歌词理解后,让幼儿通过听教师清唱初步熟悉歌曲旋律,然后再用钢琴伴奏,一句句学习歌唱。

等唱了两到三遍后请幼儿编动作,边表演边唱,这样比较能帮助幼儿记住歌词。

虽然大多数幼儿能大概将歌曲唱出来,但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孩子们觉得兴趣缺缺;而且后面边表演边唱,孩子们会分散注意力,反而唱的更少更轻,应该在幼儿熟悉歌曲的基础上再加动作比较好。

  设计意图:

  为了进一步促进幼儿加深对马的认识,我结合了二胡独奏曲《赛马》进行打击乐活动。

它是我国着名的民乐乐曲。

将一首结构比较复杂的乐曲诠释成特定的情景表演,让幼儿去了解它、接纳它、表现它,让幼儿通过欣赏、律动、打击乐演奏活动自发的投入到听、说、想、做、演的活动中来,进行探索性、创造性的学习,从而生成本课题。

  活动目标:

  1、通过观看木偶表演,欣赏乐曲《赛马》,根据音乐形象和情绪,`用筷子随节拍较投入地进行表演。

  2、幼儿根据已有经验和提供的材料,积极探索尝试用筷子不同的敲击方式,并探讨其他乐器如何进行合理的匹配。

  3、培养幼儿对欣赏乐曲的兴趣及对民族音乐的喜爱。

  4、通过听、唱、奏、舞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与合作能力。

  5、通过整体欣赏音乐、图片和动作,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

  活动准备:

  四种颜色(红、黄、白、黑)的木偶马饰,二胡曲《赛马》,共四组幼儿人手两把筷子,串铃,圆舞板,小铃。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

  老师:

在一片美丽的大草原上奔跑着四匹骏马,一匹红马、一匹黄马、一匹白马、还有一匹黑马(相继出现马饰),看----它们来啦!

(两位老师手持马饰,随音乐进行木偶操作)幼儿边听乐曲,边欣赏木偶表演。

  二、分析音乐,将音乐情境化。

  <1>师幼讨论:

刚才的音乐听了有什么感觉?

你们看到它们在干什么?

幼儿回忆刚才的情景表演,讨论音乐情节。

  在此基础上教师小结:

对,刚才小朋友看得很仔细,听得很认真。

这首音乐听上去很欢快、奔放,表现了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群马飞奔,你追我赶的动人场面。

  <2>再次欣赏音乐根据特定的音乐形象,创编、记忆动作顺序。

老师:

四匹马是如何你追我赶的?

  幼儿讨论,教师小结:

乐曲开始,四匹马一同快速奔跑→慢跑→红马首次领先→黄马又次领先→白马又跑到黄马的前面→黑马又超过了白马→红马、白马两两领先→黄马、黑马又共同领先→一起奔跑冲刺→反复一次→到达终点,拉住缰绳"吁--"(全曲结束)

  三、幼儿根据音乐情节大胆表现音乐。

  <1>教师示范随音乐用筷子敲奏。

  <2>幼儿根据颜色分组用身体动作表现音乐。

  ①教师:

你应该表演什么颜色的马?

为什么?

幼儿:

我坐的是红色的椅子,就扮演红色的马。

  ②教师:

你怎样表演马在奔跑?

  幼儿1:

我可以象骑马的叔叔那样挥鞭;

  幼儿2:

我可以喊"驾--"

  <3>幼儿听音乐,分组用筷子演奏。

  ①看指挥演奏:

一起走(敲)→红马敲→黄马敲→白马敲→黑马敲→两匹两匹轮流走(两组轮流敲奏)→一起奔向终点冲刺(四组齐奏)→拉住疆绳,乐曲结束(幼儿筷子上举,作欢呼状)

  ②教师:

怎样使你的筷子敲得好听?

  幼儿1:

要合着节拍敲;

  幼儿2:

带上手腕敲得好听!

  ③教师:

刚才我们是使用两把筷子对敲,还可以怎么敲?

