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哪些特殊的手段来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科的长久兴趣.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305684 上传时间:2023-02-1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550.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采用哪些特殊的手段来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科的长久兴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采用哪些特殊的手段来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科的长久兴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采用哪些特殊的手段来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科的长久兴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采用哪些特殊的手段来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科的长久兴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采用哪些特殊的手段来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科的长久兴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采用哪些特殊的手段来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科的长久兴趣.docx

《采用哪些特殊的手段来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科的长久兴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采用哪些特殊的手段来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科的长久兴趣.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采用哪些特殊的手段来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科的长久兴趣.docx

采用哪些特殊的手段来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科的长久兴趣

采用哪些特殊的手段来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科的长久兴趣

湖南师大附中星城实验中学匡锋

一、问题的提出: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然而,如何让学生对教师所教科目长久保持兴趣,是广大教师孜孜以求但又很难做到的一件事。

那么,如何使学生对生物学科保持长久兴趣,是值得思考和研究的。

二、分析问题

有的教师认为,想要学生在初中两年时间里长期保持对生物学科的兴趣,很难做到,更多的时候只能靠“压”:

不认真学习生物学科,中考拖后腿,影响升入重点高中——显然是通过中考指挥棒来应对,倘若生物学科成绩不计入中考,教师便无计可施、无可奈何了。

确实,倘若没有中考的“紧箍咒”,想让学生长期保持对生物学科的兴趣,确要破费脑筋。

这就好比师生在学校食堂用餐时间长了,便觉得越来越不合口味了;哪怕是下馆子,同一个酒店(餐馆)吃的次数多了,也想换地方(换口味),因此,酒店(餐馆)想要长期的回头客,是很大的挑战。

我看过一篇文章,说某个酒店顾客回头率高,原因是经理硬性规定厨师长每周推出两个新菜,可见,要想顾客长期满意,必须不断推陈出新,变换口味。

我想,教学也如酒店营业,需经常变换教学手段即不断改变刺激,吸引学生“眼球和耳球”,保持长久兴趣。

那么,该采用哪些特殊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科的长久兴趣呢?

三、实践案例

案例1:

将趣味典例融入教学让生物课堂鲜活起来

1、趣味典例导新课激发求知欲

众所周知,“好的开始时成功的一半”。

课堂导入就如一道“饭前开胃菜”,是将学生由非学习状态转入本堂课学习的准备阶段,课堂导入的成败甚至影响着整节课的教学效果。

以漫画导入新课,新颖别致,直观性强,效果显著。

例1,漫画引入

下图可作为“食品安全”的导入:

近几年,新闻媒体接连报道了“地沟油”、“染色馒头”等食品安全事件,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例2,笑话引入

“人的性别遗传”引入:

计划生育部长下乡考察,见一老农,问道:

“老乡,知道为什么近亲结婚吗?

”老农搓着手,憨厚地说:

“呵呵呵呵呵呵呵呵,亲戚,太熟,不好下手!

例3,影视故事引入

2011年8月在内地热播的电视连续剧《公主嫁到》23集中“韦贵妃向世民告状,昭阳并非真正的公主,四德才是真正的公主。

世民与昭阳及四德滴血认亲——世民与昭阳的血不融合、与四德的血融合,终接受四德才是自己的亲女儿,昭阳被囚禁天牢。

”“这种滴血认亲的做法科学吗?

学习了本节课有关‘输血与血型’的知识后便可判定唐太宗李世民当时做法的正确与否”——自然引入“输血与血型”。

2、趣味典例引课中激起千层浪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把趣味故事变成有声的语言,来教育鼓励学生,使学生的情感和情趣融合在一起,把学生从课堂引入现实生活当中,从而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例1,漫画“啊,上帝,我被克隆了!

学生辩论:

你对克隆人有什么看法?

例2,2011最新历史抗战剧《十一公里》

一段真实故事剧情“湖南省凤凰县的农民、土

匪、少数民族等组建起的128师在嘉善战场上,

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抵挡了日军飞机大炮坦克的轮番进攻,鏖战了七天七夜,用四千多人的生命,才让日军推进了‘十一公里’。

其中王副师长为逃避战争,借口阑尾炎离开战场,但他在师长面前装痛时是按着左边下腹部”,可作为“消化和吸收”部分消化系统的结构之“阑尾”的素材。

例3,

 

如果你是果农,你能利用所学生物学知识让苹果树上结出有“福”字的苹果吗?

