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于互联网金融P2P的模式研究.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341958 上传时间:2023-02-10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40.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鉴于互联网金融P2P的模式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鉴于互联网金融P2P的模式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鉴于互联网金融P2P的模式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鉴于互联网金融P2P的模式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鉴于互联网金融P2P的模式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鉴于互联网金融P2P的模式研究.docx

《鉴于互联网金融P2P的模式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鉴于互联网金融P2P的模式研究.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鉴于互联网金融P2P的模式研究.docx

鉴于互联网金融P2P的模式研究

鉴于互联网金融P2P的模式研究

摘要

文章首先主要介绍了互联网金融的概念以及国内外近几年的发展状况以及对理论的实践,其次选取互联网金融最具代表性的P2P网络借贷平台来进行分析,并运用“羊群行为”理论分析了P2P网络借贷平台数量爆发性增长的原因,以及其带来的各种法律问题和信用问题。

最后通过P2P网络借贷平台的问题来分析互联网金融在发展初期出现的以上两个问题,并运用国内外互联网金融理论对其生存环境进行具体分析,提出风险规避、完善法律制度、建立完善信用体质等政策建议。

关键字:

互联网金融;P2P网络借贷平台;个人信用;风险规避

ResearchonInternetfinancialmodel:

takingP2Pasanexample

Abstract

   Firstofall,thisthesismainlyintroducestheconceptoftheInternetFinanceanditsdevelopmentandpracticeoftheoryathomeandabroadinrecentyears,thentheP2PnetworklendingplatformasthemosttypicalrepresentativeofInternetFinanceisselectedtoanalyze,andadditionallythereasonsofexplosivegrowthofthenumberoftheP2Pnetworklendingplatformanditsconsequentvariouslegalandcreditproblemsareanalyzedbymeansofherdbehaviortheory.Atlast,thelegalandcreditproblemsappearedintheearlydevelopmentofInternetfinanceareanalyzedthroughtheproblemsofP2PnetworklendingplatformandaconcreteanalysisofitslivingenvironmentismadebyapplyingthetheoryofInternetfinanceathomeandabroadtoputforwardsomepolicyproposalsincludingtheriskaversion,theimprovementofthelegalsystem,theestablishmentandimprovementofcreditissues.

   

Keywords:

theInternetFinance;P2P;Personalcredit;Theriskaversion

目录

0引言4

1互联网金融:

实践及理论4

1.1互联网金融:

实践及发展4

1.2互联网金融:

理论综述6

1.3互联网金融理论应用:

P2P网络借贷平台9

2P2P网络借贷平台14

2.1P2P与其他小额贷款的异同14

2.1.1乡村银行模式14

2.1.2网络联保模式15

2.2P2P网络贷款:

产生与发展16

2.2.1P2P产生的原因..................................................................................17

2.2.2P2P发展的逻辑..................................................................................17

2.2.3P2P发展的空间..................................................................................18

2.3P2P业务操作实践.........................................................................................18

3P2P网贷平台的生存环境19

3.1网络环境分析19

3.2法制环境分析20

3.2.1P2P处于法律灰色地带20

3.2.2P2P行业自律和监管..........................................................................21

4总结和对策22

4.1总结..............................................................................................................22

4.2互联网金融稳健发展的对策22

4.2.1风险规避............................................................................................22

4.2.2完善法律制度....................................................................................23

4.2.3建立信用体制....................................................................................23

0引言

在互联网技术发展迅速的背景下,互联网金融应运而生。

建立在互联网技术支持和银行业的移动支付需求的基础上,互联网金融在开始就以惊人的速度迅速发展。

对于传统金融业来说,这既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机遇。

正如霍学文所说的,互联网金融抓住了金融现代业务里的盲区,这是互联网金融产生并得到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

所谓的盲区即指现代金融业务中的信息不对称,信息量小,而现代金融业务的主要业务是中高额贷款,民间私企、小额贷款涉及的较少,而小额贷款在民间的需求量是巨大的。

互联网金融诞生的前提是小额贷款的供需不平衡。

而P2P网络借贷平台是互联网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选择P2P网络借贷平台的主要原因在于,P2P网络借贷平台具有商业模式的三个重要特征:

体制、信息和技术[1]。

并且它是互联网金融实业中发展最迅速的,同时,也是社会关注度较高的,它所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的必要性都将对未来的现代金融业务发展趋势产生重大影响。

