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山行》优秀教案8.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352908 上传时间:2023-02-1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0.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山行》优秀教案8.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人教部编版《山行》优秀教案8.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人教部编版《山行》优秀教案8.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人教部编版《山行》优秀教案8.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人教部编版《山行》优秀教案8.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山行》优秀教案8.docx

《人教部编版《山行》优秀教案8.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山行》优秀教案8.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部编版《山行》优秀教案8.docx

人教部编版《山行》优秀教案8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古诗三首山行赠刘景文夜书所见(无答案)人教(部编版)

古诗三首《山行》第一课时导学案

主备人:

三年级班学生姓名:

学习目标:

1、学会古诗《山行》,读准“斜”,理解“寒山”、“坐”、“石径”等字词的意思。

2、读懂、感受古诗描绘的意境,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

学习重点:

1、学会古诗《山行》,读准“斜”,理解“寒山”、“坐”、“石径”等字词的意思。

2、读懂、感受古诗描绘的意境,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学习难点: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

自主学习: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古诗,同时画出生字并书写,把古诗读正确、读流利。

2、《山行》是___代诗人_____写的。

“山行”就是说_________________。

3、边读边想:

这首诗描写的是___(季节)天山中景色,诗中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景物,组成了一幅山林秋色图。

4、诗这么美,景这么美,请带着赞美、热爱的语气朗读,背诵古诗。

三、合作学习:

1、讨论,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远上、石径、斜、白云生处、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的意思,并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2、《山行》这首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了远处景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了近处景色。

3、你认为第三句诗中哪个字最能体现诗人此时的心情?

()你从这个字中体会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四、我的疑惑:

我还有以下问题不明白,想在课堂上与同学们交流:

3古诗两首《山行》第一课时教案

主备人:

三年级班

一、教学目标:

1、学会古诗《山行》,读准“斜”,理解“寒山”、“坐”、“石径”等字词的意思。

2、读懂、感受古诗描绘的意境,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感受古诗描绘的意境。

难点: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

三、教学过程:

1、课堂导入:

同学们,秋天已经悄悄地来到我们身边,你觉得秋天是个怎样的季节?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与秋天有关的古诗。

板书课题:

山行。

简单介绍诗人杜牧。

2、自主学习: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古诗,同时画出生字,把古诗读正确、读流利。

(2)《山行》是___代诗人_____写的。

“山行”就是_________________。

(3)边读边想:

这首诗描写的是___(季节)天山中景色,诗中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景物,组成了一幅山林秋色图。

(4)诗句这么美,风景这么美,请带着赞美、热爱的语气朗读,背诵古诗。

3、合作学习:

(1)互相讨论,理解词语“远上、石径、斜、白云生处、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的意思,并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2)《山行》这首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了远处景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了近处景色。

(3)你认为第三句诗中哪个字最能体现诗人此时的心情?

()你从这个字中体会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4、展示交流:

(1)学生展示:

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2)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山中景色,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

(3)理解词语“远上、石径、斜、白云生处、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的意思,说说诗句的意思。

(4)《山行》这首诗哪两句写远景,哪两句写近景?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5、巩固提升:

感受古诗《山行》描绘的意境,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6、课堂检测:

背诵古诗《山行》。

四、板书设计:

山行

远景:

寒山石径白云人家

近景:

枫林霜叶

五、教学反思: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古诗三首山行赠刘景文夜书所见人教(部编版)

夜书所见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会写“促、深”两个生字。

读准多音字“挑”。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人思念家乡的感情,激发和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1、会写本课的两个生字。

2、感情朗读,理解诗意,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通过诵读,悟出诗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搜集有关叶绍翁的资料。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今天这节语文课,由朱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学习。

孩子们,准备好了吗?

一、导入新课

1、出示《静夜思》的背景图片。

孩子们,看着这幅画,你想起了哪首诗?

2、指一名学生来背一背。

问:

李白思念谁?

他看到什么想起了故乡的?

3、让我们带着思念,一起再来读读这首诗。

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叶绍翁写的夜书所见。

板书:

夜书所见

二、解诗题,知作者

1、简介作者

孩子们,叫一叫诗人的名字。

叶绍翁是我国南宋的一个大诗人。

来,再敬佩地叫一声-----叶绍翁。

亲切地叫一声--------叶绍翁。

2、好,我们来看这首诗,一起来读一读诗题。

3、解诗题

(1)你知道这里的书是什么意思吗?

