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九年级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344164 上传时间:2023-02-10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90.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九年级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广东省九年级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广东省九年级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广东省九年级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广东省九年级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省九年级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广东省九年级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九年级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东省九年级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广东省九年级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广东省2018届九年级语文模拟试题

基础

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求之不得,________,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诗经•关雎》)

(2)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______________。

(李煜《相见欢》)

(3)中通外直,不蔓不枝,________,_______,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周敦颐《爱莲说》)

(4)《夜雨寄北》中写出了对未来欢聚的向往之情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

(5)请把王维的《使至塞上》默写完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答案】

(1).

(1)寤寐思服

(2).

(2)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3).(3)香远益清(4).亭亭净植(5).(4)何当共剪西窗烛(6).却话巴山夜雨时(7).(5)征蓬出汉塞(8).归雁入胡天(9).大漠孤烟直(10).长河落日圆

【解析】试题分析:

古诗文名句默写试题的题型主要是填写题,复习古诗文名句,首先是要记诵清楚背诵的古诗文篇段和名句;其次是要正确理解古诗文篇段和名句的基本内容;第三是要记清楚古诗文名句中的每个字,默写古诗文名句不能写错别字。

此题要注意“寤寐”“清”“蓬”等字词的书写。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让我们远离xuānxiāo(_________)去倾听,去沉思吧。

(2)不是传播智慧的庙堂,而是jìngù(_______)思想的囚牢。

(3)他只顾使出húnshēnxièshù(_______),用她灵活熟练的四肢五官,来讲说着印度古代的优美的诗歌故事!

(4)做一个公民,我们要kèjìnzhíshǒu(________)。

【答案】

(1).喧嚣

(2).禁锢(3).浑身解数(4).恪尽职守

【解析】试题分析:

字形题从表象上看主要考核双音节词语和成语,有时会考核三字的专业术语和熟语,从分类看主要考核音近字或形近字,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

运用的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

如“喧”“锢”等造字法为形声字,可根据形声字的特点来辨别字形。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新的2018,愿你不攀附,不将就,善待自己,不辜负生活。

B.顺德“两会”期间,代表委员建议北部片区要率先发展,并辐射全区。

C.学习任何知识,必须注重基本训练,扎扎实实地练好基本功,切忌好高骛远。

D.纪录片《寻味顺德》以富有美感的语言,把顺德饮食文化讲述得栩栩如生,也向中国发出了一张“顺德美食名片”。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D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

栩栩如生:

形容作品、画作生动逼真,就像活的一样,多指人工制造的艺术品。

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读《望岳》,只有理解了作品内容,走进诗人心灵,才能读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缺少宾语中心语,可在句末加“的豪情”)

B.有学者认为,央视“百家讲坛”栏目将国学经典通俗化,有利于更多人研究、了解传统文化。

(“研究”和“了解”互换位置)

C.爱因斯坦是最杰出的20世纪科学家。

(在句末加上“之一”)

D.我市以“蓝天白云、美好生活”作为环保目标,努力改善环境质量,保存我们赖以生活的共同家园。

(搭配不当,把把“保存”改为“保护”)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C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

应将“20世纪”和“最杰出”调换顺序。

改为“爱因斯坦是20世纪最杰出的科学家”。

点睛:

病句有不同的类型,常见的有词语选用不当、语义失当、句法错误这几大类。

词语选用不当造成的病句比较单一;语义问题包括语义不精练、歧义问题、语义颠倒、语义不周密、语义前后照应不周;句法问题包括搭配不当、语序不当、句式杂糅、残缺和多余。

做题时要仔细分辨类型,有助于找到错误的地方。

5.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答。

材料一: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街万巷车共享。

共享单车在进入城市不到一年时间里,成为小汽车、公交、地铁外的第四种重要交通工具,实现了“自行车王国”的人性化复兴。

以摩拜单车为例,去年4月22日运营至今,已开通36个城市,其中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天津这6个城市的投放数量已经超过10万辆。

在全国,摩拜单车运营100多万辆。

共享单车在城市中的蓬勃发展,为市民短途出行、通勤接驳、休闲游览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材料二:

共享单车数量迅速增长的同时也暴露出各种问题。

乱停放占空间,高损毁制造垃圾。

不少12岁以下的儿童违规骑行上路,有的家长让儿童乘坐在车筐、站立在车前架或后架,存在安全隐患。

乱停乱放、故意损坏、管理滞后等问题,使共享单车的发展面临挑战。

(材料来源于网络新闻)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上述材料所表达的主要内容。

(含标点20字以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针对目前共享单车管理出现的问题,请你提出两条具体的解决方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1)共享单车蓬勃发展(迅猛发展/盛行)既方便民众(带来便利/便民),也存在问题(暴露问题/面临挑战)。

(2).

