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319183 上传时间:2023-02-1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3.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下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八下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八下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八下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八下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下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docx

《八下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下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下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docx

八下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

注意保存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

班级:

姓名:

第五单元工业文明的来临

1、今天的工厂是由手工工场发展而来的。

发展过程:

手工作坊→手工工场→工厂。

2、手工工场最早出现于14世纪的意大利,以后扩展到西欧其他国家。

3、手工工场的特点:

规模大;出现雇佣劳动;实行分工合作、提高生产效率。

4、手工工场时期,农业仍然是当时的主要产业,西欧还处在农业社会中。

5、手工工场的作用(意义):

提高社会生产效率,改善人们的生活、促进贸易的发展、促进社会阶级发生变化、改变农业社会的面貌。

手工工场和手工作坊的比较

 

手工作坊

手工工场

所有者

作坊主

工场主

劳动者

作坊主、家人、帮工、学徒

雇佣工人

生产方式

共同生产(作坊主全程工作)

工人分工合作

生产关系

不存在雇佣关系

存在雇佣关系

6、随着工场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商人、贵族和农民发生了变化,出现了新的阶层:

早期资产阶级和早期无产阶级。

商人既是手工工场主,又是商人,是早期的资产阶级;贵族开始走向衰落,一些贵族开始经营工商业;失去土地的农民成为工人阶级的前身。

7、手工工场的产生和工商业的发展,新的阶级的诞生和成长,引起了思想文化的变化。

人们开始走出中世纪的宗教愚昧和专制主义,追求人性、自由、民主与科学。

8、“文艺复兴”运动发生背景:

中世纪时,欧洲处在天主教会的绝对统治下。

工商业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9、14世纪,在意大利,新兴的资产阶级借助研究古代希腊罗马文化,宣传人文精神。

这就是文艺复兴运动。

后传播到英、法、德等西欧一些国家。

代表人物有:

意大利的达·芬奇和英国的莎士比亚。

10、意大利艺术家达·芬奇被称做“文艺复兴时代最完美的代表人物”。

其代表作是《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

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剧作家,其代表作是《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威尼斯商人》。

11、文艺复兴运动的核心是人文精神,其性质是资产阶级文化的兴起。

意义:

文艺复兴运动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反映了当时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使人们的思想从宗教愚昧中解放出来。

12、人文精神含义:

肯定人的价值与尊严,重视人的作用和需要,主张一切以人为本,要求一切从人出发,最终一切为了人。

13、宗教改革背景:

16世纪,罗马天主教会日益腐败。

它掠夺西欧各国人民钱财的卑劣手段是兜售赎罪券,德国被人称为“教皇的奶牛”。

14、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主张:

在信仰问题上人人都是平等的;只要自己真诚忏悔就可以得救。

(其教派被称为“新教”。

15、宗教改革的影响:

马丁·路德的改革拉开了欧洲宗教改革的序幕。

瑞士、英国等国也掀起了宗教改革运动,相继摆脱了罗马教会的控制,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

16、15、16世纪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产力的进步,人们对自然的认识也在发生变化。

17、文艺复兴将人尊奉为世界的中心,也把人提升到高于自然的位置。

18、英国科学家培根提出“知识就是力量”;波兰科学家哥白尼提出“日心说”,被誉为“科学革命的开端”;英国科学家牛顿把科学的发展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

其中的突出成就是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

19、近代科学的诞生,使自然界不再神秘莫测,人们逐渐摸到了自然界跳动的脉搏。

随着科学的进一步发展,人类迎来了技术发明的高潮。

20、17、18世纪,西欧先进的思想家们为了张扬理性的力量,发动了启蒙运动。

18世纪后半期,该运动在法国达到顶峰。

21、法国思想家伏尔泰是启蒙运动的旗手,他提倡天赋人权,即:

人生来就是自由和平等的,一切人都有追求生存、追求幸福的权利,这种权利是天赋的,不能被剥夺。

孟德斯鸠也是一位重要的启蒙思想家,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君主立宪制,提出三权分立学说(即:

立法权属于议会、行政属于国王、司法属于法院,三权互相制约,可防止腐败和极权。

美国1787年宪法制定受此思想影响)。

卢梭是启蒙运动时期法国另一位思想家,他的人民主权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

百科全书派,18世纪法国160多位思想家和科学家编撰了《百科全书》,宣扬科学和理性,反对迷信和专制。

22、启蒙运动影响:

启迪了人们的思想,动摇了封建统治。

为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准备。

为资产阶级取得统治地位作了思想和理论准备。

23、《马可·波罗行记》中关于东方遍地黄金的描述,激起了人们对东方的向往。

葡萄牙和西班牙在海上探险方面走在了最前面。

24、迪亚士发现了非洲南端的好望角;哥伦布发现了美洲;达·伽马到达印度、麦哲伦的船队完成了首次环球航行。

主要航海家

时间

1487-1488年

1492年

1497-1498年

1519-1522年

人物

迪亚士

哥伦布

达·伽马

麦哲伦

国别

葡萄牙

意大利

葡萄牙

葡萄牙

航线

西欧—好望角

西欧—美洲

西欧—好望角—印度

环球航行

支持者

葡萄牙

西班牙

葡萄牙

西班牙

25、新航路开辟的正面影响:

使全球联系加强,拓展了人们的眼界,促进了人类文明的传播与交融。

具体表现在:

(1)方便了人口迁移,形成了新的民族(如:

美利坚民族);

(2)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荷兰人被人形象地称为“海上马车夫”);(3)促进了文化的交融、科技的传播。

总之,世界开始走向整体。

26、新航路开辟后,葡萄牙、西班牙等国对美洲、非洲和亚洲进行殖民扩张,野蛮地屠杀当地居民,掠夺土地和财富。

英国抢占的殖民地最多,称为“日不落”帝国。

拉丁美洲是指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

27、新航路的开辟产生的负面影响有:

殖民者掠夺土地和财富,毁灭印第安文明,贩卖黑奴,总之,造成了亚非拉长期的落后与贫穷。

28、17、18世纪,英国、法国和美国先后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

29、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原因:

君主专制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30、过程:

(1)1640年议会的召开,要求限制王权,标志革命爆发,议会军领导人是克伦威尔;

(2)1642年,查理一世挑起内战;(3)1649年,查理一世被押上断头台;(4)1688年,资产阶级发动政变;(5)1689年,通过《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使其社会性质发生变化,成为世界近代史开始的标志)

31、由议会制约国王权力的政体被称为君主立宪制,这一政体首先在英国确立并一直延续到今天,并被一些资本主义国家所采用。

如日本、西班牙、荷兰、泰国等。

32、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原因:

英国殖民者压制北美殖民地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33、美国独立战争的过程:

(1)1773年,波士顿倾茶事件是美国独立战争的导火线;

(2)1775年,来克星顿的枪声揭开了美国独立战争的序幕;(3)1776年7月4日,《独立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美国诞生。

(4)1777年,美军在萨拉托加重创英军,成为战争转折点;(5)1781年,美国打败英国。

(6)1783年,英国正式承认美国独立。

34、1787年宪法确定了美国的共和政体,体现了三权分立(即行政、立法和司法权)的原则。

华盛顿当选为美国第一位总统。

35、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原因:

君主专制使得阶级矛盾尖锐,同时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大革命前的法国是一个君主专制的国家,国王路易十四宣称“联即国家”。

36、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

(1)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是法国大革命爆发的标志。

颁布《人权宣言》。

(2)1792年,巴黎人民举行第二次起义,废除君主制,建立了共和国(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国王路易十六被推上断头台;(3)欧洲一些国家组成反法同盟,攻打法国。

1793年,巴黎人民第三次举行起义,掌握政权的是罗伯斯庇尔,大革命到达顶峰。

(《马赛曲》后来被定为法国国歌)

37、法国大革命的意义:

结束了法国的封建专制统治,也沉重地打击了欧洲其他国家的封建制度。

确立了共和政体。

38、法国大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罗伯斯庇尔),但充分显示了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

39、16世纪前后,工业文明的曙光首先在西欧出现。

今天大家熟知的民主、科学思想得到传播,专制制度开始被摧毁,新的政治文明建立起来。

40、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各个区域之间孤立封闭的状态,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

41、当西方陆续爆发资产阶级革命开始向工业文明迈进,中国进入了明清时期。

拥有辉煌农耕文明的中国在原有的轨道上继续发展,社会经济继续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不断巩固,但皇权高度强化,国家日渐闭关自守,中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42、1368年,农民起义领袖朱元璋建立了明朝,推翻了元朝的统治。

1644年,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王朝——清朝逐步统一了中国。

43、明清时期是中国最后的盛世。

盛世的表现:

(1)人口众多:

17世纪初,中国人口已近两亿;19世纪超过三亿,占世界人口总数的三分之一;

(2)商品经济发达:

江南农民种桑养蚕,从事丝织业;松江一带棉纺织业发达(明清时“湖广熟,天下足”);(3)手工业繁荣促进了商业的发达:

徽商、晋商、工商业市镇的出现;(4)对外贸易处于出超地位(葡萄牙王宫的“瓷室”,对中国茶叶的需求)(5)经济的繁荣带来了社会生活的变化:

服务性行业、茶馆、酒楼、戏院等。

总:

农业仍然是中国经济的主体,男耕女织仍然是当时绝大多数中国农民基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44、明清民族政策:

明修长城(今天看到的长城大多是明朝修建的),清修庙(明:

以防为主,比较被动的防御政策清:

积极主动,采取怀柔政策笼络其他少数民族)

45、明清民族政策:

(1)明朝时西迁至伏尔加河下游的蒙古土尔扈特部,后来不愿忍受沙俄的压迫,历尽千辛万苦,回归祖国,乾隆皇帝就在避暑山庄接见了他们。

(2)西藏:

赐宗教领袖“达赖喇嘛”和“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此后西藏历世达赖和班禅都须经过中央政府册封。

1727年清朝政府在西藏设立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和班禅共同治理西藏。

实行“金瓶掣签制”。

(藏族人民信奉佛教)

(3)西南:

元朝中央政府任命当地民族首领土司为官进行管理,明成祖时从中央派官员到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进行直接管理,称为“改土归流”,

(4)17世纪末到18世纪中期,我国蒙古草原西部的准噶尔部在沙俄的支持下,屡次向清朝廷挑衅。

清军经过几十年的战斗,终于粉碎了准噶尔贵族的分裂势力。

此外,清朝还出兵平定了天山南路的回部贵族叛乱。

意义:

这些措施维护了国家统一,促进了边疆地区的经济开发及与内地的文化交流,清朝奠定了今天我国多民族国家的疆域版图。

46、明清时期,中国的专制皇权高度加强,表现:

(1)明:

朱元璋废除丞相,由六部分理朝政;设特务机构:

东厂和西厂(由宦官负责,可以不经过正常的法律程序,肆意侦察、逮捕、审讯臣民。

)锦衣卫。

(2)清:

设军机处(雍正);清:

兴文字狱。

(3)明清:

八股取士(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考生只能根据指定的观点答卷,不准发挥自己的见解。

答卷的文体分为八个部分,叫做八股文。

禁锢人心,科举制成为钳制人们思想的工具);修建贞节牌坊;禁止世俗生活

47、明末清初的学者黄宗羲大胆地批判君权神授的神秘色彩,公开宣称“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48、1405-1433年间,明成祖派宦官郑和率领船队七次远航西洋,成为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比欧洲人开辟新航路早半个多世纪,船队规模也大得多,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助于中国人对世界的了解。

49、明朝时,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来到中国。

他带来了新的科学知识和机械制品,还与当时的官员和学者徐光启合作,翻译了《几何原本》,介绍欧洲流行的数学理论。

50、1553年葡萄牙侵占澳门;1661年,东南沿海的抗清将领郑成功率领军队横渡台湾海峡,沉重打击了荷兰殖民者。

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

51、面对西方殖民者的到来,清朝统治担心国家的领土受到外国侵略,又害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频繁的交流会引起统治的不稳,因此闭关自守,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海禁政策—四个通商口岸—(乾隆)减少为广州一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贸易)】

52、1793年,英国使臣马戛尔尼率领使团来到中国,声称为乾隆皇帝庆寿,但实际是为了扩大英国的海外市场。

53、明清中国专制皇权不断加强,而西方国家则先后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了资本主义共和制;中国的思想控制十分严密,西方国家则在思想文化领域发生变化;中国闭关自守,西方不断向海外探索,开拓海外的殖民地。

19世纪以后,中国这个古老的文明国度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

可见,坚持改革开放,学习先进,与时俱进,抓住机遇,置身于世界的大潮,才能立于世界之林。

54、2005年7月11日是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日,中国正式将这一天定为“航海日”。

55、比较:

规模

目的

手段

携带货物

到达地

郑和下西洋

200多艘大船

宣传国威

和平亲善外交

去:

丝织品、瓷器、茶叶、印花布、铁器等。

回:

香料、药物、珠宝等

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哥伦布航海

小帆船

获取商业利益,为新兴资产阶级开辟新的活动空间

殖民扩张

牲畜、农具、种子、粮食

美洲

56、历史学家考证,1405年郑和下西洋是率领208艘海船出航,按照船的大小性能分为宝船、马船、粮船、座船和战船五类。

其中宝船最大。

航队出航人数最多时达到27800余人,船上还配有航海图、罗盘针。

 

