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财富巅峰团队是这样炼成的.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322769 上传时间:2023-02-10 格式:DOCX 页数:57 大小:525.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团队财富巅峰团队是这样炼成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团队财富巅峰团队是这样炼成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团队财富巅峰团队是这样炼成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团队财富巅峰团队是这样炼成的.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团队财富巅峰团队是这样炼成的.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团队财富巅峰团队是这样炼成的.docx

《团队财富巅峰团队是这样炼成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团队财富巅峰团队是这样炼成的.docx(5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团队财富巅峰团队是这样炼成的.docx

团队财富巅峰团队是这样炼成的

团队=财富—巅峰团队是这样炼成的

第一讲团队发展规律与要素(上)

团队认知

1.什么是团队

所谓团队,就是一群人以项目或任务为导向,成员之间同心协力,用群体的智慧,结合成巨大的创造力,高效地实现团队共同的目标。

换句话说,团队就是一小群有互补技能、为了一个共同目标而相互支持的人。

有时候,一群人组织在一起,团队智商会大于个体,而有时候组织不好反而出现团队智商小于个体智商的现象。

这说明,不是一群聪明人在一起就能够结成一个很好的团队。

一群人去坐公交车是不是团队?

不是,因为没有目标、没有组织。

生活中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报道,说公交车上4个歹徒把40名群众给洗劫一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

因为那4个歹徒虽然不是团队,但保证是团伙。

他们有统一的领导,有能干的成员,有缜密的工作计划,除了追求跟社会价值背离之外,其他方面都挺先进的。

然而坐公交车的40名群众,如果被一个英雄有序地组织起来,就可以快速组建一个临时性团队,将4个歹徒扭送公安机关。

2.团队建设的重要性

中国有一本非常好的团队建设的经典之作,就是著名的神话古典小说《西游记》。

《西游记》当中有几个主要的人物?

大多数人会说4个,明显地忽略了团队那最默默无闻、最有贡献的白龙马;有人说5个,其实5个也不完全正确,因为作为一个团队,怎么能忽略了支持你的上级领导呢?

还有观音菩萨和如来佛。

判断一个团队优劣的标准,要看它是否赢得了多数人的赞美。

毛主席就称赞过《西游记》是一部好小说,尤其讲到猪八戒,说他是一个有缺点的同志,但是这个同志是可以教育好的,他也可以为革命做出贡献,比如第92回,过某某山洞时猪八戒用鼻子把山洞口拱开,大家才攻进去的;第二个赞美该团队的人是阿里巴巴的总裁马云,其貌不扬但是非常富有能量,被称为小巨人,他非常欣赏唐僧团队,认为该团队由一群有缺点的人构成,但使用的却是每个人最大的优点,比如猪八戒,爱搬弄点小是非,惹点小麻烦,但关键时刻他也能够抡起九尺钉耙,为保卫团队而奋勇参战。

下面来分析一下这几个人的优缺点。

唐僧,缺点是罗嗦、老念经、没有主见、优柔寡断、善恶不分;孙悟空,缺点是冲动,虽然技能比较好,但是工作当中比较情绪化;猪八戒,缺点是好逸恶劳、好吃懒做、好色;沙僧,缺点是平庸、能力不行,据说在《西游记》当中,沙僧就三句台词:

第一句是师傅被妖怪捉走了,第二句是二师兄去救了,第三句是要大师兄在就好了。

关于各自的优点,唐僧,目标坚定、方向清晰、使命感最强,适合当领导和领袖,因为领导和领袖最主要的能力是前瞻力、战略远景,不管遇到任何风吹浪打,唐僧永远只对团队说一句话:

继续西行;孙悟空,优点是能力强,尤其专业能力比较好,没有攻不下的关,人脉广且社会资源丰富;猪八戒,优点是能吃苦,善于为团队制造乐趣,心胸宽广,是孙悟空非常好的搭档;沙僧,优点是踏踏实实、勤勤恳恳,把团队内的事情完成的很好;白龙马,优点是踏踏实实、勤勤恳恳,悄无声息却做出很大贡献。