(知识要点:

叶绿素要在光下才能形成。

例4,《特别关注》2011第10期题为“生物学家说服斯大林”的真实故事——1941年10月16日,是莫斯科最危急的一天,几乎所有人都相信,德国人会很快攻占莫斯科,然后进行残酷的大屠杀。

这其中也包括苏联领导人斯大林。

斯大林在撤退时,司机因为混乱.撞倒一位老人。

斯大林亲自挟起老者.没想到他们竟然相识,老人叫乌里扬诺夫,是个生物学家,斯大林在一次科技大会上接见过他。

乌里扬诺夫得知斯大林在撤退时,说:

“统帅,我给你讲个生物学上的故事吧。

”鸟里扬诺夫接着说,“经过调查发现,非洲赞比西河两岸的羚羊奔跑速度不一样,东岸的要比西岸的每分钟快12米。

”“这是为什么呢?

”斯大林好奇地问。

“是啊.这看似奇怪,但事出有因。

为了揭开这个秘密,一个生物学家各捉8只羚羊送到对岸,结果送到西岸的羚羊繁殖到12只,而送到东岸的却被狼吃掉5只。

原来都是狼惹的祸.东岸的羚羊之所以强健,是因为它们附近生活着一个狼群。

”鸟里扬诺夫的目光瞄向斯大林。

看到斯大林在沉思,他目光坚毅地对斯大林说:

“我们没必要憎恨敌人,相反我们还要感激他们.是他们的刺激让我们更强大。

苏联要站在世界之巅,就必须要扛住压力。

”半个小时之后,斯大林最终没有登上列车,他作出一个重大决定:

誓与莫斯科共存亡。

10月19日.斯大林颁布戒严令,莫斯科抢掠和混乱局面终于停止了。

他在卢比扬卡广场发表莫斯科保卫战动员演说,并复述了乌里扬诺夫讲的故事。

1942年4月20日.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庞大、战斗最惨烈的莫斯科保卫战,以苏联人的胜利告终。

”这一改变苏联的命运、继而改变世界命运的生物学家故事,用在八(下)“第三章生物的进化”之“第三节生物进化的原因:

自然选择”处,我想,一定会引起学生的震撼!

同时,课堂也会因此高潮迭起。

例5,“细菌真菌与人类的关系”可引用下列素材:

《生命世界》2012年第6期中叙述“不干不净,吃了没病”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

很多这种“民间很早就流传的说法”也都这样。

这种说法的科学道理有两个方面:

①人所生活的环境复杂,微生物在环境中不可缺少,完全把人和微生物隔绝是不可能的。

人的消化系统中就存在很多细菌,包括有益的和有害的,要保证食品完全无菌也不太可能。

为了健康,我们只能做到尽量减少食品的有害的微生物。

这就是所谓的“不干不净”。

②人对环境有很强的适应能力,这是因为人有一个非常强大的免疫系统。

如果一个人只吃“干净(微生物最少)”食品,他的环境适应能力就会降低,免疫系统的能力就会减弱。

如果一个人吃一些“不干不净”的食品,有细菌进入体内的时候,体内的白细胞就会产生抗体,然后将细菌吞噬。

每一种病菌对应一种抗体,所以“不千不净”的食物吃得多了,身体内的抗体种类也就多了,当细菌入侵的时候,就不会一下子病倒。

不过,并不是说随便什么不干净的东西都可以乱吃,不是什么食品都可以往嘴里塞。

在日常生活中,要根据人体的承受限度,人们还要辩证地分清楚什么是可以往嘴里塞的食品。

3、趣味典例放课尾激荡余音长

课堂教学,不仅要求导入引人入胜,课堂高潮迭起,结尾也要精彩动人。

一堂课的好结尾,就像名剧的落幕、名著的结尾一样,给人“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之感觉,那便是一种艺术和创造。

而用生动的故事结尾,使学生饶有兴趣地去运用知识——课堂不再只是一个学习的陆地,更是学生通往知识海洋的大门。

例1,2011年11月“三全水饺‘病菌门’”有关的报道:

三全水饺被报道含有金黄色葡萄球菌,三全食品陷“病菌门”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一种极为常见的病菌,在空气、水、灰尘中都可以找到,可引起局部化脓感染、肺炎、伪膜性肠炎、心包炎等,甚至引发败血症等。

专家表示,尽管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一种常见的致病菌,但通常只要在70℃以上的水里煮熟,就能将其杀死,所以对于生制的速冻食品,买回后应按照包装上的说明进行保存和蒸煮,消费者对此不必过度担心。

此故事用在“细菌”一节结尾处: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哪种类型的细菌?

