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学模拟试题答案.docx
《遗传学模拟试题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遗传学模拟试题答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遗传学模拟试题答案
遗传学试题一答案
一、简答题
1、同一物种不同基因型差异的本质是其DNA分子结构上的不同。
从分子水平来看,若基因同一位点的DNA分子结构相同,则为纯合基因型;不同,则为杂合基因型。
在杂合状态下就可表达的DNA序列为显性基因,而只有在纯合状态下才表达的则为隐性基因。
2、牛、羊虽吃同样的食物,但产奶时由于其表达的基因不同,即其DNA分子结构上的差异,使其合成的蛋白质等物质存在差异,结果牛产牛奶而羊产羊奶。
3、分析BbCc测交子代结果,看B、C是否连锁。
4、用同一供体的不同的Hfr细胞与受体菌进行接合实验,然后综合分析其结果。
二、判断题
1、错。
挥泪于竹,只形成不遗传的变异。
2、对。
因为A×B→O,说明该男子可能是孩子的父亲,但据此确定父子关系证据不充分。
三、填空题
1、三体、四体 2、UAA UAG UGA 3、n 2n 2c 4、孢子体 配子体
四、论述题
分离定律是指二倍体生物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分开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其细胞学基础是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分离定律适用于解释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的遗传行为。
独立分配规律是指二倍体生物产生配子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形成各种配子。
其细胞学基础是减数分裂时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它适用于解释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遗传行为。
连锁遗传规律是指二倍体生物产生配子时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往往联系在一起遗传,除非交换。
其细胞学基础是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及非姊妹染色单体的交换。
它适用于解释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遗传行为。
五、推理与计算题
1、 A、子代为3紫:
1白 B、子代全部为紫色C、子代为1紫:
3白 D、子代为3紫:
1白
2、连锁图为 a—---d--b—-c
25 5 10
3、设A的基因型为DDd B为Ddd,则A配子为:
2DD:
1Dd:
2D:
1d
B配子为:
2Dd:
1dd:
2d:
1D
设参与受精的雌配子中n型:
n+1型=3:
1,雄配子全为n型
则A×B时即为(2DD:
1Dd:
6D:
3d)(2d:
1D)→5D:
1d
B×A时即为(2Dd:
1dd:
6d:
1D)(2D:
1d)→4D:
1d
4、据其遗传情况,可知A为KK+卡巴粒,B为KK-卡巴粒,C为kk-卡巴粒
5、设红区内 AA Aa aa(2.25%)则q=1.5%,p=98.5%
绿区内 (AA+Aa)为13%,则aa为87%,那么q=93%p=7%
可见绿区的混杂程度高。
六、名词解释
假显性:
指二倍体生物染色体缺失后使隐性等位基因在单剂量的情况下得以表现的现象。
染色体组:
指二倍体生物的配子中所包含的形态、结构、功能彼此不同的一套染色体。
隐性上位作用:
执意对隐性基因对其他基因其上位性作用的基因互作类型。
QTL:
指染色体上影响数量性状表现的一些DNA区域。
复等位基因:
指在染色体上占据同一位点的三个以上的基因。
遗传学试题二答案
一、简答题
1、答:
因为杂合体的等位基因呈杂合状态,减数分裂时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必然形成若干类型的配子。
而纯合体只能产生一种配子。
因此杂合体的后代必出现性状分离。
2、答:
性连锁遗传有关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其性状表现必于性别相联系。
而细胞质遗传的基因存在于细胞质之中,其有关性状只能通过母体传递给子代,因此其后代不会出现性状分离。
3、答:
DNA双链的两条子链具有相反的方向,一条从5→3,另一条从3→5,而DNA复制时有关的酶作用方向单一,只能形成5→3的子链,因此,以3→5的母链为模板,连续形成5→3的子链,称为前导链,而以5→3的母链为模板时,先形成5→3的小片段,再通过连接酶连接起来。
这条不连续复制的链称为后随链。
4、答:
因为自花授粉四倍体植株同一基因位点的等位基因有四个,因此只有四个基因全为隐性时才表现隐性性状,如aaaa,因此机会较少。
而相应地,二倍体植株其等位基因只可能有两个,如aa就可以表现隐性性状,其概率较大。
二、填空题
1、42 1 212、123、2的n次方 14、4 16
三、单选题
1、B 2、B 3、A 4、D 5、A
四、多选题
1、B、D 2、A、D 3、A、B、D 4、A、D
五、推理与计算
1、易位杂合体如Tt→1TT 2Tt 1tt
因为TT tt完全可育 Tt半不育,因此其比例为1:
1
2、A、属于连锁遗传。
B、亲本:
PPDD ppdd F1:
PpDd
C、PD/PD×pd/pd→F1PD/pd×pd/pd→PD/pd Pd/pd pD/pd pd/pd
D、重组率=(12+14)/(12+14+125+131)=9。
2%
3、A、其父亲可能是男1或男2 B、其父亲是男2
C、其父亲是男1D、其父亲是男1 E、其父亲可能是男1或男2
4、A、AaCcRr⊕→A-C-R- 其它
27/64 37/64
红色 无色
B、AaCcRr×aaccrr→A-C-R- 其它
1/8 7/8
红色 无色
C、AaCCRr⊕→A-C-R- 其它
9/16 7/16
红色 无色
D、AACcrrPrpr×aaCCRrPrPr→AaC-RrPr- AaC-rrPr-
紫色1 无色1
E、AACCRRPrPrii×aaccRrprprII→AaCcR-PrprIi无色
六、名词解释
1、启动子—指准确有效地起始基因转录所需的一段特异的核苷酸序列。
2、相斥组遗传---指甲显性性状与乙隐性性状联系在一起遗传的杂交组合。
3、QTL---指位于染色体上控制数量性状遗传的一些特定区域。
4、配子体哺育---指花粉的育性直接由花粉本身的基因性决定的雄性不育类型。
5、超亲遗传---指在数量性状的遗传中在F2及以后的分离世代出现超越亲本类型的新表现型的现象。
第五套试卷参考答案
1、两,9:
7。
2、基因K,卡巴粒。
3、具复制原点(ori),具有多克隆位点,至少具有一个选择标记基因,易从宿主细胞中回收。
4、顺反子。
5、点突变。
6、稀有碱基。
7、S,G1,休眠。
8、稳定DNA聚合酶在DNA链上使其不易脱落。
9、10,23.12、自交,回交。
13、18%。
14、M1,M2,M3。
15、缺失,重复,倒位,易位,易位。
17、14,21,14,7。
18、控制不同性状的等位,不同的同源染色体上,同源染色体上,非同源。
19、遗传,环境,总的遗传方差。
21、重演性,可逆性,多方向性,有利性,有害性,平行性。
22、杂种后代与其两个亲本之一的再次交配,轮回亲本。
23、在其孢母细胞内,各个染色体都是单个的,没有与自己联会的同源染色体,只能以单价体出现,