下面来看两个真实的例子。

【经验分享一】

华润集团,是我们党最早创办的公司,有过好多任董事长,其中有一位比较有知名度,叫宁高宁,现在调到了中粮集团,他曾经对着26个他收购来的啤酒厂的老总,讲了这样一个案例:

有一天,在森林里,有一只狼很饿,转了半天发现山脚下有一只猫,狼很高兴,终于有早餐可以吃了,然后就一个饿狼扑食把猫吃掉了。

第二天早晨又饿了,转了半天没找到一点儿吃的,于是又来到昨天的地点,一看,又有一只猫,狼高兴地想:

还定点供应,太棒了!

狼吞虎咽地把猫又吃掉了。

第三天早上又饿了,狼习惯性地来到了昨天那个地点,一看,山脚下又有一只猫!

狼太高兴了,天赐的自助早餐啊,每天早晨都有!

以后这只狼就慢慢地习惯了,每天早晨都到这里来吃一只猫,经过了26天,它总共吃了26只猫。

第27天早上,狼又习惯性地来到那地方,一看,大喜过望,因为今天这只猫好大,足可以吃三四天的。

狼很高兴,扑过去就要吃掉它,谁料这只猫不肯就范,还跟它发起搏斗,最后把狼给吃掉了。

原来,这是只大猫老虎。

宁高宁给26个啤酒厂老总讲完这个案例,问道,你们是26只猫还是一只老虎?

亲爱的读者想想看,一只老虎厉害还是26只猫厉害?

当然是一只老虎厉害。

群体和团队的创造力是不一样的,前者总体上说是比较小的,后者是比较大的。

我去华润集团做培训时,学员问我是否知道现在华润有多少家啤酒公司,我说最初有26家现在大约有40家,谁知他们让我再猜,于是我发现这个团队发展的非常快,确实是猫变老虎了。

【经验分享二】

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军队,无论是在红军时期、八路军时期还是解放军时期,大部分时间我们的兵力总数和对手国民党相比都算是少数。

为什么在少数军队的情况下,还能够生存下来,并且发展壮大,最后打败了它的对手?

最主要原因是发挥了团队精神。

毛泽东的军事策略中说,3倍以下敌人不能打,3倍勉强可以打,5到6倍才提倡打。

在每一次战役上,总是能够集中最优势的兵力消灭掉敌人一部分,这就是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战略。

有一个非常有名的战役,是国共两党非常重要的转折战,叫孟良崮之战。

当时蒋介石发动了对陕北、山东两大解放区的重点进攻,为避免分散兵力吃大亏,蒋部队集结了50万的重兵,层层推进。

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军,开始一点一点地往后退,退到以临沂为中心,最后终于出现一个战机,就是国军当中的74师,稍微靠前一点点。

74师是国民党的王牌主力之一,之前我们通常都是避开强敌先打弱敌,但现在形势危急,我军领导们思虑再三难下决心,最后是陈毅一锤定音,他把军帽摘下来往桌面上一摔,说好不走了就在这儿打一仗。

很快他派一部分人把74师的后路切断了,此时师长张灵甫并没有惊慌,因为该师原名74军,保卫过南京,是非常善战的部队。

他带着部队退到周围的一个山上,这个山就叫孟良崮。

张灵甫电报通知蒋介石战况,又惊又喜,惊的是,74师被人给包围了,喜的是,终于找到解放军的主力了。

此时形成了这样一个态势,陈毅和粟裕指挥10个纵队将74师圈在孟良崮山上,外围松松散散的国民党将近50万大军虎视眈眈,处于一种半包围状态,这时候就取决于一非常重要的关键因素,即能否在最短的时间内拿下74师。

