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三化学期末测试题B卷.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333167 上传时间:2023-02-1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30.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初三化学期末测试题B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人教版初三化学期末测试题B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人教版初三化学期末测试题B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人教版初三化学期末测试题B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人教版初三化学期末测试题B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初三化学期末测试题B卷.docx

《人教版初三化学期末测试题B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初三化学期末测试题B卷.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初三化学期末测试题B卷.docx

人教版初三化学期末测试题B卷

人教版2020年初三化学期末测试题B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事实的解释中,正确的是()

A.水变成水蒸气体积变大﹣﹣水分子体积变大

B.浓硫酸、氢氧化钠溶液露置在空气中质量都增加﹣﹣都吸收了水分

C.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D.汽油、酒精露置在空气中都没有燃烧﹣﹣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低

2.氨气(NH3)是一种无色、极易溶于水的气体。

在实验室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两种固体的混合物可制取氨气,则该实验可选用的发生装置和收集方法正确的是()

A.与加热分解KClO3制氧气的发生装置相同,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B.与加热分解KClO3制氧气的发生装置相同,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C.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相同,用排水法收集

D.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相同,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3.一碳化学是以分子中只含一个碳原子的化合物(如CO2、CH4等)为原料来合成一系列化工原料和燃料的化学。

下图为利用合成气(CO和H2)合成新型燃料二甲醚(CH3OCH3)及冶炼铁的部分生产过程。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催化反应室中发生的反应有利于减缓温室效应;

B.还原反应室中发生的反应都属于置换反应

C.上述生产过程中,可参与循环的物质有水和二氧化碳;

D.由合成气制二甲醚的反应不符合绿色化学的特点(绿色化学即“零排放”,原子利用率为100%);

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在钢管表面镀锌可以防止锈蚀

B.10.0mL酒精与10.0mL蒸馏水混合,溶液的体积为20.0mL

C.生煤火炉时,可点燃木柴来引燃煤,是为了使温度达到煤的着火点

D.氢氧化钠溶液能导电,因为溶液中有较多自由移动的离子

5.类推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

下列类推正确的是()

A.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

B.氢气点燃前需要验纯,则点燃任何可燃性气体前都需要验纯

C.活泼金属和酸反应有气体产生,则与酸反应产生气体的一定是活泼金属

D.燃烧时温度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则达到着火点的可燃物就能燃烧

6.日常生活中常用一些图标来警示或提示人们注意.以下是一些常用危险品标志,则装运乙醇的包装箱应贴的标志是

A.

B.

C.

D.

7.防火、灭火、自救等安全知识是每个公民都应该了解的生活常识,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禁止携带易燃、易爆物品

B.救火时,不要贸然打开所有门窗,以免空气对流促进火势蔓延

C.燃着的酒精灯不慎碰倒而着火,应立即用湿抹布扑盖

D.面粉在有限的空间遇到明火会急剧燃烧,但不会发生爆炸

8.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氧气用作火箭的助燃剂

B.氮气用作食品保护气

C.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D.镁粉用于制烟花

9.下面是一些学生的认识,其中正确的是

A.凡是跟氧气发生的反应都是化合反应

B.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微粒一定是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

C.一切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D.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分子的数目也没有增减

10.物质对应的用途错误的是

A.氧气:

燃料

B.石墨:

铅笔芯

C.氢氧化钙:

建筑材料

D.氧化钙:

干燥剂

11.下列解释不科学的是()

A.将煤气化为水煤气再使用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B.湿润的涂有紫色石蕊的纸花放入盛有CO2气体的集气瓶中变红,是因为CO2有H2O有反应生成H2CO3的缘故

C.墙内开花墙外香的微观原因是分子的不断运动

D.严格地讲使用通风橱是不负责任的,因为实验产生的有害气体未得到转化和吸收

12.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是由其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A.用金属铜制作电线