  幼儿1:

我可以将筷子在椅背上敲;

  幼儿2:

我可以在椅子的两侧敲;

  幼儿3:

我可以在地板上敲。

  ④根据筷子不同的敲击点幼儿再次分组演奏。

  ⑤教师:

你还想扮演什么颜色的马?

(交换位置演奏),提出要求:

老师指挥重拍时,你要把重拍敲出!

  <4>探讨其他乐器的匹配。

  ①教师出示小乐器:

圆舞板、小铃、串铃。

  手持木偶马饰:

刚才四匹马奔跑时,哪里发出声音?

哪种乐器最象马铃声?

(串铃)加在单独演奏,还是集体演奏的地方?

(集体);哪种乐器最象马蹄声?

(圆舞板)加在单独演奏,还是集体演奏的地方?

(单独)

  ②各请两位幼儿分别加奏串铃和圆舞板,全体幼儿共同演奏。

  活动反思:

  在欣赏课《赛马》的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培养聆听音乐的兴趣和习惯,感受颇深,有值得保留的教学经验,同时也有一些需要推敲的地方。

  三年级的学生处于活泼好动的年龄阶段,一般情况下很难要求他们非常静心、投入地来完整欣赏一首音乐。

那么,就需要教师来引导他们一步一步地被音乐吸引。

因此在教学中,我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从而发展他们的感受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但如何保证学生的学习对象始终是音乐,就需要教师把握一个度,因为任何教学手段都是为音乐服务的。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紧紧抓住以音乐审美为核心,让学生充分地感受音乐情境。

教学开始,一段那达慕大会的视频将学生带进辽阔的大草原,带进紧张激烈的比赛现场,为学生感受音乐情绪、联想情境做铺垫,生动形象地引导学生打开视野。

在初听音乐中模仿赛马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我结合乐曲三乐段不同的音乐特点在分段聆听时,我根据乐段的旋律紧凑密集音乐情绪紧张的特点,设计了蒙古舞扬马鞭的动作,将学生带进紧张激烈的赛马场。

学生们有的小拳头握得紧紧的,有的兴奋地挥动着马鞭,进入到音乐的意境中。

在聆听乐段时我以主题的三次变奏用了二胡连弓、顿弓、拨弦三种演奏方法为切入点,让学生视唱音乐主题,聆听主题出现几次,每次音乐情绪的变化。

最后我揭示答案:

演奏方法的不同。

学生在音乐中兴高采烈地模仿二胡三种不同的演奏方法,对音乐知识、音乐情绪理解地更为深刻。

在聆听1乐段时,设计了学生模仿赛马冲刺环节,体验音乐。

  当学生脸上洋溢出紧张的神情时,我知道学生已与音乐融为了一体。

在模仿马嘶鸣的动作时,学生更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热情,现在想到那一匹匹小骏马可爱的模样,我的心就会随着兴奋起来,这说明我的教学是成功的。

他们已在律动与模仿中感受到了《赛马》所表现的意境和情趣。

  在课堂结尾让学生们欣赏了视频版本的《赛马》、笛子演奏的《赛马》及二胡名曲《二泉映月》,加深了学生们对于二胡及乐曲的认识和理解,调动了学生们的学习情绪。

  本节课还有一些问题,如针对学生音乐视野窄,对民族音乐的体验感受不足的弱点。

如果教师能现场用二胡演奏一曲赛马,会让学生更为深刻地感受到二胡这种民族乐器的极大艺术魅力。

  课堂上,我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上,师生互动,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主要的位置。

如对每个乐段的处理,让每个学生思考并说一说音乐所表现的内容和意境,再用肢体语言或者乐器加以表现,使每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从中受益,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课题来源:

  活动的灵感来源于“超级玛丽”电玩游戏,这个游戏情节明了,人物的善恶清晰,孩子们都很喜欢玩。

音乐原曲名《胡西尔·休西波尔卡》,是手风琴乐曲,曲风较欢快、诙谐,乐段清晰,稍作剪辑,便呈现出结构特点。

我将“超级玛丽”的游戏情境与乐曲结合,设计出打击乐游戏“玛丽波尔卡”,以“闯关”的游戏情境吸引幼儿积极参与。

  活动目标:

  1.熟悉乐曲《玛丽波尔卡》,感受乐曲活泼欢快的情绪,能随乐合拍地做“走、跳和吃蘑菇长大”的律动,能看指挥进行打击乐演奏活动。

  2.在图谱和口令动作的暗示下,大胆匹配乐器,尝试根据段音乐的变化奏出“由弱变强”的音响效果.能在游戏情节进展线索的提示下累加大鼓并进行合乐演奏。

  3.体验多次闯关和升级所带来的挑战乐趣。

  4.熟悉歌曲旋律,为歌曲创编动作。

  5.通过听、唱、奏、舞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与合作能力。

  活动准备:

  幼儿玩过游戏“超级玛丽”;图谱和音乐;铃鼓、圆舞板、小铃各6副,大鼓一套。

  活动过程:

  一、熟悉音乐的段落结构,学做各角色身体模仿动作

  1.提问引出超级玛丽的话题。

  师:

你们玩过“超级玛丽"的游戏吗?

里面有哪些好玩的?

  2.出示图谱,介绍内容,说说简单的口令。

  师:

这里有一幅图,图里的玛丽正在闯关.看看他遇到了谁?

(特别强调乌龟的特征与应对的方法)

  3.倾听音乐,匹配图谱,感受音乐的结构。

  师:

玛丽闯关的时候还有音乐,我们一边听音乐一边看看玛丽是按什么路线闯关的。

  4.创编玛丽的动作,逐步完整表现音乐。

  

(1)师幼创编段“走、跳、定住”动作,并随乐练习。

  师:

我们清楚了玛丽是怎么闯关的,谁来试一试?

大家坐在椅子上学一学。

(合乐练习段)

  

(2)师幼创编段“吃一个蘑菇,慢慢长大”的动作,并随乐练习。

  师:

玛丽会怎么吃蘑菇、怎么长大呢?

谁来试试?

大家向他学一学。

(合乐练习+段)

  师:

我们合着音乐,把吃蘑菇和后面的走跳、放鞭炮动作试一试。

  (3)完整练习(指图+动作)。

  师:

跟着音乐把你们刚刚编的动作完整做一次。

(合乐完整练习)(评析:

活动开始教师通过简洁的提问将幼儿的思维唤醒,回忆出电玩游戏中玛丽闯关的情境。

随后教师出示相关图谱,启发幼儿观察其中的事物,并使用朗朗上口的口令帮助幼儿熟知动作模型和节奏模型。

最后,强调音乐的结构,为后面的活动奠定了基础)

  二、随乐进行“超级玛丽”律动游戏,再次感受游戏的乐趣师:

我们要进行闯关游戏了,记住,乌龟来了千万不能动哦!

小玛丽们准备好了吗?

  师:

听!

闯关成功了吗?

(尾音显示成功)(评析:

教师赋予幼儿“超级玛丽”的角色身份进行闯关游戏,帮助幼儿再次欣赏了音乐,并在玩中对音乐、角色、情节有了更加深刻的记忆和理解。

结尾处加上代表成功的尾音,让幼儿自己辨别成功与否,增加了趣味性)

  三、探索为乐曲匹配合适的“武器”,看指挥大胆地进行闯关游戏

  1.根据身体动作的暗示,探索用铃鼓的不同演奏方法匹配段音乐,用圆舞板和小铃匹配段音乐并分段演奏。

  2.看指挥完整随乐演奏.初步感受用乐器当武器闯关的乐趣。

(第一关)

  3.在游戏情节进展线索的提示下,累加大鼓进行合乐演奏。

(第二关)

  4.交换“武器”,体验用不同的“武器”闯关的乐趣。

(第三关)(评析:

此环节的游戏性更加明显,幼儿完全置身于闯关、挑战的情境中)

  四、完整随乐闯关表演(终极挑战)

  1.部分幼儿做律动游戏,部分幼儿用乐器伴奏做掩护,进行终极闯关。

  师:

我们要进行最后的终极挑战了,只要你们闯过这一关就能变成超级玛丽!

