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科学总复习金属化合物物质的转化化学计算.docx
《中考科学总复习金属化合物物质的转化化学计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科学总复习金属化合物物质的转化化学计算.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科学总复习金属化合物物质的转化化学计算
第29讲 金 属
考点一 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考点梳理】
1.常温下一般为态(汞为液态),有金属光泽。
2.大多数呈银白色(铜为紫红色,金为黄色)。
3.有良好的性,传热性及延展性,但不同金属差异很大。
4.合金:
在一种金属中加入金属(或非金属)一起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如生铁和钢等。
一般情况下,合金的强度和硬度比组成它们的纯金属,抗腐蚀性能更好,因此,合金与纯金属相比具有更广泛的用途。
5.常见金属的用途主要从金属的性质、价格、回收等各方面考虑,如银的导电性比铝的导电性大很多,但电线一般用铝制而不用银制,因为铝的密度比银小,价格比银便宜得多。
6.几种常见金属的性质及主要用途
名称
主要性质
主要用途
铝
银白色,在空气中能形成氧化物保护膜
冶炼、电线、电缆、铝合金
铜
紫红色,在干燥空气中稳定
电线、电缆、电器、铜合金
锌
银白色,在空气中能形成
电镀、铜合金、干电池
钛
银白色,耐腐蚀性好,与某些酸碱作用缓慢
航空、造船、化学等工业
考点二, 金属活动性顺序
【考点梳理】
1.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
2.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
(1)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金属的位置越,它的活动性就越。
(2)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而得到。
(3)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的溶液里置换出来(钾、钙、钠除外)。
3.金属与酸反应的条件是:
位于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元素。
4.金属与盐溶液反应的条件是: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能把位于从它的里置换出来(钾、钙、钠除外)。
考点三, 金属的锈蚀及防锈
【考点梳理】
1.铁生锈(铁锈的主要成分为Fe2O3·xH2O)的条件:
铁与、_接触。
2.铁锈的特点:
铁锈很疏松,不能阻碍的铁继续与氧气、水蒸气反应,所以铁制品可以被锈蚀,应及时除去铁锈。
3防止铁制品生锈的措施:
(1)保持铁制品表面。
(2)表面涂:
如涂油、刷漆、电镀、烤蓝等。
(3)制成不锈钢。
4、废弃金属对环境的影响:
将废弃金属随意丢弃,不仅浪费金属资源,侵占土地,而且会污染环境。
有些金属有毒,随意丢弃会造成地下水和土壤的污染,威胁人类健康。
【典型例题】
【例1】.(2014·宁波)人类的生活和生产都离不开金属材料。
下列金属制品中,主要利用金属导热性的是( )
【例2】.(2014·温州)现有铬、铜和银三种金属,将金属铬和银分别放入硫酸铜溶液中,观察到铬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银表面无明显现象,则这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由强到弱排列的是( )
A.铬>铜>银B.铜>铬>银
C.铬>银>铜D.银>铬>铜
【例3】.(2013·杭州)有A、B、C三种常温下不与水反应的金属,为了比较它们金属活动性的强弱,有人设计了下列四种实验方法,下列方法最准确可行的是()
A.把它们分别和盐酸溶液反应,观察是否发生反应及产生气体的快慢
B.把它们分别和盐酸溶液反应,观察是否发生反应及产生气体的多少
C.把三种金属分别在空气中加热,观察它们的颜色变化程度
D.把三种金属和它们的可溶性盐溶液之间两两反应,观察金属表面是否有金属析出
【例4】.(2014·丽水)金属钴(Co)与铁的化学性质相似,都能与稀盐酸反应,在化合物中钴元素常显+2、+3价。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oCl3读作“氯化亚钴”
B.CoCl3中钴元素的化合价为+2
C.金属铜不能与CoCl2溶液发生反应
D.CoCl2中钴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33.3%
【例5】.(2014·丽水)衣服沾上铁锈(主要成分是Fe2O3),直接用水很难洗净。
要除去白色衬衣上的铁锈,你认为比较适宜的液体是( )
A.白醋 B.酱油 C.酒精 D.洗洁精
【例6】(2013·台州)特活泼金属能否将较不活泼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小美、小丽同学做了金属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实验。
【实验一】把一块比绿豆略大的金属钠,放入盛有20mL硫酸铜溶液的烧杯中,发现金属钠浮在液面上不停打转,并发出嘶嘶声,烧杯发烫。
表层溶液中出现了蓝色絮状沉淀,絮状物慢慢下沉渐渐增多,并没有出现紫红色的铜。
正准备整理器材,她们突然发现蓝色沉淀渐渐变黑。
【提出问题】生成的黑色固体是什么物质?
