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古诗词常考练习题.docx
《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古诗词常考练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古诗词常考练习题.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古诗词常考练习题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古诗词
练
习
题
01关雎
【理解型默写】
1.起兴的句子是:
, 。
, 。
2.全诗的纲目,统摄全诗的句子或表现小伙子一般都喜欢美丽而贤惠的姑娘的句子是:
, 。
3.最能体现全诗的精神,抒发求之不得的忧思的句子是:
, 。
, 。
4.最能表达诗人对心中恋人的爱慕之情的句子:
, 。
,
5.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诗中描写青年男子对美貌少女表达倾慕之情的句子是:
, 。
6.《关雎》生动形象地表现出男子对姑娘思念之深追求不到而痛苦难眠的句子是:
, 。
7.《关雎》中的男子由“ , ”引起“ , ”的美好联想;
“ , ”抒写了求之不得的相思之苦,“ , ”抒写了求而得之的美好愿望和喜悦心情。
8.诗中描写感情波澜的诗句是:
, 。
, 。
【阅读理解】
1.本诗围绕一个求字,写一个 。
2.统领《关雎》全篇的诗句是:
。
3.本诗用来形容美丽善良的姑娘的成语是:
。
4.诗中思念情人使人历历在目的一个细节是 ,通过反复写男子对爱情的执着追求且细心呵护的短语是:
。
5.《关雌》所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
6.《诗经》的主要艺术表现手法有赋、比、兴等,《关雎》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
运用这种手法起到了什么作用?
7.《关雎》大量运用了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充分表达了诗人细腻的思想感情,请从诗中找出一处,反复朗读,并体会其作用。
8.诗中写河洲的水鸟,写采摘荇菜,起什么作用?
9.谈谈你对“琴瑟友之”的“友”字的理解。
10.品读《诗经关雎》的诗句,参照相关链接,简析《关雎》的意境美。
11.这首诗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怎样的思想感情?
12.诗中有许多句式相同相似的重章叠句,这种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13.“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四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请简要赏析。
14.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请举例分析其表达效果。
15.孔子说:
《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结合本诗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16.下列对《关雎》诗句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两句运用比喻手法,说明淑女、君子在河滩幽会,营造一种幽静的氛围。
B.“参差荇菜,左右流之”两句反复使用,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也反映了古代民歌的特色。
C.“悠哉悠哉,辗转反侧”以行动来反映君子的深深思恋,十分生动形象。
D.“寤寐逑之”中的“寤”和“寐”分别指醒来和睡着,可见君子思恋之苦。
17.下列对《关雎》的相关说法有错误的一项为( )
A.诗句多用“参差”“辗转”“窈窕”等双声叠韵词,更增强了诗歌音调的和谐。
B.《关雎》是一首描写男子思念女子的爱情诗。
C.“赋”是这一首诗歌运用的主要表现手法。
D.本诗结构严谨,起伏相间,四字句贯穿全篇,节奏欢快,形式整齐,感情奔放。
18.对《关雎》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这两句诗以滩头水畔的一对唱一和、相亲相爱的雎鸠鸟来起兴,引出女主人的一片情思。
B.“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点出了这个小伙子所恋的就是那位在河边采荇菜的有着美好姿态的姑娘。
C.诗歌采用了双声叠韵的联绵词,如“窈窕”“参差”“辗转”,以增加诗歌音韵的和谐美和描写人物的生动性。
D.这首诗写的是小伙子对心上人思念、追求的过程,以及“求之不得”的痛苦。
1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说不当的一项是( )
A.“左右芼之”的“之”指代的是“荇菜”。
B.“寤寐求之”的“之”指代的是“窈窕淑女”。
C.“琴瑟友之”的“友”是“亲爱”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且表使动。
D.“钟鼓乐之”的“乐”是“快乐”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且表使动。
02蒹葭
【理解型默写】
1.成语“秋水伊人”源之《蒹葭》中的诗句:
, 。
2.用萧瑟冷落的秋景起兴,渲染凄清气氛,烘托惆怅心情的诗句是:
, ; , ; , 。
3.描写男主人公追寻之路艰险、漫长的诗句是:
, 。
, 。
, 。
4.表现他虽望穿秋水但心上人可望而不可即的诗句是:
。
。
。
5.《诗经·蒹葭》中于浓浓的秋凉之中折射出人物淡淡的凄婉之情的句子是:
, ; , 。
【阅读理解】
1.这首诗共三章,每章开头都写蒹葭茂盛,霜露茫茫,这是《诗经》中常见的什么手法?
