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下第二单元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358939 上传时间:2023-02-1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6.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下第二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六下第二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六下第二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六下第二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六下第二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下第二单元教学设计.docx

《六下第二单元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下第二单元教学设计.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六下第二单元教学设计.docx

六下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语文主题学习”高效课堂教学设计

主题

民风民俗

年级年段

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主备人

王芙蓉

审核人

肖承红

课型

单元整体教学

教学内容

课文

《北京的春节》《藏戏》《各具特色的民居》《和田的维吾尔人》

丛书

第2册《走进民族村》

五千年的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五十六个民族生活丰富多彩、习俗独特。

本组教材就是围绕“中华民风民俗”这一专题编写的。

选编的4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介绍了各具特色的民风民俗,反映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

《北京的春节》描绘的是节日风俗。

作者老舍先生用朴素自然、流畅通达的语言,展示了丰富多彩的节日习俗,再现了老北京人过春节的隆重与热闹,温馨与美好。

《藏戏》被称为藏文化的“活化石”,课文讲的是藏戏的形成和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

《各具特色的民居》侧重写了被誉为“世界民居奇葩”的客家土楼和“傍水而居”的傣家竹楼的鲜明特色。

《和田的维吾尔》介绍了能歌善舞的维吾尔族人豁达乐观的性格特征及许多饶有趣味的风俗。

日积月累反映传统节日习俗的古诗名篇,感受和吸收民俗文化中的智慧和营养,激发探究不同文化的兴趣。

1、会写1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多渠道收集整理民俗风情的材料,了解传统的民风民俗,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感受这些独具魅力的民俗风情中蕴涵的民族文明和传统美德。

4、进一步了解文章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怎样谋篇布局,准确用词,生动表达,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

单元教学

重点难点

1、多渠道收集整理民俗风情的材料,激发学生吸收感受民俗风情的欲望。

2、进一步了解文章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怎样谋篇布局,准确用词,生动表达,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

第一课时:

单元整体预习课。

自学字词,整体感知课文。

第二课时:

1+1精品讲读课,精讲《北京的春节》,指导学习丛书中的《童谣中的年》

第三课时:

1+1阅读课,略讲《藏戏》,自主学习“风土人情”模块中的《花脸》

第四课时:

1+X自主阅读课,略讲《各具特色的民居》,自主学习主题丛书中“古韵悠悠”模块中的文章《北京的胡同》、《江南小镇》、补充学习《陕北土窑洞》

第五课时:

自主阅读课,学习丛书“节日情思”模块中的文章

第六课时:

1+1讲读课,精讲《和田的维吾尔人》,丛书《二月二,料豆喷喷香》

第七课时:

自主阅读课,自主学习主题丛书中“风土人情”部分

第八课时:

自主阅读课,自主学习主题丛书中“乡土情深”部分

第九课时:

自主阅读课,自主学习主题丛书中“民间风味斋”部分

第十课时:

自主阅读课,自主学习主题丛书中“异域风情”部分

第十一课时:

口语交际,习作指导。

第十二课时:

回顾·拓展二

教学流程

二次备课

第一课时

【课型】单元预习过关课

【教学内容】字词教学,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目标】

1、学生自学本单元的生字新词。

2、在自读课文的基础上,整体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思路】

一、学生自主集中识字

1、初读课文,画出生字词,借助工具书解释文中不理解的词语。

2、默读课文,标出好词佳句,或作上批注,有不理解的地方随时标出,先自行解决,解决不了的,课内提出,共同解决。

二、字词过关

1、出示本单元的生字词:

腊月初旬展览蒜瓣饺子翡翠榛子粟子爆竹风筝预备彩排鞭炮截然寺院……

零七碎八万象更新张灯结彩哄堂大笑能歌善舞

别无所求蜂拥而至肃然起敬美不胜收截然不同

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过关,如开火车朗读,填空式等,加深印象。

2、重点指导学生难写、易错的字:

嗽,多音字:

正、圈、行、恶。

3、听写,师读,生默写。

听写完毕,小组内同学互相批阅。

三、朗读过关

1、组内互读重点段、评价。

2、教师出示小组成员朗读分工。

3、教师抽查。

四、课文整体感知达标关

1.《北京的春节》一文的作者是语言大师(),课文按()顺序,先后介绍了北京春节()()()()()()()这几个时间段的习俗,其中()()()()写得详细。

2.《藏戏》一文先用三个排比句概括介绍了藏戏的主要特点:

()()()。

接着介绍了开山鼻祖()开创藏戏的传奇故事和藏戏的其他特色。

3.《各具特色的民居》是写我国地方民居的(),介绍了特色鲜明的()和()。

4.《和田的维吾尔人》一文让我们了解了许多饶有趣味的维吾尔族风俗,认识了()、()的和田维吾尔人。

 

第二课时

【课型】1+1精品讲读课

【教学内容】

精讲《北京的春节》,指导学习丛书中的文章《童谣中的年》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体会作者对北京、对生活的热爱。

  2.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并体会文章详略得当的特点。

【教学思路】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同学们,你们喜欢过春节吗?

