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柳欣经济学与中国经济.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331532 上传时间:2023-02-10 格式:DOCX 页数:48 大小:46.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柳欣经济学与中国经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柳欣经济学与中国经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柳欣经济学与中国经济.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柳欣经济学与中国经济.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柳欣经济学与中国经济.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柳欣经济学与中国经济.docx

《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柳欣经济学与中国经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柳欣经济学与中国经济.docx(4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柳欣经济学与中国经济.docx

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柳欣经济学与中国经济

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柳欣经济学与中国经济

经济学与中国经济

  

  

  (根据讲座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谢谢大家!

也感谢经济初学社!

我是经济初学社的老编辑,那是20多年的事情了。

  我今天要讲的题目就是我这本书的书名,原先我给这本书写了一个副标题——“向主流

  经济学宣战”,但是这个标题太吓人,后来琢磨琢磨就给取消了。

不过我今天要讲的就

  是要针对现代的经济学,现代的经济学是不能让人满意的。

在现在经济学的所有理论上

  都存在着争议,并且没有解。

你们要想知道,就去看《怕尔格雷夫大辞典》,四卷本,

  那上面的每一个辞条都有争议,都没有解。

那么经济学家的预测更是非常糟糕,用这种

  理论作预测更是非常糟糕,比如东南亚金融危机、美国两千年的衰退、前几年阿根廷的

  经济危机。

在2004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刊物上,发了三篇文章列出了在危机之前一些

  经济学家预测经济会如何的好,在这些危机前经济学家都是一致的说好,这个刊物都列

  了出来。

我们这里的预测也是如此,我自己也做过一些预测,你们可以把95年之前的预

  测报告拿出来看一看,和现在实际相差一倍的就算是最少的了,差10倍、差20倍是很经

  常的事情,预测这些产量的数据相差很大。

我总是开玩笑说,经济学很多的老师都是我

  大学的同学,像佟家栋老师、马君路老师、张志超老师等等七八个人,你知道我们都傻

  到了什么程度吗?

他们这些著名经济学家,到了美国不吃不喝就省了那点美元,回来买

  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等,可后来全扔了。

你们说傻不傻啊。

因为他不会预测,在十

  年之前几乎没有一个人知道中国会是现在这个样子,都是楼房、汽车。

如果他知道会是

  这个样子,十年前那些人就都回国了。

当初我们班学习最好的都出国了,但是他们生活

  不如我们没出国的在这里的生活。

经济学家的预测很差,问题在哪里呢?

  

  我一直研究的是“剑桥资本争论”问题,50年代有罗宾逊发起,60年斯拉法写了《用商

  品生产商品》。

在60年代到80年代,世界上所有的顶尖经济学家,都写过剑桥资本争论

  的东西。

这是一个逻辑悖论,逻辑悖论是什么呢?

现在你们西方经济学教科书是新古典

  理论,斯拉发得出的结论是新古典理论只能存在于单一产品模型,不能推到异质品模

  型。

只要是两种产品模型,所有的定理就都不成立了。

其实这个围绕的就是一个加总问

  题,什么是加总问题呢?

这个是由罗宾逊提出来的,在生产函数里,Y=F(K,L,A)。

  这里面的资本是一个总量,但你是怎么加起来的?

不同的机器设备,厂房、机器的单位

  都不一样,但你要加起来就需要有一个单位。

收入也是一样,在GDP中,有馒头、有巩

  俐,巩俐是我们那个时代的偶像。

巩俐拍一个曲美广告800万,它要和馒头加在一起,叫

  做GDP,这个是怎么加起来的,是根据什么加起来的。

这实际上就是剑桥资本争论的问

  题,这场争论经历了20年,结论是确定的。

新古典有这个逻辑悖论,但这个逻辑悖论谁

  也解不了,所有的人也就都放弃了,到现在几乎也没人知道了。

我一直在研究这个,我

  们学校的图书馆有我的记录。

关于剑桥资本争论的书,南开大学图书馆是最多的。

86年

  的时候建资料中心,我负责进书,用了世界银行给的10万美元贷款,进了一大堆的书。

  理论经济学的书,在南开大学图书馆里是最多的。

82年的时候我开始研究剑桥资本争

  论,92年写了一本书,很厚的一本书,但没有解决问题。

96年的时候又写了一本,也没

  有解决。

我的心里很明白,解决了就是解决了,没解决就是没解决。

因此也就心灰意

  冷,开始做些杂活,不再琢磨这个事情了。

  

