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网络语言流行兴起背后的社会动态.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311445 上传时间:2023-02-1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2.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网络语言流行兴起背后的社会动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论网络语言流行兴起背后的社会动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论网络语言流行兴起背后的社会动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论网络语言流行兴起背后的社会动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论网络语言流行兴起背后的社会动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论网络语言流行兴起背后的社会动态.docx

《论网络语言流行兴起背后的社会动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网络语言流行兴起背后的社会动态.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论网络语言流行兴起背后的社会动态.docx

论网络语言流行兴起背后的社会动态

论网络语言流行兴起背后的社会动态

在当今社会,电子设备愈加发达,网络技术、网络媒体的发展,网民剧增,催生并迅速普及了网络语言。

而各界学者对网络语言的流行与普及持各种褒贬不一的看法,各持己见。

同时研究汉语网络语言是时代发展赋予我们的责任;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和地位的提高,世界许多国家都兴起了学习汉语的热潮,汉语网络语言也必然会影响其他语言。

我认为不能单一的看待网络语言的流行,应该辩证的考虑,网络语言流行的背景及原因与我国社会的动态是紧密联系的。

In today's society, electronic devices are increasingly developed, the development of network technology, network media, Internet users increase, creation and popularization of the network language quickly. And scholars from all walks of life to the popularity of Internet language and popularize hold various mixed views, were at sixes and sevens. At the same time study Chinese network language i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ra gives us the responsibility;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China's comprehensive national strength and status, the world many countries have started learning Chinese boom, Chinese network language will also affect other languages. I think that not a single view of the popularity of network language, should be dialectical thinking, background and the reasons of the network language popular is closely linked with our country's social dynamic. 

关键词:

网络语言;网络;社会动态;

Keywords:

Thenetworklanguage;network;Socialdynamics

 

一、网络语言的概述

1、网络语言的概念

网络语言是伴随着网络的发展而新兴的一种有别于传统平面媒介的语言形式,以简洁生动的形式得到了广大网友的偏爱,发展神速。

网络语言包括拼音、英文字母缩写、含有某种特定意义的数字以及形象生动的网络动画和图片,起初主要是网虫们为了提高网上聊天的效率或某种特定的需要而采取的方式,久而久之形成特定语言。

网络上冒出的新词汇主要取决于它自身的生命力,如果那些充满活力的网络语言能够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约定俗成后广大网友就可以接受。

2、网络语言的特点

特点之一,种类很多。

早期出现的网络语言非常简单也极具形象化,如符号表情,数字谐音,字母简写,再到后来由网友赋予深刻涵的成语新用,新创词语,火热语句,都能成为流行一时的网络语言。

以类型来说大致分为八种,字母型,数字型,混合型,词意变异型,符号性,词汇演变型,缩略和扩型,语句型。

①字母型

字体输入作为网络聊天最基本的形式,需要通过键盘或触屏将字符输送到对方显示屏上,打字速度肯定难与思维同步,也远非直接对话那样方便,故以简约高效的字母替代汉字就成为网民聊天首选,它的涵的丰富程度已经超过正规文字表达模式。

如:

GG(哥哥)、JS(奸商)、PFPF(佩服佩服)、ZT(转贴)等,这类语言通常是提取中文词组的首个字母,比较容易理解和识别,所以能够被广泛采用传播。

与它相似的还有以英语词组缩写或变化而来的网络用语,如GF(girlfriend,女朋友)、PK(来源于网游中的“playerkill”一词,挑战、杀死、末位淘汰之意),CU(seeyou,再见)、goodgoodstudy,daydayup(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因其形式简单、输入便捷、表达涵确切,所以在网络上有相当高的使用频率。

②数字型

阿拉伯数字在聊天中的应用更为普遍,网民借助数字字符的谐音和寓意,将很多生活用语以数字组合的形式表达出来,写起来简单,看起来也一目了然,如:

886(拜拜啦)、9494(就是就是)等。

一般情况下,10个阿拉伯数字所指代的意思如下:

0——你,1——一、意,2——爱、饿,3——生、想、深、真,4——思、输、是、死、子、世,5——我、往、呜、舞、苦、惟,6——啦、了、聊、老、溜、理,7——气、妻、亲、歉、去,8——拜、别、不、吧、帮,9——就、走、救、加,根据这种约定俗成的规定,很多丰富的容都可以通过阿拉伯数字的不同排列组合来表达。

③混合型

当单纯的字母和数字不足以表达网民的情感诉求时,将它们与文字、英语单词等根据需要分门别类混合在一起的模式便成为网络上一种非主流表达方式,如:

幸福ing(中文词与英语动词后缀组合,表示正在享受幸福的过程)、3q(数字与英语字母组合,你)、me2(metoo,英语单词与数字组合,我也是)、+U(运算符号与英文字母的组合,加油),这种多种字符混杂的网络用语无疑不符合任何一种语言规,甚至无章可循,但它是以简约为基础、以“看得懂,说得清”为目的的表达形式,使网民可以不必拘泥于传统语言语法的桎梏而自由发挥。

④词意变异型

在网络上,以文字、词组或英语单词等原生词衍变而来的谐音化用语相当普遍,变异后的网络词,其表达的含义与字面原意已相差甚远,但它的流行程度和使用环境决定了多数网民不会产生歧义。

这类网络词比较常用的如:

粉丝——英语fans的音译,对某人或某物超级迷恋的意思;果酱——过奖;稀饭——喜欢;斑竹(或板猪)——版主等。

谐音词的大量运用,克服了网络交流时文字的生硬和呆板,增加了文字的灵性,因此很受网民喜爱。

除谐音词外,更多在传统语言中耳熟能详的词组也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如:

“恐龙”——长的不漂亮的女性网民,词性贬义,与之相当的是“青蛙”,指长得丑的男性网民。

  口语型网络语言络聊天虽然主要是字面交流,但其实质还是类口语化,故日常生活中的语气助词在网络中应用也非常普遍,加上网络缺少面对面交流所具备的其他肢体和表情语言,语气词便能充分烘托和调动网络交流时的气氛。

如:

“哇噻,你总算露面啦!

”“哦,是酱紫啊!

”等,在这两个例句中,“哇噻、哦”在生活中也经常用到,此类词不管其原来属性如何,在网上均作为语气助词使用。

⑤图画型

电脑及手机等网络聊天设备不具有面对面交流时的情感同步功能,仅凭字符表达网民的情绪,难以达到完美的效果,利用键盘上的特殊符号组合形成有趣的人物表情,则较好地弥补了这一缺憾,如:

“(^_^)”——微笑、“(╯^╰)”——愁眉苦脸、“:

D”——嘴大笑等。

据调查,网络上比较流行的表情符号有近200个,都是网民模拟现实交流中的语境情态创造出来的,它形象、生动,对受者的视觉刺激强烈而有效,理所当然地受到众多网民的追捧。

  很多即时聊天软件如qq、微信等迎合网络需求,利用gif图片创作并固化了相当多的人物和动物表情,方便网民在使用时直接发送给对方,这些图片更加传神有趣,它节省了网民聊天时的大量时间,并使聊天时的感情色彩更为浓厚。

  目前,无论是电脑还是手机,表情符号都已经成为聊天工具中的必备网络语言。

⑥词汇演变型

创新是网络用语的基本要素,任何一种类型的网络语言,都有不同于传统语言的新意,但多数是建立在传统语言基础之上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新的词汇也在不断出现,这种创新首先体现在网络上,由网络又延伸到了生活中,最终被学术界所接受,如:

“屌丝”——原是“苦B青年”本着自嘲精神而创造的一个名词,本意是对具有穷、丑、老、呆、矮、胖等特征的一类男人的嘲讽用语,随着网络群体的追捧,它从最初产生时的不文明的含义已经演变为一种文化现象,归根结底是中国文化现象与社会突出问题的某种折射。