如果拿下了,就可以轻松的离开战场,转危为安;如果拿不下,就可能要面临很大的危险。

粟裕下达了作战命令,几个纵队阻击援敌,几个纵队开始重点围攻74师。

离74师最近的有两支部队。

其中一支83师师长李天霞和74师师长张灵甫之间有着很深的矛盾,曾经在合作共事的时候有过不开心,加之张灵甫是蒋介石眼中的红人,遭人妒恨,当时的形势是中心开花四面合围,如果让张突围成功那就更红了,所以从早晨总攻开始到晚上,两部队均按兵不动,甚至在蒋介石打电话让他抓紧时间派一个旅的时候,他派一个旅,这个旅派了一个团,这个团最后派了一个连,此时已是第二天下午,强力救援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了。

陈毅和粟裕就在50万大军的虎视眈眈之中吃掉了74师,顺利转移。

毛主席和粟裕见面的时候说,这次战役有两个人没想到,第一个是蒋介石,没想到你敢拿他的王牌主力开打,第二个是我,没想到我军能一举歼灭蒋的精锐部队。

孟良崮之战的胜利,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我军良好的团队协同作战能力,其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阻击原理的战,即第二天蒋介石打电话给25师施加压力,师长黄百韬疯狂率部进攻,然而第一道防线已经失去了,第二道防线正在那里死守,兵力很少,解放军的一支营队经过,师长跟这个营长一沟通,营长二话没说投入战斗,此时的国民党25师,已经伤亡了几千人甚至上万人,这时候不要说投入一个营,投入一个连可能都对战场发生一些影响,结果又把敌人打退了。

这也是协同作战的结果。

战争也好,今天的企业竞争也罢,小公司要打败大企业,或者说要跟大企业竞争,非常主要的一点就是团队建设,大公司的团队建设也非常重要。

接下来我们看一下上海的一个知名企业是如何建设团队的。

【案例一】

上海某企业,由五个人合伙创办的,他们合作了16年,五人各有自己的特点。

首先那位领导,学哲学出身,不喜欢张扬但是情商很高,善于联络人,他认为自己最大的特点是没有太多的专长,适于整合具有专长的团队;第二把手是一位口才非常好的人,善于吸引资源,到很多地方做过演讲,人脉关系非常丰富;第三把手、第四把手是踏踏实实做扎实管理的人;还有一位是女性。

这五个人都是复旦大学的毕业生,他们说,五个人五个手指,攥起来就是一把拳头。

如果打分,每个人也许只有80分,可是五个人团结在一起,可以打败100分的人。

这几个人根据各自的专长,有的发挥他的高情商,把大家凝聚在一起,建立一个更伟大的目标;有的整合资源为团队所用;有的踏踏实实地把整合来的资源加以利用和管理。

终于,他们成功了,创立了著名的复星集团。

金象大药房就是该集团旗下的,电视上做广告的桂林西瓜霜、花红药业等也都属于它药业板块。

由此可见,小公司要打败大企业,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团队合作。

一个优秀的企业,一定有一个非常优秀的团队。

第二讲团队发展规律与要素(下)

1.群体与团队的差别

世界杯已经成为了全球性的狂欢节,NBA也广受欢迎,受欢迎程度都远远地超过了个体竞技项目。

其中非常主要的一个原因是,这个项目是团队项目。

如果只有两个人竞争可能就不会那么受关注了,这完全体现了团队的竞技。

有人对我国所得的金牌进行了一个分类统计,结果表明大多数得金牌的项目都是个体竞技项目,这说明我国的体育运动员个人能力很强,团队协作却相对比较弱。

中国过去的经济体制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缺乏工业化流程生产及相互的衔接。

比如一个人做一根针,不管耗时多久,总之很勤奋很努力地磨,直到“铁杵磨成针”。

可是在工业化流程生产中,有人是拉丝的,有人是切段的,有人是钻孔的,很快就可以生产大量的产品,这就是工业化流程生产、团队协作互相支持的作用,所以团队的力量远远大于个人。

图1-1团队的涵义

对团队的解释不妨看一下这个单词“team”,可以拆开来看成“Togethereveryone,achieveIsmore(41:

00)”。

这句话是说,大家在一起,每个人才能够拥有和获得更多。

举个例子,一个人如果走进沙漠,相当于去送死,但是如果一支军队,透过互相救助,70%到80%的人可以通过。

同样,一个人走进原始森林迷路了将永远走不出来,一支军队透过互相救助百分之八九十可以走出来。

一个团队的人数不宜太多,最好保持适当的规模。

如果人数太多,又没有分成二级团队、三级团队,其凝聚力就会下降。

曾经热播的《红楼梦》,就有这样一个特点。

贾家是一个非常大的集体和团队,可是没人有这种责任感,谁都不关心家庭怎么样。

少爷们都到账房里领银子,二少爷刚领了20两,三少奶奶就说你看人家二少爷一次就领20两,你这三少爷怎么一次就领10两,三少爷说明天我领30两……最后这大家庭由于集体无责任意识,衰败了(当然还有很多其它复杂的社会原因)。

所以团队要由少量人组成,这些人具有互补性,对一个共同目的和绩效目标做出承诺并彼此负责。

有人说这个答案非常简单,85乘以7等于595。

答案有三种可能性,第一个是大于595,第二个恰好等于595,第三个小于595。

60%的人认为大于,40%的人认为小于,极小部分人认为等于。

其实,并不是把7个人放在一个小组就成为团队,因为这七人中也许有人会质疑为什么拉这个东西,即大家的使命感不一样,也许有人质疑为什么非得往这个方向拉,即大家的目标和方向不一致,还也许有人拉货之前先提出给多少奖励、有谁监督、有无考核等等。

同样,并不是在一个办公室里的人都是一个团队,关键要看大家是否真的有进行团队建设。

电视连续剧《潜伏》中,余则成也跟大家在一起办公,同事们跟他混一段都没命了,他老师还跟他混,估计再混一段也要性命不保。

余则成每天早晨上班的时候要经过一个走廊,走廊的后面贴了四个大字“精诚合作”,多么有讽刺意味!

一个团队的人信仰不一样,追求不一样,这就不能称其为团队,它至多是一个群体。

因此,绝不是一群人在一块就叫团队。

看上面这两个图,一个真正的团队,它是高度互动的,互相支持的互相配合的,比如球队。

球队就呈现这样一种趋势,踢球的人从来不会上场前问,这球我踢吗,球员们高度互动的互相支持互相配合。

而一群人一起去坐公交车,这绝不是团队。

那怎么才能称之为团队呢,团队到底应该有哪些要素呢?

二、团队的发展规律

1.团队的要素

下面分析一下,团队到底应该有哪些要素。

拿球队举例,一个发展良好的球队,要有教练、前锋、中锋后卫等球员,还要有队长、队医、俱乐部老板及投资人,此外还需要后勤人员和拉拉队。

再比如一个拍电影的班子,需要具备一个好的电影创作团队,非常热播的电影剧本,导演、演员、编剧、制片人、灯光道具音响师、后期制作、宣传策划、渠道院线、经营工作人员及投资方等等。

这就是团队的构成要素。

透过这两个团队,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团队的共同构成要素:

第一,领导。

谁当教练谁当导演很重要。

一部片子若由张艺谋陈凯歌冯小刚导的大家都会去看。

第二,能干的成员。

张艺谋拍《满城尽带黄金甲》,当时做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决定,就是请周杰伦来演杰王子,引来少男少女都买票,所以演员很重要;姜文的《让子弹飞》,集结了一些非常有实力的演员,姜文、葛优、周润发。

对于一个电影来说演员很关键,对一个球队来说球员很关键,还有制片人投资方这些都非常重要。

这些就是团队的要素即核心。

2.团队的发展阶段

怎样才能把这些要素发展好呢?

我们需要做些什么呢?