B.用金刚石切割玻璃

C.用煤作燃料

D.发烧病人用酒精擦身体降温

13.如图是模拟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性质的检验等的综合实验,描述不正确的是()

A.本实验过程涉及到2个化学反应

B.2处变红

C.3处会产生白色浑浊

D.可以观察到石灰石表面有气泡产生

14.如图为空气的成分示意图(按体积计算),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灯泡内和食品包装袋中均可充入a作为保护气

B.c能供给呼吸和支持燃烧

C.空气中PM2.5含量高,说明空气质量好

D.a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约为78%

15.下列实验结论错误的是

选项

A

B

C

D

实验

现象

酒精灯熄灭

收集一瓶氢气

紫色石蕊试液在通入二氧化碳后变红

燃烧的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

结论

隔绝氧气

氢气难溶于水,不和水反应

使石蕊变红的是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

A.A

B.B

C.C

D.D

16.锌在干燥空气中很稳定,在潮湿空气中,容易发生反应,其反应的方程式可以表示为:

4Zn+2O2+3H2O+X=3Zn(OH)2+ZnCO3。

则X的化学式为()

A.C

B.CO

C.CO2

D.H2CO3

17.近几年“纸火锅”(如图)逐渐流行起来.“纸火锅”是用纸张代替金属材料做容器盛放汤料,当酒精燃烧时纸张不会燃烧.对此现象,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A.纸张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烧

B.水蒸发时吸收热量,温度达不到纸张的着火点

C.纸张被水浸湿,导致着火点降低

D.空气不充足,纸张不会燃烧

18.化学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关键.下列对化学的认识中不正确的是()

A.减少化石燃料的直接利用,有助于节能减排、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

B.为减少白色污染,应停止使用塑料、化纤等合成材料

C.科学合理的使用食品添加剂,有助于改善食品品质、丰富食品营养成分

D.合成药物的研发和使用,有助于人类防病治病、保障人体健康

19.燃烧是生活中一种常见的现象。

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错误的是         。

A.H2可以在氯气(Cl2)中燃烧,说明燃烧不一定要有O2参与

B.C、S在O2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剧烈

C.灭火时必须同时满足隔绝氧气、温度降低至着火点以下、搬离可燃物三个条件才能灭火

D.进入岩洞前先进行火把实验

20.下列有关氧气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氧气具有可燃性

B.在通常状况下,无色、无味的气体的气体就是氧气

C.鱼、虾能在水中生存是由于氧气易溶于水

D.氧气能供给呼吸

二、填空题

21.如图是某个化学反应前、后的微观示意图.请根据图示回答:

(1)该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

与反应后生成的

的 粒子的个数比为______;

(2)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反应;

22.在一定质量Mg(NO3)2和AgNO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锌粉和铝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可得到固体和溶液。

反应后溶液的质量_____(填“增大”或“减小)若固体中含有三种金属,则此时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__,请写出一定会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

23.碳酸钙高温分解可得到氧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已知某碳酸钙和氧化钙的混合物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则碳酸钙完全分解后生成的氧化钙占最终所得固体的质量分数为______。

(结果保留到0.1%)

24.选择下列适当的物质填空(选填序号):

A.干冰

B.火碱

C.聚氯乙烯

D.酒精

E.聚乙烯        F.稀硫酸         G.熟石灰        H.活性炭

(1)可作冰箱除味剂的是_____________; 

(2)可用于金属除锈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3)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是_____________; (4)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是_______________;

(5)可用于食品包装的是_____________; (6)既可作燃料又可用于消毒的是____________。

三、实验题

25.对“高低不同的燃着的蜡烛罩上茶杯后谁先熄灭?