“高富帅”——形容男人在身高、长相、财富上都无可挑剔,由日本漫画演化而来并在网络上发酵成为流行词汇,它对应的反义词是“矮矬穷”。

  开放的网络环境使新词汇迅速普及,几乎每一年都有相当多的网络流行词语出现,例如2013年流行新词就达1350个之多。

而“当代汉语中每年大概出现1000个左右的语文性新词语”。

⑦缩略和扩型

网络语言追求简约、创新、生动和表达清晰,不会去迎合传统语言的规,这就为它的任意发挥消除了障碍,构成的词组或句子也就充满了与传统语法相悖之处,如:

“喜大普奔”——喜闻乐见、大快人心、普天同庆、奔走相告这四个成语的缩略用法,“人艰不拆”——人生已经如此艰难,就不要拆穿了吧等。

这些网络“成语”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把一个相对完整的长句子缩略为四个字,而这四个字在句中并非唯一的支撑点,构成的新词也不符合汉语词组的模式,当然,它的流行是否能决定其生命力的长久,仍需经过时间考验。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由文字拆分构成的新词,如走召弓虽(超强),这也是一种非标准的网络用词,相对于上述那种浓缩为四个字的句子来说,它的特征和意义都较为明显。

⑧语句型

网民对现实社会和互联网上的热点具有敏锐的嗅觉,反之这些热点也会催生出一些新的网络用语,如“待我长发及腰,少年娶我可好”,该句出于网络上的一首诗词,而“我爸是刚”则是一则社会新闻引发的强大反弹,类似的还有“元芳,你怎么看”“我和小伙伴们都惊呆了”等等,随着这些句子的走红,它们的使用围和涵也在不断变化。

  综上所述,“网络语言不仅是语言上表意、表音或表象的一种简单替换”,它的九大基本特征,基本上涵盖了网民对自身、对社会、对时代的一种态度。

开放和虚拟的互联网络,数以亿计的网民,决定了网络语言发展的多元化,时间和历史终将淘汰与时代脱节的语言,也必然会顺应时势产生大量新的词汇和语句。

特点之二,更新换代速度快。

在网络普及的现代社会中,不论男女老少或多或少都懂得一点电脑。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21世纪不懂电脑则将是“功能性文盲”。

同样,如果不了解互联网就很难适应现代化生活的节奏。

网页上记载了大量的各种各样的信息,使得人们的生活更加便捷,网页更新速度非常快,网民可以及时从互联网上找到所需要的最新信息。

人们在互联网上进行交谈的时候非常讲求速度,如果键盘输入速度慢,就很难在互联网中与人建立一种稳定的交流机智。

互联网将全球联结在一起,极加快了人类社会生活的节奏,网络信息的传递速度是人类以前所拥有的任何一种交流方式无法企及的,突出表现为一个“快”字,发展快、进步快、更新快。

2008年网络十大热词为:

“山寨”,“雷”“囧”“和”“不抛弃不放弃”“口红效应”“拐点”“宅男宅女”“不折腾”“非诚勿扰”。

2009年网络十大热词为:

“不差钱”“躲猫猫”“低碳”“被就业”“裸”“纠结”“钓鱼”“秒杀”“蜗居”“彝族”。

2010年十大网络热词为:

“给力”“神马都是浮云”“围脖”“围观”“二代”“拼爹”“控”“帝”“达人”“穿越”。

2011年十大网络热词为:

“亲”“伤不起”“hold住”“我反正信了”“坑爹”“卖萌”“吐槽”“气场”“悲催”“忐忑”。

2012年十大网络热词为:

“正能量”“元芳,你怎么看”“舌尖上”“躺着也中枪”“高富帅”“中国式”“压力山大”“赞”“最美”“接地气”。

2013年十大网络热词为:

“中国梦”“光盘”“倒逼”“微xx”“大v””女汉子”“土豪”“奇葩”“点赞”。

通过2008年至2013年网络热词排行榜的变化可以看出,网络语言的更新速度非常快。

有研究调查结果表明“一个事件类热词的最长寿命是52天。

”这是某网友通过对XX事件类热词的模型进行分析得出的结果,由此不难看出,一个网络热词流行的速度非常快,更换的速度也非常快。

这是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网络传播信息量之大,更新及传播速度之惊人,传播媒介、交流平台之多元化方向发展,网民频繁使用网络获取信息、实现交际等等都是网络新词不断涌现,实时更新的影响与结果。