24、相同,不同。
25、线粒体,叶绿体。
26、突变,选择,遗传漂变,迁移,突变,选择。
27、染色体,线性排列,基因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遗传密码,蛋白质,水稻,杂交育种,缩短育种时间,克服远缘杂交。
28、高,性细胞对环境因素更为敏感。
29、显性,隐性,隐性,显性,高于。
30、A或B血型。
31、有害的。
32、重演性,平行性。
33、光修复,暗修复,重组修复,SOS修复。
34、转换,颠换,插入,缺失。
35、36、突变的平行性。
37、隐性突变,显性突变。
38、重演性,可逆性,多方向性,有利性,有害性,平行性。
39、复等位。
40、早,慢,晚,快。
41、两。
42、多倍,二倍。
43、缺失,重复。
44、1%,0.0198。
45、具有合成、切除和校对的综合功能
46、切除修复和重组修复。
47、复制的起始,DNA链的延伸和复制的终止。
48、脱氧核糖核苷单磷酸,3’-5’磷酸二酯键,高聚物,核糖2位上氧原子的有无。
49、倒位,易位50、雄性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
第七套试卷答案
1-5:
B,A,D,C,C 6-10:
C,A,D,D,C
11-15:
D,E,C,A,A 16-20:
B,E,A,B,C
21-25:
A,(ABC),(ABC),(ABE),B 26-30:
D,D,C,B,A
31-35:
D,D,A,C,C 36-39:
A,C,C
第八套试卷答案
1-5×,√,√,×,√6-10√,×,√,×,√
11-15×,√,×,16-20×,√,√,×,×
21-25√,×,√,√,×26-30√,√,√,√,×
31-35×,×,√,√,×36-40×,×,√,×,×
41-45×,√,√,√,√
第九套试卷答案
1、
(1)世代周期短;
(2)易于管理和进行化学分析;(3)便于研究基因的突变;(4)便于研究基因的作用;(5)便于基因重组的研究;(6)便于用作研究基因的结构、功能及调控机制的材料;(7)便于进行遗传操作。
2、 孟德尔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在分析了前人实验结果后,他将数理统计引入杂交试验中,孟德尔实验的成功归功于他的卓越的观察力和方法学。
主要包括
(1)设计严密,层次分明:
表现他严格选材,精心设计。
豌豆具有稳定可分的性状,是自花授粉植物,且也容易进行人工杂交。
其籽粒成熟后,保留在豆荚里,便于准确计数。
精心选择7对明显区分的性状进行研究。
(2)科学推论。
对后代进行性状的分类统计,并进行数学分析和科学推论。
(3)精确验证。
根据试验结果做出假设,并设计测交试验进行验证。
24、
(1)突变真实性的鉴定:
1)原始材料与变异体在一致的环境条件下种植(培育);2)对两类个体进行性状考察与比较分析(进行方差分析);3)根据试验结果进行判定:
两类个体间没有差异è不可遗传变异(环境变异);差异仍然存在è存在真实差异为突变体。
也可以从分子水平进行鉴定:
1)蛋白质产物的差异分析;2)DNA(RFLP、RAPD等方法)。
(2)显性突变和隐性突变的区分,可利用杂交试验加以鉴定。
如:
突变体矮秆株×原始品种(高)
↓
F1高秆
↓⊗
F2有高秆、也有矮秆
说明该突变属于隐性突变。
39、经典遗传学认为:
基因是一个最小的单位,不能分割;既是结构单位,又是功能单位。
现代基因概念:
基因是DNA分子上带有遗传信息的特定核苷酸序列区段;基因由重组子、突变子序列构成:
重组子是DNA重组的最小可交换单位,突变子是基因突变的最小单位,重组子和突变子都是一个核苷酸对或碱基对(bp);基因决定某一性状表现,可以包含多个功能单位(顺反子)。
可以说,现代基因概念保留了功能单位的解释,而抛弃了最小结构单位的说法。
46、分离规律的实质:
从本质上说明控制性状的遗传物质是以基因存在,基因在体细胞中成双、在配子中成单,具有高度的独立性;
在减数分裂的配子形成过程中,成对基因在杂种细胞中彼此互不干扰、独立分离,通过基因重组在子代中继续表现自作用。
独立分配规律的实质:
控制两对性状的等位基因,分布在不同的同源染色体上;减数分裂时,每对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发生分离,而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可以自由组合。
连锁遗传规律的实质:
连锁遗传的相对性状是由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间控制,具有连锁关系,在形成配子时倾向于连在一起传递;交换型配子是由于非姊妹染色单体间交换形成的。
49、以不育个体S(rr)为母本,分别与五种可育型杂交:
♀ ♂ F1
S(rr)不育×S(RR)可育S(Rr)可育
S(rr)不育×S(Rr)可育S(rr)不育
S(rr)不育×N(Rr)可育S(Rr)可育
S(rr)不育×N(RR)可育S(Rr)可育
S(rr)不育×N(rr)可育S(rr)不育
可将各种杂交组合归纳为以下三种情况:
①S(rr)×N(rr)S(rr)中,F1表现不育。
N(rr)个体具有保持母本不育性在世代中稳定的能力,称为保持系(B)。
S(rr)个体由于能够被N(rr)个体所保持,其后代全部为稳定不育的个体,称为不育系(A)。
②S(rr)×N(RR)或S(RR)S(Rr)中,F1全部正常可育。
N(RR)或S(RR)个体具有恢复育性的能力,称为恢复系(R)。
③S(rr)×N(Rr)或S(Rr)S(Rr)+S(rr)中,F1表现育性分离。
N(Rr)或S(Rr)+S(rr)具有杂合的恢复能力,称恢复性杂合体。
50、在随机交配的大群体中,如果没有其它因素干扰,则各代基因频率能保持不变;在任何一个大群体内,不论原始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如何,只要经过一代的随机交配就可达到平衡。
51、证明DNA是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可设计两种实验进行直接证明DNA是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
(1)肺炎双球菌定向转化试验:
有毒ⅢS型(65℃杀死)→小鼠成活→无细菌
无毒ⅡR型→小鼠成活→重现ⅡR型
有毒ⅢS型→小鼠死亡→重现ⅢS型
ⅡR型+有毒ⅢS型(65℃)→小鼠→死亡→重现ⅢS型
将IIIS型细菌的DNA提取物与IIR型细菌混合在一起,在离体培养的条件下,也成功地使少数IIR型细菌定向转化为IIIS型细菌。
该提取物不受蛋白酶、多糖酶和核糖核酸酶的影响,而只能为DNA酶所破坏。
所以可确认导致转化的物质是DNA。
(2)噬菌体的侵染与繁殖试验
T2噬菌体的DNA在大肠杆菌内,不仅能够利用大肠杆菌合成DNA的材料来复制自己的DNA,而且能够利用大肠肝菌合成蛋白质的材料,来合成其蛋白质外壳和尾部,因而形成完整的新生的噬菌体。
32P和35S分别标记T2噬菌体的DNA与蛋白质。
因为P是DNA的组分,但不见于蛋白质;而S是蛋白质的组分,但不见于DNA。
然后用标记的T2噬菌体(32P或35S)分别感染大肠杆菌,经10分钟后,用搅拌器甩掉附着于细胞外面的噬菌体外壳。
发现在第一种情况下,基本上全部放射活性见于细菌内而不被甩掉并可传递给子代。
在第二种情况下,放射性活性大部分见于被甩掉的外壳中,细菌内只有较低的放射性活性,且不能传递给子代。
52、有互补作用----ab非等位,为两个顺反子
无互补作用----ab等位,为一个顺反子
53、基因学说主要内容:
① 种质(基因)是连续的遗传物质;
② 基因是染色体上的遗传单位,有很高稳定性,能自我复制和发生变异;