  到98年的时候,突然有一天想起了一件事。

所有国民收入核算的统计变量,GDP、资本、

  工资、利润,在统计资料中都是用货币表示的,那么这些所有货币的数,和技术、核生

  产函数是完全无关的。

现在人们解释这些数,都是从实物、从技术角度。

比如GPD涨了

  8%,那就是去年生产100个馒头,今年生产108个,是投入的资本、劳动还有技术进步生

  产出来的。

现在经济学就要研究怎么来使产出最大化。

但是现在我发现所有的这些统计

  数据与技术完全无关,而是和资本主义经济关系有关,资本主义经济关系——一个特定

  的货币金融体系!

这些数并不取决于技术关系、而是货币,货币所表示的是人们特定的

  社会关系,不是技术关系。

货币是作什么用的?

在经济学教科书里说货币是一个交易媒

  介,一个农夫想拿生产的粮食换成布,可卖布的不想要粮食、想要肉,卖肉的不想要

  布、想要粮食。

这样不就换不成了吗,所以教科书说物物交换不方便,你先换成钱,然

  后用钱想买什么买什么。

这就是货币的作用,使用货币比物物交换节省交易费用。

但就

  是这么一个简单的命题,到现在经济学家还没有证明出来。

道理很明显,这里多费了一

  道手,换完货币后该找谁还是要找谁去,更麻烦。

但是现在经济学里就把货币当作一个

  交易媒介,并以此把货币全部去掉了。

在现在的教科书里,货币所表示的只是一个价格

  水平,MV=PY,货币只是决定价格水平的,没有其他的意义了。

但这与我们平常的感觉一

  样吗?

你会发现太不一样了!

有钱能使鬼推磨,照我的说法有钱就可以不怕警察了,闯

  红灯不事罚钱吗!

撞车啊什么的都可以解决啊!

因此货币不只是交易媒介,人们每天的

  大部分时间都用在挣钱、花钱这两件事上,钱在这个社会上起的作用明显的不是交易媒

  介。

但是在主流经济学里竟然没有货币,全部的微观经济学里没有,宏观经济学说这是

  一个决定物价水平的,和没有一样。

凯恩斯在30年《货币论》里批评这种理论,明确提

  出这是一个实物经济理论,而现实生活是货币经济,所有实物经济的原理不能用在货币

  经济里。

这里一个最典型的就是我刚才说的“总量”。

剑桥资本争论也来自于这里。

  1936年的凯恩斯革命,创造出一套宏观经济学,人们开始把国民核算统计用在经济分析

  里,国民核算统计是29年开始出的。

战后,由索洛、萨米尔森、汉森等好些人,开始用

  总量生产函数解释这些统计数据。

罗宾逊53年发表的论文就是针对这个生产函数,这些

  总量到底能不能这么用。

  

  

  大家都学后西方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开篇写到研究的是资源配置问题,资源配置问题是

  由相对价格表示的。

相对价格表示稀缺性和人们的偏好,相对价格示稀缺缺性指数,用

  这个指数来配置资源,这是没有问题的。

但是总量是怎么来的呢?

GDP是怎么来的呢?

  不同的资本品加在一起的这个总量是什么意思?

就像我刚才说过的,馒头和巩俐有两个

  稀缺性的价格,你把两个稀缺性的指数加到一起是什么意思?

你会发现它毫无意义!

  天我们不喜欢巩俐了,我们开始喜欢章子怡了,加总的总量就全变了!

换句话说,在这

  个理论里,不可能得到任何有意义的总量。

从另一个角度讲,有相对价格就足够了,我

  可以得到资源配置。

经济学家的习惯是总要比比,比比人均GDP。

可是简单想想,去年用

  29九寸彩电、今年用液晶电视,这个肯定要比8%更清楚、更能表示资源配置、更能表示

  人们的偏好。

可是都加在一起的8%是什么意思呢?

什么都不是!

可是经济学家要把这些

  东西加到一起,用生产函数来说明资源配置问题。

用生产函数和GDP是很糟糕的,美国

  1820年的人均GDP是1600美元。

我们去年在没有查出1万多亿前是1300美元,这是不是代

  表中国现在的生活水平还不如美国1820年的生活水平呢?

