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窃读记.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334908 上传时间:2023-02-1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44.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窃读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1窃读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1窃读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1窃读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1窃读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窃读记.docx

《1窃读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窃读记.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窃读记.docx

1窃读记

虹桥镇第八小学“教学规范达标”专用备课用笺

课题

1、窃读记

课时

2

授课日期

◎教材分析

一读课题,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鲁迅笔下孔乙己那“窃书不算偷”的话来。

孔已己“窃”的是书,而本文“窃”的则是读,情趣上大相径庭。

品读课文,我们会随着这个怯怯地藏身于大人中间、匆忙而贪婪地阅读着的小女孩,体会到读书时腿酸腰麻、饥肠辘辘的劳苦,经历担忧、恐慌和惧怕的痛苦,体验惊喜、快乐与满足的幸福。

这种精神上和身体上的复杂感受,正是窃读的百般滋味。

课文以“窃读”为线索,以放学后急匆匆地赶到书店,到晚上依依不舍离开的时间顺序和藏身于众多顾客、借雨天读书两个场景的插入,细腻生动地描绘了“窃读”的独特感受与复杂滋味,表现了“我”对读书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

一是引导学生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望;二是在阅读中体会作者通过动作和心理活动,将“窃读”滋味具体化的写法;三是受到热爱读书的感染,激发阅读的兴趣,并通过开展综合性学习使之强化。

1、对句子的理解:

⑴我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贪婪”是指贪得无厌,没有满足的时候。

这句话以一个极其生动形象的比喻──将满怀读书渴望的“我”比作一匹饥饿的狼,一页页贪婪地阅读犹如饿狼扑食。

写出了“我”强烈的求知欲,对读书的渴望。

与高尔基的名言有异曲同工之妙。

 ⑵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这句话是课文的中心句,集中概括了窃读的百般感受,也是作者情感的集中体现。

“我”渴望读书,而又无力购买,因此只好“窃读”。

但所谓“窃”,也无非是只读不买。

“我”在阅读中感受着书籍所带来的智慧与快乐,却时刻害怕被店员或老板发现受到训斥和哄赶,这种书内世界的吸引与沉迷,书外世界的担忧与紧张,使快乐与惧怕紧密地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复杂的、难以言说的感受,正是窃读的滋味。

  ⑶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说:

“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

”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地喊着:

“大些!

再大些!

  这句话通过对发愁的表情和快乐的内心对比描写,趣味盎然地写出“我”为雨天能够有个充足的理由读书而高兴无比,更加表现出了“我”对读书的喜爱。

  ⑷我合上书,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然后才依依不舍地把书放回书架。

  作者用“咽了一口唾沫”这样一个动作,写出了此时的“我”尽管是腿酸脚麻、饥肠辘辘,却在两个多钟头的饱读之后有一种满足感、充实感。

这种窃读犹如一次精神的盛宴,收获了知识与智慧。

  ⑸这时,我总会想起国文老师鼓励我们的话:

“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吃饭长大”指的是身体的物质需求,“读书长大”则是指精神的成长,心灵的成长。

粮食哺育的是身体,而书籍哺育的是灵魂,一个只有知识与智慧不断增长的人,才是一个真正健康成长起来的人。

2、对词语的理解:

  适宜:

适合,相宜。

文中指在书店人多,无人注意到我的这种环境与我只读不买的窃读行为相适合。

知趣:

知道好歹,不惹人讨厌。

这里指知道常常这样只读不买是惹人讨厌的,每当感觉到书店里店员态度变化时,我就会放下书离开。

  饥肠辘辘:

饥饿得肚子发出肠鸣音。

  白日梦:

比喻不能实现的胡思乱想。

文中是说作者在饿着肚子站着苦读中,也幻想着能够有钱;而有钱也不过能吃上一碗面条,再坐下来舒服地读书。

这种最简单的需求对一个穷学生来说像“白日梦”一样不可能实现。

  依依不舍:

留恋,不忍分离。

中心思想

本文记叙了作者童年时的窃读经历以及其中的复杂感受。

表现了“我”对读书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之情。

分段段意

全文共十个自然段,可分为三段:

第一段(第1至第4自然段):

“我”常常到书店去“窃读”。

第二段(第5至第9自然段):

