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点亮小灯泡》教案.docx
《小学科学《点亮小灯泡》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科学《点亮小灯泡》教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科学《点亮小灯泡》教案
小学科学《点亮小灯泡》教案
关于小学科学《点亮小灯泡》教案
小学科学《点亮小灯泡》教案1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只有电流流过灯丝时小灯泡才会发光。
2、利用电来点亮一只小灯泡需要一个完整的电路。
3、一个完整的电路可以使用相同的材料,而用不止一种方法建立起来。
4、电池两端直接用导线连接在一起,就会发生短路。
过程与方法:
1、连接简单电路。
2、观察、描述和记录点亮小灯泡的实验现象。
3、根据实验现象对电流的流向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对周围事物进行有日的、细致地观察的乐趣。
2、敢于根据现象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
3、激发进一步探究电的兴趣。
【教学重点】正确连接电路
【教学难点】认识小灯泡的结构,正确连接小灯泡
【教学准备】
小灯泡、1.5v的干电池、导线、实验记录单、小灯泡的剖面图或剖开的大灯泡的实物、电池和小灯泡的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当我们闭合家里的开关,电灯就会亮起来。
电灯为什么会亮呢?
考虑过这样的问题吗?
让我们先来研究一下小灯泡吧!
二、认识小灯泡等的结构
1、小灯泡的构造
1)小灯泡大家都看到过吧?
你能画一画印象中的小灯泡吗?
要求划出小灯泡的内部构造观察小灯泡。
2)每组一个灯泡,观察小灯泡的各部分结构。
3)交流观察结果,并对自己画的小灯泡作出修正。
4)猜猜电流是怎么从小灯泡内部通过的?
用手指画一画。
2、观察导线、电池,说说导线和电池的结构
三、让小灯泡发光
1、点亮小灯泡
1)小组活动----连接这些实验器材,想办法使小灯泡亮起来,用手比划说说电流是怎么流动的?
并做好记录,用箭头画出流动的方向。
2)组织学生汇报:
连接好的小组上台展示,并说说电是怎么流动的?
它的方向是怎样的?
没有连接好的也上台展示,与全班同学一起分析,可能出现的问题----渗透短路、断路等知识。
2、尝试用多种方法点亮小灯泡
1)还能用哪些方法点亮小灯泡,用实物图画下来哦。
2)画出每一种连接方法的电路中电流的流动路径,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3)把连接图贴在黑板上,在全班交流
4)分析接亮的共同点
3、出示实物图,分析哪个灯泡会亮,哪个灯泡不会亮。
四、安全教育
我们在课堂上使用的都是电池,电压较小,不伤及到生命,而发电厂发出的,通过导线送到各家各户的电是220V交流电,这是足以引发触电事故的、致人死亡的点,所以我们不能直接用家里、学校里插座中的电做实验。
在使用的过程中也尤其要注意。
板书设计:
略
点亮小灯泡
小灯泡导线电池
不同实物图展示:
略
教学后记:
略。
小学科学《点亮小灯泡》教案2
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来自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电”中第二课《点亮小灯泡》。
本科教材由“小灯泡的构造”、“让小灯泡发光”两大部分组成,让学生在活动中认识电、电路,想象电流是怎样流动的,体会成功的喜悦,激发进一步探究有关“电”的奥秘的兴趣。
教学理念:
新课程新标准,现在的教学要强调发挥师生之间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教学中教师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加强对教学全过程的恰当指导,使学习有明确目标、融洽氛围、师生投入、勇于开拓实践的高质量学习。
教学中遵循儿童认知规律,从微小变化开始,从关注学生身边的事物开始,用学生的眼光看待事物,促进他们建立自己的观点和概念。
实行教学民主,做到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和自主选择的权利。
师生在互动中交流,教师因势利导、因材施教,让教学相长,共同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知道只有电流流过灯丝时小灯泡才会发光。
2、初步认识电路的意义,即利用电来点亮一只小灯泡需要一个完整的电路。
3、认识到一个完整的电路可以使用相同的材料,而用不止一种方法建立起来。
4、认识短路对电路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1、会连接简单电路。
2、能够观察、描述和记录点亮小灯泡的实验现象。
3、能够根据实验现象初步对电流的流向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验对周围事物进行有目的、细致地观察的乐趣和合作成功的喜悦。
2、敢于根据现象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
3、激发进一步探究电的兴趣。
教学重点:
在观察了解小灯泡结构的基础上,能正确连接电路。
教学难点:
认识小灯泡的结构,正确连接小灯泡。
教学准备:
小灯泡图片
教师准备:
小灯泡的复合图片,小灯泡、电池的图片,几根导线和多媒体课件。
学生实验准备:
每个学生一份材料:
1个小灯泡、1节1.5伏干电池、1根导线、实验记录单。
教学时间1课时。
板书设计:
点亮我的小灯泡
小灯泡导线电池
(实物图片)(实物图片)(实物图片)
教学环节: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教师活动:
谈话激趣,了解学生。
同学们,老师今天特意给大家带来了一件礼物,想知道吗?