所以,可以说P2P网络借贷平台是一个现代金融业务进入新时代的里程碑。

   笔者通过对镇江地区进行实地访谈,主要目的在于搜集社会人士对于互联网金融的看法和建议。

同时也考察了互联网金融在社会上的普及率。

通过访谈资料显示,超过70%的受访人士表示不了解互联网金融,这表明了两个问题。

一是互联网金融在民间(或线下)的普及率很低;二是在国内互联网金融具有非常大的潜在市场。

如谢平先生给出了预测:

在将来银行、券商和交易所等中介都不起作用,贷款、股票、债券等的发行和交易以及全款支付直接在网上进行,资金供需双方直接交易,可以达到与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一样的资源配置效率。

市场充分有效,接近一般均衡定理描述的无金融中介状态。

互联网金融的形式既不同于商业银行间接融资,也不同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2]。

这个预测过于绝对,但是它说明了互联网金融在将来的金融业务中所担任的角色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主要想解决是:

一,互联网金融的出现是不是未来金融业务的发展趋势;二,P2P模式的出现是如何社会闲散资金得到了充分利用。

文章首先介绍了互联网金融的产生原因、发展、实践和国内外相关理论,其次介绍了互联网金融的主要组成部分-----P2P网络借贷平台的发展现状以及其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合法性问题和信用问题。

最后我们对以上的研究内容进行结论,并提出P2P网络借贷平台走向良好发展轨道的对策。

1互联网金融:

实践及理论

1.1互联网金融:

实践及发展

互联网金融是传统金融行业与互联网web2.0精神相结合的新兴领域。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信息科技,特别是移动支付、云计算、社交网络和基于大数据的数据挖掘等,将对人类金融模式产生根本影响,以相关技术主导金融的行业称之为互联网金融[3]。

几年前,互联网金融还被人们认为是一个“超前的理念”,在短短的几年后,就在全世界掀起了普及大浪。

这对于传统的电子商务来说是一个始料未及的现象。

在经历了十多年的积淀与酝酿后,互联网与银行的合作终于卡过了外部技术运用的初级阶段,开始核心业务的渗透于融合,这一现象催生了互联网金融新业态和大市场,足以令各方痴迷,也同时也发了争议和忧虑。

   看到这一新事物的人早已开始着手。

阿里小贷、腾讯财付通以及众多第三方支付平台和人人带机构,都在互联网数据开发的基础上加速挖掘金融业务的商业附加值,搭建出不同于银行传统模式的业务平台。

就像中投总经理谢平说的那样“对于互联网金融。

人们应该具备想象力”,而其今后的发展必将彻底改变现有的传统金融模式[4]。

  互联网金融的实践:

互联网金融主要有三种模式:

第一种是类似宜信模式。

因为无法获得银行牌照,宜信以自然人债务担保的方式来进行着类银行的业务。

具体的操作方式是宜信以高过银行的利率向自然人借款;借款人是宜信的某高层自然人。

这样所有的债务都会集中在自然人身上,该自然人再把钱以个人名义以更高利息借给需要资金的客户,形成债务转移。

宜信放款利率较大,经常达到2.5%的月息;所以其可能产生的坏账成本也较高。

当宜信从客户手上以高利息借来钱时,就必然遇到要尽快把钱借出去的压力。

但是借的快,意味着放款风险也会比较高,坏账率很高。

所以宜信也需要一套自己的精算体系来保证坏账率可控。

2011年至2012年宜信就像一家银行一样大举在国内各城市开办事处,招信贷员。

宜信的赚钱模式是利差,这一点与银行相似。

宜信的风险主要在于政策风险;总体来说,由于宜信和政府关系良好,即使是游走在灰色的法律边缘,但总体上来说,风险是可控的。

宜信模式主要有两个特点:

一是宜信的保障金制度。

从宜信的运作模式看,宜信对借款人的掌控力度更强,出借人一般不参与审核,并且与借款人没有合同,而只有与宜信第三方的债权转让合同。

这样,出借人就会有极大的风险。

二是风险控制的措施。

宜信采取的分散贷款和每月还款制度,最大限度地保障了借款人的有效还款。

宜信对借款人审核时都要求面对面洽谈,以考核借款人的信用等级和基本信息。

宜信模式主要借鉴的是Zopa模式,而由P2P网络借贷平台根据信用等级确定借款人利率的方式,则是与Lending?

