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公司发展战略.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03219 上传时间:2022-10-03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590.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富士康公司发展战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富士康公司发展战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富士康公司发展战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富士康公司发展战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富士康公司发展战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富士康公司发展战略.docx

《富士康公司发展战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富士康公司发展战略.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富士康公司发展战略.docx

富士康公司发展战略

三、富士康的情况介绍

(一)富士康公司简介

1、 公司简介

富士康公司1974年创建于台湾,母公司是台湾鸿海精密工业公司。

富士康

在21世纪前经历了两阶段的发展:

第一个发展阶段是从初创时的1974年至1990年,为探索与立足的阶段;第二个发展阶段是由公司上市的1991年至2001年,为上市茁壮的阶段。

在这两个重要的成长阶段,为富士康树立了茁壮的根基,具备了挑战更高成长目标的条件。

富士康董事长郭台铭先生更明确的定义“从2002年开始,集团将迈向以科技创新为主轴的第三个成长阶段”。

在前两个阶段,富士康已在制造业行业占据了一席之地,并且布局好了亚美欧三大洲的制造版图。

在第三个发展阶段中,从2002年至今,富士康一直在把“制造的富士康”转型为“科技的富士康",努力将自己变成为一家高科技服务公司。

富士康所经营的主要业务内容包括:

资讯业、通讯业、自动化设备业、光电业、精密机械业、汽车业与消费性电子业,有关之各种连接器、机壳、散热器、组装产品以及网路线缆装配等产品之制造、销售与服务。

目前产品范围可归纳为零组件、模组、系统组装产品。

富士康以中国大陆为中心,逐步建立起世界各地的国际化版图。

在中国各

地40多个城市建立了科技制造工业园区。

超过百万员工,拥有全球电子业顶级客户,专业从事各种计算机、通讯、消费性电子等产品研发制造。

富士康现是世界第一大代工企业,是中国的最大出口商,进出口总额占比是中国进出口总额的3.7%o富士康是富比士评出的全球财富五百强企业,2015年位居第31位。

现在富士康想借由丰富的生产和管理经验,积极改造工厂制造,投入技术研发,发展电子商务领域转型,紧跟知识与网络经济步伐,把富士康打造成科技服务型企业。

2、 公司经营现状

在2000年之后,富士康开始积极进行垂直整合,采取与一般由下游向上

游整合的不同的逆向整合模式,也达到了与国际EMS(ElectronicManufacturingServices)般的一次购足(OneStopShopping)方式,且由于富士康采取由自己负担时间掌控与存货成本的风险,虽然此做法是富士康在面对国际大厂的议价能力压力下,曾面临多次资金不足风险,但也因为高风险的策略,使富士康能持续获取订单。

到了2001年,富士康已成为台湾民营制造业第一大厂的龙头宝座,在这短短的快速成长期间,董事长郭台铭先生独具风格的领导,使富士康在研发与生产上具备了规模经济,并在全球市场上获得国际的认同。

富士康1991年上市时只是年营收23亿元台币,只有连接器一项产品的中小型企业,在1996年开始透过并购拓展营运规模,跨入机构件领域。

郭台铭在2000年、2005年两度调整定位来带动公司转型,十五年来透过并购布局,带动年营收自900亿元大增至4.48兆元台币。

富士康能实现跨越式发展,其独特之处来自由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建造。

第一独步提供,速度、品质、工程服务、弹性、成本、客户附加价值,这的六大产品策略。

第二自创了电子件、零组件、模组,机光电垂直整合商业模式。

富士康就能提供全球最具竞争力的“总成本领先"的一站式解决方案给领导品牌厂商。

富士康的机光电垂直整合商业模式,简称eCMMS(electronicComponentModuleMoveandService)o由“自制零组件、零件模块化、快速物流”再加上E化的信息流链接全球客户,全面强化本身的竞争力。

富士康的eCMMS模式具有很大的弹性,以富士康擅长的零组件与模块设计相结合,以发挥快速且弹性的开模、组装工作的模式,并且把服务的范围从零组件,延伸到机械模块、电子模块、系统组装和测试,不但涵盖所有的计算机(Computer)、通信(Communication)和消费类电子产品(ConsumerElectronics)3C产品更进一步配合全球供应链,提供工程支持与服务。