【实验二】搭建分离装置,经过_______、洗涤、干燥,得到少量的黑色粉末。
【查阅资料】常见的黑色不溶于水的固体有:
四氧化三铁、二氧化锰、氧化铜、炭粉等。
小丽猜想:
黑色固体可能是氧化铜,不可能是四氧化三铁、二氧化锰、炭粉。
你认为小丽做出如此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美猜想:
黑色固体可能是氧化铜和铜的混合物。
依据是量少而又细小的铜粉掺杂在氧化铜之间可能看不清。
【实验三】为了进一步证实该黑色固体中是否含有铜,她们取少量该粉末放入试管,加入一定量的_______溶液,略微加热,发现固体全部消失,从而证实了_______同学的猜想是正确的。
那么蓝色絮状沉淀怎么变成黑色固体的呢?
【查阅资料】Cu(OH)2的起始分解温度约66℃。
【实验反思】至此,谜底全部解开。
为确保蓝色沉淀不分解,实验过程中要注意:
(1)控制实验的初始温度;
(2)放入的金属钠需适量;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7】.(2014·湖州)为了比较甲、乙两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和相对原子质量大小,小吴设计了一套实验装置(如图),他取两种金属(表面积相同)各m克,分别加入足量的稀硫酸(相同质量和质量分数)进行反应。
在相同条件下测定不同时间内收集到的气体体积,实验记录如下表:
反应时间(秒)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收集到的气体体积(毫升)
甲金属
25
60
35
130
160
170
170
乙金属
30
75
120
150
150
150
150
(1)由实验结果可知:
金属活动性较强的是____。
(2)为使得到的实验数据准确,小吴开始收集气体的时间点应该是____。
A.导管口一有气泡冒出时
B.冒出气泡连续且均匀时
C.检验产生的气体纯净时
(3)根据已有实验数据,要比较甲、乙两种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大小,还需知道____。
A.参加反应的硫酸质量
B.生成物中金属元素的化合价
第30讲 常见的化合物
考点一 溶液的酸碱性
【考点梳理】
1.区分溶液的酸碱性与酸碱度
溶液为酸性、碱性还是中性,可由判断,溶液酸碱性强弱的程度(酸碱度)可由
来表示。
2.溶液酸碱性判断方法以及酸碱度表示法
01234567891011121314
_酸__性增强——中性——_碱__性增强
紫色石蕊溶液的变化
酸性:
显色;中性:
显色;碱性:
显色
无色酚酞溶液的变化
酸性:
显_色;中性:
显色;碱性:
显色
3.pH试纸的使用
用蘸取待测液滴在上,将试纸显示的颜色与对照,确认待测液的酸碱度。
考点二 常见的酸
【考点梳理】
1.物理性质
浓盐酸
浓硫酸
溶质的化学式
色、态、味
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
无色油状液体
挥发性
有
无
吸水性
无
有
2.浓硫酸的特性
(1)浓硫酸具有性,故可作干燥剂,但不可干燥氨气,原因是硫酸与氨气可以发生反应生成铵盐(NH4)2SO4。
浓硫酸具有脱水性,能使有机物“碳化”。
(2)因浓硫酸有强烈的腐蚀性,如果不慎将浓硫酸沾在皮肤或衣服上,应先用干布拭去,用冲洗,然后涂上3%~5%的小苏打溶液。
(3)在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把沿容器壁缓缓注入里,并不断。
切不可将倒进里!
