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雎.docx
《关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雎.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关雎
课外古诗词赏析
关雎
《诗经.周南》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大意:
雎鸠在河洲上咯咯地叫着,让君子思恋起了那位优雅的姑娘。
那位姑娘顺着流水,或左或右地采摘着长短不齐的荇菜。
她优美的身影,让君子在醒着和睡着的时候都想念着。
醒着和睡着的时候都想念着她,却得不到她。
情丝悠悠啊,翻来覆去睡不着。
姑娘顺着流水,或左或右地采摘着长短不齐的荇菜。
优雅的姑娘啊,我要弹着琴,鼓着瑟,追求你。
姑娘或左或右地摘着长短不齐的荇菜。
优雅的姑娘啊,我要敲着钟,击着鼓,把你迎娶回来。
习题:
1.《关雎》选自《》。
它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305篇诗歌。
按音乐分类,编为“”、“”、“”三类。
《诗经》运用的表现手法是“、、”。
《诗经》开创了我国主义文学传统。
2.全诗用细腻生动的笔法描绘了一个青年男子对女子的思念,感情发展由,到,再到。
3.《关雎》巧妙地运用重章叠句,例如: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参差荇菜,左右采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几句中只换用了“流”“采”“芼”三个字。
请说说这种表达方法的作用。
4.本诗的主要表现手法是什么?
请分析说明。
答案:
1、诗经风雅颂赋、比、兴2.一见钟情日夜思念幻想结合
3.使诗的内容递增,逐步深入地展现“君子”炽热的情怀,起到加重感情,增强节奏感的艺术效果。
4.比兴。
如开头由关雎说起,引出君子追求淑女,这种委婉含蓄又生动形象的艺术手法在诗中多次运用,使全诗产生了意味深长、回味无穷的艺术魅力。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大意:
大片的芦苇青苍苍,清晨的露水变成霜。
我所怀念的心上人啊。
就站在对岸河边上。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他),追随她(他)的道路险阻又漫长。
顺流而下寻寻觅觅,她(他)仿佛在河水中央。
芦苇凄清一大片,清晨露水尚未晒干。
我那魂牵梦绕的人啊,她(他)就在河水对岸。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他)...
习题:
1.你如何理解这首诗抒发的感情?
2.诗中用反复吟咏的形式创造可望不可及的虚幻意境;蕴涵炽烈相识之情的句子是“”、“”、“”。
3.分析“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案:
1.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向往和相思之苦。
2.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
3.通过描写“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展现了一幅萧瑟、冷落的秋景,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1分),表达了一种追求“伊人”求之不得凄清、冷落(或缠绵悱恻)的思想感情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
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大意:
什么地方可以看见中原呢?
在北固楼上,满眼都是美好的风光。
从古到今,有多少国家兴亡大事呢?
不知道。
往事连绵不断,如同没有尽头的长江水滚滚地奔流不息。
当年孙权在青年时代,做了三军统帅。
他能占据东南,坚持抗战,没有向敌人低头和屈服过。
天下英雄谁是孙权的敌手呢?
只有曹操和刘备而已。
这样也就难怪曹操说:
“要是能有个孙权那样的儿子就好了!
试题:
1.“不尽长江滚滚流”借用 (作者)《登高》诗句: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意思感慨 。
2.表达该诗主旨的诗句是:
。
3.本词表达诗人对 的怀念,并希望能有像孙权那样有才有略的人来领导抗金斗争,收复失地统一中国。
4.赏析本词上、下片各使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5.赏析本词中“生子当如孙仲谋”一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参考答案:
1.杜甫 千古兴亡无尽无休,一如江水滚滚东流。
2.天下英雄谁敌手?