有何作用?
2.为了见到意中人,主人公有何行动?
由此你看出他的什么性格特征?
3.意中人的踪迹飘忽不定,你由此感受到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
请简要分析。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关雎》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采用的是“兴”的手法。
B.《蒹葭》“所谓伊人”的“伊人”,与《关雎》中的“君子好逑”的“君子”,指的是同样的人。
C.《蒹葭》全诗不着一个思字、愁字,读者却可以体会到诗人那种深深的企慕和求而不得的惆怅。
D.《关雎》是《诗经》的第一首,选自《诗经·周南》。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关雎》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采用的是“兴”的手法。
B.《关雎》这首诗是按照“爱上姑娘——追求姑娘而不得——幻想得到姑娘”这样的线索展开的。
C.《蒹葭》全诗不着一个“思”字、“愁”字,读者却可以体会到主人公那种深深的爱慕和求而不得的惆怅。
D.《蒹葭》是《诗经》中表现“朦胧美”的名篇。
这首诗和《关雎》都可以看作是爱情诗,但无论从内容上还是从表现手法上都没有太大的差别。
6.对《蒹葭》这首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三个诗节的首句反复咏叹蒹葭的茂盛繁密的状态,突出景物特点,渲染气氛。
B.“白露为霜”句是写黄昏白露凝结为霜的情景;“白露未已”句是写翌日清晨霜露尚未完全消散的情形。
C.三个诗节的第六句互为补充,分别从漫长、崎岖、曲折三个角度表现道路的艰难阻隔。
D.三个诗节的最后一句,是写意中人所处位置的变换:
从水中央到岸边,再到水中沙滩。
7.对《蒹葭》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诗用芦苇、霜露、秋水等自然意象组成一幅清秋晨景图,并笼罩着一种凄清的气氛。
B.古诗中,“水”意象是离愁的载体,因而“秋水”意象既实指自然景观,又特指主人公凄婉惆怅的情感。
C.该诗所描绘的是秋季的景色,体现出寥廓凄清的特点。
通过该特点衬托出主人公因热烈追求而不可得的惆怅心情。
D.“溯洄从之”“溯游从之”两句在三个诗节中的重复,表现出主人公对意中人不可阻遏的渴慕和锲而不舍的追求,突出了他迎难而上的决心。
8.对《蒹葭》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以眼前所见景物起兴,既点出深秋季节一片萧条,又衬托出诗人凄婉的感情。
B.“伊人”可以理解为诗人所追求的人;诗人对意中人充满了爱悦之情,热烈地追求,然而可望不可即,始终求之不得,诗人心中充满了惆怅。
C.“白露为霜”“白露未晞”“白露未已”以及“道阻且长”“道阻且跻”“道阻且右”等意思相同,这种重章叠句的表达方法加强了诗歌的感情色彩。
D.第一章的韵脚是“苍”“霜”“方”“长”“央”,即第一句入韵,其余是偶句押韵,奇句不押韵。
9.下列对《蒹葭》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每章开头两句写景,渲染了萧瑟冷落的气氛,烘托出主人公凄婉惆怅的心情。
B.这首诗三次运用“宛”字,给人以迷迷茫茫、若隐若现的感觉。
C.这首诗运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反复咏唱,表达了缠绵无尽的情感,委婉动人。
D.这首诗表现了主人公对意中人执着追寻的精神以及可望而不可即的绝望情绪。
03式微
【理解型默写】
1.《式微》中运用设问的方式引出劳动人民在露水中劳作的艰辛的句子:
, ?
