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氨的安全管理技术和组织措施通用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030222 上传时间:2022-10-15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9.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液氨的安全管理技术和组织措施通用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液氨的安全管理技术和组织措施通用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液氨的安全管理技术和组织措施通用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液氨的安全管理技术和组织措施通用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液氨的安全管理技术和组织措施通用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液氨的安全管理技术和组织措施通用版.docx

《液氨的安全管理技术和组织措施通用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液氨的安全管理技术和组织措施通用版.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液氨的安全管理技术和组织措施通用版.docx

液氨的安全管理技术和组织措施通用版

 

液氨的安全管理技术和组织措施(通用版)

Securitytechnologyisanindustrythatusessecuritytechnologytoprovidesecurityservicestosociety.Systematicdesign,serviceandmanagement.

(安全管理)

 

单位: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

AQ-SN-0295

液氨的安全管理技术和组织措施(通用版)

说明:

安全技术防范就是利用安全防范技术为社会公众提供一种安全服务的产业。

既然是一种产业,就要有产品的研制与开发,就要有系统的设计、工程的施工、服务和管理。

可以下载修改后或直接打印使用。

  氨(NH3)为无色、有刺激性辛辣味的恶臭气体,分子量l7.03,比重0.597,沸点一33.33℃.爆炸极限为15.7%~27%(容积)氨在常温下加压易液化,称为液氨。

与水形成水合氨,简称氨水,呈弱碱性,氨永极不稳定,遇热分解.1%水溶液pH值为11.7。

浓氨水含氨28%~29%。

氨在常温下呈气态,比空气轻,易溢出,具有强烈的刺激性和腐蚀性+故易造成急性中毒和灼伤。

对上呼吸道有刺激和腐蚀作用,高浓度时可危及中枢神经系统,还可通三叉神经末梢的反射作用而引起心脏停博和呼吸停止。

人对氨的嗅觉阚为0.5mg/m~1.0mg/m,浓度50mg/m以上鼻咽部有刺激感和眼部灼痛感,500mg/m0上短时内即出现强烈刺激症状,1500mg/m以上可危及生命,3500mg/In以上可即时死亡缺氧时会加强氨的毒作用。

国家卫生标准为30mg/m。

液氨的险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泄漏导致人员中毒、窒息死亡;二是与空气形成混合物,遇明火极易燃烧、爆炸。

  一、安全监控

  1、日常监控:

液氨使用单位应建立日常安全监控管理体系,确定的各项控制指标和其他法规规定得到有效的执行。

  2、在液氨使用场所,包括液氨储罐区、压缩机房、氨蒸发器、液氨钢瓶储存区、钢瓶使用区和使用液氨的厂房均应设置氨泄漏检测报警仪,并将信号接至控制室(操作间)。

  3、安全监控与事故预警:

液氨使用单位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应按《重大危险源的监控管理》的要求,建立在线安全监控和事故预警系统,系统包括以下内容:

液氨使用场所关键操作参数安全监控;液氨使用场所周边环境浓度变化监控与事故预警;现场设施风险评价与管理平台;基于事故影响范围和级别科学估计的企业应急救援系统;企业的安全监控与事故预警系统应和青岛市安全监管和应急救援平台建立网络连接。

  二、液氨的监控技术措施

  1、液氨厂房设计建设液氨的火灾危险性为乙类。

其厂房的防火要求应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中火灾危险性乙类建筑的有关规定。

液氨生产场所不应设置在地下或半地下,厂房内严禁设置员工宿舍、办公室、休息室等,液氨设备的布置应便于操作、通风排毒和事故处理,同时必须留有足够宽度的操作面和安全疏散通道。

厂房内的疏散、楼梯、走道、门的各自总净宽度等应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的有关规定。

  2、液氨的运行液氨贮罐(槽)、管道、阀门应符合压力容器和压力管道的各项要求,操作人员必须认真进行充装操作,控制充装量不得超过贮罐(槽)总容积的70%。

液氨的装卸应有安全措施和防止污染环境的措施,液氨的金属管道除需要采用法兰连接外,均应采用焊接并对焊缝按国家规范要求进行探伤。

液氨、氨气管道、阀门、法兰、垫片及紧固件等材质、压力等级应符合石油化工管道安装设计的要求。

  3、液氨的维护、检查、检验

  1)重大危险源区域安装可燃气体检测报警仪和24小时视频监控装置并保持完好有效,一旦泄漏能及时发现,将事故得到有效控制。

  2)每年对重大危险源进行评估,对设备、设施、基建、操作人员及安全附件科学评估,合格后方可使用或操作。

  3)加强对安全阀等安全附件的检查检测和维护保养,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4)必须接规定定期检验,及时发现缺陷,并妥善处理。

