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汕头美丽乡村建设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03620 上传时间:2022-10-03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6.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汕头美丽乡村建设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广东汕头美丽乡村建设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广东汕头美丽乡村建设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广东汕头美丽乡村建设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汕头美丽乡村建设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docx

《广东汕头美丽乡村建设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汕头美丽乡村建设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东汕头美丽乡村建设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docx

广东汕头美丽乡村建设现状、存在问题

及对策建议

杨泽利

(广东科贸职业学院创新创业学院,广东广州510430)

摘要:

2017年汕头市委、市政府在全市开展“百村示范、千村整治”美丽乡村建设三年大行动,目前已取得了明显进展。

但是,也暴露出了一系列问题,如:

镇村一级机构和人员建设不健全、部分美丽乡村建设未能发挥农民的主动性、规划编制问题较多、各村投入分散未能形成合力、后期管护体制机制不健全等,并据此提出了完善镇村一级体制机制、提升规划编制质量、积极壮大村集体经济、发挥农民的主体意识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等对策措施。

关键词:

美丽乡村;存在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F32O.3 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

1008-2697(2019)04-0049-04

为全面深入贯彻落实中共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按照广东省委、省政府关于全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的决策部署,汕头市委、市政府于2017年决定在全市开展“百村示范、千村整治”美丽乡村建设三年大行动,以期加快全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水平。

汕头市各区积极响应,对美丽乡村建设制定了详细的规划,如龙湖区以厦门、杭州为标杆,积极推进“大建设”和村居“一村一亮点”工程,推进鸥汀片区总体规划,对历史文化街区进行打造,取得了较好的进展。

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也暴露出一系列不足,迫切需要对其进行系统总结。

一、汕头市美丽乡村建设现状

(-)美丽乡村建设的缘起

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强调指出,要通过美丽乡村建设,建设农民美好生活的家园心)。

为响应国家、省的号召,汕头市根据辖区内有1086个村(社区)、37个省定贫困村,村容村貌相对落后的现状,自2017年起,以“创文强管”为总抓手,在全市开展“百村示范、千村整治”美丽乡村建设三年大行动,力争到2018年,把37个省定贫困村建设成为新农村示范村;到2019年,完成全部1086个村(社区)人居生态环境整治任务,建成300个新农村示范村。

(二)美丽乡村建设内容

收稿日期:

2019-()6-15

作者简介:

杨泽利,男,教师,研究方向:

农村环境与园林绿化。

1.规划先行。

为扎实有效开展“百村示范、千村整治”行动,市、区两级专门设立了规划、整治、建设、融资和文化旅游5个指导组,分别制定了工作方案和技术指引。

坚持规划设计先行的原则,组织开展村庄整治规划编制。

依据《汕头市“百村示范、千村整治”美丽乡村建设三年大行动工作方案》,在充分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订印发了巡进汕头市“百村示范、千村整治”规划编制工作方案》。

委托规划设计单位,编制完成了《汕头市“百村示范、千村整治”规划编制工作指引》,按照整治村、示范村、城镇社区的不同标准对全市“百村示范、千村整治”规划编制进行分类指导,明确了要尊重村庄自然肌理,追求简朴自然,力戒奢华浪费的规划原则,对整治方向、技术路线和工作内容等提出了具体的指引意见。

组织召开培训会,现场发放傲划编制工作指引》和《培训手册》并进行了详细解读及答疑,向与会人员通报了汕头开展“百村示范、千村整治”美丽乡村建设的政策背景,对美丽乡村建设中出现的形象工程等负面案例进行了剖析,邀请规划专家、建筑专家结合潮汕传统建筑样式,提出了融合潮汕乡情、乡建、乡创的规划设计理念。

2.创新体制机制。

目前,汕头市建了美丽乡村“市级统筹、区县主体、镇村实施”的责任体系,分级负责、分类支持的投入机制,以及建立群众参与机制、帮扶机制,着力形成推进“百村示范、千村整治”的合力。