考点三 酸的通性
【考点梳理】
1.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由于在不同的酸溶液中都含有相同的。
2.酸的通性
(1)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色,无色酚酞试液;
(2)酸+碱=;
(3)酸+金属氧化物=;
(4)酸+活泼金属=;
(5)酸+某些盐=。
考点四, 常见的碱
【考点梳理】
1.物理性质
氢氧化钠
氢氧化钙
俗名
、、
、
色、态
白色固体
白色粉末
溶解性
溶于水,并放出大量的热
溶于水,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
吸水性
易吸收水分而
能吸收少量水分
腐蚀性
有强烈的腐蚀性
有腐蚀性
制法(写化学方程式)
CaO+H2O===Ca(OH)2
用途
(1)作气体干燥剂;
(2)作化工原料
(1)作建筑材料;
(2)改良酸性土壤;
2.氢氧化钠的保存:
根据性质确定保存方法,由于固体NaOH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潮解,易吸收CO2而,所以必须保存,且试剂瓶瓶塞用橡皮塞,而不能用玻璃塞。
考点五 碱的通性
【考点梳理】
1.碱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的原因是在不同的碱溶液中都含有相同的。
2.碱的通性
(1)碱的水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无色酚酞试液变。
(2)碱+酸=。
这种反应也叫。
(3)碱+某些非金属氧化物=_。
(4)碱+某些可溶性盐=。
考点六 中和反应
【考点梳理】
1.中和反应:
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
2.中和反应的实质:
酸电离出的与碱电离出的结合生成
3、中和反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1).改良土壤的。
如用中和酸性土壤。
(2).处理工厂的废水。
如硫酸厂的污水可用熟石灰进行中和处理,
(3).用于医疗。
如用氢氧化铝中和人体内过多的酸
考点七, 常见盐的性质与用途
【考点梳理】
常见盐的比较:
化学式
俗称
概述
主要用途
NaCl
食盐
①无色透明晶体,易溶于水
②有咸味,不易潮解
③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小
①作_调味品_
②配制生理盐水
③作工业原料
CuSO4
含结晶水的晶体称胆矾或蓝矾
①无水硫酸铜为白色粉末
②易溶于水,水溶液呈蓝色
①配制农药波尔多液
②可用于检验水的存在
CaCO3
石灰石、大理石(主
要成分为:
CaCO3)
白色固体,难溶于水
①制生石灰
②建筑材料
③制水泥的主要原料
Na2CO3
、
①白色粉末
②易溶于水,水溶液呈性
③Na2CO3·10H2O(晶体)易风化
①制玻璃
②制肥皂
③用于造纸、纺织
考点八 盐的化学性质
【考点梳理】
盐的主要化学性质:
(1)盐+酸→另一种盐+另一种酸;
(2)盐+碱→另一种盐+另一种碱;
(3)盐+金属→另一种盐+另一种金属;
(4)盐+盐→另外两种盐。
考点九 化肥
【考点梳理】
1.农业上常用的化肥主要有氮肥、磷肥、钾肥和复合肥料。
2.氮肥能促进农作物的茎叶生长茂盛;磷肥能促进农作物根系发达,增强吸收养分和抗寒抗旱能力,促进农作物穗数增多、籽粒饱满;钾肥能促使农作物生长旺盛,茎秆粗壮,增强抗病虫害能力,促进糖和淀粉的生成。
考点十 有机物
【考点梳理】
1.通常将叫有机化合物(碳的氧化物、碳酸、碳酸盐除外),简称有机物。
2.有机物在物质种类中占了绝大多数,常见的简单有机物有、丁烷(C4H10)、乙炔(C2H2)等。
3、化石燃料
(1).天然气,俗称沼气、瓦斯气,主要成分是,在隔绝空气的情况下,主要由植物残体分解而生成。
(2).石油:
古代动植物遗体经过复杂变化形成的复杂混合物。
主要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3).煤:
古代植物遗体经过复杂变化形成的,是由有机物和无机物组成的复杂的混合物,主要含碳元素。
(4).化石燃料是再生的能源,在地球上的蕴藏量是有限的。
【典型例题】
【例1】.(2013·温州)为了预防樱桃在成熟期发生果实开裂,果农常施钾肥。
下列属于钾肥的是()
A.NH4NO3B.CO(NH2)2
C.Ca(H2PO4)2D.K2CO3
【例2】.(2014·嘉兴)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常需经历一个不断修正和完善的过程,如对酸的认识就是如此。
下列各项是不同时期对酸的认识,其中与我们现在所学酸的定义最相近的是( )
A.有酸味的物质
B.只有氢才是酸不可缺少的元素
C.一切酸中都含有氧
D.与碱作用时失去原有性质的物质
【例3】.碱溶液中都含有OH-,因此不同的碱表现出一些共同的性质。
下列关于Ba(OH)2性质的描述中不属于碱的共同性质的是()
A.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色
B.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水
C.能与Na2SO4溶液反应生成BaSO4沉淀
D.能与CO2反应生成水
【例4】某校科学课外活动小组在一次活动中,取刚降到地面的雨水样,每隔5分钟用pH计测定一次pH,其数据如下表(已知正常雨水的pH约为5.6,酸雨的pH小于5.6)。
请回答:
测定时刻
6:
05
6:
10
6:
15
6:
20
6:
25
6:
30
pH
4.95
4.94
4.94
4.88
4.86
4.85
(1)所取的雨水是否为酸雨?