毋庸置疑,团队建设。

建设团队,需要有一定的发展阶段,才能形成这样一个好的团队。

如右图所示,第一阶段叫工作群体阶段,大家是比较松散的。

第二阶段是伪团队,即该团队不是真正的团队,大家虽然在一起办公但方向不一致、使命感不同,目标不同。

大家只是在一起而已,缺乏信任、没有冲突,而良性冲突对团队是有利的。

第三个阶段是潜在的团队,在这一阶段团队慢慢开始形成,具备团队的一些要素了。

第四阶段是真正的团队,即高效运作的团队,这些要素已经被磨合的非常好了,此时团队的创造力是最强的。

第五阶段是表现出色的团队。

团队建设的五个阶段还有另外一种说法,第一个叫形成阶段,第二个叫磨合阶段,第三个叫正常运作阶段,第四个叫高效运作阶段,第五个叫创新阶段。

其中有两个阶段很重要,第一个是磨合阶段。

磨合就是把一个伪团队变成一个真正的团队的过程。

某上海企业家对此有一个非常形象的举例:

不吵架的兄弟是假兄弟,不吵架的夫妻是假夫妻,真的兄弟真的夫妻会吵架,因为吵架也是一种沟通和磨合。

小沈阳有一个段子,内容是判断两个人是不是夫妻。

段子中描述有一男一女两个人一起走旋转门,女士一不小心撞到了头,此时,如果这个男士特别殷勤地跑过来,担心地问还好吧,怎么这么不小心,有没有撞坏,来我看看……特别细心地呵护,小沈阳说这不一定是夫妻,而如果那男士说你没长眼睛啊,这肯定是夫妻。

前者是伪团队。

团队是要有磨合阶段的,这是第一个重要阶段,比较痛苦。

但是从哲学的角度来看,这恰恰是凤凰涅磐、形成真正团队的阶段,它把一群松散的群体团结在一起。

这一阶段,大家方向不一致、目标不同、兴趣不一样、专长不同、能力不同,很多方面存在差异。

有一些差异允许存在,有一些差异是不允许存在的。

团队中成员可以有相同的方面也可以有不同的方面,相同的是共同的追求和同类型的价值观,不同的是能力兴趣与专长。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在长征时期其实也是一个磨合过程,这个过程大家方向不一致,领袖有一个名义上的领袖和一个潜在的领袖,沟通也不好。

当时有一首歌叫《新长征路上的摇滚》,歌词中有这样的句子,山也多水也多,分不清东西,人也多嘴也多,讲不清道理,这就是磨合。

遵义会议之后,形成了一个高效的团队,有了统一领袖毛泽东,有了统一的方向北上抗日,有了顺畅的沟通,有了统一的工作方法,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革命实践相结合,这时开始形成一个真正的团队。

第二个重要阶段是创新阶段。

这一阶段领导很伟大。

从上图的发展曲线我们看到,从群体到伪团队到磨合,然后到高效团队,达到了一定的顶峰之后,如果不进行创新可能会走向衰败。

这时候往往就非常需要一位能够进行团队创新的领导。

清朝的所谓康乾盛世,一个是指康熙,一个是指乾隆。

很多时候,人们会忽略中间的雍正王朝。

雍正的父亲康熙虽然是一位非常有作为的君王,可到了康熙末年,社会弊政越来越多,年事已高的康熙大帝已无力做大幅度地调整,有些平庸官吏不用还不行,用还有一些问题,对社会的弊端不改革也不行,改革可能又会引发问题,所有这些弊端都推到了雍正王朝。

雍正是一位非常勤勉的帝王,有历史记载,他所批阅的奏折的量是非常大的,在位期间进行了大量的社会变革,摊丁入亩、火耗归公、一条鞭法等很多方面的变革创新,获得了极大成功,为之后的乾隆盛世奠定了非常殷实的经济基础。

康乾盛世是社会变革的结果,同样道理,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也会出现官僚主义严重、机构臃肿等一系列问题,同样需要改革创新。

接下来看两个案例。

【案例二】

IBM是世界上非常大的计算机硬件厂商,经过一定时期的高效运作之后,出现了一系列问题。

此时IBM迎来了一位新任的总裁郭士纳,原来是卖饼干的,大家都在看笑话,认为一个卖饼干的人怎么能够管理好计算机硬件公司呢!