在创新投入机制方面,汕头市通过区分公益性和非公益性项目,分别采取财政奖补、融资支持、市场化运作、社会筹资等不同方式,支持村庄整治和建设。

2018年市级财政安排整治资金1.3亿元,同时安排资金5亿元,对每个示范村建设给予500万元的支持。

通过各自然村的公益理事会、乡贤会等群众组织,动员群众参与村庄建设。

此外,还建立了市级领导挂钩联系、部门结对帮扶的挂钩帮扶制度,安排了31位市领导、210个市直机关企事业单位和中央、省驻汕单位,挂钩帮扶224个村(社区)整治建设。

(三)建设成效

2017年“百村示范、千村整治”美丽乡村建设三年大行动开始后,各区积极响应,农村环境明显改观。

其中,龙湖区2018年首批12个美丽乡村示范村基本完成建设,启动第二、三批61个村居376个项目建设。

澄海区2018年完成澄海区域乡村建设规划、184个村(社区)整治规划及50个村(涉农社区)的美丽乡村规划编制工作,第一批19个美丽乡村示范村203个项目基本完成首轮建设任务,建成3个省级生态示范镇、10个省级生态示范村,新增17个市级以上乡村绿化美化示范点。

濠江区2017筹资超4亿元开展“乡村振兴•七彩濠江”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有序推进“百村示范、干村整治”美丽乡村建设,启动建设10个精品示范社区,高标准建设25个创文示范社区。

新建社区公园32个、广场23个、垃圾转运中心5个,改造市场23个。

推动60个社区主干道硬底化,启动、建成一批绿道,打造慢行环境,拓通改造道路298条,新铺设步道123条;2018年一批10个“百村示范、千村整治”美丽乡村建设全面完成,筹资超10亿元、超600项的“乡村振兴•七彩濠江”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暨创文惠民工程基本完成,被列为市农村人居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示范区。

潮南区2018年完成全区乡村建设规划,第一批16个“百村示范、千村整治”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和17个省定贫困村基本完成“三清三拆”,17个省定贫困村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开工项目176个、竣工66个,省级(第三批)新农村连片示范建设工程5个主体村建设进入扫尾阶段,12个村(社区)申报创建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

南澳县2018年完成建设项目共89个,完成27个生态宜居美丽乡村规划编制,基本完成“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拆除违章建筑物2.5万处,清理乱摆乱卖行为近1万宗,拓通改造道路24.7公里,新铺步道21.4公里;“四好农村路”建设、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厂建设、农村“厕所革命”、农村生活垃圾污水处理和集镇市场改造升级等加快推进,绿化美化面积4万多平方米,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二、存在问题

(-)镇村一级机构、人员建设不健全

一是机构设置不完善。

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涉及农业、建设、环保等具体部门职责,目前虽各镇委(街道)书记均参加区级美丽乡村领导小组,但镇(街道)没有专门的机构对接此项工作。

各镇(街道)各自选择由党政办、农办或村建办来承担相关业务,工作职责落实不清。

由于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综合性,经常需要跨线条、跨部门协调,没有统一的领导机构容易产生工作协调问题。

二是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普遍未配有专职工作人员,存在随意调配、临时抓差的情况,导致各项工作对接不畅,人员对整体工作缺乏认识,政策规定了解不透彻,工作能动性和连续性差。

三是文件在基层传达不对口,政策学习宣传不到位。

上级文件一般仅发放到镇一级,而美丽乡村具体实施的村一级单位,无法第一时间获知相关信息。

而各级各部门工作任务繁重,人手普遍紧缺,加之重视程度不够,导致有关文件政策不能够及时传达。

上级工作任务下达往往也时间紧迫,无法组织专场会议进行具体工作指导,导致基层理解千差万别,影响了工作质量。

这些又都在一定程度上延误了工作进度,不利于整体工作按照部署安排的进度宏观推动。

具体工作人员没能按时掌握文件精神和任务要求,延误了工作开展。

(-)部分美丽乡村建设未能发挥农民的主动性

调查显示,部分村庄美丽乡村建设未能发挥村民的主动性和能动性,主体发生了偏离,即各级政府及职能部门成了美丽乡村建设的主体,村民参与乡村建设的积极性不高,冷漠对待美丽乡村建设,甚至有村民表示“此事与我无关”。

