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要点.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306318 上传时间:2023-02-10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207.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要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要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要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要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要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要点.docx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要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要点.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要点.docx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要点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复习题纲

张丽梅

指定教材:

风笑天:

《社会学研究方法》(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其他参考教材:

[美]纽曼:

《社会研究方法——定性和定量的取向》,郝大海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美]艾尔·巴比:

《社会研究方法基础》,邱泽奇译,华夏出版社,2002。

袁方:

《社会研究方法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风笑天:

《现代社会调查方法》(第四版),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

水延凯:

《社会调查教程》(第四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考试题型与分值分布: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三、判断改错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四、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

第1章社会研究的方法体系与过程

一、社会研究及其特点

社会研究则是指以一种经验的方式,对社会世界中人们的行为、态度、关系,以及由此形成的社会现象、社会产物进行的科学的探究活动。

研究的主题是社会的,而非自然的;研究的方式是经验的,而非思辨的;研究的问题是科学的,而非判断的。

二、社会研究的方法体系

1.方法论

主要探讨社会研究的基本假设、逻辑、原则、规则、程序等问题,是指导研究的一般思想方法或哲学。

学科方法论与基本假设;社会研究中两种基本的、相互对立的方法论倾向:

实证主义方法论,人文主义方法论

2.研究方式

社会研究的基本方式,是社会研究方法体系的中间层次。

它是贯穿于社会研究全过程的程序和方式,表明社会研究的主要手段和步骤。

3.具体方法与技术

处于社会调查研究方法体系的最低层次,具有专业性,技术性,可操作性的特点。

1)资料收集方法:

问卷法,访问法,观察法,量表法,实验法和文献法。

2)资料分析方法:

统计分析法,数理分析和模型法;理论分析法(功能分析,阶级分析,历史分析,结构分析),比较法,类型构造法

3)具体技术:

包括问卷与观察表格的制作技术,调查指标的设计方法,观测仪器,实验设备,计算机的操作技术,资料审核与整理的方法技术等。

4.社会研究方法体系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三个层次是一个有机整体,具有内在关联性。

不同的方法论观点影响着研究者对研究方式的选择;不同的方法论倾向及与之相适应的研究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和影响着研究者对研究领域和研究问题的选择;一定的研究方式通常也规定了一套与其相应的具体方法和技术。

 

三、社会研究的过程(教材P15-17)

四、定量与定性研究示例

五、社会研究的伦理问题

第2讲理论与研究

一、理论及其构成要素

在社会研究中,理论指的是“一组具有逻辑关系的概念或命题”。

理论的层次:

宏观理论,中观理论,微观理论

理论的构成要素:

概念,变量,命题与假设

概念是对现象的一种抽象,它是一类事物的属性在人们主观上的反映;变量是具有一个以上不同取值(不同的子范畴、不同的属性,或不同的亚概念)的概念。

命题是关于一个概念的特征或多个概念间关系的陈述。

假设是一种有关变量间关系的尝试性陈述,或者说是一种可用经验事实检验的命题。

变量的分类:

自变量,因变量,中介变量。

自变量是引起其他变量变化的变量,因变量是那种由于其他变量的变化而导致自身发生变化的变量,中介变量则是出现在更为复杂的因果关系链中的第三个变量,在自变量和因变量的联系中处于二者之间的位置,表明自变量影响因变量的一种方式或途径。

二、社会研究的逻辑

归纳逻辑、演绎逻辑及各自的缺陷

假设检验逻辑

社会研究的逻辑:

科学环

三、理论与经验研究的关系

理论对经验研究的作用

经验研究的理论功能

四、理论建构与理论检验

(一)理论建构的过程

1.从观察到经验概括

2.从经验概括到理论(“跳跃”,创造性想象与抽象)

建立理论解释

抽象的策略

扎根理论:

由经验资料建立的理论被称为扎根理论。

其建构程序是:

1)未经研究假设而直接从实际观察入手;2)从观察资料中归纳出经验概括;3)由经验概括上升到理论。

扎根理论虽然得到了经验证据的支持,但其主要特征不在经验性,而是从经验事实中抽象出了新概念和新思想。

但新概念的提出往往依靠创造性的想象或抽象,而非逻辑推导。

(二)理论检验的过程

1.扎根理论的竞争性解释与理论检验的需要

2.理论检验的步骤

第3讲选题与文献回顾

一、选题的重要性

二、研究问题及其来源

(一)研究主题与研究问题

研究主题:

社会研究所涉及的某一现象领域或问题领域。

如:

婚姻、家庭、人际交往、社会流动等。

研究问题:

一项社会研究所要回答的具体问题。

如:

城市居民的住宅状况对邻里交往有什么影响;农村留守老人的生活满意度如何?

研究主题一般比较宽泛,一个研究主题一般可以包括多个不同的研究问题。

研究问题的选择过程往往是从宽泛的研究主题开始,逐步缩小到更为集中的研究问题。

(二)研究问题的来源

1.现实社会生活

2.个人经历

3.现有文献

4.不同来源共同作用

三、选题的标准

1.重要性

2.创造性

3.可行性

4.合适性

四、研究问题的明确化

五、文献回顾与研究问题的最终确定

 

第4讲研究设计

一、研究设计类型

(一)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

(二)探索性研究、描述性研究和解释性研究

1.探索性研究:

也称“先导研究”,目的在于对某一问题或某一现象进行初步了解。

它既可以作为一项独立的研究,也可以为进一步周密、深入的研究做准备。

主用适用于如下三种情况:

研究者本人对所要研究的问题或者现象不大熟悉、了解很少时;所要研究的问题或现象本身鲜为人知,或很少有人涉及时;进行大规模的调查研究之前。

2.描述性研究

目的在于系统地了解某一社会现象的状况及发展过程,通过对现状的准确、全面描述来解答社会现象“是什么”、“怎么样”的问题。

3.解释性研究

试图对社会现象做出普遍的因果解释,目的在于解答“为什么”的问题。

(三)横剖研究与纵贯研究

1.横剖研究

2.纵贯研究

1)趋势研究

2)同期群研究

3)追踪研究(同组研究)

注意区分同期群研究与追踪研究

(四)普查、抽样调查与个案调查

二、研究方法

(一)统计调查

两个显著特征:

使用结构式的调查方法收集资料;在对大量个案作分类比较的基础上进行统计分析。

适用于对社会现象的一般状态的描述以及对现象间关系的因果分析。

还适用于对集体的态度、行为倾向和社会舆论的研究,如民意测验。

(二)实地研究

实地研究(fieldresearch)是一种深入到研究对象的生活背景中,以参与观察和无结构式访问的方式收集资料,并通过对这些资料的定性分析来理解和解释社会现象的社会研究方式。

适用于对少数有典型性的或独特的社会单位进行详细、深入的考察,特别是对那些只有在现场才能很好理解的事件、过程和行为进行研究。

源于人类学的田野调查(马凌诺斯基传统的系统田野工作),并已从“异域”走向“本土”,从“原始”走向“文明”,从农村走向城市……

(三)实验研究

最适用于解释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在社会研究中,主要用于社会心理学和小群体的研究。

实验研究的三组基本要素:

自变量和因变量;前测和后测;实验组和控制组。

实验法收集的资料与统计调查资料一样,可以进行分类汇总和统计。

大规模的“社会实验”也是依据实验法的原理。

(四)文献研究

历史学的主要方法,利用现存的第二手资料,侧重从历史资料中发掘事实和证据。

社会研究中,文献法必不可少:

探索性研究阶段中的文献查阅;无法直接调查的情况下利用文献资料开展独立研究(如:

杜尔凯姆的自杀研究)。

特点:

非接触性、间接性、无反应性;资料收集方法与分析方法密切关联,研究者通常是确定了分析方法后再查找某种类型的文献。

三、分析单位与研究内容

(一)分析单位、抽样单位、研究内容/主题

分析单位:

社会调查所研究的对象

抽样单位:

一次直接的抽样所使用的基本单位,在实际抽样中往往是多层次的,有时候与分析单位相同,有时候则不同。

研究内容/主题:

分析单位的属性或特征,是一项调查研究所要了解的调查项目和调查指标。

举例说明:

“重庆市家庭代际关系的调查研究”

其分析单位、研究内容、调查对象和抽样单位分别(可能)是什么?

(二)分析单位的类型

1)个人;2)群体;3)组织;4)社区;5)社会产物。

(三)研究内容的类型

1)状态,如:

个人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态等;群体、组织与社区的规模、结构、地点等;社会产品的大小、重量、颜色、形式等;社会行动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相关的人或群体等。

2)意向性,如:

个人的人格、心理、态度、观念、信仰、个性特征、偏见、偏好等;群体、组织或社区的目的、政策、规范、关系结构、利益关系、内部凝聚力、行为过程及其成员的整体取向等。

3)行为,如:

犯罪、离婚、自杀、选举、入党、辍学、旅游、就业等。

(四)与分析单位有关的两种错误

1.层次谬误(Ecologicalfallacy)

又称区群谬误、生态谬误、体系错误

用较高层次的分析单位(较大的集群分析单位)做研究,却用较低层次的分析单位(较小的或非集群分析单位)做结论。

比如,研究者所收集的是有关某种大的集群(如城市、公司或学校)的资料,却从中抽取出有关个人行为的结论。

层次谬误实例分析

2.简化论(reductionism)

又称简约论、还原论,指研究者用个体层次的资料来解释宏观层次的现象,用某类特征来分析和解释各种复杂的社会现象。

四、研究方案的具体设计

(一)研究方案的内容

1.说明研究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2.说明研究的内容

3.说明研究的理论假设

4.说明研究的分析单位和抽样方案

5.说明研究资料的收集方法和分析方法

6.说明研究人员的组成、组织结构及培训安排

7.确定研究的时间进度和经费使用计划

(二)研究方案实例

1.“蒙汉通婚研究”

2.“吸食大麻者的研究”

第5讲抽样

一、抽样的涵义及相关概念

1.抽样(Sampling):

选择调查对象的程序和方法,指的是从组成某个总体的所有元素的集合中,按照一定的方式选择或抽取一部分元素(总体的一个子集)的过程;或者说,是从总体中按照一定方式选择或抽取样本的过程。

2.总体(Population)(N),即指构成它的所有元素的集合,也就是总体中所含元素数目。

样本(sampling)(n),即指从总体中按一定方式抽取的一部分元素的集合。

元素(element)是构成总体的最基本单位。

3.抽样单位(SamplingUnit),也称抽样单元,即指一次直接的抽样所使用的基本单位。

抽样单位与构成总体的元素有时相同,有时不同。

实际抽样中,抽样单位往往是多层次的。

如:

多阶段抽样

4.抽样框(SamplingFrame),亦称作抽样范围,指的是一次直接抽样时总体中所有抽样单位的名单。

抽样框的数目是与抽样单位的层次相对应的。

5.参数值(Parameter),也称为总体值,是关于总体中某一变量的综合描述,或者说是总体中所有元素的某种特征的综合数量表现。

它是不变的。

只有在对总体的每一个元素都进行调查或测量时才能得到。

6.统计值(Statistic),亦称为样本值,样本中所有元素的某种特征的综合数量表现。

从样本中计算出来的,它是相应的参数值的估计量。

它是变化的。

抽样调查的目的便是以样本统计值推论总体参数值。

7.置信度(ConfidenceLevel),亦称置信水平,是指总体参数值落在样本统计值某一区间内的概率,或者说,是总体参数值落在样本统计值某一区间中的把握性程度。