, ?
2.《式微》中写出劳役者对统治者不满,天晚还在泥水中劳作的句子:
, ?
, ?
3.《式微》中借女子之口道出诗人遭受统治者的压迫,夜以继日地在野外干活,有家不能回,苦不堪言的怨言的句是:
, ?
, ?
【阅读理解】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诗歌的主旨。
2.这首诗以设问强化语言效果,请具体说明。
3.“式微式微,胡不归”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结合诗意简要分析。
4.这首诗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下列对《式微》诗句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劳役者的悲歌,以咏叹的方式、质问的语气,借事抒情,堪称“饥者歌其食,芳者歌其事”的经典之作。
B.全诗重章换字,押韵和谐。
体现了一唱三叹、余味无穷的特色。
C.全诗在反复中强化,在叠加中升华,表情达意,痛快淋漓。
D.《式微》诗短短32个字,就包含了三言、四言和五言等多种变化,工整与灵活相整合,参差错落,能极力地表达主人公思想感情的起伏。
04子衿
【理解型默写】
1.“ , ”,一句是以恋人的衣饰借代恋人。
对方的衣饰给她留下这么深刻的印象,使她念念不忘,写出了其相思萦怀之情。
2.“ , ”的内心独自,则通过夸张修辞技巧,造成主观时间与客观时间的反差,从而将诗人强烈的情绪心理形象地表现了出来。
3.运用假设语气、让步的姿态做出强烈反问的两句是:
“ , ?
”“ , ?
”
【阅读理解】
1.这首诗采用了怎样的叙述手法?
从结构上看,具有怎样的特点?
2.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最后一句有什么含义?
3.下列对《子衿》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写一个女子在城楼上等候她的恋人,表现了这位热恋中的女子焦急不安、情深意切的真挚感情。
B.约会不遇,失落惆怅,不可遏止。
爱之既深,责之必切。
对于他的失约,她也许想到种种原因,但无论如何难以谅解。
C.两句“纵我不往”,以质问的语气、讨伐的姿态,做出了强烈的指责。
D.这是一首古老的恋歌,跌宕起伏,缠绵悱恻,婉转动人,即使穿越了两千多年的岁月,读来仍能产生共鸣。
05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唐·王勃)
【理解型默写】
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表达作者送别友人时旷达胸怀和真挚友情的诗句:
, 。
2.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可用来鼓励和安慰朋友,道出了古今上下几千年人们心声的名句是:
, 。
3.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在叙将别之时,气势宏伟,已寓不必伤别之意,为下文抒情奠定基调的诗句是:
, 。
4.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可用来鼓励和安慰朋友,道出了古今上下几千年人们心声的名句是:
, 。
5.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劝慰友人不要哀伤,表达出诗人豁达,爽朗的胸怀的诗句:
, 。
6.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表明不要因为离别而伤感的诗句是:
, 。
7.表达作者劝慰友人不要为儿女之情所牵挂的诗句是:
, 。
【阅读理解】
1.这是一首送别诗。
朋友将远赴蜀州,离别之际,诗人以两人共同的境遇“ ”宽解友人,并以“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劝慰鼓励友人。
全诗既抒发了诗人送别友人的 之情,也表现了诗人 的人生态度。
2.诗中的“宦游”“无为”是什么意思?
请选择一个回答。
3.“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请简要分析。
4.“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名句,这两句诗好在哪里?