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3.被金兵占领的广大中原地区4.上片即景抒情,登高望远,千古兴亡之事已经逝去,唯有滚滚长江,不舍昼夜,短暂和永恒形成对比;下片用典,表现了作者怀古伤今的感慨。
5.从千古兴亡的故事中,举出与京口有关的曹操、刘备,特别是标榜了孙权的英雄形象,期盼当今能够出现孙权式的英雄统率千军万马抵抗侵略,光复神州。
无题
李商隐
原诗: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诗意:
相见的时候难,分离的时候也是难舍难离,春风没有办法,到了暮春,百花就会凋谢;
春蚕直到死,它才把所有的丝吐尽,红烛燃烧尽头,蜡泪才会流干;——(隐喻相思)
早晨起来照镜子,黑发都变了颜色;.夜晚吟诗,觉得月光都是寒冷的;——(思念和孤独)
蓬莱仙境距离这里没有多少路程,青鸟啊,麻烦您带去我情深意厚的探望吧。
理解性默写以及赏析:
1.李商隐在《无题》中抒写浓郁的离别之恨的名句是(写暮春时和自己所爱的女子别离的伤感情景的句子是: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2.抒写缠绵的相思之苦的名句是(常用来比喻教师的工作,被人们用来赞美无私奉献的精神的诗句是:
)(被后人赋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精神的名句是:
)(描写了坚贞不渝的爱情,至死不变的思念的句子是: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3.赏析“东风无力百花残”的妙处:
“无力”和“残”紧扣暮春时节的景物特点,渲染离别的气氛。
情景交融,使人有凄楚的感觉。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作者:
李煜
原文: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诗意:
默默无言,孤孤单单,独自一人缓缓登上空空的西楼。
抬头望天,只有一弯如钩的冷月相伴。
低头望去,只见梧桐树寂寞地孤立院中,幽深的庭院被笼罩在清冷凄凉的秋色之中。
那剪也剪不断,理也理不清,让人心乱如麻的,正是亡国之苦。
那悠悠愁思缠绕在心头,却又是另一种无可名状的痛苦。
理解和赏析:
1.“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中“无言”与“月如钩”表现了词人当时什么样的心境?
(表现了词人寂寞忧伤的亡国之痛。
)
2.词人是如何表现离愁的?
请根据三四句词意作简要赏析。
(用比喻的修辞,用乱麻喻离愁,形象可感,将抽象的离愁具体化,生动的写出了词人愁肠百结难以排遣的心情。
)
3.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作为亡国之君的哀之痛、思之切。
)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译文
听着一曲诗词喝着一杯美酒。
想起去年同样的季节还是这种楼台和亭子。
天边西下的夕阳什么时候才又转回这里?
花儿总要凋落是让人无可奈何的事。
那翩翩归来的燕子好生眼熟的像旧时的相识。
在弥漫花香的园中小路上,我独自地走来走去。
赏析
词的上片因今思昔,追忆难忘的欢聚,感叹时光的易逝;下片则描写落花、归燕,抒发伤春怀人的感叹。
【中考链接】
1、词人精心选择了西坠的夕阳,飘落的花瓣、重归的燕子以及徘徊于小园的诗人,构成一幅优美的画面,把自然的春光和人的青春年华很自然地结合在一起,表达了伤别怀旧的情怀,是运用了以景传情,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2、赏析“夕阳西下几时回?
"
夕阳西下,是眼前景。
但词人由此触发的,却是对美好景物情事的留恋,对时光流逝的怅惘,以及对美好事物重现的微茫的希望.
3、"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已成为千古名句,谈谈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花开花落是自然规律,所以人是无可奈何的;燕子每年都回来寻旧巢,所以说似曾相似。
这两句话对仗工整,音调和谐;画面生动,通过对易逝的自然春光的描写,抒发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情感浓郁,寓意深刻,发人深省,因而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4、这首词多处用到对比的写法,请你找出其中的一个例子,并简要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答:
"新"与"旧"对比;("去"与"来"对比)好处:
"新"是唱新词,"旧"是饮酒唱词时的环境------旧亭台,新词与旧景对比,抒发了今是昨非的怅惘情思。
("去"是花落去,"来"是燕归来,来去对比,增加了时光流逝的惋惜之情。
)
5、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结合全词简要概括。
(3分)
含蓄地表达了词人对时光流逝、春色飘零的怅惘(1分)、物是人非之感慨(1分)和孤独寂寞之情(1分)。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译文
飞来峰顶有座高耸入云的塔,听说鸡鸣时分可以看见旭日升起。
不怕层层浮云遮住我那远眺的视野,只因为我站在飞来峰顶,登高望远心胸宽广。
中考链接
1、这首诗中,“浮云”一词的寓意是什么?
