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试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309000 上传时间:2023-02-10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3.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汉语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古代汉语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古代汉语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古代汉语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古代汉语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代汉语试题.docx

《古代汉语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汉语试题.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古代汉语试题.docx

古代汉语试题

古代汉语试题

一、    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 东汉许慎写出了我国学术史上第一部汉字形义分析的巨著《说文解字》,在书中他列出了“六书”的细目,其中被后人称之为“造字法”的是指事,会意  象形 和 形声;被称为“用字法”的是转注           和 假借。

2. 作为代词、语气词的“焉”在六书中属于假借 ;作为动词的“牧”在六书中属于会意。

3. “共”和“供”属于古今字字;“迺”和“乃”属于异体字字。

4. 汉字通假是指古代汉语中用音同音近的字代替本字 的用字现象。

与通假字不同,假借字是本无其字,依声托事。

5. 古用今废词是指  的词在新陈代谢中被历史抛弃了;古今通用词是以基本词汇为基干,在汉语史上生命力很强的词,它一直流传至今,活跃在口语或书面语里。

6. 联绵词是由两个字组成的双音单纯  词,它在结构上具有不可分割的特点。

7. 使动用法与意动用法的主要区别在于:

使动用法需要用使宾语怎么样 的语言形式去理解或语译,而意动用法需要用认为宾语怎么样 或者把宾语当作什么的语言形式去理解或语译。

8. “读若”和“读如”这两个术语主要是用来注音 的,有时也用来注明假借字。

二、名词简释(每释5分,共20分)

1.   古今字:

就是古今分化字,我们把分化前一字写数词的字称作“古字”,分化后记词各有专司的字称作“今字”。

2.   本义和引申义:

所谓词的本义就是词的本来的意义,它是与引申义相对而言的。

所谓词的引申义就是有本义直接或间接引申出来的意义。

直接引申出来的词义叫直接引申,也叫近引申;间接引申出来的叫间接引申,也叫远引申。

3.   词义扩大:

从原义发展为新义,所反映客观事物的范围有所扩大,即由部分到整体,由个别到一般,有狭窄变宽泛,使原义包括在新义中,成为新义外延的一部分。

4.   骈文:

骈文是在辞赋影响下所产生的一种特殊文体。

从不用韵的角度说,它不属于韵文而似散文;从使用对仗和平仄来说,它又不是散文,所以称它是一种特殊文体。

三、指出词类活用现象,说明属于哪种活用。

(每词2分,指出活用词1分,说明活用1分,共20分)

1.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

来:

使……来,动词的使动用法。

2.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奇:

认为……奇怪,形容词意动用法;

 宾客:

把……当作宾客,名词词组的意动用法。

3.侣鱼虾而友麋鹿。

侣:

把……当作伴侣,名词的意动用法;

  友:

把……当作朋友,名词的意动用法。

4.荆人欲袭宋,使人先表澭水。

表:

做标记,名词用如动词。

5.令我百岁后,皆鱼肉之矣。

鱼肉:

把……当作鱼肉,名词词组的意动用法。

6.尔欲吴王我乎。

吴王:

使……成为吴王,名词词组的使动用法。

7.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

怪:

认为……奇怪,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衣冠:

穿上衣服戴好冠帽,名词词组用如动词。

四、说明下列句子属于哪一类宾语前置,并作语法分析。

                     (古)之 人〔不〕余 欺 也。

                       定     主  状  宾 谓

1.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

被强调的宾语前置           寡人是问

2.岂不谷是为?

先君之好是继。

用“是”复指的宾语前置     .岂 不谷是 为

用“是”复指的宾语前置     先君之好 是 继

3.梁客辛垣衍安在?

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         梁客辛垣衍安在

4.唯陈言之务去。

用代词“之”复指的宾语前置  唯陈言之〔务〕 去

五、标出平仄(共10分)

— — ∣ ∣ —,○ ∣ ∣ — —。

深 居 俯 夹 城,春 去 夏 犹 清。

○ ∣ — — ∣,— — ∣ ∣ —。

天 意 怜 幽 草,人 间 重 晚 晴。

○ — — ∣ ∣,○ ∣ ∣ — —。

并 添 高 阁 迥,微 注 小 窗 明。

∣ ∣ — — ∣,— — ∣ ∣ —。

越 鸟 巢 干 后,归 飞 体 更 轻。

五、         古文翻译(20分,每句1 分,扣完为止,不倒扣)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

公曰:

“制,岩邑也,虢叔死焉。

他邑唯命。

”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祭仲曰:

“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

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

”公曰:

“姜氏欲之,焉辟害?