”这一问题,甲、乙两同学有不同的认识:

甲同学认为高的蜡烛先熄灭,乙同学认为低的蜡烛先熄灭,谁也说服不了谁,于是他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1)实验中将两支燃着的蜡烛罩上茶杯,一会儿后,都熄灭了。

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

(2)甲同学认为高的蜡烛先熄灭,理由是____________,乙同学认为低的蜡烛先熄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3)本实验条件下,甲同学的猜想被证明是正确的,同时还观察到茶杯内壁变黑。

由此我们可以得到启发:

从着火燃烧的高楼房间中逃离,正确的方法是________。

A.用毛巾捂住鼻子

B.成站立姿势跑出

C.沿墙角迅速爬向门外

D.打开窗户跳出.

26.下面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见装置。

请思考作答:

(1)写出装置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

a____;b____。

(2)若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并收集一瓶较纯净的氧气,选择的收集装置为____(填字母序号),A装置试管口塞一团棉花的作用是____。

(3)实验室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反应结束后,欲回收容器中的固体物质,需进行____、洗涤、干燥等操作,回收的二氧化锰能否继续作为双氧水分解的催化剂?

____(选填“能”或“不能”)。

(4)如图装置也可用于实验室制取CO2,它比B装置的优点是____,若带孔隔板换成隔离铜丝网可以达到同样效果,如改用隔离铝丝网,则产生的后果是CO2中混有一种杂质气体____(填名称),同时也说明金属活动性Cu____Al(选填“>”、“<”或“=”)。

四、简答题

27.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现有A、B、C、D四种物质,其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

(1)上述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是__________(填化学式)。

(2)C物质的一个分子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构成的。

(3)写出反应A+B→C+D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火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因素,使用不当时可能成为吞噬生命的恶魔。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人类从远古时代就懂得钻木取火。

钻木之所以能取火,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近年来频繁发生的有关化学品泄漏或爆炸事件一次次给我们敲响警钟。

因此,在生产、运输、使用和贮存易燃易爆物时绝不允许违章操作。

下列图标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别点燃两根火柴,将一根火柴头竖直向上,另一根火柴头斜向下(如图所示)火柴在那种情况下更容易持续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研究氢气、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具有重要意义。

(1)实验室用锌和稀硫酸制取氢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研究发现:

利用硫—碘循环分解水制取氢气,主要涉及下列反应(反应条件已略):

Ⅰ.SO2+2H2O+I2=H2SO4+2HIⅡ.2HI=H2+I2Ⅲ.2H2SO4=2SO2+O2+2H2O

请回答:

反应Ⅲ属于____________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循环分解水的过程产生O2和H2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___。

(2)在汽车“催化转化器”内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NO+2CO

N2+2CO2,某化学探究小组的同学为探究温度,催化剂的比面积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设计了下列三组实验。

实验编号

T/℃

NO初始浓度/g·l-1

CO初始浓度/g·l-1

催化剂的比表面积/m2·g-1

280

0.036

0.162

82

280

0.036

0.162

124

350

0.036

0.162

124

分析上表中实验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探究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实验是____________(填写实验编号);探究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实验是_____________(填写实验编号)。

(3)在300℃、70MPa下,使用催化剂可由氢气和二氧化碳合成乙醇,同时生成水。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燃料燃烧时产生的热量不同,已知在某温度下各种燃料燃烧时产生的热量见下表:

燃料

质量/g

产物

产生的热量/KJ

氢气

2

水蒸气

241.8

甲烷

16

二氧化碳气体和水蒸气

890.3

乙醇

46

二氧化碳气体和水蒸气

1367

分析表中数据,燃料单位质量的上述燃料产生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式表示)。

五、计算题

30.有一种石灰石样品的成分是CaCO3和SiO2(已知SiO2既不溶于水也不与盐酸反应)。

课外小组为了测定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将一定量的石灰石样品放入烧杯中,再将100g稀盐酸分4次加入烧杯中,每次均充分反应。

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

25

25

25

25

反应后烧杯中物质的总质量/g

35.2

58.4

82.6

107.6

(1)第1次加入稀盐酸充分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

(2)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二、填空题

1、

2、

3、

4、

三、实验题

1、

2、

四、简答题

1、

2、

3、

五、计算题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金融投资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