不可能啊!

现在美国市场上找

  到不是中国制造的商品都不容易,那里凡是便宜的东西都是中国制造的。

日本也是一

  样,那个制造业大国的东西也基本上都是中国制造的,衣服啊,电话啊,都是中国制

  造。

我们怎么可能比它1820年时候的生活水平差呢?

那个时候在美国肯定是任何东西都

  没有的。

当你把这些数真当实际用的时候,你会发现这些数和实际的感觉相距很大。

  克思主义经济学家程恩富,是社科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常务副院长,相当于社科院的院

  士,在海派经济论坛中发表一个新观点,根据计算,中国在1949到1978,按照我们自己

  的统计资料GDP的平均增长率是6.3%,世界银行给我们算的最低的是4.9%。

这个4.9%,代

  表了在30年中,除了亚洲四小龙和日本,中国在世界上排在第6位。

在这么一个大国里,

  我们能涨这么多,那么集中体制就太好了。

可是感觉不是这么回事啊,我们和日本等国

  比比,增长率差不太多,可78年的时候人家有什么,而我们有什么!

在一本宏观经济学

  的教科书里用这些数说,日本、韩国、台湾地区的人民努力奋斗、技术创新、资本积

  累,等等说了一堆好话。

接着说,经济增长率持续30年经济增长率保持在7%。

这都没有

  错,你怎么说都行。

但是接下来又说了,使这些国家的人均GDP,从战后,日本由1945年

  的130美元涨到了3万美元,台湾由80美元涨到1万6千美元,韩国由50美元涨到12000美

  元。

我说这就有问题了,GDP每年涨7.2%的话,10年翻一番,十年从130到260,二十年到

  520,三十年到1040,即使四十年也是两千多,他怎么会跑到3万呢?

这不是实际GDP,不

  是实物产量。

这个数与实物产量没关系,日本的平均名义GDP增长率是16%,而且汇率由

  380日元涨到了70日元,把这些数算进去就能对上了。

  

  

  前几天在西安开会,刘伟教授论证了半天到2020年中国的GDP能不能达到3000美元,因为

  原来计算的目标是到2020年达到人均3000美元,达到小康水平。

他要论证的是中国到

  2020年能不能保持这个增长率,达到3000美元。

我上去和他说,我敢和你打赌,不用那

  么费劲,咱们也能达到10000美元。

人们总是说资源不够啊,可能保持不了这种增长,到

  2020年的时候到不了3000美元了。

我们怎么算呢?

要算名义GDP,中国现在的人均GDP是

  1700美元,名义GDP增长率是13%,13%的话就是6年翻一番。

中国从80年到现在平均增长

  率是16%,和日本一样,将来很有可能保持这个速度。

即使按照从03年到现在的13%算,

  到2020年可以翻两番半,就已经达到了1万美元。

可是这里面还没有算进汇率,人民率汇

  率每年涨3%,那么到2020年就不会仅仅是1万美元了。

我们现在的生活水平究竟比韩国、

  台湾差多少,不会差多少。

从技术水平看,他们能生产什么,我们也能生产什么。

我们

  盖的楼比他们好,因为这些楼我们都是新盖的。

城市建设也比他们好。

  

  

  生产函数Y=F(K,L,A),在1958两派经济学家唯一的一次坐在一起,在意大利开过一

  次讨论会。

在那次讨论会上,卡尔多拿出了一个叫做“程式化事实”的东西。

这个事

  实,到现在所有的人都公认了,就是美国和英国经济长期增长的资料,这个资料显示的

  所有统计数据变化的相当规则。

卡尔多算的是美国的1850年到1950年,后来还有一位叫

  做麦迪森是专门搞经济史的,他算的时1820年到1980年,结论和卡尔多一样。

美国的长

  期GDP增长率一直是3%,资本按照一个稳定的比例积累,美国的储蓄率、投资率一直是

  10%,投资变成资本,资本劳动比按照一个稳定的数值提高,资本增长率一直是3%,资本

  产出比一直不变,资本总是收入的3倍,收入分配中,工资一直占75%,利润占25%。

还有

  许多数值,都是相当规则的。

卡尔多提的问题是,资本积累会导致资本比例提高,按照

  收益递减规律,利润率应该下降,但为什么其他数值没变呢?

索洛是怎么回答呢?