第六单元复习提纲

1、18世纪中期,一场以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的工业革命从英国的纺织业开始,19世纪初,扩展到美、法等国。

在工业革命中,科学技术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工厂取代了手工工场。

工业革命彻底地改变了传统的生产方式,人类社会的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相继到来。

2、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将人类带入蒸汽时代。

瓦特发明了蒸汽机,效率高,不受季节和地理位置限制。

3、蒸汽机带来的生产变革,在交通运输方面尤为显著。

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了蒸汽机车。

4、在人类历史上,摩擦取火是把机械运动转化为热,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又把热转化为机械运动,这是人类认识和利用自然力的巨大进步。

5、19世纪中叶,英国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惟一的工业国。

6、19世纪后半期,工业革命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这一时期最突出的特点是电力在生产和生活中广泛应用,人类迈进了电气时代。

这一时期,美国和德国后来居上,率先实现了电气化。

7、法拉第完成了磁铁产生电的实验;德国工程师西门子发明了发电机;比利时人格拉姆发明了电动机;爱迪生发明了电灯;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贝尔发明了电话。

8、工业革命期间,西欧各国认识到科学技术的重要,大力鼓励 科学研究。

那时,大学已成为科学研究的重地。

如:

德国柏林工业大学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

以大学为中心,形成了专门从事科学研究的科学家群体。

9、19世纪被称做“科学的世纪”。

10、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很多新的生产方法被创造出来,如:

标准化的生产方法和流水线生产方法(享利·福特)。

11、工业革命后,世界各地的联系日益加强。

机器生产创造出的巨大生产力超越了一国的范围,把整个世界作为市场。

铁路、远洋巨轮、电话、电报等新型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出现,为世界联系的加强提供了条件。

12、随着工业文明从西欧向全球扩散,到20世纪初,世界最终成为一个整体。

13、伴随着工业革命的进程,率先发展起来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了占领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加快了殖民侵略的步伐。

到19世纪末,整个世界基本被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瓜分完毕,它们控制和奴役着世界上绝大部分土地和人口,所以,人们称其为帝国主义国家。

14、整体世界的形成对西方殖民国家意味着广阔的商品市场、廉价的原材料和劳动力。

而对被殖民国家则意味着工业文明的传播和野蛮的殖民掠夺(文明与野蛮相交织)。

15面对西方工业文明和殖民掠夺,一些国家通过不屈不挠的反抗斗争,获得了独立,比如:

18世纪末,海地爆发了 黑人奴隶起义,摆脱了 法国的殖民统治,成为拉丁美洲第一个独立国家;也有一些国家认识到,如果想改变落后挨打的局面,挽救民族危机,就必须顺应工业文明的大潮进行改革,使自己富强起来,如:

日本通过明治维新逐渐改变了落后的面貌,成为亚洲第一个走上工业化道路的国家。

16、从历史上看,人们开始有“地球变小了”的感觉,是在工业革命完成后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

17、为了打开中国市场,获取高额利润,从18世纪后期起,英国商人开始向中国大量贩卖鸦片。

1839年,钦差大臣林则徐在广州虎门海滩主持销毁了外商运到中国的鸦片二百多万斤,史称“虎门销烟。

18、鸦片战争的时间为1840年—1842年,中国战败,被迫与英国在南京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

.

19、根据1842年签订的中英《南京条约》,中国把香港岛割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国进出口货物应缴纳的关税税率必须和英国协商。

20、《南京条约》签订之后,美、法等国相继而来,强迫中国签定了不平等条约。

从此,中国开始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1、1900年,为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英、美、俄、日、德、法、意、奥八国组成联军,攻占了北京。

1901年,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

从此,中国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22、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1895年,中日双方签订《马关条约》,中国把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割给日本,赔偿日本白银两亿两

 

第七单元复习提纲

1、文明的历程中有前进,也有曲折。

20世纪上半期,相继发生了最为严重的世界经济危机和两次世界大战。

人类文明的发展遇到了重大的挫折,经历了剧烈的震荡。

全球范围的大震荡孕育着新的突破。

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创了人类新的发展道路。

美国罗斯福新政也改造了传统的资本主义。

2、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两个帝国主义国家军事集团,为重新瓜分殖民地而进行的战争。

一方以德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为首,另一方以英法俄为首。

这场战争从1914年持续到1918年。

在一战中最惨烈的战役是凡尔登战役。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掠夺战争。

3、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动者是德意日法西斯集团。

战争从1939年到1945年。

德国法西斯在战争中对犹太人实行种族灭绝政策,死于奥斯威辛集中营的犹太人至少有110万人。

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法西斯侵略与反法西斯侵略战争,是正义与邪恶的战争。

(投降的顺序:

意、德、日)

4、1945年10月24日,在美英苏中等国的共同努力下,创立了以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为宗旨的国际组织——联合国。

5、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一场经济危机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这场经济危机的特点是:

①波及范围广:

美国——整个资本主义世界;②持续时间长:

1929-1933年;③破坏性强。

经济危机的爆发,是那个时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特有现象,它的实质是“生产过剩”的危机。

为了应付经济危机,德国、意大利和日本建立了法西斯专政,成为发动战争的策源地;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逐渐从噩梦般的经济危机中走出来。

6、1917年3月,俄国彼得格勒爆发了武装起义,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组成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1917年11月,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爆发,临时政府被推翻,成立了代表工人、农民的苏维埃政府,苏维埃政府颁布《土地法令》,把土地分配给农民,把银行和大企业收归国有,由工人监督企业生产。

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了。

7、土耳其人统治下的奥斯曼帝国曾是一个地跨欧、亚、非的封建帝国,信奉伊斯兰教。

20世纪初土耳其已远远落后于西方列强,被称做“西亚病夫”。

凯末尔领导土耳其人民赶走了外国军队,赢得了独立和自由。

凯末尔认为,要使土耳其富强起来,必须向西方学习,进行彻底的改革。

凯末尔领导的革命和改革,使土尔其迎来了历史发展的新阶段。

8、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对美国的打击最沉重,胡佛是危机是爆发时的美国总统。

1932年,美国民主党侯选人富兰克林·罗斯福在选举中以巨大的优势问题击败胡佛,当选美国总统。

1933年,罗斯福就任总统,加强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在金融、工业、农业和社会福利等方面,推行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措施。

面对严重的失业问题,罗斯福政府采取以提供工作机会代替赈济的方法,田纳西工程,就是这一新政的典范。

(意义:

罗斯福积极改革的精神,鼓舞了美国人民。

新政领导美国从经济危机中走出来,新政中采取的措施,后来被许多资本主义国家所借鉴。

9、辛亥革命以后,西方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观念,已深深影响了一批进步的中国知识分子,特别受到青年学生的欢迎。

10、1915年,陈独秀创办《新青年》,率先举起了“民主”和“科学”的大旗,号召青年起来争取平等自由,以科学的方法认识事物。

随后,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人积极响应,新文化运动蓬蓬勃勃地开展起来。

11、新文化运动的领袖认为,儒家学说把人变成了奴隶,是民主和科学的大敌,因此,他们宣称要“打倒孔家店”。

12、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学等校学生三千多人在天安门广场集会,抗议巴黎和会出卖中国利益,要求严惩亲日的卖国贼曹汝霖等人。

(成果:

北洋政府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等人的职务、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

13、新文化运动是中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革命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

中国工人阶级从此登上政治舞台,五四运动拉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14、十月革命的胜利,使中国人民找到了榜样,受到了鼓舞。

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

中国人认识科学社会主义,就是从这时开始的。

15、1920年,陈独秀在上海建立了中国第一个早期共产党组织,同年,李大钊也在北京建立了早期共产党组织。

他们二人被誉为“南陈北李”。

16、1921年7月,在上海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会议决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党的奋斗目标是在中国实现共产主义,选举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确定党成立后的重点工作是开展工人运动。

这样,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诞生了。

17、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

这次大会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18、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

自从有了共产党,中国走上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的道路,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

19、1923年,中国共产党在广州召开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了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的方针。

1924年,中国共产党同国民党合作,共同领导国民革命运动。

当时,国共合作创办的黄埔军校中有许多共产党员,他们成为国民革命军的骨干。

20、1926年国民革命军从广东出师北伐,叶挺领导的以共产党员为主的第四军独立团,作战勇猛,为第四军赢得了“铁军”的称号。

(北伐胜利进军,极大地鼓舞了工农大众,推动了国民革命,沉重地打击了国内军阀,也有利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势力。

21、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背叛革命,在上海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

不久,蒋介石在南京建立了国民政府。

22、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刘伯承、朱德等在江西南昌发动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的第一枪。

23、1927年9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来到了江西、湖南交界处的井冈山,在这里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独特革命道路。

24、蒋介石先后五次发动对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围剿”。

1934年,中央红军转移,开始长征。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到达陕北。

1936年,甘肃会师,长征取得最后胜利。

25、1935年,红军长征到达贵州遵义,中共中央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确定了毛泽东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从此,红军开始逐步改变被动局面。

遵义会议挽救了党和红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