二、网络语言的形成

1、网络语言形成的原因

(1)网络提供了产生网络语言的物质载体

1958年,中科院计算所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小型电子管通用计算机103机(八一型),标志着我国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诞生。

2003年,百万亿次数据处理超级服务器曙光4000L通过国家验收,再一次刷新国产超级服务器的历史纪录,使得国产高性能产业再上新台阶。

电子技术的高速发展成为了培育互联网发展的温床。

自从1994年我国引入了互联网,1997年之后就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

国互联网用户数97年以后基本保持每半年翻一番的增长速度。

从此,中国计算机网络用户经常坐在屏幕前进行沟通。

起初,“词不达意”或“言者无心听者有意”的情景常常发生;后来,经过网络用户的约定俗成,网络上就渐渐形成了自己的语言,这就是网络语言。

网络语言是产生于网络并广泛使用于网络交际与网络表达的一种语言变异形式,因此,网络的出现是网络语言产生的首要前提和物质基础。

互联网最早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繁荣于80年代末90年代初。

国际互联网(Internet)被誉为是20世纪末最激动人心的事情。

互联网1989年开始进入我国,从而揭开了中国网络时代到来的序幕。

1994年4月中国正式加入国际互联网,从此,中国网络用户经常坐在屏幕前进行沟通。

起初,由于对这种“无声”的即时交流方式的不适应,加之“说话”的速度要求与文字输入较慢的矛盾,“词不达意”或“言者无心听者有意”的情景常常发生;为了消除这些矛盾,维护交际的顺利进行,经过网络用户的不断实践,网络上就渐渐形成了自己的语言形式,这就是网络语言。

网络为网络语言的形成提供了物质载体。

(2)网络提供了产生网络语言的最佳环境

“网络这种工具本身提供给人们很多创造语言的灵感。

网络语言的创造是充分利用、又只是利用键盘提供的符号系统和拼音输入法的结果。

”当人们用汉字、数字、符号、字母来尽情组合、改造词语,甚至用谐音、怪词、错字、别字来玩语言游戏的时候,享受到的是一种创造的快乐和一种打破传统语言规的犯禁的快感。

网络世界没有现实世界的复杂规则,人们可以而且也试图在网络中忘记自己的真实身份,忽视交际双方的年龄、性别、职业,不必担心自己因为说错话而导致人身伤害或遭致种种麻烦。

在网上,人们很容易将本性表露出来,少了伪装,多了轻松和自然,这也正是网络语言使用的最佳环境“。

可以这样说,除了现实性,网络给了网民最大限度的交际自由,使他们在网络世界里可以任意创造富有鲜明个性特点的语言形式。

(3)改革开放提供了产生网络语言的社会背景的物质载体

改革开放带来的政治、经济繁荣、文化交流活动的空前活跃以及新事物、新观念的层出不穷,这是网民们乐于创造、敢于创造、便于创造的重要的社会背景。

网络语言的重要特点就是与传统语言不一样,就是标新立异,就是求新求异。

如果缺乏宽松的

社会环境,网民们哪敢放开思路、扬个性,去大胆创造形形色色的网络语言呢?

如果没有广泛的文化交流,外语中的某些表达法又怎能运用到网络语言中来呢?

(4)人们文化素质的提升为网络语言的产生提供了保证

网络语言主要出现在网络论坛、网络留言板和虚拟聊天室中,受制于特定的交际环境。

这一交际环境要求使用者必须懂电脑,必须会上网,必须多少懂点外语。

而当今中国会使用网络语言的正是具备中等或中等以上文化程度、并且略懂外语的年轻人。

这批年轻人相对于他们的父辈来说,其文化素质普遍提升了,这就为网络语言的产生提供了保证。

2、网络语言流行的现状

第一,研究成果多。

互联网的出现和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一场巨大变革,这场变革不仅影响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和人们的生活方式,同时也引起了一场语言上的变革。