“我”在窃读过程中的苦与乐。

第三段(第10自然段):

“我”时刻记得国文老师鼓励我们的话。

补充资料

林海音简介:

林海音,1918年出生于日本大阪绢笠町回生医院,父林焕文,台湾苗栗头份人,祖籍广东蕉岭;母林黄爱珍,台湾板桥人。

  1921年随着父母迁居北京,林海音的童年欢乐时光皆在古城北京度过,这里的一物一景深深的络印在她的心上,成为她台湾之外的另一个精神上的故乡。

著名代表作《城南旧事》正是林海音以其温婉的文笔所书写出属于她北京童年的似水年华。

  林海音的成长岁月与大半五○年代作家相同,都经过旧时代的交替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熏陶。

16岁考入北平新闻专科学校,在学期间一边读书一边当实习记者,19岁毕业即任“世界日报”记者、编辑,主跑妇女新闻。

而林海音也因为工作之顾,认识了一生的伴侣夏承楹先生。

两人于1939年5月13日在北平协和医院礼堂结婚,为当时北平文化界盛事。

婚后住进夏家永光寺街的大家庭。

  1948年三十岁回到台湾,并开始发表文学创作。

1953年受聘于《联合报》副刊,她担任“联副”主编时(1953~1963)时期,以敏锐的文学触感发掘相当多的人才,且重视台湾本土的作家,如林怀民、黄春明、郑清文、钟理和等。

除外,并且鼓励日据时代停笔的老作家,例如杨逵、钟肇政、文心、陈火泉、施翠峰等再出发,是推动台湾文学的重要推手。

  林海音本人的创作丰收期,在五○年代后期,总共写了四部长篇小说:

《晓云》《城南旧事》《春风》《孟珠的旅程》,和三本短篇小说集:

《绿藻与咸蛋》《婚姻的故事》《烛芯》,产量十分可观。

回顾自己的创作生涯林海音说到:

“很难说那时候开始写作的。

我十八岁时在北平的世界日报实习社会新闻的采访,便随时提笔写随记,从没想到写做出一番如何轰烈的事业来。

  林海音所钦佩的前辈女作家为凌叔华,并以凌的写作理念来自我期勉:

“这样的她当年和英国女作家维吉尼亚,吴尔芙用英文通信时,维吉尼亚一直鼓励她用英文写作,要写自己切身熟悉的事物,并且告诉凌叔华说:

‘继续写下去,自由的去写。

不要顾虑英文里的中国味儿。

事实上,我建议你在形式和意蕴上写得很贴近中国。

生活、房子、家具,凡你喜欢的,写得愈细愈好,只当是给中国读者的。

’我在她们通信四十年后的今日读到这几句话时,心中惊喜的想,它怎么跟我一向对小说写作的把握,是这么接近呢!

  1963年因故离开主编十年的联副,但这样的挫折并未打击到她,1968年她和几位朋友合办了一份文学杂志《纯文学月刊》。

编这份杂志时,她曾亲笔发出了一百多封信,向编报时所拥有的基本作者邀稿,她的热情和真诚感动了好多人。

她说:

“许多文坛的好朋友支持我,热心地帮我拉订户,写稿子。

”于是,《纯文学月刊》得到好评,产生了不少佳作即使再赶急和忙碌,这份杂志总不会脱期,而对读者做到了如期出刊的信诺。

而她所创立的纯文学出版社(1968~1995)堪称我国第一个文学专业出版社,曾出版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好书,如彭歌译的《改变历史的书》,子敏的散文集《小太阳》《和谐人生》,长篇小说《蓝与黑》《滚滚辽河》等都历久不衰。

林海音夫婿何凡撰写《玻璃垫上》专栏超过三十年(1953~1984),彷佛是一部台湾社会发展史,纯文学特将这些珍贵的资料出版《何凡文集》,这套书并荣获图书主编金鼎奖。

  由于天性活泼好客,林海音家的客厅几乎可说是“半个台湾文坛”,热爱朋友的她,常邀文友来家里吃饭、喝茶、聊天。

她家的客厅是人人称道的文艺沙龙,许多文学的梦想就在这里碰撞、实现。

1990年,林海音回到阔别了四十一年半的北京,并成为两岸文学交流的重要桥梁。

她寄出全套的纯文学丛书和纯文学月刊给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还号召台湾出版界大量捐书以充实台湾文库;她又担任《当代台湾著名作家代表作大系》顾问,完整介绍台湾作家作品。