  三、液氨监控的组织措施

  根据氨的危害程度,设置应急救援组织机构,成立事故处理小组,防护器具配置、负责人员培训及作业要求等工作。

  组织体系构成

  总指挥:

蔡忠东

  副总指挥:

郭名富邓千逵

  成员:

郭名锦、王高安、巫远海、罗开勇、罗开石、谢才生、张中福、黎向前、谢纲材、黄绍尧、余承坊、黄美景、陈广泉、李秀生、邹扬东、黄召阳、谢才忠、谢纲桓、池帝清、张在愉、陈广波、郭成珊

  应急组织体系构成图

  组织体系成员职责

  发生液氨泄漏事故时,总指挥由厂长担任,总指挥不在时,由副总指挥行使总指挥的职责,处理事故,组织恢复生产等工作;同时成立现场指挥部、事故处置组、现场警戒组、兼职消防队、医疗救护组、物资供应组。

  

(1)总指挥———负责组织指挥全厂的应急救援工作。

  

(2)副指挥———协助总指挥分工负责落实和实施重大危险源的具体工作,向总指挥提出救援过程中生产技术和运行方面应考虑和采取的安全防范措施。

  (3)兼职消防组———负责指挥及组织实施因液氨泄漏造成的火灾的扑救、泄漏的堵塞、现场救助。

  (4)现场警戒组———负责事故现场划定禁区的警戒指挥工作,维护治安,协调人员紧急撤离的安全疏散工作,保证人员的安全撤离。

  (5)事故处置组———查明事故发生的原因,采取果断有效的安全措施,控制消除危险,防止事故扩大,查清现场人员防止造成人员伤亡,参加事故调查;总结应急抢修经验教训;保障恢复生产。

  (6)物资供应组———负责指挥及实施抢修、救援物资的供应调配工作以及实施抢险抢修应急物资的运输组织工作。

  (7)医疗救护组———负责现场医疗救护指挥工作,对中毒、受伤人员等现场抢救、初步救护处理、运送医疗、分类抢救和护送转院组织工作。

  防护器具配置

  明确需要使用的防护器具配置的数量、检查频次、存放位置、管理责任人及其联系方式等。

管理责任人:

罗开石,电话:

其它内容见附件。

  防护器具配置一览表

  名称

  数量

  检查频次

  干粉灭火器

  2个

  1次/天

  防护服

  2套

  1次/天

  氧气呼吸器

  2个

  1次/天

  防毒面具

  2个

  1次/天

  喷淋装置

  1个

  1次/天

  洗眼器

  1个

  1次/天

  液氨站安全知识的培训

  对涉及重大危险源运行、检修、维护及监督管理的人员,每年进行一次国家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国家标准以及《安全操作规程》、防火防爆、机械和电气、紧急应急救援等安全知识的培训;在接受安全培训后,能熟悉掌握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具备必要的预防事故、控制职业危害和应急处理的能力。

  安全管理

  1)重大危险源区域安装可燃气体检测报警仪和24小时视频监控装置并保持完好有效,一旦泄漏能及时发现,将事故得到有效控制。

  2)每年对重大危险源进行评估,对设备、设施、基建、操作人员及安全附件科学评估,合格后方可使用或操作。

  3)加强对安全阀等安全附件的检查检测和维护保养,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4)氨储罐静电接地,防止静电积聚引发火灾爆炸。

  5)氨储存和使用场所使用符合防爆要求的防爆电器。

  6)确保防护器具配置完好有效。

  作业要求

  液氨卸车方法:

将槽车的气相接口、液相接口分别与储罐的气相接口、液相接口相接,先由气体压缩机通过气相管路从储罐中吸气、向槽车中排气,使槽车内的液氨由液相管路流向储罐;当槽车内的液氨不再向储罐中流动时,关闭储罐的液相进口,再由气体压缩机从槽车中吸气、向储罐中排气,在环境温度的作用下,槽车内残余的液氨汽化并排向储罐,直至槽车中的气相压力达到0.1MPa时,气体压缩机停机。

