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教案 人教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35694 上传时间:2022-10-1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教案 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教案 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教案 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教案 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教案 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教案 人教版.docx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教案 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教案 人教版.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教案 人教版.docx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教案人教版

《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教案

教材分析

1.结构分析:

本课时讲述了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决定并实现了同国民党的第一次合作,取得了北伐胜利。

但因蒋介石的背叛革命,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遭到血腥屠杀。

蒋介石在南京建立了国民政府,大革命失败。

2.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国共两党的第一次合作,北伐的胜利进军,国民党背叛革命和血腥屠杀等历史史实,让学生体会到党为革命和人民付之的行动和作出的牺牲,感受中国共产党的崇高革命精神,从而激发对党的崇敬之情。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国共第一次合作和北伐胜利进军

难点:

中国共产党和革命群众惨遭血腥屠杀的原因

导入新课:

从中共二大说起:

中共二大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而在当时的中国,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的力量都十分强大,要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仅靠共产党的力量是不够的,因此,中共二大认为共产党应该联合全国各革命党派,组成革命的统一战线。

新课教学

(一)第一次国共合作

1923年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确定了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的方针。

设问:

1.孙中山会不会同意与共产党合作,为什么?

教师展示资料,学生结合材料分小组讨论,并派代表发言。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不断领导反对军阀的斗争

时间

革命名称

结果

1913年

二次革命

失败后孙中山流亡国外

护国运动

胜利,袁世凯气急病死

1917年

反对张勋复洋

胜利,段祺瑞再度掌握中失政权

第一次护法运动

失败

第二次护法运动

失败

引导学生得出:

(1)孙中山不断致力于国民革命,但最后大都失败了,迫使他寻找革命的新出路。

(2)五四运动让他看到了人民的力量。

就这样,孙中山开始了他一生中最大的转变

设问:

2.第一次国共合作于哪年正式实现(1924年)?

合作是不是等于合并?

教师要作正确指导,中国共产党只以个人身份参加国民党,并不是两个政党的合并。

展示图片

 

让学生感受到孙中山一生救国救民的坚定信念和亲自投身于实践的伟大行动。

大家说:

请学生说说与黄埔军校有关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要求学生参与评价)

设问:

3.阅读教材P105黄埔军校门口的对联,说说这所军校与其他军校有何不同之处?

为什么它在中国历史上具有如此巨大的影响?

引导学生分析得出:

(1)黄埔军校以创造革命军,挽救中国的危亡为宗旨。

(2)军事制度严明,管理制度严格,周恩来担任政治部主任,加强对学员的革命思想教育,是一所新型的,具有极强生命力的学校;

(3)培养了一大批军事、政治干部,对建立国民革命军,统一广东革命根据地和北伐战争,起了重大作用。

(二)北伐战争

展示图片(有条件的可以播放录像)

在看完图片(或录像的基础上)

请学生阅读教材,然后请学生概述北伐战争(或请学生设计问题),教师作补充(要求学生参与评价)

1.北伐战争的原因(目的):

打倒列强,消灭军阀,实现全国统一。

2.北伐战争的对象:

封建军阀

3.北伐战争的经过:

展示地图

 

北伐经过教师不需讲得太多,只要让学生看了地图有个直观印象,知道从什么地点出发,向哪些方向进军即可。

(教师可着重介绍北伐军在浙江的战斗情况)

4.北伐胜利进军的原因:

(1)国民革命军特别是其中的共产党人的英勇作战(如叶挺领导的第四军独立团,赢得“铁军”称号)。

(2)工农大众的大力支持

这是北伐战争期间,湖南省农民协会出版的《农民

画报》。

画报上印有“工农兵联合起来打倒帝国主义

打倒军阀”的字样,它反映出了当时农民运动的斗争目标。

5.北伐取得的成就:

推动了国民革命,动摇了北洋军阀的统治,也有力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势力。

(请学生看教材图7-38九江码头)

6.北伐的结果:

由于蒋介石的背叛革命,北伐战争最后以失败而告终。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三天时间,共产党员工人领袖,革命群众被杀300多人,被捕1000多人,失踪5000多人。

1927年4月18日,蒋介石在南京成立了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国民政府。

1927年4月28日,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李大钊在北京英勇就义。

1927年7月5日,汪精卫在武汉发动了“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公然叫嚣“宁可枉杀千人,不可使一人漏网”,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

李大钊被杀图片。

右图就是东北军阀张作霖杀

害李大钊的罪证。

就这样,第一次国共合作破

裂,大革命失败了。

思考:

中国共产党和革命群众为什么会惨遭国民党的血腥屠杀?

学生分组讨论后发表各自观点。

教师在此基础上小结:

(1)国民党右派,特别是蒋介石投机革命,当上了黄埔军校的校长;

(2)帝国主义的支持,提供反革命经费;

(3)中共中央主要领导人陈独秀坚持右倾投降主义一再妥协退让。

(4)中国共产党没有自己独立的武装力量。

课堂评价:

评选出表现最好的二组和表现最好的三位同学。

练习:

请在横线上填上正确答案,你会成功的!