”对曰:

“姜氏何厌之有!

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

蔓,难图也。

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

”公曰:

“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 

 等到庄公做了国君,替公叔段请求制这个地方。

庄公说:

“制是个险要的城邑,虢叔就死在那里,别的城邑惟命是从。

”请求京这个地方,庄公让他居住在那里,人们称他为京城大叔。

祭仲说:

“都邑的城墙超过三百丈是国家的祸害。

先王的制度,大的都邑不得超过国都的三分之一,中等的都邑不得超过五分之一,小的都邑不得超过九分之一。

现在京城不合乎法度,不是先王的制度,君将要承受不了的。

”庄公说:

“姜氏想要这样,哪里能够躲避祸害?

”祭仲回答说:

“姜氏有什么满足的!

不如早点给他安排一个地方,不要让他滋生蔓延。

一旦蔓延开来,就难以对付了。

蔓延的野草尚且难以除掉,何况是君王的尊宠的弟弟呢?

”庄公说:

“多做不义的事,必定自己垮台,您姑且等待着他的下场吧!

一、解释下列名词(10分)

1、四体二用

"四体二用"是清代学者戴震针对"六书"是造字之本提出的新的看法,他认为只有指事、条形、形声、会意四者是造字的方法、转注、假借二者用字的方法。

2、韵摄 等韵学中把若干韵系合并成更大的类,叫韵摄。

同韵摄内各韵系有相近的韵腹和相同的韵尾。

 3、同形字 同形字是指形结构相同而表示的却不是一个词邮局就是为不同的词造出的形体结构相同的字。

4、钟鼎文钟鼎文是金文的别称。

金文最初发现于钟鼎等器物上,所以又称作钟鼎。

5、同源词 同源词是指古汉语中一些在读音有着密切的联系,意义又都包含有所标示事物的共同特征,有共同的语源的词。

 

二、     简要回答下列问题(30分) 

1、 为什么说隶书是古文变为今文字的转折点?

从小篆到隶书,是字体变化最大的一次:

小篆的字形结构被打破,象形意味淡簿,符号性加强。

小篆的圆转笔势到隶书一般变为方折及横、撇、捺等笔画。

小篆变为隶书,现代文字笔画的基本格局已经形成,所以说隶书是古文字变为今文字的转折点。

2、 春秋晚期以后金文中出现的美术字体有什么特点?

这些字体主要流行在什么地区的国家?

春秋晚期以后,金文中出现一些美术字体,这些美术字体有两个特点:

一是故意将笔划拉长,甚或作曲宛转之势。

这种曲折宛转不是按物体的形态"随体诘诎",增强形象性,而是故作姿态。

二是在字形之外,加画鸟虫之类的装饰品。

这些字体主要流行在东方和南方的国家。

3、 近代汉语共同语的语言系统跟中古音的主要不同是什么?

近代汉语共同语的语音系统跟中古音的主要不同是:

声母里的全浊声母变成了清声母;韵母简化,中古时期[-p]、[-t]、[-k]为韵尾的入声韵母都变成元音韵尾或者没有韵尾的韵母,韵尾[-m]变成了[-n]。

中古的平声分化成阴平和阳平,入声调逐渐消失,明朝时入声字分别派入了阴平、阳平、上声、去声中。

4、 什么是图画文字?

图画文字和文字画的区别是什么?

图画文字是文字的雏形,又称作原始文字。

图画文字和文字画的区别是:

图画文字与有声语言的直接联系,它记录了语言中词的声音和意义。

文字画是通过画面表达画者的思想意图的,没有跟语言发生直接的对应关系,它没有固定的读音,看画的人可以用各自所操的语言去解读,有不同经历的人,对画面的意义可能有不同的理解。

5、 古代汉语判断句的基本形式有哪几种?

古代汉语判断句的基本形式有七种:

(1)"主语+谓语+也"。

(2)"主语+者+谓语+也"。

(3)"主语+者+谓语"。

(4)"主语+谓语"。

(5)"主语+副词+谓语+(也)"。

(6)"主语+为+宾语"

(7)"主语+是+宾语"。

6、 区别字所表示的意义有哪些类型?