经济

  增长率等于资本的增长率呈上资本的产出弹性,这里用利润的数值25%,加上劳动的增长

  率乘上劳动的产出弹性,用工资的数值75%,在加上技术进步。

假设人口变动为0,实际

  上这个是绝对减少的,工作时间是绝对减少的。

中国有一年把六天工作日改为五天,减

  了六分之一的劳动力,劳动的产出弹性又占3/4,那么GDP不是肯定要减少的吗?

可是这

  些统计数据一丁点都没变,只要还发这么多工资就不会变。

03年闹非典的时候,好多人

  都说GDP会降到7%、6%,可是我写了篇文章说会到9%以上,结果还估计保守了,真正的到

  了10%。

这是为什么呢?

GDP是货币交易的增加值,花一块钱肯定会有一块钱GDP,它不会

  管任何的实物。

在03年的第一季度货币供应量超过了20%,有货币人们就会花钱,只要人

  们花钱就会有GDP。

所以GDP与实物是完全无关的。

我们不说这段,接着说刚才的索洛模

  型。

资本增长率是3%,乘上0.25等于0.75。

美国长期的GDP是3%减去这个0.75%,技术进

  步就等于2.25%。

索洛得到了这个技术进步的余数。

因此索洛获得了诺贝尔奖,因为后来

  所有的人都在用这个生产函数来计算各种各样的生产率。

众多博士论文和你们现在做的

  东西,都在用生产函数,跟着索洛这么去做。

但是这种做法与感觉太不一样,难道技术

  进步如此的中性。

为什么美国的资本劳动比上升,而资本产出比却不变呢?

教科书里说

  这里恰好有一个中性的技术进步使得劳动生产率与资本积累共同上升。

比如资本涨了3

  倍,那么劳动生产率也正好涨3倍。

统计上确实是这样的。

劳动生产率使用工资来计算

  的,也就是资本对工资的比例一直是不变的,因此我可以说劳动生产率恰好提高这么

  多,技术进步是中性的。

这就是索洛的解释。

  

  

  可是这与感觉不一样。

100年前的技术进步怎么会与现在一样快呢?

再说技术进步怎么会

  是这么规则呢?

事实肯定是不规则的。

我这里要说明这个问题。

索洛犯了一个非常简单

  的错误。

我们最开始学经济学就应该知道花一块钱有一块钱的GDP,投资是新花的钱,那

  么投资涨了3%,但是索洛竟然在上面乘了个0.25,由此便产生了一个75%的索洛余值。

  果你按照花一块钱只能有一块钱的GDP来算,这个余值是完全没有的。

这个并不表示任何

  生产函数的技术关系,异质品并不能加总。

只有单一产品能加,或者是异质品齐次增长

  的时候能够加总。

物价指数也是如此,苹果和梨都涨10%,我们可以说物价指数涨了

  10%。

但是如果一个10%,另一个15%,就根本不可能加。

这个是有定论的。

因此根本没有

  物价指数,没有货币数量轮。

我们现在的物价指数是以90年为基期的。

但是我们现在用

  的东西,在90年的时候都是没有的,那么怎么能够比较呢?

在统计学里,使只能考虑数

  量,不能考虑质量的。

电视机、手机都是按照台、按照个来算的。

不能考虑质量,因为

  质量变化他快,只要变化就要形成新的产品,那么就不能形成时间序列的统计数据了。

  所以,计算出来的物价指数还有什么意义呢?

并不是没有意义,是有意义的,但是现在

  我也说不清楚有什么意义。

这个指数很有意思,美国从1850年到1950年,物价指数是不

  变的,价格指数是不变的。

这个物价指数怎么会不变呢?

那个电灯泡,肯定和现在的手

  机一样,最开始卖成天价,然后慢慢的便宜了。

所有的工业品都是这样,可是最后为什

  么统计出来的物价指数不变呢?

这是一个谜,今天先不解这个谜。

我现在先按照经验假

  设物价指数不变,这样我只要解释了名义GDP,我就能够解释实际GDP了。

GDP是货币交易

  的增加值,美国的长期增长率为什么一直是3%呢?