学生活动:
想。
教师活动:
猜猜看,是什么?
(教师手中握住小灯泡,面向大家)
学生活动: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活动:
(学生充分发言后)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小灯泡。
教师活动:
同学们,你们观察过吗?
学生活动:
观察过。
教师活动:
同学们,你们仔细观察过吗?
学生活动:
没有观察过。
设计意图:
好奇、好玩是孩子们的天性。
巧妙设计一些游戏,留下一些悬念,让孩子们在快乐中进行学习,让他们处于轻松、乐学的氛围之中,有利于调动学习兴趣,为进一步的学习做好了心理准备。
二.观察材料,认识小灯泡的构造
(一)观察小灯泡
教师活动:
老师给每个同学一个小灯泡,你先仔细观察一下,然后把你观察到的画下来。
教师活动:
教师巡视,及时表扬画得又快又好的同学。
设计意图:
让每一位同学都亲自动手作画,培养动手能力,同时通过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和积极性。
教师活动:
全部画完的小组内交流一下,都观察到了什么?
补充完整自己的画,然后推荐一位同学代表小组来汇报。
学生活动:
学生小组内交流补充。
教师活动:
请第一小组来汇报。
你们小组发现了什么?
学生活动:
我们发现小灯泡里面有钨丝,有一个黑点。
教师活动:
黑点下面还有什么?
学生活动:
有一点是灰色的。
教师活动:
他说了三点,自己小组内有补充吗?
学生活动:
上面也有灰色的一点。
教师活动:
画上去了吗?
在哪里?
学生活动:
学生补画上一连接点。
教师活动:
他们组一共发现了四点,其他组还有什么发现吗?
学生活动:
我们发现还有黄色的圈。
教师活动:
这个上面的圆表示什么?
学生活动:
小灯泡上面部分是玻璃做的。
教师活动:
同学们观察得可真仔细。
其实小灯泡的'每个部分都有它规定的名称。
(课件)
设计意图:
营造氛围,给学生提供交流的平台,为学生创造更为广阔的自主学习和实践空间。
让学生在交流中探究新知,激发了孩子们学习的兴趣。
(二)认识小灯泡的构造
小灯泡的构造
教师活动:
看大屏幕(教师手指屏幕中的灯泡实物图介绍)
上面玻璃做的叫――玻璃泡
有两根竖着的金属线叫――金属架
中间弯着的丝叫――灯丝,它是灯泡的发亮部分。
灰色的两个小圆点叫――连接点。
教师活动:
刚才我们观察的是小灯泡的外部结构,还想继续观察它的内部吗?
学生活动:
想!
教师活动:
看大屏幕(灯泡剖面图),你看看,发现了什么?
学生活动:
金属架跟两个连接点是连着的。
学生活动:
金属架接着两个连接点。
教师活动:
金属架支撑着灯丝,又与两个连接点都连通了。
设计意图:
教师有目的的创设情景,让学生在练习中获得体验,领悟并得到各方面的发展。
三、小组合作、积极探究、点亮灯泡
教师活动:
小灯泡观察完了,还想做什么?