请每队的前四位小玛丽先上来闯关,其他超级玛丽在座位上用“武器”为他们做掩护。

如果他们过关了,一会儿再掩护你们闯关。

  2.表演与演奏的幼儿交换,继续闯关。

  (评析:

部分幼儿在场地中间表演律动游戏,部分幼儿用乐器当武器演奏,双方协助闯关,增强了幼儿的合作能力和艺术表现力)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听辩不同的节奏型,并能用拍手动作表示。

  2、培养幼儿按指挥演奏打击乐的能力,并在齐奏或合奏中保持自己的表演速度。

  3、继续组织幼儿按已有规则使用乐器,养成爱护乐器的态度和习惯。

  4、通过肢体律动,感应固定拍。

  5、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

已熟悉自制乐器,并有玩过自制乐器的经验。

  物质准备:

奶粉罐和小棒自制的鼓乐器,人手一份,乐器节奏图谱一份。

  场地准备:

幼儿围坐成半圆型。

  活动重难点:

  俗话说"提领而顿,百毛皆顺"重难点是确定是一个活动的关键,根据我班幼儿音乐发展水平,我将重点定位为培养幼儿节奏感,体验打击乐活动的快乐。

难点定为能跟随乐曲的节奏型配以适当的打击方式。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节奏前置。

  让幼儿跟随《杨柳青》音乐进场,做拍手,跺脚的动作。

  老师:

孩子们,我们一起去参加音乐会。

(播放音乐磁带)(以游戏的形式进场,首先让幼儿欣赏并熟悉了乐曲,教师带领幼儿跟随音乐拍手,跺脚等动作,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感受了乐曲的节奏型,掌握了节拍,难点前置,为后面的打击乐表演作好充分的准备。

  二、熟悉乐器,节奏训练。

  1、鼓乐器的出现教师出示用奶粉罐制作的小鼓乐器,介绍小鼓乐器,并让幼儿玩一玩,幼儿随意敲打乐器,鼓励幼儿玩出不同的方法,探索出可以敲打鼓面和鼓身两种方法,教师用简笔画画出敲打在哪里。

  老师:

看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我们小朋友的好朋友,他要和我们一起玩。

  我们大家来一起和小鼓玩一玩,小鼓的哪里可以发出声音呢?

老师来画出来,我们一起来敲一敲,玩一玩。

  (在带领幼儿认识乐器后,让他们随意敲打,满足了幼儿对新事物的探究欲望,激发幼儿对打击乐的兴趣。

纲要中指出,在各教学领域都要强调生活的价值,强调从生活中挖掘教育的内容,况且最近也十分倡导要低碳生活,节约环保,结合这一契机,我设计了用废旧的奶粉罐制作乐器,这样既能废物利用,又能激起幼儿无穷的想象力,真是一举多得。

  2、一物多玩教师逐条出示图谱,让幼儿跟随图谱,老师的指挥来打一打。

  老师:

我们今天叫要用小鼓来表演节目,在表演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下下面几个节奏型怎么打?

出示-│-│-│-│││││││││(教师带领幼儿以拍手的方式来练习一下节奏型,对于幼儿掌握起来有困难的节奏型教师可以通过夸张的身体动作来告诉幼儿这个节奏的敲打方法,时值。

)老师要把小鼓也配上去,你们看看要怎样打小鼓呢?

(教师把小鼓的图谱放在相对应的节奏型下,请幼儿练一下。

)你知道怎么敲吗?

你会敲吗?

大家来试一试?