富士康可以向客户提供任一零组件或模块,及成品组装等服务。

3C产业的上下游都可以成为富士康的客户,未来还可能进入汽车(Car)与各种智能卡(Card)等所谓5C产品市场。

富士康讲求低成本高质量,虽然原料可以节省的成本有限,借由eCMMS模式配合全球布局策略,富士康的营运的效率大大的提高,不但省下了别人所无法省下的营运成本,更借由服务的提供增加获利。

全面强化本身的竞争力。

在全球景气低迷之下,企业为降低企业成本、增加效率,有进行“委夕卜(Outsourcing)”的趋势。

富士康具有全球布局的制造与服务机能、经年累积的模具技术、以及和客户合作开发新产品的技术能力,和客户一起“JointDesign(共同设计)”、快速开发样品及进入量产,以中国为运筹和制造中心,快速地调兵遣将,在欧洲、美国设立据点,成立运作厂房,全球交货。

配合富士康独创地eCMMS模式再加上e化的信息流链接全球客户,富士康朝向全球专业代工大厂之路,已经完成策略布局。

富士康目前紧握上游关键零组件市场,正一步步往下游垂直整合。

从产业链来看,目前富士康是以代工制造为主,处在国际产业价值链的较低端。

以密集的劳动力来进行加工、组装环节,在全球的市场地位、产业结构及核心能力等方面,与先进的工业国的企业相比差距甚大,发展道路还很漫长。

向科技服务业转型,是富士康转型发展的重要战略。

目前,整个集团正在快速转型。

过去做工厂、发展技术,现在要发展贸易,重点是电子商务。

今后所有工厂走自动化、机械化的道路,减少人工的部分。

所以,现在要重点加强对技术和贸易的投入,已经开始在中国进行整体布局,配合国家整体发展战略,大力调结构,全力扩内需。

富士康在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利用电子商务直接把富士康的品牌、产品、服务卖给客户。

富士康正在加强创新、努力转型,把“贸・技.工”模式的“工”字早日用自动化智能设备取代,早日成为中国智能制造的领先企业。

富士康想变成一个集“工■技•贸”三合一于一体的国际企业。

(二)富士康存在的战略问题

富士康一直在用集中化战略,集中所有的资源配合苹果公司产品制造,给苹果公司和富士康公司同时带来了巨大成功,让富士康一直位于电子制造服务行业销售额的第一。

同时,富士康通过垂直整合,完整布局产业链上下游,为客户提供低价高质的服务。

富士康公司的现行的一体化战略就是成本领先战略的具体体现。

富士康现在主要集中在整个商业运作模式中代工制造环节,并以大客户为中心的集中化战略,在其他环节着墨太少,整体对抗风险的能力较弱。

此种运作方式与市场距离太远,造成与需求端脱节,跟不上市场变化和时代发展的步伐。

旧的战略具体表现在两方面,一是以规模经济为主轴的集中化战略,通过集中化采购和生产,做到“总成本领先,二是依靠人海战术和人口红利为基础的低成本代工策略,已运行多年。

但在当今的产业环境中,人力短缺,产品呈现多样化和个性化,商业模式变化多样,科技的发展影响产业的变革,让原来的发展模式经营越来越困难,巳不适合当今发展势态。

老旧的战略导致了一系列问题发生。

首先,原来的过度集中化战略,让公司面临极大风险,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1) 富士康公司业务较为单一。

高度集中于制造代工的业务,这种结构使富士康面临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提高的系统性风险。

在这两大外部因素之下,富士康原有在劳动密集型产业有比较优势,受到较大威胁。

“总成本领先”战略的弱点就在于容易被竞争对手复制,国外国内的对手企业的崛起对富士康的业务有着很大的影响。

加薪对代工企业盈利带来冲击,人力成本持续上升,导致经营利润下降;产品附加值低,利润微薄。

制造业者必须开始思考,如何为客户新增价值,并利用所有可支配的技术,迅速缔造新的价值,提高供应链的能见度,跨界更深入,管理端对端供应链,是降低供应链失败风险的最佳方式。

(2) 富士康公司客户较少。

客户过度集中在欧美几个大客户,富士康目前的业务是主要依靠着苹果这个大客户,与他一荣俱荣,苹果订单需求下降,导致销售额减少,毛利率下滑,受苹果产品需求低迷和代工市场竞争激烈的影响,富士康2015年第四季度利润出现了三年多来的首次下滑。