③ 在个体发育中,基因在一定条件下,控制着一定的代谢过程,表现相应的遗传特性和特征;
④ 生物进化,主要是基因及其突变等。
这是对孟德尔遗传学说的重大发展,也是这一历史时期的巨大成就。
54、回交虽然和自交纯合率的公式相同,但在基因纯合的内容和进度上则有重要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1)自交情况下纯合不定向,事先不能控制;
回交情况下纯合定向,事先可控制(纯合为轮回亲本)。
(2) 自交后代的纯合率是各种纯合基因型的累加值(如AaBb AAbb,aaBB,AABB,aabb),而回交后代的纯合率是轮回亲本一种基因型的数值。
所以自交后代某一种基因型的纯合率为:
x%=()n()n
可见在基因纯合的进度上,回交大大高于自交。
55、两个顺反子:
1356,24
56、5¢——ATGGGCTACTCG——3¢ DNA
(1)3¢——TACCCGATGAGC——5¢ DNA
(2)3¢——UACCCGAUGAGC——5¢ mRNA
(3)5¢——CGAGUAGCCCAU——3¢
N— Arg—Val—Ala—His— C 多肽链
57、答:
①顺反子就是一个基因。
②顺反实验的结论是:
如两个位点可以互补,则两个位点不属于一个顺反子;如两个位点不可以互补,则两个位点属于一个顺反子;③顺反子的概念是:
基因仅是一个遗传的功能单位;而经典的基因概念是:
基因既是个遗传的功能单位,也是遗传的突变单位和重组单位。
58、答:
性状的变异有连续的和不连续的两种,表现不连续的变异的性状称为质量性状,表现连续变异的性状称为数量性状。
数量性状特征:
遗传基础是微效多基因系统控制,遗传关系复杂(0.5分);呈连续性变异(0.5分);数量性状的表现容易受环境影响(0.5分);主要是生产、生长性状(0.5分);在群体的水平用生物统计的方法研究数量性状(0.5分)。
质量性状特征:
遗传基础是少数主基因控制的,遗传关系较简单(0.5分);呈不连续变异(0.5分);质量性状的表现对环境不敏感(0.5分);主要是品种特征外貌特征等性状(0.5分);在家庭的水平通过系谱分析、概率论方法研究质量性状(0.5分)。
59、F+指含有F因子且F因子游离于宿主染色体外的细菌;
F-指不含有F因子的细菌;Hfr指F因子已整合到宿主染色体上的菌株;F΄指带有宿主染色体基因的F因子。
其中F′、F+和Hfr均可接合F-菌株,只是F′带有原来宿主的染色体基因,可高效转移所带宿主的染色体基因,并使F-菌株变为F+菌株;Hfr可高效转移宿主的染色体基因组,但很难让F-菌株变为F+菌株;F+转移宿主的染色体基因的频率最低,但能使F-菌株变为F+菌株。
60、答:
(1)烟草自交不亲和:
复等位基因造成相同基因型个体自交不亲和。
(2分)
(2)三倍体西瓜无籽;同源三倍体联会染色体不均衡分离形成不育配子。
(2分)
(3)小麦×黑麦的杂种F1(含4个染色体组ABDR)不育;异源四倍体染色体不能正常联会形成不育的配子(生殖隔离)(2分)
(4)玉米的雄性不育。
细胞质育性基因与细胞核育性基因互作造成质核互作雄性不育。
(2分)
第十套试卷答案
6、解答:
(1)原核生物DNA的复制是单起点的,而真核生物染色体的复制则为多起点的;
(2)真核生物DNA合成所需的RNA引物及后随链上合成的“冈崎片段”的长度比原核生物要短:
在原核生物中引物的长度约为10-60个核苷酸,“冈崎片段”的长度为1000-2000个核苷酸;而在真核生物中引物的长度只有10个核苷酸,而“冈崎片段”的长度约为原核生物的十分之一,只有100-150核苷酸。
(3)有二种不同的DNA聚合酶分别控制前导链和后随链的合成。
在原核生物中有DNA聚合酶I、II和III等三种聚合酶,并由聚合酶III同时控制二条链的合成。
而在真核生物中共有α、β、γ、δ和ε等五种DNA聚合酶。
聚合酶α和δ是DNA合成的主要酶,由聚合酶α控制不连续的后随链的合成,而聚合酶δ则控制前导链的合成,所以其二条链的合成是在二种不同的DNA聚合酶的控制下完成。