区别字表示的意义有三种类型:

本义、引申义和假借义。

三、用汉语拼音注出下列《广韵》反切的被切字的现代普通话读音

博怪切 bài 之芮切 zhuī

苦到切 kào 五劳切 áo

四、解释下列黑体字在句中的意义和今义,并说明古今的意义发生了什么变化,如果有区别字,也请写出(12分)

1、 终日不获一禽。

(《孟子·滕文公下》) 1、禽:

(句)飞禽和走兽总名。

(今)主要指飞禽。

缩小

2、 耕、渔与陶,非舜官也。

(《韩非子·难一》) 2、官:

(句)官职。

(今)官职。

没有变化。

3、孔君平疾笃,庾司空为会稽,省之,相问讯甚至。

(《世说新语·方正》) 3、甚至:

(句)指十分周到。

(今)程度副词。

句中是两个词,现在是一个词。

4、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

(《孟子·梁惠王上》)4、妻子:

(句)指妻子儿女。

(今)男子的配偶。

句中是两个词,现在是一个词。

5、比其反也,则冻馁其妻子。

(《孟子·梁惠王下》)5、反:

(句)返回。

(今)相反。

返回的意义写作"返"。

6、近臣谏,远臣谤。

(《国语·楚语》) 6、谤:

(句)议论批评过失。

(今)诽谤。

词义加重

五、指出下列句中词类活用并说明判断的依据(8分)

1、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

(《史记·屈原列传》) 1、祖:

祖(屈原)依据:

两个名词相连构成一个组合,这个组合既不是联合结构也不是偏正结构,那么这两个名词中的一个一定活用为动词。

2、以其子妻之。

(《论语·公冶长》) 2、妻:

依据:

名词位于代词前,活用为动词。

3、秦人闻之,悉甲而至。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3、甲:

名词活用为动词;穿铠甲。

依据:

名词出现在副词后面,活用为动词。

 4、师还,馆于虞。

(《左传·僖公五年》) 4、馆:

名词活用为动词;驻扎。

名词位于介宾"于虞"前,活用作动词。

六、指出下列句中的名词状语并说明其作用。

(8分)

1、豕人立而啼。

(《左传·庄公八年》)1、人:

名词状语;表比喻。

2、吾日三省吾身。

(《论语·学而》)2、日:

名词状语,表时间。

3、学士皆师尊之。

(《汉书·董仲舒传》)3、师:

名词状语,表示对人态度。

4、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史记·项羽本纪》)4、兄:

名词状语,表示对人态度

七、说明下列句中黑体字的词性、在句中的意义和语法作用(8分)

1、人之爱其子,亦如余乎?

(《左传·昭公十三年》)1、之:

助词,组成"之"字结构,充当主语。

2、 苟宝贵,无相忘。

(《史记·陈涉世家》)2、相:

副词,指代动作行为的对象。

3、岂不谷是为?

先君之好是继。

(《左传·僖公四年》)3、是:

指示代词,复指前置宾语

4、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宣公八年》)4、莫:

无定代词,

八、翻译下列古文(14分)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

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脩道而不贰,则天不能祸。

故水旱不能使之饥渴,寒暑不能使之疾,祅怪不能使之凶。

本荒而用侈,则天不能使之富;养略而动罕,则天不能使之全;倍道而妄行,则天不能使之吉。

 

①天行有常,②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③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

④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⑤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⑥脩道而不贰,则天不能祸。

⑦故水旱不能使之饥渴,寒暑不能使之疾,⑧祅怪不能使之凶。

本荒而用侈,则天不能使之富;⑨养略而动罕,则天不能使之全;⑩倍道而妄行,则天不能使之吉。

 

参考译文:

①大自然的运行有一定的规律,②不因为尧而存在,不因为桀而消失。

③用合理的措施来适应它就吉祥,用不合理的措施来对待它就凶险。

④加强农业生产而且节约用度,天就不能使人贫穷;⑤生活给养完备并且按季节活动,天就不能使人生病;⑥遵循正确的治国之道并且始终如一,天就不能使人遇到灾祸。

⑦所以水灾旱灾不能使人生病,⑧异怪事情不能使人凶险。

农业生成荒废而奢侈无度,那么天也不能使人富裕;⑨衣食不足,活动又少,那么天也不能使人保全;⑩违背正确的治国之道,胡作非为,那么天也不能使人吉祥。

  

汉语言专业汉语专题

(2)试题 

2004年7月 

一、           解释下列名词(10分)