反映的是抽样的可靠性程度

8.置信区间(ConfidenceInterval),在一定的置信度下,样本统计值与总体参数值之间的误差范围。

反映的是抽样的精确性程度

二、抽样的类型

 

三、抽样的一般程序

1.界定总体

2.制定抽样框

3.决定抽样方案

4.确定样本规模

5.实际抽取样本

6.评估样本质量

四、概率抽样方法Probabilitysampling

1.简单随机抽样:

1)涵义:

simpleandrandomsampling

又称纯随机抽样,它是按随机的原则,直接从含有N个单位的总体中,抽出n个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调查,总体中所有个体均有同等被选中的机会。

简单随机抽样是概率抽样的最基本类型。

2)主要方法:

抽签法,随机数表法,计算机抽取法

利用随机数表进行抽样:

先取得一份调查总体所有元素的名单(即抽样框)

将总体中所有元素一一按顺序编号

根据总体规模是几位数来确定从随机数表中选几位数码

以总体的规模为标准,对随机数表中的数码逐一进行衡量并决定取舍

根据样本规模的要求选择出足够的数码个数

根据从随机数表中选出的号码,到抽样框中去找出它对应的元素。

2.系统抽样systematicsampling

1)涵义:

又称机械抽样或等距抽样。

其核心是从抽样框中每隔一定的距离抽取一个个体。

即把总体的单位进行编号排序后,在计算出来某种间隔,然后按照这一固定的间隔抽取个体的号码来组成样本的方法。

2)适用范围:

一般适用于同质性强、类别之间所含单位的数目不很悬殊的总体。

3)具体方法

给总体的每一个个体按顺序编上号码,即制定出抽样框;(同简单随机抽样)

计算出抽样间距,方法是用总体的规模除以样本的规模;K

在最前面的K个个体中,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一个个体,记下这个个体的编号,称作随机的起点;A

在抽样框中间,自随机起点A开始,每间隔K个个体抽取一个个体;(若抽到最后仍不足所需样本时,可回头累计抽取,若重复,则往后顺推一个)

抽取n个个体,构成总体的一个样本。

前提:

总体中个体的排序是随机的,不存在某种与研究变量有关的规则分布,不存在某种与抽样间距相对应的周期性分布。

注意:

总体规模除以样本规模所得数字为非整数时的处理方法

3.分层抽样stratifiedsampling

1)涵义:

分层抽样又叫类型抽样或分类抽样,它是把调查总体按一定的标准分为若干类型或层次,然后从每一类或层中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或等距抽样方法相同的抽取子样本,最后将各个子样本组成总样本。

2)类型:

a、按比例分层抽样:

在分层抽样时使样本中各层所占比例与总体中各层所占比例相同。

b、不按比例分层抽样

主要适用情形:

总体中某些类型或层次数目太少时;需要对各类型或层次进行专门研究或者比较分析时。

注意:

若要用样本资料推断总体,必须对各层的数据资料进行加权处理。

4.整群抽样clustersampling

1)涵义:

把调查总体按一定的标准分为若干类型或层次(思考:

与分层抽样在分类或分层时的根本差异?

),然后以子类或层作为抽样单位,从中随机抽取若干子类或子总体,并将其中所有的个体均纳入样本的抽样方法。

2)整群抽样和分层抽样的区别:

整群抽样和分层抽样都涉及“分层/分群”的问题,但标准正好相反,整群抽样子群内部异质性越大越好,各子群之间同质性越强越好,而分层抽样则应尽可能保证层间异质性强,层内同质性强。

3)优缺点

5.多阶段抽样multistagesampling

1)涵义:

又称多段抽样或多级抽样。

当总体规模很大,特别是总体的分布范围很广时,往往难以弄到总体成员名单。

因此要把抽取样本单位的过程分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阶段进行,在不同的抽样阶段中,抽样单位与抽样框都是不同的。

