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卡每日财讯121009.docx
《福卡每日财讯121009.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卡每日财讯121009.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福卡每日财讯121009
福卡每日财讯121009
【参考信息】
长假经济双面胶··········································p2
中国经济有救了吗········································p2
什么是中国未来的热门产业······························p3
空房收税一石三鸟········································p4
卖一吨钢,利润何以不及小炒肉···························p4
政府能救多少个尚德?
···································p5
富人移民美国要三
既往地平淡乏味,2012年9月中国制造业PMI继续居于枯荣线以下,非制造业PMI则接近两年低点。
但黄金周的火爆、拥挤和喧闹却像一场天然的、社会的、不自觉的经济普测,让我们不经意间看到了中国经济隐藏在数据之外的另一面。
而这一面,让我们在对中国短期羸弱数据留存惊醒认识的同时,也对中国经济的长期未来保有信心:
一方面,双节的火爆潜在表明中国家庭的消费信心要强于市场预期,这种信心源于对家庭可支配收入持续上升的预见、源于对宏观调控稳增长的信任、源于对中国经济渡过短期难关的信念、源于对美好未来的纯真期盼、源于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心认可。
另一方面,双节的火爆伴随着奢侈品消费的数据回落。
据香港入境数据统计,黄金周前三天,入港大陆游客人数就增加了6%,但香港零售管理协会却预计,黄金周销售很可能不及去年,原因在于人均消费正在下降。
今年的黄金周旅游和消费比之以往更具有草根性,这一结构变化不仅意味着本轮经济下滑对普通百姓的实际福利损伤相对较小,更深层彰显了民生工程的成效和中国社会中坚力量的崛起。
而这两方面,对中国经济的未来有着三点预示:
其一,中国消费作为经济增长主引擎正在茁壮成长,并将持续构成中国经济未来增长的亮点;其二,中国经济的微观信心要强于市场预期,局限于经济数据本身的专业预判可能稍显悲观,而部分国际人士近期大肆唱空中国经济也缺乏实际依据;其三,中国经济增速下滑的同时,经济结构转型正在同步推进。
总之,数据中的中国经济,露出了增长乏力的一面;而一年一度的黄金周,让我们透过非专业的角度看到了中国经济饱含潜力的另一面。
据此我们可以相信,中国经济虽短期不乐观,但长期不悲观。
中国经济有救了吗
对经济无尽的悲观之后,亮眼的乐观证据终于来了。
中秋、国庆双节结束,国人的消费能力再次让人大开眼界。
交通运输部的数据显示,从9月30日到10月7日,全国公路水路共运送旅客6.6亿人次,同比增长8.8%。
长假8天,全国公路完成客运量6.47亿人次,日均达到8087万人次,日均客运量再创历史新高。
这相当于全国近一半人口东南西北大流动了一次。
如果刨除在不同路段内重复计算的人数,约略估计通过公路出行的人数约在2亿人以上,超过整个欧元区的人口。
路桥公司几十亿元的损失,换来的是中国居民消费的强劲增长。
据商务部监测数据,从9月30日至10月7日8天,全国重点监测零售和餐饮企业销售额8006亿元,比2011年国庆黄金周期间增长15%左右。
另据中国旅游研究院预计,今年十一长假,全国旅游接待人次约为3.62亿,旅游收入约为1800亿元。
而全国假日办的数据显示,纳入监测的119个直报景区连续多天接待游客人次同比增长超过20%,收入增长则超过30%。
谁说中国人不消费,中国人在世界上以消费狂的面目示人。
长假相当于一次全民集体消费狂欢,几个月郁积的压抑、辛苦在8天的时间里得到了释放,不必政府补贴,不必减免税收,长假与免费高速公路,就能释放出如此巨大的消费动能,那些认为中国经济缺乏内在引擎者想必哑然无言。
假日消费告诉我们,中国消费的中流砥柱是城市的中产收入人群,他们拥有一辆私家车、攒几个月的工资可以拥有一两件大众奢侈品,他们的消费在休假期间集中释放,他们需要全方位的服务。
这是未来中国经济的发展方向,保护、壮大中国的中产收入人群就是保护中国经济的未来,而盘剥中产收入人群、处心积虑让他们手中的钱缩水,就是在伤害中国经济的根基。
毫无疑问,中国此前的交通基础建设得到了回报,高速铁路与高速公路是支撑客流与物流的基础。
降低出行成本使得消费意愿上升,所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获益的消费企业完全可以通过谈判的方式,将收益补贴给路桥公司一部分。
国人该学会在规则下进行公开的利益博弈了,而不是动辄把政府补贴、道路涨价当作解决一切经济问题的利器。
基建当用于提升经济效率,而不是做收取买路钱的山大王。
长假期间消费大热,而房地产市场遭遇严寒。
现在,这部分消费可能从房地产市场转移到其他消费领域,将是中国经济之福。
拉动经济绝非放个长假那么简单,假日经济只是洞见中国发展潜力的一扇窗户,如果把假日经济当作常态经济,就相当于把兴奋剂当饭吃,将会出极大的乱子。
如果把“兴奋剂经济模式”的逻辑推到极致,我们就会患上假日依赖症。
每次的狂热消费之后,都将伴随着消费洼地。
在双节之后,国人会进入一段时间的消费休整期,而国内的品牌依然未得到消费者的认可,制造业依然低迷,景区服务标准混乱,显示中国旅游业仍处于野蛮生存时代。
制造业升级缺乏制度配套、无未来收益预估的低效投资,都是中国消费时代的绊脚石。
什么是中国未来的热门产业
什么是中国未来的热门产业?