聚合酶β可能与DNA修复有关,而γ则是线粒体中发现的唯一一种DNA聚合酶。
(4)染色体端体的复制:
原核生物的染色体大多数为环状,而真核生染色体为线状。
7、
遗传物质的传递
重组过程
重组结果
真核生物
通过受精
在完整的二倍性
合子中进行
形成两种交互
的重组体
细菌
接合,性导,
转化,转导
部分二倍体中进行
只有一种重组体,相反的重组体不出现
噬菌体
两类噬菌体混合感染
两类亲本噬菌体
在寄主细胞中大量
复制后,复制过程中在交配池中重组
形成端余杂合子※(也形成两种交互重组体)
7、真核基因表达的调控分为无个层次:
转录前水平、转录水平、转录后水平、翻译水平、翻译后水平。
在这当中,调控蛋白的作用有:
转录前水平 调控基因的丢失,基因扩增,基因重排,HMG蛋白与DNase优先敏感位点,DNA甲基化水平的调整,组蛋白修饰。
转录水平 转录过程中,调控蛋白通过反式作用因子、顺式作用元件的相互作用来调节转录的起始、转录的速率及转录的终止。
转录后水平 调控了对hnRNA的加工,通过改变mRNA的种类、大小、数量等调节了基因的表达。
翻译水平 通过调节氨基酸数量,多核糖体的形成,信号肽的切除,其实密码子,中指密码子等调节了基因的表达。
翻译后水平 通过调节修饰蛋白,调节蛋白构象及其定位等调节了基因的表达。
其中,转录水平的调控有如下机制:
①顺式作用元件与反式作用因子的相互作用。
基因的所有顺式调控成分,包括上游启动子成分(UPF)和增强子,都要与相应的反式作用因子结合,结合后通过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包括反式作用因子之间的作用,反式作用因子与顺式作用元件的相互作用),才能实现它们对基因转录的调控。
②可诱导的顺式调控成分。
它主要是指那些热震惊、重金属、病毒感染、生长因子、固醇类激素等作出反应的基因调控成分。
这些成分中有增强子和部分UPF成分。
不同物种的同一诱导基因的顺式调控成分有很大的保守性。
顺式调控成分对基因转录的激活作用可以通过不同途径。
可能是一种正调控因子的激活,也可以是阻遏蛋白的失活,也可以是它们同时发生。
③一些组织特异性的顺式调控成分也参与调控。
8、概括地讲,有如下方法可以获得目的基因:
⑴PCR法 设计特定的引物,即可以扩增得到特定目的基因。
⑵酶法 经过特定的限制性内切酶作用及凝胶电泳后可以专一的获取特定大小的目的基因。
⑶探针法 用特定的探针(探针根据DNA序列、RNA序列或蛋白质序列进行设计)从总DNA溶液中获取特定目的基因。
⑷cDNA法 用特异功能的mRNA进行反转录,也可以获取特定目的基因。
⑸用差别杂交或扣除杂交法获取特定目的基因。
⑹用mRNA差别显示技术分离目的基因。
⑺用表达文库分离目的基因。
⑻双酵母杂交体系获取目的基因。
如下方法,见姚连生、郑仲承《核酸与生命》一书(科学出版社,1985-10,85——89)
①密度梯度离心法 适用于有特别密度的目的基因,如1.723g/cm3梯度层分离rDNA。
②两相分配法 目的基因有特殊的碱基组成,而在有机溶剂中相、水相中分配比例不同。
③逆相层析法 用聚氯三氟乙烯粒子作为支持体,将DNA上拄吸附,用梯度盐溶液洗脱:
可将珠蛋白基因纯化500倍。
④多聚赖氨酸法 选择性地沉淀GC含量少的DNA,再用四甲胺处理上清,可沉淀GC含量多的DNA。
⑤凝胶电泳法 依据目的基因的大小,在酶解DNA片段电泳后,从相应胶区回收其DNA即为目的基因。
⑥反转录法 纯化目的蛋白质的mRNA,用反转录法得到其互补DNA。
⑦人工合成基因 知道蛋白质的氨基酸顺序,就可以根据密码子推断其基因组成并人工合成起DNA序列。
9、答:
(1)经典遗传学对于基因本质的认识:
每个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某一点(此称为位点),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