学生活动:
点亮小灯泡。
教师活动:
好,我们自己来动脑筋点亮我的小灯泡。
(板书课题:
点亮小灯泡)
教师活动:
要让一个小灯泡亮起来,最少还需要什么材料?
(一)引出导线
学生活动:
一根线。
学生活动:
是导线。
教师出示导线实物。
学生活动:
还需要一节电池。
教师出示电池实物。
(二)观察电池
教师活动:
(课件)我们已经认识了电池,知道电池上有两个符号,正极用“+”一样的符号表示,负极用“-”一样的符号表示。
(三)点亮小灯泡
教师活动:
材料都齐了,咱们小组,先合作尝试一下,好不好?
学生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设计意图:
给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利用合作交流活动方法敢于根据现象作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
教师活动:
哪几组亮了?
我们请接亮小灯泡的小组上来展示一下。
学生展示。
教师活动:
小灯泡接亮了吗?
我们为他们的成功鼓掌。
设计意图:
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使学生有成就感。
通过动手的方式,体验活动,切身感受有目的、细致地观察的乐趣和合作成功的喜悦。
培养学生在学习中观察、探究、思考、表达的能力,体验集体生活的乐趣。
教师活动:
怎么接的能在黑板上表示出来吗?
学生画图。
设计意图:
给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利用合作交流活动方法表达出自己的感受、想法,不仅使学生展示了自己的成果,还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教师活动:
课件出示连接好的简单电路图,学生按图连接实物,亮吗?
学生活动:
学生再次接亮小灯泡。
教师活动:
能接亮的小组请举手。
教师活动:
都能接亮了,同学们可真聪明。
教师活动:
小灯泡亮了,说明有电流过小灯泡了。
那你猜测一下,电是怎样流过小灯泡的?
学生活动:
电从正极出来流到灯泡里,同时从负极流出流到灯泡里。
学生活动:
电从电池的正极出来,流过小灯泡里的灯丝,小灯泡就亮了。
教师活动:
说得没错,通常我们是这样认为的:
电从电池的正极出发,从小灯泡的一个连接点进入,经过灯丝再从另一个连接点流出,流到电池的负极,形成了回路。
这条路一通,小灯泡马上就亮了。
(边讲边课件演示)
教师活动:
我们再看看,这条通路中,小灯泡的两个连接点和电池的正负极是怎样连接的?
学生活动:
小灯泡的一个连接点跟电池的正极相连。
学生活动:
还有一个连接点通过电线跟负极相连。
教师活动:
大家看出来了,小灯泡的两个连接点分别连到了电池的正极和负极,小灯泡就能亮了。
(课件让连接点亮一下)
设计意图:
学生展示连接方法,体会成功的喜悦与探究的乐趣。
敢于根据现象作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激发了进一步探究电的兴趣。
教师活动:
出示断路、短路连接图。
为什么这样接小灯泡不会亮?
(看实物连接图)那么,除了这些接法,还有其它不同的接法点亮小灯泡吗?
老师这里有几种连接方法,猜一猜哪些会亮?
哪些不亮?
说一说为什么这样接法灯泡不会亮?
(课件出示)
学生做出判断,教师予以简评。
教师活动:
通过分析得出:
像这样用导线直接把电池的两端连起来的现象叫短路;电路中电流不通,电没有形成回路,断开了就叫做断路。
最后归纳在连接电路经常出现的错误接法:
短路和断路。
教师活动:
如果现在再让你接,你还会直接把电池的正负极相连吗?
学生活动:
不能连。
学生活动:
这样会破坏电池的。
设计意图:
短路和断路是学生在点亮小灯泡的过程中极容易犯的一个毛病,正确理解短路和断路,有助于学生正确连接点亮小灯泡,也能增强安全用电常识。
四、用多种连接方法使小灯泡发亮
教师活动:
通过对短路、断路的分析,我们进一步明确了只要把小灯泡的两个连接点分别与电池的正负极相连接,让电能流过小灯泡形成一条通路,小灯泡就能亮。
那你们能不能想出更多的方法来接亮小灯泡。
教师活动:
老师发给每组一个信封,信封里有电池和灯泡的卡片,发现一种新的接法能使小灯泡亮起来,就把电池和小灯泡贴到白纸上,导线用记号笔画线代替,到音乐响起我们就暂停。
教师活动:
发现了几种新的接法,举起手指头告诉大家。
教师活动:
请这组上来贴,还有不一样吗?