这个问题老百姓关心,政府也关心。
现在“最热门的职业”,几乎是显而易见的,因为人人都在谈论,各个都想干这些看似“热门”的职业。
从信息检索的角度来看看这些热门产业:
1、IT业,包括3G工程师、游戏、软件;2、金融业,包括投资分析师、注册会计师等;3、房地产,包括房地产策划师、房地产推销员等;4、酒店旅游业,包括餐饮、娱乐、酒店、旅游等;5、保险业,包括保险精算师等;6、制药保健,包括高级医药代表、药品研发人员等;7、汽车业,包括汽车修理、汽车销售代表等;8、环境工程,包括环境工程师、景观设计师等;9、物流业,包括物流师、供应链经理等。
其实,不要责怪老百姓的产业认识层次没有上去,政府的产业现状也没好到哪里去,这方面的历史数据是相当悲惨的。
1989年中国地区内工业部门产业结构与全国部门产业结构相似系数达0.9以上的省市区有22个,占省、市区总数的75.9%。
据有关部门测算,将汽车列为支柱产业的省、市区有22个,几乎都是整车厂;将电子列为支柱产业的有24个,发展重点又都是通讯设备、计算机、电子声像设备等;将化工列为支柱产业的有23个,而且大多是以石化为重点。
“九五”之后,情况有了很大的好转,产业趋同性有了明显改观,但这种好转的趋势在2008年之后又有了逆转的趋势。
主要原因是:
1、中央虽然三令五申,但地方发展经济的积极性很高,产业视野却跟不上,导致大家一哄而上;2、资源约束,自然资源的分布趋同,连带着产业也趋同,这个很好理解;3、资本投放无视产业发展趋势,比如银行的视野就集中于几个热门产业,自然这些产业也就热烈。
本来是“因势利导”,结果却成了“因利导势”。
未来型的热门产业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趋势呢?
