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实用全面考点高考历史必备复习资料中国文化史每句都是考点哦请转换后再上传.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352604 上传时间:2023-02-10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4.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实用全面考点高考历史必备复习资料中国文化史每句都是考点哦请转换后再上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最实用全面考点高考历史必备复习资料中国文化史每句都是考点哦请转换后再上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最实用全面考点高考历史必备复习资料中国文化史每句都是考点哦请转换后再上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最实用全面考点高考历史必备复习资料中国文化史每句都是考点哦请转换后再上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最实用全面考点高考历史必备复习资料中国文化史每句都是考点哦请转换后再上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实用全面考点高考历史必备复习资料中国文化史每句都是考点哦请转换后再上传.docx

《最实用全面考点高考历史必备复习资料中国文化史每句都是考点哦请转换后再上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实用全面考点高考历史必备复习资料中国文化史每句都是考点哦请转换后再上传.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实用全面考点高考历史必备复习资料中国文化史每句都是考点哦请转换后再上传.docx

最实用全面考点高考历史必备复习资料中国文化史每句都是考点哦请转换后再上传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百家争鸣

原因

根本原因:

社会大变革(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政治:

分封制瓦解,诸侯争霸,兼并割据,周王室衰微,士大夫崛起

经济:

井田制瓦解,封建经济的发展(物质基础)

思想:

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

私学兴起,学术繁荣

阶级:

“士”的地位得到提高;

意义: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儒家思想

孔子

简介:

春秋晚期鲁国人,创立儒家学派,被后世称为“圣人”

整理《诗》《书》《礼》《易》《乐》《春秋》,其与其弟子言行载于《论语》(不是他编著的)

思想:

哲学思想——其思想核心是“仁”;“礼”(仁者爱人,克已复礼);认为人之初“性相近”

政治思想——为政以德(民本思想)

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思结合

评价:

①其思想在当时未受重视,后经改造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②在世界文化史上有重大影响

孟子

简介:

战国时期儒家学派重要代表人物,被后世成为“亚圣”

思想:

哲学思想——先义后利,舍生取义;“性善论

政治思想——其思想的核心是“仁政”;“民贵君轻”

人格思想——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评价:

①继承并发展了孔子思想,是儒家学派的重要奠基人之一,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重大影响。

荀子

简介:

战国时期儒家学派重要代表人物

思想:

哲学思想——天行有常(规律);制天命而用之(唯物主义);“性恶论”(但可以通过教育感化之)

政治主张——仁义、王道、以德服人、君舟民水、礼乐教化、礼法并用

评价:

继承并发展了孔子和孟子的思想,吸收借鉴了其他学派思想的合理成分(如法家),使儒学体系更加完善

*战国后期,儒家思想发展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但仍不被统治者重视

 

道家思想

老子

思想:

哲学思想——“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否定“天命论”(辩证法思想)

政治思想——无为而治、小国寡民

评价:

①是中国古代第一个探究宇宙本源的哲学家

②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

庄子

思想:

①认为世界万物都是相对的

②认为放弃大小、生死、贵贱、荣辱等差别观念,就能获得精神上的自由

评价:

继承和发展了老子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

*道家学说又称“黄老之学”

法家思想

韩非子

思想:

①主张君主要“以法治国”,利用权术驾驭大臣;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②认为历史是发展的,主张变法革新

评价:

①韩非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②其思想顺应了统治者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需要,受到统治者重用

墨家思想

墨子

思想:

兼爱、非攻、尚贤、节俭

评价:

代表了基层劳动群众,特别是手工业者的利益

 

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董仲舒新儒学

新儒学:

董仲舒融合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的思想,对传统儒家思想进行改造,形成新儒学体系

主张:

加强中央集权---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加强君权---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伦理纲常---三纲五常

仁政思想---限制土地兼并,主张轻徭薄赋(民本思想)

四个新:

春秋大一统、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三纲五常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原因:

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根本原因)

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任用儒士参政、兴办太学、儒家经典成为官方哲学

吸收了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的思想,进一步完善了儒学体系

表现:

汉武帝任用儒士参与国家大政

兴办太学(打破了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陈规)