1、 四体二用  "四体二用"是清代学者戴震针对"六书"是造字之本提出的新的看法,他认为只有指事、条形、形声、会意四者是造字的方法、转注、假借二者用字的方法。

2、 韵摄 等韵学中把若干韵系合并成更大的类,叫韵摄。

同韵摄内各韵系有相近的韵腹和相同的韵尾。

 

3、 同形字  同形字是指形结构相同而表示的却不是一个词邮局就是为不同的词造出的形体结构相同的字。

4、 钟鼎文 钟鼎文是金文的别称。

金文最初发现于钟鼎等器物上,所以又称作钟鼎。

5、 同源词  同源词是指古汉语中一些在读音有着密切的联系,意义又都包含有所标示事物的共同特征,有共同的语源的词。

二、           简要回答下列问题(30分1、汉字字体演变大约经历了哪些阶段,各阶段的特点是什么?

 

汉字字体的演变,大约有三个阶段,一是从殷商甲骨文、商周金文变为小篆,二是从小篆变为隶书,三是从隶书变为楷书。

甲骨文和金文接近图画的写实象形,小篆后者笔画圆转规整,逐渐与物形疏远。

 从小篆到隶书,是字体变化最大的一次,是古文字变为今文字的转折点。

理由是小篆的字形结构被打破,象形意味淡薄,符号性加强。

小篆的圆转笔势到隶书一般变为方折及横、撇、捺等笔画。

小篆变为隶书,现代文字笔画的基本格局已经形成。

从隶书到楷书,除用笔有些变化,字体结构基本没有什么变化。

 

2、金文字体有什么特点?

 金文字体的特点是:

第一,商代金文象形程度很高。

第二,从笔势上看,由于金文是范铸,多保存肥厚的笔法,甚至是充实的团块。

第三,金文形体不规范。

同一个字,往往有多个形体。

第四,春秋晚期以后,金文有的已经接近篆文,并且出现一些美术字体。

 

3、汉语史分期的上古音、中古音、近代音各包括哪些时代的音系?

各时期的代表音系是什么?

 上古音是指上古汉语时期(从西周初年到汉末)的汉语语音。

历时一千二百多年。

代表性音系是《诗经》的韵部系统和先秦的声母系统。

中古音是指南北朝至隋唐时期汉语的语音。

代表性音系是《切韵》音系。

 近代汉语是指宋元明清时期的汉语语音。

代表性音系是元朝的《中原音韵》音系。

 

4、语句法结构的直接成分之间结构关系有哪些基本类型?

有什么特点?

 古代汉语的结构关系有两个基本类型,一类是平列关系,等立、一般性转折、选择、承接、进层都包含在平列关系之中,平列关系结构的直接成分是互不陈述、支配、修饰、补充的,整个结构不存在一个结构的核心,因此这种结构关系也可以称之为非核心结构关系;另一类是非平列关系,定中、状中(条件、因果、让步转折)、补充、支配、陈述都属于非平列关系,非平列关系结构的直接成分结合紧密,每个结构都具有一个结构核心,偏正结构之“正”为核心,述补、述宾结构之“述”为核心,主谓结构之“谓”为核心,因此这类结构关系也可以称为核心结构关系。

 

5、古汉语中词义重要的聚合关系有哪几种?

 古汉语中词义重要的聚合关系主要有:

同义关系、反义关系、类义关系、上下位关系、同源关系。

 

6、什么是“所”字结构?

有几种类型?

各类“所”字结构的特点是什么?

 

助词“所”附于动词性成分之前,构成“所”字结构。

“所”字结构都表示转指,因而都是名词性结构。

“所”字结构有三种类型:

 

“所+动词”。

这类“所”字结构里的动词都是单个动词,并且都是及物动词。

“所+动词”组合表示的受事是抽象的,“所”字结构本身无法表达清楚。

要清楚、具体地表达受事,就要在“所”字结构后添加中心语,让“所”字结构充任同位性定语。

“所”字结构前也可以带名词性定语,这类定语一般都是限定性的。

“所+介词+动词+(宾语)”。

这类“所”字结构里的动词可以是不及物的,也可以是及物的,甚至可以带宾语。

 

“所+动词+(宾语)”。

这类“所”字结构里的动词可以是不及物的,也可以是及物的,甚至可以带宾语。

这一点类似第二类,但是,这类“所”字结构里不出现介词,这与第一类相似。

三、注出下面词的韵脚和韵部(4分)

踏莎行·郴州旅舍 

秦观 

雾失楼台, 

月迷津渡,(虞韵) 

桃源望断无寻处。

(鱼韵) 

可堪孤馆闭春寒, 

杜鹃声里斜阳暮。

(虞韵)

驿寄梅花, 

鱼传尺素,(虞韵) 

砌成此恨无重数。

(虞韵) 

郴江幸自绕郴山, 

为谁流下潇湘去?