(幼儿根据图谱自由练习)-│-│-│-│││││││││(由于先期的置入,解决了幼儿看小鼓图谱的难题。

在配合不同的节奏型打击,对于幼儿来说是一个挑战,所以教师给幼儿一个自我整理的时间,让幼儿把已有经验和新知识以自己的方式整和在一起。

)老师:

请个别小朋友来打一下试一试(个别幼儿展示,教师纠正)我们一起来看着图谱打一下小鼓。

(集体分段演奏)

  三、出示图谱,整体演奏

  、播放《杨柳青》乐曲,请幼儿欣赏,激起配乐的欲望。

  教师:

老师今天带来了一首我们将要表演的乐曲,叫《杨柳青》,我们一起来听一下。

(播放杨柳青)我们的小鼓也跃跃欲试想表演一下呢,拿起你手中的棒,来尝试着给这首乐曲配乐。

(播放乐曲)(由于本首乐曲的节奏型很明显,再加之之前我们已经练习了节奏型,所以大部分幼儿能初步听出乐曲中的节奏型,打出来,也让部分能力强的幼儿有自我展示的机会。

这里我采用赏识激励法,对幼儿的演奏给予及时的肯定,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成功感。

  、出示图谱,让幼儿根据图谱打击乐器。

  活动目标:

  1、通过整体舞蹈表现∣∣-∣,并学习用打击乐器随乐进行演奏。

  2、在教室演奏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改变指挥方法,丰富演奏效果。

  3、能注意自己的演奏效果与同伴的演奏协调一致,培养节奏感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4、有感情地学唱歌曲。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打击乐器、图谱;

  2、音乐《拔根芦柴花》和《化蝶》;课件《芦苇》

  活动过程:

  一、听音乐《化蝶》进入教室,教师带幼儿做相应的动作。

  二、复习歌曲《柳树姑娘》

  1、有表情的唱。

  2、简单进行两声部合唱。

  三、联系生活,引导幼儿感受生活中的“节奏”。

  1、教师模仿小狗的叫声,提问:

小狗是怎样叫的?

有什么特点?

  2、你还知道哪些小动物的叫声是有节奏的?

(青蛙、小猫、小鸡……)

  3、生活中还有那些声音是有节奏的?

(切菜、走路、门铃……)。

  4、出示节奏谱,让幼儿练习节奏。

  小狗∣∣

  青蛙∣

  小猫---∣---∣

  我们除了用手拍之外还可以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表现节奏?

  四、让幼儿听音乐、看课件,理解感受音乐。

  1、播放乐曲《拔根芦柴花》,提问:

听完这首乐曲你有什么感受?

  2、播放课件引导幼儿欣赏,提问:

看了这些图片你有什么感受?

  教师小结:

我们看到的植物是芦苇,它还有个好听的名字叫芦柴花,主要生长在苏北地区,好听的乐曲是苏北民歌《拔根芦柴花》,这首乐曲就是人们看到很美的芦柴花才编的,所以叫拔根芦柴花,后来人们也用这首乐曲表达丰收时的喜悦之情。

  五、出示乐曲节奏图谱,鼓励幼儿用身体动作表现乐曲。

  1、教师引导幼儿熟悉节奏并练习动作。

  2、将幼儿分成两部分,师指挥练习节奏动作。

  六、组成“小小乐队”,用乐器为乐曲伴奏。

  1、教师出示三种乐器,请幼儿讨论配乐方案。

  2、幼儿自由选择乐器,教师指挥幼儿进行乐器演奏。

  3、交换乐器看教师指挥练习乐器演奏,也可以请个小指挥。

  七、请“小小乐队”面向观众演奏。

演出结束,请“小小乐队”退场。

  活动反思:

  我记得在中班听老师上打击乐《杨柳青》时,孩子对于节奏图上的节奏型认识比较模糊,所以这次在活动中当我出示节奏图时,没有问:

“图上有哪些不同的节奏。

”而是请小朋友找找一样的节奏,这样的效果比较好。

  缺点:

  1.变化节奏的地方强化的不够,孩子掌握的不够好。

可能是连我自己到哪里变化节奏也不够清楚,更加不能准确地哼唱出来。

  2.最后的表演一直是我指图孩子练习,没有脱离图谱让孩子们尝试。

  活动目标

  1.锻炼幼儿长时间的注意力。

  2.激发幼儿兴趣,调动幼儿参与集体活动的积极性。

  3.懂得遵守游戏规则,感受参加集体活动的乐趣。

  4.幼儿可以用完整的普通话进行交流。

  教学重点、难点

  使幼儿的表演能力得到锻炼。

  活动准备

  准备道具:

小鼓、一朵花、一支短棒。

  活动过程

  1.教师简单介绍游戏规则

  老师闭眼击鼓,孩子们快速传花,鼓声停,花落到谁手里,谁就上讲台给大家表演节目。

  2.开始游戏

  孩子们进行表演节目。

  教师注意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

  3.对表现好的孩子进行小奖励和口头表扬。

  延伸环节:

回家后,让自己的爸爸、妈妈教自己一个才艺。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效果不错,但是也存在一些小的瑕疵,如:

师生互动不够多,有些孩子表扬时不知所措。

可见,我们教师平时对孩子的关注还不够多。

  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必须有爱心和耐心,为孩子们撑起一片明亮的天空,为孩子建筑一个温馨的“家”。

  活动目标

  1、幼儿探索各种身体动作与同伴合作表现乐曲的节拍。

  2、幼儿初步感受音乐所表现的进行曲风格。

  3、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4、主动参与活动,体验活动的快乐及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难点

  1、让孩子在活动中与同伴的合作游戏,培养孩子的合作精神。

  2、幼儿倾听音乐,辨别乐曲三段()的曲式结构。

  活动准备

  磁带、积木、乐器(串铃、响板)

  活动过程

  1、欣赏音乐,

  师:

我们一起来听首好听的乐曲。

(边听边打节奏,初步感受乐曲的节拍。

  师:

你们知道这首乐曲的名字吗?

  师:

这首曲子有几段呢?

它是什么结构?

它是什么风格的曲子?

听起来有什么感觉?

  2、游戏“击鼓传花”。

  

(1)教师示范游戏。

  

(2)讲解游戏的玩法。

  师:

一个人拿一朵花跟着节拍传给旁边的人,然后再传给旁边的人,这样跟着乐曲的节拍将花传下去,音乐停下时,花在谁的手里,谁就表演节目。

这就是我们的游戏叫““击鼓传花”。

  (3)邀请个别幼儿尝试合作游戏。

  (4)幼儿练习。

  师:

你把花传给旁边小朋友的时候心里轻轻地说“别人”。

  (5)幼儿站圆形练习。

  幼儿反复练习2——3遍。

教师观察幼儿的表现,并及时找问题、提要求。

  比如:

要传到小朋友的前面、跟着节奏慢慢传、传好后把花松手……

  (6)开始进行表演,教师适时进行表扬鼓励。

  师:

这次我们换个更好的东西来传,看看是什么?

  3、乐器演奏,通过不同的方式表现乐曲的曲式及风格。

  

(1)幼儿讨论队形。

  师:

刚刚我们玩“击鼓传花时排了哪些队形?

还可以排成什么队形?

  

(2)幼儿正方形练习。

  (3)运用乐器演奏表现节奏。

  师:

我们段传递花,段就来演奏乐器。

  师:

段的时候就要站起来边传边给小朋友加油哟。

  教学反思

  本活动设计精细,教师运用了多种的教学方法。

活动中动静交替,适合大班幼儿好动、持久性差的特点,可以使幼儿的注意力集中投入到学习情景之中。

教师也善于鼓励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的启发引导也很巧妙。

在结束前运用幼儿学过的音乐游戏“小手哪去了”,更使幼儿兴趣倍增,教学活动在幼儿情绪高涨的情况下结束。

但是觉得该活动的教学目标、各个环节过于严谨,不活泼,没有给幼儿开放的空间,幼儿没有一点可以自由的、想象的余地,这些不足的地方需要改进。

  大班音乐游戏打击乐20篇教案这篇文章共28015字。

  《中班父亲节教案及反思3篇》:

中班父亲节教案及反思3篇教案适用于中班主题教学活动当中,愿意积极参加活动,感受节日的快乐,幼儿园中班父亲节教案。

  《小班数学教案5篇《1和许多》含反思》:

小班数学教案5篇《1和许多》含反思适用于小班的数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认识区分“1”和“许多”,培养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知道“1”和“许多”的分合关系,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5篇《1和许多》含反思教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