请作赏析。
5.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与本诗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现的都是对朋友的深厚情谊。
请你结合诗句内容,简要说明两位诗人各自是如何抒发内心情感的。
6.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首联中的“辅”或“望”字。
7.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8.对《杜少府之任蜀州》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望”字将送别地点与友人“之任”地方“蜀川”联系起来了。
B.“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表现了依依不舍的伤感之情。
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富于哲理,隐含好男儿志在四方的意思。
D.这首诗,通过送别友人,表现了诗人宽阔的胸襟、真挚的情谊和对友人的深情慰勉。
9.下列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送别诗。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写出了送行的地点和友人要赴任的地方,写景气势宏伟,寓不必伤别之意。
B.“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写对友人的安慰:
彼此处境相同,感情一致,一股悲伤之情油然而生。
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一扫离情别绪,把缠绵的儿女之情一笔撇开,代之以豁达乐观的感情,表现了他不平凡的胸怀和抱,给人以莫大的鼓舞和安慰。
D.“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承上作结:
既非远别,又同为宦游,虽别而如此为邻,别时不应有儿女之态。
10.下列对《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作者是被称为“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
B.首联第一句点出送别的地点,第二句把读者的视线引向了杜少府即将赴任之地。
C.颔联写离情别意,重在点出相同之处,即同为宦游人。
D.尾联紧承颈联而来,诗人嫌弃杜少府在临别时像小儿女一般哭哭啼啼。
11.对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别开生面的送别诗。
诗人抒写惜别之情,劝慰友人只要存在着真挚的友情,就不必为离别而悲伤。
B.这首诗充分表达了诗人的豁达情怀,也饱含诗人黯然销魂的感伤情调。
C.首联中的“望”字是诗人的想象,意思是从蜀州可在风烟弥漫中望到五津。
D.颈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是全篇的中心所在,语言形象而凝练,饱含深情而富有哲理。
12.对《送杜少府之任蜀川》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作者是被称为“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
B.首联第一句点出送别的地点,第二句把读者的视线引向了杜少府即将赴任之地。
C.颔联写离情别意,重在点出相同之处,即同为宦游人。
D.尾联紧承颈联而来,诗人嫌弃杜少府在临别之时像小儿女一般哭鼻子、抹眼泪。
13.对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作者是被称为“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
B.第一句点出了送别的地点,第二句则把读者的视线引向了杜少府即将赴任之地。
C.颔联是说诗人要跟朋友分手,去外地做官。
D.尾联紧承颈联而来,诗人劝慰杜少府,不要在临别之时像儿女一般哭鼻子、抹眼泪。
14.对《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望”字将送别地点与友人“之任”的地方“蜀川”联系起来了。
B.“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表现了依依不舍的伤感之情。
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富于哲理,隐含好男儿志在四方的意思。
D.这首诗通过送别友人,表现了诗人宽阔的胸襟、真挚的情谊和对友人的深情慰勉。
15.选出对《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分析有误的一项( )
A.首联语句工整,写得十分壮阔。
在写景中抒情,暗示了与友人从此天各一方,会面很难。
B.颔联写离情别意,直抒了“同是宦游人”的困顿和相互之间的友谊。
C.颈联道出了惜别之意,既宽慰友人,也安慰自己,写出彼此情谊之深。
D.尾联委婉地批评了友人伤心落泪的举动,间接反映了诗人郁闷,惆怅的情怀。
16.下列对《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送别诗。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写出了送行的地点和友人要赴任的地方。
写景气势宏伟,寓不必伤别之意。
B.“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写对友人的安慰:
彼此处境相同,感情一致。
一股悲伤之情油然而生。
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全句一扫离情别绪,把缠绵的儿女之情一笔撇开,代之以豁达乐观的感情,表现了他不平凡的胸怀和抱,给人以莫大的鼓舞和安慰。
D.“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这两句承上作结:
既非远别,又同为宦游,虽别而如此为邻,别时则不应有儿女之态。
06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唐·孟浩然)
【理解型默写】
1.《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描写洞庭湖壮观景象的句子是:
, 。
, 。
2.《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描写洞庭湖波澜壮阔的名句是:
, 。
3.《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表达渴望出仕而无人引荐的句子是:
, 。
4.《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笔力千钧,备受后人赞赏的句子是:
, 。
5.《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写出洞庭湖浩大气势的名句是:
, 。
6.《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含蓄的表达了诗人求仕之心(急于求官、服务社会)的诗句是:
, 。
【阅读理解】
1.这首诗的体裁是 ,诗歌中借用典故,巧妙设喻,揭示全诗主旨的诗句是:
。
2.诗中太清的意思是 。
3.“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描写了洞庭湖 和 的特点。
4.诗的尾联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意思是说,看着人家垂钓,自己只能白白地产生羡鱼之情了。
这里隐喻自己,言外之意是:
。
5.全诗最后借用的典故在现代汉语中成了一成语,它是 ,现在的意思是:
。
6.首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7.说说“涵虚混太清”中“混”字的表达效果。
8.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所展示的图景。
9.请赏析“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一联的妙处。
10.请简要谈谈你对颔联的理解。
11.“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二句,笔力千钧,备受后人赞赏。
请作简要赏析。
12.品味“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中的“蒸”与“撼”。
13.这首诗的写景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联系全诗看,作者在“欲济无舟楫”一句中想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
14.诗的最后两句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有什么作用?