随着电脑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接触并了解到网络,网络语言这种新的语言形式随之出现并引起了广泛关注。

从起初的个别专家对其进行特点方面的研究到现在的国家有关部门参与调查研究,如国家教育部、国家语言资源检测与研究中心、国家语言委员会、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等都发布过涉及网络语言的调查报告,网络语言已经成为语言领域和社会领域不容忽视的热点问题。

在中国知网文献库中以“网络语言”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可以找到512,329条结果;其中,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的相关容最多,有273840条结果,这仅仅是中国知网的搜索容。

全网络与网络语言相关的文章,图表,视频有多少已经不得而知。

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关于网络语言的专著、词典有近10种。

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专著、辞书类如于根元的《网络语言概说》(中国经济2001年)和《中国网络语言词典》(中国经济2001年6月),海燕的《网络语言》(广播学院2002年);康、阳的《网络流行风—网上聊天词语妙用》(社会科学院2002年),周宛润的《网络时代的48个关键词》(三联书店2000年),易文安的《网络时尚词典》(2000年10月)和《实用网络用语》(辞书2003年),成蕾的《网络流行语》(学林2004年),还有网友编辑的网络专用词典《金山鸟语通》(2003年6月)等。

关于网络语言的论文,书籍越来越多,说明网络语言的影响越来越大,社会各界对网络语言越来越看重,也是为了解网络交际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和对传统语言的影响,更好地、深入地理解网络文化的本质。

第二,研究群体多。

我国互联网的发展,不仅促进了网络的普及,催生出一种新的人际交流形式,出现了一种新的语言现象“网络语言”,还吸引了一大批研究者纷纷投入网络语言的研究。

不同的研究者,对网络语言有着各种各样的不同理解。

一方面,网络语言如同一个没有学科界限的学术论坛,不同的研究者可以从不同的研究方向和专业角度阐述对网络语言的见解与观点。

另一方面,网络语言又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观察视野和研究手段,研究者可以结合自己的研究背景,分析和解决各自研究领域中同网络文化相关的问题。

这种学术上的自由和研究方法上的兼容并包,吸引了众多来自不同学术背景和学术传统的研究者。

他们之中既有作为“正规军”的语言学专家——是以后网络语言研究的中流砥柱,又有其他学科领域的学者,如计算机专家、网络专家、社会学家、心理学家、文化学家等;既有教师、研究生、传媒工作者,又有数量众多的网络爱好者。

网络语言研究群体的多样性,为多角度、全方位研究网络语言提供了可能性。

第三,研究转变大。

我国各界学者对网络语言研究的围从网络语言本体(包括网络语言的性质、词汇、句法、修辞特征等)和网络语言的规问题以及对待网络语言的态度问题,逐步拓展到网络语言与语文教学、网络语言与当代社会文化、网络语言与网民的心理特征、网络词语及其意义生成的认知机制等领域,学者们对网络语言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入。

从拒绝到旁观再到结束,历时足足有十五年,直到今天仍然有学者认为网络语言是在破坏汉语的纯洁性,或者网络语言是一种污染。

然而使用网络语言的网民已经越来越多,更甚至一些报纸杂志网络媒体都在使用。

这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

三、网络语言流行的背后

1、网络语言流行的意义

第一,词汇方面,逐步为网络交际提供了基本词汇。

网络热词的更换速度快,导致很多网络热词“火”了一阵之后就被时代淘汰了,然而仍然有一系列词汇在经过时间洗礼之后被留了下来。

这些被留下来的优秀网络语言是对汉语言文库的一种有益补充和丰富。

如果汉语言文库没有这些与时俱进的有益补充和丰富,只是因循守旧,只能导致汉语言与时代脱节。

如,给力,正能量等词均被各大新闻报社采用,纳入文本围。

第二,符号方面,使用大量的拟态符号。

由于网络交流以文字为主不能很好的表达使用者的情绪,因此表情符号的产生就满足了年轻人的需求。

原先生说:

“现

代社会生活的某种特殊情景,不能使用或满足于使用语言(有声语言和书写语言)作为交际工具,常常求助于能直接打动(刺激)人的感觉器官的各种各样的符号,以代替语言,以便更直接,更有效,并能更迅速的做出反应。