_______(填“是”或“否”)。
在测定期间,雨水水样的酸性随着时间逐渐________(填“增强”或“减弱”)。
(2)经调查,这一地区有一座燃煤发电厂(生产过程中产生SO2),某同学设计用烧碱来吸收生产过程中产生的SO2,将其转化成亚硫酸钠(Na2SO3)。
请你帮他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若用pH试纸测定雨水的酸碱度,则测定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5】(2013·长沙)小宁和小明同学学习完酸、碱、盐后发现:
碱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Na2CO3溶液也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碱溶液使酚酞试液变红,是因为碱在水中解离出了OH-,那么Na2CO3溶液中究竟是哪种粒子使酚酞试液变红呢?
小宁设计了如图三个实验,请你、小宁和小明一起探究并完成下列问题:
(1)Na2CO3属于_______(填“酸”“碱”或“盐”);
(2)实验Ⅰ的目的是为了_______________;
(3)实验Ⅱ加入蒸馏水的目的是探究水分子是否能使酚酞试液变红,小明同学认为实验Ⅱ没必要做,你认为小明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
(4)实验Ⅲ滴入Na2CO3溶液,振荡,酚酞试液变红,向变红后的溶液中再逐滴滴加过量的CaCl2溶液后,振荡,红色逐渐消失,同时还观察到生成了________(提示:
CaCl2溶液呈中性)。
由实验Ⅰ、Ⅱ、Ⅲ得出结论:
溶液中的CO32-可以使酚酞试液变红;
(5)小明同学在与老师交流上述结论时,老师说:
“其实Na2CO3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也是由于溶液中存在OH-。
”你认为Na2CO3溶液中存在OH-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6】.下图所示是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用滴加方式反应时,溶液pH随滴入溶液体积变化的曲线。
(1)氢氧化钠和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的pH(填“大于”“小于”或“等于”)7。
(2)根据曲线判断,该反应是将_(填“氢氧化钠溶液”或“盐酸”,下同)滴入
中,理由是。
(3)当滴入溶液的体积为5mL时,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写化学式),若在此溶液中滴入石蕊溶液,溶液显色。
【例7】氢氧化钠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基础原料,广泛地应用于造纸、纺织、石油化工、印染等行业。
(1)氢氧化钠的俗名是_______(只写一种)。
氢氧化钠与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有一瓶久置的固体,标签上写着“氢氧化钠”。
为了检验里面是否还存在NaOH,实验员取少量该固体样品进行以下实验:
(温馨提示:
CaCl2溶液显中性)
(3)根据溶液变红这一现象说明样品中含有_______(填序号)。
A.CaCl2 B.Na2CO3
C.NaOHD.Na2CO3和NaOH
(4)如果白色沉淀中含有两种物质,这两种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8】某小组同学用盐酸和氢氧化钙对酸和碱的中和反应进行探究,请你参与。
甲同学向盛有氢氧化钙溶液的烧杯中加入盐酸,无明显现象。
结论:
两种物质未发生反应。
乙同学向盛有氢氧化钙溶液(滴有几滴酚酞溶液)的试管中慢慢滴加盐酸,溶液由_______色变为无色。
结论:
两种物质发生了反应。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家认为乙的实验证明盐酸与氢氧化钙发生了中和反应。
并对甲的实验继续探究。
【提出问题】甲实验后的溶液中有什么溶质?
【作出猜想】猜想一,只有CaCl2;猜想二,有CaCl2和Ca(OH)2;猜想三,有CaCl2和HCl。
【实验探究】为验证猜想,丙同学设计了方案1和方案2,并按方案进行实验。
方案编号
方案1
方案2
方案3
实验操作(分别取少量甲实验后的溶液于试管中)
实验现象
对比标准比
色卡:
pH<7
产生白色沉淀
实验结论
溶液中有HCl
溶液中有CaCl2
溶液中有HCl
【实验结论】丙认为猜想三正确。
【实验评价】丙的实验操作和方案中有不足之处,其不足之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家讨论后通过方案3即证明了猜想三正确,其实验中应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____。
【实验拓展】为节约资源和避免实验废液对环境污染,小组同学将方案1和方案3及甲实验后烧杯中剩余溶液混合(混合时未见明显现象),并对混合液中的盐分离回收。