林海音的文学成就也获得中国大陆文学界的重视,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曾于1997年以及2000年举办“林海音作品研讨会”。

她一身为台湾文坛牺牲奉献,1994年荣获“世界华文作家协会”及“亚华作家文艺基金会”颁赠“向资深华文作家致敬奖”;1998年获“世界华文作家大会”颁“终身成就奖”;1999年获颁第二届五四奖“文学贡献奖”。

晚年糖尿病缠身,2001年12月1日病逝台北振兴医院,享年83岁。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正确读写“窃读、炒菜、锅勺、踮起脚、饥饿、惧怕、充足、屋檐、一碗、真酸、支撑、书柜、哎哟”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并受到感染。

4、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

难点:

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教学和媒体准备

1、了解作者——林海音

2、搜集有关名人(如高玉宝、张海迪等)热爱读书的图文或音像资料。

◎教学基本程序

◎设计、修改

意图及反思

【第一课时】

一、单元导语

1、阅读导语,从单元导语读出学习信息。

2、交流读到的信息,概括整理。

(1)阅读好书的意义:

1读书是同高尚人对话。

2读书使人走上成功之路。

3要喜爱阅读,一生与好书相伴。

(2)学习本组课文要求:

1学习把握课文主要内容,领悟作者思想感情。

2学习好的读书方法,尝试运用。

3展开“读书”综合性活动,体验读书的乐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全文,不认识的字词用笔画出来。

2、出示名言,朗读。

读书好,读好书,好读书。

——冰心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高尔基

读书吧,就像一个饥饿的人扑向面包。

——高尔基

3、导入: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台湾作家林海音的作品《窃书记》,体会她读书的别样滋味。

板书课题,读题。

你怎么理解“窃读”这个词呢?

(学生自由议论,旨在激趣。

4、课题解读,认识课题中的“记”是指一种文体,有记叙、记载的意思。

5、自由读课文,画注疑难词句,自学生字新词。

思考:

课文主要写什么?

6、词语学习(注意课文生字读音):

窃读贪婪惧怕饥肠辘辘支撑……

7、抽读课文段落。

(此环节检测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8、引导学生交流初读课文的认知(重点理解课题“窃读”的含义)。

预设:

(1)课文写“我”小时候在书店偷偷看书的情景。

(2)叙述“我”童年贪婪地阅读书店里书籍的故事。

(3)作者讲述自己小时候没钱买书就上书店偷偷读书的经历。

(4)作者回忆童年读书长大的故事。

……

依据学生交流的内容整理归纳议定课文重点内容:

作者对“窃书”情景及感受的记写。

三、再读课文,把握写作思路

1、默读思考:

课文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窃读”这个特殊的童年经历的?

2、讨论反馈:

作者写作思路是按“窃读”事情发展顺序(或经历的时间顺序)记写。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按作者表达“窃书”的顺序:

“去书店—在书店—出书店”。

(此环节不仅要求检测朗读正确,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对课文整体内容及段落层次的理解。

四、课堂练习,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出示练习题,当堂作业:

查字典记录“窃”词义解释:

(1)____

(2)____(3)____。

课题《窃读记》中的“窃”词义应选择()。

以“窃读”为线索,作者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

课文开头先写“我”放学后()赶往(),在那里()地阅读书籍的情景的记叙是课文重点段落。

作者用()作为文章结束。

2、评议联系反馈。

(检测学生对课文重点内容的理解及写作顺序的把握。

参考答案:

“窃”义①偷盗;②偷偷地;③自谦词。

匆匆(急切、带着渴望);书店;贪婪(又喜又怕、偷偷);依依不舍离开书店,想着老师鼓励的话语“记住,你们是……读书长大的!