教师活动:
咱们发现了几种?
为咱们的成功鼓掌。
教师活动:
谁能说说这几幅图中电在小灯泡里是怎样流的?
设计意图: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乐意与他人合作交流,分享活动成果。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学习的兴趣和动手操作的能力,优化了教学程序,体现了学生为主的教学原则。
五、综合运用,课外延伸
教师活动:
1、安全教育
我们在课堂上使用的都是电池,电压较小,不伤及到生命,而发电厂发出的,通过导线送到各家各户的电是220V交流电,这是足以引发触电事故的、致人死亡的点,所以我们不能直接用家里、学校里插座中的电做实验。
在使用的过程中也尤其要注意。
设计意图:
对学生进行安全用电教育,增强学生的安全用电常识。
教师活动:
2、延伸
教师活动:
这节课我们采用多种方法接亮了一个小灯泡,如果有两个小灯泡,你能让它们同时亮起来吗?
学生活动:
能!
教师活动:
如果有三个或更多的小灯泡,你还能让它们同时亮起来吗?
课外请同学们自己去找些材料试一试,可以一个人做,也可以几个人合作探究。
设计意图:
学生已经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与探究的乐趣。
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电的兴趣。
3、这节课我们通过使用电池和导线让小灯泡亮了起来,研究了小灯泡发光的秘密。
电灯是人类20世纪最伟大的一项发明,你知道电灯是谁发明的吗?
课件:
介绍爱迪生。
4、节约用电教育:
另外,我们要节约用电,我准备一份小资料,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仔细阅读一下,日常生活经常用到的电器节约用电的方法,可以尝试下。
设计意图: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培养学生节约用电意识。
增强学生环保、节能意识,体现“科学与人文”教育有机揉合的现代教育理念。
小学科学《点亮小灯泡》教案3
(一)、设计理念:
在进行“点亮我的小灯泡”这一课的教学设计时,主要想体现这几个基本理念:
1、体现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
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学习科学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
在指导学生探究小灯泡的连接装置时,“为什么有的会亮,有的不会亮”的问题是在学生“玩”了小电珠等材料后根据“玩”的结果自发提出来的。
提出这一问题后,按照两个研究方向展开下一步的探究,也是在学生小组交流、进行充分猜测设想后自然归纳出来的。
教师只是学生研究问题的向导、引领者,在学生获取知识方面起到点拨的作用。
2、体现科学学习以探究为核心。
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
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
在“试一试:
小灯泡能否亮起来”这一环节中,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玩弄”,这种“玩弄”其实是一种探究,一种经历,一种体验。
让学生在强烈好奇心的驱使下进行探究,让学生像研究者一样亲身去经历研究过程,让学生在“点亮”与“点不亮”中体验“成功”与“失败”,进而逐步养成科学的探究素养。
3、体现教学设计的动机情感原则。
学习动机是影响学生学习探究的重要因素之一,学习兴趣与学习需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教学设计时要注意到学生的情感需要。
如:
在开始部分,从“介绍材料”到提问“看到这些材料,你最想做的是什么?
”,再到“试一试:
小灯泡能否亮起来?
”。
充分抓住了小学生好奇心强,急于动手的心理,迎合了他们的情感需要,因此引入相当顺利。
避免了这类课引入时很容易出现的“学生不顾教师反应,却急于动手玩弄材料”的现象。
在教学观察小灯泡内部秘密时,抓住学生很想搞清“看不清的部分”(也就是小灯泡的关键结构:
两根金属柱下端到底连接到哪里?