能说说你们家乡过春节的一两件事吗?

 2.现在,我们就跟随作家老舍,去老北京过一个京味十足的春节,感受独特的民风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

二、抓住板块,品读课文

  1.复习回顾:

老舍先生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主要有哪几个时间段?

2.小组合作学习,品读感悟:

选取感兴趣的部分,和同学交流。

 

(1)准备过年

 ①你想用哪个词语来形容人们准备过年的场面?

 ②大人在忙些什么?

小孩儿在忙些什么?

他们这时心情怎么样?

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③你最喜欢哪一种活动?

请找出来读一读。

 ④指名朗读,读出你的感受,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春节前的这段时间你都会干些什么。

 

(2)过年时

  ①交流:

除夕、元旦、元宵这三个日子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教师相机引导:

 除夕:

喜庆、团圆;元旦:

悠闲、快乐;元宵:

红火、美丽。

②品读“除夕”一段,进一步体会喜庆、团圆。

抓关键词“赶、到处、都穿起、贴上”感受除夕的喜庆、热烈;抓“除非、必定”体会春节在人们心目中的位置,感受团圆的氛围。

  

三、总结课文,领悟写法

 1.总结课文:

从腊八到正月十九,一个多月的时间,课文却只记叙了五个时间段的主要活动,就为我们勾勒出了一个热闹喜庆、欢乐祥和的春节。

让我们再次走进文本,去用心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2.默读课文,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

  ①课文有些部分写得详细,有些部分写得简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②如果让你写春节,你打算怎么写?

回忆你过春节的情景,写一写。

四、比较学习《童谣中的年》

1.默读《童谣中的年》,看看文章介绍哪些过年的习俗。

2.比较阅读《北京的春节》和《童谣中的年》,看看有哪些异同。

3.联系你家乡过年的习俗,仿着用童谣写一写家乡的春节。

第三课时

【课型】 1+1阅读课

【教学内容】略讲《藏戏》,自主学习主题丛书中“风土人情”模块中的文章《花脸》

【教学目标】

1、通过了解藏戏的形成及其特色,体会传统戏剧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了解藏族的文化。

2、了解本文的生动形象的表达方法及语言特点。

【教学思路】

一、简介藏戏

出示藏戏的有关图片,配乐介绍:

藏戏是藏族地区普遍流行、在祖国百花艺苑中一个独具特色的剧种。

藏戏艺术有600多年的历史,比誉为国粹的京剧还早400多年,被称为藏文化的“活化石”。

二、整体阅读,初步感知

  1.阅读课前导语,明确自读要求。

  2.默读课文,思考:

课文哪些段讲了藏戏的形成,哪些段介绍了藏戏的艺术特色。

读后交流、梳理:

4-7段讲的是藏戏的形成,8-19段讲的是藏戏的艺术特色。

三、自主研读4-7段,感受藏戏形成的神奇。

 1.自由读4-7段,思考藏戏是怎么形成的,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指名说藏戏的形成,其他同学认真听,听后提出需要补充的内容。

 3.这个传奇故事最打动你的是什么?

学生自由表达,如唐东杰布为民造福的美好心愿,七位姑娘的义举,……

 4.把你的感受带入文中,有感情地读一读吧。

  小结:

这个传奇的故事深深扎根在藏民的心中,唐东杰布不愧被誉为藏戏的开山鼻祖,时至今日,在每一个藏戏剧团,都会供奉有他的画像,接受着一代代艺人的膜拜,也让我们顿生出几分神圣和肃穆感。

四、自主研读8-19段,感受藏戏独特的艺术魅力。

  1.出示研读主题:

①()的面具;②()的舞台;③()的演唱风格;要求:

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研读内容,反复阅读相关段落,把藏戏的主要特点用一句话或一个词概括出来。

  2.小组合作交流研读结果,说说你是从哪知道的。

  ①面具:

多样、夸张、形象鲜明。

  ②舞台:

没有固定舞台、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③演唱:

固定的程式、唱腔及动作丰富、不受时间限制。

五、学习丛书《花脸》

1.默读课文,找出描写花脸的语句,画出来,想象花脸的样子,试着画一画。

2.找出文中“我”的动作,神态,语言描写的词句,画出来,读一读,看看你从中感悟到了什么,在旁边批注自己的体会。

第四课时

【课型】 1+X自主阅读课

【教学内容】略讲《各具特色的民居》,自主学习主题丛书中“古韵悠悠”模块中的文章《北京的胡同》、《江南小镇》、补充学习《陕北土窑洞》

【教学目标】

1.了解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点,学习抓住事物特点进行描述的说明方法,积累语言。

2.感悟中国民居古老而的独特魅力,体会中华民居传统而独特的文化内涵。

【教学思路】

一、激趣导入

  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在艺术形式上百花盛开,在民居上也是各有特色。

看图片,猜猜这是哪个地方的民居?

(播放课件:

如上海石库门、西藏民居、客家民居、傣家竹楼等)这些五花八门的房子,真有点令人眼花缭乱了,这节课,我们就走进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去参观领略一番。

二、出示自学提示学习课文

1.快速默读课文,课文分别介绍了哪两种民居?

分别用一个词形容它们给你留下的印象。

()、()

2.再读课文,思考:

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各有什么特点,按表格要求在文中画出相关句。

3.小组合作交流:

作者分别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用——画出相关句子,并想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三、全班交流,以学定教

1、合作完成介绍客家民居的表格

  位 置 闽西南、粤东北的崇山峻岭中

  作 用 防备盗匪骚扰和当地人排挤

  材 料 在土中掺石灰,用糯米饭、鸡蛋清作黏合剂,以竹片、木条作筋骨

  结 构 大多为三至六层楼,一百至二百多间房屋如橘瓣状排列,布局均匀,宏伟壮观;土楼围成圆形的房屋均按八卦布局排列

  文化特征 吉祥、幸福、安宁;和睦相处;勤俭持家;平等互助

2.自己设计一张表格,了解傣家竹楼的特点。

  创设情境,运用方法,介绍傣家竹楼。

(傣家竹楼,以其独特的建筑形式,优美的风景,成为人们旅游观光的景点。

如果由你来当导游,该如何向游客介绍?

请各小组推选选手,共同设计导游词,参加评比。

四、激趣拓展主题学习

1.民居是建筑中最早出现的类型,是中国建筑史上对民间居住建筑物的习惯称呼,作为住房的民居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建筑中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

我国的民居建筑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用自己勤劳智慧的双手,在适应与改造大自然的漫长岁月中创造出来的。

由于我国幅员广阔,各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不同,56个民族风格与传统各异,生产和生活各具特色,建筑材料千差万别,使我国的民居建筑多姿多彩,富有创造性。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其中的一些。

2.自主学习主题丛书中“古韵悠悠”模块中的文章《北京的胡同》、《江南小镇》、补充学习《陕北土窑洞》,边读边做批注,挑选感触深刻的地方与同学交流,感悟中国民居古老而的独特魅力。

第五课时

【课型】自主阅读课,

【教学内容】

自主阅读丛书“节日情思”模块中的文章

【教学目标】

拓展阅读,更多地了解中国各地各民族的风俗习惯;体会按顺序(时间顺序、内容的各个方面等)写作的好处。

【教学思路】

一、复习导入

《北京的春节》和《童谣中的年》两篇文章最重要的一个相同点是什么?

(按时间顺序写作)

二、学习现代诗《中华风俗情》

1、自由诵读诗歌《中华风俗情》

2、按时间顺序标出诗歌中相应的节日名称

(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除夕)

3、汇报交流古人描写节日的诗歌

A、清明:

《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重阳: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B、提前诵读“日积月累二”两首古诗《元日》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C、读丛书《节日诗两篇》(《青玉案元夕》《竞渡歌》)

四、自由阅读丛书《节日情思》中的其它文章,体会作者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重点推荐阅读《藏在你我心底的中国年》、《母亲的贺卡》

1、自由阅读

2、小组内交流再全班推荐交流。

3、

第六课时

【课型】1+1讲读课

【教学内容】精讲《和田的维吾尔人》

指导学习丛书中的文章《二月二,料豆喷喷香》

【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了解和田维吾尔人的民俗特点,感悟维吾尔族人豁达乐观的民族精神。

2.积累语言,学习文章准确的说明和生动的描述相结合的特点,领悟表达方法。

【教学思路】

一、直接引入

  新疆和田位于祖国最西北,那里是我们维吾尔族同胞最集中居住的地区。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和田,走进可爱的维吾尔人。