Club相同,所以宜信本质上老说属于复合中介型P2P。

第二种模式是为各类的银行和小贷公司进行垂直搜索,带客户的模式。

比如由KPCB,光速和清科三家公司投资的Rong360,原康盛创想副总裁李明顺创办的好贷网都是这种类似的模式。

这种模式通过垂直搜索引擎的方式,把有借款需求的个人和有放款需要的中小金融机构在一个平台上进行对接,其收入主要来源于广告费或者交易佣金。

这种模式的政策风险小,主要原因是所有资金流不经过中介平台。

简而言之,这些金融垂直搜索,其实就是给银行带客户的一个市场外包渠道。

  第三种模式是P2P模式。

P2P模式在美国是一个类似众筹的模式;模式很简单,打个比方我想借1万块钱做个生意,提供自身能够承担的利率,出借人如果觉得独自借出1万的风险太高,那么他可以在平台上找到n个人,每人借出100/n元,这时每个借款人都觉得借出款项风险较低。

在国内,P2P模式目前出现的核心问题就是诚信。

拍拍贷是最早从事这个业务的,为了管理诚信问题,拍拍贷后来提高了贷款人的门槛。

而由于门槛的提高,造成交易额的下降,但是其交易风险随之降低了很多。

这行业大部分公司都鱼龙混杂,卷款而逃,设立各类骗局的大有人在。

国内比较得到公认的有宜信、拍拍贷、红岭、齐放和青岛的部分金融中介公司[5]。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

现代金融发展的三个基本要素是制度、信息和技术。

而这三个要素互联网金融都具备,并且互联网金融在信息和技术方面还具有非常大的优势。

互联网金融从线上的民间借贷发展到具有良好社会形象的P2P网络借贷平台,发展到阿里巴巴筹建网上商业银行,再到国内“三马联盟”(阿里巴巴的马云、中国平安的马明哲、腾讯的马化腾)联手设立的众安在线财产保险公司,其在国内掀起了猛烈的金融改革风暴对传统金融模式产生了巨大的冲击,而我相信,这是互联网金融走向辉煌时期的开始。

1.2互联网金融:

理论综述

   最早的互联网金融的雏形是国外的移动金融。

当今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年代,互联网金融逐步出现在了历史舞台。

国外相关理论研究有很多,像Wu和Hisa(2008),Anckar和D`Incau(2002)以及Dholakia和Dholakia(2004)从理论上给出了移动金融和移动市场的概念,并得出了电子金融与移动金融的差异,以及移动市场的关键特性。

从而又进一步深入讨论了移动业务模式和移动价值链构建。

Scharl、Dickinger和Murphy(2005)研究了使用SMS的关键成功要素。

Wang(2007)亚牛了整合了SMS消息和网站渠道的跨媒介成效,证明了使用移动媒介和网络共同运营的有效性。

   在对移动金融各种营销策略的研究基础上,其深入到具体移动市场应用的设计问题和特点问题。

从银行开展移动金融理论角度出发,DeVos、HaakerTeerling(2008)给出了利用位置信息定位并提供本地服务的手机银行服。

Laran和Lin(2005)研究了客户在使用手机银行时的行为意图。

Rtten(2008)则侧重从业界的角度出发,给出了一个WAP银行的概念模型。

Barati和Mohammadi(2009)提出了一个用于改进客户对手机银行接受度的模型,将影响接受度的因素加以考虑,形成一个改进模型。

而在移动支付方面的研究主要分为:

作为基础的移动技术角度的系统分析,以及实际应用中的用户接受情况两个方面。

从技术角度出发,Kalliola(2005)从技术角度分析了移动支付系统的设计要求;Nambiar、Lu和Liang(2004)讨论了移动金融中支付交易的安全技术;McKitterick和Dowling(2003)较为完整地讨论了移动支付技术实现可能性和可操作性。