这里的书,就是我们现在“写”的意思。

(2)谁来说说“夜书所见”是什么意思?

(在夜里把自己所看到的景物写下来。

三、初读古诗

1、一读

(1)(好,孩子们翻到书本35页。

)自由读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一名学生读诗,正音。

(强调“挑”的读音。

(3)教学多音字。

这个字还在哪些词中也读挑呢?

出示挑拨、挑逗、挑染来,一起读。

能给它的另一个读音组组词吗?

(3)齐读全诗。

2、二读

(1)快速地读,用“------”标出诗人所写的景物。

(2)指名说,板书,再读一读词语。

梧叶

江秋风

儿童促织

篱落灯

3、三读

(1)理解“注释”

A、仔细看课文,除了文字,你还发现了什么?

B、①②③④与下面注释里的①②③④对应起来的,注释是帮助我们读懂诗句用的。

C、看,诗句里的促织右上角有个③,我们就到下边的注释中找③,找到了吗?

D、说一说促织就是什么?

E、你知道诗人为什么叫它“促织”吗?

因为它在秋天鸣叫,提醒农妇冬天快到了,快织布做衣,所以又叫促织。

现在请小朋友轻轻地读,一边读诗句,一边看注释,你能读懂哪句诗?

(2)学生自由读诗。

四、明诗义,悟诗情

(一)出示第一句:

萧萧梧叶送寒声

1、谁来说说“萧萧”指什么声音?

(风声)

2、诗中的“梧叶”指的是什么?

(1)解说:

梧叶(课件出示梧桐的变化照片)

梧叶指梧桐树的叶子。

梧桐树是一种有季节特征的树。

它春天发芽;夏天叶茂;可到秋天,萧萧秋风一起,便叶黄飘落。

从梧桐树的变化,我们可以知道秋天来了,天气变冷了。

3、链接诗句:

古人常用“萧萧”“梧叶”来写秋天的景象。

(1)出示诗句(师读前一句,生接后一句)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

萧萧几叶风兼雨,离人偏识长更苦。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一声桐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

读到这儿,老师又想起了一句谚语------

出示:

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

秋风、梧叶,再加秋雨,给我们送来了阵阵寒意,这阵阵寒意就是诗人笔下的寒声。

(2)再出示诗句--------萧萧梧叶送寒声,你能把这寒声送到句子中去吗?

(3)指名朗读,评价学生的朗读

评:

老师感受到一阵秋风正从我的身边吹过。

听了你的朗读,老师不禁打了一个寒颤。

(4)出示夜晚的梧桐树叶子。

引:

当夜幕降临时,这秋风、梧叶更让人感到格外的寒冷,谁来读读这夜晚的寒声。

指名读。

评:

你把这秋的寒意带进教室了。

一起读------

此时,诗人叶绍翁也和我们一样,感受着这秋的寒意,再读-------

那这萧萧秋风,仅仅是给诗人送去寒意吗?

(二)学习第二句:

江上秋风动客情。

1、课件演示诗人的生活情境

旁白:

那一年,诗人远离自己的家乡。

在秋天的一个傍晚,诗人走出旅店房门,听到秋风吹动梧叶萧萧作响,诗人顿感阵阵寒意,又回到房中看书。

可是,他怎么也静不下心来了。

孩子们,你说,他在想什么呢?

2、学生想象说话。

3、板书:

思亲念家--------这就是诗中所说的“动客情”。

4、出示诗句------江上秋风动客情。

(1)这里的“客”指的是谁?

(叶绍翁)

(2)为什么诗人称自己为“客”。

(因为他不在自己的家乡,就像是在外作客。

这客就可以解释为“在他乡作客”。

过渡:

在这秋风扫落叶,寒意袭人的秋夜里,诗人却孤身在外,他怎能不想家,想亲人呢?

你能把诗人心中的思乡之情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吗?

5、练习朗读,评价朗读。

评:

你读出诗人心中的思念了。

是呀,离家很久了,家乡的亲人,你们好吗?

一起读--------江上秋风动客情

6、齐读前两句诗

引读:

夜幕降临,诗人走出茅屋,读-------

千里之外,想念亲人,思念家乡,诗人感到孤独、无奈呀,读-------

7、你能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吗?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

萧萧秋风吹动梧桐树的叶子,送来阵阵寒意。

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想念起自己的家乡和亲人。

(指两名学生说。

过渡:

因为思乡,诗人在茅屋边久久站立,向家乡的方向望去,这时候,他突然看到了---------

(三)学习三、四两句

1、课件演示“一灯明”。

2、说说诗人看到了什么?

