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江开放开发四大板块产业发展规划.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314844 上传时间:2023-02-10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368.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沿江开放开发四大板块产业发展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沿江开放开发四大板块产业发展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沿江开放开发四大板块产业发展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沿江开放开发四大板块产业发展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沿江开放开发四大板块产业发展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沿江开放开发四大板块产业发展规划.docx

《沿江开放开发四大板块产业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沿江开放开发四大板块产业发展规划.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沿江开放开发四大板块产业发展规划.docx

沿江开放开发四大板块产业发展规划

目录

前言1

第一章发展基础与环境3

第一节发展基础3

第二节发展环境6

第二章总体战略7

第一节指导思想和功能定位7

第二节发展目标8

第三节关键路径9

第四节空间格局10

第三章彭湖板块建设与发展14

第一节重大任务14

第二节空间布局16

第三节环境管制22

第四章赤码板块建设与发展24

第一节重大任务24

第二节空间布局26

第三节环境整治31

第五章城西板块建设与发展32

第一节重大任务32

第二节空间布局34

第三节环境提升40

第六章城东板块建设与发展41

第一节重大任务41

第二节空间布局42

第三节环境优化48

第七章支撑体系建设与布局49

第一节交通设施建设49

第二节水利环保及能源设施建设50

第八章政策保障措施52

第一节产业保障政策52

第二节产业鼓励政策54

第三节产业管制政策54

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自江西省委、省政府作出沿江开发战略部署以来,九江市沿江地区产业经济实现了历史性跨越,石油化工、冶金建材、电力能源、交通运输设备制造、大宗粮油食品加工等现代临港产业不断壮大,九江石化、昌河汽车、江铜集团、旭阳雷迪等一批大型企业享誉中外。

面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进一步加深、国内转变发展方式进一步加快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战略实施进一步加速的宏观环境,江西省委、省政府又作出了进一步推进九江沿江开放开发的重大战略部署。

在此背景下,九江需要以全新的思路和高起点规划,引领其沿江产业经济实现新的历史跨越。

根据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九江沿江四大板块产业园区规划》由江西省发改委、江西省工信委、九江市人民政府和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共同编制,规划范围包括全市沿江四县市(瑞昌市、九江县、湖口县、彭泽县)、三区(浔阳区、庐山区、开发区),面积5136平方公里,2011年人口209.7万。

本规划依据《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江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九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并参考《九江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九江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和其它各专项规划编制而成。

以2011年为基准年,2012-2015年为基本规划期,对重大问题展望到2020年或更长时期。

九江沿江地区范围

第一章发展基础与环境

第一节发展基础

自江西省委、省政府提出沿江开发以来,九江紧紧抓住中部崛起战略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战略的重大机遇,加快港口岸线开发和工业园区建设,积极承接产业转移,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为沿江产业跨越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沿江开发取得重大进展

2007-2010年九江沿江地区工业增加值及增长率

2010年,沿江地区以不到九江1/3的土地面积,支撑了九江2/3的地区生产总值、接近2/3的工业增加值和超过1/3的财政总收入,沿江地区在九江经济发展中的中心地位已经形成。

2007-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23.17%,到2010年达到682.03亿元,人均GDP由19068元提高到32522元,工业增加值由101.38亿提高到225.03亿,年均增长30.44%。

服务业增加值由2007年的136.27亿提高到2010年的267.31亿,年均增长25.18%,占比由2007的37.33%提高到39.19%。

二、临港重化产业优势凸显

依托港口岸线资源优势,石油化工、冶金建材、电力能源、交通运输设备制造、大宗粮油食品加工等临港产业得到快速发展。

2010年,冶金建材、石油化工两大产业实现工业产值708.60亿元,占九江沿江地区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74.77%。

涌现出九江石化、昌河汽车、江铜等一批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的龙头企业,产业发展亮点突出。

三、产业集聚格局初步形成

遵循“企业做大、产业集聚”的思路,沿江产业集聚程度显著提高,初步形成以1个国家级开发区和13个产业集聚区为主体的产业格局,以汽车、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为主体的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冶金、化工为主体的金砂湾工业园和以电力能源、石油化工、化纤纺织、粮油食品为主体的城东港区等特色产业板块发展迅速。