事实让大家出乎意料,郭士纳上台后开始进行大量的变革,很快扭转了局面。

郭士纳上任后想到IBM是蓝色巨人,推测大家都穿蓝色衬衫,所以演讲时穿了一件蓝色衬衫。

他一上讲台却发现台下人穿的全是雪白的白衬衫!

原来,IBM蓝色巨人穿深蓝色西装。

第一天演讲结束,郭士纳特地准备了白衬衫,第二天早晨走上演讲台一看,大吃一惊,台下穿的花花绿绿,大家议论纷纷:

“新领导来了,文化变了,可以随便穿了……”。

正如韦尔奇说过的一句话:

如果你想改换一个部门暮气沉沉、死水一潭的状态,最有效的方式是替换一个有活力的领导。

郭士纳发现公司原来的文化已经变形走样了,比如IBM非常讲究尊重个人,可是实际上一些老员工啥也不干你还得尊重他,于是郭士纳先生对IBM进行了大刀阔斧地变革,从以生产硬件为主转向提供服务为主,通过一系列战略性调整既保持了IBM这头企业巨象的完整,又重新确立了其在国际经济舞台上举足轻重的IT企业的地位。

由此他还整理出一本书《谁说大象不能跳舞》。

团队创新阶段是非常重要的,团队创新者的作用不可小觑,他的功绩绝不小于那位组合成团队的领导者。

第三讲团队构成核心要素(上)

【案例三】

GE公司是由著名的发明家爱迪生先生创建,到现在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

公司在发展过程中,和大多数企业一样,经过了起起伏伏波浪式的曲线。

它的每一任总裁上台之后都要进行一些变革,以使企业不断地适应环境的发展和变化的需要。

一个团队和外部环境之间的发展规律是这样的,外部环境总在发生着很大的变化,这个团队必须不断地进行变革创新以适应外部组织变化。

假如该团队略微领先外部环境,它就可以实现引领和领先;如果跟环境发生比较匹配,就能够正常生存;如果该团队落后于环境,就可能走向衰败。

韦尔奇先生在执掌GE的时候,公司有着很严重的官僚主义风气。

有一次,一个下属让他来批一份文件,数过之后他发现自己是第17个要签字的人,韦尔奇当时很生气,说既然需要我签字,为什么到现在才递给我,如果不需要我签字,为什么要放在我面前?

所以韦尔奇决定向官僚主义开战,经过他的一系列变革GE这个团队又发展的非常好。

一、共同的追求与类似的价值观

团队之所以叫一个团队,是因为有一个共同的追求和相类似的价值观。

团队之中有相同也有不同,这是相同的部分。

1.共同目的与业绩目标

(1)两者关系

*共同的、有意义的目的能确定基调和志向;

团队成员要清楚为什么要组建这个团队,为什么要参加这个团队,为什么在这个团队内很好的贡献。

*具体的业绩目标是这个目的整体的一部分;

目标是用以解决阶段性的成果问题。

目的和目标不一样,目的是指为什么,目标是指阶段性成果。

*两者的结合对业绩是重要的。

(2)共同目的的重要性

*共同目的包含了大于近期目标的更为广泛而深刻的理想;

举个例子,这个目的有没有一个更广泛而深刻的理想?

有没有意义?

人都需要有一种感觉,伟大的感觉。

为什么要加入这个团队?

为什么要做这个行业?