2)注意:

a、在抽样的各个阶段究竟采用哪种具体的抽样方法,主要依抽样框的性质及方便与否来决定;

b、要在多抽类别少抽个体和与少抽类别多抽个体之间保持平衡。

 

6.PPS抽样

概率与规模成比例抽样,全称为“概率与元素的规模大小成比例的抽样”,其基本原理和显著特征是用阶段性的(或暂时的)不等概率换取最终的等概率。

具体实施步骤

优缺点

7.户内抽样

户内抽样的意义

生日法

操作步骤

注意事项

Kish抽样

A、C、D、F四种表的数目各占问卷总数的1/6,B1、B2、E1、E2四种表的数目各占问卷总数的1/12;

家庭成员排序:

男性在前,女性在后;年长的在前,年幼的在后。

五、非概率抽样nonprobabilitysampling

1.偶遇抽样haphazard,accidental,orconveniencesampling

1)涵义:

又称作方便抽样或自然抽样;即研究者根据现实情况,以自己方便的形式抽取偶然遇到的人作为调查对象,或者仅仅选择那些离得最近的、最容易找到的人作为调查对象。

2)注意:

与随机抽样相区别

2.判断抽样judgemental,purposivesampling

1)涵义:

又叫立意抽样;调查者根据研究的目标和自己主观的分析来选择和确定调查对象的方法。

2)注意:

难点:

确定抽样标准

优点:

发挥研究者主观能动性

缺点:

无法判断样本代表性

3.定额(配额)抽样quotasampling

1)涵义:

又称作配额抽样,研究者尽可能地依据那些有可能影响研究变量的各种因素来对总体分层,并找出具有各种不同特征的成员在总体中所占的比例,然后依据这种划分以及各类成员的比例,采用偶遇方式或主观判断方式选择调查对象。

使用配额(定额)抽样的前提条件:

研究者需要事先对研究总体的结构,也就是各个方面的比例关系有所了解。

2)注意:

a)按事先规定的条件,有目的地寻找。

b)与分层抽样区分

定额抽样是一种比较科学的非概率抽样方法,但终究无法排除主观因素的影响,而且不可能估计抽样误差的大小,更难控制误差。

4.(滚)雪球抽样snowballsampling

1)涵义:

即先找出少数符合条件的调查对象,然后通过这些人找到更多的调查对象,这样一步步扩大样本范围。

在社会调查中,当我们遇到无法了解总体状况的情形时,可以采取这种方法。

2)具体操作

六、样本规模与抽样误差

1.样本容量

1)涵义:

又称样本规模,即样本中所含个体的多少。

2)影响因素:

a)抽样的精确度;

b)总体的规模;

c)总体的异质性程度;

d)调查者拥有的经费、人力和时间;

通常来说:

小型调查的样本规模在100~300之间;

中型调查的样本规模在300~1000之间;

大型调查的样本规模在1000~3000之间。

2.抽样误差(SamplingError)

即指用样本统计值去估计总体参数值时所出现的误差;是由于抽样本身的随机性所引起的误差,主要取决于总体的分布方差(总体的异质性程度)和抽样规模。

只有概率抽样才能计算抽样误差。

注意:

1)增加样本规模对于降低抽样误差的效果,与样本的大小有关:

对小样本来说,增加样本规模对提高精确度有着显著影响;但当总体规模大到一定程度(例如100万)时,样本规模的增加(如,从3000到4000)对抽样误差的影响就微乎其微了。