二、学习《和田的维吾尔人》

1.自由读课文,想一想和田的维吾尔人给你留下了哪些印象。

请你用横线划出写维吾尔人特点的相关词句。

2.小组合作交流,感悟和田维吾尔人的民俗特点,完成表格。

     

维吾尔人印象

地区

和田

民族

维吾尔

常吃食品

馕、烤肉、库乃其

爱好特长

 

青年外貌

 

服饰打扮

戴绣花“都帕”、穿“艾得来斯”

生活环境

 

民族特点

 

重点交流:

爱好特长——爱花、能歌善舞

        青年外貌——漂亮、俊朗

3.小结感悟维吾尔人的情怀:

虽然地处寂静的沙漠边缘,环境恶劣,沙尘暴会撕扯着黑暗中的一切,但是维吾尔人的生活依然是那么幸福,感觉仍是甜蜜的,这幸福与甜蜜源自于他们——的乐观豁达,源自于对生活的热爱!

三、学习丛书中的文章《二月二,料豆喷喷香》

1.默读课文,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作者对料豆的感情?

画出相关语句,批注自己的感悟。

2.再读课文最后一段,想想作者为什么说令“我”魂牵梦绕的料豆,是历史的见证人,是“我”赤诚情怀的使者?

和小组同学交流自己的理解。

第七课时

【课型】自主阅读课,

【教学内容】

自主阅读丛书“风土人情”模块中的文章《年的味道和声音》《话说讨口彩》《姓里找到老祖宗》

【教学目标】

拓展阅读,更多地了解中国各地各民族的风俗习惯;结合课文的学习及丛书的阅读,就自己感兴趣的一个方面,如节日、服饰、饮食、民居等,开展调查活动,了解自己身边的民风民俗。

【教学思路】

一、导入、激起兴趣

1、精彩片段回放:

“除夕真热闹。

……”

(体会除夕这天的有声有色、有滋有味)

二、丛书阅读《年的味道和声音》

思考:

你从文章中哪些地方感悟到了年的味道?

从哪些语句聆听到了年的声音?

三、自由阅读《话说讨口彩》《姓里找到老祖宗》

1、自由阅读

2、思考:

A、《话说讨口彩》中写了哪些有趣的“口彩”?

你的家乡过年时有哪些有意思的讨口彩?

B、了解姓氏文化,找到自己的老祖宗。

与同学交流你的姓氏里有故事。

3、交流汇报。

第八课时

【课型】自主阅读课,

【教学内容】

自主阅读丛书“乡土情深”模块中的4篇文章:

《腊肉的滋味》、《年糕》、《故乡的野菜》、《红红的小辣椒》。

【教学目标】

阅读本组文章,要在读懂文章内容的基础上,了解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生活习俗,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表达的技巧。

【教学思路】

一、默读丛书中文章《腊肉的滋味》、《年糕》。

1、自由默读

2、阅读提示:

A、《腊肉的滋味》这篇散文以远离故土的父亲、、生病住院无法再制腊肉为线索展开记叙。

B、积累《年糕》一文中“ABB”式词语:

、、。

C、从文章《腊肉的滋味》中感悟父亲朴实的形象;从《年糕》中感悟到处世哲学。

二、同桌互读《故乡的野菜》、《红红的小辣椒》

1、自由阅读

2、自由批注,与文本对话

2、生生交流,与同学对话:

这两篇文章哪个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结合相关的句子小组内交流。

第九课时

【课型】自主阅读课,

【教学内容】

自主阅读丛书“民间风味斋”模块中的4篇文章:

《豆汁儿》《独具风味的四川菜》《吃年糕,年年高》《忆青岛》

【教学目标】

拓展阅读,更多地了解中国各地各民族的独特味道;在字里行间体会那浓浓的乡情、纯朴的民风和厚重的文化底蕴。

【教学思路】

一、阅读《吃年糕,年年高》

1、自由阅读材料

2、同桌互述年糕中的感人的传说。

3、对比阅读《吃年糕,年年高》与《年糕》,发现两篇文章的异同。

二、自由默读《豆汁儿》《独具风味的四川菜》《忆青岛》

1、小组成员自由默读

2、自由批注

3、交流阅读心得

三、细读丛书第129面的“读与思”(精彩片段)

1、体会语言文字的幽默、精彩;想象人物汪先生说话时的神情。

2、继续交流课外阅读中收获的精彩片段。

第十课时

【课型】自主阅读课,

【教学内容】

自主阅读丛书“异域风情”模块中的文章

【教学目标】

拓展阅读,更多地了解世界各地各民族的风俗习惯,让学生把眼光放得更远,心胸更广!