很简单,因为美国长期的货币供应量

  增长一直是6%。

货币对GDP的比率是一样的,因为货币银行学中有这个规律,M2比GDP一

  直是1.2。

因此很简单的就能解释了GDP,这与生产函数没关系。

  

  

  而主流经济学就拿这些宏观的统计资料直接套在微观经济学上,而微观经济学是按照生

  产函数构造的,好像和物理学一样的。

但是完全错了。

微观经济学中的这些概念与宏观

  统计资料完全不一样。

比如我们说资本是什么?

微观经济学会说资本是厂房、机器,但

  实际中的资本不是机器,而是地。

美国统计资料中,长期100年里,地产占到总资本的

  60%,在日本和香港地产在总资本的比重接近了80%,这意味着资本积累就是用更多的钱

  买原来的那块地,利润来自于地产价格的上升。

资本积累不是买机器了,机器是不可能

  积累起来的。

从技术角度讲,生产机器意味生产者中间产品,就是说生产的周期变长

  了。

那么资本积累意味之生产过程越来越长,你还消费不消费啊?

他不可能无限制的积

  累。

而实际现实是,生产过程和以前相比大大的缩短。

技术上是没有长期的资本积累

  的。

那么美国除了这60%的地产,还有近40%的资本,是不是机器呢?

仍然不是机器,这

  里还有一半以上是无形资产,专利、商标等。

机器是最不值钱的。

在竞争中机器能值多

  少钱呢?

比如机器寿命是10年,他就等于美国500万产业工人10年工资乘上利润率。

在竞

  争的社会中,机器一定是这个价钱。

而这实际上没有多少钱,不值钱。

而主流经济学在

  这里把概念搞错了,机器是不能积累的。

教科书说,投资形成机器,这是错的。

因为投

  资分为三块,一块发工资、一块买机器、一块买原来的资本存量。

发工资是成本。

买机

  器实际上可以还原,因为卖机器的企业也使用这笔钱来发工资、买机器和买原来的资本

  存量。

这样推下去,就剩下发工资和购买资本存量了。

发工资是现在成本,另外买原来

  的资本存量。

资本存量涨价的那一块就是利润。

利润就来自于原来资本存量涨价的那一

  块。

假如资本存量中60%是地,那么利润就来自土地的升值。

这个是很有经验意义的,那

  个地方涨价快,那么投资就会有利润。

不仅仅是房地产商如此,所有的企业的利润都是

  从土地升值这里。

石家庄地价不涨,千万不要到那里投资。

西部地价不涨,千万不要去

  那里投资。

一定会赔,因为那里没有货币。

没人再往里花钱,使价格上涨。

  

  

  所以所有的这些统计概念和技术没有联系。

比如说折旧,折旧是物质磨损、精神磨损

  吗?

一点关系都没有,折旧是收税用的。

为什么政府对不同的东西都规定统一的折旧

  率,因为不这么规定就会有逃税的。

加速折旧就是减税,现在没有人再用加速折旧了,

  直接减税就可以了,因为加速折旧就又会有人造假。

所有的这些概念和技术没有关系。

  这些概念表现的是什么呢?

不是生产函数,而是资本主义经济关系。

什么是资本主义经

  济关系呢?

说不清楚,不是很容易说清楚。

我只能简单的说说自己的想法。

  

  

  我理解的资本主义是从14、15世纪文艺复兴开始的,文艺复兴宣传个人理性、个人自

  由。

到了16、17世纪,好多文人,卢梭、高德林、洛克、弗兰克林等等在宣扬自由主

  义,要把人类从原先的那种人身依附的制度解放出来,但这种精神碰巧遇到了货币。

  币有什么用?

人们开始玩挣钱的游戏了,大家比谁挣钱多。

资本主义以前,大家玩比谁

  官大、武力强、搞政治、会计谋等游戏。

金钱不是竞争的目的,而到了资本主义,我想

  可能政府官员开始贪污腐败,大家都去追求金钱,用钱可以做各种事情,那么就变成了

  比谁挣钱多的游戏。

货币的意义是什么?

如果没有货币,造原子弹的和卖茶鸡蛋的没法

  说清谁比谁强。

生产的所有产品都是异质的,不同的行业没有办法比。

那么就不能竞

  争,不能把人们的竞争活动集中在生产领域。

资本主义正是创造出来一个货币,使人们

  可以玩竞争的游戏了。

在竞争游戏中,人们的要比以前的游戏文明的多,并不是直接的

  人身依附关系,而是通过货币合同、通过生产力竞争。

因此毫无疑问的说,资本主义创

  造了现代文明。

大家比谁挣钱多,比起来以前的那种比谁武力强的关系要强的多。

教科

  书错就错在微观经济学里没有了货币,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到处都和货币有关。

钱是不是

  用于我不现在消费,把钱存起来未来消费呢?