在全世界,几乎所有的热门产业背后,都有政府的推手,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有人说,美国是完全的市场经济,这种认识其实是错误的,美国政府在极多的产业领域中,是世界上少数的提供最强有力扶持政策的政府。
所以,看未来型的产业,要看政府的资源配置趋势,要看政府在发展方面,未来所关注的产业领域。
根据这样的讨论框架,下述几个产业将有很大的可能会是未来型的热门产业:
首先是气候产业,凡是对改善全球气候有关的低碳产业都将有机会成为热门产业;其次是环境产业,有利于环保的产业,都属于环境产业,从节能减排的小发明到治污技术,均属于环境产业;第三是生物产业;第四是健康产业;第五是智能产业,如电信业、智能电网、物联网等;第六是创意产业;第七是机器人产业。
空房收税一石三鸟
房地产泡沫直接威胁着中国经济的稳定。
多数经济学家都认为中国经济硬着陆的可能性不小,其原因就是房地产泡沫有可能破裂。
根据别国经验,空房率太高是泡沫破裂的前提。
国际上对长期闲置空房征税的正反经验可供我们借鉴。
空房过多反映了中国收入不均的一个方面。
有钱人可以买好几套房,钱少的人一套也买不起。
我们不能用强制办法把空房分配给低收入群众,这显然违背保护个人财产的基本规则。
但可对空房征税。
房主可以选择交税保留空房,也可将空房出租获取租金,并避免交税。
对长期闲置的空房征税有三点好处。
首先,大部分空房改用于出租,泡沫得以削减,经济硬着陆的危险可以减少。
除了对空房征税,很难有办法能使空房住上人。
房屋一直空下去,泡沫的危险就一直存在。
第二,房产长期搁置是国民经济的巨大浪费。
将闲置住房变成服务于百姓的住房,可避免浪费。
而且房主得到收入。
这部分收入实际上是新增的GDP,能够缓解GDP下降造成的损失。
房主增加收入,也就是增加了他们的购买力,有利于提高消费在GDP中的比例。
来自电力部门的消息说,全国有6400多万套住房六个月内电表不走字。
如果按月租1500元计算,一年出租空房可以增加GDP1.1万亿元,合现有GDP的2.5%。
这绝不是小数。
第三,如果房主不愿出租而愿意交税,这部分税收是从高收入群体征得的,对缓解贫富差距有利。
如果他们愿意将空房出租,大批空房投入市场,会使房屋的租金下降,对租房者是福利。
租房的人多半是低收入者,因此又帮助了社会上的低收入群体。
所以说是一石三鸟。
对空房征税,会造成一系列直接间接的后果。
首先,如何定义空房?
出租半年算不算是空房?
其次,征多高的税?
再有,用什么指标来确定算不算空房?
按电表还是水表走字?
由谁来判断?
对空房征税会对房地产业产生什么影响?
这些问题有待研究解决。
卖一吨钢,利润何以不及小炒肉
近日,沙钢董事长沈文荣大吐苦水,“卖一吨钢,利润不及一盘小炒肉”,足以想见钢铁业目前利润何其之低。
作为中国民企500强的翘楚,在现有环境下绩效指标如此之差,也从一个角度映射出中国民企整体生存现状的不容乐观。
实际上,目前钢铁业的现状比2008年还要困难,那时候每吨钢利润还有50元,今年上半年,每吨钢利润6.8元,到7月份,这个数据变成了1.68元。
这是中钢协副会长王晓齐提供的数据。
还有,中钢协编制的国内钢材综合价格指数显示,8月24日,国内钢材综合价格指数降至103.28点,而1994年该指数刚推出时为100,相当于钢价已回到18年前的水平。
而国家发改委的数据也显示,钢材价格已经连续数月下滑,前7个月,钢铁行业利润同比下降48.3%。
其中,钢铁冶炼及加工行业利润更是大幅下降了73.2%。
在如此糟糕的背景之下,只有厘清造成如今钢铁业困局的原因,才能找到中国钢铁业走出寒冬的办法。
应该说,中国钢铁业目前最显著的特征有两点:
一是数量上产能过剩,二是质量上质地不高。
就高库存而言,这与过去十多年经济的高速成长,尤其是房地产市场的火爆,钢铁产能在各地大面积上马密切相关。
单单“十一五”期间,钢铁产量比上一个五年增长了2.75亿吨,增幅达80%,至2010年已占全球钢产量的44%。
尤其是2008年重启投资保增长之后,各地更是掀起了一波钢铁项目热,其中,衡量生产能力的粗钢产能,从2008年的不足6亿吨,迅速扩张到超过9亿吨。
根据发改委的界定,粗钢产能过剩超过1.6亿吨。
如此大规模的产能过剩,再加上在今年上半年亏损加大的环境下,中国粗钢产量不降反升。
今年年底前要建成的高炉还有58座,还将新增产能8440万吨。
再加上“吻”增长不断,种种迹象表明,钢铁业正陷入产能悖论:
本已过剩但仍在扩张。
产能过剩不过是表面现象,深层次原因则是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方式落后,过度无序的扩张。
目前,国内特殊钢占现有钢产量的比例只有5%,“十二五”提高一倍的目标任务十分艰巨。
如果按照现在的趋势产能无序扩张下去,那可以预期的是不少钢铁项目投产之日,就是亏损之时。
而且,生态、环境、能源亦难以支撑钢铁行业的再如此粗放扩张。
因此,在经济大势不可逆转、短期经济难以见底之际,唯有扭转钢铁的产业结构,提高特殊钢、不锈钢等高利润产品的比重,降低粗钢、普钢的产能,才是钢铁业“自救”的办法。
未来的出路必然是去产能、去杠杆,加速产业升级,将过剩的、同质化的低端钢铁产品向高端升级,引导产业链有序、健康发展,提高产业的集中度。
政府能救多少个尚德?