(2)规范共享单车停放点;严惩故意损毁行为;加强文明骑行宣传教育;完善共享单车使用规则;增加人手管理和修复共享单车;公司及时整理回收乱停放的单车;交管部门严查单车违规上路问题等。

【解析】试题分析:

考查概括内容的能力。

(1)共享单车是介绍的对象;蓬勃发展(迅猛发展,盛行);既方便民众(带来便利,便民);存在问题(暴露问题,面临挑战)。

根据上面内容概括可得答案:

共享单车蓬勃发展,既方便民众也存在问题。

(2)审清题目中的要求是写“针对目前共享单车管理出现的问题”提出建议,不要脱离主题去讲建议。

言之有理即可。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送东阳马生序

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砚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______)

(2)俟其欣悦(_______)(3)腰白玉之环(______)

7.把文段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遇师斥责,表情更恭顺,礼节更周到,没有争辩一句,足见“我”求学之“诚”。

B.作者“勤且艰”的学习态度让我们明白,人的主观努力可以战胜一切学习困难,精神上的富足可以战胜一切物质贫困,使自己成为德才兼备之人。

C.选文运用夹叙夹议的方式行文,劝勉马生时真可谓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D.“不敢稍逾约”这既是作者幼年守信的表现,也是他能遍观群书的原因。

【答案】6.

(1).

(1)担心,忧虑

(2).

(2)等待(3).(3)腰佩

7.

(1)有时遇到他斥责,我的表情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不敢说一句话来应答。

(2)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

8.B

【解析】

6.试题分析:

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

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

此题多古今异义词,如“患”:

担心,忧虑。

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

“俟”的意思,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点睛:

推断实词意思有下列方法:

1、联想推断法。

文言文阅读所考查的实词,其意义和用法在课本中一般都能找到落脚点,因此,我们要善于根据课内学过的知识举一反三,联想有关成语中词语的含义来推断。

2、结构推断法。

文言文中排比句、对偶句、并列短语等对举的语言现象很多,在这些句子中,位置对称的词语往往词性相同,词义相近或相反相对,词组短语也是如此。

3、语法推断法。

要根据词在句中的语法地位来推断词义。

4、音形推断法。

汉字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形声字、会意字。

从形旁可推知字义。

5、邻词推断法。

运用同义复词偏义复词知识,借助邻近词语含义推断,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7.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

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

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中考时常采用直译。

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

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注意“或”“色”“复”“以”“口体之奉”等字词的翻译。

8.试题分析:

B“精神上的富足可以战胜一切物质贫困”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

“战胜一切”太过绝对。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大德丁未①。

浙东大侵②。

戊申,复无麦,民相枕死③。

宣尉同知④脱欢察议行荒之令,敛富人钱ー百五十万给之。

至县,以余钱二十五万属长孺藏去,乃行旁州。

长孺察其有干没⑤意,悉散于民。

阅月再至,索其钱。

长孺抱成案进曰:

“钱在是矣。

”脱欢察怒曰:

“汝胆如山耶!

何所受命,而敢无忌若此!

”长孺曰:

“民一日不食当有死者诚不及以闻然官书具在可征也。

欢察虽怒,不敢问。

【注释】①大德:

元成宗年号。

②侵:

荒年。

③相枕死:

形容死者很多。

相枕:

相互倒在或躺在一起。

④宣尉同知:

元代官名。

⑤干没:

非法吞没。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复无麦/复前行

B.议行赈荒之令/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C.以余钱二十五万/余闻之也久

D.属长孺藏之/属引凄异

10.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民一日不食当有死者诚不及以闻然官书具在可征也

11.胡长孺对贪官脱欢察的抵制确实机智,试问他的机智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9.A10.民一日不食当有死者/诚不及以闻/然官书具在/可征也

11.机智表现在三方面:

①敏锐的洞察力;②先斩后奏,敢作敢为的胆识③妥善保存证据,以防诬告的细心

【解析】

9.试题分析:

A加点词语意思相同。

都是“又”之意。

B.发布/商议。

C剩余的/我。

D嘱咐/连接。

10.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

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

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

此题较容易,根据文意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

民一日不食当有死者/诚不及以闻/然官书具在/可征也。

译为:

老百姓一天不吃饭,就会有饿死的。

实在来不及报告,不过,官方文书都在,可做证明。

11.试题分析:

文言文要点的概括。

要想捕捉材料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

胡长孺对贪官的抵制的机智可从敏锐的洞察力、先斩后奏敢作敢为的胆识和妥善保存证据以防诬告的细心等几个方面作答。

要准确地理解词意、句意、段意后再作答。

译文:

1307年,浙江东部遇上荒年。

第二年,小麦又没有收成,很多老百姓被饿死。

宣尉同知脱欢察决定发布救荒的命令,征收富人150万钱救济灾民。

脱欢察到县里后,把救济灾民用剩的25万钱嘱托胡长孺收藏起来,又到别的州去巡视。

胡长孺觉察他有吞没这些钱的用意,就全部分给了老百姓。

过了一个月,脱欢察回到县里,向胡长孺索取那些钱。

胡长孺抱着已办好的公文案卷呈交了上去,说:

“钱在这儿。

”脱欢察发怒说:

“你的胆好像山那么大啊!

你从哪儿得到命令,竟敢如此肆无忌惮!

”胡长孺说:

“老百姓一天不吃饭,就会有饿死的。

实在来不及报告,不过,官方文书都在,可做证明。

”脱欢虽然很恼怒,却不敢再追问了。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3D打印的革命性

3D打印源自100多年前的照相雕塑和地貌成形技术,上世纪80年代已有雏形,其学术名称叫快速成型,是一种不需要传统刀具和机床就能打造出任意形状、根据物体的三维模型数据制成实物模型的技术,被认为是一项改变世界的新技术。

具体地说,人们首先需要通过电脑对实物进行扫描或直接创建一个三维设计图,再通过3D打印机对这个立体原型进行“切片”,一层一层地进行数据记录,然后将原材料按切片数据层层叠加,直到最终成型。

3D打印使用的不是传统的“墨”,而是那些能发生固化反应的材料,比如树脂、塑料、陶瓷、金属等,因而能“打印”出实实在在的三维立体模型,就像童话中的“复制机”一般神奇。

小到一只耳环,大到体积庞大的工程零件、器具,只要获得了原始的模型数据,3D打印机都能将这些东西精准地复制出来。

这将使工厂彻底告别车床、钻头、冲压机、制模机等传统工具,从而转变为一种以3D打印为基础的、成本更低、研发周期更短的生产方式。

英国《经济学家》杂志曾刊发题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文章,称3D打印标志着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到来。

以目前的发展情况判断,3D打印之后,必将是社会制造的迅猛崛起。

据报道,国外目前已经通过3D打印技术成功地“打印”出了手枪、自行车、汽车、电控飞行器等物。

美国3D打印服务提供商Shapeways首席执行官彼得称,他们去年已经“打印”了75万种产品,使用的材料包括塑料、不锈钢、银、陶瓷和玻璃等,数量之多令人惊叹。

现今,3D打印也应用于珠宝制造和模型制作,在时装业、电影业、建筑业等10多个不同的行业和领域显示出了十足的魅力,并大大改变了美国制造业的格局,以至于美国《时代周刊》将3D打印产业列为“2012年美国10大增长最快的工业”。

其实,众多的3D打印创业者此前早已落户以虚拟经济著称的纽约市,即便在2008年金融危机的情况下,3D打印还是拉动了当地的萧条经济,为经济增长贡献了力量。

3D打印的应用并不止于工业制造,它在医学界也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设想一下,如果它用来打印的“墨”是一个个活体细胞,那么,只要获得相关器官的切片数据,该器官就可以被“打印”出来。

这并非天方夜谭,在去年举行的全球科技娱乐设计大会(TED)上,美国维克森林再生医学学院博士安东尼就向人们展示了这样一个肾脏模型打印的过程。

据他介绍,他们正在进行一个更大胆的试验,直接用打印机在人体伤口上进行修复式“打印”,如果取得成功,这将是医学领域的重大进展。

12.对3D打印优点的阐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A.3D打印是一种低成本、研发周期短的生产方式,是制作业的一次革命。

B.3D打印使用的不是传统的“墨”,从而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C.3D打印能够带动制造业的发展,从而为经济增长做出贡献。

D.3D打印甚至有可能在人体伤口上进行修复式“打印”,所以,它在医学界也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13.根据原文信息,下列判断和推理正确的一项是()