儒家经典成为官方哲学

影响:

积极:

①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

②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③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重大影响

消极:

禁锢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儒家思想由春秋战国时期的批判政治现实转为维护现实统治

 

第3课宋明理学

背景:

①魏晋南北朝,佛、道传播迅速,儒学面临危机

②隋唐时期,儒学家提出“三教合一”的主张(三教合归儒),儒学吸收了佛、道精神,得到了新的发展

③宋朝时期,逐渐确立了一个以“理”或“天理”为核心,融合儒、道、佛三家的新儒学系统,即理学。

程朱理学

人物:

北宋---程颢、程颐

南宋---朱熹

思想:

①理是万物的本源(本体论)

②格物致知(认识论)

③存天理,灭人欲(朱熹认为天理就是三纲五常)

地位:

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

*朱熹编著的《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

陆王心学

人物:

南宋---陆九渊(理学家)

明朝---王阳明(王守仁)

思想:

①陆九渊提出“心即是理”,求“理”便是对内心的反省

②王阳明提出“致良知”,认为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只要克服私欲、恢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

影响:

积极:

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凸显人性的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积极作用

消极:

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禁锢了人们的思想

 

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原因:

政治: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严重阻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经济:

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文化:

理学走向“极端”,引发思考与批判

人物:

李贽---离经叛道,反对以孔子的思想为是非标准,挑战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批判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

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制度,主张限制君权,保证人民基本权利;

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工商皆本”。

顾炎武---提倡经世致用,著有《天下郡国利病书》

王夫之---认为世界是物质的,静止时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朴素唯物辩证法)

共同主张:

政治:

反对君主专制,倡导民主

经济:

工商皆本(重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思想:

经世致用

影响:

进步性:

①冲击了封建统治的思想根基

②是中国早期的启蒙思想,对人们的思想解放具有启迪作用

局限性:

没形成主流,影响有限

16—19世纪中西方概况对比

 

政治

经济

思想文化

中国

封建君主专制、重农抑商、闭关锁国

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但封建自然经济人占主导地位

文化专制,文字狱,出现活跃的儒家思想。

西方

资产阶级革命,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确立并完善

工业革命、殖民扩张,重商主义资本主义经济占主导、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

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第8课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

四大发明---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印刷术。

造纸术

我国甘肃天水放马滩汉墓出土的西汉早期的纸,是现已发现的最早的纸,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制成能书写的纤维纸,人称“蔡侯纸”;

影响:

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是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革命;使纸张很快代替了欧洲中世纪长期使用的书写材料羊皮纸和小牛皮纸,促进欧洲文化的发展(书的成本降低);推动了欧洲文化普及和推广

印刷术

①雕版印刷术——发明于隋唐,世界最早有明确时间记载的雕版印刷品是唐朝(868年)印刷的《金刚经》

②活字印刷术——11世纪,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③影响:

有利于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大大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欧洲社会的进步和世界文化的发展

火药

①唐代发明,唐末用于战争;宋元时期在军事上的应用更为广泛

②影响:

14世纪初,火药由阿拉伯传入欧洲,推动了欧洲从冷兵器时代进入热兵器时代;使欧洲骑士阶层日益衰落,封建制度走向瓦解;火药成为西欧资产阶级开拓殖民地的有力武器;

指南针

①国时发明司南;

②北宋时发明指南针,并用于航海;

③13世纪传入西欧,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

影响:

西欧率先进入近代社会,整个世界在其推动下,逐步从古代向近代演变,奠定了在近代世界史的中心地位。

数学——《九章算术》和珠算

《九章算术》东汉

①采用十进位值记数法

②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著作

③标志着中国古代以计算为中心的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珠算

中国古代的计算工具,早期采用的是算筹。

后来,算筹演变成为算盘。

明清时期,随着商业的繁荣,得到普及,并传播到朝鲜、日本、东南亚以至世界其他地区。

 

天文学——《石氏星表》和浑仪

天文学产生发展的原因

古代的天文学是在采集、狞猎和农牧业活动中萌生和发展起来的。

其目的是观天象、明方向、知季节、告农时。

成就:

①设置天象观测机构

据说,尧设有火正、羲和之官,负责观察日月星辰。

后世不少朝代也都设有专门的天象观测机构。

②天文观测记录(世界公认最悠久最系统):

①世界上最早的日食、月食、太阳黑子及哈雷彗星的记录

②世界上最早的星表:

《石氏星表》(地位)(P38)

③天文观测仪器:

浑仪、简仪

最晚在汉武帝的时代,天文家们已经使用浑仪。

在望远镜发明之前,浑仪一直是世界上最优良的天文观、测仪器。

元朝大科学家郭守敬革新浑仪,称为简仪。

 

农学——《授时历》和四大农书

历法发达的原因:

古代农业与历法制订和农学研究密切相关

成就:

夏朝:

《夏小正》商朝:

“殷历”秦汉以后:

越来越精确

元朝:

郭守敬《授时历》:

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历法。

1281年《授时历》颁布推行,这比现行公历的颁行早了三百年。

《授时历》集前代各家历法的优点,定回归年长度为365.2425日,这与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相差无几,与今天世界通用的公历即格里高利历基本相同。

四大农书:

西汉汜胜之的《汜胜之书》

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古代农业科学著作)

元朝王祯的《农书》

明朝徐光启的《农政全书》

医学——《伤寒杂病论》和《本草纲目》

《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书。

战国问世、西汉编定。

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它总结了前人医疗实践经验,提出经络学说。

《伤寒杂病论》东汉末年,张仲景写出了集大成的中医专著《伤寒杂病论》。

《伤寒杂病论》创造性地提出辩证施治的方法,奠定了后世中医临床学的理沦基础,

被后世医家誉为“万世宝典”。

“医圣”与“坐堂先生”。

《本草纲目》明朝卓越的医药学家李时珍,写成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是对16世纪以前中医药学的系统总结。

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

 

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

诗歌的起源:

语言──歌谣──诗歌

诗经:

①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保存了从西周到春秋中期的诗歌,反映贵族、平民的状况

②孔子整理编订,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被后世奉为儒家经典。

楚辞:

起源:

战国时期,屈原以南方民歌为基础而创作的新的诗歌体裁。

特点:

采用楚国方言,句式灵活,易于表达情感。

代表作: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是中国古代最长的一首抒情诗。

汉赋:

起源:

汉朝时,文学家以楚辞为基础,创造出半诗半文的综合文体---赋。

特点:

辞藻华丽,手法夸张,内容丰富,表现大一统时的恢宏文化气度。

代表作:

西汉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东汉张衡《二京赋》。

唐诗:

唐诗繁荣的原因:

①开放社会环境②国家统一、经济繁荣③中外、民族间交流频繁④科举考试以诗赋为主

成就:

初唐

①王勃。

②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盛唐

边塞诗

①高适②岑参

山水诗

①孟浩然②王维

浪漫主义诗

李白(诗仙)《早发白帝城》、《蜀道难》等

现实主义诗

杜甫(诗圣)“三吏”“三别”等。

中唐

白居易:

《秦中吟》、《新乐府》、《长恨歌》、《琵琶行》。

晚唐

1牧:

《江南春》②李商隐

宋词:

成因:

①两宋城市手工业、商业经济的繁荣,是宋词兴盛的物质基础。

②市民阶层的扩大,生活水平的提高,要求丰富的文化娱乐生活。

③两宋社会矛盾尖锐,文学家用词更能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代表:

婉约派---柳永、李清照

豪放派---苏轼、辛弃疾

元曲:

宋代民间兴起一种新的诗歌形式,即散曲。

元代,散曲创作进入繁荣阶段,与元杂剧一起,合称元曲。

代表:

关汉卿《窦娥冤》,马致远《秋思》。

明清小说

兴起与发展:

魏晋南北朝---兴起,志怪小说

唐代——传奇

宋代----话本

明清--空前繁荣

成就:

书名

作者

成书时间

价值

《三国演义》

罗贯中

元末明初

中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

《水浒传》

施耐庵

元末明初

中国第一部农民起义题材的长篇小说

《西游记》

吴承恩

中国古代浪漫主义长篇神话小说

《聊斋志异》

蒲松龄

中国古代一部优秀的文言短篇小说集

《儒林外史》

吴敬梓

中国古代一部优秀讽刺小说

《红楼梦》

曹雪芹、高鹗

中国古代最优秀的长篇小说

明清小说繁荣原因

①专制中央集权进入强化阶段

②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③市民阶层扩大

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汉字

起源:

起源于“图画文字”

成熟:

商代甲骨文的出现,标志着汉字已形成完整的体系

统一:

秦始皇统一文字为小篆;后出现“隶书”;

演变:

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演变的总趋势由繁到简

书法

魏晋以前的自发阶段;秦小篆、汉隶书还是实用性文字

魏晋南北朝自觉阶段;代表:

“书圣”王羲之的行书,他所书《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隋唐达到新高峰:

成就:

张旭、怀素狂放不羁的草书,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注重规范法度的楷书

其他:

北宋苏轼、元朝赵孟頫、明朝文征明等人的行书

国画

远古---彩陶画《鹳鱼石斧图》

战国—帛画《人物龙凤图》《人物驭龙图》表明中国绘画艺术从萌芽走向成熟

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洛神赋图》以形写神

隋唐---展子虔、阎立本、吴道子吸取了印度、波斯风格,《游春图》《步辇图》《送子天王图》

两宋---宫廷画活跃,风俗画是亮点,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元明清---文人画成就突出

元---王冕《墨梅图》

明---徐渭《牡丹蕉石图》

清---郑板桥《墨兰图》

 

京剧

中国戏曲的发展过程:

戏曲是从原始的歌舞发展而来的。

春秋战国时期的艺人,称为优伶。

元杂剧把中国的戏曲艺术推向了成熟。

明朝时候,明朝时在江苏昆山一带形成昆曲。

京剧产生的背景:

①城市经济的繁荣和市民阶层的壮大。

②北京作为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为京剧产生提供了环境。

③广大艺人的努力和徽剧、汉剧的融合。

发展历程:

清代-----乾隆年间,徽剧进京;

道光年间,湖北汉剧进京,渐形成“徽汉合流”,逐渐形成“京剧”

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走向成熟

 

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开眼看世界——林则徐、魏源

背景:

内因--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造成统治者愚昧无知;

外因--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影响;

目的:

先进中国人为了解西方,向西方学习,抵御外来侵略。

代表人物:

林则徐--设立译馆,编译出《四洲志》《各国律例》,成为“开眼看世界第一人”

魏源--编撰出《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评价:

积极--引导着人们关注世界形势,对当时的思想解放有重要启迪作用。

局限--停留在“知夷”的层次,没有付诸实践。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洋务运动:

背景:

政治--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后,清政府内外交困;

思想--西学更加广泛的传入中国

代表人物:

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左宗棠

共同主张:

“师夷长技以自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思想内涵:

在维护封建制度和纲常礼教的前提下,采用西方先进科技,挽救封建统治

实践:

洋务运动(19世纪60年代-90年代)

结果:

甲午战争失败表明洋务运动的破产,说明“中体西用”不能使中国走向富强。

评价:

进步--迈出了中国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

局限--只局限于学习西方的科技,没有触及到封建制度。

早期维新思想

背景:

政治--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加深(民族危机)

思想--西方资本主义思想文化和科学文化的不断传入(思想来源)

经济--洋务运动的开展和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经济基础)

代表人物:

王韬、郑观应

共同主张:

经济--主张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外国进行商战;

文化--主张兴办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

政治--实行君主立宪制

评价:

进步--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经济上的利益和政治上的要求,为维新变法思想作了思想理论上的准备。

局限--没有完整的理论,没有付诸行动。

康梁维新思想:

背景:

经济--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政治--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思想--西学的进一步传播,早期维新思想的产生。

代表人物:

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

共同主张:

经济--发展资本主义;

政治--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

文化--倡西学

康有为:

主张----否定君主专制统治,宣传维新变法

活动----办万木草堂,

代表作--《经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

特点----把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和中国儒家思想结合。

原因----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封建顽固势力强大。

儒家思想仍居正统地位,可以减少变法阻力。

梁启超:

主张----伸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

代表作--《变法通议》

严复:

主张----封建君主皆为“大盗窃国”,主张国家属于人民

代表作--译著《天演论》

实践及结果:

1898年戊戌变法,在顽固派镇压下失败。

影响:

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人们的觉醒;是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新文化运动

背景:

政治---辛亥革命失败后,袁世凯实行独裁统治;

经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要求实行民主政治;

思想---

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入中国

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直接原因);

开始标志:

1915陈独秀上海创办《青年杂志》,从第二卷改名为《新青年》。

代表人物: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

思想阵地:

《新青年》

活动基地:

北大(蔡元培的“兼容并包、思想自由”)

旗帜:

“民主”“科学”(德先生、赛先生)

主要内容:

(三提倡三反对)

提倡民主、科学――反对专制、愚昧;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儒家传统道德);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性质:

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是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是文学革命。

影响:

进步--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创造了条件;

局限--对于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全盘否定和全盘肯定的态度;没有发动群众。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背景:

内因--新文化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外因--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代表人物:

李大钊---在中国大地上举起社会主义大旗的第一人

代表作---1918年《法俄革命之比较》《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1919年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比较全面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

五四运动后广泛传播

影响:

①出现了一批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社团。

如北京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②一批先进的中国人成为了马克思主义者。

如陈独秀、毛泽东、周恩来等

③为中共的成立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展提供了思想条件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的阶段、特征

第一阶段:

从鸦片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地主阶级学“器物”

第二阶段:

从甲午中日战争到辛亥革命,资产阶级学“制度”

第三阶段:

1915到1919年,资产阶级学“思想文化”

第四阶段:

1919到1949年,中国共产党从“走俄国的路”到“走自己的路”

特征:

①学习西方与抵抗侵略、启蒙和救亡向结合;

②学习西方式一个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不断深化的过程;

③由被动接受(新思潮的萌发)到主动选择(辛亥革命),最终中国共产党选择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国

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

第六单元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旧三民主义

背景:

社会--先进的中国人提出的各种救国主张的失败;

政治--19世纪末中华民族危机的加深;

经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思想--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

孙中山---受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影响

提出:

1905年同盟会成立,提出十六字纲领;

内容:

民族主义(民族革命)--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含义:

用革命推翻清朝统治。

(无反帝)

民权主义(政治革命)--创立民国含义:

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民生主义(社会革命)--平均地权含义:

国家核定地价,逐步实现土地国有。

评价:

积极---

代表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利益;②反映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民主权利的愿望;

③是辛亥革命的重要理论指导。

局限--带有明显的时代局限性和阶级局限(没有明确的反帝要求;没有彻底土地革命纲领。

实践:

1911年爆发辛亥革命;1912年制定《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

新三民主义

背景:

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屡遭挫折;

孙中山思想的转变;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带来新希望;

共产国际和共产党的影响和帮助

标志:

1924年中国国民党一大召开,确立了三大政策,重新解释三民主义;

新的内容:

民族主义--增加反帝

民权主义--增加民权普遍平等

民生主义—增加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

评价:

成为大革命的指导思想,是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发展。

 

第17课毛泽东思

背景:

阶级基础--五四运动,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思想基础--新文化运动解放思想,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主观因素--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长期革命实践

国际因素--十月革命开辟了无产阶级革命时代。

萌芽:

从中共建党到大革命时期(1921-1927)

代表作--《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思想----提出无产阶级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和依靠农民进行革命斗争的主张。

初步形成:

土地革命时期(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927-1937)

思想--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理论。

形成(成熟):

抗战时期(1937-1945)

代表作--《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

思想----中国革命分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步走的战略部署,

创造性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概念。

确认为党的指导思想:

1945年中共七大

解放战争时期--人民民主专政理论形成

代表作--1949年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报告、《论人民民主专政》

思想--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总任务由农业国变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变社会主义

建国后

代表作--《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

思想--提出两类矛盾学说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

解决的问题:

民主革命道路以及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

精髓:

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意义:

①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民主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②是中国民主革命胜利的理论武器;

③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根源;

④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第18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

邓小平理论

背景:

1978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奠定思想基础;

1978邓小平号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

开始形成:

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决定把工作中心放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决定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