九江市沿江地区开发区基本情况一览表单位km2

序号

开发区名称

规划面积

建成区面积

现有主要产业

备注

1

经济技术开发区

150

40

汽车及零部件、新材料、新能源、电子电器、现代服务业

国家级

2

码头沿江产业区

78

12.06

机械船舶、建筑材料、冶金化工、纺织服装、造纸、新能源

省级

3

瑞昌工业园

12

3

纺织服装、机械制造、家具制品

省级

4

赤湖工业园

40

5

建材、纺织、精细化工、轻工制造(皮革)、绿色食品

省级

5

沙城工业园

6.7

4

机械电子、纺织服装、绿色食品、生物医药、冶金建材

省级

6

浔阳沿江工业园

2.28

石油化工、现代物流、文化旅游、电力能源

7

城东港区工业园

15.07

粮油食品、建材、机械电子

8

姑塘化工园

20

玻纤建材、纺织化纤

9

金砂湾工业园

金砂湾工业园

11

11

船舶制造、冶金、石油化工、新材料、纺织化纤

省级

10

银砂湾工业园

8

冶金、电力能源、石油化工、建材、现代物流

11

轻工物流园

5

——

电子电器、轻工、物流

12

彭泽工业园

矶山化工园

6.67

1.33

生态化工、生物医药、纺织服装

省级

13

综合工业园

3.33

1.33

建材(水泥)、纺织服装

14

定山工业区

3.4

1.07

机械制造、新材料、船舶制造

15

红光重特大项目基地

5.8

0

——

四、与省内和沿江链接加强

以港口岸线资源为纽带,随着城西港区建设的推进,九江港作为上海港的集装箱喂给港得到快速发展,成为九江参与泛长三角合作、主动融入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的重要载体,沿江地区与长江沿岸城市联系日趋紧密。

与省内其他地区的产业联系也在不断加强,省内其他地市的大运量、大耗水项目向沿江转移布局的趋势加快。

从总体情况看,九江沿江产业发展取得较大成绩,但还存在不少差距,主要表现为:

产业总量偏低,产业层次不高,高端装备、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相对薄弱;产业链条延伸发展不足,“补链”、“增链”、“壮链”任务繁重;工业园区多元同质现象严重,分工不够明确;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发展的支撑作用较弱,港航服务、金融科技等服务业发展处于较低水平;外向型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制约综合竞争力的进一步提升。

第二节发展环境

面对当前国际、国内新的发展环境,九江沿江四大板块产业发展具有较多的发展机遇。

一是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国际和国内沿海发达地区的产业正在进行新一轮的重大调整,产业加速转移、资本加速流动的趋势更加明显,这为四大板块科学承接产业转移、加快实现跨越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二是国际金融危机后,全球范围内科技创新正孕育着新的突破,全球新一轮产业革命正在兴起,国内转型发展正不断加快,这为四大板块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和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三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这为四大板块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加速产业集聚提供了良好机遇。

但同时,沿江四大板块的发展也面临着资源环境约束不断强化、要素成本不断上升,周边区域竞争不断加剧和转型升级压力不断加大等挑战。

第二章总体战略

第一节指导思想和功能定位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加快落实江西省委、省政府进一步推进九江沿江开放开发战略部署,抢抓国家实施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战略和加快长江内河水运发展的重大机遇,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资源整合、空间优化、加快升级、结构调整为主线,全力推动沿江四大产业板块建设,加快形成以高新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临港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努力把沿江地区建设成为引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跨越发展的现代产业集聚区、转型升级先行区,为江西省科学发展和我国中部地区崛起做出更大贡献。

其功能定位是:

引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跨越发展的临港先进制造业基地。

充分发挥省内独享的岸线资源优势,紧抓全球和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契机,通过联合大集团、引进大项目、建设大基地,大力发展钢铁冶金、电力能源、石化、大宗粮油食品深加工等以临港先进制造业,积极引导产业和企业向四大板块集聚,加快延伸产业链,着力打造若干整体竞争能力强、辐射带动作用大的产业集群,昂起龙头,引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跨越发展。

助推江西绿色崛起的高新技术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

紧紧围绕国家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大机遇,通过体制机制创新、要素配置创新和管理模式创新,积极培育并集聚发展新材料、新能源、先进装备制造、电子电器、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做大做强一批龙头骨干企业,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有产业化前景的高新技术产品,全力助推江西科学发展、绿色崛起。

服务长江中游的新兴现代服务业基地。

依托综合交通枢纽,发挥沟通东西、联接南北的区位优势,加快发展现代物流和港航服务业,大力强化沿江港口水水、水陆中转等功能;围绕产业能级扩张和制造业升级,大力发展金融商务和文化创意产业,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同时积极发展商贸市场、旅游休闲等产业,增强沿江地区综合配套服务能力,建成服务长江中游地区的新兴现代服务业基地。

促进我国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产业引擎。

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和京九大动脉交汇的独特区位,主动融入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积极对接东部沿海地区,大力承接产业转移,注重沿江地区与腹地发展联动,聚焦四大板块、集聚优势资源,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形成区域集中、产业集聚、开发集约、功能集成的产业高地,增强辐射带动能力,打造中部崛起的重要引擎。

第二节发展目标

产业总量。

产业发展规模进一步扩大,到2015年主营业务收入达到6000亿元,占九江全市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到85%;2020年主营业务收入突破万亿,年均增长10%左右。

主要产业。

到2015年高新技术与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000亿,占比达到33%,临港先进制造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3000亿,占比达到50%,现代服务业占比6%左右,主要配套产业占比11%左右。

远期主要产业发展主营业务收入实现翻番,现代临港产业体系基本建成。

产业集群。

围绕龙头企业发展,加快完善产业间衔接配套,打造石油化工、钢铁冶金、新材料和新能源四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建设中部地区重要的千万吨级炼油化工基地、江西千万吨优质钢铁产业基地、全国重要的玻纤及复合材料产业基地、全国最大的粘胶纤维基地和重要的太阳能光伏产业基地;建成交通装备制造、电子电器、纺织轻工三个500亿级产业集群,建设江西主要的汽车生产基地之一、长江中游重要的船舶制造基地,我国中部地区新兴的电子电器生产基地、江西最大的棉纺生产基地和重要的环保纸业生产基地,辐射带动作用明显。

四大板块。

四大板块综合实力明显提升,到2015年彭湖、赤码、城西和城东板块的主营业务收入分别达到1800亿元、1100亿元、1600亿和1500亿元,远期四大板块主营业务收入实现翻番,彭湖和赤码板块上升为国家级开发园区。

第三节关键路径

港航引领。

通过岸线资源的合理高效利用,大范围整合资源、大手笔联动开发、大力度搭建发展平台,加快吸引港口物流、航运劳务、航运保险等港航要素,以此推动临港基础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发展,促进相关产业集聚。

科学承接。

适应产业大规模、集群式转移趋势,积极引进培育重点产业、龙头企业,推动产业链纵向延伸、横向发展、侧向带动,打造优势产业链;探索产业承接与创新统筹发展的新思路,在承接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

高端制造。

充分运用国家战略的各项重大政策,紧抓国际产业分工重组等机遇,着力在高新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若干领域和环节实行突破,实现由比较优势向核心竞争优势转变,全力抢占价值链高端,带动产业高端化发展。

双轮驱动。

围绕高新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推行发展模式创新,延伸制造业产业链,推动制造业服务化发展;推进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加快发展现代物流、商务等与制造业密切相关的生产性服务业,形成二、三产业互动格局,实现产业协调持续发展。

产城一体。

充分发挥港口、区位、政策等的综合优势,加快四大板块和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产业发展与城镇建设、综合配套服务相同步,实现产城一体化。