尚德电力是中国第一家进入美国上市的中国民营企业,7年前,当它出现在纽约交易所的时候,可以说是“万千宠爱集一身”。
但时至今日,无锡尚德的这些荣耀都已成为昨日黄花,财务及经营状况的持续恶化,使它滑入了严重的危机之中。
由于股票收盘价已经超过连续30个交易日低于1美元,该公司日前接获纽交所警告,如不能在规定期限内改变这一状况,股票将被摘牌。
无锡尚德要保住在纽交所的上市牌子,唯一的途径就是改变经营和财务状况,重新获得股市投资者的认可。
为了把尚德从困境中解救出来,无锡市政府开始对这家自己土地上的著名民企出手驰援。
9月27日,无锡市市长朱克江来到尚德公司现场办公,一个由中国银行牵头的多家银行组成的财团也随之出现,进入尚德公司准备向其发放贷款。
政府现场办公为一家民营企业纾困,自然符合当前经济“稳增长”的大方向。
像无锡尚德这样一家已经做得很大的企业,陷入困境以后,由于产能大幅度削减,只能大规模裁员,这是把企业的压力释放到社会上,政府不能事不关己。
政府能用什么手段来帮扶企业呢?
一是要求银行为企业输血,还有一招便是帮助企业打开产品在国内市场的销路。
这两个招术的效果如何呢?
从现场办公看,组织银行向企业输血的措施已经立竿见影地见效,中行当场拍板向无锡尚德发放2亿元贷款,但开拓市场什么时候能够见效,现在还未见分晓。
问题就在这里出现了,市长可以带着银行行长现场办公,但市场却是市长难以驾驭的。
对一个企业来说,获得银行信贷并不是它的终极目标,把产品卖出去,保证资金灵活周转,才是企业的生命线。
然而,国内消费市场长期的低迷,并不是政府出几条措施就能撬动的。
无锡尚德原是一个外向型企业,产品以外销为主,现在面对美欧市场对中国出口的抵制,要想把产品销往国内市场,但内需市场却难以提供配合,政府又能拿出什么样的措施?
内需乏力,正在对中国经济增长形成遏制,这几年来,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政府,为了拉动内需出台了不少政策,但却绩效平平。
市长开现场办公会议帮助企业解决问题,看上去很美,受援企业也一定会很感动。
但我们可以相信的一点是,在整个宏观经济出现下行的背景下,整个无锡的版图上,陷于困境中的企业决不止尚德这一家。
那么,无锡市政府又能救多少个尚德呢?
要求银行对所有的企业都像尚德那样大方,银行即使有这份心愿也没有这种实力。
那么,对于那些未曾得到市长恩泽的企业来说,岂不是反而会产生遇到冷落的委屈?
富人移民美国要三思
美国是全球唯一一个以“公民身份征税”的国家,这是什么概念呢?
也就是说,只要你是美国公民,哪怕你不在美国居住,到了每年的报税季节,你在世界各地所获得的收入和拥有的财产,都必须向美国国税局申报,应缴纳的税款一分都不能少,逃税就是犯罪,而且是刑事罪!
在任何社会,人的境界不可能都一样,有些富人认为对他们的征税太少了,而有些富人则因为不堪重税,干脆扛起背包提着皮箱,抬头对着自由女神挥手道别:
“Byebye,America!
”亿万富翁萨瓦瑞就是极好的例证。
萨瓦瑞今年刚满三十岁,是Facebook的创始人之一,他在公司上市前毅然放弃美国国籍,打点行装前往新加坡,成了新加坡居民。
为什么?