(1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诗人善于把抽象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中。
这首诗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说说“不畏泘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一句所蕴涵的哲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①眼前的困难、障碍、挫折等。
(1分)②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
(意思对即可,2分)
3、对王安石的《登飞来峰》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畏”显示出作者的自信,表达了作者不怕一切邪恶势力阻挠的豪情壮志。
B.“浮云”指眼前的困难、障碍,比喻阻挠变法的小人或一切阻碍历史前进的势力。
C.诗人登高远望,似觉天地万物皆可尽收眼底,“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
D.这首诗借景说理,语意双关,既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雄心壮志,又表现出作者归隐山野的矛盾心理。
4、这首诗中正面写飞来峰高的诗句是();侧面写飞来峰高的诗句是()。
5、这首诗处处写景,又另有所指,如“浮云”既是实写眼前景,又比喻当时的保守势力。
诗中的“最高层”,字面是指千寻塔的最高层,实则指政治上的最高决策层。
6、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7、诗中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
答案
1、眼前的困难、障碍、挫折等。
2、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
3、D4、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6、表达了诗人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
7、不畏泘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雁门太守行
李贺(唐)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译文:
敌军似乌云压进,危城似乎要被摧垮;阳光照射在鱼鳞一般的铠甲上,金光闪闪。
号角的声音在这秋色里响彻天空;塞上泥土犹如胭脂凝成,夜色中浓艳得如紫色。
寒风卷动着红旗,部队悄悄临近易水;凝重的霜湿透了鼓皮,鼓声低沉,扬不起来。
为了报答国君的赏赐和厚爱,手操宝剑甘愿为国血战到死!
赏析:
全诗写了三个画面:
一个白天,表现官军戒备森严;一个在黄昏前,表现刻苦练兵;一个在中夜,写官军出其不意地袭击敌人。
首联写景又写事,前句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
后句写守城将士严阵以待,借日光显示守军威武雄壮。
颔联把激战中的边塞风光写得很壮美。
呜咽的角声,紫红的秋色,色彩斑斓瑰奇创造出一种苍凉、悲壮的气氛。
颈联潜师夜袭,一场苦战。
易水让人联想起“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诗句。
表达了视死如归之决心
尾联(引用战国时燕昭王台上招贤才得典故,表达了将士英勇杀敌,报效国家的决心和勇气。
(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一句中“压”和“开”字用的好,历来被人们称道,请简要分析两字好在何处。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全诗,试从表现手法和内容两方面谈谈你对这首诗歌的理解。
答案:
(1).这首诗歌颂了守边将士浴血奋战,誓死报国的英雄气概,也表达了诗人立志报国(尽忠报国)的决心。
(2分)
(2)“压”是“逼迫”的意思,敌军像黑云一样压向城头,想把城摧毁。
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等,淋漓尽致的揭示出来;“开”写出了守军披坚执锐严阵以待,雄姿英发。
(3)答:
表现手法:
示例一:
首联:
运用比喻、夸张手法,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
示例二:
善于用典:
颈联用荆轲《易水歌》,表现将士们无所畏惧,勇往直前。
尾联用战国时期燕昭王置千金于黄金台上以招贤才的典故,既与战争地点吻合,又称颂了天子对人才的重视和将士誓死杀敌,报效朝廷的决心。
游山西村
陆游(宋)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译文:
不要笑话农家的酒浑,丰收之年有丰足的佳肴款待客人。
当山和水不断出现在我眼前时,我正疑惑无路可行,忽见柳色浓绿,花色明丽,一个村庄出现在眼前。
吹箫击鼓,结队喜庆,春社祭日已临近,布衣素冠,简朴的古风依旧保存。
从今后,如果允许大家在晚上闲逛,那么我将拄着拐杖,不定时地会在夜晚敲响农家朋友的柴门。
1、从诗体上看,这是一首诗,全诗紧扣一个“”字,按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转换来叙述。
2、一个“”字,表达了农家款客尽其所有的盛情。