绿色发展。

顺应全球低碳经济发展趋势,实行严格的环境准入制度,鼓励企业积极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和新装备,提高能源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实现经济、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第四节空间格局

根据沿江产业发展基础及新一轮沿江开放开发要求,形成“一脊四板块”产业总体空间格局。

一脊:

沿江临港产业发展脊。

以长江岸线资源为依托,以四大板块为重点,大力发展新材料、新能源、先进装备制造、电子电器和节能环保等高新技术与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钢铁冶金、电力能源、石化、大宗粮油深加工、现代物流与港航服务等临港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同时积极发展轻工纺织和绿色食品等产业,形成沿江临港产业发展脊。

四板块:

赤码低碳制造板块、城西高端制造与高端服务板块、城东临港制造与现代服务板块和彭湖临港重型工业板块。

赤码低碳制造板块。

以赤码大道、环赤湖快速通道和横向交通大通道为主要依托,加快赤湖-码头相向发展,重点发展新材料、装备制造、电子电器和轻工制造业,积极发展绿色食品、商贸物流和文化旅游等产业,建设低碳制造产业基地。

城西高端制造与高端服务板块。

依托良好的港口条件和产业基础,加强研发和创新能力培育,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大力吸引高端要素集聚,推动制造业服务化,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打造高端制造与高端服务基地。

城东临港制造与现代服务板块。

依托龙头企业,延伸壮大特色产业链,积极引进培育骨干企业,重点加快发展石油化工、新材料、绿色食品与大宗粮油深加工等产业,同时积极发展商贸物流、休闲旅游和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建设临港制造与现代服务基地。

彭湖临港重型工业板块。

发挥港口岸线资源优势,做大做强冶金材料、化工和能源等临港基础产业,积极引进装备制造等延伸产业,拉伸产业链;加快发展港口物流、轻工纺织、商贸服务等产业,提升板块综合配套服务能力与水平,打造沿江临港重型工业高地。

产业布局总体空间架构

 

第三章彭湖板块建设与发展

充分发挥岸线和区位优势,积极推动码头泊位及相关配套设施建设,在做大做强现有产业的基础上,以重大项目建设为主抓手和主攻点,积极引进冶金后道加工及精细化工等龙头企业,加快延展产业链条,提升产业层次和水平,建成全省最大的临港重型工业基地和新兴港口物流基地。

重点加快发展冶金材料、化工、装备制造和能源等四大战略主导产业,积极发展港口物流、轻工纺织和商务商贸三个培育与配套产业,着力构建“4+3”产业体系。

第一节重大任务

一、重点发展四大战略主导产业

冶金材料。

按照“优化产品结构、提升市场竞争力、构建循环产业链”的思路,发展钢铁有色冶金和冶金新材料两大产业链。

钢铁有色冶金重点发展热轧钢、冷轧钢和不锈钢、彩涂板等优、特钢材等产品。

冶金新材料充分发挥钢铁冶金业发展优势,积极发展镍钴等稀有金属材料、高品质特殊钢和高性能铝合金、锌合金等高端金属结构材料。

围绕冶金产业发展,利用冶金废渣,发展新型建材业和金属再生资源利用产业,形成冶金副产品综合利用产业链,实现资源综合利用。

化工。

大力提高节能、节水、环保等技术的应用水平,实现废弃物减量化和资源化,构建精细化工生态产业链。

加大国内外龙头企业引进力度,拓展产品链条,重点发展电子化学品、食品添加剂、饲料添加剂、水处理化学品、环保型塑料添加剂等高性能、环境友好、本质安全的新型专用化学品,不断拓展发展新型专用化学品等高端石化化工产品。

装备制造。

以引进龙头企业为核心,着力构建大型专用装备、新型港口机械装备和船用装备及零部件三大产业链。

大型专用装备产业重点发展冶金设备、环保设备、矿山机械、水泥成套设备、物料搬运设备等。

新型港口机械装备产业主要围绕现代港口建设需求,重点发展桥吊、轮胎吊、重(轻)箱叉车、各类起重机等港口重型机械装备。

船用装备及零部件产业结合内河航运市场发展,通过引进国内外船舶配套生产企业,重点发展舱室设备、甲板机械、船用动力等核心装备和关键零部件。

能源。

围绕区域产业用电、用气等能源发展需求,加快推进国华九江煤炭储备(中转)发电一体化项目、LNG储配项目和杭氧工业气体项目建设,有序发展天然气分布式能源,注重资源综合利用,形成电厂-电力、蒸气-供热、煤炭储备中转等较为完善的能源产业链。