因为新加坡为像萨瓦瑞那样的亿万富翁,提供了优厚的税收优惠。
萨瓦瑞的主要收入是来自资本收益,而新加坡居民不用缴纳资本利得税,最高的个人所得税也只有20%。
但美国呢,要缴纳15%的资本所得税,2012年个人所得税最高可达35%。
而到了明年,国会有可能立法提高税率,最高个人所得税将升至39.6%,资本利得税也要调高到20%,对高收入者的投资收入,也将开始征收3.8%的税。
如果他依然保持着美国国籍,再假设目前Facebook市值1000亿美元,他占4%的股份,售出全部股份就是40亿美元,要是这笔巨款都算做他的资本利得,他就必须缴纳6亿美元(1000亿美元×4%×15%=6亿美元)。
然而萨瓦瑞事件并不是孤立的,过去几十年来,有8位著名的Ex-Americans(曾经的美国公民)都放弃了美国国籍,虽然放弃的理由各异。
据美国国税局的统计数字显示,在2008年有231名美国人放弃国籍,2009年有742名,2010年有1534名,而2011年就上升至1781名……尽管那些人中的大多数都否认放弃国籍与税务责任有关,但美国政府日益严苛的税务立法,是促使他们放弃国籍的重大诱因。
面对这种状况,国会出台了对海外账户的严苛规定:
故意漏报海外资金账户,每年的新罚款是这一账户最高值的50%,两年故意违规便可以清空这一账户。
也难怪有人要放弃美国国籍了。
但是美国政府针对放弃国籍也有新对策,当然还是以罚款作了结,交了钱就放你走!
举例来说,假如你有价值5000万美元的资产,你想放弃美国国籍成为巴哈马公民。
但是,你又想留给在美国生活的三个孙子每人各1000万美元,按2012年的遗产税率35%来计算,你必须先替孩子缴纳1050万美元联邦税之后才可以离开。
国税局是提前向你征收了一笔遗产税。
不过类似萨瓦瑞的案例,美国国会将罚征“出境税”,衡量你是否逃避税务责任的标准是:
凡过去五年美国纳税人的资产净值大于200万美元,或过去五年的平均年所得税为151000美元(经调整通胀率),罚征“出境税”是30%的资本利得税。
所以中国富人在移民美国时,也需要三思而行。
这一次反弹不一般
国庆长假前市场的反弹,出乎很多人的意料。
就在许多投资人犹豫“持股还是持币过节”时,就在有人断言股市将收出极为罕见的月K线五连阴时,就在大家争论2000点是否能够守得住时,市场却在节前两个交易日连收两根大阳线。
短短的几个交易日,中国股市缘何从极度悲观的悬崖边缘开始掉头向上?
这不可能是一般资金所为。
2012年9月26日,股市盘中跌破2000点,最低至1999.48点,最终下跌1.24%,勉强收于2004点。
这种暴跌的走势,第二天上午市场会直接低开低走,先跌个十几点是很正常的。
可是,次日A股只是象征性地低开于2003点,并在仅仅触及2002.32点之后,在中石油等权重股的带领下,硬挺地拔出一根大阳线。
2005年,在熊了四五年之后,市场就是在触及998点之后,开始了一轮大牛市的。
当时,大家对于“千点能否守得住”也是争论来争论去,1000点可谓是万人瞩目,998点之于人们的意义是:
1000点终于破了——既然破了,一块石头也就落地了。
不破不立,破了就“重打鼓另开张”吧。
如今,1999点的标志性作用是不是堪比当年的998点?
9月27日A股并未顺势大幅下挫,而是返身而上,大涨几十点,我们判断是特殊的护盘资金所为,这种资金绝不是来自于一般的机构,而是具有政府背景。
至于市场所传的因为证监会要讨论“新股停发”,才致使股指大涨,它只是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而已。
在2000点这一整数关口,为什么护盘资金要出手?