今年开始企业招聘变得越来越有难度了,连民工都出现民工荒了,更何况优秀的人才。

在这种情况下,就要解决一个问题,即为什么要加入这个团队,为什么要做这个行业,这不是在跟某一个行业争人,是跟所有行业争人,因为他可以做电脑、家具、金融等很多行业。

*共同目的是组织的目的,而不是个人的目的;

有很多团队领导者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这个目的仅仅是他个人的目的。

当这仅仅是个人的目的时,最大的问题就是你不能够感召影响很多人的热情,因为这个目的实现了,只对你个人有好处,跟别人没有太多关系。

*团队成员要经常提起这个目的,并开拓它的潜在含义;

*这个目的是否包含了特别有意义和值得回味的主题。

(3)个人目标与团队目标一致

如图所示,共同的目标就是在使命、愿景、精神追求、共同追求之后形成的一个阶段性成果。

目标和目的是不一样的,后者是指为什么要做这件事,前者是指阶段性的结果和成果。

现代企业都得进行目标管理,目标管理要保证上级对下属的工作在一个时间之内产生一个阶段的工作成果。

大多数企业的目标管理做得还是不错的。

企业一定要有一个总目标,如果是集团公司要分为四级目标,第一个叫集团层,第二个叫公司层,第三个叫部门层,最后一个叫个人层。

这就是千斤重担万人挑,人人头上有指标。

指标从团队最高层一直分解到每个人,必须要保证每个人,个体目标的实现加起来就是部门目标,部门目标的实现加起来就是公司目标,公司目标的实现加起来就是团队目标。

虽然这有点理想化,但事实上应该是这样,要确保每个团队成员的努力方向与团队整体工作目标相一致,个体的利益和整体利益相一致,或者整体的利益和个人利益在一定程度上尽量地去趋向于一致。

接下来举个例子。

【经验分享五】

毛主席进行解放战争也需要制定管理目标。

他把对手蒋介石的兵力全折合成旅计算有500个,毛泽东和周恩来经过中央军委开会商讨制定了一个计划,打算一年消灭100个旅,5年打完解放战争。

目标需要进行进一步分解。

当时有这样几个大的集团军,一野二野三野四野,加上华野。

华野是全军的总预备队,由于要保证机动兵力华野不能分配太多目标。

剩下四个野战军中,四野最能打,因为四野进入到东北之后,苏联人留下了一些物资,日本人留下了一些武器,而且东北民众积极抗日,踊跃参军报国,兵力发展很快。

如果一年消灭100个旅,平均每个月就得8个半旅,四野主动提出要承担3个半到4个旅,扛了一大块目标。

仅次于四野的为三野,计划承担每个月3个旅。

二野由于之前千里跃进大别山消耗很大,而且四周有重兵在合围,所以定的目标少一点,2个旅。

一野在西北,那地方养不住兵,总共26000多人,目标为消灭半个旅到1个旅。

这就是目标分解。

先按年度再按部门,然后开始打仗,打完之后进行数据统计。

9个月后,叶剑英和周恩来俩人经过统计,将结果汇报给毛主席:

我们不光成功地完成了目标,还超额完成1个半旅!

团队要有总目标,并且保证把它分解到个人。

同样,对于一个企业,要进行良好的目标管理,一定要把目标管理和绩效以及激励做在一起。

俗语说,好人一定有好报,现在是有好报才能激发出更多的好人。

也就是说,实现团队目标对个人的人生将产生影响。

一个优秀的团队,不应该是仅仅领导给下属派任务,还要做到让下属来到领导那里领任务、抢任务。

销售人员销售额完成1个亿送什么,1.5个亿送什么,2个亿送什么,完成5千万、3千万送什么,完成1千万罚什么,完成800万扣什么……只有团队成员从精神上看到愿景,从目标上实现总体目标,对个人利益有帮助,团队成员才有战斗的意愿。

2.使命与愿景

(1)什么是使命

先来看一个案例。

【案例一】

比尔盖茨先生去挖角,想劝服百事可乐的一名销售人员加入到自己的团队。

那个人起初不肯答应,认为自己在百氏可乐担任副总裁,掌管那么多的营销体,已经是很好的位置了,比尔盖茨对他说:

“实在是难以理解,你这么优秀的名牌大学的毕业生,有着那么丰富的工作经验,为什么要把一生的时间用于去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