积极寻求与国内外新能源企业合作,不断拓展生物质能等能源领域。

二、积极发展三个培育与配套产业

港口物流。

围绕运输需求,积极推动码头泊位、集疏运及相关物流设施建设,构筑集货物运输—物流服务—支撑配套于一体的港口物流产业链。

加快集聚船代、货代、船东及其他相关企业,形成以第三方、第四方物流企业及供应链服务企业为主体的物流产业集群;注重港口与货主的联合,促进港口与船公司的联合,在江西南部腹地设立“无水港”,提升港口对腹地货源、箱源的吸引力,扩展港口综合物流服务领域。

轻工纺织。

以引进龙头企业为核心,打造绿色食品产业链和纺织服装产业链。

绿色食品产业依托资源优势,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管理模式,重点发展水产品、果蔬制品和休闲食品加工业。

纺织服装产业重点发展交织织物、装饰用布、产业用布等附加值高、市场需求旺盛的产品,打造融纺织、面料、服装于一体的产业链。

商务商贸。

围绕板块产业发展,加快综合配套服务区建设,积极引进连锁经营、特许经营、购物中心等新型商贸业态,加快特色专业市场建设,满足居民消费需求。

加快集聚法律、咨询、广告、知识产权服务等中介服务机构,大力发展经济咨询、信息咨询等咨询服务业,鼓励发展就业中介和创业咨询及培训等人力资本中介服务,积极发展代理、转让、登记、鉴定等知识产权服务业。

第二节空间布局

一、产业总体布局

充分发挥港口岸线资源优势,优先布局具有比较优势和规模效益的项目,构筑“一带两片六组团”的“串珠状”空间构架。

一带:

沿江临港基础产业带。

依托优良的港口岸线资源,大力发展冶金材料、化工、能源等临港型大运量产业以及装备制造业,积极壮大轻工纺织和商务商贸等培育与配套产业,形成临港产业集聚发展带。

两片:

西部临港基础产业片区和东部临港制造业片区。

——西部临港基础产业片区。

位于江新厂-湖口至马影公路以东、牛脚芜-段简文线以西、长江以南、铜九铁路和郭家村一线以北区域,包括临港基础工业和轻工物流两大组团。

临江地区重点发展冶金材料和化工产业,后方陆域配套布局轻工纺织、商贸等产业,增强片区综合配套能力。

——东部临港制造业片区。

位于黄茅潭以东、彭泽七号圩以西、长江以南和铜九线以北区域和矶山地区,包括临港制造工业组团、重化工组团、临港装备产业组团和精细化工组团。

上游临江地区重点发展港口物流业,后方陆域发展与港口相关性较大的冶金、能源及装备制造产业,下游布局发展重化工业、临港装备产业。

六组团:

轻工物流组团、临港基础工业组团、临港制造工业组团、重化工组团、临港装备产业组团、精细化工组团。

——轻工物流组团。

位于湖口至马影公路以东、段简文以西、铜九铁路和郭家村一线以北和牛湖公路以南地区。

大力发展绿色食品、纺织服装、专业市场等,形成与周边地区功能融合配套的综合性生态工业发展区。

——临港基础工业组团。

位于江新厂以东、牛脚芜以西、长江以南和牛湖线以北区域。

重点发展冶金材料、化工和能源三大产业,注重产品间上下游配套衔接,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打造生态工业建设示范新模式。