因为这个点位是重要的技术和心理关口,一旦有效跌破这个点位,许多在这里坚守或观望的投资人,很可能放弃最后的寄托,市场或许如大坝决堤,一泻千里。
下一个支撑点位,只能是1664点。
而决堤似的下挫,在目前这个关键时点——十八大即将召开之时,在管理层眼里,是绝对不喜欢看到的。
股市是政治和经济的晴雨表,对管理层而言,在2012年国庆节这个特殊时点来临前,守住2000点一线的重要程度显然已超出了股市范畴。
在分析这一次反弹的原因时,我们并未提及经济上的一些因素,诸如GDP、CPI或者财政、货币政策等等,因为,这些东西大家几乎已是耳熟能详。
在中国,有些事,有的时候,不是只看经济指标、数据就能解决问题的。
当然,护盘这个事情,并不是任何时候想护就护得住的,它是需要技巧的,需要时机的,需要“四两拨千斤”功效的。
这一次,正是这一功效显现之时。
中国经济的确还没有走出困境,经济增速的下滑和通胀压力的威慑,形成一把钳口,约束住人们对于经济前景的信心。
但即使这样,中国A股也不应该跌成这个样子——过去三个月、六个月、今年来、一年来,A股竟然全球跌幅第一。
正是在市场本身已经处于超跌状态下,在2000点这块大石头落地之后,在“十八大”即将召开从而带给人们憧憬之时,在钓鱼岛局面从相当的混沌到相对清晰之际,在全球市场纷纷回暖的情况下,护盘资金出手,才取得比较明显的效果。
以上各因素,前两点可视为内因,其余皆可视为外因。
我们对这一次反弹持相对积极的态度,前提正是内因已经具备,而外因在短期内也不大可能发生重大逆转。
【特别分析】
日本的经济实力不容小觑
自从中国赶超日本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之后,中国国内关于日本经济的评价出现了令人忧虑的现象,越来越多的经济学者认为,日本经济长期处于停滞阶段,在短时期内无法与中国比肩而立。
这种看法是完全错误的。
自从上个世纪80年代“广场协议”签订以来,日本的经济的确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但这并不意味着日本的经济失去了动力,相反地,日本只不过是把自己从传统的贸易立国,变为技术和资本立国而已。
换句话说,日本现在的经济模式,与上个世纪80年代相比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考察日本经济状况不能仅仅分析日本的贸易结构,还要分析日本经济增长的动力以及潜在的动力。
日本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国家。
其特殊性就表现在日本是一个政治与经济高度统一的混合体。
从表面上来看,日本的中央政府走马灯似地更换,日本缺乏长期的经济政策,但从本质上来说,这种现象的出现恰恰反映了日本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正在有效地发挥作用,即使没有政府宏观调控政策,日本的经济也能缓慢地向前发展。
不少中国学者认为,由于日本政府软弱无能,因此,日本的经济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
还有一些日本学者直言不讳地指出,日本正处在特殊的无政府主义状态,日本自民党和民主党之间勾心斗角,已经彻底瘫痪了日本的中央政府,现在中央政府根本无法制定长远的经济发展计划,更无法为日本企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护。
这是一种非常幼稚的观点。
日本政治经济关系完全不同于其他发达国家的政治经济关系,日本是政治经济高度统一的社会体制。
日本每个政治人物的背后都有强大的利益集团,而这些利益集团在现实生活中表现为大型垄断财团。
因此,不管是民主党还是自民党上台执政,日本的政府首相在日本经济发展方面都不会制定出乎人们意料的政策。
日本是典型的经济主导政治而不是政治主导经济的国家。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美国占领军曾经一度试图解散发动战争的经济财团,但是,由于东北亚的局势发生突变,为了充分利用日本在朝鲜战场上取得主动权,美国占领军默许和纵容日本财团重整旗鼓,为美国占领军服务。
尽管美国主导下日本颁布了禁止私人垄断法,但是,日本在大力发展中小企业的同时,形成了以大的垄断企业为龙头,以中小企业为主干的经济体系。
从表面上来看,日本的经济高度分散,但从本质上来说,由于日本重要财团仍然在资源整合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日本的经济仍然属于少数财团垄断的经济。
不仅如此,日本建立了与其他国家完全不同的金融体制。
日本大型垄断财团,可以直接参与设立金融机构,而一些金融机构的主要股东则是实业界的财团。
正是由于工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高度融合,使得日本企业在国际竞争中无往而不胜。
上个世纪80年代由于汇率的变化,日本出口企业遭遇重大打击。
但是,日本企业很快调整自己的战略,不仅在国内大力发展房地产业,促进日本国内基础设施的建设,而且把传统的贸易出口型国家转变为资本出口型国家,在日本金融企业的支持下,充分利用国际金融市场,不断地在其他国家增加投资、进行资本的并购。
正因为如此,日本的贸易出口额虽然增长缓慢,但是,日本的对外投资和资本并购的项目却大幅度增加。
现在日本经济早已呈现出“堤内损失堤外补”的现象,许多海外企业创造的利润远远大于在日本国内创造的利润,日本企业已经走出了自己狭小的国土,足迹遍布全世界各地。
当中国企业在澳大利亚购买铁矿石的时候,他们或许不知道,日本企业已经悄悄地将自己的资本注入到澳大利亚铁矿石生产企业,并且借助于国际金融市场对冲交易机制,将自己的风险降到最低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