本发明既能够保证环境不受污染,又可避免事故的隐患。

而且卸车较彻底,从经济的角度来说,更加合理。

  液氨卸车操作规程:

  1、运送液氨和氨水的汽车槽车到达现场后,必须服从站台卸车人员的指挥,汽车押运员只负责车上软管的连接,不准操作卸车站台的设备、阀门和其它部件,罐区卸车人员负责管道的连接和阀门的开关操作。

  2、卸料导管应支撑固定,卸料导管与阀门的联接要牢固,阀门应逐渐开启,若有泄漏,消除后才能恢复卸料。

  3、卸车时应保留罐内有0.05MPa以上余压,但最高不得超过当时环境温度下介质的饱和压力。

  4、液氨卸料时,应排尽管内残余气体,严禁用空气压料和用有可能引起罐体内温度迅速升高的方法进行卸料。

液氨罐车可用不高于45℃温水加热升温或用不大于设计压力的干燥的惰性气体压送。

  5、液氨卸料时,押运员、罐区卸车人员不得擅自离开操作岗位,驾驶员必须离开驾驶室。

  6、液氨卸料速度不应太快,且要有静电导除设施。

  7、当贮罐液位达到安全高度以后,禁止往贮罐强行卸料。

  8、槽车内的物料必须卸净,然后关闭阀门,收好卸料导管和支撑架。

  9、罐车卸料完毕后,关闭紧急切断阀,并将气液相阀门加上盲板,收好卸料导管和支撑架。

  10、卸车结束后,押运员要将罐车所有配件及卸车记录随车返回。

  11、卸料的设备管线应定期进行检查,装卸管线应选用相应压力等级的材料,并可靠连接。

  12、卸料场所应符合有关防火、防爆规定的要求,并配备一定量的防毒面具等防护器材。

  13、出现雷雨天气,附近有明火、易燃、有毒介质泄漏及其它不安全因素时,禁止装卸料作业。

  14、罐车不得兼作贮罐使用,也不得从罐车直接灌瓶或其它容器。

  15、汽车罐车装卸料时,应按指定位置停车,发动机熄火,并采取有效制动措施;接好接地线;装卸过程中严禁启动车辆。

  16、严禁在生产装置区、卸车站台清洗和处理剩余危险物料作业,也不应随意用装置区内的消防水、生产用水冲洗车辆;

  17、卸料完毕后、槽车应立即离开卸车站台。

  18、液位计爆裂时,要带好防毒面具、胶皮手套,打开水喷头,迅速关闭液位计的上下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倒罐操作。

  19、液位计失灵时,关闭气相阀门,从液位计底部排放污物,或关闭液相阀门,用气相压力从液位计底部排放阀排出污物。

  20、温度过高,可以打开液氨储罐的喷淋系统,对液氨储罐进行喷淋降温。

  21、液氨管线突然发生爆炸或发生大量氨气泄漏时,抢修人员戴好防毒面具,判别事故部位,切断液氨、气氨来源。

及时打开水喷淋系统,喷水吸收泄漏的氨气。

及时报告值班长,并与相关岗位联系。

  22、运行人员必须经常注意检查各储罐的压力计、液面计、温度计等仪表是否处于正常状态,及时联系检修处理,保证各种仪表始终处于正常状态。

  23、所有岗位的操作人员必须通过考核,持证上岗,严禁无证人员上岗操作。

  24、从事氨区运行操作工作和检修工作人员,必须按相关规定着装,上岗时必须携带有关防护用品,并定期检查各个岗位的劳动保护用品,保证在岗劳动保护用品始终处于良好状态。

  25、储氨罐、以氨为介质设备、氨输送管道及阀门等检修时,必须使用一级动火工作票。

在检修前必须做好可靠的隔绝措施,并对设备管道等用惰性气体进行充分的置换,经检测合格后方可动火检修。

  26、在出现氨泄漏时严禁使用钢质工具进行操作,以防出现火花导致爆炸。

  27、严禁在未作可靠措施前在存储氨的管道、容器外壁进行焊接、气割作业。

XXX图文设计

本文档文字均可以自由修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