”如现在被大量使用的颜文字表情,“∑(°△°|||)︴”表示受到惊吓,“╮(╯▽╰)╭”表示没办法,“(〃 ̄︶ ̄)人( ̄︶ ̄〃)”表示击掌,这些被大量使用的表情与文字相结合使用模拟的表情被称为颜文字表情。

形象卡通,可爱,也能大致符合使用人的心表达,侧面解放现代年轻人的生活压力。

第三,口语方面,方言词与英语和普通话的混杂,语气词的大量使用。

英语与普通话的混杂如“哭ing”、“郁闷ing”、“羡慕ing”之类汉英结合型的网络语言,还有全英式如“PK”(是网络游戏中play-erkill的缩写)以及英文简写式如“32”一一metoo(我也是,3读乐谱“咪”,2读英语“two”)、“B4“”before“(以前,前半部分的读音用字母B表示,后半部分的读音用阿拉伯数字4表示)、”3Q3Q“thankyou(,3为数字读音,Q为英语读音)。

这些英文的大量混杂使用已经在日常生活随处可见,除了可以体现我国英文普及化程度高之外还能体现网络语言包容性强,键盘上能够敲击出来的字符,全部被用于网络交际中。

不同的语言混合、不同的符号搭配组合均能在网络语言中安身立命。

在人与人之间的非书面交流对话中,语气词的运用随处可见,口语化的语言成为对话中的主流。

虽然网络人际传播目前仍然主要以文字为中介,但是许多平时在口头交流时很少用到的书面语言,甚至文言文都会在网络聊天中出现。

例如人们询问对方的几句常用语“你去哪了?

”“为什么啊?

”“这是什么意思呢?

”语气词同样也出现在互联网的网友交谈中,且对于语气词的使用往往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主要有有以下几种:

A口语中常用的象声词,在网络语言中也被大量应用。

—“就酱紫(就这样子),我等你哈!

”B音词特别多,这也符合口语传播重发音,不重文字的规律。

—“嘎嘎的!

我是永远支持楼猪滴!

”C频繁运用倒装、省略等形式。

人们口语表达比较随意,不像写文章那样注意语法、逻辑关系,甚至字斟句酌。

不少网络语言只要清楚表达意义,不讲求规规则。

—“你才笨笨哦!

贴近生活的话语、语气熟悉亲切,以至人们将聊天交流的空间从实际生活中搬到网络中来后仍然继续运用着各种语气词来进行交流。

语气词在表面看上去有些哮声哮气,但却营造出一种轻松、随意的交流氛围,无形的打破一些禁忌,拉进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再加上网民都是生活在虚无飘渺的幻境中,网民的心态是永远不愿意长大,而这些唠声唠气的语气词,正好在不经意间满足网民这种心理。

所以,语气词在网络中的泛滥运用预演欲烈。

第四,语言风格,极具趣味性。

网络传播的虚拟性使网络语言的语义具有诙谐有趣特点。

把“我”叫做“偶”,把“震惊”称为“雷”,生气就敲数字“7456”,形象直白、幽默诙谐。

同时,正话反说、反话正说成为网语语义产生的一个主要手段,通过语句容的前后对比,甚至通过自我嘲讽来产生新的语义,制造风趣搞笑的效果。

例如:

1)帅有个屁用!

到头来还不是被卒吃掉!

2)我总在牛a与牛C之间徘徊。

3)不要跟我比懒,我懒得跟你比。

4)夏天真不好过,穷得连西北风都没得喝了!

现代社会时间的紧凑,生活的压力,人与人之间的冷漠,与年轻人活跃的心相悖,导致了年轻人不被理解而又渴望被理解的心态。

正是因为这种心态,使得大量的年轻人投入网络,化身为“网虫“在繁忙的生活中得到一丝慰藉与消遣。

而网络语言的趣味性无疑是年轻人排解压力的一大帮手。

2、网络语言流行的利于弊

第一,网络语言的利。

网络语言有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