”脚虽然站麻却感轻松满足。

五、课外作业

1、熟读课文。

2、摘抄新词及课文中写如饥似渴读书的句子。

(学生自选。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词语,学习内容前后联系

1、听写:

屋檐支撑充足炒锅饥肠辘辘

踮脚皱眉饭碗酸痛贪婪

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2、学生解读句子:

“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反馈整理:

“快乐”是自己读到喜爱的书,增长见识;

“惧怕”是在书店偷读时担惊受怕,怕被人发现只看不买,怕被人赶走……

作者回忆小时候躲在书店“窃读”的复杂心理,有愉悦兴奋,也有恐惧惊慌。

3、学生互评纠错。

(没掌握的词语,引导学生课外补记。

二、导入本课时学习

引导:

读书有千百种滋味,通过课文阅读,我们都感受到了林海音躲在书店窃读的滋味:

(诵读)“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交代本课时的学习任务:

学习作者表现她独特的读书感受的方法。

感悟课文中细致的动作和心理描写的作用。

三、教学课文

1、默读课文的重点段落,领悟作者叙述“窃读”情景的表达方法及作用。

(提示:

找重点句抓关键词语进行解读,并思考这些情景是用什么方法表达的。

根据讨论,出示下列句子(按课文出现顺序排列):

◆我跨进店门,暗喜没人注意。

我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

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

在一排排花花绿绿的书里,我的眼睛急切地寻找,却找不到那本书。

◆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我害怕被书店老板发现,每当我觉得当时的环境已不适宜再读下去的时候,我会知趣地放下书走出去,再走进另一家。

有时,一本书要到几家书店才能读完。

◆因此我要把自己隐藏起来。

有时我会贴在一个大人的身边,仿佛我是他的小妹妹或小女儿。

◆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说:

“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

”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地喊着:

“大些!

再大些!

◆我的腿真酸哪,不得不交替着用一条腿支撑着,有时又靠在书柜旁,以求暂时的休息。

◆我合上书,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

2、课堂练习,自学品读:

(逐句填写)

这个句子表达的主要意思是_____________,这句中的关键词_______突出了_________的描写,使句子表达更加_____________。

3、课堂练习交流小结:

(目标:

领悟作者准确的动作描写和生动的心理描写的作用。

句子具体生动表现了“我”急切的,坚持不放弃的“窃读”行为。

句子通过“钻”、“挤”、“贪婪地读”“装着”等动作与神态描写,生动地展现了“窃读”的情景,给读者如亲身经历的真实感觉。

4、回顾全文,朗读心理描写的语段,领悟自言自语式心理描写的表达作用。

(学生先自选练习朗读,后教师指名抽读,随机点评。

“我”在路上担忧找不到那本书的复杂心情的语句。

“我”跨进书店,寻找那本书时急切、惊喜之情的语句。

“我”在人比较多的书店读书时,躲躲藏藏的语句。

“我”在雨天窃读时的矛盾心理及表现的语句。

5、朗读感悟交流:

这些语段的心理描写既表现了作者__________的内心,也表达她____________强烈欲望。

反馈整理:

这些心理描写既表达了作者“窃读”时又惊又喜的复杂内心,也表达了她强烈的读书、求知的欲望。

6、结尾句的讨论:

“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讨论提示:

(1)联系生活,理解句子含:

生命的规律,生长的需要……

(2)拓展著名人物(高玉宝、张海迪等)资料,理解句子内涵:

成长的动力……

(3)理解结尾句的表达作用:

总结全文,意蕴深刻,耐人寻味……

四、收获巩固

1、领会课文的表达方法。

引题:

通过阅读课文,我们好似和作者一道在书店“窃读”,一起经历担忧、恐慌和惧怕,感受了惊喜、快乐与满足,体验了“窃读”的复杂感受,百般滋味。

产生这些阅读效果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小组交流评议。

(要求举例说明,逐个发言,组内互评,推荐优者班上交流。

(1)复杂的心理描写。

(2)细致的动作描写。

3、写课文读后感:

作者林海音在《窃读记》中是个_________的孩子,她的“读书长大的”观点让我深受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评议练习。

(要关注学生的填写内容,更需点评语言表达的质量。

5、读书激励:

古人说得好:

一日无书,百事荒芜。

(陈寿)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杜甫)

同学们,快快行动吧!