指名说。

3、所以诗人说“夜深篱落一灯明。

4、他看着这一点灯光,想到了什么呢?

(注:

以下两环节据学生回答教学)

(1)猜想有儿童在捉蟋蟀。

出示“知有儿童挑促织,”

诗中说“知有儿童挑促织”,“知”在这里就解释为“料想、猜测”的意思。

(2)猜测有孩子在捉蟋蟀,诗人又会想到什么呢?

诗人想起自己小时候捉蟋蟀的情景了。

板书:

回忆童年

引:

诗人小时候也经常提着灯在秋天的夜晚和伙伴们一起捉蟋蟀的。

(3)诗人看到灯火,在猜想、在回忆。

你看,古人写诗,就是有趣,经常把话倒过来写。

那你能用我们现在的说法来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吗?

(4)指名说。

夜深了,黑漆漆的,他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有一盏灯火,料想是孩子在捉蟋蟀吧。

5、练习趣读

过渡:

这一灯火让诗人回忆起自己小时候捉蟋蟀的欢快情景。

(1)你能读出捉蟋蟀的欢快来吗?

指名朗读。

评:

多开心呀!

多好玩呀!

(2)捉蟋蟀好玩,斗蟋蟀更有趣了。

引:

看,昨晚挑着灯笼捉来的蟋蟀,今天都拿出来斗一斗吧!

(3)演示斗蟋蟀。

(4)有趣吗?

那谁来把这乐趣带到诗中去。

评:

瞧,这一灯明也乐了。

一起读。

男生、女生赛读。

引读:

此时此刻,诗人也沉浸在斗蟋蟀的乐趣中了,不禁笑出声来,读--------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6、情感转换

过渡:

可想起自己小时候斗蟋蟀的欢快情景,诗人更是感到伤心和孤独。

你能说说这是为什么?

(1)指名说。

朗读跟上(你就把这种心情带到诗中去吧?

(2)指名读。

评:

我已经感受到诗人的孤独了。

千山万水,隔不断的是思念呀!

(3)引:

窗外的一灯明,照亮的是童年的乐趣,而屋内的一灯明,却伴随着孤独的诗人。

齐读-----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四)整体感悟

1、出示整首诗。

小结过渡:

诗人通过这些景物,写出了自己漂泊在外的心情,(小结完成板书。

)我们把整首诗连起来读一读。

2、孩子们,先自己练习一下。

3、配乐读诗。

指两名学生读------

评:

是呀,想家的感觉是难过的呀!

你已经读到诗人的心里去了!

4、我们一起来读。

5、接下来,我们来做个小游戏。

老师来说诗的意思,孩子们来对诗句,好吗?

(1)全班说:

萧萧秋风吹动梧桐树的叶子,送来了阵阵寒意,

客游在外的诗人想起了自己的家乡和亲人。

(2)指名说

夜深了,诗人看到远处篱笆旁有一点灯火,

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吧!

把夜里所看到的景物写下来。

小结:

那一晚,叶绍翁彻夜未眠,写下了这首诗。

学习古诗,不仅会读,还要会背。

6、孩子们练习一下,看谁马上会背了。

学生自由练习背诵。

7、指名背诵全诗。

六、拓展

孩子们,唐朝有位诗人叫张继。

他和叶绍翁一样漂泊在外。

同样在一个秋天的夜晚,同样在江边,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写下来,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

我们来读一读。

(1)出示枫桥夜泊

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注释

江枫渔火对愁眠。

①枫桥:

在今苏州市阊门外。

姑苏城外寒山寺,②愁眠:

因愁而未能入睡之人。

夜半钟声到客船。

③姑苏:

苏州的别称。

(2)自由读诗,说说诗人写了哪些景物?

(3)快速读,诗中的哪个字最能说明诗人的心情?

(愁)

(4)张继和叶绍翁生活在不同的年代,但是,他们写的诗都表达了自己客居他乡,思亲念家的心情。

孩子们,你能读出张继心中的愁吗?

先自己练习一下。

(5)指名读。

(6)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八、总结:

指名读诗。

自古以来,怀乡思亲的诗句好多好多,孩子们,课外再去找一找,下节课,我们再来交流。

板书:

梧叶

江秋风思乡之情

夜书所见儿童促织回忆童年

篱落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