——临港制造工业组团。

位于黄茅潭以东、发展大道以西、长江以南和牛湖线以北区域。

加快推动银砂湾和红光基础设施网络和综合配套设施的全面对接,重点发展港口物流、冶金、能源和装备制造产业。

——重化工组团。

位于发展大道以东、棉州圩—戴家口一线以西、长江以南和湖牛公路以北区域。

重点发展重化工业,通过自然山水实现与临港制造工业组团的有机隔离。

——临港装备产业组团。

位于野猫垄以东、七号圩以西、长江以南和牛九线以北区域。

通过山体与重化工组团自然隔离,重点发展临港型装备制造业,在与彭泽县城临近地块布局居住配套设施。

——精细化工组团。

位于彭浪矶风景区以东、彭泽十一路以西、长江以南和牛湖公路以北区域。

重点发展精细化工产业。

二、产业空间配置

布局精细化工、冶金材料、能源、港口物流及仓储、装备制造、轻工、居住配套、后备用地等八类用地。

精细化工用地布局在临港基础工业组团的西部、中部,以及重化工组团和矶山地区;冶金材料产业用地布局在牛角湖至长江、银砂湾港口后方陆域;能源产业用地集中布局在金砂湾下游和银砂湾上游地区;港口物流及仓储用地布局在银砂湾-红光段沿江、银砂湾南部沿牛湖线和铁路专用线区域、轻工物流组团北部沿牛湖线区域及南部铁路沿线区域;装备制造业用地集中布局在临港装备产业组团和和银砂湾陆域,轻工业用地主要布局在轻工物流组团的北部和西南部。

居住配套用地根据产业发展需要,主要布局在临港装备产业组团东部和轻工物流组团东南部及西部临山地区。

后备用地布局在轻工物流组团以东、重化工组团以南和临港装备产业组团以南地区。

三、空间开发时序

近期在做强做实临港基础工业组团的基础上,以临港制造工业组团为重点,着力引进关联大、集聚度高和带动力强的龙头项目,实现外延扩张;加快轻工物流组团开发建设,增强园区开发配套服务能力;构建横向交通主骨架,推进要素向东部流动,推动重化工组团和临港装备产业组团开发。

在临港制造工业组团建设中,利用港口建设预期,吸引临港产业在后方陆域集聚发展,由沿江向内陆展开布局。

轻工物流组团由北向南展开布局,居住配套设施建设由西向东展开。

彭湖板块产业总体空间格局

彭湖板块产业空间配置

第三节环境管制

一、加快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

对金砂湾工业园的化工、石化、铅锌冶炼企业,矶山化工园的制药和农药企业,定山工业园的水泥项目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重污染企业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覆盖率超过80%。

鼓励轻污染企业自愿申请清洁生产审核,并按照国家颁布的行业类清洁生产审核标准严格把关。

加快编制石化与化工行业环境风险防范与污染事故应急处理预案。

二、建立污染物深度治理高门槛

严格控制重污染企业入园,限制高耗能与高耗水企业发展。

工业污染物排放与治理做到“三集中”:

集中处理工业废水,尾水必须达标排放,符合《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二级标准,远期一级标准。

集中治理大气污染,实施热电联供,提升燃煤设施或火电项目的除硫、脱氮与除尘能力。

集中处置与处理大宗固体废物,实现资源化利用。

三、建立节能节水的高门槛

建立包括产品能耗行业限额、行业节能技术标准、节能认证、能效标识、产品单位产值能耗、行业用水定额、单位产品水耗、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等多个入园控制指标体系,作为源头控制污染的重要措施,以及应用于立项审批、可研论证与环评审批的参考指标。

低于达标门槛的现有工业企业或项目,加快实施工艺技术改造、推进生产全过程的节能与节水,提高能源与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四、积极维护区域环境安全

加快落实江西省饮用水水源污染防治办法,对长江饮用水源保护区与鄱阳湖饮用水源保护区进行环境综合整治。

按照《江西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水域使用功能与水质目标,合理设置污水排放口,严格控制排放口数量。

重污染企业周围500米范围设置卫生防护隔离带。

加快沿江堤防的升级改造,提升防洪保安能力。

第四章赤码板块建设与发展

发挥港口岸线和水土资源优势,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