在另一方面,从用户接受度的角度出发,Viehland(2007)利用技术接受模型(TechnologyAcceptanceModel)来检测用户对移动支付服务在各方面的接受情况,表明尽管客户对其认知度高,但是在新西兰的实际使用用户却不多,潜力较大;Valcourt、Robert和Beaulieu(2005)通过对四种移动支付模式的用户购票体验的研究,得出七成多受访者更倾向于使用手机来完成这一项交易;Mallat(2007)通过定性研究,指出了移动支付在对于紧急和地域限制情况下支付具有很大的优势,然而其还面临着支付价格较高、支付过程过于复杂、商业接受度较低和风险性等问题;Zmijewska、Lawrence和Steele(2004)总结并提出了影响移动支付系统的因素,从而为专业人士进一步研究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基础。

而另一方面,从银行业实践的角度出发,Goddard、Molyneux、Wilson和Tavakoli(2007)提出了欧洲银行的发展和整合的重要性。

Bouwman、Carlsson、Castillo和Walden(2007)给出了在芬兰应用移动服务的问题和驱动力,进一步肯定了金融移动化的重要性,也表明了金融移动化所面临的严峻问题。

Riivari(2005)指出了手机银行是一个有力的提供公司金融服务的新型CRM工具。

Pousttchi和Schurig(2004)则提出了如何从客户需求的角度评估当今手机银行应用,从而为手机银行的推进提供了评估方法。

Karnouskos和Vilmos(2004)给出了欧洲开展移动支付的尝试,通过这些指出一些在欧洲范围内成功实施移动支付所需要考虑的关键问题[6]。

   国内研究互联网金融的领军人物谢平,他所倡导的研究理论代表国内互联网金融理论的发展趋势。

他认为,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信息科技,特别是移动支付、社交网络、搜索引擎以及云计算等等,将会对人类金融模式产生根本影响。

可能出现既不同于商业银行间接融资,也不同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第三种金融模式,即‘互联网金融模式'"。

应该承认,互联网金融模式的确具有许多不同于传统金融的特征,同时也显示出了很强的创新性和竞争性[7]。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得曾刚认为:

第一,从功能金融观的视角分析,凭借信息处理和组织模式方面的优势,联网金融在多数金互融功能的发挥上较传统金融更加有效率,交易成本和风险成本可能都会更低。

由此,也可以大大拓展金融服务的覆盖范围。

第二,从机构的视角,我们也不能忽视传统金融体系本身所具有的制度特征。

与其他主体相比,传统金融机构有相当的特殊性(主要是货币创造功能和在支付结算体系中的重要性),这些特殊性是多种因素长期演进的结果,同时也受到了现行法律制度的认可和监管。

互联网金融是否能在这些领域取得突破,不仅在于其技术有多先进,还取决于社会的认可与接受程度,更重要的,是监管当局的态度,这都不是在短期内可以实现的事情。

在实践中,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也并不就是一种纯粹的竞争关系。

二者之间也有很大的融合空间,一方面,传统金融机构可以吸收、应用互联网金融的技术和组织模式,以实现自身的转型与调整;另一方面,互联网金融公司与传统金融机构的合作,也可以进一步提升自身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效率。

从本质上讲,互联网金融是更接近于金融市场的一种服务模式,其发展与壮大,会有助于直接融资占比的提高和金融结构的优化[8]。

   德邦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总裁姚文平认为第一互联网金融会取代现代金融业的部分业务,如贷款、支付等;第二,互联网金融会改变现代金融业的部分业务模式和商业模式。

   工银瑞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陈超认为,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可能彻底解决信息成本和交易成本问题。

他认为将所有分散的信息集中起来,建立个人完整数据库,同事实现数据标准化、结构化。

如果数据库整合成功,那么信息成本和交易成本将会大幅度降低。

   刘明志认为,互联网金融模式的主要优点在于,第一,使支付更方便;第二,使金融服务供需匹配;第三,是风险评价变得更容易[9]。

   从以上国内外的相关理论可以得出,互联网金融是未来金融业务的发展趋势,在信息公开的情况下,交易成本将大大降低,效率将大大提高。

但随之产生的信用问题和法律问题是不可忽视的,处于法律灰色地带的P2P网络借贷平台如果不得到的法律约束和相关监管机构的监管,P2P网络借贷平台的未来不容乐观。

1.3互联网金融理论应用:

P2P网络借贷平台

这一新生事物的出现吸引众多研究者的关注,而关于P2P网络借贷平台的众多理论也涌现出来。

(Linetal.2009;Herrero-Lopez2009;Klafft(2008)认为由于贷款人缺乏匿名网络环境下贷款的经验,使贷款风险更高[10]。

(Riley1975,RothschildandStiglitz1976,Spence1973)认为在一个不完美市场里,我们通过观察借款人的特征及行为来观察网络借贷[11]。