【教学思路】

一、复习导入

引导学生回忆《牧场之国》,明白作者抓住“牧场”来写荷兰。

二、指导阅读《风车王国——荷兰》

1、自由阅读

2、思考:

作者从哪些方面来体现荷兰是风车王国?

3、对比阅读思考:

《风车王国——荷兰》与《牧场之国》写法上有什么特色?

三、自助式选读

1、从剩下的7篇文章中选择你感兴趣的4篇进行阅读,并批注。

2、小组内交流汇报:

你选择的理由是什么?

第十一课时

【课型】口语交际,习作指导

【教学内容】口语交际·习作二

【教学目标】

1.联系生活实际和调查访问,感受和吸收民俗文化中的智慧和营养。

2.整合收集了解到的民风民俗资料,进行口语交际和习作,能有条理地进行口语和书面表达。

【教学思路】

  一、回顾课文,激发兴趣,进行口语交际

   1.“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说一说从《北京的春节》《藏戏》《各具特色的民居》和《和田的维吾尔》中,了解到了哪些民风民俗。

   2.民风民俗,是与民族文化有关的风俗习惯,它是一种文化现象,是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

展示图片,向同学们介绍某种民风民俗。

  二、畅所欲言,感受各地民风民俗

   1.小组内交流

  

(1)交流内容:

对课外阅读、调查、上网查找、亲身经历等所了解的民俗进行交流。

(如,节日习俗:

元宵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春节等;民族舞蹈、服饰、饮食、民居;民间工艺品等。

  

(2)交流要求:

认真倾听别人介绍了的民风民俗有什么特点,是怎样介绍的;提出感兴趣的问题,介绍的同学要耐心回答;推选代表,介绍本组最有特色的民风民俗,商议怎样介绍才能给全班同学留下深刻的印象。

   2.各组推选代表,准备参加全班交流。

  三、召开民风民俗发布会

   1.各组推选代表参加民风民俗发布会,确定发言顺序。

   2.明确发布会有关要求:

  

(1)发言人要讲清楚某种民风民俗的特点。

  

(2)讲完后回答同学们的提问。

  (3)对某种民风民俗感兴趣并有所了解的同学,可以随时进行补充。

  3.评选最佳发言人:

共同讨论哪位发言人介绍的民风民俗给人留下的印象最深刻。

  口齿清晰,态度大方,解答耐心细致;条理清楚,民风民俗特点突出,运用本组所学的一些表达方法。

  四、习作指导

  1.确定思路,回顾写法:

你最想介绍的哪种民风民俗?

     引导学生回忆口语交际课上听到的和自己在课前搜集到的资料,明确自己要写的内容。

   2.回忆本组中学到的一些表达方法。

   3.回忆口语交际课中评为“最佳发言人”的同学采取了哪些方法来介绍民风民俗的。

   4.说说你能借鉴的一些写法。

  5.学生作文,教师巡回指导。

第十二课时

【课型】习作讲评,回顾拓展

【教学内容】习作讲评,回顾拓展二

【教学目标】

1.回顾本组课文和丛书,及生活实际中了解到的民风民俗,感受和吸收民俗文化中的智慧和营养。

2.学习节日诗词,感悟诗词中的民俗,积累语言。

【教学思路】

一、指导修改习作 

  1.学生交流习作,教师引导学生围绕是否突出民俗特点,是否清楚具体等,来进行表达上的评议。

并提出修改建议。

根据大家提出的建议,对习作进行修改完善。

  2、形成作品集

  

(1)请小组同学或自己的好朋友为自己的习作写一写评语。

  

(2)将全班学生的习作装订成集,编成一本民俗作品集,共同商议起个醒目的题目。

                                                      三、日积月累

   1.古诗出示,正确朗读。

   2.积累《元日》。

    

(1)试说说诗句的意思。

    

(2)在诗中了解到的古代的哪些春节习俗?

    (3)正确流利朗读后背诵。

四、趣味语文

   1.趣味导入

   2.学生默读《有趣的标点》,体会标点的神奇魅力:

使一首七言诗变成小令,又变成小短剧。

   3.试着给下面的句子在不同的地方加上标点,看能表达几种不同的意思:

弟弟找不到爸爸妈妈很着急。

 

整体教

反思

小组合作、学生展示、教材整合情况

2

0

1

5

 

 

蹲点行政签字:

2

0

1

6

 

 

 

蹲点行政签字:

2

0

1

7

 

 

蹲点行政签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