像林海音那样,贪婪地汲取知识的营养,融入醉人的书香,读书成长。

五、课外作业

1、背诵读书名言(见书P18“日积月累”)。

一日无书,百事荒芜。

(陈寿)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杜甫)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刘向)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颜真卿)

读书有三道,谓心到、眼到、口到。

(朱熹)

2、作业超市。

(内容自选,须完成2-3项。

(1)了解图书都有哪些种类;

(2)为自己的图书归类,做个书目;

(3)阅读最喜欢的书,并填好阅读记录卡;

(4)把读过的好书推荐给同学,与其交流;

(5)搜集关于读书的名言和名人读书的故事;

(6)访问爱读书的人,请他们谈谈读书的体会。

◎板书设计

窃读记

找书窃读

担忧惧怕——快乐

急切饥饿——饱读

麻木——轻松

读书之苦读书之乐

◎教学反思

 

窃读记

我是个小书迷,喜欢看各种各样的书,有时真希望自己是一条“蚕宝宝”,能整天躺在这如“桑叶”般的书堆里,使自己变得又白又胖。

这不,在“桑叶”堆里发生过这样一件有趣的事。

  去年寒假的一个早晨,天还没有亮,我不知怎么地从那甜蜜的梦中醒了过来。

一开灯,哇,才5点钟!

我关了灯,继续睡觉。

但是却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满脑子都是昨天晚上看过的《悲惨世界》的内容。

  于是,我蹑手蹑脚地从床上爬起来,悄悄地打开台灯,坐在书桌前津津有味地看起书来。

突然,我听到“砰砰砰”的声音。

我以为妈妈来了,赶紧把书藏起来,灯一关,回到了床上。

过了一会儿,声音没了,才知道是地板在作怪。

我又起床看书了。

可又一想,妈妈平时反对我这么早起床。

我便实行第二计划:

摸黑找来了一个手电筒,坐在床上利用手电筒的光看起书来。

一会儿,我感到身上凉凉的,就窝到被子里,脚蜷缩着……半小时,一小时……直到闹钟响了,我才打着哈欠,穿好衣服下了楼。

  纸终究包不住火。

早上,妈妈叠被子时,发现了那该死的手电筒。

我拍着自己的木瓜脑子:

我忘了收拾“案发现场”。

本以为妈妈会大骂一通,谁知道,她和蔼地对我说:

“看书是件好事,但这样做,会伤害你的眼睛的!

从此以后,我就“正大光明”地看书了。

 

在爱里长大──读《窃读记》有感

夜深了,我的思绪仍沉浸在今天刚看的文章《窃读记》里面,书中的一幕幕在我的脑海里闪过,感慨颇多。

  这篇文章主要写了:

“我”在一个角落里看书,被书店老板发现了,狠狠地斥责了“我”一顿,而“我”只是一个穷学生。

“我”为了看书不择手段,甚至还感谢下雨天。

有一次,“我”禁不住诱惑,又去看书,有一位服务员让“我”看书,“我”的心温暖了许久。

  读了这篇文章,我强烈地感受到了“我”对读书的渴望,我仿佛看到了那位服务员为了满足“我”读书的渴望而投来的那深情的目光。

作为一个穷学生,在饥肠辘辘的时候,能忍住了饥饿去看书,是多么可敬啊!

窃读,窃读,一个“窃”字蕴涵了百般滋味。

这个窃窃地藏身于大人中间,匆忙而贪婪地阅读着的小女孩,体会到读书时腰酸腿麻、饥肠辘辘的劳苦,经历担忧、恐慌和惧怕的痛苦,体验惊喜、快乐与满足的幸福。

  贫穷是无奈的,但又是珍贵的,它能使人以一颗更加虔诚和敏感的心去品位生命的酸甜苦辣,珍惜各种机会与真情。

  书,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并不稀奇,但对于一个穷学生来说,一本书是多么可贵!

此时,我的脑海中不禁浮现上学期我们举行的为闫家峪小学的小伙伴们捐书的活动。

是呀,其实在我们身边有多少孩子仍然渴望着幽幽墨香,仍然渴望着爱的传递。

当我把自己心爱的书捧在手心,捐给他们的时候,心里是那样的兴奋与激动。

“授人玫瑰,手留余香”,相信爱能战胜一切。

  记住,爱无时无刻包围在你身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简洁抽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