一个“”字,写出了曲折多变的景色,点明这变化的景色是作者的主观感受所致。
3、从“丰年待客足鸡豚”能够看出村里人的特点,全诗表现的气氛。
4、“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两句流传最广,请自选一个角度,谈谈你的看法。
5、“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诗中的意思是诗人经过一番寻找,终于来到了山西村,现在人们常用来理解为。
6、这首诗赞美农村风光和,流露出诗人的情感。
7、最后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1、七言律 游2、足 疑3、热情 热烈或和谐4、
(1)艺术:
采用对偶句的形式,读起来朗朗上口,易于诵记(或:
用对比手法,突出了柳暗花明给人的惊喜)
(2)意境:
前一句写山重水复无路可寻的无奈,后一句则写出了披花拂柳发现另一个村庄的喜悦。
(3)寓意:
它写出了人们有时面对无路可走的境地,但突然事情有了转机,出现了新的希望,揭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
5、困境中蕴涵着希望6、淳朴的民俗 热爱农村生活7、对游览之地恋恋不舍 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观刈麦》唐白居易
1、本诗描绘了那三幅画面?
妇姑童稚送饭,丁壮南冈割麦,贫妇抱子拾麦。
2、对比的手法是这首诗的重要艺术特色,这首诗是如何运用对比手法的?
其作用是什么?
在这首诗中,诗人不仅把劳动人民的贫困、善良与地主阶级的奢侈、暴虐作了对比,而且还把自己的舒适与劳动人民的穷苦作了对比。
深刻地揭示了在繁重的赋税压迫下的农民们生活的艰难,表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3、为什么说夏日“丁壮”已“力尽”却“不知热”,反而“但惜夏日长”?
这是一种矛盾心理,为了早日粮食入仓,劳动人民不顾自己筋疲力尽,不顾烈日炎炎,争分夺秒拼命干活。
“但惜夏日长”写出了劳动人民的矛盾心理,耐人寻味,令人心酸。
4、白居易向来同情劳动人民,他在《卖炭翁》和《观刈麦》都有体现。
在《观刈麦》中与“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有异曲同工之效的两句诗是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译文】
京城大道上空丝雨纷纷,它像乳汁般细密而滋润,
远望草色依稀连成一片,近看时却显得稀疏零星。
这是一年中最美的景色,远胜过绿杨满城的暮春。
1、请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所展示的画面。
(2分)
【答题示例】长安街上,绵绵细雨滋润着大地。
远远望去,朦朦胧胧,仿佛有一片青青草色,走近了,却极淡极少、似有似无。
2、赏析“最”,“绝”二字在诗中的表达效果。
将大地回春的早春景色与满城烟柳的晚春景色进行对比,突出早春景色的可爱。
3、全诗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
对早春的喜爱之情。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五言律诗)
王勃(唐)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一、诗歌大意
古代三秦之地,拱护长安城垣宫阙。
透过迷漫的风烟似乎能望见巴蜀的五大渡口。
我之所以有依依惜别的情意,因为你我都是远离故乡,出外做官之人。
四海之内只要有知己,即使远在天边,也感觉像邻居一样近。
不要在分手时徘徊忧伤,像多情的儿女一样,任泪水打湿衣裳。
二、诗歌主旨
这是首送别诗,王勃之友杜少府去蜀州任职,诗人在送友路上作此诗对友人表示劝勉,表达了诗人乐观豁达的胸襟(怀)及朋友间真挚的感情。
三、试题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①与友人的惜别之情②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2、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首联中的“辅”字或“望”字。
“辅”示例:
形象地写出了三秦大地护卫着长安的景象,气象雄伟,使诗歌开篇意境开阔。
“望”示例:
将相隔千里的京城和蜀地联系起来,表达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
3、这首涛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传诵的句子,请说说它好在哪里。
请写出一句与其立意相反的送别诗。
自古以来,写离别的诗大多情感悲伤、基调低沉,而王勃的这两句写得昂扬乐观,能给朋友以安慰和鼓励,对待离别态度很积极。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4、感悟诗人的情怀,说说这首诗为什么在古代送别诗中是别具一格的。
诗写送别友人,但一反传统送别诗所表现黯然消魂的情绪,虽然意识到羁旅的苦辛和离别的孤独,但表现的却只有真挚的友情和共勉,心境明朗,境界开阔,特别是颈联,饱含友谊,蕴涵哲理(诚挚的友谊可以超越时空,缩短距离),为一篇之警策,千古之名句。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一、诗歌大意:
望不见啊,往古的贤者;盼不急啊,后世的哲人。
想到那宇宙的无穷无尽,(我站立在黄金台上)独自热泪飞溅。
二、试题:
1.“怆然而涕下”写出了什么?