A.3D打印学术名称叫快速成型,是一种根据物体的三维模型数据制成实物模型的技术。

B.只要获得了原始的模型数据,3D打印机就能轻松地将所有的东西精准地复制出来。

C.众多的3D打印创业者落户以虚拟经济著称的纽约市,在2008年金融危机的情况下,3D打印改变了金融状况,扭转了局面。

D.3D打印在医学上也有神奇作用,不仅能“打印”器官,还能根据相关器官的切片数据克隆出活的器官。

14.神奇的3D打印,能创造无限的可能,将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许多便利,请你发挥想象,举出两个例子加以说明,同时也说出3D打印技术有可能带来的两点危害。

【答案】12.B13.A

14.例子:

神奇的3D打印就像一个神话,在不远的将来,生活中需要什么,就可以直接复制什么。

如饿了,直接复制一个汉堡;冷了直接复制一件衣服;热了,直接复制一台空调……(开放性试题,想象合乎情理即可。

危害:

(1)人们可以随意复制任何东西,并且数量不限,出现泛滥现象;

(2)3D打印法律法规没有制定,有可能出现知识产权被侵犯的现象。

【解析】

12.试题分析:

B项对3D打印优点的阐述不恰当。

“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的陈述是错误的,从文中不能推断出来。

13.试题分析:

A项判断和推理正确。

B项中“所有的”一词绝对化了;C不能说“改变了金融状况”;D项中“打印”器官还在研究中,且并没有说能“克隆”。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没用的故事

刘心武

①公园长椅上,一个母亲疲惫地仰靠椅背,身边是竖着的提琴盒,她拼命抑制自己,却还是把养神变成了沉睡。

儿子坐在她身旁,另一边是一个大画夹子。

儿子轻推母亲,母亲没有反应,他跳下长椅,四面张望,仿佛一只小鸟,想飞,却不知道往哪里飞好。

②那是星期日中午。

公园里人不多。

一个老爷爷恰好散步到那里,一瞥间,老爷爷意识到,这对母子肯定是上完了上午的特长班,还要赶下午的特长班,因为家住得远,所以只能到公园里来小憩一下。

③小男孩就要拔腿跑开,老爷爷轻声叫住他:

“小朋友,别跑远了!

④小男孩仰着头望望老头,心想你管得着吗?

我要能飞,飞得老远老远才好哩!

⑤老爷爷指指长椅上的东西:

“别让人顺手牵羊呀。

⑥小男孩歪歪头,意思是:

哼,都让人拿去才好哩!

⑦老爷爷笑了。

他把小男孩引到花丛中的甬道上,指着那些花跟小男孩说:

“你把最美丽的一朵,找出来吧!

”小男孩问:

“那有什么用呢?

”老爷爷说:

“不是为了用。

你能找吗?

”小男孩就找开了,他指着一朵,快活地宣告:

“那朵那朵!

”老爷爷点头。

两只蓝喜鹊叽喳叫着,掠过花丛,升腾到大柳树上去了。

老爷爷说:

“你知道他们为什么这么高兴吗?

因为那边湖里,新来了一对野鸭。

”小男孩问:

“野鸭能给他们什么好处?

”老爷爷眯眼俯看小男孩,小男孩仰起的脸上,一双黑眼睛很亮。

老爷爷就让小男孩跟他坐到甬道路上的没有靠背的石凳上,隔着花丛,斜对着小男孩母亲打瞌睡的那个长椅。

⑧老爷爷说,他要讲些故事,不过这些故事没有什么用,也给不出什么好处。

老爷爷讲了起来,小男孩开头精神不集中,可是,没多久他就听入了迷,“后来呢?

”“还有呢?

”。

小男孩正缠着老爷爷,那边他妈妈忽然惊醒过来,先是左右一望大惊失色,然后就跳起来,然后就跳起来大声叫他。

⑨小男孩回到母亲身边,母亲不由分说拍了他脖子两下说:

“晚啦晚啦,快走快走!

”母亲背起提琴,小男孩背起画夹,匆匆往公园外头走去。

⑩一个多月过去。

又是个星期日中午;公园附近派出所来了个报案的母亲。

她一个肩膀上挎着提琴,另一个肩膀挎着画夹。

她哭着报告儿子丢失的情况:

带儿子上午去提琴老师那里上完课,到麦当劳吃午餐,准备休息一下以后,下午好去美术老师那里上课;为了防止自己犯困,他还特别要了一杯咖啡;谁知自己趴在小餐桌上睡着了!

以前是吃完麦当劳以后到公园里去休息,后来觉得公园里的安全性不如快餐店里,没想到快餐店里也出问题!

……

⑪……她一把眼泪一把鼻涕地哭诉:

每星期六上午是带孩子去补习英语,下午去补习电脑,每到“双休日”她是比上班还累,为的还不是这孩子的前途?