样本规模越大越好只是误解。

2)此外,扩大样本规模在减少抽样误差的同时,也会增加非抽样误差(也称度量误差,指在调查、记录、填答、汇总等工作中出现的误差)。

第6讲测量

一、测量概述

(一)测量的概念

测量(measurement),就是根据一定的法则,将某种物体或现象所具有的属性或特征用数字或符号表示出来的过程。

(二)测量的四要素

测量客体,即测量的对象,对应“测量谁”的问题。

社会调查中常见的测量客体有个人、群体、组织、社区等。

测量内容,即测量客体的某种属性或特征,对应“测量什么”的问题。

测量法则,即用数字和符号表达事物各种属性或特征的操作规则,对应“怎么测”的问题。

数字或符号,即用来表示测量结果的工具,对应“如何表达”的问题。

(三)社会测量的特点

二、测量层次

(测量层次)(测量对象)

定类测量——定类变量

定序测量——定序变量

定距测量——定距变量

定比测量——定比变量

(一)定类测量

1.涵义

也称为定名测量尺度或类别测量尺度。

它是对测量对象的属性或特征的类别加以鉴别的一种测量方法。

2.数学特征

等于与不等于(或者属于与不属于);

定类尺度是社会测量的最低层次;

不能类比大小和按排顺序,更不能进行加减、乘除运算。

3.实例

对人们的性别、职业等变量特征的测量,都是常见的定类尺度的测量。

4.遵循原则

互斥、穷尽等

5.适用的统计方法

比例、百分比、众数、异众比率、X2检验和列联相关系数等。

(二)定序测量

1.涵义

定序测量,也称等级测量尺度或顺序测量尺度。

它是指对测量对象的属性和特征的类别进行鉴别并能比较类别大小的一种测量方法。

2.数学特征

大于或小于;

比定类尺度的数学特征高一个层次;

不能进行代数运算。

3.实例

测量人们的生活水平,可以将其分为贫困、温饱、小康、富裕,这是一种由低到高的等级排列;测量城市规模,可以将其分为特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这是一种由大到小的排列。

4.适用的统计方法

主要有中位数、四分位差、等级相关和非参数检验等。

(三)定距测量

1.涵义

定距测量尺度,也称等距测量尺度或区间测量尺度。

它是一种能够测定事物的属性和特征的差别程度的测量方法。

2.数学特征

能够进行加减运算,但不能进行乘除运算;

0不具备数学0的含义。

3.实例:

智商,温度,等。

4.注意

定距测量的值可以为零,但这个零并不具备数学中零的含义,即此时的零并不是绝对的“无”,它是人们主观认定和选取的。

5.适用的统计方法

算术平均数、平均差、方差、积差相关、复相关、参数检验等。

(四)定比测量

1.涵义

定比测量尺度,也称等比测量尺度或比例测量尺度。

它是一种能够测定事物间的比例、倍数关系的测量尺度。

2.数学特征

能进行加减乘除运。

存在绝对的零点(如,对年龄、身高、体重、受教育年限等的测量)

(五)测量层次小结

三、操作化

(一)概念、变量和指标

 

(二)操作化的含义与作用

所谓操作化,就是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可观察的具体指标的过程,或者说,是对那些抽象层次较高的概念进行具体测量时所采用的程序、步骤、方法、手段的详细说明。

操作化是社会调查中测量社会现象的关键环节。

比如,“同情心”、“智力”等概念我们都能体会,但终究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必须经过操作化的过程,才能进行实际测量。

(三)操作化的具体方法和步骤

1)弄清概念定义的范围

2)决定一个定义

3)选择测量指标,列出概念的维度

  举例:

  学业成绩:

语文,数学,外语,政治……

  破裂家庭:

父母存亡,父母关系,父子(女)关系,母子(女)关系

4)发展指标

 途径:

寻找和利用前人的指标

进行探索性调查

四、指数与量表

1.指数和量表的概念

指数是由多个不同的回答所构成的一个简单累加的分数,故有时也被称之为总加量表。

如:

贝利生育意愿指数。

量表则是一种具有结构顺序强度的复合测量,即全部陈述或项目都是按照一定的结构顺序来安排的,以反映出所测量的概念或态度具有的各种不同的程度。

如:

鲍格达斯社会距离量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工作总结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