但是有关借款人的特征与借款成功的关系研究结论方面有时却是矛盾的,如当借款人带有照片时,Herzenstein,Andrews,Dholakia,andLyandres(2008)认为种族、性别与借款人的金融实力及对借款的努力方面对获得贷款影响较小[12],但是Ravina(2007)和PopeandSyndor(2008)发现影响贷款成功决定的因素是借款人的特征:

种族、年龄、性别、体重,外貌美丽和种族明显地对借款成功及借款利率有影响,而且黑人借款成本很高[13]。

Ravina(2008)发现黑人违约概率比白种人高[14]。

   国外网络借贷成立贷款小组负责人,负责人是负责联系贷款人和借款人的中介,可以减少贷款违约的概率。

另外,借款人通过网络联保的贷款,有助于减少贷款违约概率。

系列的研究焦点在社会网络理论和Ryan,Reuk,&Wang(2007)认为通过贷款小组的组织者可以提高借款的成功率和拍卖成功的总数量。

Duanetal.(2009)认为群体行为在P2P网络贷款中特别显著,原因之一是网络中信息过多,使用者很难理解和使用全部的信息;二是人们更易从网上获得其他人的选择和建议[15]。

Duanetal.(2009)描述了许多社会和经济的情形,如群体行为使个人的选择更易受他人决定的影响,因此导致了许多经济的现象,如:

投资者的建议(Scharfstein&Stein1990)[16],首次公开发行定价行为(IPOs)(Welch1992),时尚和习俗(Bikhchandanietal.1992)和投资组合贷款的代表(Maug&Naik1995)。

Davis(2001)认为贷款小组缺乏明确的所有者和管理的特征和无决策机制决定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参与到这个组内或拒绝参与。

FreedmanandJin(2008)研究发现:

在贷款小组中如果有借款人的朋友时,贷款违约的概率更低[17]。

Everett(2008)发现如果贷款组里有与借款人现实生活中有联系的人,如:

同事或校友时,违约的概率下降很多[18]。

DattaandChatterjee(2008)认为贷款组内的组织者将根据借款人提供的信息确定借款人的等级,组织人有时是出于无私的心态为贷款组其他成员服务,有时是为了获得额外的费用,贷款组内的组织者成为了一种新的中介,通过信息处理、提供建议监控贷款偿还进程,使得资金从盈余方流向稀缺方[19]。

Bhattacharya&Chiesa(1995)认为借款人不愿意把信息公开,而只透露给贷款组织人。

贷款参与人可以自愿地把借款人的私人信息揭露给贷款群体的组织者,当出现违约时,Prosper会组织那些能促使借款人还款的人,迫使其还款[20]。

国内研究者如王艳、陈小辉、邢增艺(2009),他们研究得出的结论表明国内第一家P2P——拍拍贷提供国内个人对个人小额贷款的借贷平台,还有为学生提供贷款的齐放网,面向农户和学生小额信贷的51give网站和针对农户小额信贷的Wokai网站[21]。

陈初(2010)认为网络借贷经营模式主要分成四类。

一是以企业网上行为参数为基础综合授信。

银行先对贷款企业进行综合授信,然后由贷款企业客户进行无抵押、无担保的贷款,信贷风险由银行和贷款企业共同承担。

二是做银行金融业务前端流程的外包服务商。

网络信贷企业与国内银行共同拓展合作,主打贷款超市概念。

三是“P2P”网络融资模式。

四是建立为学生提供贷款的社区[22]。

近几年由于互联网金融发展势头迅猛,随之而来的是网络借贷的兴起。

面对信息不对称下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等金融冲突,基于一次性博弈和匿名交易等假设,正规金融机构按新古典市场的基本原则要求农户、中小企业提供抵押品或担保。

而那些缺乏抵押品的农户尤其是贫困农户和中小企业便遭遇到金融排斥。

网络的普及和业务使用率的不断上升,P2P网络借贷作为一种新生事物也开始悄然出现,P2P网络借贷具备简洁、方便等特点,有利于解决部分人资金“短缺之渴”,使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育儿理论经验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