(鱼韵)

三、           解释下列加线词语在句中的意义和今义,并说明古今的意义发生了什么变化,如果有区别字,也请写出(14分)

1、宫无拘女,故天下无寡夫。

(《墨子·辞过》)1、寡:

(句)没有配偶的男女。

(今)丧失配偶的妇女。

缩小

2、故祸莫惨于欲利,悲莫大于伤心。

(司马迁《报任安书》)2、伤心:

(句)精神上受到伤害。

(今)悲伤。

没有变化。

 

3、亡不越竟,反不讨贼。

(《左传·宣公二年》)3、竟:

(句)边境。

(今)究竟。

区别字写作“境” 。

反:

(句)返回。

(今)相反。

区别字写作“返”。

4、(夏)馥顿足而叹曰:

“孽自己作,空污良善。

”(《后汉书·夏馥传》) 4、自己:

(句)由自己。

(今)自己。

句中是两个词,现在是一个词。

5、悲愁垂涕相对。

(《列子·汤问》) 5、涕:

(句)眼泪。

(今)鼻涕。

转移。

6、夫虽无四方之忧,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

(《国语·越语上》) 6、爪牙(句)得力的武臣、卫士。

(今)帮凶一类的人。

感情色彩不同。

四、           指出下列句中词类活用并说明判断的依据(10分)

1、天下乖戾,无君君之心。

(柳宗元《封建论》) 1、君(君):

名词活用为意动动词。

把国君当作国君。

2、夫披坚执锐,义不如公;坐而运筹,公不如义。

(《史记·项羽本纪》) 2、坚、锐: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铠甲和武器

3、夫人之,我可以不夫人之乎?

(《谷梁传·僖公八年》) 3、夫人:

名词活用为意动动词;把——当作夫人。

4、工师得大木,匠人斫而小之。

(《孟子·梁惠王下》) 4、小:

形容词活用为使动动词。

使之小。

六、指出下列句中的名词状语并说明其作用。

(8分)

1、天下之士云合归汉。

(《汉书·梅福传》) 1、云:

名词状语;表比喻。

2、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列子·愚公移山》)2、箕畚:

名词状语,表工具。

 

3、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庭斥之。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3、廷:

名词状语,表处所

4、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史记·项羽本纪》) 4、夜:

名词状语,表时间。

七、说明下列句中黑体字的词性、在句中的意义和语法作用(8分)

 1是吾剑之所从坠。

(《吕氏春秋·察今》所:

助词,组成助词结构作谓语。

2、匈奴匿其壮士肥牛马,但见其老弱及羸畜。

(《史记·刘敬传》) 但:

副词,只。

3、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

(《战国策·赵策》)之:

助词,组成"之"字结构,充当状语。

 4、  国人作乱,厉王出奔于彘。

(《史记·晋世家》)于:

介词引介处所。

八、标点并翻译下列古文(16分) 

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者其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其妻问所与饮食者则尽富贵也其妻告其妾曰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问其与饮食者尽富贵也而未尝有显者来吾将瞷良人之所之也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遍国中无与立谈者卒之东郭墦闲之祭者乞其余不足又顾而之他此其为餍足之道也其妻归告其妾曰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今若此与其妾讪其良人而相泣于中庭而良人未之知也施施从外来骄其妻妾由君子观之则人之所以求富贵利达者其妻妾不羞也而不相泣者几希矣 

参考译文:

 ①齐国有一个人,家里有一妻一妾。

那丈夫每次出门,必定是 吃得饱饱地,喝得醉醺醺地回家。

②他妻子问他一道吃喝的是些什么人,据他说来全都是些有钱有势的人。

③他妻子告诉他的妾说:

 “丈夫出门,总是酒醉肉饱地回来;问他和些什么人一道吃喝,据 他说来全都是些有钱有势的人,④但我们却从来没见到什么有钱有 势的人物到家里面来过,我打算悄悄地看看他到底去些什么地 方。

  ⑤第二天早上起来,她便尾随在丈夫的后面,走遍全城,没有 看到一个人站下来和他丈夫说过话。

⑥最后他走到了东郊的墓地,向祭扫坟墓的人要些剩余的祭品吃;不够,⑦又东张西望地到别处去 乞讨--这就是他酒醉肉饱的办法。

  ⑧他的妻子回到家里,告诉他的妾说:

“丈夫,是我们仰望而终 身依靠的人,现在他竟然是这样的!