当前,富士康约50%的营收来自于苹果公司。

但苹果今年已发布了预警称,由于产品更新不吸引消费者,市场需求放缓,实行减产长期化,而且苹果有近20亿美元的库存成本积压需要消化,负效应也传导给供应链,包括采购量降低,并且开始对供应商进行压价,压价对象包括芯片、金属壳加工、电池、马达等供应商,据悉最高压价达到30%o加之苹果未来在印度市场的发展存在诸多不确定性,供应链策略的调整也存在诸多变数,这给富士康的未来带来的不确定性正在加大。

维持现况并无法带动成长,制造业者想在今日的环境中赢得市占率,必须与众不同。

许多业者开始专注于如何转战新的区域市场。

制造业者只有选择投入新的技术以期“把饼做大”,赢得更多的客户需求,或者诉诸激烈竞争以抢夺对手的市场版图。

再者,原始的低成本战略,也面临下面三方面的问题。

(1) 富士康组织方式较为传统,与市场衔接不紧密。

富士康仍以制造为核心来配置公司的各类资源,这种的陈旧的模式无法有效的响应产业链快速变化的要求。

另外,富士康传统的刚性制造系统无法满足消费者越来越个性化的需求。

即便富士康了解到了消费者的实际需求,但现行的制造模式会花费大量的调整时间和耗费高昂的成本,最后仍与市场的变化节奏脱节。

这样的模式也削弱公司的竞争力,不利于未来发展。

(2) 富士康大规模生产制造方式,以人工劳作为主,对工人的需求过度依赖,而现在人力短缺,招工困难。

企业内部自动化和信息化水平不足。

整体科技含量不高,进步提高的空间很大。

现有的一点规模优势,其他竞争对手很容易复制和赶超。

从而影响富士康的长远发展,长期的利益。

(3) 有强大竞争力和应用价值的核心技术储备不足,需要加大研发投入,掌握有价值的核心科技较少,比如半导体,显示,人工智能等等先进科技专利缺失。

这些技术会给现有的产业带来强大生命力和竞争力。

如果达到领先地位,那就设立较高的进入门坎,设置产业壁垒。

虽然富士康曾经取得了巨大成绩,在电子代工制造领域独占鳌头,但是在全球经济变化多端,产业变革突起,国家政策调整,资源成本上升等各种条件下,让富士康面临巨大的压力和极大的挑战。

(三)富士康战略调整的必要性

(1) 从生产手段看,富士康生产方式较为原始,还是主体依靠大规模的

工人来进行传统的生产制造。

而未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了产品越来越智能化和数字化,让制造产品的全流程发生重大变革。

智能技术逐渐融入到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中,缩短了整个周期里各个环节之间的时间消耗,提升了运行效率,降低了成本;另一方面,在人力紧缺的当下,在生产中大力应用以机器人为首的智能设备,来提升制造企业的生产效率,降低企业的人力费用是重要手段。

(2) 从发展模式看,富士康现在主要提供传统电子产品生产制造,是原始单调得运作模式。

而当今商业模式发展为生态化是趋势,提供的多样化的服务,让价值链变得更长。

新的发展模式推动了全球制造业的革新和升级,为可持续发展提供力量,让单一的传统制造商转变成整体解决方案提供者。

让产品从企划开始到最后回收利用无缝连接,让企业获得更多或更高利润。

(3) 从组织方式看,富士康是传统的官僚体制。

在企业内部管理方面,以传统层级结构管理企业的内部运行,以串联结构运行,强调管理组织等级分明,强调权利,难于适应市场和企业的多样化需求。

要建立制造企业组织新的竞争力,必须要让内部组织变得更扁平化,要培养开放,协作和分享的新思维。

专业化和精细化是产业分工新要求,柔性化和创新化是生产组织必备条件。

(4) 从发展格局看,富士康过去十年的成功主要靠大客户和中国政策。

现在,

其中的大客户苹果看起来不是太妙,当单一客户不再能支起富士康半边天,富士康必须有新的选择。

而另一个支柱是中国政府,富士康过去十年的快速壮大,搭上的都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