1.为了打倒列强、消灭军阀,实现全国统一,国民革命军从出师北伐。

2.孙中山决定改组国民党,实行、、的新政策。

在苏联的帮助下,创建了军校。

3.在湖北的贺胜桥等地,国民革命军击溃了军阀军队的主力。

领导的以共产党员为主的第四军独立团,作战勇猛、声威大振,为第四军赢得“”的称号。

4.请将下列相应内容进行正确连线

1923年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实现第一次合作

1924年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

1926年蒋介石在南京建立了国民政府

1927年国民革命军从广东出师北伐

阅读与思考

5.孙中山在临终之时留下遗嘱:

“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

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

现在革命尚未成功……最近主张开国民会议及废除不平等条件,尤须最短期间促其实现。

是所此嘱。

阅读后请回答

(1)孙中山革命40年的经验是什么?

他未竟的遗志是什么?

(2)从孙中山的临终遗嘱中你感受到他的一种什么精神?

对你有何启示?

6.北伐战争曾取得胜利,但因国民党的背叛最终使大革命失败,这说明了什么道理?

板书设计

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

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

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

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

一课时 

二、教学方法:

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   欣赏法:

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   讲授法:

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

 

(3)   练习法:

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引入新课,

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

 

(三)讲授新课

1、在讲授新课之前,通过大量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品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

A书法文字发展简史:

 

①古文字系统

甲古文——钟鼎文——篆书

早在5000年以前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龟甲、兽骨上刻出了许多用于记载占卜、天文历法、医术的原始文字“甲骨文”;到了夏商周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掌握了金属的治炼技术,便在金属器皿上铸上当时的一些天文,历法等情况,这就是“钟鼎文”(又名金文);秦统一全国以后为了方便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便将各国纷杂的文字统一为“秦篆”,为了有别于以前的大篆又称小篆。

(请学生讨论这几种字体的特点?

)古文字是一种以象形为主的字体。

 

②今文字系统

隶书——草书——行书——楷书

到了秦末、汉初这一时期,各地交流日见繁多而小篆书写较慢,不能满足需要,隶书便在这种情况下产生了,隶书另一层意思是平民使用,同时还出现了一种草写的章草(独草),这时笔墨纸都已出现,对书法的独立创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狂草在魏晋出现,唐朝的张旭、怀素将它推向顶峰;行书出现于晋,是一种介于楷、行之间的字体;楷书也是魏晋出现,唐朝达到顶峰,著名的书法家有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

(请学生谈一下对今文字是怎样理解的?

),教师进行归纳:

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已经摆脱了象形走向抽象化。

 

B主要书体的形式特征 

①古文字:

甲骨文,由于它处于文明的萌芽时期,故字形错落有致辞,纯古可爱,目前发现的总共有3000多字,可认识的约1800字。

金文,处在文明的发展初期,线条朴实质感饱满而丰腴,因它多附在金属器皿上,所以保存完整。

石鼓文是战国时期秦的文字,记载的是君王外出狩猎和祈祷丰年,秦篆是一种严谨刻板的纯实用性的字体,艺术价值很小。

 

②今文字:

隶书是在秦篆严谨的压抑下出现的一种潇洒开放型的新字体,课本图例《张迁碑》结构方正,四周平稳,刚劲沉着,是汉碑方笔的典范,章草是在隶书基础上更艺术化,实用化的字体,索靖《急就章》便是这种字体的代表作,字字独立,高古凝重,楷书有两大部分构成:

魏碑、唐楷魏碑是北魏时期优秀书法作品的统称。

《郑文公碑》和《始平公造像》是这一时期的代表,前者气势纵横,雄浑深厚,劲健绝逸是圆笔的典型;唐楷中的《醴泉铭》法度森严、遒劲雄强,浑穆古拙、浑厚刚健,《神策军碑》精练苍劲、风神整峻、法度谨严,以上三种书体分别代表了唐楷三个时期的不同特点。

《兰亭序》和《洛神赋》作者分别是晋代王羲之、王献之父子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两座高峰,前者气骨雄骏、风神跌宕、秀逸萧散的境界,后者在技法上达到了由拙到巧、笔墨洗练、丝丝入扣的微妙的境界。

他们都是不拘泥于传统的章法和技能,对后世学书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明代文征明的书法文雅自如,现代书家沈尹默在继承传统书法方面起到了不可魔灭的作用。

 

3、欣赏要点:

先找几位同学说一下自己评价书法作品的标准或原则是什么?

[或如何来欣赏一幅书法作品?

]学生谈完后,对他们的观点进行归纳总结。

然后自己要谈一下自己的观点:

书法艺术的欣赏活动,有着不同于其它艺术门类的特征,欣赏书法伤口不可能获得相对直接的印象、辨识与教益,也不可能单纯为了使学生辨识书写的内容,去探讨言词语汇上的优劣。

进而得出:

书法主要是通过对抽象的点画线条、结构形态和章法布局等有“情趣意味“的形式,从客观物象各种美的体态,安致这些独有的特性中,使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日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