请将相关内容填入下表。
要分离的盐
所用试剂
主要操作
CaCl2,NaCl
【例9】.(2013·广州)某学习小组在如图所示的化学药品柜中发现一瓶标签模糊不清的无色溶液,已知这瓶溶液是以下5种溶液中的一种:
HNO3溶液、Mg(NO3)2溶液、Ba(NO3)2溶液、Cu(NO3)2溶液、NaNO3溶液。
(1)根据上述信息判断,该无色溶液不可能是溶液和溶液,只可能是其他3种溶液中的一种。
(2)为了进一步确定该溶液是何种溶液,请你设计实验方案,叙述实验操作、预期现象与结论。
限用试剂:
稀H2SO4溶液、NaOH溶液、Na2CO3溶液、酚酞溶液。
实验操作
预期现象与结论
第31讲 物质循环、转化
考点一 金属、金属氧化物、碱之间的转化
【考点梳理】
转化关系:
考点二 非金属、非金属氧化物、酸之间的转化
【考点梳理】
非金属、非金属氧化物、酸之间的转化:
考点三 知道自然界中碳循环和氧循环的主要途径
【考点梳理】
1.自然界中的碳循环主要表现在二氧化碳的循环。
二氧化碳来自动物、植物、微生物的呼吸作用,来自煤、石油、天然气等可燃物的燃烧,还来自_微生物__的分解。
2.大自然中氧气的含量会随着生物的呼吸作用和物质的燃烧而减少,但又会随着植物的光合作用而增加,这就构成了自然界中的氧循环。
空气中的氧气来自植物的光合作用。
3.自然界中碳循环、氧循环的主要途径:
考点四 物质的除杂
1物质除杂的原则:
(1)被提纯的物质不能改变;
(2)除去杂质,不能引入新的杂质;(3)除杂试剂与被除杂质反应,与要提纯的物质不反应;(4)生成物与被提纯物质易于分离;(5)操作简单、安全,不污染环境。
1.过滤法:
用来除去可溶物和不溶物常见不溶于水的沉淀有:
AgCl、BaSO4、CaCO3大多数的碳酸盐、以及Cu(OH)2、Fe(OH)3、Al(OH)3等氢氧化物、MnO2等。
例:
KCl(AgCl):
;Na2SO4(BaSO4):
;
2.磁铁吸引:
分离有磁性和无磁性的:
铁粉和硫粉铜粉和铁粉
3.沉淀法:
使混合物中的杂质与适当试剂反应,生成沉淀通过过滤而除去。
例.NaCl(Na2SO4)__________________HCl(H2SO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化气法:
将混合物中的杂质与适当试剂反应变成气体而除去。
一般规律为:
CO32-+强酸=CO2;NH4++OH-=NH3
例CaCl2溶液(盐酸)________________Na2SO4(Na2CO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置换法:
将混合物中的杂质与适量试剂通过发生置换反应而除去。
例FeSO4(CuSO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吸收法:
若气体混合物中气体杂质在某溶液中能发生化学反应而主成分不反应,可让混合物通入该溶液。
CO(CO2)_______________________H2(HCl)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加热法:
CaO(CaCO3).CO2(O2)
考点五 物质的鉴别与检验)
常见离子的检验:
离子
检验方法
实验现象
结论或化学方程式
H+(酸)
①滴加紫色石蕊试液
石蕊试液变红色
有H+
②用pH试纸测量其pH
pH<7
有H+
③加入少量锌粒
有气泡产生
Zn+H2SO4===ZnSO4+H2↑
Fe3+(黄色)
滴加强碱溶液(如NaOH)
产生红褐色沉淀
FeCl3+3NaOH===Fe(OH)3↓+3NaCl
Cu2+(蓝色)
①滴加强碱溶液(如NaOH)
产生蓝色沉淀
CuCl2+2NaOH===Cu(OH)2↓+2NaCl
②插入铁丝(片)
表面附着有红色固体
Fe+CuSO4===FeSO4+Cu
NH4+
加入熟石灰研磨
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a(OH)2+2NH4Cl===CaCl2+2H2O+2NH3↑
OH-
(碱)
①滴加紫色石蕊试液
石蕊试液变蓝色
有OH-
②滴加无色酚酞试液
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有OH-
③用pH试纸测量其pH
pH>7
有OH-
④滴加CuSO4溶液
生成蓝色沉淀
2NaOH+CuSO4===Cu(OH)2↓+Na2SO4
⑤滴加FeCl3溶液
生成红褐色沉淀
3KOH+FeCl3===Fe(OH)3↓+3KCl
CO32-
滴加盐酸,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有无色无味气体产生,石灰水变浑浊
Na2CO3+2HCl===2NaCl+H2O+CO2↑
CO2+Ca(OH)2===CaCO3↓+H2O
Cl-
滴入AgNO3溶液和稀HNO3
产生白色沉淀,且不溶于稀硝酸
NaCl+AgNO3===AgCl↓+NaNO3
SO42-
滴入Ba(NO3)2
溶液,再滴入稀硝酸
产生白色沉淀,且不溶于稀硝酸
Na2SO4+Ba(NO3)2===BaSO4↓+2NaNO3
【典型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