同时,由于美丽乡村建设的主要资金来源为财政资金,因此干部对其资金使用高度重视,程序较为复杂,普通村民因不了解程序对其使用产生了较多误解。

(三)规划编制问题较多

一是规划编制单位编制的规划水平较低。

调查显示,部分编制规划的咨询服务机构工作粗糙,现场调查应付了事,工作深度明显不够,甚至于部分项目(如生活市场)设计指标不能跟进项目验收具体要求,规划指导效果差,具体设计在实施过程中经常遇到需要调整的情况,增加了工作难度,并影响到工作进度(F。

二是整治资金较多集中于社区宣传栏建设项目,普遍缺乏风貌整体性设计。

三是个别整治项目选择针对性不强。

个别示范村的整治项目建成后,不但不实用,还会增加村(社区)集体的经济负担,甚至还会带来新的整治问题。

四是部分整治项目投资估算偏高。

有些示范村规划整治项目和建设风格仍存在项目类型选择模仿城市社区,存在不简朴、与周边风格样式不统一经营和标准过高的情况。

五是对旧村老寨活化利用力度不足。

老寨、旧村是一个村发展的起源,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和浓厚的潮汕民居特色,大部分示范村老寨、旧村尚保存完好,规划方案普遍存在对村庄的历史文化挖掘不深入的问题,对保护利用缺乏整治措施。

(四) 各村投入分散,未能形成合力

村庄与村庄之间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各个村之间过于关注自身需求,未能从有机的整体上进行统筹考虑时5。

以内溪河为例,上游村庄在建设过程中仅仅关注自身建设,未对河床和河道进行清理,导致下游河床变窄,水流缓慢,遇到强降水就形成内涝。

此外,产业发展潜力挖掘也未形成合力,产业发展仅靠1-2个村子是难以发展起来的,需要强有力的集体经济、产业基础作为支撑,需要通过政府引导、规划引领,推动市场投资来壮大集体经济的发展。

(五) 后期管护体制机制不健全

调查显示,美丽乡村的后期管护体制机制存在较大问题。

由于大多数村庄属于农业镇,以传统农业为主,农村劳动力以外出务工为主,空心化现象严重,村集体收入较少。

因此,在缺少财政支持的情况下.美丽乡村已建成的各项设施设备管理维护缺少保障。

以农村绿化建设为例,很多乡村建设未采用本土树种,黄花风铃木等外地树种广泛种植,由于未能建成相应的灌溉设施和运水车等设备,栽种后甚至需要村民提水进行灌溉,调查显示仅仅绿化灌溉运营成本一个村就高达3万元。

因此,如何建立管护体制机制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

三、对策建议

(-)完善镇村一级体制机制

完善镇一级工作机构配置。

设立镇级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办公室,明确职责,有固定工作人员和工作场所。

加强对美丽乡村建设的宣传培训。

各级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办公室和创建单位所在镇,应及时召开相关工作会议或组织培训,重点内容包括:

传达有关文件精神、传授工作经验、提出工作建议和要求,部署近期工作安排。

一是要及时向基层传达各级各部门文件精神,部署工作安排。

二是要认真解读工作程序,合理安排工作进度,指导并改进存在问题,宣传推广创建经验。

(二)提升规划编制质・

建议建立技术咨询服务机构规划成果评估考核机制,规范服务市场,提升规划质量;建议各村居成立规划编制工作小组,邀请熟悉村居情况的村民代表、外出乡贤、专业规划顾问等担任成员,协同技术咨询服务机构共同开展规划及设计工作。

同时,要对乡村生态保护、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发展多层面,区镇乡村多层级建设管理并重,乡土特色显著,着眼长远发展,适度超前设计,有计划分步骤地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工作。

(三) 积极壮大村集体经济

当前,美丽乡村建设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财政支持和乡贤捐款,这些来源并非长久之计,必须提高乡村财政造血功能。

政府职能部门要引导村干部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发掘农村创新经济增长点,从有机农业、乡村旅游和综合发展等多方面,统筹做好农村经济发展规划和美丽乡村年度建设规划,定好发展目标,持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四) 发挥农民的主体意识参与美丽乡村建设

农村居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