)适时提供材料,使学生带着强烈探究欲进行观察,而这种观察的投入程度就是建立在学生兴趣情感之上。
在课的结束部分,点亮小灯泡的环节安排,其实是想再次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让其体验成功的快乐。
总之,教师对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的情感变化,应及时引导、鼓励和启发,从而创立一个更有利于满足学生探究情感需求的环境。
(二)、学习目标:
1、经历用一根电线、一个电池,使一个小灯泡亮起来的活动过程。
2、学会对发光小灯泡的连接装置进行观察和用笔画出电流在灯泡内的流动路线。
3、学会画一个发光灯泡的连接装置图。
4、经历多种简单电路的连接过程。
5、学会检查电路装置,避免短路现象的发生。
(三)、学习重点:
观察小灯泡的连接装置,懂得小灯泡点亮的道理,养成科学的探究素养。
(四)、学习难点:
画出电的流动路线。
(五)、学习准备:
学生材料:
放大镜、电线、电池、小灯泡、剪刀、红蓝黑水彩笔各1份、小灯泡电池实物图和白纸各6份。
教师材料:
课件(电流在电路中的流动路线图)
(六)、学习过程:
1、引入:
师:
同学们,课前我们准备了一些材料,谁能来介绍一下?
(指名回答)看到这些材料,你最想做的是什么?
师揭题:
这节课的任务就是点亮小灯泡(师板书课题“点亮我的小灯泡”)。
2、试一试:
小灯泡能否亮起来。
(1)、师:
好,现在给大家几分钟时间来玩一玩,要求是:
①用一根电线将电池、小灯泡组装起来,②无论会亮、还是不亮都用实物图画出来。
注意:
会亮的打“√”,不亮的打“×”。
(2)、师巡视,选取典型图例请学生按“亮”与“不亮”两类分别张贴到黑板上,师标号。
(3)、全班讨论张贴的图例,发表个人意见。
(师不作具体评议,只适当鼓励)
(4)、师板书:
为什么亮不亮
3、想一想:
为什么有的会亮,有的不会亮?
(1)、小组交流后,推荐代表猜测性发言。
(2)、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归纳出两个研究要点。
师板书:
A、材料结构B、连接方法
(3)、按照以上两个要点展开研究
A、材料结构:
①(板书:
电线)观察电线,你有什么发现?
(内部是金属,两端去除了包皮),想一想电线与实验结果有什么关系?
②(板书:
电池)观察电池,你有什么发现?
想一想电池与实验结果有什么关系?
③(板书:
小灯泡)用放大镜观察小灯泡,它由哪几部分组成?
(师张贴小灯泡实物图,与学生共同给各部分取名,并板书)
④以上这些部分可以直接看到,哪个部分我们却没法看清?
(两根金属架的下部)你想不想看?
你认为有没有必要了解这一部分?
为什么?
⑤师提供剖开的小灯泡(每组1个),让学生借助放大镜观察后在自己实物图上画出两根金属架下端的走向。
(指名一生板画)
⑥画一画,电流在小灯泡里是怎样流动的?
(指名一生板画)
⑦想一想,小灯泡与实验结果有什么关系?
B、连接方法:
①师补贴电池,组成放大的典型电路。
小组讨论流动路线,然后指名一生用粉笔画出电的流动路线。
(师课件演示)
②选几个代表性图例,指名多生同时上台,用黑笔画出板示图例中的电的流动路线。
全班评议纠正,调整张贴位置。
③比较,你有什么发现?
(哪些图例中电是流过灯丝的?
哪些没流过?
)(板书:
正确――亮不正确――不亮)
④从不正确的电路中挑选典型图例认识短路与断路两种现象。
并说明短路的危害。
(师板书:
短路断路)
断路:
将放大图中的电线切断,小灯泡会怎样?
从而引出断路。
短路:
选一典型错图,观察电线的连接特点,从而引出短路,指出注意点。
⑤改一改,错在哪里?
(a、b同时进行)
a、指名将张贴的不正确的电路用红笔纠正错误。
b、其他学生在自己的图纸上画一画电的流动路线,不正确的改正。
(师巡视指导)
(4)、小结:
通过刚才的研究,谁来解释一下小灯泡为什么有的会亮,有的不会亮?
4、说一说,你的最大收获。
通过今天这节课,你认为最大收获是什么?
5、结束:
请同学们再次点亮自己的小灯泡。
下课。
(七)、板书设计:
2、连接方法
正确――亮
不正确――不亮
短路断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