(神态描写)形象逼真的描写了诗人热泪飞洒的情态和悲愤。
2.“独”有什么作用?
渲染了诗人心中不可名状的孤独和悲愤。
3.赏析首联和颔联。
从时间角度表现了主人公的孤独,为下文抒发悲怆的心情做铺垫。
4.诗人的形象是什么?
怀才不遇的孤独和悲愤。
夜雨寄北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
2、诗歌大意:
你问我什么时候回去,我还没有确定的日子。
此刻巴山的夜雨淅淅沥沥,雨水涨满了秋天的河池。
何时我们才能重新聚首,到那时我们在西窗下一边剪烛一边谈心,我再告诉你,今晚在巴山作客听着绵绵夜雨,我是多么寂寞,多么想念你!
3、中考题鉴赏:
①这首诗借“巴山夜雨”之景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漂泊异乡的孤寂,盼望归期的感伤。
②简析诗中“涨”字的妙处:
“涨”既写出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又流露出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从而衬托出诗人深重绵绵的愁思。
“涨”字一词,用词准确,富于动态感。
③三、四两句的妙处:
运用想象和联想,虚实结合,遥想未来与亲人西窗下剪烛夜话,回想现在巴山夜雨时彼此相思的情景。
在时间和空间的回环对照中,将深挚的思念之情表达得曲折细腻又含蓄隽永。
④“期”字和“巴山夜雨”重复使用好处:
造成回环往复,缠绵曲折的意境,跨越时空把此情此景与往日彼情彼景交织,构思巧妙。
⑤成语“剪烛西窗”源自本诗,结合诗歌内容,说说“剪烛西窗”的含义是什么?
思念朋友,渴望团聚
泊秦淮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作者简介:
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晚唐杰出的诗人、散文家,著有《樊川文集》。
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
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2、诗歌大意:
迷离月色和轻烟笼罩着寒水和白沙,夜晚船儿泊在秦淮河上靠近酒家的地方。
卖唱的歌女不知道亡国之恨,隔着江水还高唱着《玉树后庭花》
3、中考题鉴赏:
①“烟笼寒水月笼沙”两个“笼”字的作用:
两个“笼”字巧妙地将轻烟、寒水、淡月、细沙融为一体,组成一幅朦胧淡雅的水边夜色图,勾画了秦淮河凄清迷离(迷蒙冷寂)的画面。
②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句写景,二句叙事、写景连用,把“近酒家”放在句末,为下句“商女”“亡国恨”“犹唱后庭花”作铺垫。
B诗中描绘了秦淮河迷蒙冷清的寒江夜色,寄寓诗人的忧愁和伤感。
C全诗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忧愁,语言清新洗练,化用典故,是唐诗绝句中的的优秀名篇。
D商女热衷歌唱《玉树后庭花》靡靡之音,诗人既批判了她的幼稚无知,又抒发了对自己忧时伤世的感慨。
③谈谈你对“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理解。
表面上是对歌女的批评,实际上批评了醉生梦死的晚唐统治者,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之情和对达官贵人的愤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