错了,别说像比尔盖茨那样的大资本家,

  就说一般的中产阶级在死的时候很可能都是钱最多的时候。

要不然资本怎么积累起来

  呢!

那么钱是作什么用的呢?

  

  

  在经济学里有一个很讨厌的概念,叫做“价值”,价值直接联系到分配理论。

价值理论

  有两种,一个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一个是新古典的边际生产力理论。

在争论中,马克

  思争论不过新古典。

因为实际生产中,不光是单一要素,而是多种要素。

但是找我的理

  解,马克思是对的。

今天没太多时间说了,我上大学的时候总是要否定马克思,因为价

  值只要依附到实物上。

马克思经济学无论如何也打不过西方经济学。

但是这是马克思的

  概念搞错了。

在这个社会中竟然有一种叫做“价值”的东西,它不联系到任何的实物、

  任何的生产率、人和的偏好。

这个价值就是货币,货币就是人们的关系,人们的社会关

  系。

人们有两种关系,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

生产完东西后,大家还要在一起玩。

这个

  社会关系在某种角度是独立于技术关系的,比如血缘关系。

为什么原始社会大家要一起

  生产呢?

别人说大家要一起搬石头,要不然搬不动。

我的解释是,因为它们是一家子,

  一个家子在一个村里。

大家和和睦睦,一起生产。

奴隶社会就是这家把那家打败了,封

  建社会就是大家都别打了,选个皇帝维持治安。

这些都是我的瞎解释,没什么历史依

  据。

这种游戏是独立于技术、独立于生产力的。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一家两口子,男人

  在外做工,女人在家里做家务。

按照新古典的原理,异质的劳动,比如说这样做会使家

  里挣钱最多。

可是在分配的时候,是按照另一种原则。

离婚的时候大家每人一半,这种

  分配是由社会关系来决定,独立于生产和技术,不联系到事物。

这就是货币的作用。

  货币的作用就是去支配人。

我发工资来干活。

我们虽然是商讨的,但是如果你愿意,你

  就要听我的。

我用钱可以让别人来为我做事,我可以有支配力。

钱多意味着别人会听你

  的,你可以给其发工资。

没钱意味着你要去听别人的。

钱越多意味着支配的人越多,意

  味着权力越大。

这个社会是以金钱为权力的。

马克思说资本家剥削工人,作8个小时的工

  作只发4个小时的工资。

但是马克思紧接着说,假设资本家的理润全部用于储蓄,储蓄用

  于投资。

不这样的话,他在竞争中就要失败了。

这就意味着全部产品都是工人消费的,

  你们可以去看资本家工厂里的那些东西,不是资本家消费的,而都是工人消费的。

资本

  家也只能看一个电视,开一辆汽车。

他要想利润最大化就要想每一个人都有电视,都有

  汽车,别人没有它就会着急。

挣了钱却不消费,要做资本积累,是为了什么呢?

比谁的

  钱多!

这是一个游戏。

钱多可以带来权力。

金钱文化、金钱政治、金钱帝国主义、金钱

  和美女都很有意思。

美女为什么要嫁富翁呢?

在中国都是要分三六九等的,没钱就要低

  三下四的去找工作,看上司的眼色行事。

有钱你就可以把这个公司买下来。

这是不一样

  的。

那么有钱的女富翁们为什么还要嫁给富翁呢?

那些女明星都不缺钱,但为什么还要

  嫁给富翁呢?

因为这是竞争的游戏,所有人都参与竞争。

没钱就是失败者,她为什么要

  嫁给失败者呢?

为什么不嫁给一个成功者!

现在就能知道前世做什么用的吧。

这是用种

  游戏规则,大家来比。

资本主义就是让大家来比谁钱多。

  

  

  原先的游戏规则是人直接来压迫人。

林语堂说历史上中国就有两种人,一种是踢人屁股

  的,一种是挨踢的。

人总是要竞争的,总是要分等级的。

不完金钱的游戏,就一定会玩

  其他的游戏。

古代分等级,我站着别人就要跪着,这也是一种竞争的游戏。

而现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