没想到孩子根本不懂得做母亲的一片苦心!

而社会又是如此险恶,拐子竟拐到快餐店里去了!

……

⑫她的宝贝儿子究竟哪去了?

原来,他和妈妈在麦当劳里坐在靠大玻璃的座位上,妈妈打盹的时候,他忽然看见了那回在公园里遇见的老爷爷正从窗外走过,他犹豫了一下,就溜了出去,尾随着老人,他一直跟着老人进了附近的居民楼里,眼看他开锁进了自家的单元门。

孩子在门外歪头想一想,就踮起脚尖去按门铃。

门开了,老爷爷看见他大吃了一惊,他大声提出要求:

“我想听您讲没用的故事!

”……

⑬正在派出所里一筹莫展的那位母亲,她的手机忽然响了起来。

不久就在派出所里呈现了大团圆的场面。

当天晚上,孩子把他记得的那些没用的故事讲给母亲听。

母亲惊异万分。

为什么这些故事孩子会记得那么清楚?

孩子熟睡后,母亲还在枕上琢磨,一时也理不清头绪,但那些小鸟、云朵、伸长缩短的树影、飘落在湖心的鹅毛、抱着毛栗的松鼠、只露出半个脸蛋的狸猫……却分明粘在她的意识上,让她疲惫的心,感受到一种意外的温柔与熨帖……

15.以“小男孩”为陈述对象,概括相关情节。

开端

(1)小男孩在和母亲睡着时偶遇老爷爷。

发展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潮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局

(4)男孩给母亲讲没用的故事,让她惊异万分。

16.本文多处运用伏笔手法,请举一例,并分析其作用。

17.联系上下文,品味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

(1)小男孩仰起的脸上,一双黑眼睛很亮。

(2)却分明粘在她的意识上,让她疲惫的心,感受到一种意外的温柔与熨帖。

18.说说文章标题的含义,并分析其作用。

【答案】15.

(1).

(2)男孩被老爷爷讲没用的故事吸引。

(2).(3)男孩失踪,尾随老爷爷想听没用的故事。

16.示例一:

“她拼命抑制自己,却还是把养神变成了沉睡。

”为后文“为了防止自己犯困,他还特别要了一杯咖啡;谁知自己趴在小餐桌上睡着了!

”埋下伏笔,交代了母亲因为沉睡,以致儿子失踪,使故事情节合情合理,表现了母亲陪同儿子上各种补习班的辛苦。

示例二:

“小男孩正缠着老爷爷,那边他妈妈忽然惊醒过来”为后文他大声提出要求:

“我想听您讲没用的故事!

”埋下伏笔,交代了小男孩失踪的原因。

表现了男孩对听没用故事的渴望,对自由的向往。

17.

(1)写了男孩提问时好奇的神态,表明男孩对老人的话产生了兴趣。

(2)写了母亲听了孩子的故事后的心理活动,说明他被故事打动,对自己的教育有所反省。

18.“没用的故事”指老爷爷对男孩讲的大自然中的故事,“无用”是指与学习、升学无关。

本文围绕“无用的故事”展开,运用了反语,引人深思,耐人寻味,通过故事情节的展开,生动地揭示了它(生活和自然)对儿童天性(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性,批判了现代父母对孩子教育的错误判断与导向,忽略了孩子的内心需求与渴望,从众心理强,不思考孩子成长的科学方法。

【解析】

15.试题分析:

情节概括题。

通读全文,理清故事线索,抓住人物的活动,注意时间地点的变化,梳理情节,以什么人做了什么事有什么结果来概括,不要遗漏主要情节,不必叙述细节,语言要简洁通顺。

组织语言时,要以“小男孩”为陈述的主体。

概述出与“小男孩”与“老爷爷”之间发生的事件。

注意要找准语段,符合情节发展和高潮的特点要求。

16.试题分析:

考查文章在结构上的伏笔手法的运用。

伏笔是文学创作中描写、叙述的一种手法。

指作者对将要在作品中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作提示或暗示,以求前后呼应。

如在本文中,“小男孩正缠着老爷爷,那边他妈妈忽然惊醒过来”为后文他大声提出要求:

“我想听您讲没用的故事!

”埋下伏笔,交代了小男孩失踪的原因。

表现了男孩对听没用故事的渴望,对自由的向往。

答作用时一般要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作答。

17.试题分析:

本题为结合词句理解字义。

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同时了解词语的本义和基本义,能够根据语境推断词语的含义,意思表达正确即可。

“很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