专家是根据什么特征来判断三全水饺中存在的该“祸首”是细菌?

你对当前食品安全方面有些什么看法?

例2,在学完“拒绝毒品”一节后,可让学生完成下列概念图:

 

 

例5,学完“生物体的结构层次”后,思考:

下面的漫画揭示了一个怎样的生物学秘密?

猪的结构层次和树的结构层次有何异同?

 

  

案例2:

设计简便实验解决抽象理论

学生对生物学感兴趣的原因之一是可以做实验,生物新教材的显著变化之一也是实验内容大大增加,但很多教师抱怨生物更难教了。

确实,班数多、实验室少、实验课难组织等都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但是,为了实现新课程标准提出的三大理念,生物教师必须迎难而上:

不但要组织好实验教学,而且还要针对一些抽象理论或较难理解的知识点设计简便小实验,以帮助理解,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老师不是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谁又能否认实验不是学生最喜欢、最感兴趣的呢?

因此,生物教师要解除畏难情绪,在组织好正常的实验教学之外,还要开动脑筋,设计一些巧妙的小实验,将实验教学上一个新台阶。

例1,又如“牙齿的咀嚼、肠胃的蠕动、胆汁的乳化等物理性消化对化学性消化的作用”,许多学生对此不太理解,教师可这样设计一组对照实验:

取两个烧杯并放同样多的水,其中一个烧杯里放一整块方糖,另一个烧杯里放碎糖(将与前者同样大小的一块方糖捣碎而成),然后将两个烧杯都轻轻摇动,观察哪一个溶解得快。

 

例2,俗话说“水往低处流”,而血液又为何能往高处流呢?

动力真的来自心脏吗?

解释这一现象可用一个塑料瓶灌满稀释的红墨水(代表心脏和血液),盖上盖并连通一根透明塑料管(如医院吊水用完的塑料管,代表血管),然后将瓶子放在胸部、塑料管垂下到脚趾处有弯上来(注意弯处不要封住管子),塑料管管口与瓶盖齐平并连通一个空瓶,再用力挤压乘有红墨水的塑料瓶(代表血液从心室出发),观察红墨水是否流到空塑料瓶内(代表心房)。

联系心脏有厚厚的心室壁收缩,便可理解心脏这个“泵”的能耐了。

 

例3,动脉硬化是心血管疾病中的一种,为使学生形象地了解脂类沉积物是怎样影响动脉中血流的通过的,可这样设计小实验:

将100毫升稀释的红墨水慢慢倒入漏斗(漏斗的“嘴”代表血管,红墨水代表血液,漏斗底下用一烧杯接着),记录所有的水流过漏斗总共需要的时间;然后沿着漏斗颈的底部抹上适量的凝固的猪油,并用牙签在油上戳一个洞,在按上述方法倒红墨水,记录水流通过的时间。

将两次时间进行比较便可获知动脉硬化对血流的影响。

 

例4,“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的实验改进

经典实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所用材料为金鱼藻、烧杯、漏斗、试管等。

由于水环境的污染,大部分地区难以找到金鱼藻,更不用说城市学校了,即便有此材料,产生氧气速度也较慢,且操作过程比较繁琐,因此,真正做该实验的老师不多。

笔者改进的方法是:

材料:

新鲜植物枝条、矿泉水瓶(或其它塑料饮料瓶)、碳酸氢钠(如果不加碳酸氢钠即小苏打提供原料即二氧化碳,实验效果极不明显。

按教材提供的方法也是应该加碳酸氢钠的,否则也难产生氧气)。

步骤:

在矿泉水瓶内放入新鲜植物枝条(樟树枝条、小叶女贞枝条、空心莲子草等等均可)3根左右(长度约为矿泉水瓶的4/5),加水至距离瓶口5mm左右,再加入1g左右的碳酸氢钠(如果是1.5L的大饮料瓶则放入的材料、药品要翻翻),将瓶身挤瘪至水与瓶口齐平,盖上盖并拧紧不漏水、漏气为止,放置阳光下。

大约3小时左右(大饮料瓶只需1小时左右),产生的氧气便可以将瘪的瓶身复原,然后可以用带火星的卫生香或小木条试验了。

如下图:

 

 

改进后,材料中矿泉水瓶属于废物利用,几乎人人都可以找到;新鲜枝条更是随处可得;碳酸氢钠可以由老师分发或自己购买(一般的菜市场中买调味制品的店铺都有小苏打卖,而且只需4元/500g,500g差不多可以供应10个班级的学生)。

因此,该实验学生人人可做,操作简便。

例5,开展生物社团活动,开展趣味活动。

 

四、让学生对生物学科保持长久兴趣的策略

《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倡导:

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毋庸置疑:

兴趣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第一要素。

教学实践证明了爱因斯坦的名言: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的兴趣越浓,学习的积极性就越高。

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必须适时变换教学手段,并以最佳的教学艺术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消除学生的疲劳情绪,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和课业负担。

具体策略是:

1、引入趣味典例,让生物课堂幽默风趣

从上述案例及“学生对生物学科感兴趣的原因调查”(详见附表)可看出,“幽默风趣”百分比较高。

不少幽默笑话故事与生物学密切相关,只需老师稍加“开发”,便能结合笑话故事渗透初中生物学知识,不但趣味性增强,而且能将某些抽象的内容(要费很多口舌学生还不一定能清楚)形象化、直观化,激发学生兴趣、加深学生印象、帮助学生理解,从而有助于学生好学、乐学、会学,同时,在培养学生记忆、观察、思维、创造等能力方面,还收到好的效果。

因此,我们平时注意搜集,利用与生物学密切相关的幽默笑话、故事、影视、社会热点渗透生物学知识,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同时,也会使我们的生物课堂、生物练习变得鲜活起来,变得有“生命”了,这不正是我们的追求么!

2、开展实验活动,让生物课堂趣味无穷

从上述案例及“学生对生物学科感兴趣的原因调查”(详见附表)可看出,学生对生物学感兴趣的原因之一是可以做实验。

因此,教师不但要组织好实验教学,而且还要针对一些抽象理论或较难理解的知识点设计简便小实验(很多小实验所需的器材简便易得,有些甚至是废物利用,只需教师花点小功夫),以帮助理解。

同时,有条件的还要开展课外活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这也正是新课程理念所要求的。

3、播放视频图像,让生物课堂静中有动

从“学生对生物学科感兴趣的原因调查”中“建议”可看出,大多学生提出要多放视频,因此,对于部分教学难点、抽象之处,应播放视频,满足学生“口味”。

如利用视频图像,可以使学生在短时间内看到动植物生长发育、生物进化发展、生命的起源等的连续过程;看到只有通过显微镜摄影和动画技术才能表现出来的用肉眼看不到的生物体内生理生化的变化过程;看到动物的取食、徊游、迁徙、生殖等各种行为的连续过程。

因此,视频图像为师生打开了一个充满活力的生物世界,增强了教与学的主动性,提高了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和参与热情,提高了教学效率,有效地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总而言之,在新课程标准理念的指导下,让学生学得更轻松活泼、更扎实有效并对生物学科保持长久兴趣是可以想办法做到的——引入趣味典例、开展实验活动、播放视频图像,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脑,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生物课堂不再枯燥,变得鲜活起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学习生物学的快乐!

附1:

“湖南师大附中星城实验中学生物学科兴趣调查”结果统计

附2:

“湖南师大附中星城实验中学生物学科兴趣调查表”抽样稿

附1:

“湖南师大附中星城实验中学生物学科兴趣调查”结果统计

(1)对生物学科感兴趣的原因

人数

 

 

讲课生动

中考科目

奇妙有趣

视频图像

风趣幽默

 

(2)提出的建议

 

人数

 

其他

增加故事

增加视频

增加实验

 

附2:

“湖南师大附中星城实验中学生物学科兴趣调查表”抽样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