15.从诗的最后两联中,我们可以窥见诗人怎样的心曲?
16.结合诗歌的尾联(最后两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17.全诗抒写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8.这首诗主要的艺术特色是什么?
请具体分析。
19.这首诗和杜甫的《登岳阳楼》都是以登览为题材的抒情诗,所抒之情有什么不同?
20.对诗句解说不当的一项是( )
A.涵虚句中太清指天,“混”字写出水天相接的景象。
B.欲济句中的济即渡,这句是说湖大浪高,欲渡不能。
C.端居句中端居即闲居,圣明指当时的太平盛世。
D.最后两句中借用了“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的古语。
21.对此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前四句写景,扣望洞庭湖之题,后四句抒情,表赠张丞相之意。
B.第二联是描写洞庭湖的名句。
上句以气蒸显浩阔,下句以波撼显气势。
C.三、四联以欲渡无舟、欲钓不能抒发了有心出世却无人赏识的忧愤不平。
D.这首诗意在表达希望能得到张九龄引荐,但在语言运用上却十分委婉、含蓄。
22.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八月湖水平写出了洞庭湖的水面平静。
B.波撼岳阳城描写了岳阳城摇摇欲坠的景象。
C.后两联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愿望。
D.全诗委婉表达了作者希望一展才华的政治抱负。
23.下列诗句中描写洞庭湖景象的是( )
A.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B.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生日向西
C.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D.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24.对《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颔联“气蒸”写出了湖的广阔浩大,蓄积丰厚。
“波撼”衬托湖的澎湃动荡,力量巨大。
这两句写出了洞庭湖的广大与活力。
B.这是一首干谒诗,目的是为了得到对方的赏识和录用,但其写景有独到之处,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C.“欲济无舟楫”写诗人想渡湖水投靠张丞相却没有渡湖的车辆和船只。
D.尾联两句是比喻诗人想做官而没有途径。
25.对《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颔联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从视觉、听觉和触觉角度描绘了洞庭湖的雄伟壮观景象和磅礴气势。
B.颈联隐喻诗人想出来做官而没有途径,字里行间流露出希望对方帮助的心情。
C.颔联洞庭湖雄浑壮阔的博大气势,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D.全诗意在求仕,却不直接告白,不露乞怜痕迹,大方得体,深婉有致。
26.下列对《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八月湖水平”写出了洞庭湖的水面平静。
B.“波撼岳阳城”描写了岳阳城摇摇欲坠的景象。
C.后两联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愿望。
D.全诗委婉表达了作者希望一展才华的政治抱负。
07题破山寺后禅院(唐·常建)
【理解型默写】
1.唐代诗人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中历来为人传诵的名句是:
, 。
2.《题破山寺后禅院》中“ , ”这两句诗,写出了环境的清幽及人生的启示。
3.《题破山寺后禅院》中“ , ”,与陆游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有异曲同工之妙。
4.《题破山寺后禅院》中写美丽的山光使乌儿欢悦,潭影使人心中的俗念消除净尽的诗句是:
“ , ”,既表达了诗人宁静的内心感受,也隐约流露了对现实的愤慨和反感。
5.《题破山寺后禅院》中诗人抓住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