--”二人在庭院中咒骂着, 哭泣着,⑨而丈夫还不知道,得意洋洋地从外面回来,在他的两个 女人面前摆威风。

  ⑩在君子看来,人们用来求取升官发财的方法,能够不使他们 的妻妾引以为耻而共同哭泣的,是很少的!

  

古文今译常见的错误

2007-01-2114:

52

三)古文今译常见的错误 

1.因不了解字词含义造成的误译 

由于不明用字通假,古今字、词的本义和引申义、古义与今义、单音词与复音词等字词问题而造成的误译,在古文今译的错误中占很大比重。

例如:

 

(1) 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

(齐桓晋文之事) 

(2) 周道:

太子死,立適孙。

(史记·梁孝王世家) 

(3) 八月剥枣,十月获稻。

(诗经·豳风·七月) 

(4)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前出世表) 

“爱”字在古代有两个常用义项,一是亲爱义,古今相同;一是吝惜义,今已消失。

(1)中的“爱”字正是吝惜义。

“吾何爱一牛”应译为“我怎么会吝惜一头牛”,有人由于不明古义,误译为“我怎么会疼爱一头牛”。

(2)的“適”是“嫡”的古字。

在宗法社会中正妻称“適(嫡)”,正妻所生的儿子称“適(嫡)子”,立嫡长子是宗法社会的王位继承制度。

句中“適孙”,指帝王的长孙,有人按“適”的简化字“适”译为“合适的孙子”,与原意相差很远。

例(3)的“剥”,是“扑”的通假字,意思是扑打。

有人就“剥”的本义“割裂”来翻译,造成误译。

例(4)的“卑鄙”是个词组。

“卑”是卑下,指身份低微;“鄙”是鄙陋,指知识浅薄。

可译为“地位低,知识浅”。

有人把这个词组理解为双音节词,径直移入译文,就误译成诸葛亮道德品质恶劣的意思了。

 

2.因不了解古代汉语语法修辞造成的误译 

这类错误数量也很多。

例如:

 

(1)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

(孟子·尽心上) 

(2)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狼) 

(3) 我二十五年矣。

又如是而嫁,则就木焉。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 

(1)的“小鲁”,有人译为“小了鲁国”,这是由于不了解此处“小”字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而误译。

此句应译为“孔子登上东山而觉得理国小了”。

(2)“其一犬坐于前”,有人译为“其中一条狗坐在前面”,这是不了解“一”字后省略“狼”字,“犬”字是名词用作状语而造成的误译。

因译为“其中一条狼象狗那样蹲坐在前面。

”例(3)中“就木”的“木”字,指棺槨,属修辞上的借代格。

“就木”是走向棺木,可译为“进棺材”。

有人译为“去寻找木头”。

这是由于不了解古汉语修辞而造成的误译。

 

3不了解古代生活与典章制度而误译 

缺乏古代文化常识,不了解古代社会生活,常会造成误译。

例如:

 

(1) 故有所览,辄省记。

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

(袁枚·黄生借书说) 

(2) 待其酒力醒,茶烟歇,送夕阳,迎素月,亦谪居之胜概也。

(黄岡竹楼记) 

(3) 董生举进士,连不得志于有司。

(韩愈:

送董邵南序) 

(1)的“通籍”,意思是做官古代中进士取得做官资格称“通籍”,意为朝廷中有了名籍。

有人译为“精通书籍”,这是不了解古代习俗造成的误译。

这几句可译为:

“所以看了什么书,总是弄懂并记牢。

做官后,官俸化掉,书籍买来,一本本堆得满满的。

”例

(2)“茶烟歇”,有人译为“茶品完了,烟抽完了”,这是不了解当时社会生活造成的误译。

原文“烟”指煮茶的炉烟。

宋代喝茶要煮过,与现代用开水冲不同;烟草于明代才传入我国,北宋初的王禹偁根本不可能抽烟。

“茶烟歇”应当译为“茶炉的烟散尽了”。

例(3)“举进士”,有人译为“中了进士”这是不了解唐代的科举制度与明清不同而造成的误译。

唐代参加“进士科”考试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远程网络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